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二 7月 02, 2024 7:34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二 7月 02, 2024 8:29 am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假使頂戴經塵劫,國王精進求佛道,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此法妙與喻合明,以顯菩薩淨身現相,猶如明鏡照物,歷歷分明,本無染著。長行文:其身淨故。
⊙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心見淨故,無不明了;如於淨明鏡中照現諸色相。
⊙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如是持經菩薩,身心明淨故,於是皆得見世間所有之事相。
⊙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唯是親眼自見得分明。餘人不學者,所不能見。

【證嚴上人開示】
用心,假使頂戴經塵劫,國王精進求佛道,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

假使頂戴經塵劫
國王精進求佛道
身為床座遍三千
若不傳法度眾生
畢竟無能報恩者

這段文用心來體解,我們修行,就是要達成修行的目標。舉一個例,就像我們頭頂戴著,很多很多的經典,戴著很重的東西,或者是經,或者是其它,經過很長、很長久的時間。

尤其是如國王,國王很精進在求佛道,他這麼精進求佛道。還記得嗎?〈提婆達多品〉之時,國王貼告示:如何能夠得到真理?如何能找到人來為他說法?貼告示出去了,很久,沒有人敢來撕這個告示。其中有一位阿私仙,他來了,將告示撕下來,很有自信:帶我去見國王。這位國王看到這位阿私仙來,他也很尊敬,問他:「我想要求的法,你有辦法給我嗎?因為我所要求的,是想要求得解脫。人生矛盾事多,很多的道理,都是重重疊疊的矛盾,我想要了解道理如何得?得來的道理要用在哪一個地方?」向他請教:「你真有這樣的法能夠給我嗎?」

阿私仙就說:「我有法,只是國王若能夠順我的心意,而我就毫無保留將法傳給你。」國王說:「願意,我只要能夠得到真實法,要我如何,我都願意。」阿私仙就說:「這樣,你能夠跟我修行,也來侍候我嗎?」「可以,可以,只要有法能夠修,能夠跟隨在智者的身邊,這當然是很有福。」他就將王位交代給孩子,以及國臣、國大臣,料理國政,王位捨掉,就跟著阿私仙修行了。阿私仙所要求的生活,一切、一切,完全是國王來侍候他。

在侍候的過程,要求的是很沒有道理,但是他有求必應,不論是多麼的辛苦都願意付出。甚至,阿私仙就告訴他:「來,你的身體趴下來,彎下來,讓我當椅子坐。」這樣國王也願意,身體彎下來,讓阿私仙當椅子坐。仙人若告訴他:「我累了,你的身體鋪下來讓我當床睡。」這樣他也願意,趴在地上,仙人當床來睡等等,很多的刁難,國王都不惜辛苦,一心就是求道,這就是修行求道。我們平常如何修,而我們的生活是如何過,法在我們的面前,大環境無所求,只盡我們的心力;大環境中合和互協,做我們該做的本分事,發揮我們能夠幫助人,同修者互相的照顧。這樣與那位國王想要修行,要捨棄國位,然後修行,然後不論什麼樣的身形,叫他如何做,如何侍奉,他是有求必應。這種的「修」,與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修,若這樣想起來,真的我們很有福!

(2019年)一群從東非,回來的大醫王,院長陪他們進來。這群大醫王去東非,去為他們那裡的苦難人看病。在那個地方看到的,心很不忍;除了看病之外,去他們的家裡,了解生活是這麼的困苦,了解他們在困苦中,身體就是這樣,環境就是這樣,說來話長。每一個醫生輪流說,都是覺得很苦。想到自己:見苦知福了!很感恩這一次,讓他有機會,要去之前,心很不安,去那個地方有傳染病,有愛滋病、有霍亂,環境那麼骯髒,那麼貧困,交通那麼不方便,想的事情很多。朋友若聽到,「你敢去哦?」增加心理壓迫。但是他自告奮勇就去了,「也不是我去而已,就是這樣去了。」

去了,果然所看到的是這樣,但是沒有那麼恐怖,只是從那個驚惶的心,轉過來是不捨,不捨。這種不捨,這些孩子,人人都很可愛,從陌生一直到親切。這就是他們回來,孩子那個影像,還在他們的腦海裡,但是他們的苦,永遠都是在腦海中。所以人生就像這樣,來回,從幸福的地方,願意去付出,為那個遙遠的苦難人,去幫助、去看到,打從內心,那一分的悲憫回來。

這與那位國王,他感覺到的:人生啊!很多的矛盾,很多無常,要如何才能夠解決這樣的矛盾?要如何才能夠面對著真理,心無疑惑?他尋找,找很久,沒有人有辦法能與他對答,用告示找來這位阿私仙。阿私仙又是對他說清楚,說得很明白,「你要跟我修行,就要這樣、這樣不怕辛苦,要來做我的奴僕,要來做我要做的。」他也願意。堂堂一位國王為了修行,他哪怕捨身命,他也願意,這是很不簡單。

同樣,這群的大醫王也是。所以我們,一個是自願,一個是說,要不然,大家都要去了,我也去看看。去了,回來,與國王獻身命修行去,雖然方向不大相同,但是那個感受,一個是從頭到尾都很歡喜,無尤無悔;一個抱著驚怕的心,面對著這些人,又是很怕。開始的時候,要治療了,聽到我們的牙醫,我們的醫生有這個常識,所以我要預防,因為他們擔心有傳染病。我有愛,我要治療他,我要預防,自己身體的預防,整個身體要封起來,口罩要戴幾層,在那個地方為他們治療。這也就是要顧自己,用愛去付出給別人,這也是很感動啊!

還有一位在臺北 (慈院) ,我們的夏主任,他回來到機場,知道臺灣人醫會,要去安養院,他們平時去的,收植物人的安養院(臺東創世基金會)。他聽到他們已經集合了,一下機場也沒有休息,趕快就跟人醫會報到了。他就開始去與他們互動,在那個地方去看植物人。他們每幾個月就是去一次,每次我若去臺北,聽到這群大醫王,很多人,幾十人,他們有一個很鞏固的組織,不論是儀器或者是服務的團隊。他們有一大團,時間若到,就會去安養中心,裡面都是植物人;管理的人,很感恩我們這群人醫會,每要看一個人,要有醫生、要有助理,醫生都要好幾科,不是只有牙科,還要好幾科預防萬一。

將他的口扳開,在洗的時候,怕水去嗆到,嗆到水,擔心臨時有什麼狀況,在這個人的身邊,就要有醫生、助理,圍繞在那個地方,要去之前,要有水、有電,牙醫科的水電都我們自己帶去。真的每一次去,都幾十個一直排下去,一個一個躺在那裡,他們就要一個一個,去關心、去照顧。這樣幾個月後,幾次之後,那裡的看護人,看到慈濟的醫生到了,很感恩,就像他們的貴人一樣。

有了人醫會,解決了他們這種無法處理,有一群人醫這樣自動自發,照顧的人歡喜,被照顧的人雖然無法表達,應該也輕鬆。家屬,有孝順的孩子、有情的丈夫或妻子,現在去看、去探親,也很感動。這就是不可思議,人就是這樣,這種愛的力量是很不簡單。這股的愛,是什麼愛啊?出自內心,自心願,行醫之道。大醫王開始志願做醫生,就已經有這種的心願,他願意去救人、去幫助人。現在當醫生,不改其志、樂在其中,他自願,他要當醫生那個願,在這個時候達成,能夠為不求他的人,自己自動要去做;為不求的人,不懂得求,又是整個這麼的困難,我們的人醫會大醫王,這一大群很甘願,投入去處理這些事情。

雖然大醫王出國了,去遙遠的地方,去救苦、救病難,人剛從國外東非回來,在桃園機場知道了,就趕緊轉身就去投入,投入這個人醫會,去到安養院。這次的機會也不想要放棄,這種積極付出他的愛,這是讓人很讚歎的!

還有看到高雄,一群榮董,榮譽董事,他們來了,一個目的,專程來,就說「師父,我們專程來,要向師父表達為東非來付出,要來要求師父,讓我們若有機會,我要去、我要去。」好幾個人都要去,可以讓他們去看看,那個地方的苦難,他們願意為那裡的人去付出,同時也捐,我要認養學校,我要認養幾所學校,要援建那裡人的住宿。

這就是集人人的愛,這就是佛陀來人間,要向眾生說,人間苦啊,苦在集來,「集」就是不知道理,內心起煩惱,障礙了自己的愛、善念,不願意去付出,佛陀所教育,我們要好好修行於道,這條道是什麼道?菩薩道,所以佛來人間一大事,就是要教育行菩薩道,現在「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我們看到苦難的人了,我們這個團體大家合集過來,這個力量、點滴力量,借力使力,我捐一點點,借大家點滴匯集,這個力量,我們能夠去幫助人,我很感動。大家盡心力來認養學校,我光是替東非未來的教育,我就很歡喜,因為見人為善,隨喜也是功德。

我們前面不是說過嗎?〈隨喜功德品〉,勸人為善、勸人聽法,我們也同樣,見人聽法、看人有生善,我們全都是隨喜,這也是功德,看到這群菩薩來發願、來付出,讓我增加信心,為東非,我們要去計畫行動,再增一股很大的力量。他們不是只有出錢,他們又願意投入去出力,真的是很不簡單,這就是已經通達了解無量義理,人生來一回,能夠苦難人,去改變他們的人生,不論多少,總是盡心力,做得到,大家來呼籲,這叫做智慧,這叫做「清淨意根」。

我們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只為了我們不忍心,那裡受苦難的人,看大家點滴在付出,我有多少力量,我就願意付出多少,大小根機,大小力量的匯集,真的能夠在那個地方翻轉貧困,讓他們有一個安定,未來能真正讓當地造福的機會,這就是很重要,所以我們需要「轉識成智」,不要執著在眼前,說:「那麼多,我們哪救得完?」這就是師父不知道什麼因緣,我會一直說,未來重點在非洲,這句話常常說,只知道非洲很苦,我們要什麼樣因緣,可以去解除非洲的苦難,這次有了這麼大的因緣,讓我心一體會:「哦,原來是這個因緣。」所以我們這波的因緣,看來這麼的成就,我們就要把握因緣,當下做就對了。

所以我們的「志」,修行也是有志願,既然要志願修行,像這樣不求而付出,如國王為了求法,尊師重道;願意身體當椅子讓他坐,當床讓他睡,其他的生活無微不至,這就是他修行的過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以及提婆達多過去生,經典這樣一路為我們說下來。

是,人生就是這樣,我們現在,來到現在,我們有志要修行,不論是在家、出家,我們必定要抱著那分愛的力量,要如何去付出,這是很重要的。我們若是沒有用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新加坡一群菩薩回來了,開董事會。聽他們在報告,很感動,那種悲心喜捨,尤其是要顧全靜思法脈,也要守護慈濟宗門,那種的信、願、行。他們誠正開道立典範,就是守護這個法脈宗門。他們一群人,雖然名稱他有董事,董事會就是,誰就是董事、董事長,或者是執行長,雖然各有名稱,但是慈善,大家平齊做。董事也要投入去訪視,負責輔導個案;執行長同樣也要負責,負責去輔導,去投入認養個案。一個人認養四個家庭,這樣所有的,整個慈濟,委員、慈誠、董事、執行長,大家通通投入做同樣的事情,這種讓我很感動。

付出的時間,人人平等付出;負責的時候,各人守在自己的崗位,我負責是什麼。所以管理部分,「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真的是很不簡單。我也是很感動、很讚歎,這是名副其實菩薩合心、協力,內修純淨。這是我們這幾天在說,修行修到心很清淨,宛若佛身如琉璃。這種修行的心沒有階級去分別,只是有責任與想要做的;該做,大家通通來做;有責任,我要負責任,這件事情我一定要管理,與大家溝通要這樣做。這是菩薩合心、協力,內修純與淨,這是很不簡單。

所以人人都是誠,用誠的心去入人群,付出無所求;這種付出無所求,「你怎麼有辦法這樣?」實在樂在其中得法喜,自己最知道,去做了之後,自己的歡喜。因為個案輔導的過程,都很成功,這是用法去付出。看到個案,負責得很成功,這種的樂,樂在其中,得法喜、自明瞭,只有他自己有辦法知道:我很歡喜,我用這樣的方法,我能夠幫助這樣的人,看到這樣的人得救,我很歡喜。這是那個案,有時間再與大家分享。

真的是看到是打從內心,他做的那個個案:「感恩喔!感恩!」變一個人,翻轉人生。輔導人的人呢?看到了,那個影像再放出來,我在看,他很歡喜,而他的歡喜在哪裡?我自己也覺得我很歡喜,到底做的人歡喜,歡喜的感覺是如何?我相信是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知道,他的個案成功的感恩。那個歡喜,各人有各人歡喜,這真的是修行,心無所求,只是達到目的的歡喜,因為他們都在聽法,所以法喜充滿。

前面的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這就是心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眾生皆喜見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就像這樣,聽他們,他們這樣看到個案,互相見面是很歡喜,人人看到他們很歡喜,這就是菩薩在人間,這種修菩薩行讓人所尊敬。

接下來的經文:「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是啊,這自己會知道而已,別人無法知道,知你修行得法的心得,是如何歡喜。我們做事情,做了之後,我們的心得,我們歡喜,沒有人有辦法,將我們的歡喜分出去,只是感動的歡喜而已,同樣的道理。

此法妙與喻合明
以顯菩薩淨身現相
猶如明鏡照物
歷歷分明
本無染著
長行文:
其身淨故

「此法妙與喻合明」。這個法,本身的法,拿來與人事會合譬喻,同樣的道理。所以顯出菩薩淨身現相,就是要告訴你們道理很深,菩薩就是這樣行,他就是這樣的行動去會合道理,就是用這樣來譬喻。佛陀的時代,這些修行者如何修,修得心淨,淨如明鏡。現在我就用現在的人,來告訴大家,新加坡,他們是如何修,如何組織,連董事、連執行長,都與大家同時做,同時認養,同時去認養人、去輔導人,很歡喜。同樣的意思,不同的時代,修菩薩行,這樣來譬喻。

所以,「猶如明鏡照物,歷歷分明」。就像一面鏡子,要告訴你們這樣的形相,沒有看到,來,這個鏡子,你看鏡子,那個形相就是這樣。形相過了之後,這面鏡子乾乾淨淨,這就是菩薩。「你在歡喜什麼?」「歡喜我明鏡照了之後,自己這面鏡子很乾淨。」回歸我們自己,不驕傲、沒有煩惱,這就是我們所要修行的。「歷歷分明,本無染著」,我們都沒有執著,這叫做付出無所求。如前文「長行文:其身淨故」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心見淨故
無不明了
如於淨明鏡中
照現諸色相

這是偈文,「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偈文就是重複長行文。「心見淨故,無不明了」;如淨明鏡照,就像一面很清淨的鏡子來照,因為心很清淨,沒有一項他內心不知道。內心很清淨,像這面鏡子,沒有什麼來染污到它,鏡子很清。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
如是持經菩薩
身心明淨故
於是皆得見
世間所有之事相

「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這些菩薩用清淨的心,很明淨。「於是皆得見世間所有」。因為我們的心都很清淨,沒有其它的煩惱,所以世間的事情,分析起來很清楚。這是持經的人,這菩薩,常常經就是在我們的心中。「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平時我們就是這樣,走在這條路上,我們很清楚這條路的風景。所以,「於是皆得見,世間所有之事相」很清楚。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唯是親眼自見
得分明
餘人不學者
所不能見

所以,「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這種的歡喜自己最清楚。「你在歡喜什麼?」「就是歡喜。這些事情做了之後,我很歡喜。」「哎啊,你們做得那麼辛苦,想不懂,你怎麼會這麼歡喜?」「我就是歡喜就對了。」就是歡喜,別人無法知道。所以,「唯是親眼自見得分明」。自己的心眼看得到,很清楚。「餘人不學者」,你沒有學道的人就不能見。

各位菩薩,這就是了。像這樣在修行,經,早就鋪在路上了,大家來走啊走。走到現在,菩薩心門開了,看見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我們這樣去幫助他;所以親自幫助、親自輔導,身與身互相接觸,為他們做很多事情。這些人家裡骯髒,去為他們清掃;這些人沒得吃,送吃的東西去給他們。這像國王來侍候,為這個人,在為他照顧、輔導的人,將他當作他是一個法。「我是在修行,在這個案的身上,我要得到很多法的妙。」所以他們這樣去照顧他,如國王在求法一樣,讓人很讚歎!

各位菩薩,我們若真要修行,剛好這些事情,我用來告訴大家這段經文。請大家要感恩,身體力行去了、付出,提出、分享,讓我們多心得。所以請人人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5月30日~
回頂端 向下
 
20240702《靜思妙蓮華》如淨明鏡 照現諸相 (第1710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