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静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5/07 晨語薰法香
佛慈為一大事因緣
為諸眾生開佛知見
為諸無明示佛知見
為求法眾悟佛知見
為精進人入佛知見
顯佛宏慈出世本懷
瞭解嗎?佛陀是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什麼樣的大事情,讓佛陀再倒駕慈航迴入娑婆,是什麼樣的因緣?只是為諸眾生、芸芸眾生,沈迷在生死苦海中,為了這樣,佛陀就來人間,要來開啟眾生心門、知見,所以來人間呀!人間眾生呀!因為充滿了無明,見思、惑造業很多,所做一切,思想觀念,一切行為就是不斷複製煩惱,不只是各人造作煩惱,也是整個天地之間,累積了無量數,影響著大乾坤、小乾坤等等,常常說大、小乾坤無不都是人為開始。人人所作所為,就是因為無明、惑、造業會合過來,世界天地就難得平安了。所以因為這樣,佛陀來人間啟開眾生的心門,明白跟我們指示,所以希望人人能夠瞭解佛的知見。佛的知見遼闊無邊界,佛的知見與天體合一,所以佛陀來向眾生說,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可以體悟天地宇宙真理,所以為了開示無明的眾生,希望他能去除凡夫的見解,來體會佛陀心的見解,所以為無明眾生來示佛知見,為求法眾悟佛知見,原來凡夫因為無明造作很多惑業,知道六道輪迴辛苦,所以有心求法,為求法眾悟佛知見,要讓他們能夠接受體會,體會佛陀覺悟的境界,人人本具,所以為精進人,不只是想求法,更想要精進的人,佛陀諄諄善誘,希望能體會宇宙天地萬物真理,那種心靜寂清澄,大涅槃的境界,這是佛陀的慈悲,顯示了宏慈出世的本懷。
所以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眾生,所以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我們過去的懵懂,過去的無明,佛陀的慈悲諄諄善誘跟我們開示,眾生是不是願意追求?願意接受法?若願意追求,相信、深信佛陀的法,這樣可以慢慢來體會,還要再精進不要慢慢的,不只是體會還要深信信解,要深入,要體會內心境界,佛陀的內心境界,其實人人本具真如本性,這種覺性人人都有,所以這是佛陀知道,眾生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潛能,所以顯示他的大慈悲,宏慈出現人間,這是佛覺者的本懷,希望我們能夠深深體會,佛心境界,佛的本懷來人間,希望人間眾生,尤其學佛者,能夠深心信解,體會接受佛法的教育,這很重要!我們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得如是乘,今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
難道不是這樣嗎?用種種方法,羊車、鹿車、大白牛車,這樣用在火宅外,慢慢諄諄善誘,那間火宅四面火已逼壓過來了,孩子快出來,這群懞懂無知、幼稚的孩子;還在裡面貪戀嬉戲,所以長者急,在外設三車,來適應孩子所愛、所要求的,真是用心良苦,裡面的孩子快出來,終於出來了,開始用心分析,看這三種車,羊拖的車這樣小台,這台車的功能,能讓我們用的範圍只有這樣,再看鹿車,他功能有大一些,他有另一種功能,就是乾淨,能夠周圍環境清淨,但範圍只是這樣而已,來看大白牛車,看這台車,不只自己坐,還有這麼多人來作伴,這牛這樣肥壯,且牛的皮膚、色澤這樣美,又這樣溫柔,看後面這車,裝潢到什麼都有,裡頭還有這樣多,用不完的財富,一直解釋這車的好處,不只停在這裡,還能往前走,沿途的風光很美,這台大白牛車,能不斷向前走,有很多伴侶、眷屬作伴,走過的風光很美,讓大家起羨幕、歡喜、踴踊的心,開始向大白牛車來,因這樣喜愛大乘,已得實乘,已得到了,所要求最豐富的法,最豐富的大台車,已經人人平等都得得到,得如是乘,今諸子等,日夜劫數;日月劫數就是志玄虛漠,我們能長久的時間如日月,就是高掛在天空,不受污染,但是照耀天下光明,日夜輪替,這表示我們心接受大乘法,我們就守志不動,這種劫數就是長時間,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到這樣我們就像在遊戲人間,只求度眾生,所以與諸菩薩、聲聞一樣,同樣乘此寶乘,一直到佛的境界,多麼美的境界。
經文:「以是因緣,十方諦求,更無餘乘,除佛方便」
經文簡釋:
「以是因緣」;佛由實施權,由一說三: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因緣,即是前面譬喻的事實。
以是因緣,就是佛由實施權,由一說三,到現在就是開權顯實,佛陀所覺悟的境界,是真實的境界,尤其是永恆的境界,自佛陀覺悟後,這一念心境,盼眾生與他同等的體悟,但談何容易,你的心是你的心,我的心是我的心,我的感覺是我的感覺,你的感覺又是你的感覺,要跟大家說我的感覺,要大家瞭解,大家能夠體那感覺呢?難啊!但這是真實有的,同樣大家都能體會的到,但是凡夫這感覺,在這境界要感覺到這樣的心境,實在是難。不得不由實來施權,那真實的境界先放著,然後就開始來讓眾生共同,用聲表達出內心的境界,開始對著聲聞,這是過去都不懂佛法,不得不用聲音,透過他的耳根來瞭解,所以由實施權,由一說三,這人人成佛,只一實乘,只一方法,要讓大家回歸真如本性,只為這一樣目的,但為了這一法,所以佛陀一定要說三法,從聲聞、緣覺,一直到菩薩,從四諦法講到十二因緣,再講到六度,由一說三,來開權顯實,到佛晚年時,年紀大了,算算還有多少時間?必定要趕快,將過去說的法,要將它三而合一,故開始開權顯實,要跟大家說,法不只如此,要讓大家知道,雖然四諦法與十二因緣種種譬喻,其實只為一目的,就是成佛,回歸真如本性,這個過程,就是要六度萬行,為芸芸眾生去投入,在人群中去體會、去瞭解,所一會三歸一的因緣,做種種譬喻,將這法回歸到真實,過去只是這樣聽,現在就回歸回來,人間事實是這樣,看大宇宙間,就是因眾生煩惱無明,造作共業,成五濁惡世了。這已經是事實了,人類的造作,已經不只是個人的煩惱、無明、苦難,累世來人間受苦報,一直到天地宇宙之間,眾生已經共業,這已經是事實了。
經文簡釋:
「十方諦求」;以譬喻因緣,了解十方世界過去所求之二乘法體,決定是過程非究竟真實法。
所以我們要「十方諦求」,這道理我們要開闊,不是個人的事,應該要開闊。以譬喻因緣,不只是苦集滅道而已,不是只顧個人修行,要知道用種種因緣,不只是只有我,還有我與你們的因緣,還有你們跟大家的因緣,各人所延續來的因緣不同,因緣很複雜,因為很複雜就製造很多煩惱,延續著過去一直帶業到現在,還到延續到未來,一直過去、現在、未來不斷不斷循環,這樣譬喻因緣,用種種方式譬喻因緣,瞭解十方世界,過去所求的二乘法體,過去所求的聲聞、緣覺,聲聞只是知道,我知道了,緣覺是我瞭解了,要去除無明、去除煩惱,這二乘的法體,個人就有不同的感受。所以確定過去,確定這過程不是究境,已跟我們說聲聞是要來到成佛的起點的過程,進入了緣覺,就是成佛前去煩惱,這也是過程,但也非究境,非究境真實法,法還很多,到菩薩法到人間事項會合,不是與人事隔開,是要與人、與事會合,這才是真的究境,與人事會合而不受人事影響,這就如雜鐵放入烘爐中,熱火鍛錬過,再鎚打真鍊出來,再重新回歸真如本性。
經文簡釋:
「更無餘乘,除佛方便」;除佛方便:說三乘之假名而已,也決定無二乘之果體,除說一佛乘之因,方便有三乘之差別。
「更無餘乘,除佛方便」,就是說過去都是佛的方便,其實真實法在聲聞、緣覺過程中,才能到達真實法,這條路的過程,所以說更無餘勝。除非就是佛陀方便,用他的智慧權巧,開出了方便法,所以說四諦因緣法,讓聲聞耳根來接受,心裡瞭解,身體力行去斷煩惱,這是個過程,這是佛陀的方便教育。所以我們說三乘之假名而已,三乘是一個假名,大乘要從小乘為起點,中乘為過程,大乘才是究竟,這是名稱,也是一個過程。『決定無二乘之果體』,我們已經經過了這過程,已經到達這果的體,我們已回歸到真如本性,覺悟與佛同體,那就是『除說一佛乘之因,方便有三乘之差別。』所以現在將之去除要如何成佛的因?要如何能到一佛乘?過去羊車、鹿車都是過程,都是個因,聽到法瞭解斷煩惱,這只是因,但是還沒有到果,這果必定要回歸到緣跟福、福跟慧。有智慧的人,就要好好跟人人結好緣,不是常常一句話說,『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這就像釋迦佛跟過去彌勒菩薩,二人一起修行,彌勒菩薩的智慧是他的特點,釋迦佛以慈悲為優點,所以古雷音王佛,這二位菩薩到底前後誰先成佛,在做選擇,最後還是釋迦菩薩,因為他已經跟眾生結了很圓融的緣,要成佛要度眾生一定要跟眾生結好了緣,這因與緣要能成就,因為這樣古雷音王佛,就向釋迦菩薩受記,未來成佛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而彌勒菩薩智慧具足,但眾生緣還沒有到,只是獨善其身,他跟眾生因緣還有一段很長時間,彌勒菩薩要跟眾生多結緣,所以彌勒菩薩成佛在釋迦菩薩後面。
所以我們常說;當來下生彌勒佛,我們常在念經時,都會看見這段文,彌勒是還未成佛,是當來下生。時間還有多久?算劫數還很長,五六萬億年,要這麼久的時間,這以前就是釋迦佛,他佛法化度眾生的時間,所以我們雖然離佛二千多年,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我們所用的是佛二千多年前所說的法,延續到現在。所以這是因,那果呢?就是要我們努力,我們已經瞭解成佛的過程,這因我們瞭解了,如何成佛已經瞭解,我們過去就是懵懂,過去就是這樣,所以惑業無明複製很多業報,所以我們要隨業來生人間。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因緣過報的可怕,我們不希望再帶業來生,現在有這份因,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個緣,要跟眾生多結好緣,既然知道因,現在更需要造作好因緣,所以決定無二乘之果體,只有一佛乘的果體,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結果,但是現在只在追求的因,我們現在還不到果,這個過程的盡頭那就是果,證佛果,我們可以體會天下萬物真理,將我們真如本性跟天體合一,這即『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是永恆,真的可以體會永恆的法,過去是方便,用三乘差別,知道這是初發心,這已經開始用功修行有這樣差別,我們現在說人間菩薩,其實人間菩薩現在就是初發意的菩薩,願意投入人群中,去救拔眾生,現在我們人間很需要。接下來一段文說:
經文:「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經文簡釋: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明父子情深,見苦能拔,本欲與大,既皆吾子,理應平等與大也。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這段文意思是說,佛譬喻自己是世間的父親,因為佛陀將眾生當作是自己孩子,自己是父親能愛孩子的心情,這樣譬喻讓我們瞭解,世間人什麼人最親?有血統的人最親,人人都是父精母血結合起來,我們是乘著父母的因緣而來,我們跟父母最親,所以佛陀用這種來譬喻,讓我們能夠明白父子情深,所以『見苦能拔,本欲與大,既皆吾子』,佛陀慈悲跟世間父親疼孩子一樣心情,所以看到眾生受苦難,無明覆蔽,不斷煩惱無明起惑造業,複製很大的業力,受盡了苦磨,所以不忍心,他見苦,所以能拔除眾生苦難,眾生苦沒有別樣,就是無明煩惱起惑造業,這樣累生累世,懵懵懂懂的人生,所以佛陀慈愍不忍心,要拔除眾生的苦,本來將他所體會覺悟,希望人人能及時體會,這種永恆的快樂,心無罣礙無罣礙,這片清靜無染著的心,人人本具,但是無法體會,所以他用種種方便,因為對孩子都是平等。
經文簡釋:
「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正明施權為除二障:煩惱障和所知障。即貪瞋痴等煩惱,能使眾生於無量劫來,為生老病死眾苦所燒,佛宏慈悲愍不捨,示生示滅,出入三界,以種種方便濟拔,令出三界。
若眾生無生老病死,不住三界者,佛終不示現人間,說法教化眾生。由此應知佛恩深重,我等愚癡,不覺不知。
「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是父親,你們過去累劫長久時間,就是這樣懵懂、無明造業,受很多苦,每一世人所造作的煩惱,就是火在燒,就像在三界火宅中,這是累劫來就是這樣,眾苦所燒,所以我皆濟拔,因為過去生也是追隨大家,一樣造作因緣,跟你結好緣,想要牽引你們走上覺悟道路,很長久的時間,累劫這樣多的苦難,而我是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製造因緣引度、來救拔,任何一時代,我就是這樣來回入娑婆,所以釋佛不是二千多年前已經入滅,其實二千多年之前,就已經累世這樣接引我們,二千多年後的過程不知道來人間經過了多少次,不知道經過幾生幾世?現什麼形象,用什麼因緣,來引導我們,我們過去生也不知道什麼因緣,與釋迦佛會合,接受他的牽引,現在聽到佛法歡喜,還能夠接受願意修行,如果不是有緣無法成就,所以佛陀說,我皆濟拔,雖然累劫受很多煩惱無明,我還是累劫這樣跟你們結緣,引度救拔,令出三界,希望一步一步能脫離三界,三界就是心三界,我們要去除慾念、煩惱·、惑業,這樣一層一層,我們都在三界輪轉中。
所以這段文,就是說,施權為除二障,一是煩惱障,一是所知障,這是二障,二障是什麼?貪瞋癡等等的煩惱,還有身見邊見等等,五利、五鈍使這都會障礙我們,障礙我們在生死中,所以它會使眾生無量劫來,生死不斷累積,在三界中很像被火所燒,這就是因為我們來還有二障,就是利、鈍這兩項障礙我們,累生累世在生死中,生死就是生老病死種種苦、種種煩惱帶業再來,無法出離,在六道輪迴中。
所以佛陀宏慈悲愍,不捨眾生,佛陀就是這樣宏慈、悲愍不捨眾生,累生示生示滅,每一世出生人間,再於人間圓寂,這種為了眾生而來人間,這種一念心宏慈悲愍不捨,不斷在人間示生示滅,出入在三界,用種種方法來濟拔眾生,希望人人能出離三界,眾生沒有生老病死,不住三界,佛就不用示現在人間,就不用這樣說法度化,眾生若能沒有生死苦難,就不用佛陀來人間。由此應知佛恩深重,真的我們要知佛恩很深,所以我們大家真的是愚癡,永遠不覺不知。各位菩薩,學佛我們要體會瞭解,佛陀是為什麼來人間?就是為一大事因緣,為眾生要來開佛知見,也為無明來開示佛的知見,為求法的人,瞭解佛的道理,能夠體悟,為求法的人,可以正知體悟等等,希望人人能精進,能夠到達與佛同等,與天體合一,回歸真如本性,我們一定要瞭解,佛陀是出現人間的本懷,我們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