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5/09 晨語薰法香
方便善巧權妙譬喻
佛說布施得大福德
說持戒忍得大定力
說勤精進得大慧力
說思惟修得大禪力
佛陀來人間,諄諄善誘,設種種方法,莫非就是要讓我們體會、瞭解、身體力行,做得到、感受得到,還能去除心的煩惱,得來心的法喜,這是佛陀來人間的慈悲願力,一大事因緣。所以方便善巧,權妙譬喻,眾生的根機很複雜,每人都有不同個性、習氣,人與人之間,真的是無法用語言來說盡人間的習氣,也無法去測量任何一人心的意向。人生,是否有比人心還複雜的呢?人生世事所以複雜,是因人的心;所以佛陀為讓人心調直,調好我們心,直心是道場,不要有懷疑,不要有複雜不規則的心,但是談何容易,故佛陀一定要施權,用方便善巧的方式,用世間事,引導世間人的心,世間人的心離不開欲,他所愛的、有興趣的、歡喜的,所以只好用此方法,方便善巧,用種種方法,微妙婉轉來譬喻、來教育,用這樣的方法,用自己本生經的故事,用過去生的故事,用目前有的困難,但很多人還是煩惱重,為何會如此?
佛陀就會說,過去生是這樣這樣….,就是用權妙譬喻,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否就不是真的?這是千真萬確,因緣果報就是這樣,這是佛陀開始向眾生說話,要用說道理的方式。虛無,大家只是聽,看不到,感舋不到,道理好像是虛的,是真還是假?不如就說實在的,現在的人與事看得到嗎?現在的人事結果你有感覺嗎?現在是何因緣?過去因緣是這樣來的,引起了人的相信,這種方便善巧,權妙譬喻,佛要教我們,我們就要如何做。大家要求福報,要求定力,要求智慧,要求的很多;佛陀開始就說,你們可以布施,若要脫離苦,要瞭解苦是從集來,集種種的因緣合成,所以苦所感覺、所學的就是苦。要如何去滅?煩惱去除合成的因緣,化惡為善,所以惡的要即刻化解惡緣,趕緊造善緣,這善緣如何造?就是布施,佛說布施得大福德,你若願意布施,付出是種福的因,所以你要去除慳貪,要布施,這就是福德。
說持戒忍辱,就會得到大定力,我們要會持戒,除布施外,我們還要持戒、還要忍辱,付出無所求,我們不是說過,『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慈悲喜捨我們要經得起忍耐,你要持戒、要忍耐。如你要付出,若人對你的表達不是很友善,你也要忍耐,若要布施、持戒就需要一忍字,我們忍的功夫學得起,就能得大定力。我們心要忍,心才開得大,否則好不容易才開心門,但忍的功夫不夠,心門很快又關了。善心門難開,好不容易才開善心門,要布施、要付出、要守規矩,但不願接受人家對我們的惡,我們願意將惡;惡聲、惡語、惡行,我們要去除,我們用開大的心來善解、包容,這都要一忍字。忍力若夠,自然就有能力善解、包容,善心門就不會,稍微碰一下,就關起來!
所以我們學佛,必定依照佛陀的教育,我們要如何來防非止惡?要如何打開善心門?所以佛陀就教我們,持戒、忍辱、精進,自然我們能得大定力。教我們勤精進,你忍辱還要再精進,且若能勤精進,已有定力,我們能再精進,就是得大慧力,智慧力量就出來了,有了智慧力量,佛再說思惟修,就是禪定,我們一切動作無不是禪,用心做事情,用心對人;對人對事我們都用真誠的心,用這分結善緣、造福業的心,來對人對事,世間人心這麼複雜,不管人心是如何,堅定我們的心,我們能向前前進,不受障礙,越過無數障礙這就是定力,這就是我們平時思惟,在思惟修,我們專心向前走,不管旁邊的雜音,對的事向前,向前做就對了!
就如非洲,非洲有一群稱為黑珍珠,真的是可愛的菩薩,皮膚雖跟我們不同,他們跟我們的本性都一樣,他們的社會雖然很貧困,雖然也有很複雜的文化背景,但是他們也是可教,可以教育,同樣能接受佛法,佛法到當地,只要用耐心,用善法去布施,用典範身體力行當模範,他們同樣可精進。就如我們說,慈濟人在南非土地很大,慈濟人雖不多,但一粒粒的種子,就是都很堅定,願意付出,願意用耐心,願意精進,用他們的智慧來引度,諄諄善誘,就如說南非的自由省,那裡有一位菩薩種子,名叫惟懌(法號),在自由省工廠請很多當地工人,其中有一位當司機,這位年輕人頭腦好,但習氣不好,他愛喝酒,酒醉後愛跟人吵架打架,不好的習氣一大堆,還有開車他會偷油,若去加好油,會把油抽出來,偷去賣。再來會用老闆的車,利用時間載客人賺錢,這些事情,惟懌都知道,但他不僅沒責備他,還對他很好。他在公司用方法,要如何教育這群菩薩,他天天利用還未上班前,就如我們早會,每一天說慈濟故事,因有看大愛台,就說國際間發生何事情,有怎樣的苦難人,還說靜思語,除了說慈濟國際賑災,還說竹筒歲月,每天都講一則靜思語,解釋靜思語做人的道理,就這樣慢慢改變了一些習氣不好的員工,包括這一位,現在他已培訓,叫做『齊力菩薩』。
他現在很發心,發心做環保,將母親的鐵皮屋騰出一大空間,開始呼籲鄰居社區,大家來做環保,他用當地話向他們說慈濟及竹筒歲月等等;他有方法,就是每一星期煮給大家吃,大家來這裡除了能吃中餐,又能做環保,同時跟他們分享訪視,看貧困的人是如何苦,每一家庭背景所發生很可憐的事,家家一本苦難的經。所以不只我們貧,別人比我們還貧,不只貧還病,不只是病還殘癈;不是別人對我們不好,其實有人在暴力家庭,一層一層悲慘的故事跟大家說。雖然我苦,但跟他們比起來.有福多了,我們要好好惜福,要疼惜大地,這些資源回收,就能救人,能造福。他就用佛教的因緣故事帶入社區,一個環保站做得成功,第二個起來了,第三個又起來了,就這樣不斷灑播種子,現在自由省中已有三環保站在社區中,
這就是因為從台灣去的台商,吸收到慈濟,將慈濟精神、靜思法脈帶過去,所以他能看盡天下事,瞭解天下人的苦難。靜思語簡單,能讓大家記在心中,背得出來,與道理會合,再用因緣果報,巧妙解釋,才能影響『齊力』這顆種子,他天天先放一元在竹筒,再來領薪水就捐二十元,再來就捐五十元,現在是一家四口都成會員,你看度人就要有這樣的方便法。一粒種子,到現在當地志工現已有二十多位環保種子,學校也帶出來.有一百多位學生投入,在非洲這樣不簡單,只要有心就不困難,從一粒種子,能生無量,這是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到現在,已產生一粒黑珍珠,還有三十顆種子,還有一百多位孩子,在三個環保站發揮,同時這二、三十個志工,也邀出來訪視,這就是菩薩的培養,在最困難處,完全無佛法的沙漠,在那地方,用心滋潤這土地,慢慢沙漠變綠洲,在自由省又開發了一片沙漠中的綠洲,看了很歡喜,只要我們有願力,願意發心,自然就有福德,你造福人群就產生德,德就能引度人,這是佛陀用方法教育我們,從方便善巧權妙譬喻,來教我們如何布施能得福德,如何持戒、忍辱得大定力,在那片土地,要能定下來,我請的人偷我的油,用我的車,一天到晚喝酒、打架,這樣我還能忍下來,還能堅持教他們,這沒定力,沒忍力沒辦法。且長年累月,每天早上要工作前跟他們講靜思語,這也是很精進,這種思惟修,人人都做得到,若人人都做得到,佛法就會普遍,所以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
佛陀雖然這樣在前面講,如何用方法去除煩惱,將法聽入,將煩惱去除,瞭解何謂分段生死,六道中來回,如何來?如何去?我們還不知道,但佛陀清楚跟我們說,用種種方便,權巧方法,讓我們知道,讓我們相信六道輪迴,我們在這生死中,形體不同,分段生死,將過去帶來現在的業,將現在我們要如何做,未來是我們願力,能乘這願力,帶去來世的願力是堅還不堅,所以佛陀就再開始說,「而實不滅」,雖說入滅了.其實也沒真實滅,佛陀去了還會再來,以我們凡夫現在知不知?知啦!知啦!知在哪裡?瞭解嗎?慢慢來!這就是凡夫,還未很肯定,我們煩惱斷除了,習氣還在,塵沙煩惱放在心中,放在心中態度就表達出來了,開始做事時很熱情,但遇到一點困難時,就開始冷淡,雖然是塵沙煩惱,但還是看得出來,那種形像的變異就是不同,那種「但盡生死」,名稱上說我煩惱滅了,其實我們未來的來去,我們還沒很有信心,因我們現在煩惱還未除,所以「今所應作,唯佛智慧」,現在大家在修,應向佛的智慧,是真的大滅度,不是凡夫有在改了,有在改了,要完全去除,道理要清楚。下面接下來說
經文:「若有菩薩,於是眾中,能一心聽,諸佛實法,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眾生,皆是菩薩」
經文簡釋:
「若有菩薩,於是眾中」;昔日權化三乘之佛子,皆是今日真實之菩薩。謂機若大,而法即大,表明大機受大法,更無餘乘以於是眾中,得聞一乘實智之法:能照真性之智,稱理不虛,以此實智為道,亦名實智菩提。
諸佛雖用方便權智,所化眾生,皆是昔日結緣佛子,於是眾中皆是菩薩。
過去佛就是用權化,用三乘,這樣來教育,用權;小乘、中乘、大乘,其實這些都是佛子,只要是心地有下到種子,就有法脈在其中,所以說皆是今日真實之菩薩。這已經將小乘法,種子既然灑播下去,慢慢進步,那就到中乘去除煩惱,再慢慢到法華會上來時,那就是菩薩,現在要接受菩薩大法,所以過去四十多年間用施權,現在開始要顯實,顯實就是菩薩,我們若能接受,到現在來『機』,我們根機要開大,根機要開大,我們心要開大,不要用小心眼來修行,我們要開大心,施普天下,我們環境要看得長,看得遠,心包太虛,這叫大根機的人,根機若大,自然所接受的法就大。如同樣的雨水,你是要用碗來盛雨水,還是要用甕來盛雨水,還是要用大缸、大池來盛雨水,應你的根機,我們用碗很快滿了,很快就漏失了,我們用再大的再大的,將它屯積起來,機大,法就大!這是表明大機受大法,沒有其它的方法。
其實佛陀雖然說是權教、方便,也是真實法,到最後要入滅了,同樣還是最初的說法,即四諦法,這我們不能說,七層樓已建好了,地基是不是能將之毀掉?這不可能,所以要看我們,根機若大,接受就是大法,所以我們要用心,在大眾中得聞一乘實智的法,這大眾中聽的法是一乘實智法,一乘實智,這智若我們能瞭解,法入心來,這智慧的光,就能照耀我們真性實智,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的實智,這稱理不虛,所有道理都是真實,你看看不到,但道理是真實,以此實智為道,用這真實的智,走我們所要走的路,我們這條路很穩,行菩薩道是真實。看南非那樣的環境與文化,只要用一念虔誠的心,投入那地方,用種種的方法,明知他習氣不好,他能容忍他,然後堅定就是要度他,現在能度出了這顆種子,現在這顆種子,已經產生了不斷生長的種子,同樣的道理,所以理是實的,所以我們要相信,是不虛,這叫做實智,這條就是我們的道路,我們啟發內心真實的智慧,這條路是真實,所以這叫實智菩提,實智菩提就是一乘實智的法,表示為實智菩提。
這是在我們大眾中,從過去佛陀所說開始,五比丘開始,一直一直這樣延續下來,從聲聞而到緣覺,而到大乘菩薩道,於眾中一直到實智菩薩,這是諸佛,雖然名稱上說,用方便權智,其實所化的眾生,都是過去所結緣來的佛子,佛陀四十多年前,那時的緣與種子落在他的心中,一直到現在法華會上,這些『眾中』,人人都是實智菩薩。
經文簡釋:
「能一心聽,諸佛實法」;凡是於法華會眾中,能一心聽聞諸佛開權顯實,會三歸一大乘妙法,則是菩薩實法即總一切法,唯是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此為教一乘實法,即真實諦理:諸佛實法
「能一心聽,諸佛實法」;這些人,一心來聽法,聽諸佛實法,釋迦佛現在說的法,其實也是過去諸佛所說的法,常說佛佛道同,現在的釋迦佛與過去無量劫前、無量數諸佛的法,跟現在釋迦佛所講的法都是一樣,現在釋迦佛說過去諸佛的法,大家用心聽,凡是於法華會眾中,能一心聽聞,諸佛開權顯實,這是釋迦佛的時代,他也會說過去諸佛如何修行,他也會說他過去生中,在諸佛的座下是如何修?修忍辱、精進,修禪定、智慧,如何為人群、為眾生犧牲自己,如何付出。釋迦佛在其本生中,本生因緣也說很多,所以說這麼多因緣譬喻合起來,現在已經到法華會中,在這期間大家所聽,過去諸佛也是同樣開權,最後也是顯實,同樣是會三歸一,過去的小乘、中乘來到這裡,就一定與大乘法會在一起,叫做會三歸一,在座聽法的人,都是經過了聲聞而緣覺,現在大家應該發心了,就是會三歸一,是一大乘妙法,就是菩薩實法。
這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善;唯是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陀所說的,這四十年間一直到法華會,真的說就是一乘法,從開頭就是說一乘法,這是一個開頭,但是因著我們根機不同,故他就要種種名詞,所以有分別大中小,唯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這就是一樣大的事情,就是要來開示眾生,讓眾生能體悟,能入道理,所以唯此一事實,道理在人間就是事,所以常常說,佛法不離世間法,用世間的人事物來會道理,若沒說人間的人事物,怎會有道理?所以要說道理一定要說人間事,所以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所以我們所面對要修行的,我們自己要獨善其身,也和人與事有關,我們要普及大眾,更不能沒入人事中,所以這事實,就與我們修行息息相關。『餘二則非真』,再其它就不是真了,我們真的沒離開人事物,此為教一乘實法,這就是佛陀再回歸回來,不離開人與事,這就是實法,人說真空要會妙有,真空妙有要很清楚,這是中道,我們才走得通,你若沒瞭解真空,就不能體會妙有,你體會妙有,不能執著於假相的有,那就叫空;我們若執於空之中,一切都沒有,撥開了人事,哪有何道理好修?所以我們必定瞭解後,走在中道,這叫菩薩道,這樣才有路好走。所以此為教一乘實法,『即真實諦理』,這就是真實的道理,這是諸佛實法,這些就是佛的實法,過去的諸佛,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都是這樣說空談有,無不是要讓我們體會道理·。
經文簡釋:
「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眾生,皆是菩薩」;諸佛世尊,所化眾生,過去雖有種種方便,直至今日法華會上,皆是教化菩薩。
「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眾生,皆是菩薩」,釋迦佛這樣說,過去諸佛世尊,雖然也是用方便,但是他所教化的眾生,莫非就是要人人成就菩薩,這就是過去、現在的佛是這樣,未來的佛也是這樣,所以「諸佛世尊,所化眾生」,過去雖然有種種方便法,一直到現在,還是在法法華會上,都是為了教菩薩法,各位!雖然我們要很用功,但用功不能忽視了人間事,佛法就是因為人間的事項,人心心的無明,變的很複雜,複雜的人心就起惑,就造業,造了很多很多的業,合成過來就成共業。共業就是禍端,災禍的起源,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我們將災禍源頭熄滅下來,災禍的源頭有災難、有禍端,一定是人心,所以人心一定要淨化,所以佛陀他就要為我們說很多,方便善巧權妙譬喻種種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用種種方法,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最終一定要走,就是菩薩道,才有辦法回歸到我們真如本性,與佛同等,與宇宙天體合一,當然離此境界還很長、很遠,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