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如意
版主
版主
如意


文章總數 : 712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
發表主題: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周四 2月 21, 2013 10:35 am

在慈濟全球資訊網看到這新闢的專欄「說故事的人」-- "是有故事的人, 也是用心紀錄故事的人".
透過每日一文認識各區「真善美三合一」菩薩的身影, 以文字的傳遞感受到美善的學習, 樂與您分享!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654%3A-365&catid=188%3A2012-12-29-01-06-52&Itemid=663&lang=zh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週二, 01 一月 2013 慈濟基金會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慈濟全球資訊網推出「說故事的人」人文專欄,每天透過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分享,讓您看到採訪、紀錄時背後不為人知的花絮,以及紀錄後所學習到的人生智慧。感受人文真善美志工紀錄人文使命的熱血,看見世間的美善!

「獨家」、「血腥」、「暴力」……當代的媒體環境雖然開放但也充滿著負面訊息。反觀以「溫馨」、「感動」、「美善」為使命的真善美志工,無論在新聞事件、活動現場,藉由文字、圖像、影音的傳播媒體,為時代樹立人品典範,以真實照見人性基本之美善。

「人文真善美志工」成立於2003年,最初由證嚴上人命名為「文化三合一」,自成立之初,強調文字、圖像、影音的訓練與整合,同時推動所紀錄之內容人、事、理三合一,2006年臻而求真、求善、求美,上人再命名為「真善美三合一」,發展至今全臺超過四千人。

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文字志工部份來自「慈濟筆耕隊」,筆耕志工詳實記載推動慈濟志業的過程,讓慈濟精神傳播十方,發揮文化工作的影響力,並肩負起慈濟歷史編撰的重責大任。1996年「慈濟影視映像志工聯誼會」成立,為了協助慈濟大愛電視臺節目製作,全臺各地志工紛紛自備器材、進修攝影、製作技巧。無論是自筆耕時期加入,或是人文真善美功能成立後加入,真善美志工秉持「報真導正」的理念,親自走入人群、走入社區,發覺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在真善美志工邁入十周年之際,慈濟基金會規劃一系列真善美作品呈現,其中包含:書籍出版、人間菩薩節目製作、攝影展等活動,希望藉由成果的發表,呈現十年的歷史足跡。而「說故事的人」人文專題,則將以「用生命走入生命、用感動紀錄感動」的精神,讓您聽聽說故事的人的心底故事,透過他們的心看見更深刻的人間真善美。

「說故事的人」是有故事的人,也是用心紀錄故事的人;「說故事的人」人文專欄2013年1月1日起,一日一文,感動呈現。
回頂端 向下
張明珠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621
年齡 : 58
威望 : 269
注冊日期 : 2009-02-18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周四 2月 21, 2013 12:45 pm

賀瑞麟—高雄兒童班的文書團隊,非常優秀的人才。

【說故事的人】賀瑞麟 輪椅上的剪輯手

電腦桌前,賀瑞麟緊盯著螢幕,將切成一小片的影像畫面移動拼接,此時左小腿一陣抽痛,他不禁撫摸著小腿。這個小動作除了舒緩疼痛,還能讓他想起媽媽在他受傷時膚慰按摩的溫暖。

二十年前,賀瑞麟在臺中服兵役時,一次演習跟著大夥到了一處雕堡,不小心將手上的文件掉落堡底,就在他爬下堡底撿起文件,再攀著壁上階梯往上爬時,突然間失去重心從三米高處摔下。有著一百八十五公分挺拔身材的賀瑞麟,從沒想過一次墜落意外,讓他的人生就此改變……。

無常接踵 接受與認命

住臺南的爸媽接獲訊息趕來,滿臉焦慮與心疼。傷痕累累躺在床上的賀瑞麟,被疼痛折騰得看不清爸媽那憂心的臉。除了傷到脊椎,身上還有多處骨折,一連串的開刀與治療變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剛開始,賀瑞麟總認為自己還有站起來的希望,但身為醫生的姊姊明白告訴他機會不太,希望他能接受事實。

時間漫長地在悠悠晃晃中過去,面對家人的關心,醫師、護士的鼓勵,認命的他,沒有大吵大鬧,一次又一次藉著病痛警惕自己還活著,應該要學習《汪洋中的一條船》那本書的主角鄭豐喜,珍惜生命。

在醫院住了二年,媽媽也跟著住進醫院照顧他二年。一直以來,媽媽就有貧血頭暈的毛病,就在賀瑞麟出院後不到一年時間,媽媽就因病而往生。

媽媽的往生讓賀瑞麟很愧疚,他心想,若不是長期照顧他,大家也不致疏忽媽媽的症狀。沒想到十年後,無常接踵而至,三十六歲的姊姊卻因不明的病因,導致心肺功能不佳而離開人世,留下二名幼小的女兒。

姊姊的往生,讓賀瑞麟很悲傷,常常無語問蒼天:「為何走的人不是自己,卻還要留在這世間受苦。」曾以醫院為家,又看著家人進出加護病房的他,面對連串的無常,心中的苦不斷積壓。除了接受與認命,似乎也找不到其他出口。

由剪輯中 體會美人生

能夠加入慈濟人文真善美做剪輯,是當初所料想不到的事。因為之前上班的公司,在當時慈濟高雄分會的樓上,上下班常遇見身穿藍衣白褲的慈濟志工來來往往,在同事介紹下,開始繳起了功德款,賀瑞麟以回饋的心,感念曾幫助他的人。後來公司結束,加上太太身體狀況不佳及父親來高雄小住,而沒繼續找工作。

時間一下空出許多,閒不住的他為了打發時間,問起多次邀約他參加活動的慈濟志工曾孟仙,可以幫忙做什麼?沒想到她提議說:「高雄親子成長班需要一位會剪輯的人,你有電腦底子,你來學好嗎?」賀瑞麟自覺其他活動,礙於身體的限制無法參與,但學剪輯應該沒問題。

當志工傅焰村特地到他家安裝軟體並告訴他,剪輯最需要的是「耐心」,覺得自己個性很急的他楞了一下,看著安裝中的軟體一直順暢地跑,似乎也沒後悔的餘地,他想除了剪輯外,自己又能做什麼呢?或許磨一磨耐性也是不錯,就這樣踏入人文真善美剪輯的行列。

「是該轉身動一動了。」眼睛的酸澀與腳麻,提醒他泡杯咖啡舒緩一下壓力,也趁機想想影片內容的鋪陳方式。「休息一下」是賀瑞麟剪輯時常要注意的事,否則身體就會發出抗議。

這次剪輯主角是八十幾歲的阿嬤,除了在市場撿紙箱,還到環保站做環保,晚上又參加讀書會,所賺的錢除了自己生活所需外都拿來做布施。精進的態度,感動賀瑞麟並自嘆不如。自己的身體曾經像拼布般被醫生的手縫縫補補;這位阿嬤的故事,他要用他的手,用心拼拼湊湊剪輯出感人的影片。

活在當下 不想有遺憾

除了剪輯,賀瑞麟也看大愛臺聆聽證嚴上人的法,很喜歡「行善行孝不能等」這句靜思語;媽媽的離開令他愧疚,爸爸的壞脾氣使他倆無法太親近。尤其他是家中最不會讀書的小孩。三個小孩中,哥哥讀到博士,姊姊讀醫學院,而他只是一個五專生。

因為父親對讀書非常重視,因而對成績普通的他期望不高。小時候考試若太差,還會受到爸爸嚴厲斥責或挨打,在他受傷後更是難掩失望之情;尤其對賀瑞麟娶了同樣為身障人士的太太,有點不太能接受。

賀瑞麟常常按摩自己被截肢的那小腿,看著它的殘缺,穿上義肢就能補足它的不完美。爸爸雖然對他有些遺憾,但他知道爸爸是外表嚴肅,內心其實是很關心他的。每回賀瑞麟回家看爸爸,爸爸總會一早就上市場,提了滿袋豐富的菜回來,再親自下廚煮給他吃,也常問他工作及太太的的身體狀況。

賀瑞麟心裡明白,或許真的是自己的業障,今生要來承受吧。有時他的腦袋中常浮現二種想法,覺得自己很悲慘,但樂觀想一想又覺得現在很好。賀瑞麟很慶幸自己在爸爸的晚年常去陪伴他,雖然無法照顧他,但陪陪爸爸說話,看看需要什麼,讓他有盡孝的機會而不致遺憾。

去年他參與慈誠培訓,即將回花蓮尋根時,由於身體不方便而想打退堂鼓,但花蓮的志工特地打電話問他需要何種協助,還去找適合的床與無障礙衛浴設備等,幫助他完成培訓。志工們的關心讓他在慈濟找到歸屬感,況且生活上還有相互照顧的太太,賀瑞麟體悟到面對人生的打擊,除了接受它,也無法改變什麼,「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

現在的他,無論是社區活動的回顧帶,還是大愛臺的人間菩薩專區,都有他的作品呈現。因為身體關係,只要時間不要太趕,賀瑞麟都會接來做。有時沒有剪輯影片時,太太反而會覺得奇怪地問:「怎麼都沒有剪輯?」

他發願,只要身體與眼睛許可,都會繼續剪輯下去,拼湊每一個故事的生命色彩。

(文:陳銀臺 高雄報導2013/01/30)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880%3A2013-01-29-07-33-13&catid=188%3A2012-12-29-01-06-52&Itemid=663&lang=zh
回頂端 向下
如意
版主
版主
如意


文章總數 : 712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周四 2月 21, 2013 1:27 pm

菩薩熟悉的面孔: 夫妻同修起步走, 志業家業齊精進, 接引菩薩足甘心~(嘉義)賴世寶師兄

【說故事的人】賴世寶 用心.使命必達 (週五, 18 一月 2013 賴世寶 黃郁方)

「一號機找中景、往右、拉進去,遠一點、一號機畫面;三號機準備、切;二號機特寫畫面,看到捧燈就好;一號機不動。」這是人文真善美工作室不時傳出的聲音,賴世寶正拿著對講機,專心盯著電腦畫面,掌控全場錄影畫面。

2011年是世寶人生最低潮及考驗最多的日子,他的父親及母親於8月份因癌症病發同時住院,那時他白天上班,晚上去聯絡處開會,再到大林慈濟醫院照顧父親,雖然身心很疲憊,但他甘願承擔,因為世寶知道,他可以照顧父親的時間已經不多。

那時的世寶,工程進度推展不順利,正是家業、事業都不順遂的時候,唯有藉由證嚴上人的法及法親的關懷,才能渡過那一段日子。

法親關懷渡低潮 願用同理心回饋
20119月,賴世寶帶著人文真善美團隊,跟著雲嘉南區培訓慈誠、委員前往花蓮紀錄尋根活動,在回程的路上,望著窗外美景,世寶不禁流下淚來,那三天的日子真的是身心備受煎熬,心中惦記著癌末住院的父親,但因團隊成員的承擔與陪伴,再一次的完成任務,內心感恩且感動而落淚。

同一年年社區歲末祝福在嘉義聯絡處連續四天舉辦十二場,雖然當時世寶的父親已經住進心蓮病房,但想到上人說:「無常與時間不能等。」於是他利用每天午場結束的空檔,趕到大林慈院探看父親再回來。

然而,在最後一天、第十一場歲末祝福進行到一半時,卻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爸爸的血壓一直降低,可能無法再撐下去…」他立刻趕到醫院陪伴父親,父親於當天晚上七點左右往生。

父親往生的消息傳出,陸陸續續有慈濟志工前往助念,給予世寶最大的精神支持,他最感恩的是人文真善美夥伴,在歲末祝福結束後,將所有工作收拾完畢,相約於晚上十點趕來幫父親助念,助念結束後,世寶以最感恩的心,向所有的人文真善美家人深深一鞠躬,感謝團隊的承擔及關懷,並發願日後也要以同樣感恩的心,來陪伴及關懷人文真善美的家人。

自動自發學習 從不通變專精
世寶加入慈濟的因緣,始於2003年的歲末祝福,那時有「招募人間菩薩」的活動,世寶與太太立刻填報名表加入兒童精進班的志工行列。20043月,他們受邀參加快樂兒童精進班的活動,就在該次活動中,受到當時的班主任蔡瑞玲「化小愛為大愛」的鼓勵,從此走入慈濟這個大家庭。

當時巧遇了工作上的同事--林淑宜,淑宜一看到世寶真的很開心,心裏就想:「人文真善美非常需要人才,而且世寶師兄本身就比較內向,平時比較少講話,來做人文真善美的工作,應該最適合他。」受到淑宜的鼓勵,世寶當下就報名參加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就此與人文真善美結下不解之緣。

接觸電子攝影是從那一年(2004年)的七月份開始,林水和邀約他協助錄影,對電子攝影一竅不通的世寶有些猶豫,但水和跟他說:「錄影機上有一顆紅色Rec鍵,把它按下去就開始錄影。」這就是他與電子攝影的相見歡。

不斷地拍攝,再加上自行購買攝影書籍來學習,攝影技巧越來越純熟之後,世寶又接觸到影像剪輯,為了學習剪接,他甚至自費學剪接,漸漸的在拍攝和剪輯的反覆練習之間,找到了訣竅。

學以致用的觀念,使得世寶不斷地進步,樂於分享的他,更將自己這幾年所學到的攝影和剪接技巧,一一傳承給新進的人文志工。除此之外,遇到有心學習的人文志工,也親自帶著他們,在活動現場進行拍攝,也鼓勵新發意菩薩勇於承擔,「如果有人邀請你出班,你就說好,就可增加實際參與各種不同活動類型,有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共同登須彌山 必定使命必達
回想起2011年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培訓委員花蓮尋根、社區歲末祝福……,一連串的活動,讓人文真善美團隊很忙錄,團隊認真學習的精神,是支撐世寶的動力,上人曾說:「我們都是一隻小螞蟻,發揮個人小力量,共同攀爬須彌山。」世寶期許人文真善美的夥伴們,也能在這個領域中發揮所長。

2004年起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已快滿十年,看著今年有更多新發意菩薩加入,嘉義區人文真善美團隊日益茁壯,每個人都勇於承擔各項勤務,並培養電子、平面攝影與文字紀錄間的默契,顯現出合和互協的精神,世寶有信心,人文真善美團隊一定能「使命必達」。

(文:賴世寶、黃郁方 嘉義報導2013/01/18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773%3A2013-01-17-02-13-43&catid=188%3A2012-12-29-01-06-52&Itemid=663&lang=zh
回頂端 向下
如意
版主
版主
如意


文章總數 : 712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周三 2月 27, 2013 12:09 pm

高雄令人讚嘆的菩薩家人cheers

【說故事的人】王忠義 天花板上秘密寶盒 (週三, 13 二月 2013 鍾文英)

二十一米道路上,座落著新舊相間的四樓透天店面,「喬統公司」招牌矗立其間,當年鮮黃的招牌歷經十一年風吹日曬早已顏色退盡,字形倒還清晰可見。一、二樓當辦公室,三樓以上當住家,這樣的願景一直是王忠義所想望的;但心中另一個大願,在他心中醞釀多年,如今果實已然成長,只待因緣成熟將它落下……


圓榮董願 從小累積
二樓辦公室裏三、四坪的空間沒有氣派的裝潢,白色輕鋼架天花板搭配米黃色牆面,陳設簡單的高低櫃,大辦公桌佔滿了大部分空間。入門的右面牆上掛著王忠義大學畢業時和父母親合照的泛黃相片

「今天又賣出一套軟體了……」原本坐在椅子上忠義心想著,接著本能地順著椅子踩上矮櫃,掀開其中一格的天花板,將手伸向熟悉的位置……。
「十年了,應該可以了!」忠義望著桌上的塑膠盒子,裏面的鈔票有的已經發黃了,他拿起裏面的鈔票算了一算「七十幾萬,那今年 2012)應該可以圓滿榮董了!」他心裏盤算著,嘴角也不自覺地向上揚起、思緒也慢慢地回溯到十幾年前。

「別人都在捐榮董,我們是不是也來捐榮董。」他試探性的問著太太簡素霞。
「現在辦公室還在跟別人租,等有了自己的辦公室,再來捐吧!」太太雖然沒有立即答應,但也讓他有了新的目標及動力。
從事電腦軟體工作的王忠義,從2002年自行創業開始,便暗自發願每賣出一套軟體,就將五千元存入箱子裏,並小心奕奕地藏在自己辦公室的天花板上。做這樣的舉動是強迫自己存款,為了考驗自己的恆心,他決定不向任何人透露,這是屬於他自己的秘密。

行啟智慧 不起煩惱
2002年王忠義報名慈誠培訓,除了忙公司業務之外,慈濟活動也積極參與,那一年,他在陳姿伶的推薦下,接任早期慈濟文宣組的幹事,並在高雄文宣組組長馮瓊瑤的力邀下擔任高雄區安裝慈濟大藏經Notes系統的窗口,因此常常事業與志業忙得不可開交。

隨著事業慢慢步入軌道,他參與慈濟活動也愈來愈多,在家的時間相對變少。「你如果要參加慈濟活動,先把小孩的功課及家事做好再去。」太太難免抱怨地說。
為了不讓太太反對他做慈濟,出門前忠義總是將小孩功課、家事打理好再出門;但他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她帶入慈濟。」


在一次的慈濟活動中,接引他進入慈濟的志工許味,告訴素霞:「夫妻同修更有福哦!」因為多次參加慈濟活動,了解慈濟都是在做助人的工作,回到家裡,她馬上向王忠義表達想參加培訓的意願,2003年素霞如願受證慈濟委員;也因為夫妻同修,太太對他在志業上的投入更加護持。

既然承擔 就要歡喜
2002年受證慈誠後,就開始擔任高雄第四區的文宣幹事,幾經社區的擴編,他還是一直擔任紀錄慈濟歷史的角色。社區活動的照相、寫文稿,甚至當音控,只要有需要,他總是盡力完成。

「王師兄,我想要邀請你來擔任合心人文真善美的資料組窗口……」2006年合心人文真善美幹事林淑娥,向王忠義提出邀請,他答應後隨即投入資料整理工作。
為了便於日後方便尋找,他將1991年開始的影帶及相片重新編號,並找了幾位志工及公司的員工來協助整理,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資料整理的工作。
檔案在經過有系統的管理之後,在搜尋上變得非常便利。二年後,王忠義承擔起左營和氣人文真善美的行政窗口,他希望自己把時間專注在社區人才的培養,所以請辭人文真善美資料組窗口。他告訴自己:「今天會在慈濟團體不是為某人做事,而是成長自己的慧命,也不會隨意退轉。」

2009年慈濟開始參與ADOC降低數位落差計畫,在「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開設電腦基礎班,接受社會大眾報名,免費學習電腦。王忠義再度受命,抱著補位的心態承擔起資訊組的窗口。為了提升種子老師的出席率,身為資訊組窗口的他,除了培訓資訊種子並舉辦共修之外,年終也會舉辦感恩會來凝聚大家的向心力,每一次活動,他都會自掏腰包購買電腦相關產品來鼓勵大家。

環保節能 推電子書
身為資訊組的窗口,推動電子書的使用,對忠義來說也是重要的任務之一。他有感電子書的推動有很多阻力,尤其是平常追求高速度的人,拿到電子書之後,要如何說服自己使用?

在一次的彰化靜思堂的人文資訊營,他找到了答案;他聽到中區慈濟志工張廷旭的分享,因為本身是資訊人員,剛開始接觸到電子書也是很不適應,但聽到年紀稍長的慈濟志工說:「上人希望大家用電子書,所以我們堅持要學會。」因為這句話感動了張廷旭,他發願一定要教會他們。

聽完他的分享,王忠義心想:「我既然承擔了,也要效法張師兄的精神,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喜歡。」

為了推動電子書,初期王忠義除了自己到府,幫志工安裝無線網路之外,也訓練社區的志工協助安裝。還有一次,在除夕當天接到屏東志工請求協助的電話,他二話不說就前往處理,回到家剛好趕上吃年夜飯。20113月開始在每月的高雄合心共識會,以電子書呈現會議內容來進行開會,以減少開會時紙張的使用。除此,並在每週三早上,協助呂美雲老師的「電子書讀書會」給予諮詢,並上臺說明電子書的功能,讓參加讀書會的志工及社區民眾便於上手。

明去暗來 一樣不少
這十年來,王忠義熱心地投入每一項的志工活動,但他沒忘當初自己發的願;201110月,王忠義捧著十萬元現金,來到高雄靜思堂二樓財務組,準備繳交第一次的款項。

「我想要捐榮董!」隨後財務組給了他一份分期付款的填寫表,他隨即將款項交出去,沒一會兒,經辦人員為難地說:「師兄,不好意思!因為是舊鈔,驗鈔機驗不出來,我們可能沒辦法收喔!」一時間,辦公室裡的人全都困惑地看著他,當下他紅著臉,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第一次繳款就碰到這樣的狀況,一直以來,他只知道存錢,從沒想到舊鈔、新鈔的流通問題,而這些錢都是他十年來陸陸續續存下來的。經過溝通之後,財務組最後還是將這筆款項收下,為了避免日後再發生同樣的問題,他回家之後,馬上將剩下的舊鈔拿到臺灣銀行兌換,以方便財務組往後的作業。

他以「秘密寶盒」在2012年順利圓滿榮董,「明著去、暗著來,這樣捐錢,錢也沒有變少。」這是王忠義捐榮董之後內心的感受。

(文:鍾文英 高雄報導 2013/02/13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979%3A2013-02-12-22-52-33&catid=188%3A2012-12-29-01-06-52&Itemid=663&lang=zh
回頂端 向下
如意
版主
版主
如意


文章總數 : 712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周一 五月 06, 2013 5:04 pm

菩薩熟悉的面孔~(嘉義)汪秋戀師姊 --- 感動看到文章中這段的提問:「妳把「撇步」都和盤托出,從不保留嗎?」她噗哧一笑說:「為何要保留?在這裡除了相機是自己的以外,其餘的設備都是公物,是屬於大家的。」她希望人文真善美這個區塊,能隨時有發心的大菩薩來共護持、成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是樂見其成。~~ 真得在社區中感受到師姊是一位話不多, 但處處都與人結好緣的菩薩喲!

【說故事的人】汪秋戀 開麥拉下的身影
週日, 17 三月 2013 丁柔妤 汪秋戀 許鳳娟

「要我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叫我講話。」說起話來字正腔圓、不疾不徐!或許是個性使然,惜話如金的她總是默默的做,更把每一天當成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做慈濟 。她,就是嘉義人文真善美平面志工汪秋戀。

母親種善種子 婆婆牽起因緣
出生在基隆眷村的汪秋戀,母親自1971幾年起,就開始幫全家人繳慈濟功德款植福,殊不知這一顆菩提種子,已然悄悄的在汪秋戀腦海不斷的萌芽滋長。以前常聽母親提起
慈濟要蓋醫院、救濟貧困,對「慈濟」這個慈善團體覺得很不錯,因此會留意新聞報章看慈濟的新聞,只要看到訪視的個案就會自行去劃撥捐款,當收到慈濟道侶時也會看內容,進而了解慈濟。

婚後回到嘉義縣水上鄉下與婆婆同住的汪秋戀,因家裏開工廠,資金往來需要經常到水上農會匯款,進而認識任職於農會的
慈濟志工林秀緞,秀緞常提到慈濟在人間菩薩招生,所以有活動就邀約他們參加。

2004年1月4日,本來答應秀緞邀約,參加履履爽約的社區歲末祝福,全家族十多人歡天喜地,準備參與晚上七點的場次,怎知年事已高的婆婆,突然於當天下午三點多時往生,全家人處在一陣措手不及的當下,秀緞師姊知道後,立即邀約社區志工約一百多人,來家中助念,唱誦彌陀經。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帶著淺淺微笑的秋戀說:「那麼多慈濟人來助念,這樣的殊勝因緣覺得很不可思議,也非常感恩。」或許是婆婆冥冥中牽引,讓她和先生從此走入慈濟。同修劉清標於2005年受證成為
慈誠,隔年秋戀就追上腳步受證委員

對準方向 拓寬生命寬度
秋戀走入人文真善美的因緣,來自於水上鄉的外溪
洲環保站要成立時,有一次,男眾志工們要做鐵門,一句「秋戀,您有相機嗎?」自然而然地開啟她拍照的歷程,將舊鐵皮做成鐵門的那張照片,也是進入人文真善美的第一張照片,從此秋戀開始承擔外溪洲環保站緣起的記錄工作。

從只是有興趣到專業、專職人文真善美志工,摸索中邊做邊學,若有不解之處,秋戀就請教有經驗的志工們,在人文真善美遇到困難時,有志工們的一路相挺與互相幫忙扶持,秋戀覺得教學相長的感覺,是很棒的!

2011年《法譬如水》入經藏演繹,在彰化體育館看到入經藏菩薩,彷彿一尊尊的菩薩緩緩步入佛境界,而且每一位志工的臉上都充滿歡喜的笑顏,就在那一瞬間拍下了那幅感動的畫面,被刊登在《慈濟月刊》「社區法船、心地揚帆」版面,是秋戀最滿意的作品。

2013年人文真善美筆記手札,其中有一篇是記錄江念恆小菩薩的「前輩」林連煌的身影,他是秋戀的精神指標,當時生病的林連煌表示:「做乎死,卡贏死沒做!不過,嚕做嚕未死,做到死卡贏死沒做(臺語)!」果真如此,助人心念讓慈濟志工林連煌延長了十倍生命(當時醫生說他只剩三個月性命可活)。

有智慧的汪秋戀將這一段話銘刻在心裡,感同身受的體悟到,「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掌握,卻可以真實拉寬生命的寬度!」更堅定她此生把行、住、坐、臥、呼吸吐納全融入慈濟大家庭,更把「每一天當成嶄新的一天」行菩薩道。

菩提帶動新芽 薪火相傳
當每個活動的結束,就是文字稿、照片圖說、錄影剪接最忙碌的時刻,人文真善美的工作室裡燈火通明,大家紛紛把畫面中「如是我聞」資料輸入電腦,趕著錄製、剪接,儘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呈現活動的記錄報導。

時時都在學習的汪秋戀,總是像母雞呵護小雞似的,耐心陪著大家一起挑燈夜戰,從不藏私的把這些年來所知知學的「撇步」傾囊相授。「妳把「撇步」都和盤托出,從不保留嗎?」她噗哧一笑說:「為何要保留?在這裡除了相機是自己的以外,其餘的設備都是公物,是屬於大家的。」她希望人文真善美這個區塊,能隨時有發心的大菩薩來共護持、成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是樂見其成。

「看到別人的缺點,也是一種示現,要當作警惕。」當她發自真心的把生命心得與人分享時,誠懇寫在臉上,透過「開麥拉」凝縮鏡頭中的每個人事物,都是汪秋戀的感動點,「展時遍十方,入時觀自在。」用鏡頭當彩筆,以感恩、尊重、愛勾勒出人間至情至性的那一份純真,不光是為慈濟見證歷史,寫大藏經,更讓每個人從中找到生命課題的答案。

(文:丁柔妤、汪秋戀、許鳳娟 嘉義報導)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257%3A2013-03-16-07-06-56&catid=188%3A2012-12-29-01-06-52&Itemid=663&lang=zh

回頂端 向下
如意
版主
版主
如意


文章總數 : 712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Empty周一 7月 29, 2013 2:08 pm

【說故事的人】黃錦益&慈暘 隨師宿緣深 週五, 28 六月 2013 陳怡伶

「浮世累劫,闇於深淵壑谷,隔世遇著啓蒙師,得見光明燦爛。是上人慈悲度我,有幸與上人結下師徒因緣。」陳英珍拈起杯緣喝口茶湯,溫暖緩和的語調盛情地道著彌足珍貴的記憶……

約三十年前,慈濟志工游秀卿向陳英珍介紹慈濟,她總是以工作繁忙推辭,只願純粹捐款。就在花蓮慈濟醫院即將落成,志工嚴淑真巧遇黃錦益、陳英珍夫婦,她邀請黃錦益為醫院拍攝空照圖。作品完成,嚴淑真邀請黃錦益夫妻一起面呈證嚴上人。

上人見到空照圖,展顏笑道:「這就是我要的 !」又言:「我要的人來了!」

陳英珍回憶那一幕 :「初見上人的笑容,內心有著奇妙的欣喜,超乎世俗結婚、生子的喜悅。那是純然未有過的喜樂開懷,自覺身心豁然舒展開朗,心曠神怡,是前所未有、好奇特的愉悅歡喜。」

早期上人行腳,隨行的只有服侍上人的德恩師父以及負責執筆「隨師行記」的德宣師父。德宣師父既要攝影又要撰稿,分身不暇,若有珍貴畫面捕捉不及,常引以為憾。認識黃錦益夫妻,德宣師父欣喜有餘,力邀一起隨師。兩夫妻也發心皈依,法號濟宇、慈暘。

難忘的作品 見證大愛
隨師時,黃錦益身上經常扛著三種相機,一臺彩色、一臺黑白,還有一臺幻燈片。後來,黃錦益覺得有錄影的必要,又去買了一臺錄影機。每次出任務,他總是身負著大小攝影器材。上人看在眼裡,有一天,便對慈暘輕輕地表示:「妳也該幫幫妳師兄。」

早期的照相機很重,主機外還要接出一個大燈。在家不曾揹過重物,甚至對相機一竅不通的慈暘,開始學習拍照。

第一次拿起相機是上人行腳至臺東時。「上人慈藹端坐樹下,我拿起相機拍攝,咦!鏡頭內怎麼看不到上人呢?我向外瞧瞧,上人是端坐在那呀!又探回鏡頭看看,怎麼鏡頭內還是看不到上人呢?」慈暘正疑惑時,走路向來輕盈無聲響的上人已經走到她面前,掀起相機的鏡頭蓋說 :「蓋子還在鏡頭上,妳怎麼看得到我?」慈暘講述著這段趣聞時,旁人哄堂大笑。

一回生兩回熟,聰慧的慈暘,連如何調整廣角鏡頭也上手了。她終於有了最得意而且難忘的作品:1991年,慈濟志工在臺北各街頭為大陸華東洪澇舉辦賑災募款活動。其中一個場景在臺北市博愛路,商店林立,街衢熱鬧有餘,一行人隨同上人緩緩地走進募款箱面前,上人投下他的愛心善款。這一瞬間的動作,透過黃錦益和慈暘的拍照、錄影,化作永恆的一幕。

昔日的景物人事一一浮現、歷歷在目,慈暘津津樂道指出:「當年兩岸情勢緊張、劍拔弩張,這張相片在我們到大陸賑災時,曾作為向大陸官員表達上人的愛心、表達臺灣人血濃於水的情懷的見證,使得許多大陸同胞們深受感動,在無形中慈濟大愛也化解兩岸的危機。」

1993年,上人榮獲「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上人指派德宣師父出席,代表領受港督頒發的學位證書,慈暘隨行拍攝,並撰寫新聞稿。

當年承受任務,慈暘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上人欽點,最為可貴,備覺榮幸;憂心的是,深怕拍攝技術不佳,新聞稿撰寫的不完美。從香港回臺當日,適逢上人行腳屏東,德宣師父與慈暘兩人隨即歸隊隨師,巧遇《慈濟道侶》半月刊截稿日。不負上人所託,不僅相片取景及清晰度皆好,當夜慈暘趕寫新聞稿,隔日一早如期交稿排版刊登。

慈暘文字、攝影日漸學得純熟,菩薩道侶更是精進不歇。八○年代,夫妻倆常繞著地球跑;海外慈濟會所初成立,隨行記錄或是參與國際賑災,以文采、以圖、影留下慈濟珍貴歷史,也曾提供給中國時報副刊「慈濟心蓮」、國軍文宣刊物「勝利之光」以及莒光日等外界媒體弘揚慈濟理念。

追隨步履足跡  慈悲柔懷淨心靈
夫妻多年來追隨上人步履足跡,走過人世間數起的天災地變,親睹大自然的威力,見證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1994年道格颱風襲臺,南投仁愛鄉災情慘重,飛山走石、山崩地裂。

「祖祖輩輩,世代辛苦耕種梅子的幾分園地,在一夕之間,田地全然不見了! 移山倒海般來個乾坤大轉移,清晨起來房門在瀕臨斷崖處。」上人陪同悲慟婦女上山勘災,婦人對著滿目瘡痍的山谷哭泣訴說。

目睹上人慈悲為懷記掛災民,躍過裂縫如鴻溝的山路勘災,步步驚心動魄!

上人警語:「驚世災難,要有警世覺悟。」眼前影像印證上人所言不虛,句句都是真實語!夫妻倆內心發願更要緊緊跟隨上人。

有量有福  富貴學道不難
長期以來,黃錦益為慈濟留史,承購最精緻的器材,從不手軟。當年一臺新力(SONY)錄影機,需要兩百多萬臺幣。為了訓練團隊更專業,一臺價值千萬的戶外轉播OB車,他大方承購。

為了捕捉完整的、高品質的畫面,黃錦益不僅自掏腰包雇請最好的攝影師EFP(多機)來拍攝;為了培養人才,他更不吝出借自己的攝影器材。

黃錦益的器材設備都很精緻,有的小零件就要五萬、十萬,若不小心就被弄丟或被弄壞,甚至有時整臺錄影機都被摔壞了。黃錦益非但沒生氣,反而以正面思考:「他是有心來當志工,生氣又不能解決問題啊!」

「黃錦益是一位比修行人還有修行的人。『有量就有福』,你看,他的孩子每一個都有好因緣。」德宣師父誇讚黃錦益善有善報,更是「富貴學道不難」的典範。

富而智 歷史不留白
大愛電視臺未成立前,慈濟四大志業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黃錦益的掌鏡中一一留下珍貴的畫面。他挪出住家的空間建立完整的「片庫」,隨著慈濟重大活動的增多,「片庫」已容納不下大量的影帶、相片。為此,夫妻倆決定在臺北郊區,多了一分閑靜的天然之處承購一屋,作為專門為慈濟留文史的「工作室」。

過不了多久,這實際坪數有五十坪左右的空間,竟又容納不下日增的影片了。

「一間不夠怎麼辦?」慈暘擔憂起來。微妙的是,不久後就聽說隔壁的房子要出售,夫妻倆不假思索地買下來,如願以償把一間作為剪接室、一間當片庫,整齊有序地保存著。

2001年的納莉颱風水淹當時租借南港中視辦公大樓於南港的大愛臺,地下四層樓全部泡湯,包括影棚以及片庫。

風災過後,上人從花蓮到臺北,一下火車看到慈暘,神韻安然微笑問說:「我的影帶都沒問題哦!」

「上人安心,安然無恙!」慈暘莞爾回答。

上人微笑點頭,似乎早就了然於胸;慈暘就好像個孝順的孩子,能為上人盡分孝道,內心有幾許欣慰:「所幸黃錦益過去十幾年來,為慈濟留存的影片,包含歷史性的慶典、衲履足跡、國際賑災的畫面;災後,又拷貝給大愛臺回存,總算重要的歷史沒有留白。」

放下一切 「婦」唱「夫」隨
回首往昔,兩夫妻才剛創業不久,四個孩子最小的也不過幾個月大。特別是慈暘對慈濟的深情,就好像蜜蜂採蜜般黏住了,黃錦益只好「婦唱夫隨」。

慈暘的胞妹陳春珍說,黃錦益是公司的負責人,也是客戶最喜歡指定的攝影師。但是只要與慈濟活動撞期,黃錦益就不接案子。甚至有時候與客戶已經約好的業務,兩個人也會臨時「跑掉」。

兩夫妻經常把公司丟給妹妹全權處理、把孩子交代給她照顧。陳春珍常常覺得很不可思議!「如果不是小妹,我們沒有辦法這麼自在地做慈濟。」話語裡,慈暘埋藏不住對妹妹感恩之情。

陳春珍則說,好在慈暘的四個孩子本質都很乖巧、很受教,還不大需要多費心。倒是認為自己對公司的責任更多、更累了,難免有所怨言。

「姊夫是一個對自己很嚴謹的人。但是對待別人一直很有度量,也很會照顧周遭朋友。很少發脾氣,頂多生氣時不說話。」接觸慈濟後,脾氣更好了。夫妻倆不僅包容小妹的情緒,並且勸她「日子過得去就好。」這一切的放下與改變,都令陳春珍感到很好奇。

每趟隨師回來,陳春珍發現姊夫明顯的瘦了一圈,接著又夜以繼日為影像仔細地編號、剪輯,姊姊也一樣不得閒,忙著寫文字、看資料。尤其是後來兩人還合作製作《衲履足跡》節目。「姊夫、姊姊常常通宵達旦,睡眠很少,長期睡眠不足。」經年累月的相處,陳春珍看在眼裡,心中十分不捨。

「知道他們身心投入這麼神聖的任務,時日一久,我投降了!上人教育了我;而姊姊和姊夫以行動感動我。」爾後陳春珍不僅受證為委員,並成為懿德媽媽之一。

為了傳承 成立映像志工
隨著慈濟志業八大法印逐步拓展,黃錦益及慈暘繁忙的腳步不曾停歇,除了隨師的時間外,三天兩頭搭飛機往返花蓮、臺北。

「一個人吃不了天下米,做不了天下事。」眼見影視志工少之又少,上人體恤黃錦益的辛勞,期望黃錦益要牽徒弟(臺語,意傳承)。

黃錦益也認為,如果流失一段慈濟歷史,自己就是一個罪人。他劍及履及邀請專業人士,自掏講師費、車馬費,積極培訓影視志工。在1996年召集成立「慈濟影視映像志工聯誼會」。

身為影視志工,黃錦益時刻關心著團隊。2002年底,上人明示,圖、文、影音三結合,才是最完整的文宣。「映聯會」走入歷史,代之而起的「文化三合一」在2003年成立,是「人文真善美」的前身。

時至今日已經十年,黃錦益憶述著上人當年的想法:上人希望志工和大愛臺相輔相成,人文與專業結合。由於志工比較能隨時掌握社區的特色、人物的特點。假使志工能具備專業的領域,至少可以省掉大愛臺三分之一的經費,兩邊結合起來,才能為慈濟歷史留下更完整的史料。

為了完整地記錄文史,黃錦益認為志工要提升專業技巧最好的方法,就要整合團隊,由專業人士帶動一組團隊,然後一直複製專業團隊的經驗。他回憶1999年九二一地震之後,自己傳授志工拍攝「希望工程」援建學校紀錄片的經驗說:「當時我們第一天上課,隔天演練,第三天外出實作。這樣的方式,學員進步最多。」

所謂「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就是人文真善美志工必備的精神;每次出任務,要比別人早到;活動後,要收拾器材、要寫文稿、彙整相片、剪輯……。因此,還要有負責的態度和堅持的毅力,才能完備記錄慈濟大藏經,讓文史流芳。所以,黃錦益強調,志工精神面的輔導比什麼都重要。需要透過上人的法,用心體會,才能願力不退,使命必達。

造福修慧 才是美滿人生
將慈濟人的真實事跡,化剎那為永恆光影,留下美善的年代,彰顯立範於後代。夫妻倆隨師在側二十餘載,展現難能可貴的堅持與毅力,尋問慈暘,行經歲月的隨師記錄工作是否有壓力?

「要及時把握因緣,否則錯過了,求不可得。溫柔的壓力,更值得回味!」那是妙不可言喻的福緣啊!

「如果不做慈濟,現在的您們會怎麼過日子?」「吃喝玩樂過一生吧!」一臉厚實的黃錦益毫不遲疑地回答,因工作上需要常搭直升機,當隆隆引擎聲響,他凝望藍天,難免感觸人生無常。

「過去的思維與作法,不過是徒然消耗生命罷了!投入慈濟,人生沒有白來了。」慈暘補充道:「上人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雖然沒有飛黃騰達,但是不造惡業,就是來生最好的不動產。」

(文:陳怡伶 臺北報導 2013/06/28)
濟宇 & 慈暘

"黃金三角" 立典範塑楷模 週一, 29 七月 2013 梁妙寬
「慈濟的歷史我竟然只有抓到十分之一,這麼寶貴的歷史足跡,我紀錄的還不夠。」2013年全球慈濟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課程中,邀請專業的傳播界菁英--文發處主任何日生、資深人文真善美志工黃錦益,透過彼此的一問一答,讓人文真善美志工了解早期紀錄史料的艱困。

剎那見證永恆
何日生問學員,慈濟最早的人文真善美是誰?眾人齊聲答:「上人。」接下來有德慈師父、德宣師父……志工中被何日生讚歎為「人文真善美祖師爺」的就屬黃錦益。當學員知道黃錦益拍攝慈濟歷史二十七年時,皆報以熱烈掌聲,表達讚歎。

黃錦益透過近三十年來所拍攝慈濟歷史足跡的相片談古說今,從早期空拍花蓮慈濟醫院工程、慈濟技術學院到跟拍靜思精舍師父發放的畫面,走過中國大陸華東水災、柬埔塞水患賑災、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張張相片彌足珍貴。

過去,黃錦益因為工作的緣故,需要空拍十大建設工程,有緣來到花蓮,被志工邀請拍攝花蓮慈濟醫院,而留下醫院空拍的珍貴紀錄。他在受證慈誠時,證嚴上人期許地說:「慈濟世界任你遨遊。」令他惶恐但也發願,如果有能力的話,要盡全力留歷史。

黃錦益也受德宣師父邀請加入紀錄史料,黃錦益負責錄影,妻子陳英珍(慈暘)承擔照相,德宣師父則負責撰寫文字,成為慈濟最早的人文真善美紀錄者。何日生讚許他們為「黃金鐵三角」。

課堂上,黃錦益爆料夫妻隨師的趣事。早期隨師時,他身上經常扛著三種相機,一臺彩色、一臺黑白,還有一臺幻燈片。後來,黃錦益覺得有錄影的必要,又去買了一臺錄影機。每次出任務,他總是身負著大小攝影器材。上人看在眼裡,有一天,便對慈暘輕輕地表示:「妳也該幫幫妳師兄。」

第一次拿起相機隨師的慈暘,準備拍攝時往鏡頭看,怎麼鏡頭內看不到上人呢?慈暘正疑惑時,上人已走到她面前,掀起相機的鏡頭蓋說 :「蓋子還在鏡頭上,妳怎麼看得到我?」此時學員哄堂大笑。

抓取瞬間的動中靜
黃錦益也分享,為了達成留史的使命,每次的出班,他都會在每個角度架設攝影機,抓取每個畫面的深度與廣度,他勉勵學員,出班事先準備要確實,先做功課了解動向,比較容易拍到生動畫面,環境氣勢要怎麼拍都先要有構想,什麼角度、什麼樣的高度,可以拍出什麼樣的畫面都要清楚,「希望以圖片說故事,不是我們來說圖片的故事。」

何日生看著一張在飛機上攝影到的畫面,感受很深,他說:「看黃師兄的相片會讓人攝受力很強,好像自己也在現場,很有人文。他最厲害的就是建構式的場景特別強,表現得很好。」

何日生讚許黃錦益不僅做到財布施、法布施,拍攝的紀錄讓無數人感動,賑災過程曾碰到爆炸案,也曾為了搶感動畫面,一腳踩入糞坑,滿腳沾滿蛆;到海外賑災坐過貼滿塑膠帶的老舊飛機,進入充滿地雷的國家,就為了留下完整的慈濟歷史使命,不畏自身的安全更是無畏施。

「留下許多慈濟的珍貴畫面的黃錦益還謙虛地說:『我竟然只有抓到十分之一,這麼寶貴的歷史的足跡,我紀錄的還不夠。』許了這麼大的願力支撐著他,紀錄將近三十年永不懈怠,這是我們的典範。」讚歎中,何日生更以黃錦益為榜樣。

記錄人間美善 超越自我
何日生也回顧人文真善美十年來的成長,他勉勵學員:「要回到社區參與出班、投入出坡、慈善訪視,因為人格昇華,人文才能產生。以慈悲的心來記錄,才能感動別人,心中有法才能展現別人的法。」他強調人文真善美要從善、從愛出發,見證美善,遇到災難要先膚慰,真誠關懷再採訪,隱惡揚善,報真導善,體現人間的愛,創造建構式的傳播理念。

人文真善美志工就像眾生的一面鏡子,以清淨心記錄人間,不為人間的煩惱所困惑,超越煩惱。何日生期待志工在記錄眾生由悲苦轉為美善的當下,透過鏡頭就像看到一面鏡子,成為自己的清淨、智慧,而能夠由覺悟而至涅槃。

來自北區的學員郭雪卿聽了這堂課,有感而發地說:「何主任一再提醒我們要恆持初發心,在參與人文真善美的過程受到啟發,透過他的課,讓我們有更深的內化和感動。聽過黃錦益的分享後,發覺平時所碰到的難都不再是難了,回社區後要更用心的招生,讓越來越多人參加人文真善美的行列,也要將志工們的心凝聚的更緊密。」

此次承擔學員長的顏錫雄表示,聽過何日生這堂課,傳遞重要的訊息,很震撼也很感動,要從實踐中傳遞人文面,記錄下來的史料才會是有生命力。他在上人身邊所學到的人文面與法髓是非常深厚的。

顏錫雄也以黃錦益為榜樣,「他在修行上是非常有層度、有深度的。黃錦益師兄讓我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除了在一般技術之外,我們的人文面和法髓是需要更深入的。」在社區承擔錄影、剪輯、企編的他,感恩文發處有一系列的培訓課,讓他能接受種子講師的訓練,他才有機會學習、傳遞與傳承美善的人文。
(文:梁妙寬 花年報導 2013/07/27)

黃金三角
回頂端 向下
 
2013/1/1 - (人文專欄) 人文真善美 365天說故事的人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閒聊與交流 :: 自我介紹 :: 介紹伙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