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52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二 7月 09, 2024 8:03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52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二 7月 09, 2024 12:20 pm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意根能知是法者,能對法而生意解;如欲了自心意識,須不迷著於現境,通達解了無量義理,清淨意根,轉識成智。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以是清淨意根:拂去浮塵,四大肉團身根,以正道法得清淨勝義根。
⊙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佛法甚深微妙,即一句之中具含多義。善解偈句,旋轉通達,則得無量無邊之義。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自既解已。能為他人演說一句一偈之義。
⊙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從秒分,一刻,一時一日乃至一月,一年四季,一歲則是十二月。
⊙西域歲分三季:雨季、熱季、寒季。四月:即一季。
⊙演一句一偈至一歲,一真如性,無一法而不含攝,總一切法,應時作稱性之談,豈止一季一歲,能剖釋其義。剖一沙塵含古今法,能書三千界事,演一字義,經海墨不窮盡在此時。

【證嚴上人開示】
意根能知是法者,能對法而生意解;如欲了自心意識,須不迷著於現境,通達解了無量義理,清淨意根,轉識成智。

意根能知是法者
能對法而生意解
如欲了自心意識
須不迷著於現境
通達解了無量義理
清淨意根
轉識成智

大家要用心!人生,總是在意根,我們的思想、理念,就是未來的方向。一念,現在這一念,就是我們將要取於行動的方向,我們若能夠很清楚,就要照顧好這念心。

我們前面說過了,眼、耳、鼻、舌、身,有千二百功德、有八百功德,各「根」都不同,一身有五根,眼、耳、鼻、舌、身都各有作用;這個身體它的五根,除了身體以外的四根,就是完全在這個身上。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從頭到腳,是完整的一個身根。雖然是這樣,卻是它才有八百功德,為什麼?因為身體,只是會集這些各「根」以外,這個身體就是有接觸到,有接觸到,是冷的?是熱的?有接觸的,它就有感覺了。要不然說:「你耳朵摀起來,眼睛遮起來,整個臉都覆蓋起來。」「這樣,你知道外面的境界嗎?」「不知道。」「這些東西都在你的身上,只是眼睛遮起來,耳朵摀起來,而你的身體還有耳朵、眼睛,還是在啊,你怎麼會不知道?」「將我耳朵摀住了,我就沒有聽到;將我眼睛遮住,我就沒有看到。」所以空有這個身體也沒有作用,所以這個身體只是有接觸。

不過,這個身體,除了眼、耳、鼻、舌、身,各有作用以外,還有心意。是啊,心意,意根。意根,在我們身要行動之前,它就在前面去思考、去想。意,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意識,都是包括在我們一身之中,但是就是要有作用。它能想過去、現在、未來,它能夠指揮:我想、我要、我占有,它能夠去做很多不法的事情。或者是我認為,「價值」就是付出,為天下人人去付出,這就是生命的價值。他願意發弘誓、入人群,這也是在思想。這樣的思想與那樣的思想,這是偏差,差毫釐、失千里,對的方向,發揮真正風光的價值;不對的方向,他就是墮落,將來就是因果,因緣果報苦不堪,就是由不得自己。這也是同樣在我們的意根中,是好是壞全都是要有思想。

我們前面提起,有這位媽媽很無奈!這樣雙胞胎,幼年時,孩子很可愛,隨著日子的消逝,孩子在長大,孩子的體態愈來愈大,智商沒有發展。所以這二十多年來,大兒子智商才在一歲多,第二個兒子的智商,才在七、八歲。老大二百多公斤,小的一百多公斤,一個媽媽面對著,想想看,這就是現在在「果」中,是什麼因結成這個果呢?我們也說過了,前生的因,今生的果,人生就是這樣,苦了幾十年。因緣,有了好的因緣,就有一群菩薩,來關心她,來陪伴她,來開導她,讓她這個心意想通了。這個媽媽她也開始展開笑容,打開這個心門,願意接受志工,投入慈濟。點滴,她都知道與大家結好緣。

現在人人都有在推動,點滴匯歸在救人。願意發心,所以點滴的因,能夠日日發心,知道用愛心去救人是做好事,就代替了煩惱,去除了埋怨,人生自然轉變了。老大,那位二百多公斤,他一段時間因為也是有病,往生了。媽媽也是知道,這是一個罕見疾病,罕見的疾病,將孩子捐給醫療,去做病理的解剖,去了解這是什麼體質。若不是慈濟人去輔導,讓她體解人生的疾苦,知道兒子這種症狀是很罕見,若能夠讓醫療去做研究,這樣也算是捨,若是埋掉,二百多公斤的身體埋了,又是什麼?所以轉一個念,就能夠發揮智慧良能,造福人群。說不定醫生在這個孩子的身上,能夠發現到病理、病因來源,也說不定,這是不是功德無量呢?

所以「意根能知是法」。意根能夠知道很多法,過去、現在,還有未來。知道什麼東西,這是我愛;現在發現到這個東西,是「過去」,「現在」我發現到是我想要,才會起動作;動作來的結果是什麼?一時迷了自己「未來」的結果。所以他只是取於有這些東西,先有;我看到,在後面,我的心想要,我就去取著。這種凡夫的見解,都沒有去想後果是什麼,眼前看到就起心意、動心念,結果是什麼呢?自己還沒去想到。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意根。但是這個意根還能了解法,若是往好的,意根,我們學法,佛陀了解宇宙萬物的真理,事事物物都有它的起源,事事物物都有它含藏的道理。所以他尊重法則,他就能守規矩,了解人生,待人接物等等,一法通,萬法徹。所以也是從意根來完成。

糊塗的時候就造業,我們若有因緣遇到貴人,牽引我們入佛法,我們這個法,對我們的幫助,在現在看事清楚,未來不受惡報。因為我們法清楚了,所以說「能對法而生意解」。這個意了解法,所有的法就是讓我們的意,意志、智力更加清楚,相輔相助。所以我們要很用心,要能夠了解意根要有外緣來助,從我們外緣的法入了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能夠解萬法,很多的法。我們的心看到一件事情,它就有辦法體解千萬般的道理。所以「如欲了自心意識」。我們若是想要了解,我們的心與意識,就是只有一項,「須不迷著於現境」。你若想要了解自心的意識,生一個念頭,我們就是不要執著在,現在的環境。現在我們都是凡夫,看事不會清楚,自古以來,生生世世已經糊塗過去了,這一生,在這生的果世中,所結的緣,所受的果,還是在由不得自己的因緣果報中。

就像那位媽媽,在還沒有遇到慈濟人以前,她不知道為什麼會遇到這樣,這兩個兒子,自己又身體檢查,知道(重症)肌無力,既是身體無力,要面對這兩個體重,這麼超體重的兒子,要為他們整理,二十多年,這是受多少力不從心的苦;又自己身體無力,又要面對這樣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又是單獨一個人要承擔。你想,這就是過去因緣,現在的結果。這就是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解她現在就受菩薩牽引,再也不迷於現在的境界。一不迷著,了解,經過不久,老大,二百多公斤,這位往生了,念頭一正,就是能夠幫助人。

這就是「不迷著於現境」。假如沒有貴人來牽引她,這個孩子往生的時候,到底是要如何處理?不知道要如何去處理。就是有了貴人,她這樣輕易善解就做好事了,捐出去,造福未來的人。現在的醫療去解剖,了解病理,造福未來。所以,這樣讓未來的人,通解這個疾病,能夠照顧未來有這樣疾病的人,所以叫做「通達解了無量義理」。類似這樣,我們人類很多,就是過去不知道,迷在人、事、物,何況道理,我們就是迷。現在知道了,我們就「通達解了無量義理」。

《法華經》說那麼長了,應該聽,很多的人、事、物,我們比過去還未聽,清楚多了。現在我們若是面對著,什麼樣的環境,我們若想到了,「轉識成智」,要如何去轉呢?「成所作智」;要如何變成「妙觀察智」?要如何能夠進入到,「大圓鏡智」?心就像一面鏡子,這就是「轉識成智」。我們看到外面的境界一來,我們的知識,就要轉過來成為智慧去了解。就像(2019年)東非的災難很大,實在是苦啊!過去我就一直覺得,非洲很苦,需要幫助,但是因緣沒有成熟。這次非洲一個氣旋,損傷了三個國家。我們很想要如何幫助他們,有了這個因緣,我們進去了。看了,我們就懂得來選擇,哪一個國家因緣較成熟,我們就開始來呼籲,一直引起人人的愛心。常常說「募愛心」,用這個因緣來募愛心。已經有五十多個國家,多少錢不論,點點滴滴,願意來為非洲,出一分點滴的力量。

這就是「清淨意根」,不受到雜染的聲音,不受到少數人會說話嗎?不管他,總是啟發很多人的愛心、善念,願意投入,這就是助緣,幫助一個很有意義,我們的方向,這是「轉識成智」,凡夫叫做知識,若覺得那麼苦,「知道了,知道了,不過那個境界太嚴重了,我們做不起,不必了。」這就是凡夫的知識,而我們轉知識為智慧,知道愛心是人人所有,這是啟發愛的因緣,一啟發,大家動起心來,這就是一股有的因緣。這是大因緣,所以我們沒有違背因緣,向這種的苦難境界,去為他們付出,創造福祉,這就是菩薩。真的是,大家向善,是佛陀所教育的菩薩道。我們大家要用心,以清淨意根,來投入有意義的人群中去。

前面的經文這樣說:「復次,常精進!」好的事情,我們就要精進,所以這段經文,佛陀,他啟機者來說話。「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 善女人
如來滅後
受持是經
若讀 若誦
若解說 若書寫
得千二百意功德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是啊,我們這些道理,佛陀滅度了之後,依照這些道理,我們不斷傳,受持佛陀的教法。道理要愈傳愈普遍,所以我們要不斷讀、不斷誦,這樣我們才能夠了解。有讀、有誦、有聽,了解,要不斷傳說,這樣這部經會一直傳下去,就得千二百意功德。我們的意根,就是要往好的方向,要將法、愛的道理不斷傳出去,啟動人人的愛心,去為苦難人救拔苦難,這就是我們要精進。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說:「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

以是清淨意根
乃至聞一偈一句
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解是義已
能演說一句一偈
至於一月 四月
乃至一歲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些經文就是這樣說,「以清淨意根」。我們的意根都沒有煩惱,完全淨化,完全去掉凡夫的知識,面向著菩薩的智慧。我們的思想觀念都是清淨,六度行。這個清淨意根,我們有方向是六度萬行,沒有雜染的意識。所以這就是因為,「拂去浮塵四大肉團身根」。

以是清淨意根:
拂去浮塵
四大肉團身根
以正道法
得清淨勝義根

我們這個身體,我們的身體,若用凡夫來生活這個身體,這叫做「肉團身」。父母生給我們的身體,也就是凡夫的思想,重疊在造業、在起煩惱,那是凡夫心。凡夫的身、凡夫的心,我們現在要清淨的意根,我們就要擦拭掉浮塵。「浮塵」就是沙塵,我們的心很清淨,就是外面那個沙塵,這樣一層一層遮蓋著我們。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佛法,我們要自己用功,我們要將一層一層的沙塵,煩惱的無明一層一層將它去除,擦拭得乾乾淨淨。

這樣就像「四大肉團身」,四大──地、水、火、風,我們這個身體也是四大合成。「我們太熱了,熱度,發燒了」,這就是火大不調;「整個身體怎麼都冷冰冰了,冷到會硬了」,那就是往生了,就是冷、熱都是一樣,不調和了,生命活不下去。我們要能夠呼吸,這就是風大調和,這在鼻根那個時候也說過了。我們呼吸要順暢,要吸收來的是清淨的氧,吐出去是污濁的氣。若能夠這樣身體就健康,這就是風大調和;若氣喘起來,那就是風大不調。

而也有水大不調,水大不調,就是我們大小(排泄)不通,所以讓我們身體就開始有病了,以及血液不通,也就中風了等等。就是沒有流動的水分,在我們的體內,這也就是「水大不調」,它若不調順就不調,我們的體內需要,就是需要「水」的順調。

我們的身體,有的人一直肥胖起來,這就是「地大不調」。有的,有一種病,就是「肌少症」,肌肉一直消失,這種也是病,這叫做地大不調。

所以一個身體在這個「浮塵」,在凡夫、在人間,就是一種四大不調的肉團身。這個肉團身,造善、造惡也是在這個身體上,所以我們若能夠利用這個身體,將它清理乾淨,再加上了正道法;我們要趕快學法,了解法、道理項項存在,我們就能夠往這條菩薩道路,得到清淨勝義根。「勝義根」幾天前也說,就是能夠作用,一切的動作,都是往殊勝的道理行動,啟動我們的身心行,這就是全部好的因緣集來。

經文說,「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乃至聞一偈一句
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佛法甚深微妙
即一句之中
具含多義
善解偈句
旋轉通達
則得無量無邊之義

這個經、法,其中的道理,你若通達,哪怕是一偈一句,如《法華經》,我們長行文這樣整個讀下來,可能我們會忘記,再有偈文來反覆,我們一句一偈,能夠啟動我們的記憶,「哦,了解了!」這段的經文、這句的偈文來加強我們的記憶,了解通達無量無邊的義,道理。所以佛法是很深,甚深微妙,即一句之中具含多種的義理。一個短句,其中有很長、很多的道理。

所以,「善解偈句,旋轉通達」,從長行文我們要用心讀,在偈文復記,我們的記憶,我們要好好,這就是要讓我們,法在我們的心中,不要忘記,在這裡旋轉,轉在我們的心內。意根就是法輪,我們自己通法,我們再將通的法要再轉給别人,通達無礙,「則得無量無邊之義」。

解是義已
能演說一句一偈:
自既解已
能為他人演說
一句一偈之義

經文中再說,「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這當中在長行文,我們已經有了解,了解之後,「不要緊,再來,以偈頌重宣其言。」佛陀,《法華經》中,每一段的長行文,就是再來一段偈文重宣,一句一偈,再讓我們能夠清楚。「自既解已」,我們自己若已經了解,「能為他人演說一句一偈」。用這樣短行的文,偈句。你要用長行文告訴他,很長,不如選擇這經個文,「偈文」中的一句,就是長行文的一節,很大的道理,所以方便我們的記憶,也方便我們說法的次序。這是佛陀教菩薩法,特別在《法華經》中,長行文之後,又再偈文,方便我們能夠傳法。

至於一月、四月
乃至一歲:
從秒分一刻
一時一日
乃至一月
一年四季
一歲則是十二月

「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這些法,我們用時間,好好來用心,用功來讀,不斷反反覆覆讀。不論你要反覆一個月、四個月、一年,我們要從秒分,每一刻,每一時,每一日乃至一月、一年。一年十二個月之間,還是不分,不分四季。四季,我們這裡是春、夏、秋、冬;若在西域、印度,就有分三季,「雨季、熱季、寒季」,他們不是四季。

西域歲分三季:
雨季、熱季、寒季
四月:
即一季

我們用這樣,一年的時間,用三季,或者是四季,我們的時間用在這樣認真讀誦,自然我們會得到很多的心得。

演一句一偈至一歲
一真如性
無一法而不含攝
總一切法
應時作稱性之談
豈止一季一歲
能剖釋其義
剖一沙塵含古今法
能書三千界事
演一字義
經海墨不窮
盡在此時

「演一句偈至一歲,一真如性,無一法而不含攝總一切法」。我們這樣不斷,也讀、也誦、也說,反反覆覆。這樣當中我們邊說,邊加強我們的覺性。這真如性就是覺性,無法不攝,我們愈說會愈增加法,所以無不攝。我們開始可以說這麼短,一句,用了解的道理,就是這樣告訴你們。但是又再繼續下去,同樣在這句當中,還有這樣道理含藏。所以我們以前說,「總一切法,持一切善」,經句當中都是包含一切法。我們能夠持,這些法可以讓我們身體力行,所以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所以「(時)作稱性之談」,任我們怎麼說,法都是真實,都是任我們如何用。「豈止一季一歲能剖釋其義」,這不只是你一個月、一年,說得完的,同一句話讓你說不完。

哪怕你每粒沙要將它剖開,一沙塵,一沙一塵含古今的法。很詳細,這樣來分析它,道理還是有得分析,不論你如何分析,當中的道理,還有更微細、更微細,可讓我們分析。所以「古今法」,能書三千世界的事情,很多。你一粒沙來解開它,還有得解說三千世界的事情。「演一字義,經海墨不窮,盡在此時」。其實我們要說的話很多,光是一字能夠讓你,海來當墨,我們將海水來當墨來寫,要寫盡我們了解的這個字,其中的意思,將文章寫出來,用海水當墨都寫不完。

各位,這是一件很微妙、很不簡單,只要我們精進,我們能夠做很多事情,我們能夠一念心,一念心正,能夠為天下人,做無量邊際的好事情,這是一念。你看不到,但是一念心起,他有辦法為天下做不完的事情,與這樣的道理一樣。請大家時時用心,用在法中。法有說不完的法,有很深的道理,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6月5日~
回頂端 向下
 
20240709《靜思妙蓮華》不迷現境 通達義理 (第1715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