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
發表主題: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周五 3月 11, 2011 10:15 am

分享你對三寶的認識,分享要如何禮敬三寶,可以談一談自己的做法或你看到很感動的做法。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周四 3月 31, 2011 3:28 pm

這個問題,完整版可以先看上人開示
靜思晨語--20110330《法譬如水》佛如良醫 法如妙藥
我節錄重點如下:

夫欲禮懺
必須先敬三寶
所以然者
三寶即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
三寶指為佛教徒
尊敬供養之佛寶、法寶、僧寶

三寶就是佛法僧,為什麼會稱為「寶」呢?世間希有難得,所以稱為「寶」。

佛寶
看,大覺者,佛在世間多麼稀有,有智慧的人,他能以在人事環境中看到變遷、看到無常。所以他會去追究無常中,什麼是永恆的真理,所以出家了,探討了、開悟了。
這個過程有層層疊疊的辛苦,但是不怕辛苦,因此世間有這位大覺者,我們稱為佛。
二千多年了,到現在還沒有第二個人,你看,多麼難得啊!

法寶
法就是從這位覺者,他的心靈、本性、智慧,觀察天地萬物的真理,所以將我們人生的很多迷惑,他一一為我們解破,突破如何去認清永恆。
要認清永恆的真理,我們就要按部就班,這都是法。所以法,法非常難得,沒有法,就無法治療眾生的心病。就像病人一定要有藥,那個藥能真正對治我們的病,這才是真寶,才是真法寶。
我們對佛法真的能配對上,讓我們能應病受藥,實在不容易,所以因為這樣而稱為寶。

僧寶
當然還需要看護的慈母,看孩子生病時,絕對不能離開母親。因為母親會照顧他,母親就像是病人的看護者。慈母的心多難得啊!慈母的愛多難逢啊!所以僧就像是看護者,要有慈母心,發揮那分愛,不容易啊。

佛如良醫 法如妙藥
僧如看護者
對世間病患而言
良醫 妙藥 看護皆不可少

我們學佛出家,你看,天下的人到處都是,真正發心出家的人,又有多少人?出家還不是為了自己,對自己是自愛,如何跟隨佛的芳蹤,如何體會無常中,永恆的道理以外,我們還要追隨菩薩的足跡,因為菩薩是佛所稱讚的。要成佛,不能缺少這分菩薩精神,我們若是少了菩薩精神,我們會墮於小根小智,小乘獨善其身,這樣絕對不能成佛。

要成佛一定要自覺、覺他。覺他就是利人,利人就是大乘。我們如果只是自覺,那就是羅漢、辟支,我們必定還要覺他,走入人群去完成諸佛菩薩的心念,就是拯救眾生,這樣才能覺行圓滿,這樣才是叫做真學佛者。

所以僧很不容易,要出家就已經不容易,何況出家,而能追隨諸佛菩薩的芳蹤,身體力行,自救救人,這更加不容易。所以這樣僧也稱為寶。

所以稱為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三寶即一切眾生良友福田

我們人如果和好的朋友在一起,我們能向好朋友學到很多好的法。人生要生活有種種的方法,不只是學佛,要有方法。其實人人在人間要生活得很快樂,生活得做一個很成功的人,這必定要有良友、好的朋友教我們、帶領我們。

其實諸佛菩薩的淨土,就是在娑婆世界,他們沒有間斷,都和我們在一起。所以佛時時都是倒駕慈航到人群中,所以若有好的人來引導我們,我們以佛心來看他,他就是我們的現前活佛;我們心中有了迷惑的時候,若有好朋友,說句話來分析破解,我們就要把它當作這就是佛語。好的法使我們打開迷惑,讓我們沒有無明煩惱,這就是佛法。

所以三寶也能作是看病的醫師,也能作良藥為我們治病,也有人會陪伴我們,走過坎坷人生。所以又稱為「福田」。

三寶也是我們眾生的福田,我們要三田合一,才能稱為福田。
這三樣就是:第一我們要有「敬田」;
第二要有「恩田」;
第三要有「悲田」。

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
即可得福德、功德
猶如農夫耕田能有收穫
故以田為喻
稱三者為「福田」

佛為大福田最勝福田
而父母為三界之內之最勝福田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

禮敬三寶是敬田
孝順父母是恩田
悲憫眾生是悲田
三田合一就是一大福田。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
發表主題: 三皈依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周四 3月 31, 2011 3:32 pm

禮敬三寶的最高境界就是三皈依

三皈依的說明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修行學佛,要先受三皈依,也就是歸向、依靠「佛、法、僧」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憑此生生世世不離正法,永離惡道。皈依三寶後,才是正式的佛教徒,如上學要先註冊一樣,具有正名定份的作用,皈依後有三十六個善神守護皈依的行者,並獲三寶慈光加被。
  皈依是皈順、依靠的意思。初學佛的人,信心不堅定,能力智慧不充足,必須要依靠三寶,藉由三寶的庇護和指引,成就學業、事業和道業。並由外在的三寶作為指導,啟發我們本自具足的自性三寶。
  皈依又有迴轉、回頭的意思。為什麼要回過頭來?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背棄三寶,所走的路都是錯誤的,所以現在要把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捨棄過去的邪見,皈依我們的自性,這樣子才能度脫自己的生死。
  皈依三寶,第一皈依佛,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
  第二皈依法,佛為了度眾生得解脫,設種種的次第法門,等於學校的學制一樣,所謂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波羅蜜。眾生修習這些正法,做為人生的方向,便能離苦得樂,自在解脫。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淨僧眾是大眾的榜樣,所以應當皈依十方一切菩薩僧、十方一切聲聞緣覺僧、十方一切清淨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們應當皈依一位善知識,接受他的教導,這樣才不會走錯路。皈依最好選擇一個有道德、有學問、有行持的師父,經常親近這位師父的言行、思想,無形中我們亦能霑到幾許光明與功德,同時供養了真正的大善知識,能種廣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個時間,找不到這種善知識,可以在附近找一個真正受過三壇大戒的出家眾皈依。
  
佛弟子一定要皈依三寶,並願所有的皈依者,常發如是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
發表主題: 禮敬三寶的禮儀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Empty周四 3月 31, 2011 5:23 pm

禮敬三寶的禮儀

佛教徒是以佛、法、僧為歸信或歸敬的對象,即歸(皈)依佛、歸(皈)依法、歸(皈)依僧,稱為歸(皈)依三寶。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慧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為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眾生的出家人。所以,佛法的發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眾。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為歸依的中心;佛陀滅後,佛教則以僧團為歸依中心。歸依三寶,是為了能夠學習法寶,要學法寶,必須由僧寶作為良導——包括思想的傳授及行為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佛教徒,應該要恭敬三寶,表示自己的尊敬與虔誠;作為非佛教徒來說,應該要尊重佛教的信仰,所以都應該懂得一定的禮儀。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佛像是佛寶的象徵,所以佛教徒見到佛像都應該禮拜,如果不方便,也應該合掌問訊。到寺院的殿堂裡瞻仰佛像,應該按順時針方向,靜默合掌,口念佛號。在家設置佛堂,應該選擇靜室,佛像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佛像不能面對廁所、爐灶或臥室。

經書典籍是闡發宇宙人生的真理,引導修道者走向解脫之道, 所以佛教徒對於經、律、論三藏都應該生起稀有難得的虔誠之心。凡是持經書,應該雙手捧持,當胸而行;經書應該放在乾淨、整潔的高處,防止灰塵、蟲蟻等損害;在閱讀經書時,要選擇清靜的地方,端身正坐,先攝心正意,然後合掌打開經書,閱讀後應該用毛巾蓋住經書。

在家佛教徒見到僧人,應該要合掌問訊,有時還需要頂禮。下座年輕的比丘見上座比丘,要問訊禮拜。凡是問出家人的法號,應該說:『師父的上下,怎樣稱呼?』如果要請教出家人一些問題,應該先合掌問訊。

佛教寺院對於任何人都是開放的,寺院中有些活動是在家俗人無論信佛或不信佛都能夠參加的,如早晚上殿、上供、講經法會等;有些是不允許俗人參加的,如布薩誦戒。人們進入寺院,應衣著整潔、談吐文明。到寺院參觀時,不能亂敲殿堂內外各種法器;在殿堂內應免冠,不可吸煙;在宗教活動進行中,不可大聲交談、嬉笑,不可隨意走動,更不能鼓掌。非佛教徒尤應注意:不能說傷害佛教徒感情的話,不能譏諷佛教徒的宗教習慣。在寺院殿堂內參觀時,如果要使用閃光燈攝影應征得僧人同意;在誦經時,則不可使用閃光燈。當佛教徒在誦經、拜佛時,自己可以不出聲,但應隨順佛教禮儀,合掌時則應合掌,跪拜時也應跪拜。如果只是隨便參加,應該選擇向後的位置,以免在需要早退時引人注目,打擾佛教徒的宗教活動。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合掌、問訊、禮拜三者的意義及方法。

合掌,又稱為合十,即兩掌相合,十指相並,平胸端直,集中心思,表示恭敬禮拜。合掌本來是印度自古所行的禮法,佛教沿襲而使用。印度人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淨之手,所以有分別使用兩手的習慣;但是,如果兩手合而為一,則為人類神聖面與不淨面的合一,所以通過合掌來表現人類最真實的面目。合掌除了表示衷心敬意外,也表示返本還源,人於非權非實,事理契合的意思。

問訊,是敬禮法之一,原來是向師長、尊上合掌曲躬而請問其起居安否。《大智度論》卷十,記載有兩種問訊的方法,如果說『是否少惱少患』,稱為問訊身;如果說『安樂否』,稱為問訊心。後來,一般所行的問訊法,以兩手相屈,曲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來,兩手拱齊眉。佛教徒在拜佛將結束時,以問訊作為結束。

禮拜,略稱為禮、拜,即合掌叩頭表示恭敬。這是用身體的動作(身業)來表示尊敬的意思,與口業的讀誦、稱名、贊嘆及意業的觀察,一起稱為佛教的『五正行』。從廣義而言,禮拜對象並不限於佛,如對塔,對長老、和上(尚)等,均可以用禮拜來表達恭敬。如《梵網經》卷下說,若見上座、和上、阿閣梨、大同學、同見、同行之人,皆應承迎禮拜問訊。《五分律》卷七則記載,比丘尼先受具足戒者,雖然已百歲,仍然應該禮拜新受大戒的比丘。又如《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記載,佛曾經救教弟子,凡是三寶及『大己比丘』都應該禮拜。 ?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不宜禮拜。《四分律》卷六十舉出如果上座在大行(大便)、小行(小便)、裸身、剃發、說法、嚼楊枝、洗口、飲、食、啖果等時,都不應該作禮。《大比丘三千威儀經》卷上列舉不宜作禮的五事:(一)讀經、誦經時,不得向上座作禮;(二)上座在下處,自己在高處時,不得作禮;(三)上座在前,如果已經過去後,不得作禮;(四)不能從自己的座位上向上座作禮;(五)著帽之時,不得對佛作禮。如果到大殿拜佛,應該注意蒲團的位置,如供桌前的拜墊,是准備給拈香者使用的;中間的大蒲團,是主法者或方丈使用,所以不可擅自使用。一般人拜佛,可以使用靠邊的拜墊,或者不用拜墊就地而拜,這樣更能表示對佛的恭敬。

禮拜的方法:(1)兩手(十指並攏)合掌(斜向上)當胸,站立在蒲團的前面,兩足成為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大約二寸,足尖距離八寸;(2)分右掌向下,按在蒲團的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在蒲團上;(3)以左掌按在蒲團的前左邊;(4)把右掌從中心移到蒲團的前右邊,兩掌相離大約六寸;(5)把頭放在兩掌中間的蒲團上;(6)把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這是表示用兩手承接佛足,所以稱為『頭面接足禮』)(7)把兩手曲指反轉,仍然按在蒲團的原處;(Cool頭離蒲團,由伏而起;(9)把右掌移在蒲團的中心;(10)左掌開蒲團,如合掌的形狀放在胸前;(11)以右掌用力橕起,合於左掌當胸,兩膝同時離開蒲團。這樣的整個過程是一拜,一般至少三拜,多則用三數遞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禮拜後,應該問訊退出。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讀書會01-2 Q3. 何謂「三寶」?如何禮敬三寶?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