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四正勤(證嚴上人)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四正勤(證嚴上人) Empty
發表主題: 四正勤(證嚴上人)   四正勤(證嚴上人) Empty周日 12月 15, 2013 8:22 am

四正勤

四正勤是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上人表示,學佛要做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四正勤正是力行這兩項的功夫。

「已生惡令斷」,察覺自己做出惡行時,要及時斷掉。「未生惡令不生」,一旦發現心中有一念惡生起,要提高警覺,趕緊斷除,不讓它生起。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就是「諸惡莫做」。

「諸惡莫作」的意思是連一點點的小惡也不能做。有的人以為小惡無妨,做沒關係,但上人強調,一點一滴,滴久就成一缸。當知因果不昧,開口動舌,舉足動步,若是一個腳步錯了,就步步錯。因此如果做了一點錯誤,將錯就錯,就會不斷錯下去,所以心念真的要照顧好,哪怕是一點點,都不要讓它起心動念,遑論去做。

小惡莫做,小善當為。上人勸勉眾人,善也是要從一點點開始累積起,要把握當下;無論大善或小善,當下就要做。要保持心中常常有一分愛,所以要「已生善令增長」,不要分別什麼樣的善才做,什麼樣的善不做。上人以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說明,有的人會說:「哪個腳印我比較喜歡,我一腳深入就好。」上人慈示:「應該要把握當下,現在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應該要常常提起這分愛心,不要挑某一種類的善才要做。已生善,要讓它不斷增長,勿令善念間斷。」

「未生善令速生。自己這念善過去不曾有過,現在看到了、聽到了、遇到了,要趕緊把握,啟發這分善念。不但自己要如此,對別人也一樣,要經常勸誘人人一起來走好路。有的人有這念心,但沒有機會做,除了啟發自己的愛心善念外,還要趕緊把這念愛心善念,普及於他人。經由善事將大家的力量不斷凝聚,社會自然祥和;若是人人為惡,人間的五濁三災就會不斷增長。希望人人天天用心,從自己的身心下功夫,對外面的境界要提高警覺;對需要幫助的,要把握當下,這也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是諸佛教』。」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四正勤(證嚴上人) Empty
發表主題: 三十七道品講義:四正勤篇——證嚴上人   四正勤(證嚴上人) Empty周三 2月 12, 2014 9:29 pm


三十七道品講義:四正勤篇——證嚴上人


第一、已生惡令斷

學佛之前雖然糊裏糊塗,心中時常起惡念;但是學佛之後就要趕緊下工夫,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殷“勤”地精進用功。而首先要註意的,就是自己的心態若心生惡念,就要立即斷除。

日常生活,不離人與事,對待別人一定要有一份平常心、平等愛。人與人相處,都是以聲色來相待:講話就是聲,態度就是色。我們與人講話(聲)要輕聲細語;對待人的態度(色)要微笑寬柔。當然,有時候難免有些人對我們粗聲粗氣地講話、對我們的態度冰冷無情,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自我要求,達到輕聲細語、態度寬柔的程度,並且多以微笑對待他人。

我們不可向別人要求,或跟別人計較,有時對方無意中說的話,自己卻有心去接受,兩起怨心恨念,那就錯了;有時對方粗聲粗氣地說話,我們就埋怨在心,這也是不對的,說不定對方是無心的,只因為習氣影響,習慣大聲說話罷了;也有些人表面非常冷淡寒情,沒有柔愛的形色,但是說不定他內心隱藏著非常豐富的愛念。我們不可以在別人的形態上鉆牛角尖,應該時時善加警惕,和善待人,不要整日在人與事中起嗔、恨、愛、怒的心念。

若對人起了怨恨與嗔恚之心,必須將其斷除,甚至達到“令速斷”的程度,不可絲毫疏忽、懈怠,這稱為“已生惡令斷”。

第二、未生惡不生

還沒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開始學佛,就要善和培養同情心等善念。

我們若能以平等的愛心對待別人,那是最好的事,希望大家常常保持這種平等心;若對人未起惡念,也要時時保持這不生惡念的心理。有些人在不熟識對方時,彼此都客客氣氣地相待,講究客套與禮節,並且和樂相處;等到彼此相處日久,熟悉對方後,就“熟不拘禮”,不再講求禮節了。忘記禮節時,講話就開始發生衝突,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彼此客氣時,能夠相親相愛,等到熟識對方、講究客套的禮節漸失時,就會生起計較怨恨之心。

所以,我們要保持最初相識時的那種相敬互讓的態度,始終不渝,不可起嗔恨的心念,這就是“末生惡不生”--尚未生起的雜念惡念,千萬不可讓它萌生出來,要常常保持一份對人平等、平常的愛念。

第三、未生善令生

還沒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開始學佛,就要善和培養同情心等善念。

有一位委員帶了一位臺北會員回來本會,這位會員對我說:“師父,我非常感動,慈濟這個團體實在是大好了!勸人捐善款、回應善舉,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能夠做多少就盡量做,希望能夠加入慈濟委員的行列去勸募善款。但是有件事我想請求師父,不要讓我去慰問病患和訪問貧民……”我問他:“為什麽呢?”他回答說:“我非常有愛心,但是我害怕看到病人,怕被他們傳染。而且我聽說委員必須幫人助念,我也很怕死人,所以我求師父答應我,讓我不用參加這些工作。”

這位會員雖然有愛心,但是他還末生起一份“同體大悲”的善念。他若能將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自然會了解自己該如何對待病人;若能體會到往生者也是自己“同體大悲”的親人時,難道還會堅持不肯接近死去的人嗎?

所以,很多人雖然有愛心,但卻尚未培養“同體大悲”的平等愛心,這樣的人我們應該趕緊鼓勵他,使他培養博愛、大悲的善念。慈濟也有很多委員以前都很怕病人、死人,但是他們加入慈濟團體後,受到其他委員們行動的鼓勵,慢慢地跟著大家去慰問病患,甚至願意親手去扶持、照顧;而且不只跟隨大家去助念,甚至敢為往生者換壽衣。這就表示,只要善加培養訓練,自然能生起同體大悲的平等愛念。

所以說,“未生善令生”--讓善念盡快地長養;人生無常,再不趕緊結善緣、生善念,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呢?因此我們要趕緊鼓勵他人,盡快培養“體解大道,發無上心”的愛念。

第四、已生善令增長

他人若已擁有一份愛心,我們還要積極鼓勵他,使其愛心綿延不斷。不只是一時短暫的愛念善心,還要使他們能保持長期不斷的精進心,去完成菩薩的道路,此即“已生善令增長”,不僅是行十善道,還可以精進增長到行菩薩道的階段。

以上就是“四正勤”。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四正勤(證嚴上人)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三十七助道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