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Empty
發表主題: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Empty周二 11月 20, 2012 11:38 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1-TzI1FL0&feature=g-user-u
回頂端 向下
hungkait
金剛勇猛心
金剛勇猛心
hungkait


文章總數 : 159
年齡 : 55
來自 : Cupertino, CA, USA
威望 : 19
注冊日期 : 2012-03-02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Empty周三 11月 21, 2012 2:53 pm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172.《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06 Dec 2010 - 23:30 in Lotus2010 tagged 內心自治去無明, 慈濟宗門, 法華經, 靜思晨語 by MoyaTseng
以下為2010年12月6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寂靜的環境,我們人人要好好思惟。人人都是三寶弟子,佛、法、僧,就是我們心靈的歸向;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自我警惕、自我反省。

常常說「修行」…「行」有什麼好修呢?莫出於一念心。因為佛陀這樣跟我們說:「一切唯心造。」

一心,可以造成佛之因;一念心,也能造六道輪迴的因。難得人身,尤其是更難聞佛法,我們要依教奉行,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這樣來修行,將這個法入了我們的心,我們要好好將我們過去習氣去除。

這個習氣到底在哪裡?也是在我們的心;我們這念心的習氣不除,要如何能夠隨著佛的芳蹤,往覺道前行?所以我們必定要修行--修我們的習氣。

修德從心內涵
自治勤念平衡
見思惑是煩惱
殺賊破惡怖魔軍
欲漏無明都盡淨
戒護明心定慧生

所以「修德」:「德」那就是「明明德」。我們要明白,要去了解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的盡頭,就是找到我們心的本源,我們心的本源就是德。所以明德,那就是本性,清淨無污染的本性。

清淨無污染的本性,既然就是與佛同等了,這樣就說本性就好了,怎麼又說「德」呢?「德者,得也」。我們若是不修就不得;所以修德,就是修除錯誤的行為,歸於正確的道行,這叫做「德」。所以這個德,就是「得」,我們所修所得來的。

有人說:「習氣難改!」然而,習氣也是你薰習來的;薰習過來變成了習慣,在我們平時叫做習氣。你可以薰習壞的習氣,怎麼不可以改掉不好的習氣,來薰習好的習氣呢?所以我們既然是三寶弟子,我們要薰習有佛陀的覺性,我們要認真奉行佛法,我們要好好自性三寶,要時時警愓。不只是形象的三寶,我們要將我們的自性三寶提起。

所以「修德從心內涵」,我們自己的內涵修德,人家看了覺得這個人很有內涵。意思就是說我們都有在薰習,這要修,用三寶的法入我們的心。

「自治勤念平衡」,我們自己的心常常很不平衡--有時候看到某某人,心性起伏不定;看他在感動的時候,很感動;但是,感動一下子,離開這個環境,又恢復他原來的習氣,又是不平衡起來,愛發脾氣,貢高,我慢,無法與人相處,無法包容人,無法善解。像這樣,誰能幫助你呢?什麼人都無法幫助。

每個人都是同樣,同樣在修佛的覺道,同樣聽佛的法,同樣有自性三寶。但是,你自己的習氣不肯自治,自己不修養,自己不肯提起精進…這樣也可以說成是我是學佛的人?不是!只是用佛的名稱,說我是學佛;只是名稱學佛,不是自性學佛。

所以我們必定要反歸自性的清明--相信自己,本性三寶。所以我們自己,自性三寶要提起來!對於過去所熏習的習氣,我們自己要自治、修德;我們要勤,時時要自我反省,時時要勤念自性。這樣本來的習氣,就不會時時顯現出來。

不要讓人說:「他的心態就是不平衡。」學佛之後,我們就是心要真的很平衡;用什麼來平衡?悲智!悲智要真的平行在人間。所以慈悲入人群,智慧就是要入自心;所以要悲智平行,這就是要自己自治。

煩惱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煩惱就是從見思惑開始。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六粗收攝起來,無不都是「見、思惑」;所以煩惱的源頭,就是從「見、思惑」而來。

所以我們要「殺賊」--這就是要進入阿羅漢的境界,我們就要殺賊。我們常常接收到佛陀的教法,已經聽來了我們就要入心。

心,第八識乃是「藏識」。我們從耳朵聽、眼睛看等等…身體的接觸,了解的佛法,我們應該收入心,入我們的藏識去。但是我們若有煩惱,就譬如是賊,這個賊就跑進你的寶藏,搬離開你的寶。

佛法僧三寶能夠給我們無限量智慧的資糧,聽聞之後,都是存在我們的寶藏裡。但是如果內心還有煩惱在,煩惱就是賊,所以我們必定要殺賊。修行乃是大丈夫,我們要有毅力、我們要有勇氣。不好的煩惱,你若不提起勇氣,你無法去除煩惱。所以這就是譬喻,我們要保有內心的寶藏,就要提起殺賊的勇氣。

還要「破惡」:種種的惡念我們要破除,這都要毅力,這也都是大丈夫事。

要到心正、念正、行正等等…這樣自然我們就「怖魔」。一切煩惱惡的魔軍,我們也能夠破除,這也是要我們內心自治,所以我們「欲漏無明就能盡淨」。

「欲」就是「欲心」。我們若沒有欲心,一切的煩惱就都能去除掉。人生的欲很多,我們還是好好地把我們的心門照顧好,不要讓惡賊侵入我們的心,所以自然就能「欲漏無明」,都能去除。

「漏」就是「漏失」。我們要好好地戒護我們的心,我們若能戒護,好好用戒保護我們的心,自然明心定慧就生;我們的心若光明起來,我們的心就會定,就有智慧出來。

修行真的是一念心!所以我們進而入了僧團之中,開始我們就要往清淨無染阿羅漢前進。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
萬二千人俱
皆是阿羅漢

所以在《法華經》開頭,佛陀在講《法華經》時,「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所以阿羅漢心就是要清淨。

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所以上面說的,都是要有這分將心的煩惱盡除,才能諸漏已盡!

這些阿羅漢已經是證果了;我們若是心還有煩惱雜念,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去體會到佛陀的教法,無法從我們的心進階到靜寂清澄的境界。

所以阿羅漢的心境,就是到了「靜寂清澄」,這是阿羅漢的心境。假如能證得阿羅漢的心境,自然就「無生」。無生,就是沒有再生出煩惱,沒有再生出枝節的因緣。

我們人生由不得自己,來來回回六道中,都是在攀緣;很多的緣一直不斷在攀緣,所以我們六道無法脫離。

皆是阿羅漢
今證無生
不受後有
不生乃怖魔果也

所以我們若是證阿羅漢果,自然就無生,就不會再生出枝節的因緣。怨親債主都沒有了,沒有種惡的因,就不會有惡的果,所以叫做「無生」。

「不受後有」,他就不會在六道輪迴中。即使再來人間是倒駕慈航,也能夠心靈很清楚--「我發心立弘願,眾生苦難,我還要再來。」不是受業、因、緣牽引,不是。所以諸佛菩薩,都是倒駕慈航人間度眾生,不是受業牽引。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得心很清淨,要如阿羅漢那種無生,就不受後有,自然不生。

「不生」那就是怖魔的果。就是剛才說過了,「魔」就是「見、思惑」一切的煩惱,這都是魔軍,也是我們煩惱的源頭。我們把煩惱的源頭斷除了,也是不生,自然就不受魔軍來誘惑我們,威脅我們。

很多人會恐懼、會驚惶,這都是魔軍。會受影響,將我們誘引出去,控制不了我們的心,所以讓我們失戒,把我們應該要持的戒律,讓我們喪失掉。所以我們必定要到達羅漢的心境--不生不滅--,不會有得失的心來煩惱我們,自然魔軍就不會再來纏我們。

所以我們一定要很用心,很注意,都是一念心而已!

所以要到達什麼程度呢?「諸漏已盡」。那些阿羅漢已經到達諸漏已盡的境界,這是在法華會上,所有的出家人,要來聽聞佛陀說法,人人的心境、人人的果位,都是到達「阿羅漢」。而且就是諸漏已盡,很深的資格。所以「諸漏已盡」,就是讚嘆這些阿羅漢,都已經殺賊,煩惱都殺除了,全都乾淨了,這叫做「諸漏已盡」。

「漏」就是「漏失」的意思。我們佛法入心後,又讓它漏失掉;沒有人誘引,是我們自己的習氣還沒有去除。

好像清淨的水在桶子裡,假使,這個桶子有漏了,同樣清水也會因為這個桶子漏,所以就是流掉了;再留下來在桶子裡的就是塵垢,還是髒的東西。

總而言之,學佛,我們要學習如何將我們的心能清淨下來?

有的人都常常在慨嘆:「我不知怎麼了,這些法都無法入心!平時我都有在聽,但是到了要用時,都沒有半樣。」這叫做漏失,這叫做漏掉了,你聽的法沒有真正入心,有聽沒有入。

各位,常常我都這樣說:「我們要記得,不要把法入心了又讓它漏失。」我們要時時保持佛心!

img8d35a0ab834ea2db341fdf7e54b9bbf5

諸漏已盡
謂讚歎殺賊等德
諸漏者
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也

我們是三寶弟子,佛陀離我們二千多年了,我們現在很慶幸佛法還在人間。更慶幸的,我們已經接受佛法,我們能用佛法清淨我們的心,回歸我們佛的本性。

我們要趕快發心立願,將我們的心的習氣去除!我們要用愛走入人群,這種平行的心,悲智雙運平行的心。

我們必定心要清淨,我們的行為要端正,這叫做「修德」,這叫做「自治」。要將三寶的佛法,自性三寶入心。

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自治我們凡夫心的煩惱,我們才能「以佛心入我們的心,行菩薩行在我們心中、入人群」。我們才能以這種「悲智雙運,福慧雙修」入人群。

各位,學佛乃是大丈夫事,我們就要有毅力,要去殺賊,要去破惡,我們要除掉魔軍。要怖魔,我們必定要「心正、念正、行正等等…」要將八正道、七菩提分,都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各位,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https://www.facebook.com/hungkait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Empty周四 11月 22, 2012 10:50 am

【證嚴上人開示】

寂靜的環境,我們人人要好好思惟,人人都是三寶弟子,佛、法、僧,就是我們心靈的歸向,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自我警惕、自我反省。
常常說修行,「行」有什麼好修呢?莫出於一念心,因為佛陀這樣跟我們說,「一切唯心造」,一心,可以造成佛之因,一念心也能造六道輪迴的因,難得人身,尤其是更難聞佛法,我們要依教奉行,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這樣來修行。
將這個法入了我們的心,我們要好好,將我們過去習氣去除,這個習氣到底在哪裡?也是在我們的心,我們這念心的習氣不除,要如何能夠隨著佛的芳蹤,往覺道前行,所以我們必定要修行,修我們的習氣。
所以修德,德,那就是明明德,我們要明白,要去了解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的盡頭,就是找到我們心的本源,我們心的本源就是德,所以明德,那就是本性,清淨無污染的本性。
清淨無污染的本性,既然就是與佛同等了,這樣就說本性就好了,怎麼又說「德」呢?「德者、得也」,我們不修不得,所以修德,修除錯誤的行為,歸於正確的道行,這叫做德。
所以這個德,就是得,我們所修所得來的,有人說,習氣難改,習氣也是你薰習來的,薰習過來變成了習慣,在我們平時叫做習氣,你可以薰習壞的習氣,怎麼不可以改掉不好的習氣,來薰習好的習氣呢?
所以我們既然是三寶弟子,我們要薰習有佛陀的覺性,我們要認真奉行佛法,我們要好好自性三寶,要時時警愓,不只是形象的三寶,我們要將我們的自性三寶提起。
所以修德從心內涵,我們自己的內涵修德,人家看了覺得這個人很有內涵,意思就是說我們都有在薰習,這要修,用三寶的法入我們的心。
「自治勤念平衡」,我們自己的心常常很不平衡,有時候看到某某人,心性起伏不定,看他在感動的時候,很感動,但是,感動一下子,離開這個環境,又恢復他原來的習氣,又是不平衡起來,愛發脾氣,貢高,我慢,無法與人相處,無法包容人,無法善解,像這樣,誰能幫助你呢?什麼人都無法幫助,每個人都是同樣,同樣在修佛的覺道,同樣聽佛的法,同樣有自性三寶。
但是,你自己的習氣不肯自治,自己不修養,自己不肯提起精進,這樣,說我是學佛的人,不是,只是用佛的名稱,說我是學佛;只是名稱學佛,不是自性學佛,所以我們必定要自性,相信自己,本性三寶。


所以我們自己,自性三寶要提起來,過去的習氣,修德是要我們自己自治,我們要勤,時時要自我反省,時時要勤念自性,這樣本來的習氣,就不會時時顯現出來。
不要讓人說,他的心態就是不平衡,學佛之後,我們就是心要真的很平衡,用什麼來平衡,悲智,悲智要真的平行在人間,所以慈悲入人群,智慧就是要入自心,所以要悲智平行,這就是要自己自治。
煩惱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煩惱就是從見思惑開始,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六粗收攝起來,無不都是見思惑,所以煩惱的源頭,就是從見思惑而來。
所以我們要殺賊,這就是要進入阿羅漢的境界,我們就要殺賊,我們常常接收到佛陀的教法,已經聽來了,我們要入心,心第八識乃是藏識,我們從耳朵聽、眼睛看等等,身體的接觸,了解的佛法,我們應該收入心,入我們的藏識去。
但是我們若有煩惱,就譬如是賊,這個賊就跑進你的寶藏,搬離開你的寶,三寶給我們無限量智慧的資糧,在我們的寶藏裡,但是有煩惱在,煩惱就是賊,所以我們必定要殺賊。
修行乃是大丈夫,我們要有毅力,我們要有勇氣,不好的煩惱,你若不提起勇氣,你無法去除煩惱,所以我們要譬喻,要有殺賊的勇氣。


還要破惡,種種的惡念我們要破除,這都要毅力,大丈夫事,要到心正、念正、行正等等,這樣自然我們就怖魔,一切煩惱惡的魔軍,我們也能夠破除,這也是要我們內心自治。
所以我們「欲漏無明就能盡淨」,欲就是欲心,我們若沒有欲心,一切的煩惱就都能去除掉,人生的欲很多,我們還是好好地,把我們的心門照顧好,不要讓惡賊侵入我們的心,所以自然就能「欲漏無明」,都能去除。
漏,就是漏失,我們要好好地戒護我們的心,我們若能戒護,好好用戒保護我們的心,自然明心定慧就生,我們的心若光明起來,我們的心就會定,就有智慧出來。
修德從心內涵
自治勤念平衡

見思惑是煩惱源
殺賊破惡怖魔軍
欲漏無明都盡淨
戒護明心定慧生
修行真的是一念心,所以我們進入僧團之中,開始我們就要往,清淨無染阿羅漢,所以在《法華經》開頭,佛陀在講《法華經》時: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 萬二千人俱 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法華經》<序品第一>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所以阿羅漢心就是要清淨。

所以上面說的,都是要有這分將心的煩惱盡除,才能諸漏已盡,這些阿羅漢已經是證果了,我們若是心還有煩惱雜念,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去體會到佛陀的教法,從我們的心無法進階到,靜寂清澄的境界,所以阿羅漢的心境,就是到了「靜寂清澄」,這是阿羅漢的心境。
假如能證得阿羅漢的心境,自然就無生,無生,就是沒有再生出煩惱,沒有再生出枝節的因緣,我們人生由不得自己,來來回回六道中,都是在攀緣,很多的緣一直不斷在攀緣,所以我們六道無法脫離。
所以我們若是證阿羅漢果,自然就無生,就不會再生出枝節的因緣,怨親債主都沒有了,沒有種惡的因,就不會有惡的果,所以叫做「無生」。
「不受後有」,他就不會在六道輪迴中,即使再來人間是倒駕慈航,很清楚,我發心立弘願,眾生苦難,我還要再來,不是受業、因、緣牽引,不是,所以諸佛菩薩,都是倒駕慈航人間度眾生,不是受業牽引。


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得心很清淨,要如阿羅漢那種無生,就不受後有,自然不生;不生那就是怖魔的果,魔,就是剛才說過了,見思惑一切的煩惱,這都是魔軍,也是我們煩惱的源頭,我們把煩惱的源頭斷除了,也是不生,自然就不受魔軍來誘惑我們,威脅我們。
很多人會恐懼、會驚惶,這都是魔軍,會受影響,將我們誘引出去,控制不了我們的心,所以讓我們失戒,把我們應該要持的戒律,讓我們喪失掉。
所以我們必定,要到達羅漢的心境,不生不滅,不會有得失的心來煩惱我們,自然魔軍就不會再來纏我們。
皆是阿羅漢
今證無生

不受後有
不生乃怖魔果也
所以我們一定要很用心,很注意,都是一念心而已,所以要到達什麼程度呢?「諸漏已盡」,那些阿羅漢已經到達「諸漏已盡」的境界,這是在法華會上,所有的出家人,要來聽聞佛陀說法,人人的心境、人人的果位,都是到達阿羅漢,而且就是諸漏已盡,很深的資格。
所以「諸漏已盡」,就是讚嘆這些阿羅漢,都已經殺賊,煩惱都殺除了,全都乾淨了,這叫做「諸漏已盡」。
漏,就是漏的意思,我們佛法入心後,又讓它漏失掉,沒有人誘引,是我們自己的習氣還沒有去除,好像清淨的水在桶子裡,假使,這個桶子有漏了,同樣清水也會因為這個桶子漏,所以就是流掉了,再留下來在桶子裡的就是塵垢,還是髒的東西。
總而言之,學佛,我們要學如何將我們的心,能清淨下來,有的人都常常在慨嘆,我不知怎麼了,這些法都無法入心?平時我都有在聽,但是到了要用時,都沒有半樣,這叫做漏失,這叫做漏掉了,你聽的法沒有真正入心,有聽沒有入。
各位,常常我都這樣說,我們要記得,不要把法入心了又讓它漏失。
諸漏已盡
謂讚歎殺賊等德

諸漏者
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也
我們要時時保持佛心,我們是三寶弟子,佛陀離我們二千多年了,我們現在很慶幸佛法還在人間,更慶幸的,我們已經接受佛法,我們能用佛法清淨我們的心,回歸我們佛的本性,我們要趕快發心立願,將我們的心的習氣去除,我們要用愛走入人群,這種平行的心,悲智雙運平行的心。
我們必定心要清淨,我們的行為要端正,這叫做修德,這叫做自治,要將三寶的佛法,自性三寶入心,我們凡夫心的煩惱,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自治,我們才能佛心入我們的心,菩薩行在我們心中入人群,這種悲智雙運,福慧雙修入人群。
各位,學佛乃是大丈夫事,我們就要有毅力,要去殺賊,要去破惡,我們要除掉魔軍,怖魔,我們必定要,心正、念正、行正等等,八正道、七菩提分,都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各位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121119《靜思晨語。法華經》內心自治去無明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華經HD-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