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4/11晨語簡記
正見不偏道念正
正思惟修心寂靜
正語傳法入菩提
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無漏行
正受大法顯真如
連續幾天都要提醒大家「八正道」法,修行「四聖諦」法與「八正道」,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要謹慎修行,日常身心「四諦法」要清楚,「八正道」法不離心,時時提醒自己,人生苦難偏多,應該要知「苦」、斷「集」、「滅」煩惱,才能修行於正「道」,道要正必定要有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正道在修行的道路上一點都不能偏。
學佛就是要學得方向正確,路不能偏。「正見不偏道念正」,道念正確,念正自然心專、心定,學佛要好好顧守在「正見不偏」的正念上。若能如此才能「正思惟修」,「思惟修」就是「禪」,修禪不只是打坐,挑柴運水無不是禪,喝茶吃飯、舉止動作無不是禪,只要我們的心專,行茲在茲,都叫做「禪」。這一念間可以「正思惟修」,心就是這樣寂靜。
《無量義經》所說「靜寂清澄、志玄虛漠」,我們要在這個境界,真的要有功夫,正知、正見、正思惟不能離開。八正道法在我們身心行為,自然這念心能達到寂靜的境界。昨天所說我們的心念很快就跑掉,要能夠讓心都常常定在一處,不簡單,需要好好修練才行。若能心在念間、念在心中,心念定在一處就是禪,心就寂靜了,這一定要下工夫。心如果可以寂靜,則不論講話或做事,身口意業自然正。
「正語傳法入菩提」,講話要「正語」,句句是好話,每一句話都要能啟發人心往正的方向。因為開口動舌無不是業,這是凡夫。凡夫光在十業中的口業就有四種:惡口、妄語、綺語、兩舌,這四種業無不是從口出。「惡口」一句話說出去,久久都是這句惡語在人家的心裡,所以惡口不得。「妄語」,沒的事情說有,或是未得說得,《法華經》中,佛陀鞭策「未得謂得是大妄語業」。妄語不只是亂了別人的心、見解,自己也是失了人格,所以要很小心,不要講謊話,妄語會讓自己失去信用。
「兩舌」就是搬弄是非,千萬不可,應該勸人和,也不要搬弄人非。要以正語傳法,不要讓人與人之間生是非,是非不分,亂了人心,亂了社會,謠言遍布,千萬不可。「綺語」就是過於裝飾、好聽的話,千萬不可綺語,裝飾的話不真實。做人要真實,不只是說好聽的話而已。
要守好這四種口業,不只不惡口,還要柔言善語;不只不妄語,還要說真實語;不只不兩舌、還要說真實法;不只不綺語、還要說真實法。能「正語」則這四種惡口自然就去除,十業中光是開口動舌就有四種業,所以完全要以正語傳法。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真正的法要靠人去弘揚,要如何弘揚?就是要說話。佛的法身能傳法至今,是從二千多年前佛開口傳法,法要口口相傳才能流傳下去。所以要傳法就要好好用心在正語,講話要用心、才能將法傳入人心。不管是講經或傳法都是在鋪道,鋪著這條路。
經,講經嗎?道,講道嗎?事實上,「經者道也、道者路也」,人間路要鋪平才能接上菩提道,在人群中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語言,講話就是在為人引路走正確的方向,讓人走上平坦的道路,直通覺悟的道路。菩提道就是覺,覺道─覺悟的道路。用正語好好來鋪好人間路,才能接上菩提道,引導人人去迷就正。
「正業正命正精進」,正業就是不做邪業,為生活要賺錢,錢要賺得心安理得,做事要心安、社會要平和,才是真正在人間做事,要「正業正命」。我們的生命在人間,所從事的事業依定要是正命,正命是我們生命中的方向。有緣接觸佛法,就要「正精進」,信仰、修行差之毫釐、失於千里,修學的佛法要正確,正法要精進,有一點偏差就不好。信仰有一點偏差,則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就跟著身行而來,就會造成人生很大的失誤。
「正念正定無漏行」,正念正定要好好修。無漏行,三無漏學就是戒定慧,要收納入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戒要防非止惡,心要能專、定、智慧才能成長。這也是一直和大家分享,人人要顧守好無漏法、行無漏行,就是戒定慧。「正受大法顯真如」,學佛修行就是要回歸真如本性。
,
昨天說的莫三比克志工維多利亞從南非共修回家,兒子早上出門打工,半夜還沒回來,她很著急但心很穩定,打電話給岱霖,說她心中有慈濟、內心有師父,雖然擔心但相信兒子會沒事,報警後找到了兒子,過程中一切因緣不可思議,原來兒子被一個集團抓上車,因注射睡著,被帶往南非邊防,車上還有十五個孩子,兒子奧菲多機靈尿遁逃了出來,不知何去何從,綁架他的人還到處在找他。
兒子逃出來後遇到了一群街童,但因語言不通,便把他送去專門流浪青少年的收容所,到了那邊因還是語言不通,又輾轉把他交給一位莫三比克在南非的商人,在那裡才打電話回家,母子在邊防相會,過程中維多利亞不害怕,因為她心中有慈濟,相信因果,有正信正知正見,兒子回家後知道有那麼多的慈濟人在關心他,問母親將來應該如何回報?母親答:現在要好好唸書將來才有出息,可以利用假日跟著母親去做慈濟,這就是回報。
在警方的打聽下,那個集團將兒子綁架要賣給南非的巫醫巫師,南非的有錢人生病治不好就找巫師,而巫師用童子的活器官行巫術來祭祀,要活生生將人剖開取心與肝,用活人的內臟做祭品,發生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岱霖覺得維多利亞應該要跟人分享,讓大家能提高警覺,不要再讓孩子們被這樣的集團抓走,當地有一位志工也是名記者,聽到維多利亞的分享後,把這件事登在報紙上,維多利亞也在志工每個星期的聚會中分享這件事情的經過。
這是發生在現代的真人實事,不是古代的傳聞,所以說要一定有正知正見,抓人家的孩子、殺害人的生命,把活人當祭品就是邪知邪見,這完全是迷信,有多少父母因為孩子失蹤而苦不堪,不知這個集團已經損害多少人的性命,維多利亞母子兩人現身說法,這在現代,新聞報出來是在三月十日,也是他們的共修日,這種邪知、邪見的事情千萬不可呀!現在八正道要隨時在心。
瞭解「四諦法」,知苦、知集,知道要斷集,滅煩惱,知道要修行於道。佛來人間無非是要教導眾生,如何脫離煩惱的三界火宅,「三界」就是心靈的境界。佛出現人間要「開、示」眾生,眾生有緣接觸佛法就要快點「悟、入」,好好體會佛陀的用心良苦。接受佛的教法,要改變過去的錯誤習氣,能斷煩惱快向正確的道路,由迷轉悟就是出離火宅。
《法華經譬喻品》:『長者見子,得出火宅,住於四衢,坐師子座、而自慶言,我今快樂。』
長者見孩子得出火宅而歡喜快樂,孩子離開危險的地方道安全地帶,世間的父親見之歡喜,如佛是四生慈父,見弟子用心受法、身體力行修行,同樣也歡喜。
《法華經譬喻品》:『此諸子等,生育甚難,愚小無知,而入險宅,多諸毒蟲,魑魅可畏,大火猛燄、四面俱起。 』
經文補充解釋:「此諸子等,生育甚難:經無量劫佛所,教誨成其大緣,中間小有成熟,故云生育,經此多時,數數將就,將養不易,故云甚難。」
『此諸子等,生育甚難』在《法華經》的開頭,佛陀放光現瑞,文殊菩薩與彌勒菩薩對答,過去有二萬尊的日月燈明佛出現人間,並非一生一世同時出現,是間隔長時間一尊一尊出現,最後一尊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跟著父親出家修行,沙彌可以代替日月燈明佛傳法,文殊菩薩是八王子的老師,八王子其中一位就是釋迦佛,經無法算數譬喻的長時間「劫波」修行,過程中歷經無量數佛、隨佛出家修行,要經長時間無量數佛所教誨,釋迦佛都要經長時間的修行才能成佛,更何況是眾生呢?(詳見序品)
佛歷經無量數佛的修行,要成就修行的大緣已不簡單,更何況要成就一尊佛更是困難,所以「經無量劫佛所,教誨成其大緣」要完成這樣的大因緣,常說要與人結好緣、結福緣、造福人間,入人群中體會眾生的苦難,眾生是苦,要引導人人瞭解佛法,成就大緣,不簡單。當中間要有一段時間慢慢累積,等待因緣成熟。人生一世幾十年間,小時依賴父母、社會的教育,等長大後出了社會,要為家庭事業付出,要為人群眾生付出哪有時間?老時則體弱多病,一生中歷經生老病死,能有多少的時間來累積善緣、結善緣?「中間小有成熟」,人間有多少時間能成就道業?發心展開大愛,來為人群付出?但這種大因緣不容易,因為人一生才短短幾十年。
「生育甚難」能有多久的時間啟發心、將法度入心?法入心後再發心入人群付出,又有多久的時間?要培養一個人不簡單,要讓一個人行八正道更不簡單。「經此多時」,日月燈明佛修行成佛的時間久,大通智勝佛的時間更久,因此能有一尊佛出世實在不簡單,要成就一個人發大心的大緣更不容易。
因此說「生育甚難」,眾生能發大心立大願,佛則歡喜,有緣才有辦法接近。「生育甚難」是因為要成就一尊佛,是一生一世的短暫時間、無量數劫慢慢累積,所以「將養不易」,法在人心才能成長慧命。我們現在雖聽法知人間苦,苦來自於貪欲,貪欲已斷還要淨化人心,要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付出無所求才會歡喜無煩惱,無煩惱才能得出三界。
經文補充解釋:「此今雖能去欲、離煩惱,得出三界,而仍在塵沙無明覆障之中,易被燒壞,故云甚難。」
心中的貪欲減少才不造惡業,煩惱減少才能出離心靈的三界,雖然欲念減少、煩惱減少,但心中還有塵沙的無明覆蔽。粗的無明已經減少了,塵沙的無明、習氣,這個煩惱,這種習氣、擔憂還會容易再迴入三界火宅,為火所燒。
比如有的人會埋怨自己好事已經做那麼多,為什麼還會生病?最愛的人為何不平安?個人劇本是過去寫的,不去想現在生病,與身邊發生的的一切,不去想過去造作過什麼,只記得此生做了不少好事,這就是塵沙的煩惱,好事有在做為何還會遭受如此的厄運?因而惶恐、會埋怨,這就是塵沙煩惱。
像說的維多利亞,因為她有心靈的財富,就不會這樣想,孩子不見了知道要快點找,還安慰別人說:「放心,我安心,有信心。」這樣也不容易。塵沙的無明一直跟著我們,每次在唸回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每天這樣發願祈求,就是我們還在三障中,中無明來時還是容易再入火宅、心靈的火宅,心狂火燃,煩惱再起,要成就一個人能身心輕安自在、無有掛礙實在是不簡單。
經文補充解釋:「愚小無知,而入險宅:善根尚微,故云愚小,妄惑所覆,故云無知,以四智蒙塵故,因五濁必招三界苦果,故云入險宅。」
「愚小無知,而入險宅」都是無明發作,迷失正知正見,在人與人之間就會起惑造業,再去火宅了。修行就是要讓我們修到,完全到佛的境地,才不會退轉。所以「善根尚微,故云愚小」,「妄惑所覆」,所以叫做無知。
佛在世時,對聲聞、緣覺,佛陀還不滿意,因為他們還停滯在小乘法、善根尚小。因此,佛老了將入滅時,要大乘法現前,希望修小乘的人也能發大心,在未發心前佛仍擔心,愚小無知指對佛法正覺微小、善根微弱,人人還是要能將自己放開,擁抱眾生,實在是不簡單。
要行菩薩道,大心還無法透徹,這叫做「愚小」。「旺惑」因為還有「我自己」,所以還有這妄惑,將我們覆蔽,我們的真如本性還不能夠發現出來,所以「四智蒙塵」,四面被無明塵沙所蒙蔽,真如本性無法發現。大圓鏡智,成所作智等等,有「四智」,這個「四智」已經被塵沙遮蔽。就像一面鏡子,若是灰塵將他遮蓋了,則臉就不清楚,五官照不清楚,因為「四智蒙塵」,在五濁中。
因為心被塵沙所蒙蔽,真如無法現前,在三界苦果中輪轉,故云「入險宅」。煩惱無名讓我們入險宅中,「四智蒙塵」,因為時間……,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就要時時要用心擦好這面心鏡,「正見不偏道念正」,「正思惟修心寂靜」,「正語傳法入菩提」,「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無漏行,若可以如此,自然能「正受大法顯真如」,所以要快點擦亮心鏡,正受大法,修無漏行,心鏡擦亮則煩惱無明不入心,真正的道理才能透徹,啟發大善根、行菩薩道,大家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