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321晨語筆記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321晨語筆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321晨語筆記   20140321晨語筆記 Empty周一 4月 07, 2014 11:12 am

20140321連線晨語筆記,與菩薩家人們分享。因以邊聽邊速記方式整理,如有缺漏或誤植之處,懇請大家不吝指正,末學龔上銘感恩合十。

無明惑業感後有
諸法蘊行無常住


妄想作業撥無因果
如是癡覺念念不住


這段時間一直在反覆說「無明」,是啊,眾生就是無明啊!聽了都說「知道了」,但瞭解嗎?也說「瞭解了」,那為什麼還在煩惱呢?「沒法度啊!」,是啊,沒法度啊!因為無明,很多事都知道了、瞭解了,但還是繼續在煩惱,就是因為沒法度,這不是很清楚嗎?這就是法不入心,法若有入心,一切法就明瞭,古人說「一理通、萬理徹」,如果能瞭解,自然知道身外一切都是「色」,都是誘引我們心的陷阱,讓我們容易受外境影響。

儘管法一直聽、但外境多,讓我們起心動念由不得自己,而身行行動,口說出不該說的話,身行不該行的事,因為這念心困惑了我們,明明法有在聽,但外境誘引、身口就去動作,心中還有無明,法不入心,心有無明而起惑造業、感而後有,所謂「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因為無明惑業、因緣果報不斷循環而困惑著我們,生生世世的苦跟著我們的心,如影隨形,走到哪裡影子就跟著走。

「諸法蘊行無常法」,每天都在說行蘊,五蘊自「色蘊」起,看得到的東西都在不知覺中敗壞,身體也在不知覺中進入老年,人的身體從健康到老,一樣都在色蘊上,在不知覺中生老病死,一切都在不知覺的行蘊中變化。師父雖然坐在這裡,面前有桂花的陣陣香味,桂花昨天看起來還很新鮮,今天看就已經變黃了,這就是行蘊。花在面前、香味從何而來?中間是空空的,師父也沒有拿起來聞,有時心不在花上,雖離得很近也聞不到花香,現在講話、眼睛剛好看到花,才又感覺花的香味,同樣的距離,有沒有感覺是在心有沒有去接觸,因為心有接觸才聞得到桂花香。


昨天的花記憶在腦海中,顏色是淡黃色,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四小時,顏色已經變成深黃色,不像昨天那樣新鮮,與記憶中的顏色也不同,記憶也是無形的,感覺也是無形的,這是植物的生態,聞到這種香味我們知道是桂花,這種香味從花的顏色形態中透露出來,這並不常住,它的行蘊會變,諸法我們看不到它的生態,但它的良能就是發出它的香味,這也都是法,在看不到的空間、時間、也在大宇宙中。大宇宙有名無實體,包含了所有境界,一切色在宇宙空間中,包含萬法、無法計數的法,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人間一切萬物因為有這個大空間,涵蓋諸法,大空間不變,但形形色色的諸法會變化,這就是行蘊,一切有色物質無不是在行蘊中。

行蘊中也包含了「受蘊」,就是「感受」,師父聞到花香很輕爽歡喜,又看見人人用心精進,心自在輕安,這是此時的感受,當然未來的時間會感受什麼不知道,有很多的未來我們不知覺,未來會接觸到什麼境界、會感受到什麼事情,在我心中也不知道,人人都是在當下接觸有感受、在心中運轉,因想要但求不到,心就煩惱不自在,將煩惱放在心中,在心中造作運轉,世間法這種過去已經沒有東西,還是放在心中感受,這種受也是在行蘊中,我們若瞭解五蘊皆空、四大皆空、人間短暫,得到法為何不好好把握,現在造作一切有沒有如法?能心安理得、法入心則法喜充滿、輕安自在,這樣感受不好嗎?

偏偏我們一直將想要的東西形相掛在心中,求不得而覺得真苦,這就是五蘊中的「想蘊」,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它是永恆的東西嗎?那只是人間的名相,人執在那個名相而已,因為想而緣種種境界進入心,讓我們煩惱迷惑、造業行動,所以說諸法在行蘊中,行蘊不管是色、受、想、行,都是不常住、永遠無常的。

昨天的時間已過,人人坐在同樣的位子上,今天是今天,名相不同、時間也不同,昨天講的法有沒有聽進去?今天講的法有沒有接受?昨天跟今天完全不同、無常住,世間一切要能想得通、理才會通,但我們都在妄想作業中,想入非非而起行動造業,法是不是有入心?因妄想作業、撥無因果,執著想要就要,人生因計著小我而忘了因果,不體會大我的實法,執著在私己小我上,「妄想作業、撥無因果」。

「如是癡覺、念念不住」,凡夫時刻的無明癡迷,有貪、瞋、癡三大毛病,一切煩惱自「癡」起,因不明道理所以癡,起心動念、因貪欲而發瞋,都在一個癡字上,癡覺的凡夫,凡夫就是癡,無明惑自癡起,偏偏癡在心、念念不住。

佛陀過去講經時,常與弟子在生活中應境說法,有一次佛與很多弟子們同行、入城托缽,回來用過飯食、洗缽後,弟子們身清淨坐下、心也靜下來,佛才開始講經,這是佛陀時代的生態與僧團的生活。有一次出門托缽在半途中休息,弟子們圍繞身邊,佛為弟子說法,佛說:過去生很多生世以前,有一國家名為「波羅奈」,有一天在曠野中有一猴群,黃昏天色漸暗,曠野中有一棵大樹,樹下有一口大井,井中有水,猴群則在樹上休息,其中有一猴王在樹梢上往下看,見井中有一月,便向猴群說大家要提高警覺,天上的月已死、已掉入井中,要快點離開,否則沒有月光將長夜黑暗,猴群們聽聞月已掉入井底,要快脫離黑暗,該怎麼辦?群猴慌亂緊張,各各攀在樹枝上、一時不知如何下樹,便一隻拉著一隻的尾巴,要從很高的樹梢上往下爬,不料樹枝承受不了猴群的重量,突然間折斷了,猴群們一個個掉入井中淹死了。※以上「獼猴捉月」的故事,取自《摩訶僧祇律》卷七。

佛語畢後感慨地向比丘說,那隻猴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猴群則是現在跟著提婆達多作亂的僧團,有的則是六群比丘,人雖然出家在僧團,心卻不專心在僧團,不守佛說的教法,如猴王偏邪,見井中的月便向大家宣布,月已死已墜入井中,這是真實法嗎?不是!但人人不體會真實法,聞聲起舞,不求真假就行動,凡夫的惑造作業,這是身見、邊見、邪解、見取見、戒禁取見,修學偏向的人,佛向弟子說這個故事時,正是提婆達多擾亂僧團時期,有的人便聞聲起舞,讓僧團不得安寧。

可見一個人的無明、見解偏差,整個僧團就不得安寧,無法六和敬,佛隨境界而說法,人雖在修行,但無明惑業一直造作、感而後有,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瞭解諸法無常,何必執著、計常為常,凡夫與聖人認定的「常」不同,凡夫執於斷、常二見在癡覺中,以為已經覺悟而非常自大,念念不住,煩惱無明的心一念生起,則困惑在無明中,眾生癡迷苦不堪。

《法華經譬喻品》經文:『棟梁椽柱、爆聲震裂,摧折墮落,墻壁崩倒。』

前面的經文說,這間房子已經腐敗了,周圍牆壁一直在墮落,山河大地也是一樣,這就是三界,在宇宙大空間中,一切有色的東西包括山河大地,眾生的業力已經使三界如此敗壞崩倒,三界唯心,三界也是我們內心的煩惱,欲界、色界、無色界,想入非非、有很多煩惱,內心造做一切集合在一起。

《法華經譬喻品》經文:『諸鬼神等,揚聲大叫,鵰鷲諸鳥、鳩槃荼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

經文補充解釋:「諸鬼神等,揚聲大叫,鵰鷲諸鳥:謂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常住不壞,而反起斷滅之見,妄計此身死已不復更生,是為斷見。」

諸鬼神等,喻為心靈煩惱,心靈煩惱人人都有、但看不出來,在個人心中起煩惱,發出不正確的聲音困擾人,表達不正確的事情,不知諸法本性空寂,法是無色、無聲、無味。天地間各種萬物各有形態體質,如桂花香,不說就沒聞到,現在一講又聞到陣陣香氣,諸法生態各有其功能,天地間一切的色相都有法,從各個形態所生而來。

飛禽走獸有其生態,植物不論是小花野草、小樹大樹,都有不同的生態,諸法本性空寂,明有這個東西,它的法如何來?有法無實體,因核果海,那個因包覆在種子內,所以法看不到,但入土、有水、有空氣的因緣,種子就散發出功能,若種子隔離這些因緣,就沒有什麼東西能看得到,只是靜靜在那裡,看不到它發散的功能,這就是諸法本性空寂。

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測出未來世界將會毀滅,便計劃把植物的種子都留下來,等有一天五穀雜糧都毀滅了,幾百年後種子可以再發揮功能,他們在一處的廢墟中,發現了一朵玫瑰,它的種子經過分析後,發現是來自於幾百年前的種子,常住不壞,因緣沒有會合時,就是靜靜的在那裡,永遠不壞。正如凡夫有身見、邊見、邪解、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利使的煩惱,接觸到就會發揮功能,有偏邪見解就會破壞正法,邪就是惡的法。

善的法我們要瞭解,法性本空寂,幾百年的種子當不因緣不會合、就是靜靜在那。如果有偏見,不將真實法放在心中好好體會,諸法空寂、常住不壞,反而行斷常二見,妄計斷滅此身死已不復更生,或常見此生不修可來世再修,而為所欲為,撥無因果,常見、斷見都不對,要瞭解真實法本性空寂、常住不壞。

經文補充解釋:「皆唱言此斷永斷不復有後生為定說。其事已顯,故云揚聲大叫,鵰鷲舉鈍使,鳩槃舉利使。」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聖凡不同的境界,聖人可以斷除種種煩惱無染著,悲憫救度剛強難調伏的眾生,諸佛菩薩以清淨心在人間教度眾生,但凡夫遇事則煩惱滿心,無明再起,諸佛菩薩的真實法常住心中,凡夫生滅起落、六道輪迴,斷見者自己想自己對,不相信有來生已成定論,以為很明顯,反正死了就是死了,永遠不會再來,這樣的斷見到處大聲叫,執著只有自己對、別人都不對。皆唱言此斷永斷不復有後生為定說。其事已顯,故云揚聲大叫。鵰鷲舉鈍使,鳩槃舉利使,雕鷲是看得到的是鳥類,鳩槃荼則是看不到的是鬼,都很惶恐一直喊,以為自己有道理,對錯誤的法還是很執著。

經文補充解釋:「鳩槃荼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此等眾生,煩惱濁心,五見交攻,不求正道之修。不知出離之方,常在三界,甘受輪迴,故云周慞等,上明地上事喻欲界火起。」

這些看得到、看不到的眾生,還是很惶恐一直喊,自己道理不清,又引導人往偏的路走,煩惱濁心,五見交攻,不求正道之修(※上人再次跟大家複習,五見即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解、見取見、戒禁取見;五鈍使則是貪、瞋、癡、慢、疑。),身體接觸外面境界,加上內心煩惱,造作一切業成果,造因成果都在煩惱無明中。五見交攻,會合此十使,不求正道之修,不知出離方法,常在三界、甘受輪迴,故云周慞等,上明地上事喻欲界火起,因為有障礙所以跑來跑去、不能自出。

以上不論飛禽走獸、諸鬼神等都是譬喻三界火起,大宅周圍與宅舍已慢慢腐敗掉、也開始墮落,火起表示凡夫造業,已成五濁惡世,人心煩惱無明,倫理道德衰退,造成三界火起,人人心狂火著、蒙煙散霧。我們學佛要好好用心,要記得修行的唯一方向,就是去除無明惑業,明白因緣感而後有,不要再起惑造業來來去去,要時時謹慎,記得諸法蘊行無常住,不要去妄想作業、撥無因果,要自我檢視內心有無癡覺念念不住?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特別聲明
以上內容為個人理解下的同步手寫筆記,事後整理順文為求通順,可能加進了少部份的個人心得與舊法新知,並非上人開示逐字稿,唯恐缺漏或誤植,一切內容請以花蓮本會發布或將來在大愛台靜思晨語播出為準。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321晨語筆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