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80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20130930《靜思妙蓮華》傳承無上大乘法 周二 10月 01, 2013 12:42 am | |
| ⊙「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阿羅漢:小乘極悟之位。 一、譯「殺賊」,殺煩惱賊之意; 二、「應供」,當受人天供養之意; 三、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解脫:離縛而得自在之義。解惑業之繫縛,脫三界之苦果也。 ⊙「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法華經序品第一》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法華經序品第一》 ⊙「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序品第一》 ⊙八子皆師妙光,皆能堅固無上覺心,教者及受教者均為善堅實教化,即不退轉之意。 ⊙燈明八子不以父為師,以妙光為師者,古人易子而教,故羅雲以身子為師,尊師道也。 ⊙昔佛八子皆師妙光,佛出定,為妙光說法華經。今佛羅雲師身子,今佛出定,為身子說此經。 【證嚴上人開示】 道場之上,古今諸佛不斷都在說法。道場之內,永遠都有無量數的眾生、無量數的修行者在聽法。有說法、有聽法,能夠信受奉行,不斷就能得佛授記,前後成佛。我們若用這個方式來想,古今如一,要看我們的心,心靈的道場有這樣永遠延續下去嗎? 所以前面在說《無量義經》,要聽佛說法,就要體會佛陀心靈的「離言法華」。佛陀本懷所護念的法,那就是《無量義經》了,無形的「離言法華」,那就是每一天「無量義」都在我們的心裡,看每一種東西,事、物無不都是理。所以所有的事、物道理都沒有離開無量義,所以無量義是佛陀的真理,無量義是佛陀、佛佛心靈中所護念的。 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 皆阿羅漢 盡諸結漏 無復縛著 真正解脫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所以無形的是在我們的心裡,有形的還是要說法。所以佛說《無量義經》時,很多修行者,其中「如是等比丘」,前面所說過的比丘,從舍利弗為帶領者,有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等,是佛的大弟子所領導的僧團。有多少?有萬二千人。很多人都已經是阿羅漢了,而且「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已經都沒有什麼把我們綁住了,已經是解脫了。 什麼叫做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小乘極悟之位」。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四果已經是到了小乘的頂位,叫做阿羅漢。 阿羅漢就是修行要有功夫,那就是「殺賊」,殺掉煩惱之賊。就像我們人人心中都有寶藏,不知不覺就是讓煩惱賊,將我們的寶藏一直搬出去;所以修行就像自己在捉賊一樣,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若是知道,我們就能去預防賊,所以叫做「殺賊」,那就是殺掉了煩惱之賊的意思。這就是阿羅漢,這是修行小乘的極果。最起碼他也是能將內心的煩惱都殺除掉,這就是修行已經有心得了,將世間、事物的煩惱都完全消除了。 消除了煩惱,就是「應供」,能堪得受供養。要接受人家的供養,必定要將內心的賊,就是煩惱全都去除掉。修行要到達這種功夫,要有這個德,才堪得受應供,受人天供養。 阿羅漢: 小乘極悟之位 一、譯「殺賊」 殺煩惱賊之意 二、「應供」 當受人天供養之意 三、永入涅槃 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第三,就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大家修行都說要脫離生死,這就是修行者的目標。但是為什麼生死脫離不掉呢?那就是人與人不斷在攀緣、不斷在攀緣,好、壞緣一直結,所以生死就一直拖著、纏著,纏在這個生死之中,纏在人中。 做人還有機會、有善根,能遇到佛法、善知識,若是沒有那個因緣,說不定造惡,就脫離了人道,到畜生道去。六道裡面,除了天、人以外,都是惡道,所以苦不堪啊!我們祈求的就是解脫,解脫了生死的束縛,解脫之後我們就是自在。 解脫: 離縛而得自在之義 解惑業之繫縛 脫三界之苦果也 怎麼樣的自在呢?遊戲人間,來人間來去自如;就是我們的願力來的,專心為了要救苦難眾生,有這個使命感投入人群中,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所以要說《無量義經》的時候,很多的菩薩到齊了,還有萬二千人的大比丘已經成阿羅漢了,小乘極果以上的人,而且心已經得到解脫、清淨,沒有再生死輪迴的修行者。這是《無量義經》,佛將要講法之前的道場。 我們現在來說《法華經》,文殊菩薩在描述著,日月燈明佛的道場也是這樣,同樣很多的修行者,同樣,日月燈明佛現瑞放光等等,出定之後,還是為妙光(菩薩)說法、授德藏菩薩記。 佛授記已 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 《法華經 序品第一》 一大事因緣圓滿了,在中夜就要入無餘涅槃。「無餘涅槃」,是多麼開闊、寂靜的境界,這就是日月燈明佛一大因緣完成。 再來就說,「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 佛滅度後 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 滿八十小劫 為人演說 《法華經 序品第一》 日月燈明佛入滅之後,道場中還有這麼多人,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的人還很多,所以這個法一定要再繼續傳承下去。誰來承擔此法的傳承呢?那就是妙光菩薩。他就是這樣受持《妙法蓮華經》,時間多長呢?「八十小劫,為人演說」。 八十小劫有多長知道嗎?很長。人壽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這樣類推,一直增加、增加,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樣叫做一增劫。到八萬四千歲,眾生又開始業力共聚,又要再減劫,過一百年再減一歲,再過一百年再減一歲,這樣一直減到人壽十歲,叫做一減劫。一增劫、一減劫合為一小劫。所以八十小劫,那個時間就是很長。總而言之,無數無量。 佛陀的境界,其實人間的智慧實在是無法去算計,在這個大宇宙間,時間的長短,看是在什麼樣的境界來看時間。所以,人生若要與長壽天來比,或者是超越了色界、無色界,那個時間就更長,對人間來說就更長了。 所以八十小劫,這不是不可能,以佛的境界來說時間的長短,妙光菩薩他持《法華經》,為人說法滿八十小劫,這是佛菩薩境界的時間。所以我們就相信以這樣來解釋。 意思就是說,有形的佛,就要應著大自然的法則示滅,不過無形的真理是永恆的,是不生滅的。但是不生滅的真理,人能弘道,一定要有人來受持,要有人去推動、去教化,這個真理才能夠存在人間。所以日月燈明佛滅度之後,就由妙光菩薩來持《妙法蓮華經》,不斷地流傳下去。 日月燈明佛八子 皆師妙光 妙光教化 令其堅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華經 序品第一》
當初日月燈明佛有八個兒子,聽到父王出家了,成佛了,八個兒子也同時隨佛出家去了。但是出家,你要找師父,要找哪裡的師父呢?是不是就這樣皈依日月燈明佛呢?沒有。日月燈明佛同樣會替他們找師父。找哪裡的師父呢?那就是要持大法者的菩薩,就是妙光(菩薩)。日月燈明佛替他的八王子選擇妙光菩薩為八王子的師父。 八子皆師妙光 皆能堅固無上覺心 教者及受教者 均為善堅實教化 即不退轉之意 所以說,「八子皆師妙光,皆能堅固無上覺心」。因為他所選擇的,也是要承傳大法,那就是妙法真理,所以「妙光教化」,妙光(菩薩)就要承擔責任,不只是承擔傳法,護持這個大法之外,也要承擔教化、教育的責任。所以教者就是受教,將教育先受下來,然後再教別人;接收來是善,傳出去也是善,接收來的是無上大乘法,要傳出去的同樣也是無上大乘法。 但是這個大乘法在芸芸人群中要傳承,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均為善堅實教化」,要很堅定,要很殷實,這樣的傳授下去,就是要克服很多的困難,要有不退轉的意思。所以教就是傳承,上受佛法,下就是教化眾生,要有很堅固的心。 過去的佛,他的兒子是拜妙光菩薩為師,現在的佛呢?現在釋迦牟尼佛,他的兒子羅睺羅,簡稱叫做「羅云」,「羅云」就是羅睺羅,現在釋迦佛的兒子,他「師身子」,「身子」就是舍利弗。因為舍利弗出生下來,那雙眼睛很像他的母親,所以以母得名,就像母親的影子一樣,所以叫做身子。 燈明八子 不以父為師 以妙光為師者 古人易子而教 故羅云以身子為師 尊師道也 所以過去的佛是這樣,八個兒子就是拜妙光菩薩(為師)。現在釋迦佛的兒子,是拜舍利弗(為師)。現在釋迦佛出定了,也是同樣為舍利弗說此經。 昔佛八子皆師妙光 佛出定 為妙光說法華經 今佛羅雲云身子 今佛出定 為身子說此經 所以古佛與現在佛對照起來,應該都是一樣,所以說「佛佛道同」。我們能夠了解諸佛出現人間,無非就是要將我們人的心,要將清淨無染的心啟發起來。過去的佛有八子,現在的佛有一子。你們有注意到嗎?那時候的八子,名字裡都有一個「意」字。這八子的「意」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心王,還是同樣如一子,而現在的佛就是一子。 開頭的開始,就是說人人的心,都有這念清淨、平等、無異樣,與佛無異的心,這就是道理共同。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必定要用心,不是字這樣寫,就說這樣的話。其實那個文字編著下來,是要幫助我們去了解裡面的道理,裡面的道理還很廣,無量數,不在這個經文裡面。浩瀚的佛法,就是在我們人人啟發智慧之後所能體會到的,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月亮 在 周三 10月 02, 2013 2:43 pm 作了第 2 次修改 | |
|
如意 版主
文章總數 : 715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 主題: 回復: 20130930《靜思妙蓮華》傳承無上大乘法 周二 10月 01, 2013 8:49 am | |
| | |
|
hungkait 金剛勇猛心
文章總數 : 159 年齡 : 56 來自 : Cupertino, CA, USA 威望 : 19 注冊日期 : 2012-03-02
| 主題: 回復: 20130930《靜思妙蓮華》傳承無上大乘法 周三 10月 02, 2013 1:45 pm | |
|
hungkait 在 周三 10月 02, 2013 1:45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 |
|
leonliu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25 威望 : 1 注冊日期 : 2011-02-19
| 主題: 回復: 20130930《靜思妙蓮華》傳承無上大乘法 周三 10月 02, 2013 1:45 pm | |
| 這原文似乎是:靜思晨語:【10月01日】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 ???
| |
|
hungkait 金剛勇猛心
文章總數 : 159 年齡 : 56 來自 : Cupertino, CA, USA 威望 : 19 注冊日期 : 2012-03-02
| 主題: 回復: 20130930《靜思妙蓮華》傳承無上大乘法 周三 10月 02, 2013 1:47 pm | |
| ⊙「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阿羅漢:小乘極悟之位。 一、譯「殺賊」,殺煩惱賊之意; 二、「應供」,當受人天供養之意; 三、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解脫:離縛而得自在之義。解惑業之繫縛,脫三界之苦果也。 ⊙「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法華經序品第一》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法華經序品第一》 ⊙「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序品第一》 ⊙八子皆師妙光,皆能堅固無上覺心,教者及受教者均為善堅實教化,即不退轉之意。 ⊙燈明八子不以父為師,以妙光為師者,古人易子而教,故羅雲以身子為師,尊師道也。 ⊙昔佛八子皆師妙光,佛出定,為妙光說法華經。今佛羅雲師身子,今佛出定,為身子說此經。 【證嚴上人開示】 道場之上,古今諸佛不斷都在說法。道場之內,永遠都有無量數的眾生、無量數的修行者在聽法。有說法、有聽法,能夠信受奉行,不斷就能得佛授記,前後成佛。我們若用這個方式來想,古今如一,要看我們的心,心靈的道場有這樣永遠延續下去嗎? 所以前面在說《無量義經》,要聽佛說法,就要體會佛陀心靈的「離言法華」。佛陀本懷所護念的法,那就是《無量義經》了,無形的「離言法華」,那就是每一天「無量義」都在我們的心裡,看每一種東西,事、物無不都是理。所以所有的事、物道理都沒有離開無量義,所以無量義是佛陀的真理,無量義是佛陀、佛佛心靈中所護念的。 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 皆阿羅漢 盡諸結漏 無復縛著 真正解脫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所以無形的是在我們的心裡,有形的還是要說法。所以佛說《無量義經》時,很多修行者,其中「如是等比丘」,前面所說過的比丘,從舍利弗為帶領者,有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等,是佛的大弟子所領導的僧團。有多少?有萬二千人。很多人都已經是阿羅漢了,而且「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已經都沒有什麼把我們綁住了,已經是解脫了。 什麼叫做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小乘極悟之位」。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四果已經是到了小乘的頂位,叫做阿羅漢。 阿羅漢就是修行要有功夫,那就是「殺賊」,殺掉煩惱之賊。就像我們人人心中都有寶藏,不知不覺就是讓煩惱賊,將我們的寶藏一直搬出去;所以修行就像自己在捉賊一樣,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若是知道,我們就能去預防賊,所以叫做「殺賊」,那就是殺掉了煩惱之賊的意思。這就是阿羅漢,這是修行小乘的極果。最起碼他也是能將內心的煩惱都殺除掉,這就是修行已經有心得了,將世間、事物的煩惱都完全消除了。 消除了煩惱,就是「應供」,能堪得受供養。要接受人家的供養,必定要將內心的賊,就是煩惱全都去除掉。修行要到達這種功夫,要有這個德,才堪得受應供,受人天供養。 阿羅漢: 小乘極悟之位 一、譯「殺賊」 殺煩惱賊之意 二、「應供」 當受人天供養之意 三、永入涅槃 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第三,就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大家修行都說要脫離生死,這就是修行者的目標。但是為什麼生死脫離不掉呢?那就是人與人不斷在攀緣、不斷在攀緣,好、壞緣一直結,所以生死就一直拖著、纏著,纏在這個生死之中,纏在人中。 做人還有機會、有善根,能遇到佛法、善知識,若是沒有那個因緣,說不定造惡,就脫離了人道,到畜生道去。六道裡面,除了天、人以外,都是惡道,所以苦不堪啊!我們祈求的就是解脫,解脫了生死的束縛,解脫之後我們就是自在。 解脫: 離縛而得自在之義 解惑業之繫縛 脫三界之苦果也 怎麼樣的自在呢?遊戲人間,來人間來去自如;就是我們的願力來的,專心為了要救苦難眾生,有這個使命感投入人群中,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所以要說《無量義經》的時候,很多的菩薩到齊了,還有萬二千人的大比丘已經成阿羅漢了,小乘極果以上的人,而且心已經得到解脫、清淨,沒有再生死輪迴的修行者。這是《無量義經》,佛將要講法之前的道場。 我們現在來說《法華經》,文殊菩薩在描述著,日月燈明佛的道場也是這樣,同樣很多的修行者,同樣,日月燈明佛現瑞放光等等,出定之後,還是為妙光(菩薩)說法、授德藏菩薩記。 佛授記已 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 《法華經 序品第一》 一大事因緣圓滿了,在中夜就要入無餘涅槃。「無餘涅槃」,是多麼開闊、寂靜的境界,這就是日月燈明佛一大因緣完成。 再來就說,「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 佛滅度後 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 滿八十小劫 為人演說 《法華經 序品第一》 日月燈明佛入滅之後,道場中還有這麼多人,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的人還很多,所以這個法一定要再繼續傳承下去。誰來承擔此法的傳承呢?那就是妙光菩薩。他就是這樣受持《妙法蓮華經》,時間多長呢?「八十小劫,為人演說」。 八十小劫有多長知道嗎?很長。人壽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這樣類推,一直增加、增加,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樣叫做一增劫。到八萬四千歲,眾生又開始業力共聚,又要再減劫,過一百年再減一歲,再過一百年再減一歲,這樣一直減到人壽十歲,叫做一減劫。一增劫、一減劫合為一小劫。所以八十小劫,那個時間就是很長。總而言之,無數無量。 佛陀的境界,其實人間的智慧實在是無法去算計,在這個大宇宙間,時間的長短,看是在什麼樣的境界來看時間。所以,人生若要與長壽天來比,或者是超越了色界、無色界,那個時間就更長,對人間來說就更長了。 所以八十小劫,這不是不可能,以佛的境界來說時間的長短,妙光菩薩他持《法華經》,為人說法滿八十小劫,這是佛菩薩境界的時間。所以我們就相信以這樣來解釋。 意思就是說,有形的佛,就要應著大自然的法則示滅,不過無形的真理是永恆的,是不生滅的。但是不生滅的真理,人能弘道,一定要有人來受持,要有人去推動、去教化,這個真理才能夠存在人間。所以日月燈明佛滅度之後,就由妙光菩薩來持《妙法蓮華經》,不斷地流傳下去。 日月燈明佛八子 皆師妙光 妙光教化 令其堅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華經 序品第一》
當初日月燈明佛有八個兒子,聽到父王出家了,成佛了,八個兒子也同時隨佛出家去了。但是出家,你要找師父,要找哪裡的師父呢?是不是就這樣皈依日月燈明佛呢?沒有。日月燈明佛同樣會替他們找師父。找哪裡的師父呢?那就是要持大法者的菩薩,就是妙光(菩薩)。日月燈明佛替他的八王子選擇妙光菩薩為八王子的師父。 八子皆師妙光 皆能堅固無上覺心 教者及受教者 均為善堅實教化 即不退轉之意 所以說,「八子皆師妙光,皆能堅固無上覺心」。因為他所選擇的,也是要承傳大法,那就是妙法真理,所以「妙光教化」,妙光(菩薩)就要承擔責任,不只是承擔傳法,護持這個大法之外,也要承擔教化、教育的責任。所以教者就是受教,將教育先受下來,然後再教別人;接收來是善,傳出去也是善,接收來的是無上大乘法,要傳出去的同樣也是無上大乘法。 但是這個大乘法在芸芸人群中要傳承,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均為善堅實教化」,要很堅定,要很殷實,這樣的傳授下去,就是要克服很多的困難,要有不退轉的意思。所以教就是傳承,上受佛法,下就是教化眾生,要有很堅固的心。 過去的佛,他的兒子是拜妙光菩薩為師,現在的佛呢?現在釋迦牟尼佛,他的兒子羅睺羅,簡稱叫做「羅云」,「羅云」就是羅睺羅,現在釋迦佛的兒子,他「師身子」,「身子」就是舍利弗。因為舍利弗出生下來,那雙眼睛很像他的母親,所以以母得名,就像母親的影子一樣,所以叫做身子。 燈明八子 不以父為師 以妙光為師者 古人易子而教 故羅云以身子為師 尊師道也 所以過去的佛是這樣,八個兒子就是拜妙光菩薩(為師)。現在釋迦佛的兒子,是拜舍利弗(為師)。現在釋迦佛出定了,也是同樣為舍利弗說此經。 昔佛八子皆師妙光 佛出定 為妙光說法華經 今佛羅雲云身子 今佛出定 為身子說此經 所以古佛與現在佛對照起來,應該都是一樣,所以說「佛佛道同」。我們能夠了解諸佛出現人間,無非就是要將我們人的心,要將清淨無染的心啟發起來。過去的佛有八子,現在的佛有一子。你們有注意到嗎?那時候的八子,名字裡都有一個「意」字。這八子的「意」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心王,還是同樣如一子,而現在的佛就是一子。 開頭的開始,就是說人人的心,都有這念清淨、平等、無異樣,與佛無異的心,這就是道理共同。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必定要用心,不是字這樣寫,就說這樣的話。其實那個文字編著下來,是要幫助我們去了解裡面的道理,裡面的道理還很廣,無量數,不在這個經文裡面。浩瀚的佛法,就是在我們人人啟發智慧之後所能體會到的,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
|
海文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 主題: 回復: 20130930《靜思妙蓮華》傳承無上大乘法 周二 10月 08, 2013 7:47 pm | |
| (馬)濟勖心得分享:
無形真理永不滅 佛經隱藏浩瀚法
有形的佛,應大自然法則而示滅。無形的真理,則是永恒,不滅。
人能弘道,道理要有人修持、推動、教化,才能常住於人世間。
日月燈明佛八個孩子拜妙光菩薩為師; 佛陀兒子羅睺羅皈依舍利弗。 古今二佛都在出定時,宣說<法華經>,佛佛道同。旨在啓發人人與佛平等的清淨心,進而續佛慧命。
佛經的文字,并非只是字面注解。當中蘊含無量數道理和浩瀚的法,就要大家用心去體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