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4/05 晨語簡記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4/05 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4/05 晨語簡記   2014/04/05 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4月 07, 2014 10:44 a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4/05 晨語簡記



理性本淨,明真如法,
因由一念,而起戲論,
先因遊戲,來入此宅,
三界唯心,妙有真空。



  理性本淨,明真如法;大家應該清楚了,道理本來就很清淨,真實道理的本性是自在人心,人人都有清淨真如的本性,真如就是諦理,真諦道理。所以我們人人學佛,就是為了這理性本淨,我們要去探究這道理,本來清淨真如本性,總是因我們凡夫,明明這真如本性,於日常生活隨著我們這樣過日子,不管是行住坐臥,無不都是隨著我們,我們也沒離開真如本性,只是我們不明白,所以很多事明明在眼前,道理卻沒清楚,讓無明遮蓋了道理,所以這理性本淨的道理被無明遮蓋。我們現在學佛,就是要明真如法,我們要回過頭來,向內好好探求。


  內心真如在哪?內心真如就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的境界及一切的人事物中,離我們很近,與我們平時生活沒離開,這樣我們要找有困難嗎?一點都不困難。只是因為一念,這念貪欲起,而去戲論,有了貪欲,在外面追求,追求了很多學習,不止追求物質而已,追求了很多學習,但學習有沒有幫助我們找到真如?也是沒有,因一念傲慢的心,所以他不肯用信心來接受,他就是用學習來的,就是要戲論,就是要跟大家辯論,來評判,辯到讓你無法伸張你的道理,這種學習完全叫做戲論。現在學界不就是這樣,要批判,這才是叫學問深,他不是學來(好好探求),道理是這樣,我們要把握時間,真的道理,這條道路,能讓我們踏踏實實行的通,真正穩定自在,行在道理上。不是學來要如何批判,讓你此路不通,這就是世智辯聰,就是因這一念,若沒有我們人人發心要學佛,道理這樣清楚來到我們眼前,我們要深心依教奉行,我們不是一直說深心信解,信要信的深,法入心要很深,根要伸的很廣很深,這棵菩提樹才會穩固。但世智辯聰的人同樣在聽,因一念而去戲論,這一念那就是貢高傲慢,貪瞋癡慢,慢心,不能用很純的心來接受法,就是起這一念,所以先因遊戲,來入此宅。他學佛就是用佛學,不是真學佛者,是佛學者,學佛沒有很純的心,所以遊戲在佛法中,不是真實受用,只是學來遊戲.學來來批判,學來很多不正當的學習,一念偏差步步錯。


  所以,先因遊戲,來入此宅;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沒有純真的心,只是在佛法中,在那地方遊戲,沒有很純,那樣就像我們前一陣子一直說的,他也想修學,但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等,這種學來就在五鈍使中,瞋與慢沒有去除,在身口意,這身、口,用利口辯詞,很會講話也懂不少,但是用小聰明,利口辯詞,法沒拿來受用。這就是沒體會到理性本淨,再怎麼論,其實道理就是道理,原本就清淨,只是凡夫這種世智辯聰,沒有用單純的心,來體會真如本性的道理,他不明白,所以這是一念間的偏差,會去戲論、去遊戲。


  所以在三界中,雖然在三界中遇到佛法,還是在裡面貪瞋癡照常走,煩惱無明覆蔽內心,這種三界中不知道如何脫離,只是空過時日,將佛法用在不正確的人生中。三界唯心,我們應該要很謹慎,要知道三界唯心,我們心靈的三界,我們要好好去體會,這種的煩惱、雜念、欲等等,都是在我們心中,我們應該要瞭解妙有真空。我們這念心,難得人身,佛法難聞,得到人身在這個時代裡,聞了佛法,我們要即時,趕緊體會、用心,理性本淨,明真如法,一念心用功在這個地方,自然可以瞭解妙有真空。妙在道理是這樣美,這樣圓滿,跟一切事物一點也沒有障礙,因為它是清淨,它是妙有本空,它是理性本淨,它是明真如法,那就是妙理真空,道理如果可以知道,我們每天就會法喜充滿!


  常常聽到辛苦,但做得很歡喜,這是現在常常聽到,不管是菲律賓,不管是在大陸廈門,一大群的環保老菩薩。問他們說,這樣做會不會很辛苦?都會回答:很歡喜,不辛苦。這就是真如本性,真真正正去付出,身體雖然說不累,是騙人,但雖累內心很歡喜,願意付出,瞭解大地需要保護,要保護大地就是要付出身和心,身要投入,去為那些資源,為那些大家丟棄的東西,他丟掉,我們就惜福撿回來,撿回來就要好好分類。丟東西的人這麼多,真正撿東西的人有多少?一個人隨手丟、這麼多人丟,少數人去收,收回來囤積如山,拉拉雜雜,很多髒的東西。這些人發心,願意走入骯髒垃圾堆中,他願意聞臭的東西,手碰髒的東西,他願意去清理,清理好去分類乾乾淨淨回收回來,就是這一念心願意去疼惜大地,願意惜福,願意回收。


  他知理性本淨,這些物質道理本身都是清淨的,看看塑膠撿回來是這樣骯髒,包過油、包過汙穢的東西,那個東西還沒被人用之前是很乾淨的,本來這東西是清淨的,就是人去污染,那污染的東西,在這個塑膠上面;經過了人惜福撿回來,用心整理過,這個東西還是乾淨,再把這些東西會合來,再製又是新的東西,這不就是理性本淨。這物理的性本來就是淨,「物」這東西看得見,「理」卻摸不到,是人將各種物質會合起來,製造出來,製造各種東西,不一樣的名稱,但是各有不同的本性去會合起來,成就這種色及名稱,這樣物質就起來了。


  你們坐在這裡看向我,其實後面有多少不同樣的物理會合起來,才有後面這個景,後面這種境界,如果分開,就沒有這個境界,就是有各種各種不同的物質,會合起來有不同的境,這樣重重疊疊的道理、物理都是一樣,分開什麼都沒有,但在這個沒有中,卻有它的道理存在。任何一種物質都是一樣,所以人人要用心,一切物都有它的理,一切物看得到,是經過很多因緣的理會合過來,合成一樣東西,所以有它的型態,有它的名稱,但是再分解開來,各有各的物理。


  總而言之,這種道理是這樣微妙,我們若用心,明鏡如法,好好透徹瞭解之後,在三界是唯心,所以說,我們人生的雜念,所以他會製造種種這些物的合成,這也是人心靈的雜念,所說的雜念,就是我現在考慮要發明一樣東西,我們常常說開發,開發也要經過人的思考,思考的過程中也要花很多心思,心思如果是好的,那就是應用在利益人群,但心思若偏差了,那就是開發破壞山河大地,取其利益,在人間造很多不明道理、不斷破壞,這也是心思。所以在三界唯心,我們要如何保護大地?要如何調和人心?要如何回歸真如本性?也是唯一心。所以妙有真空,真空是從妙有中出,學佛我們要用心,理性本淨,明真如法,不要因為一念起戲論的心,佛法是要用在日常生活,我們要用在法入心,法在心中、在人群中,發揮造福結好緣,那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不要在這個地方浪費時間,戲遊來入火宅,大家要用在一心,妙有真空,真空妙有。前面的文說:


經文:『饑渴惱急,甚可怖畏,此苦難處,況復大火。諸子無知,雖聞父誨,猶故樂著,嬉戲不已。』


  「饑渴惱急」,我們的心就是雜念心很多,我們心思沒有歸納,回歸到真如本性,所以得不到法入心,所以這樣饑渴惱急,甚可怖畏;就是煩惱一片黑暗,何去何從都不知道。所以此苦難處,這種真苦就像夜遊的人,那種睡一睡起來,到底在做什麼?就像晚上睡著在夢遊的人,到處感到很害怕,到底我要走去哪裡?不知道,這樣苦難處,何況在五濁惡世,所有災難從四面起。所以況復大火,這就是四面五濁已經浮現人間,卻是諸子無知,雖聞父誨,猶故樂著,父親的教誨都不聽,依然沈迷遊戲中。下一段文這樣說




經文:『是時長者,而作是念,諸子如此,益我愁惱。今此舍宅,無一可樂,而諸子等、耽湎嬉戲。』


經文簡釋:

雖聞父誨,不肯信受正明無機緣,不受教即無知,故雲稚小無知。
世間父慈憂子,不成道器,況如師亦如慈父,望子正念,受教持善法,見子不受教法,而益我愁惱。子不受大化,增父憂愁苦惱,故曰益我愁惱,愁恐墮苦,惱其不受大法。



  這也就是說,雖然父親這樣用心,在火宅外,一直叫大家趕緊出來,房子四面開始著火,大家趕緊出來。但是孩子還是在其中沈淪,在那裡遊戲、玩耍。前面的文一直講過,父親一直講話,卻是孩子有聽沒入。父親教誨不要碰這樣危險的火,趕緊出離;就像佛陀殷殷勸解、諄諄善誘,但是我們眾生能夠接收到佛陀教育的法有多少?有的聽到也是用到戲論中,沒有身體力行。所以,雖聞父誨,但無法好好受用,譬喻無機緣,沒有根機,那怕聲聞的根機也沒有,沒有那因緣,來接受佛法的人,無緣啦!為何不能接受?無緣啦!就是聽進去他也無法感動,所以這也是無緣。不受教,就是無知啦!不肯接受這個教育,這是無知,因為這樣是稚小無知,所以還在樂著,玩任他玩,跟他說不要繼續玩下去,會越沈越深,越去越危險,就是不聽。所以沒有大志,沒立宏願,不肯發心不肯立大志願的人,都是永遠貪著在三界之內。


  「諸子如此,益我愁惱」,世間的父親,看到孩子不肯學好,不聽大人的教育,這樣做父母怎會不煩惱,所以世間父慈,見孩子不好好接受法,所以這種,不成器,不成道器的孩子,怎會不擔憂?世間慈父譬喻佛陀,如師亦如慈父,希望孩子能有正念,世間的父親是如此,出世間的佛陀也是如此,所以受教持善法就是希望弟子、希望孩子能夠有正念,能夠受持正教,能夠好好行正法,這是佛陀跟世間慈父一樣的心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佛心、眾生心是一樣,世間的父親是這樣,出世間的慈父也是如此,但是看到孩子不受教法,當然佛陀也會很憂愁,雖然是出世了,不過很多眾生、芸芸眾生還是在三界火宅中,所以佛的愁惱就像世間父親一樣,也是很擔心,也是很憂愁。


  孩子不受大法,孩子不肯接受大法的教化,真的道理不願意接受,這是真的增加了父親的愁苦、父親的憂愁、父親的苦惱。其實佛陀也是一樣,雖然祂已經取入涅槃,但佛陀這大覺者,還是不安心在涅槃中,祂還是堪忍在娑婆世界,還是不時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的苦難。所以四生慈父在六道中,絕對不捨棄,這是佛心如大慈悲父,如世間的慈父,這種看到世間的父親,看到孩子不學好,看到孩子走錯路,作父母就很擔憂,何況是大慈湣、大覺者的佛陀。所以益我愁惱,愁恐墮苦,愁是擔心這些孩子會墮落,再來惱是孩子不肯受大教法。聲聞、辟支佛也是讓佛陀擔憂的人,聲聞只聽聲音,瞭解法,但是煩惱沒斷。緣覺聞法斷煩惱,但是獨善其身,不肯受大法,這都是讓佛陀很煩惱。所以愁的是聲聞,只要聽法,沒斷煩惱;惱的是獨覺,獨善其身,不肯發大心,行菩薩道,這就是佛陀的愁惱。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樣自度度他,才是佛陀來人間教育的目的。


經文簡釋:今此舍宅,無一可樂

今此三界舍宅,無一可樂,正明根小機淺,不能接受大法,即是稚小無知,猶故樂著者,既無大志,復著三界


  所以「今此舍宅,無一可樂」;佛陀或者是世間的慈父都知道,這間房子已經不堪住了,這些孩子傻傻的,還停留在這地方,三界中真的是苦不堪,無一可樂,為什麼大家不覺醒?不肯脫離三界?三界是心宅,我們這心還留下了這麼多煩惱,現在這世界無一可樂,這也是表明了說,根小機淺,就像聲聞、緣覺一樣,不肯好好接受大法,只想獨善其身,這樣而已。所以這是稚小無知,前面文說過,猶故樂著,還是在三界內並沒出離,沒有大志願。


  我們都說志業精神,多少人上班,守在自己職務中,還願意發心投入志業,叫做職志合一。做工作是本分事,願意發大心投入,不計較時間還願意去幫助人,像這樣在他的崗位上再開闊了服務的精神。一樣的道理,縮小來是這樣,開大來在我們的修行,除了修自己,要擴大普及他人,只是大跟小而已,所以大志業的精神一定要有,因為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教育我們,啟發我們人人的心,讓我們立大志願,行菩薩道,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開始無不都是期待我們人人接受入心,身體力行。


經文簡釋:而諸子等,耽湎嬉戲
由著見思,耽樂之甚,耽湎淪溺不出,舍宅無一可樂,明三界五趣是苦,諸子耽湎嬉戲,明眾生執苦為樂



  「而諸子等、耽湎嬉戲」,因為見思惑去造業,還貪著在見思惑中,無法跳脫出煩惱,還是見思,人間就是這樣,人本來就在大道裡環境中,偏偏為了一個人,脫離這個大環境,前途茫茫何去何從?這種就是眈著在見解、思想,棄大就小,這就是我們凡夫,學佛不就是要棄小就大,卻是偏偏執著己見,所以就會有這種見解思惟的偏差,眈著在欲樂中。我的心就是這樣,所以我一定想要這樣做,這種耽著就是私己的心太多了,只顧自己的觀念,沒有想到大道裡要如何體會,只是顧在自己心裡,這是耽湎淪溺不出,就是在其中沈淪下去,無法自拔。明明在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多道理給我們看,這是一個好修行的地方,我們聽得到佛陀所說的,五濁惡世;二千多年前延續到現在,在這大環境真的看到了五濁惡世,也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見解為什麼會不同?因為人的見解困擾人的心,這是見濁。我們也看到了,因為道理清楚才知道這是見解,既然知道這是身見,見解不同,何必為了這樣事在煩惱?



  我們也看到了命濁,人生無常生老病死,這樣環境中,如果沒有聽道理,就不知道命濁,這生命要如何顧好生命?有了病痛如何治療?如果萬一沒有辦法的時候,救得回來要感恩,生命回來了,要趕緊把握生命,因生命無常,過去沒有體會到.現在體會了,所以現在要把握要珍惜大環境,好好修行。若不知道道理,就只是愁惱,憂愁我會病嗎?我會死嗎?道理完全不清楚,我現在都知道了,我現在健康,我還可以做,我要趕緊吸收佛法,多瞭解,瞭解清楚,多發心,應該要這樣,但是耽湎淪溺不出,還是同樣,捨棄了這樣大的環境,佛法讓我們聽,我們在這麼大的環境去看,去體會,去瞭解,應該要趕緊自我反省,要趕緊用功精進,珍惜這個大環境。



  「今此舍宅,無一可樂」,其實在三界內,到哪裡?心靈三界去到哪裡都一樣迷茫。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環境,有這樣菩薩道侶要彼此感恩,這人間無一可樂,要趕緊在佛法中,沐浴在法流中,我們要洗淨煩惱,知道三界、五趣都是苦,這些道理都清楚,不要在耽湎嬉戲,這就是要警惕我們,眾生不要執苦為樂,明明是苦;我們能在大環境中,要好好珍惜,所說大環境,是我們一輩子的依正二報,在大時代、大環境中,讓我們能明白道理,心靈三界要向內自省,自己反省,膫解我們過去到底是什麼因緣?好緣共同修行,不好的緣,看到人間種種煩惱,困擾我們的心,我們在這大環境、大時代應要明大是非。


  這個大環境世間,正是讓我們好好修行的地方,天堂沒有佛法,地獄太苦,投至動物中,我們沒有辦法修行,惡鬼更沒有機會,唯有人間,是一個好修行的大道場。我們要珍惜,但是放棄了佛法,我們就永遠耽湎嬉戲,因為我們不懂,所以在大環境中起惑造業,見思惑,就是無明。所以所見一切無明,一切物質的道理,所思惟的都是偏差的方向,我們心不明白道理,就像是夢遊人,由不得自己,造很多惡業,我們學佛就是要讓自己清清醒醒、清清楚楚,瞭解身心內外的道理,必定要用心,諸理性空,理是道理,理性本來就是空寂,到底要執著什麼?我們一切都是清淨,所以要回歸真如本性,三界中這種煩惱,我們要能轉煩惱為菩提,這就是妙有真空,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4/05 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四月五日星期六)   2014/04/05 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4月 07, 2014 10:45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四月五日星期六)

 

上人今天對妙有真空做開示,舉例「環保」與「環境」,清楚明白,容易了解,入心。

 

又耽湎嬉戲,眾生先因遊戲來入此宅,上人也很清楚的交代。

 

真如本性也清楚交代

 

上人做到貫通法華經,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偈、每一品、全經都能通透了解,說法無礙。當學習之,廣傳之。

 

要戒慎,無常會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時間來到,這才叫作無常。

不是只有黑白無常,任何有無的變化即無常。

有→無,無→有

對→錯,錯→對

是→非,非→是

動→靜,靜→動

如無量義經德行品偈誦所列,再思之。

永和聯絡處的網路訊號一向很好,今日無緣無故斷訊約10分鐘,讓我想到這是「無常」,寫下上面的心得。

 

無量義經德行品經文

其身非有亦非無  非因非緣非自他

非方非圓非短長  非出非沒非生滅

非造非起非為作  非坐非臥非行住

非動非轉非閑靜  非進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  非彼非此非去來

非青非黃非赤白  非紅非紫種種色

戒定慧解知見生  三明六通道品發

慈悲十力無畏起  眾生善業因緣出

 

我以前會從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及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去理解這些經文,就是不要執著,真空妙有在其中。

今日更體會到,要面對無常,接受無常,這是修行的一個過程,學會「諸行無常」,是證阿羅漢果的第一步。證阿羅漢果,斷諸煩惱,再願意修行大乘菩薩道就又快又容易多了。

 

今日心得(詩偈)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學佛初步。

體解大道,自覺覺他,喜入人群,覺行圓滿。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4/05 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