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204內修淨念 防非止惡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204內修淨念 防非止惡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204內修淨念 防非止惡   靜思晨語--20100204內修淨念 防非止惡 Empty周五 2月 05, 2010 10:51 pm

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就是我們要好好身心調攝,調攝身心,是用什麼方法呢?戒。
戒是內修淨念
防非止惡從善
德是學之入心
行身教立典範

這就是戒德,所以我們學佛,要好好持戒,持戒就是從我們內心,建立清淨的念,我們若是心念不清淨,就容易招來外面形形色色,是是非非的煩惱,所以我們一定要戒,戒得外面的是非、煩惱能夠不入心來,即使外面有什麼誘惑,來誘引我們,我們有戒,自然我們就能防非止惡。
不只是惡的不應該入我們的心,我們還要將善的,發揮在人群中,所以我們若有戒,我們才能去預防,才不會讓惡念入心,甚至我們還能善念發揮,這就是戒的功能。
德呢?德,就是德者得也,常常對大家說,我們學要學得有心得,這分心得要入心來,所以我們若有用功,佛陀的教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對事對物,我們就能在事物人中,產生了知識,更再進階上去,就產生了意識,再進階上去,就是智慧了,所以這就是得。
所以得是從學中來,用心學,我們就能得到常識也好,知識也好,最高的目的就是智慧,我們能得到智慧的心,我們若有智慧,去掉一切的惡,成就一切的善在我們的行中,所以行中有法,所以這就是常常對大家說的,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入於人群中能立典範。
所以行身教立典範,這就是我們人人,在佛法中要學的,所以戒是我們的起步,有戒我們才能不犯錯,不犯錯我們才能事事從善,所以人人要用心,我們說過了,要近善友、遠惡知識,我們今天來看,懺文裡這麼說:
或貢高矯假
偃蹇自用
跋扈抵揬
不識人情
自是非他
希望僥倖
如是等罪
今悉懺悔

這段文字也是很簡單,我們就知道,我們除了要親近善友,遠離惡人之外,我們自己,人云,最惡的敵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心若有一點偏差,我們的行為就步步錯誤,常常說,我們要調伏我們的心,有智慧的人就沒有貢高了,就是因為沒有智慧,一點點才情,一點才華就以為自己很行了,所以這種貢高又矯假,這是裝模作樣,就是自己實在是沒什麼,就假裝感覺我懂得很多。
人家如果提個頭,我們就知道這件事,就一直說我知道,這是什麼什麼,我們應該要保持沉默,人家說的話我們要用心好好聽,這叫做虛心求教,意思就是我們的心,要放得很寬大,我們雖然懂得很多,我們還要容納,別人對我們的建議,或是他提出的建設,說不定一件事,我們雖然知道得很多,但是他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所以我們應該開闊我們的心,虛心就教。
他若在說的當中,這是哪個地方有一點點偏差,我們能用很謙虛的態度,來告訴他,雖然是對,但是若在這樣的當中,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我是提出一點看法,對方若能接受,就是彼此之間互相切磋,假使偏差得很遠,執迷不悟,我們敬而遠之,不要一直覺得他不對,唯有我知道的才對,或是他才知道那麼一點而已,我知道很多。
其實天下的事,不是我們全都能盡知的,所以有時我們也要多聽,聽聽別人所得到的道理,所看到的感想,做過之後的心得,智慧不一定在經典裡,不一定全都在學識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人群中,我們能合群入眾這是最重要的,你若是貢高或是矯假,裝模作樣,這種人自高自大,這種人實在是無法與人合群,所以我們要很小心。
「偃蹇自用」,就是很橫行驕傲這種的人,除了貢高之外,還很驕傲,做事情很霸道,這叫做「偃蹇自用」,或是「跋扈抵揬」,就是因為自己的心很容易觸怒,看到人家做什麼事不順眼,他很快就在內心壓制不住,馬上發脾氣,不只是發脾氣,身體就發起動作,吵架、摔東西等等,這種內心的怒氣他壓制不住,很快就觸怒,那種形態叫做「跋扈抵揬」,這就是心裡一點不高興,就馬上發出來,在人群中會讓人感到很不安。
「不識人情 自是非他」,不懂得人情世故,我們要知道,做人我們要識人,很多事我們都要去瞭解分析,人事物,在人與人之間,情我們要能分得清楚,有的是恩情感情等等,或是同情,這都是情,多少種的人,我們要對他付出人情,我們感受到這種人情,父母給我們的恩情,師長教育我們的恩情,大地眾生提供給我們生活,眾生的恩情,還有另外的就是感情,感情就很複雜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在人與人之間,人情世故我們應該了解,但是有的人,什麼事都很衝動,除了貢高自大以外,壓制不住自己的性情,常常很衝動,所以心中對人情世故,都不會分別,所以「不識人情」。
我們學佛識人情很重要,因為我們在這個空間,人與人之間,所以不能不懂人情,所以若能懂人情,自然不會橫行唐突,就不會了,所以「不識人情」,都是「自是他非」,還要說什麼情,我最對,還要說什麼情,來,來論理、來說法,但是他就是不說情,這樣就不行了,無論事理都要通融,當然法很重要,但是我們要用在人間中,所以情理法一定要圓融,所以有這種「自是非他 希望僥倖」。
「僥倖」到底是什麼呢?「僥倖」就是虛的,那種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剛好別人有什麼事發生,我們逃過一劫,這就是「僥倖」,在那種有變故有什麼事,不是很踏實一路順利過來,不是。
還有一件事,有人說「僥倖賺 得失賠」,意思就是不正當的,你不擇手段去賺錢,不擇手段去做來的,讓你賺很多錢,其實這是一種失德的事,另外一種就是這樣的解釋,所以「希望僥倖」,就不是正當的,但是他得到了。
「如是等罪 今悉懺悔」,意思就是我們要好好縮小自己,用我們的真才實智走入人群中,這就是我們要好好持戒,我們若有戒有德,這些東西就不會有了,我們若是犯戒失德,自然這些東西就浮現出來,在我們的心,在我們的行為中,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
再來又說:
或臨財無讓
不廉不恥
屠肉沽酒
欺誑自活

這些也是現在的人,我們能常常看到,「臨財無讓」,平時在和人做事時,大家合起來,共同為一件事認真打拼,以現在的企業來說,有的人覺得,現在社會所需要的是什麼,一個人的力量沒辦法,就找很多人集思廣益,運用大家的知識,我們大家來討論,要如何開闢一番事業,大家就來合股,開始認真打拼,這分事業很成功。
開始那種開頭大家合心努力,這個東西以我們的知識,以我們的才華,以我們的努力而成功,已經變成一個很大的,在這之間開始,一邊在賺錢時,愈來愈想要佔有,所以「臨財無讓」,這些如果能都我來賺就對了,我很不想再分給別人,如此,這種「臨財無讓」,是利,那麼這個智就昏亂了。
所以見財心詐,這種有的人看到錢,本來是很善良,本來是幫人在保護,所以看了很多之後,會變成,我這麼辛苦,只是在這裡當守財奴,我付出那麼多,我怎麼和他這樣子分,像這種心態一起,就迷失了我們的智慧,原來本具的智慧就迷失了。
所以自然就產生,那種「不廉不恥」,意思就是失去我們本有的德,所以所做的就是如何去佔有人,即使這件事被人知道了,會變成什麼樣,他沒有想到這些後果,所以這種不清廉,也不顧廉恥,這種人他就會有貪污或是侵占,這就是「臨財無讓」,「不廉不恥」就是沒有廉恥了。
或者是「屠肉沽酒」,就是殺,就是為了吃,你看,殺的是一種業,殺業,或是有的人賣酒,賣酒也是讓人喝了後心智迷失,或是「欺誑自活」,不論是從事殺業或是賣酒,使人的心亂了,或是身體失去健康,他都不管,反正這些行業能賺錢就對了,如此,傷害人的身體,擾亂了人的心智,這都不對。
我們學佛,不要破壞了人間的倫理道德,殺生也沒有道理,喝酒亂性也會脫離人性的社會,就會造成亂象,所以我們應該,無論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都要先思考人群,人群的道德,這才是真正,我們生在人間的目標。
各位,學佛,我們一定要從愛心,要好好守戒,戒是內修清淨,我們的心要很清淨,我們才能防非,才不會見錢就起貪心,才不會為了賺錢,所以不擇手段,所以我們一定要守戒,才能防非止惡從善,我們的德,學德我們要學入心,我們的行身教立典範,如此才是我們修行者的本分,所以請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很謹慎,生活中一點心的偏差,行為一點錯誤,可能就敗德喪心病狂,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204內修淨念 防非止惡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