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上人甘露法語----調伏自心的良方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上人甘露法語----調伏自心的良方 Empty
發表主題: 上人甘露法語----調伏自心的良方   上人甘露法語----調伏自心的良方 Empty周六 11月 02, 2013 8:16 pm

《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粹。佛陀開講《法華經》前,先說了一部《無量義經》,然後坐定發光現瑞。「離言法華」是心靈的《無量義經》,也是佛陀的心靈世界,所教育的都是人間事。

《法華經》從文字上看,說的是簡單的故事;其實是用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意涵甚為深遠。譬如說長者有一大宅,田產、奴僕甚多,奴僕中也不乏奸狡、不明事理者;要有德行、明理的主人管理,奴僕才能口服心服,就如佛陀十號中也有「調御師」。

世間的調御師,如馴象師能將珍貴的白象馴服得規矩很好。但看見外面一群大象,被母象所吸引,獸性大發,再也顧不得規矩,狂奔而去!讓坐在象背上的國王受驚摔落在地。國王怒言責備,馴象師答說:「我只能馴服牠身形的規矩,但無法馴服牠的內心。」

調御師其實是要提醒我們「調伏自心」。要能調伏內心,就要三覺圓滿,二德具足。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二德,是具足智慧之德與慈悲之德,悲智合一。

「大宅的長者」,如「佛陀在三界中」,佛陀已經覺行圓滿,是大覺者,也是調御師;他不只調伏眾生的身形規矩,也調伏眾生的心。身體力行展現出對法的體會,這是智慧;投入人群、付出慈悲的行動,實踐「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入人群中而不受煩惱所污染,不擾動自心清淨,就是「菩薩」。

菩薩若沒有入人群中身體力行,在五濁惡世中行善、造福;僅僅知道法,不明瞭人事,當碰到人、事、物的境界,心也無法靜寂清澄。就如那頭只教導規矩的珍稀白象,內心沒有調伏,牠受到外界誘惑,立即亂了平常的訓練。因此在學佛的過程中,人人領受佛法,洗滌內心,一方面要多聞正法,心中有法,更要行在法中,經得起境界誘引、名利影響。

《無量義經》,「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菩薩把法收進心裡,目標向著眾生;慈濟人投入慈善,看到苦難眾生示現,警惕見苦知福,這都是「順境」。但若繼續投入,能否持之以恆?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尤其剛開始承擔工作,面對「真菩薩」與「凡夫菩薩」,習氣各不相同,互相共事,道心能否堅固呢?感恩、尊重若無法永存心底,難免會踢到鐵板、撞到石頭,初發心就慢慢消退了!菩薩在人群中磨練,碰到鐵板會小心翼翼;踢到石頭,還要低頭向石頭說「感恩」,感恩沒有因此跌倒。

佛陀講演《法華經》將畢,期待弟子發心承接法脈,但並無弟子願意承擔,卻是他方世界的菩薩紛紛向佛表示:「傳承法華的精神,我們能承擔。」佛陀並未慈允,眼睛依舊注視著娑婆世界的弟子。最後舍利弗起身代表大眾回答:「我們也很想承擔,但是眾生太剛強難調伏了!」因為眾生剛強,讓我們的道心進進退退;其實反觀自省,自己也是眾生之一。

佛陀三覺圓滿、二德具足,是因為道心堅固。佛陀也曾經後悔,曾經懺悔,曾經精進,在人間來來回回經歷無央數劫。人生苦短,我們行菩薩道更要用長久心,調伏自心,一心精進。(恭錄自2013929日「菩薩廣行無量義」法繹志工共修第二梯次 上人開示)
回頂端 向下
 
上人甘露法語----調伏自心的良方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證嚴上人開示-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