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Empty
發表主題: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Empty周二 2月 19, 2013 6:30 p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ThDhETAPk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Empty周二 2月 19, 2013 8:18 pm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學佛,聽法,是不是聽了之後,有歡喜心呢?聽法,我們若是沒有生起歡喜心,那就是表示,我們對佛法還不清楚。
清楚了,了解了,應該是很歡喜,歡喜的態度和不歡喜的態度,我們是不是看得出來呢?某某人,今天你怎麼這麼歡喜,是啊,我很歡喜,為什麼歡喜?我聽了一句話,讓我心開意解,所以我很開心,開心,就是表示道理通達了,所以我很歡喜。
聽的人是如此,其實要說話的人也是一樣,我這場演講很歡喜,為什麼歡喜?大家都聽得懂,大家很認真,沒有人打瞌睡,就表示人人聽得心開意解,所以演講的人,也是很歡喜。
同樣的,佛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這一大事因緣,就是要「開示悟入」,開示,眾生,悟入,與佛同等的佛性。但是眾生根機,無法讓佛陀能夠暢演本懷,所以每一回的說法,只是應眾生的根機,所以不是很暢佛本懷的時刻。
但是佛陀到法華會的這個時刻,必定要將他內心的本懷,完全講出來,當然佛陀要開始講《法華經》,就是抱著很歡喜,而且想要趕快將佛法,這真實法趕快講出來,也是很歡喜,時機也已經到了。
所以佛陀先以《無量義經》,講完後,他不起於座,同樣坐在那裡發光,現異變相,在經文裡就這樣說,佛陀只是在那裡放光,就能夠讓兩位菩薩,在那個地方互相啟發,佛陀在人間,他要暢演本懷的目的,這是經過了彌勒菩薩,代替大家來問,文殊菩薩要接下來回答。
其實,大家會覺得,只是一個放光,就有那麼多的話可解釋嗎?說實在的,如何解釋都解釋不完,只可以意會,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所以佛陀入定放光,就是一大事因緣。
有的人會覺得,放光是怎麼放光?其實就是大家看到佛陀,今天怎麼這麼歡喜的形象?就像我們若看到人,你今天滿面紅光,好像很光彩,我們若在歡喜時,人與人之間也看得出,何況佛陀開始要完成,他的一大事因緣,那種歡喜的形象,當然和平常就是不同。
所以這一場入定放光,佛陀坐著的莊嚴相,這不是我們凡夫,有辦法能夠體會的,唯有能夠了解佛陀的本懷,才能敍述放光的因緣。
所以文殊菩薩要來回答的,「今見如昔,即使往昔亦如今見」。
意思就是說,現在看到佛這樣的形態,就想到古代那個時候,古代是什麼時候呢?在日月燈明佛的時代一樣,看到佛陀開始講經之後,同樣是入定,和現在我們大家看到,釋迦佛的形態,一樣,「生佛事相,始終如一」。
佛陀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事和形象都是一樣,過去諸佛是這樣,現在的佛還是這樣,現在的佛在放光,就是開始要準備說大乘法。
說《無量義經》後
不起法座
即便入定放光
今見如昔
即使往昔亦如今見
生佛事相
始終如一
以是之故
當知今佛現光
亦欲說大法也

我們要知道佛陀在放光,無非是要引起人人都能夠聽到,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所說的「一切世間」,不是只有凡夫的世間,還兼具聖人的世間,世間就是人的世界。
各各都有不同的世界,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心靈世界,不只是每一個人的心靈世界,還有凡夫的心靈世界,有聖人的心靈世界。
聖人的心靈世界,那就是聲聞有聲聞的心靈世界,緣覺有緣覺的心靈世界,菩薩有菩薩的世界,聲聞、緣覺、菩薩,都是已經入聖地的人,所以他們就有不同的世界,所認識的,其實不只是凡夫的世間,還有聖人的世間,三乘聖人的世間。
世間
非唯凡夫世間
兼具聖人世間言
謂聲聞 緣覺 菩

之三乘聖人也
所以凡夫當然是,沒有那麼簡單能夠相信,聖人都很難以相信了,何況說凡夫,哪有辦法能夠相信,像聲聞、緣覺,他們以為什麼事情,我既然都已經體會了,難道還有比這個法更奧妙的嗎?我還需要向前再進一步求嗎?這就是小乘人。
菩薩呢?菩薩也一樣,所說的「菩薩」,就是新發意的菩薩,了解了,佛陀講說要成佛要行菩薩道,我不知道要多久多久,才能夠到佛的境界,難道是佛陀現在要講的大法,除了行菩薩道以外,還有什麼大法嗎?所以他也無法這樣就了解。
所以說,小乘的聖人,就以為他已經證無生了,已經解脫了,所以他還需要另外的大法嗎?新發意的菩薩以為,我就已經這樣在行菩薩道了,難道還有其他的菩提道嗎?這就是比較無法體會,佛陀的本懷。
佛法說,即時,就是立地見性,這種大乘的法,用佛心走入人群,或者是在人群中要去體會佛心,這還是有一個距離。
聲聞、緣覺
以聞佛教
得證涅槃
自謂已證無生
故不信更有
無上菩提之道

所以說起來,佛陀說方便法、教菩薩法,那過程中有三乘、五性,開這種三乘、五性的法,讓人人聽了能夠理解,三乘就是剛才說的,聲聞、緣覺、菩薩,聲聞,從聲音聽聞而慢慢接受,這種習性,就是要慢慢地來,由聲入性。
緣覺的習性,就是要看,真的人生無常,天地之間的一切,不管是日月、草木等等,隨著四季輪轉,不斷行蘊這樣地過去,這種的無常境界,這是緣覺的習性。
那菩薩呢?新發意的菩薩,他願意發大心、立大願,他能夠接受大乘,這就是菩薩的根性。
另外是凡夫的根性,漸教,慢慢地接受,用聽聲音來了解,或者是觀察世間的一切來體會,或者是在人群中,願意發大心、立大願,這都是在凡夫的境界,這三種方法,他們都能夠慢慢地接受,這是凡夫的習性。
還有就是那種惡劣的,內心沒有善的種子,他自甘墮落,自甘沉溺在生死輪迴,這就是第五種的習性。
所以說有五性、三乘,這就是佛陀過去,所以要開方便法門,就是為這五性的人,甚至要用三乘法,說給你聽,讓你了解,使你發大心,所以過去佛陀就是以三乘,適應五性的根機,開方便門,現在就是說大乘法,所以開始要說大乘法,佛陀就是要有這種形象,經過二位菩薩的互相旁通策勵,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境界(之因)。
所以希望人人能夠了解,唯有佛與佛才能夠體會,唯有佛與佛用同樣的方法,要來教導眾生,所以前面所說的,就是讓人人都聽得到,雖然這是世間難信之法,不過還是大家要先接受,然後再慢慢體會。
凡夫固不易信此大法
而唯一佛法
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再來經文又說:
諸善男子
如過去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
號日月燈明如來、
應供、正徧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
演說正法
《法華經 序品第一》

大家都要了解,人人都要發大心,勇猛精進,就叫做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過去很長很久,無法敍述,所以叫做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那時候有佛,名稱叫做日月燈明佛。
日月就是很光明,白天有白天的光,晚上有晚上的光,若全暗時,還有燈,燈的光,總而言之,這位日月燈明佛是表達光明,光明就是希望,人人都有希望,有希望能夠成佛,人人都本具佛性,所以這也是一種表達
開始文殊菩薩就以這一尊佛,在無量劫以前,無法算計,表示我們人人,無始以來本具佛性,這尊佛十號具足,這「十號具足」大家誦經時,會唸出了每一尊佛,必定要具足這十號,十號,就是佛德行的一種表達。
所以我們人人要了解,佛德,不是我們凡夫在口頭上,能夠解釋的,也不是凡夫,我們的心境,能夠體會的,所以說,難信是無法體會。
佛法必定我們要相信,人人有信佛,才會有聲聞,來聽法,就是因為信佛陀的法,所以才能夠緣這個境界而體悟,當然信佛所說,人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他會發大心,行菩薩道,所以說「難信」,不是不信佛,是無法體會到,佛還有另外這種大法。
到底是什麼大法?大家的心境要進入這種大法,可能有一點的困難,所以叫做「難信之法」;何況凡夫,何況那種沒有善根的人,更加難信,這段經文,要向大家表達,不要誤會佛法是不是無法相信,不是。
所以請大家要耐心,用心,體會佛的心境,所以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130219《靜思晨語。法華經》佛陀現光 欲說大法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華經HD-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