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Empty
發表主題: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Empty周一 8月 05, 2013 10:06 am



 無量義經-德行品(1) 作者  慈濟基金會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004
(攝影者:涂鳳美)
【第二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p.25~46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金輪、銀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各與眷屬,百千萬數,而自圍遶,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供養佛已,退一面坐。

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導首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華幢菩薩、華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寶積菩薩、寶杖菩薩、越三界菩薩、毘摩跋羅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勇銳力菩薩、師子威猛伏菩薩、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漢文讀誦



◎偈頌 進度頁數:p.44~49
一燈能滅千年暗,一智能除萬世愚,讚佛德行難思議,是為眾生大導師。

※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無量義經三品的大略意涵
貳、如是我聞
參、「菩薩」的意涵?
肆、三種供養,行經的重要
伍、歡喜做菩薩
壹、無量義經三品的大略意涵

《無量義經》有三品─〈德行品〉、〈說法品〉、〈十功德品〉。

三品之大略意涵

一、德行品─顯揚諸佛菩薩的德行
● 《無量義經偈頌─明翻譯》p.37~38--德行品的內容為讚揚、闡釋佛的德行,如同我們若請人演講,司儀會先介紹主講人的背景經歷,經典也相同。…
● 補:為什麼要顯揚諸佛菩薩的德行?為啟動眾生的信心。
●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因為佛陀有崇高的德行。以菩薩的修行作為典範,希望引發我們心生景仰,進而效法佛陀與菩薩的大乘精神。

● 補充--《二OO七年 衲履足跡夏之卷》--二00七年五月十二日 四大志業—演繹無量義經 在《無量義經》之始,「德行品」中清楚地敘述了菩薩與佛陀的德行。上人解說,佛、心、眾生,三無差別,人人心中的佛性發揮良能,就能拯救眾生。無論是大醫王隨病授藥,或者作不請之師、大良福田等等,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十分貼近與契合,要表達這樣的德行,並不困難。「只要知道何處有災難,『藍天白雲』及時湧現,膚慰、擁抱、照顧等等,慈濟人都真實做到了,是實在而真誠的付出。」
● 補充:《二OO七年 衲履足跡春之卷》希望人們可以得到典範,「功」與「德」要從內心修養,從佛陀教法中啟發,並運用在人與人之間,該改的要改,該做的要做,最後成就人的品格。法入內心後表達出來的典範。

二、說法品─佛陀說法的精要,開啟眾生智慧。
● 《無量義經偈頌》P.38~39--〈說法品〉云:「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故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 無量─眾生無量、性欲無量、煩惱無量、根基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 無相─「無量義」者,從一法生。
舉例:
A.共同的目標,是把事情做好,所以常說「人圓事圓理就圓」。
B.道理不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以空說有,循循善誘,引導大家了解佛法,啟發智慧,進而改變自己習氣,歸為一性─與佛平等的覺性。…才能回歸「一法」,及本性清淨的法、清淨的智慧。…就能明白世間萬相其實都是無相。
C.無相─即清淨,無染著。單純。

● 補充:《二OO七年 衲履足跡春之卷》--「說法品」為佛陀教育的精髓,是心靈世界。佛經中有天人、佛菩薩的境界,是高廣的境界。
● 補充:《二OO七年 衲履足跡夏之卷》--二00七年五月十二日 四大志業—演繹無量義經 --「在『說法品』中,佛陀宣說大宇宙的道理;宇宙萬有,天天都在說法。在無佛的時代,也有辟支佛獨覺者,具有高智慧,只是見到世間四季輪替變換,就能覺悟無常。」上人述說,世間的一花、一草、一木,皆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萬物本空,但是真空妙有,是因緣會聚而生。

萬物因緣而生,相生相剋,也不斷地進行成、住、壞、空之自然循環;人之心念雜沓,亦在分秒間生、住、異、滅而不自知;人生無常,再如何福德俱全,亦不脫生、老、病、死之自然法則。(菩薩觀察一切法的實相,與眾生苦的來源。)

三、十功德品─教導眾生身體力行。
● 實踐《無量義經》所產生的十種,不可思議的功德。
● 《衲履足跡2007年春之卷》--「十功德品」是人的境界,該如何轉念很重要!念不轉,心境就難轉。
● 補充:《二OO七年 衲履足跡夏之卷》--二00七年五月十二日 四大志業—演繹無量義經 --上人說及眾人在臺上演繹「十功德品」中第三功德力中所述之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有好堅牢舟船,長辦諸度彼者之具,給予而去」。一念善心起,雖是身罹重病,還是能救度其他苦難眾生。「人人都具有佛陀無量的力量,那一分心力、智慧,令一切眾生接觸佛法,就能開啟心門,淨化無明、紛紛擾擾的人生,轉計較為良知,發揮良能。」

四、小結:
● 上人手扎:一燈能滅千年暗,一智能除萬世愚,讚佛德行難思議,是為眾生大導師。
● 《無量義經偈頌》p.44~45--人文志業中心的電梯,若有一人站在中間合掌,鏡中會出現無數個此人合掌的映象。以佛陀的心光映照我們的心光,我們的心光再映照他人的心光,如此相續,佛法便能不斷傳承。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005


● 補充舉例:橫遍豎窮,圓融法界─印尼慈濟人回來開董事會,在休息時間,郭居士他說--
現在我們的電視台開始更普遍,大家知道我們在印尼慈善的工作在這裡。很遠的人,有貧困的要來求救濟,我們就跟他說:「我們現在的編制人力,及資源有限,所以我們現在先在雅加達的一個範圍裡…」這麼向他解釋。

那位要來申請,求我們去幫助他,那個人他就說,他說:「你們師父證嚴法師不是說:『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嗎?這全天下的人,你們都要愛了,我只是離你們較遠,離雅加達較遠而已,你們怎麼不愛我?」

看!說起來也是有道理,所以我就跟他說:「我們真的是要普天下都是我們要愛的人,所以無論在哪個地方,我們要去幫助他,只是要顧好救人的人的平安。」
道理是「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不過要救人的人要平安,這叫做事。所以事與理一定要圓融!你要救人沒有錯,哪一個地方你都要去救,但是平安為主。
所以說來--「橫遍豎窮,圓融法界」,我們一定要考慮很多事情,要很圓融。要做的事是很簡單,但是事、物、理等等…我們都要很了解,這就是佛法。

● 《無量義經偈頌》P.40--人間本來就是如此單純─無相,人卻偏偏要執相,佛說《無量義經》、《法華經》,就是為了破除人已經形成的習性,教導習氣、性欲深重的芸芸眾生,回歸於大菩提道。

貳、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如是我聞
● 《無量義經》P.14~23—「如是我聞」有多種作用:一、尊佛遺教,尊重佛陀的教導。二、異外道,為了區分此為佛教經典,而非外道經典。(LOGO) 三、息爭論,證明此經是佛陀所說而非阿難自己所說。如是我聞這件事,可以平息大家的爭論而得意見統一。
● 《無量義經》P.15~17—阿難四問─佛將入滅時,阿難提出四問:
[一]佛滅度後,結集佛經,如何使人相信集結的經典是佛陀所說的教法?
[二]佛在世時,眾人皆以佛為師;佛離人間,弟子們當以誰為師?
[三]對於惡性比丘,如何應對?
[四]佛在世時,弟子皆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以後當依何而住?
佛答:[一]一切經首,當安「如是我聞」,阿難因秉佛囑,於一切經首,皆安「如是我聞」四字。[二]以戒為師(以法為重)。[三]惡性比丘,默然擯之(對於影響別人道心的人,上人言「相忍而安」)。[四]依四念處而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二、六成就:《無量義經》P.14~23
● 信(如是)、聞(我聞)、時(時間)、處(空間)、主(人)、眾(與人之間)的成就。
● 如是(信)、我聞(聞),時間,空間,人(說者)與人(聽者)之間。

參、「菩薩」的意涵?

一、菩薩—菩提薩埵Bodhisattva
大覺有情,覺有情等。
菩薩是覺有情,上求佛法,下化眾生,行六度與四無量心。
新發意菩薩-見習菩薩--《無量義經》P.30

二、菩薩摩訶薩-大菩薩--《無量義經》P.30
● 泥塑石雕的菩薩才是菩薩嗎?
南亞大海嘯,勘災及義診團前往斯里蘭卡,慈濟人報告所見…當所有的建築物都被海嘯沖毀,一片狼藉,卻在一個城鎮,看到斷垣殘壁中,只有一尊佛像是完好的。慈濟人說,感受到佛菩薩的威德神通。
上人說:我所認識的菩薩,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得安樂。是不會這樣獨活的!
● 菩薩啊,其實不是只有讓人膜拜祈求,不是這樣而已,真正的菩薩是要走入人群,可以了解人間疾苦。人生啊,是一個堪忍的世界,要堪得忍耐!(偈頌p.48修行過程就是不斷,累積功德)
● 其實最靈驗的菩薩是會走路、會吃飯、會講話、會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菩薩。
誰能做菩薩呢?你、我、他,大家都可以做菩薩,只要你以一分真正為別人做事的心去服務,你就是菩薩了。 比如我們獲得利益時,先想想別人是否可以享用得到?「等別人得到利益時我才來得」,有這分時時為他人設想的心,就是具有菩薩心。志工早會:愛別人的心,要和愛自己的心一樣。
● 日本─別人走出來,慈濟人卻走進去。
慈濟志工在311日本大海嘯過後,馬上前進災區發放物資,往返25城市;並且送上見舞金,嘉惠將近十萬戶災民,而這些來自全球39國家,超過21億台幣的幫助,啟發了當地災民的愛心。實則前進災區的路,並不平坦……

慈濟志工 陳量達:「曾經的傷害,如今化作點點愛心,變成愛的循環,雖然重建還有漫長的路,但是慈濟志工也將在當地,持續陪伴災民,走過傷痛。」

● 補充:印公導師在佛頂山閱藏整整三年後,發見佛法的多采多姿,更心有所感:大乘經不是論書那樣的重於理論,到處都勸發修持,是重於實踐的。《增壹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於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

肆、三種供養:利供養、敬供養、行供養--《無量義經》P.41~42
● 利供養:物質的供養
● 敬供養:恭敬虔誠
● 行供養:身心的修德行為,慈悲願行時時刻刻不能捨離。身口意必須付諸善行,諸惡莫作,依教奉行。
● 行經的重要─曾有人問:讀經、誦經真有功德嗎?〈清淨的智慧〉P.278

有人以為只要念經,佛就會保佑他,為他消災,這是錯誤的觀念。要知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眾生~凡夫反反覆覆,渾渾沌沌,時常迷失而誤入歧途,佛陀講經說法,即是要指導我們人生的方向──不要走錯路。
誦經的意義,即如「行人問路」。現在距離佛陀住世時已經二千多年,我們既不得佛陀當面教導,但他所說的法都記載於經典中,因此學佛者依經誦讀,藉以了解當初佛陀所教導。
當感到「前途茫茫」時,誦經可以給人啟示、讓人懂事,這是誦經的目的。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

伍、歡喜做菩薩


● 諸大菩薩,都是以各自修行所證悟的賢能德行作為名號。虔心禮敬這些菩薩,可從其名號中,學習他們所擅長的修行方法與功德成就。
● 我們念佛、拜佛,為學習佛菩薩的德行。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是為學習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德行。念地藏王菩薩的名號,是為學習地藏王菩薩無量大悲、不忍眾生墮入地獄、受苦難的德行。
● 今天讀書會中,我們也誦念過諸大菩薩名號,請您從中找一位您心有所感的佛菩薩,學習他們所擅長的修行方法與功德成就,在下次讀書會中與我們分享。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第二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1)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無量義經-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