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4/30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4/3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4/30晨語簡記   2014/04/3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4月 30, 2014 7:52 am

2014/04/30 晨語薰法香
 
 多求無厭著樂生苦
 貪心固執而不離著
 生邪煩惱不信受法
 遺教經: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智慧的人,就沒有貪著的心,這是在佛遺教經中的一段文,但是我們人間,就是偏偏多求無厭,時時就是執著在樂,世間真的有樂嗎?快樂嗎?煩惱偏多啊!但是迷的人,就是將不快樂的事當作是快樂。看看多少人,歌場舞池,通宵達旦在那裡玩、唱歌、跳舞、喝酒,快樂嗎?往往在那場所惹事生非,造了人生的苦,從那地方開始,不知有多少人,世間這種迷茫的人生有多少?甚至該做的不做,只是想求,求得如何享受,如何找到快樂,有真的快樂嗎?享受的時間有多久?何謂享受?男女之欲叫做享受嗎?吃喝這是享受嗎?去玩、觀光、爬山這是享受嗎?或是整天無所事是,遊手好閒,這樣是享受嗎?這些事,到底結果如何?人生空白來人間一趟,結果造很多的業力,造很多不快樂的因,造很多未所受苦果,這人生一場,想想,這是不是多求無厭的人生?就是一直要求,求快樂的,暢心所欲,這都是貪著在這種找快樂,結果就是苦,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稍微檢討我們一輩子,有多少時間,對人對事心是平靜,想利益人的心態,這樣時間有多長?我們真的為人付出是開心而快樂,這樣的事我門到底做多少,我們對人不相信,對人起厭煩的心,這種心態來對人的時間又是多少?我們若好好檢討自己,就可以知道,我們這輩子實在的種子,菩提的種子有幾顆?有幾顆是雜草,沒用的雜草到底又是有多少,沒用的種子又有多少?我們自己來分看看。
 
  就像馬來西亞有五、六歲的兒童,老師教育讓她知道,人生要做什麼事,才是做好事的人,若做什麼就不是做好事,妳一天做多少好事?在用功多少時間?小朋友自己打分數。孩子五、六歲而已,孩于聽老師這樣說,幫媽媽做事,我有孝順,有替媽媽分勞分憂,我有做到了畫了個圈。在學校寫功課,聽老師講話,隔壁的小朋友跟她說話,她也跟他說話,忽然間覺悟到,這樣我不對,沒用功聽老師講話,所以跟自己打叉。類似這樣,看我檢點,每天行孝我做到,用功我做到了,打分數上去;若是父母叫我,我不好好聽,沒用好的態度對待父母,我就打叉,上課時不用功,跟自己打零分。這樣起來,老師就說,若滿分的人,就帶妳們去養老院,跟老公公、老婆婆唱歌給他們聽,這是最乖的孩子。但是分數要滿分,自己拿拿來看,老師我想去但不能去,妳怎不能去,妳很乖啊!老師我才三十七分而已,老師拿生活薄來看,其實這孩子每樣都很好,只是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把自己打零分的很多,老師為獎勵他平時聽話,為了她很殷勤,為了她父母也跟老師說,孩子回家會幫忙做事,會聽話,會照顧弟弟,憑這些,老師自己加上去,老師幫妳打分數,妳有及格了,孩子很開心!
 
  這是小孩知自我檢討,大人是否會自我檢討?我們是不是,人對人有法度?因我們法是否入心?對人,我們是否能幫助別人?若沒有,只想著看到人就要教育,我們有沒有自我教育?小孩做的到,我們大人做到了嗎?人間這環境,是個大考場,我們天天要接受考驗,我們要好好將心照顧好,否則來到這人間大考場,就是多求無厭,我們的心常常只求別人對我們好,只求我所要、所求的都入我的心,這樣的人生很苦。小孩子知道要去付出,要受教付出,大人不知受教,要付出嗎?這是貪心固執而不離著,這就是凡夫,凡夫在人間,每樣都要聽我的,不只是貪物欲,還貪控制權,都在我手上,這也就是固執,妳一定要聽我的,我叫妳這樣做,妳就這樣做,這是固執!人生修行要修在哪,修在習氣,修在不固執,修在守戒、堅定,有智慧,要修在這樣子,不要有貪心固執,這貪不只對物質,對人也要用心,如何付出去助人,不是要人來適應我們,人與人間也有貪,叫人家來適應我們也是一種貪!
 
  所以修行要修的很多,不要有這種貪心固執而不離著,這樣不願離開貪著固執,我們會常常生起了煩惱,學佛,就是要學得方向正確,有一正確方向,才不會生煩惱,辺向一點的偏差,這是邪,邪與正是二對立的,妳的心若沒正心,修行就偏了,偏了就有煩惱;所以有人想說,邪是信不同宗教,這是邪;不是,邪是我們的心偏了,我們要正知、正見正思惟正念正業等等,這都是正,這些若有一點偏了,就邪了,我們的心與行不要偏離,才不會有煩惱,否則我們煩惱一直生,對人讓人看了不開心,對己無利益,為何有這樣多的煩惱,就是不信受法,法天天聽,就是不信受奉行,法沒入心,法沒在日常生活中,沒用在待人接物,這是不信受法,聽就天天在聽,但沒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是不信受法。
 
  剛才講,佛遺教經,佛陀將準備入涅槃前,法華經講完,身體老邁了,身體有病所以虛弱了,這時開始就遺教,遺言教育弟子,希望所有弟子,依照祂最後的教育,守好規矩,做好人間的期簵,所以說若有智慧,即無貪著;因為佛陀最煩惱就是弟子,五鈍使;貪瞋癡慢疑,驅使我們的心,五利使去造作行為,這是佛陀最擔心的,在遺教經中佛陀教育,出家弟子,日常如何修行?如何待人接物?佛陀為眾生殷勤教育眾生,佛陀離我們二千多年了,敬佛如佛在,佛的法身還在人間,所以佛陀稱為三界導師,這人間還是受佛的教法,這是敬佛如佛在,佛的發心還在人間,還是要受、要聽,信受奉行。
 
經文:「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
 
  前面說過一段文,「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這是前面說過的一段文,佛陀與那位長者一樣,佛陀來人間的使命就是要教化眾生,在三界有一使命,所以稱為三界導師,我既是三界導師,所以三界中的眾生我都有責任,所以不只是老師對學生的責任,還像慈父對孩子的責任,所以說其中眾生悉是吾子,都是我的兒子,所以而今此處,多諸患難,過去這段文已講得很清楚,這娑婆世界已經是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只有「我」,『我就是法』,只有真理,只有法才能救護,這就是要用真理,讓大家通達道理,才能救拔眾生。再下來一段文
 
 經文:「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於諸欲染,貪著深故」
 
 經文簡釋:
 「雖復教詔,而不信受」;導師慈父悲愍,不棄雖復教詔導向,然即猶故樂著,而不信受,謂父雖愛子,而子不如父願,乃是法大而機小。
 
 眾生縱逸耽著迷妄具眾苦,猶不信大乘之勸化,不受警誡之開導。如父憂子頑愚難化,益父愁憂。
 
  現在的眾生,總是佛將他當做自己的學生、自己的孩子,祂有這責任來教育,雖然這樣教育,但芸芸眾生還是耽著在這三界火宅中,還耽著在那地方,「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於諸欲染,貪著深故」;雖復教詔,佛陀苦口婆心,一再教育我們,到底我們接受多少?(上人說至此,不住哽咽),還是一樣依然故我,我們眾生還是一樣的習氣,到底我們的習氣改多少?我們到底待人接物、做事,是否有改變我們不好的習氣,好好改變我們對人間的看法,對人生的行為,到底觀念有改變嗎?在日常生活行為中有做到典範?有把佛陀的說法表達在人群中?有或沒有?我們自問看看,日常生活分數稍微打一下,若沒有,就如經典中,這是多麼感慨,多麼慨嘆的話,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想看看,佛陀講法華經,是說法經過了四十二年才講,竟然法華經中一再描述,三界是這麼多陷井、煩惱、災難,如大宅火燒,在這麼危急時,佛陀用真誠的心,用種種譬喻言教,但眾生是否覺醒了沒?在這地方,雖復教詔,而不信受;這是很捨不得,捨不得佛陀這世這麼用心,用祂成佛後,能與宇宙合為一體,我們真如本性,只有眾生可以自我反省;因為佛陀不是不肯,把祂覺悟後最重要的法給我們,不是不肯,是我們沒辦法接受,是我們的根機、雜念等等還很多,佛陀不得不用三乘法,諄諄善誘,讓大家感受,天下人間苦難偏多,去體會苦諦;苦的真理。要如何接受、深信這真如的本性,佛陀說很多讓我們斷煩惱的方法,這即斷集,滅除煩惱,修行在這條菩薩道上,佛陀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到底體會多少?
 
  所以雖復教詔,而不信受;導師慈父,三界導師、四生慈父,那悲閔的心,還是不忍放棄眾生,來來回回人間教育,雖復故詔,雖復是一次再一次,不厭其煩,不棄捨眾生,所以生生世世、反反覆覆來人間教育,要引導我們,導向正確的方向。然猶故樂著,我們的習氣、煩惱,還是盡我所欲,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說法;你的講法是這樣,我的想法是這樣,所以我這樣做沒有錯啊!像這種樂著在煩惱,被縛纏著,不知要如何臨機應變,為人群為眾應該如何付出。雖然人間有團體制度,不要忘了用愛為管理,愛心要為普天下眾生,不要忘了,以愛為管理,管理自己,以愛為天下眾生苦,為了要這樣,才說有分別單位等等,其實即時是很重要,這就是智慧。所以這種樂著而不信受,這樣就是現在眾生無法斷離煩惱;世間的團體、人群、都是個人都有個人的執著、貪著在煩惱中,貪我所有等等,像這樣他就不信受,這只能說父雖愛子,而子不如父願,不管父親對子的心願是如此的殷切,但是子還是依然故我,這是因為法大機小,這個法很大,那個根機還很小。
 
  就如佛陀要將祂的心境,毫無保留讓大家知道,很歡喜要跟大家說,人人皆能成佛。但是小根機的人,不能體會歡喜跟你說的話,歡喜跟你說,你也會起煩惱,法大機小,不能體會我能做此事,能讓很多人受用,這種歡喜我們不能感受到,反過來還執著在煩惱中。就如佛陀,要將心境全盤給眾生,但考慮眾生根機小,無法接受大法。四十多年了,這可以成佛的法,要行菩薩道的過程,我們有辦法接受得到嗎?到講法華經時,還是這樣法大機小。所以才會說出,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慨歎人生愚痴,所以讓人很煩惱,這是因為眾生縱逸耽著迷妄,所以才會具足了很多的煩惱,我們的心都沒收回來於法中,我們的心還是放縱在外面,才會接受很多煩惱,我們還是沒清楚法與道理,還在短暫人生中執著、迷茫。
 
  一輩子過了多少,所過人生還不是在苦中,我們還剩多少時間,可以轉苦為樂?真正的快樂,就是靜寂清澄,心無染著煩惱,因為這樣我們的心還在煩惱中;這猶不信大乘,因為有這種煩惱,所以無法接受大乘的勸化,放棄了大,執著在小,這實在很可憐,這不受勸化、不受警誡。常常說我們要自我戒慎,時時提高警覺,人生災難偏多、苦難偏多,我們要時時面對人生,天地之間要常有警戒的心,不要造惡,惹來雜念,所以常說戒定慧三無漏學,一定要戒,何況說所教育的教誡,我偎要好好接受這開導的方向,但眾生迷濛、煩惱、雜念多,所以無法自我警誡,無法接受開悟。如父憂子頑愚難化,益父愁憂。感慨的事很多,佛陀用心,這樣苦口婆心,還是眾生這樣頑愚難化,過去的經文「益我愁惱」,大家該還記得,接下來說
 
 經文簡釋:
 「於諸欲染,貪著深故」;眾生愚癡,於世間唯苦無樂之六欲染著貪戀,深不可拔故。父雖愛子,而子逃逝,父憂悲又奈何!
 
  「於諸欲染,貪著深故」;為何會這樣頑固,是因為諸欲染,我們煩惱染著的心還未去除,還有貪著很深,我們的煩惱、根機很深,就是拔不起來!就如我們在務農時拔「臭頭香」(香附子),就是一粒牽一條線,一粒牽一條線,牽的長長長;我們在出坡,在除草時,若只是除上面,沒有盡除,還有一條絲,再一粒種子;還有一條絲,再一粒種子,這樣綿綿延續下去,這根如絲,一粒種子一條根,不一直除,除到最後一粒,雜草還是會再生起來。去年一直有中南部回來短期修行出坡,他們心得很多,這也是在修行,這是道理,這也是大我。大我;天地無不都在為我們說法,我們只是迷茫,佛陀只是跟我們提醒,大自然境界無不都在跟我們說法,但眾生迷茫愚癡,於世間唯苦無樂之六欲染著貪戀,深不可拔故。這就是我們眾生六根對六塵,外面境界人我是非事物等等,我們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跟著六根塵在造作,所以染著啊!還貪戀在人我是非中,纏在那地方,所以深不可拔。
 
  所以父雖愛子,而子逃逝,在法華經再下去的文;有這段公子的譬喻,明明是很富有的兒子,父愛子,但子貪玩逃出去,所以父慈愛子而子逃逝。父憂悲又奈何,又能怎樣奈何?子不受教,明明有這樣好的法、財,能讓我們受用,心靈能有財富,只為貪著一時,到外流浪,真的是無可奈何。佛對眾生已盡了心力,法在哪裡?真的要受過大學,有學位的名稱,才算是受教育嗎?知道嗎?我們長輩的長輩,要讀書很難,但他的天文地理、人文道德卻很充足,不是佛在說法而已,不是教授在講課,其實天地無不時時在為我們說法,我們生活的大環境,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各位,學佛一定要學得來人間,學來運用體會天地的道理,這才是真道理,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月亮 在 周三 4月 30, 2014 8:15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4/3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4/30晨語簡記   2014/04/3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4月 30, 2014 9:40 am

上人舉馬來西亞五六歲孩童,每日做多少好事自已打分數。

自我檢討,幫父母做家事,上課用功讀書,正確態度,X自評,

這小孩,自我要求高,零分多。得一百分者才能至老人院關懷,三十七分想去而不得,老師觀其平時行為很好,而加分,得歡喜前往。

小孩做得到自我要求與自我反省,大人呢?



人與人之間是大考場,心要照顧好,不要只適己願,要人家都聽我的。下要貪控制權皆在手,修行就是要修習氣,去我執,守戒有智慧。

 

學習佛,方向正確,否則就是邪。不一定信不同宗教才是邪。偏就是煩惱,邪就是心偏(離八正道),不用於生活中,即是不信受法。



遺教經: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教眾生離五鈍使,五利使。(參考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五資料)

敬佛如佛在,佛法身住世,還在人間,應信受奉行。

經文:「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

「我」等於法,唯有人人法入心可以救護世間。

佛至人間為教化三界眾生。因娑婆多患難,唯法得救度。



雖復教昭,而不復受,於諸欲染,貪蓍深固。

我們生活有否改變?還是習氣依然故我,待人接物,態度、觀念改變否?有做到人品典範?或是應用生活中?

上人說,自我分數打一下。(此時上人悲從衷來,慨嘆!語調傷心)

佛以種種譬喻言教,教導眾生,眾生知否?因根機、雜念覆蔽,故以三車(三乘)誘引出離。

如何才能親近清淨本性?

導師慈父悲憫不棄雖復教詔導向,然即猶故樂著,而不信受,謂父雖愛子,子不妣如父願,乃是法大而機小。

 

衆生縦逸耽著迷妄具眾苦,猶不信大乘之勸化,不受警誡之開導。如父憂子頑愚難化,益復愁憂。

樂著自己的思惟,堅持自己的做法…,忘以愛自我管理,用愛在天下眾生,就是智慧。
法深妙,但眾生根機小,無法度去接受。只因貪欲迷茫,放縱耽著欲樂中。猶不信大乘勸化,不受警誡之開導。
如父憂子頑愚難化,益父愁憂。
沸苦口婆心教導,眾生無法度。
因眾生愚癡,於世間唯苦無樂之六欲染著貪戀,深不可拔故。
如拔草未除根,喻六欲

父雖愛子,而子逃逝,父憂悲又奈何?

學佛要在人間應用。


 

今天最大感觸是上人講到「雖復教昭,而不復受,於諸欲染,貪蓍深固。」的時後,聲調突然很悲傷。一開始我想好像沒有講到什麼好悲傷的,上人怎麼會這樣。再仔細想想,原來,是上人有「契入佛陀的本懷」,以佛的心情在開示,當然會傷心,會感慨萬千。而我們真是一群「傻孩子」,不了解父母親的心意與心情。我們真的有時候一點自省自覺都沒有,要大懺悔,不可以貪著欲染。要面對自己,不可以逃避。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4/3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4/30晨語簡記   2014/04/3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4月 30, 2014 10:52 pm

30/4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多求無厭著樂生苦
貪心固執而不離著
生邪煩惱不信受法
遺教經:若有智慧 則無貪著
(眾生貪得無厭,欲求無數,執著於欲樂而滋生苦惱,也因為貪心頑固和執意,而始終離不開執著,再加上道理的偏差,產生邪見和煩惱,不去信受奉行。)
(佛陀入滅前在‘遺教經’裡說:如果有智慧,就不會有貪著)

●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雖然不斷在教導詔誡,然而眾生還是不能相信和接受,更別提奉行)
○ 導師慈父悲愍不棄,雖復教詔導向,然即猶故樂著,而不受信。謂父雖愛子,而子不如父願,乃是法大而機小
(身為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的佛陀,悲愍眾生而不離不棄,雖然反覆不斷的對眾生教導詔誡 ,要引導眾生正確的方向,然而眾生依然對欲樂執著非常,不領受也不信服。表示父親<佛陀>雖然疼愛孩子<眾生>,可是孩子<眾生>幷沒有達成父親<佛陀>的心願,好比大乘法遇到小根機者那樣,令人慨嘆。)

○ 眾生縱逸耽著迷妄具眾苦,猶不信大乘之勸化,不受警誡之開導。如父憂子頑愚難化,益父愁憂
(眾生縱情好逸,耽誤執著,迷失妄念等等的苦惱,還是不相信大乘佛法的勸諭教化,也不接受警惕告誡的開導。就像父親<佛陀>擔憂孩子<眾生>頑固愚昧難以教化,益發<越是>令父親為此而愁掛憂慮)

●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受到各種欲念而染著,貪欲執著已經根深蒂固)
○ 眾生愚癡,於世間唯苦無樂之六欲染著貪戀,深不可拔故。父雖愛子,而子逃逝,父憂悲又奈何!
(愚癡的眾生,受到世間只有苦惱,絕無快樂的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所染著而貪戀,幷且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父親<佛陀>雖然疼愛孩子<眾生>,然而孩子<眾生>卻逃逸無踪,即使父親 <佛陀>既憂愁又悲痛,也無可奈何!)

★ 為讓眾生早日離苦得樂,佛陀苦口婆心, 不斷對眾生循循善誘,甚至傾囊以教,奈何眾生習氣雜念偏多,加上根機鈍劣,一直無法心領神會,唯有以方便法來度眾,直至說法四十二年後,知道時日無多,才決定暢演本懷。然而,真正能實踐一乘大法的人有多少?

我們需捫心自問,聽聞佛法後有沒身體力行?習氣煩惱有沒去除?或者還是‘你有你說法,我有我做法’?
回頂端 向下
 
2014/04/30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