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講說佛經的原則與方法----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可解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講說佛經的原則與方法----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可解脫 Empty
發表主題: 講說佛經的原則與方法----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可解脫    講說佛經的原則與方法----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可解脫 Empty周日 4月 14, 2013 3:19 pm

我自有講經說法的想法和方法,亦即把握住佛陀所覺悟的宇宙人生真理,融合現代

的人間事相與慈濟人的故事,以合世間常理的敘事方式來講說佛經,避免流於格局

狹小、虛幻神話、事理矛盾的情況,期待使人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而得以因

法而改往修來、解脫自在。



----上人開示於2013年3月26日



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成立宗旨在結集現代經典,以負起「為時

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的大時代大使命。針對結集理念,於20

13年3月26日,上人對結集中心成員有場重要開示,全文收錄在2013年衲履足跡春之

卷;其他結集相關原則和方法,亦可見於該書許多篇章中。



衲履足跡,是您探究佛經旨要與真理智慧的重要指南與明燈;衲履足跡,今年開

始全新改版,二十天後,春之卷鄭重付梓面市!



-------------------------------------------------------------------------------------------------------------------

洪靜原師姊與楊繡勳師姊報告「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

修中心」進度,期間德宣師父、德常師父、德晴師父、德霖師父、德

澍師父、文發處賴睿伶、謝明珠、靜思人文鄒裕儒師姊等人亦出席與

會,上人開示──



早年在對大家說話時,沒有預想到有朝一日會將這些話語彙集成

有系統的文章,尤其慈濟所做多是超越時代之事,譬如過去環保觀念

尚未普及,慈濟人就開始從回收、分類做起。當時所說的話,我得要

很用心再將它拉回現在來談。



過去只是將一個簡單的想法告訴大家,教大家珍惜天地所供應的

生活物資;現在則必須說得很詳細,還要聯結天文、地理等道理,再

將天文地理拉回人的心理,解說人類因為欲望而大肆開採資源,破壞

大地、污染空氣,以致天災頻仍。



幾年前就從人間諸相,深感人心的複雜,因而說出「天災始於人

禍」,不久之後也從科學論述中看到人類行為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

球暖化、引發極端氣候……印證天災確實起於人禍,於是在談述環保

理念時,會從大乾坤的事相,引入小乾坤的微細心念,再述及微細的

起心動念引發行為、影響天地大乾坤。道理可以分析得很精細,也可

以闡釋到很開闊的範圍。



《淨因三要》是彙集一九八六年的晨語所說的內容,教大家清淨

身口意業;另一本《齋後語》,收錄早齋過後的早會所講的話。其實

我不會按經文解說名詞,只是讀到某一段經文,靈感一來,就講述一

些當時的現象。所以我不會依文解字,如果引用經典,也不一定全然

依照經典原文講述。



佛陀本生故事中,有不少匪夷所思的描述,譬如割肉侍親,述說

佛陀在過去生是一個小國的王子,年僅七歲,在跟隨父母逃避戰亂的

途中,因缺乏糧食,國王本來想要殺王后食其肉以保全自己和孩子的

性命,但是王子認為世上哪有孩子吃母親的肉活命的道理?於是沿途

割取自己身上的肉供應父母止飢。如此的記載,我覺得不合常理,在

講述類似的佛典故事時,會用緩和的敘事方式轉化不合常理的部分,

這些敘述與現在留存的佛典經文有出入,但若要以這般血淋淋的敘事

表達佛陀的慈悲心,實為矛盾與衝突。



又如本生故事裡有「投身飼虎」,述說佛陀前世看到一隻母虎飢

餓難耐而欲食虎子,即捨身餵母虎,有人認為這就是佛陀的偉大之處

,但是我不以為然,道理一定要走得通、做得到才是真道理,只為了

一隻虎而捨身,此舉無法讓人做得到,道理就中斷、行不通了。



近期間的晨語講解,我不是照著《法華經》的內文講述,所以將

講題名為「靜思法髓妙蓮華」;就像之前講解《水懺》,也沒有完全

按照《水懺》經文解說,所以名為「法譬如水」。我是講我想要說的

話,教大家運用佛法洗淨心中的煩惱無明,也能體會佛陀的智慧寬廣

無垠,佛陀所體悟的是宇宙間的真理;佛法不僅合乎科學,也含括心

理學、生理學等世間學術知識。



佛法是應萬法的真理,「無為法」是看不到也摸不著,恆常存在

的道理;「有為法」則是以知識分辨之後,從心念驅使行動而拓展的

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若要依自祖師大德對佛教名相的解說論述來講

說「無為法」與「有為法」,總是會解說得很深奧、讓人無法體會的

境界,既然無法體會也就難以實踐。其實法就是引導我們做事的方向

和方法,能說得通、做得到,才能用法來度人。



佛陀說法時使用的語言,必然是出生地使用得最廣泛的語言;無

論是佛入滅後三個月的結集,或是百年後、三百年後的結集,口口相

傳的佛法,必然會有漏失錯謬之處。就算是現在大家整理我所說的話

,聽音稍有偏差,文字記述就會發生錯誤,或是不熟悉閩南語用詞者

,也難以理解我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其實佛教能蓬勃發展,且能讓世人了解其奧妙,中國歷代的高僧

大德功不可沒,他們將佛典經文的精神思想整理得很飽滿。就像自古

流傳的典故,要將之闡述得很合理而且很精彩,必須要有所投入,融

會自己的心得。



過去在臺北吉林路講《藥師經》以前,我會從七樓往下看著大馬

路上車來車往,回想昨天某某人在這裡跟我講了什麼事情,或是我親

自接觸到的一些人與事,開始對眾談話時,我就開始講剛剛見聞之事

。所以當時講《藥師經》的內容,很多都是時事,以及當時的慈濟人

、慈濟事。



現在就沒有辦法了,現在來到我面前的都是過去早已發生而演變

得很複雜的事態,或是對四大志業未來的規畫,缺乏當天可以講述之

實例。所以我現在只能在前一天晚間,把當天的感受寫下重點,隔天

晨間講經時,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都是講我自己想要講的話。對於經

典引導的路若感覺到行不通,就不會被經文所引導。



目前晨語所說「靜思法髓妙蓮華」,都分成二段,一段是我自己

寫的,就是我自已的意思,後面一段則是解說《法華經》經文,而前

後這二段是有連貫、相呼應的。



其實《法華經》也是後人輯錄整理而成的,佛陀當時告訴大家所

說的是一乘真實法,帶領大家走入正確的道路,這條路就是菩薩道。

印尼靜思堂啟用後,有許多宗教人士前來參訪,其中一位天主教的主

教從志工的解說中了解慈濟之後,有感而言,宗教家都會說好話、教

人做好事,慈濟則是帶人做好事,不是只有口頭宣講而已。



像是馬來西亞有一群家境富裕的婦女,聽到師父說「佛法生活化

,菩薩人間化」,認同「與其求菩薩,不如自己當菩薩」,於是走到

苦難人的家,在髒亂的環境中,細心地為病苦人清洗、擦拭身體。她

們說,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下,鼻子裡充斥臭味以及眼見的境界都讓人

感到噁心,但是必須自我克服,才能接近眾生、為眾生拔苦。這就是

人間菩薩,也就是佛陀要告訴眾生的一乘真實法──人人本具佛性,

都能發揮佛心、菩薩行。



這四十多年來,慈濟就是走在《法華經》的路上,不跑道場、不

做經懺,但是隨時都在自我反省與懺悔,並且改正自己的過失,用佛

法解心結。志工早會中,有一位醫師分享,母親罹癌後病況不佳,自

己也很懊惱身為醫師卻無法幫助母親,二人都是寢食難安。後來偶然

間翻閱《靜思語》,母親的心平靜了,自己的心也打開了。



現在要結集,也許在學者看來,對於師父講經會有諸多質疑。我

絕對不是瞧不起經典,我很讚歎過去的高僧大德把經典文字編輯得這

麼有系統,文辭優美、理論高深,這實在是功不可沒!不過在現代,

我實在沒有時間再按照這些文字一一解說,再者,我也必須即時述說

現代的人間事相,要在講「經」時,將「理」與「事」會合。



我現在還想要全部採用慈濟人的故事來講佛法道理,因為感覺到

佛經的故事,有的與法理相互矛盾,太過神話,有的則是過於狹窄。

譬如說一個媽媽,抱著往生的孩子求佛陀解救,佛陀輕輕說,要救孩

子,要先找來芥菜子,而且得要從不曾有家人往生的家庭取得。這個

母親挨家挨戶詢問了一整天,無功而返,稟告佛陀,芥菜子家家都有

,但是每個家庭都曾有家人往生。佛陀就此點撥人生無常的道理,婦

人於是覺悟、證果,故事就此結束了。



慈濟人則是在了解道理之後,心生歡喜,認定應該這樣去做,就

在做中學、學中覺,更加深行菩薩道的決心與精進心,幾十年如一日

,而且影響的層面很廣泛。慈濟人的學思歷程是漸進的、持續的,不

是止於單一件事、某一個時間。時代不同,如果只有解說經文,格局

過於狹小,又容易受文字牽引而流於神話虛幻,但是慈濟人、慈濟事

是在此時此世正在發生,也可以即刻印證的。



像剛剛說的馬來西亞委員,是如此投入,過去認為學佛就是常到

寺院誦經,現在把師父說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求菩薩

不如做菩薩」等語聽入心,所以身體力行投入志工當菩薩。她們一人

影響一人,影響範圍逐漸擴大,可知人間有多少苦難人因為這一群人

間菩薩而解脫得救!



所以,你們現在要結集的是現代的經典,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

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這部大藏經由我們自己來寫;佛典也是由後

人結集的,而我們現在的事,由我們自己來寫,但是佛陀覺悟天地萬

物的真理,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凡夫難免有偏見,我尊重祖師大德的精神,但於人間種種事態,

一定堅持「為佛教,為眾生」的原則;要維持中道,不偏任何一方,

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就是宗教家。我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人間事,

我要講讓人能聽得懂,而且現在就能做得到的道理,不是只有自己聽

得懂,會寫會說,卻做不到,這不是我們的方向。經者,道也;道者

,路也,讓人可以走的道路,就是經典。我們不是要書寫只能懸在空

中的經,我們是要鋪展在地面的道路,踏踏實實的道理。



但是如何才可以息爭論?有的人會爭,即使爭不到他想要的結果

,他也會說:「證嚴上人如果不在的時候,慈濟又會怎麼樣?」就為

了這樣,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就不做了?人生無常,總是不能說,「這

個人在就會這樣做」,要想「青出於藍,可能會更好」,因為我只有

一個人,但是我的弟子是這麼多呀!



這回大林慈院與臺中慈院的院長、副院長、各科室主任與同仁,

二、三百人回到精舍精進,深入了解靜思法脈。昨天看到他們回傳的

日誌,同仁們在回程火車上分享熱烈,一位醫師說:「過去聽師父說

修行簡單,原來簡單的生活是這麼辛苦!」也有人分享,看到常住師

父原本什麼都不會,但是為了研發香積飯等物品,想辦法製作機器,

反覆研發直到成功,雙手傷痕累累,讓他們最為震撼。靜思法脈真正

是做出來的,別人無法做,而我們做出來了,這就是修行。



法脈與宗門,當然要有所分別,屬於人事的這一方面,都是宗門

的部分,但是精神理念就是法脈,慈濟人若沒有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

,當然在人事上就會有「誰在,應該會這麼做;誰不在,其他人可能

會如何」的分別。如果法脈穩固,精神理念恆住,相信宗門還會有愈

來愈多有緣人加入。



二、三十年前所說的,和現在所講的內容,思想的法脈程式是連

貫的,只是現在要用什麼方式去結集,才能完整而有系統地彙編完成

,就需要大家用心思考。也希望大家的心量要放寬,不要執著己見,

過去的資料要如何統合完整,現在的法也不能漏失。過去一本《靜思

語》即影響深遠、接引了這麼多人,何況現在法脈與宗門文史結集完

成以後,是利於後世、利於未來的慈濟人,在精神上、做事方法上有

所根據,即使我不在,只要法脈永存,則宗門永開。所以要拜託你們

,得要很用心結集才是!
回頂端 向下
 
講說佛經的原則與方法----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可解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證嚴上人開示-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