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091222心寬念純 凡事謹慎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091222心寬念純 凡事謹慎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091222心寬念純 凡事謹慎   靜思晨語--20091222心寬念純 凡事謹慎 Empty周六 12月 26, 2009 4:47 pm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我們昨天說到身和意,身上所穿著的就是貪著柔軟,比較高貴的質料,即使衣服是讓我們遮身蔽體,為我們保溫,應該衣服的價值是如此,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的,但是凡夫就是要去追求,讓人知道我的身分,所以我穿出來的衣服,就要很體面,這叫做價值,需要嗎?其實這都是起非法想。
意多亂想 觸向乖法
由此六根 所造罪業
無量無邊

「意多亂想」,此種非法從何而來呢?是從意,雖然你的根對塵,因為你的意去分別,在這之間,起了很多亂想,非法了,就容易超越過去,常常說我們要戒慎,我們要虔誠,凡事要謹慎在心,才能真正虔誠面對外面的境界,非屬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去取,不是我們應該用的,不能想出那種非法之想,所以這都是在意根,好好戒慎。
我們的六根,應該說是前五根,就不會見境就起愛,起愛就開始去取著,所以凡夫總是在這種無知,所以心才會亂,所以,「由此六根」就造罪業,就「無量無邊」不知道我們到底做了多少,因為我們所觸向的,對境感觸到的,我們的心意亂了,所以就「觸向乖法」,乖法就是違背,違背正法,所以這都是在根與塵,由意識引出了愛,由愛去造了很多業等等,所以就「觸向乖法」,這樣就會造出許多業,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我們是預防於未然,還能懺悔過去,預防還沒發生的,這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
人人都是凡夫,哪有人沒有過失呢?今生沒有過失,說不定前世我們的過失很多,所以不要以為,我又沒造業,我為什麼要懺悔,這是我們學佛者的優點,無論過去是不是造了業,因為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六道輪迴的凡夫,那種習氣難免,所以無論有過無過,我們一定要虔誠懺悔,所以這段懺文這麼說:
今日至誠
向十方佛 尊法 聖眾
皆悉懺悔

所說的「今日」是什麼時候呢?每一天,不只是當下、現在,其實我們要每天每一時刻,我們常常要提醒自己,警惕自己的心,所以我們若能時時懺悔,自然過去的無明業障,就能慢慢消除,再來就是要真正預防反省,戒慎警愓,這就是預防未來不要再受污染,所以根有增上的力用。
這個根,比如我們的眼根,看到外面的境界,看到了,有時看到很遠,有時看到很微細,有時看到東西,我們就會去選擇這好、這不好,大家都會說,你的眼力很好,這都是眼根的作用,所以我們的眼根有它的力,同樣的耳、鼻、舌、身都一樣,都有根的力量,我們要如何造業,若沒有這前五根的力量,我們和外面的境界無所接觸。
所以外面的境界,花是花、草是草,我看到的雖然是看到了,我沒們有這個功能,看到外面的東西,這都是緣,有這個力量去緣外面的境界,所以根為增上力,也能為增上緣,我們身體的五根,眼、耳、鼻、舌、身,這都有它增上的力量,外面的境界為緣,這個緣來了,你如果沒在這裡接觸,你的意識不會在那裡做分別。
同樣有耳朵的人,你聽到的聲音,但是我們聽到,因為我耳聾,我的耳朵已經聽不到了,雖然耳根在,我沒有聞的力量,所以即使有聲塵,但是沒有聞的力量,所以這就是要有那個力,也要有那個緣,聽不到,人家罵我們,我們不會起煩惱,但是聽不到,人家講話我們會起懷疑,所以這都是我們凡夫的優劣,有優點、有缺點,這也是有力與無力,或是境是我們的心起動念,我們難道不曾聽人說過,「重聽者容易會錯意」,我又沒有說你怎樣,你怎麼這麼想,就這樣,這就是說緣和根和塵,就是有它增上力和增上緣。
若是沒有次第緣,業又不能成,就是有這樣的次第,有前有後,有根有塵,這樣次第交纏起來,所以若沒有,業就不會成,你就不會去造業,雖塵能惑識,就是由識生愛,外面的塵,塵境來誘惑我們的意識,把我們的意識牽引出去,也就是因為意識去分別之後,念念不忘,所以戀著,對外面的境界先有貪愛,若無這個塵境,沒有這些次第緣,沒有這些所緣緣,其實自然也不會造業。
當然這也是我們凡夫,才會三合一起來,去造成業,所以接下來再說,我們還在根塵的識,要有身心所次第生起,識也是意識、心意,就是因為這樣起心動念,所以心所就會緣境界,所以我們就能有所有能,就能作所作,所引誘能作業,自然相續,就一直無間斷,因為有了意識之後,凡夫的私愛,他的無明慢慢引出來,那時候就戀著不捨塵境。
有一天我們不是聽到,一位志工在說,他的一位親戚,在說,蓋了四間房子,自己才住其中一間的,一部份而已,剩下的做什麼呢,剩下的就是愛買東西,這種強迫性的官能症,也是一種心理病,有的人一直刷卡、刷卡,東西一直買,買到已經卡債纏身,那也是一直自己由不得自己,一直戀著,一直發揮他這種功能,這就是現代人很多事情,這都是身心所發,這種次第生起,無間,一直連下去,這都是一種心理病。
凡夫,那個人沒有心理病呢?心理若健康,他就不是凡夫了,他的身心健康思想正確,他就不會犯錯了,所以身心是病的凡夫,卻在人間迷茫,亂想一直起,因為都是有這個身心所次第起,所以我們才會,常常起那種非法想,非法想就是你不應該這麼想,但是我們的習氣,一直都是煩惱,煩惱不斷一直生起,應該我們學佛,心寬念純,這麼簡單的事,心放得寬一點,念單純一點,不要那麼複雜。
有一種心理病態,就是戀著過去,都不務現實,我們要務實,今天我們的責任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我們要對自己如何負責,我們的煩惱要如何去除,這才是健康的心理,修行若是還戀著過去,煩惱就不斷覆蓋回來,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不要戀著過去,也不要身心所,一直去緣著過去的境界,緣著現在與未來,如此無間斷,所以相續無間。
煩惱無間斷,自然他的業、無明,就是一直造業下去,所以我們既然學佛了,我們應該仗三寶的力量,好好想想,如何能減輕我們的煩惱,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一個故事是說一位徒弟,隨著一位師父出家了,這位弟子一直一直想著,到底人生的價值在哪裡?師父常常被他問,被他問得很煩了,有一天師父就對他說,來,這顆石頭,你拿出去市集賣,但是若有人出價就好,你不要真的賣出去。
真的開始去了,就有人看到這顆石頭,就說,這顆石頭那麼大,也很好看,向他出價二元,二元吧,但是有人就說,這顆石頭還有用途,可以把它做成秤錘,所以就向他出價十元,二元和十元,這位徒弟就很歡喜,只是一顆石頭而已,就能從二元到有人出十元,師父,能賣嗎?師父就說,還沒,你還可以再拿出去,再去賣,同樣讓人出價,但是不能賣出去,又出去了,真的出去,又開始把石頭擺出來時,一開始就有人看到,這顆石頭很美,開始就說,一千元,有人說,十萬元,喔,一顆石頭出到十萬,他趕快就要回去告訴師父,是不是可以賣了。
師父就對這位弟子說,是的,人生的標準在哪裡呢?我們每個人都要先對自己,要有珠寶商的眼光,來欣賞我們自己的價值,不是說,人生的價值,不是去叫別人來評價我們,到底我們有多少價值,就像那顆石頭,你若讓人評價,很不值錢時是二元,你看,最值錢時是十萬,其實人生的價值在我們自己,你如何把你的生命,創造出你的價值來,或是把這顆石頭,變成一個不值錢的東西。
我就想到,我們功德會才剛開始不久,泰國一位僧王(華宗僧長),普淨法師,他來台灣,因為他來東淨寺,當然說這是泰國的僧王,我們大家出家人,應該趕快去接他,因為我也被邀請,就去接他,接到人了,他安單在東淨寺,我就和他見面之後,我就趕快要搭車回來了,他看到我就趕快向我招手,說,等一下、等一下,你們要去哪裡?我說我要回去,你們家在哪裡?我說,我們家啊,我們家在農場,有點遠,讓我跟、讓我跟,趕快開車門,他說,你們現在不趕快開車門,後面會有一群人跟來,開始車門開了就偷跑,脫隊了,跟著我的車就回來了,回來了。
那時候我們還很簡陋,但是在外面,大殿那四支柱子,正面這邊就有一顆石頭,這顆石頭是一位居士送我的,他就是剖開之後,四四方方的,很美,這叫做花蓮的蛇紋石,他對我說,不對,這是軟玉,是玉,因為這麼大塊,我們的地方也很簡陋,要放在哪裡?就丟在我們的門口,來了,他也送我一個很精緻的東西,現在還放在裡面,但是我送他什麼呢?我又沒有什麼東西可送,就說,我這個石頭送你好嗎?啊,這顆好美,他十分歡喜,沉甸甸的,他說,這顆我回去能雕佛,刻成一尊玉佛,綠色的,綠得很漂亮。
但是在我們這裡,我們不知道它有價值,還是沒價值,把它丟在外面,也沒有人拿走,等到這位僧王來時,我們送給他,他竟然說要拿回去雕刻佛像,你看,這就是價值觀,所以自從那回之後,我就覺得什麼東西,都是有價值的,石頭也都有價值,總而言之,我們要如何用它,雕成佛像,就人人拜,說不定我拿來墊桌腳、墊椅腳,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世間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看我們的心,我們的根塵和意識,我們若是戀著,說不定我們看是沒價值的東西,你戀戀不捨,有的很值錢的東西,說不定在我們自己內心的,佛性最有價值,我們糟蹋掉了也說不定,所以價值應該向自己做評估,所以請大家,在我們生命的價值觀,可以擴大,可以有深度,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091222心寬念純 凡事謹慎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