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5/14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5/1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5/14晨語簡記   2014/05/14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五月 15, 2014 12:34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亨
2014/05/14 晨語薰法香


覺心無染真如體空
聲聞緣覺離惑存明
常樂不遷性體虛融
我淨自在安穩解脫


  大家可以體會嗎?覺心無染,這個覺心就是人人的真如本性,我們真如體空,人人都有存在真如本性,其實要去哪裡找出來?現在醫學解剖要找出真如來,也找不出來,但是它明明存在,就像我們的感覺,你的感覺是長什麼樣子,我感覺很歡喜,是何滋味?看不到、聞不出來,到底感覺是什麼?你的感覺我無法瞭解,明明我有這樣的感覺你怎麼不瞭解,是啊!明明我是有,那就是妙有呀!你感覺不出來,我的感覺你怎會無法瞭解?那是真空呀!你跟我中間有這樣的真空妙有,說到讓你瞭解,說感覺真好,這是一個形容。道理是這樣,你自己來做做看,幫助人的時候實在很歡喜,來呀!大家一起來幫助別人,除非你跟我一起去,需要人家幫助,我們要一起接觸到,看到讓我們幫助的人,已經展開笑容,他的笑,他的感覺是因為有你們來幫助我,我有人來關心,所以我在苦難中體會到有人幫助我的感覺很好,所以我歡喜,你們兩個人來幫助我,同時也是一樣,原來這個人這樣苦,我們一起去幫助他,你感覺歡喜嗎?感覺很快樂,我可以幫助人也很歡喜,像這樣子才能夠接觸的感覺,所以,不是沒有,是有這個覺。


  所以覺心無染,我們日常生活中彼此的感覺,這才是在我們人人都有,有的人感覺,幫助人很歡喜的感覺,有的人在歌場舞榭的感覺,真如體空的感覺才是真理的感覺,真理的感覺雖然我剛剛用這樣的譬喻,我的感覺你知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你就是還是空的,我呢真正體會我的快樂,是道理上的快樂,妙有呀!你是真空,因為沒有辦法感覺到,同時去接觸,用這樣的譬喻,我們就可以體會,日常生活是這樣,其實真實的道理回歸本性就是這樣,要去看看不到,不過它是真正存在。所以真如體空,它就是沒有東西,它才是真實在,如果有東西的形體那就千變萬化,真如永恆,孩子是這樣,老人也是這樣;人是這樣,其實飛禽走獸同樣也是這樣,這種真如體空,各境界,各種生態境界都有,但道理是真實,只是凡夫無明,那個感覺就會去造業,體會真理我們感覺,那覺悟的境界,就是靜寂清澄境界的美,這不是有辦法用東西去創造、去譬喻,只是憑我們那念真正體會的感覺,這叫做覺心,我們要回歸到無染的覺性,那就是真如體空的道理。


  開頭,佛陀的心境那個感覺,開始要讓大家能夠瞭解,那就是要說法囉,聲聞緣覺離惑存明,惑就是無明,我們塵沙無明呀!實在是說不完,所以聲聞他是從耳根吸收到佛陀的聲音,來體會道理原來是這樣,所以無明慢慢慢慢去除了,日常生活中,這種人事物的心態,一直體會到過去過去的因緣,一直到未來未來的果報,這從佛陀的口中聲音吸收而瞭解,所以慢慢離惑存明,能夠煩惱無明撥開之後,心靈境界那就是常樂不遷。常常很歡喜,這個歡喜是永遠永恆,那種快樂因為心已經沒有煩惱,也沒有煩惱的心,那就是常樂!因為沒有煩惱,所以輕安自在,叫做常樂不遷,就像虛空永遠就是這樣的空間,這個空間裡面有很多很多恆河沙數的星球,很多的星,這個星有成住壞空,長久在虛空中的星球也有滅的時候,所以成住壞空。但是這個空間還是永遠就是這樣,這就是空,這種常樂不遷那就是因為它完全就是這樣的空間,裡面的東西如何遷移,同樣這空間永遠都是如此,這就是常樂不遷,因為心中已沒有什麼煩惱、污染的東西,一片淨空,所以常樂不遷。


  我們凡夫就不是這樣,凡夫呀!有煩惱,這個煩惱一下子歡喜,一下子生氣,我現在心情不好,你怎麼來跟我說話,囉唆呀!或是在這裡看東西不順眼,到那裡也看東西不順眼;或是別人讓我生氣,所以我遇到另一個人,把氣出在他身上,這是遷怒。孔夫子說:「不遷怒,不貳過」,孔夫子的學生能知,不要遷怒,我的這個事情跟那個人沒有關係,所以不能因為情緒,影響人與人間不好的氣氛,我們也要學,我們要時時常樂不遷,我們的心煩惱要騰空,要讓大家空沒有煩惱,這叫做常樂不遷。性體虛融,虛就是很空,融就是妙有,我們的本性體空,因為本性體空,要說這個體是長得如何?就像大虛空一樣,是我們的性,並沒有什麼,不過它有妙有存在,妙有能夠包容一切,這叫做虛融。我們的心態,若有的人心很狹隘,一點東西都不願意佈施,一點事不願讓人,計較到底,煩惱就受不了,這叫做心狹隘,我們現在修行煩惱都去除,沒有東西讓我們狹隘,我們都將之清除,那就是空,真空裡中有妙有,這個妙有道理入心,我們真實道理在內心,我們能夠應萬法,能夠融通一切,這是性體虛融。


  我淨自在,我們如果可以到這種覺心無染,常樂不遷,我淨自在,這都要從耳根入,要用心體會,自己用功去除煩惱無明,離惑自在明存,煩惱去除,這光明所照耀就沒有影子,所以聽進去要用功,無明去除,存下來是沒有影子,所以是光明!同樣的道理,我們能我淨自在,安穩解脫,到那時就是常樂不遷,安穩解脫,學佛最重要就是這樣地方,希望我們能用心,有用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下面接著說:


經文:「若有眾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暫捨,為是等故、方便說道。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這是前面的文這樣說,所以我們要瞭解,眾生就是不知苦本,因為我們懵懂、無明覆蓋,所以我們是怎樣,人間是這麼多苦,除了人和人、事物的苦,還有人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這都是無法閃避的苦,這到底是怎麼樣,這苦的因緣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都不知道?佛陀就是要來跟我們解釋,解釋苦的因緣。有的人年齡健康,老來耳朵聰明,眼睛很明,耳聰目明、四肢勤快,九十多近百歲了,看起來還很健康。像這樣的人,佛陀就說這個人過去就是守戒,同時充滿愛心、愛惜物命,他沒有做過殺生的業,就像這樣疼惜眾生命,時時佈施、時時愛語利行,所以他這輩子能夠身體健康,沒有身體的煩惱,這就是最根本的。人生怎麼有的這樣麼少歲?佛陀就又說,過去生中造什麼業,殘酷、殺生、摧毀物命等等,不是沒有因而有果,無因不成果,所以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好好讓我們知道,苦本從何而來?那就是深著苦因,都是深著愛欲所造來的苦因,苦因就是貪瞋癡慢疑呀!這都是我們的苦因,過去生中是這樣的習氣,這輩子也是這樣習氣,過去生貪瞋癡慢疑造了很多的惡業,這生中短命,短的非常讓人惋惜,這人間有很多讓我們無法體會,但是佛陀一一要跟我們解釋,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苦不苦,平常時我有聽經,我也會去勸別人,但是但世事情若在自己身上,無法接受啦,這就是還有深著!


  雖然你聽法知道了,知道還可以跟別人說,事情在我們身上煩惱再覆蓋回來,這叫做深著,幾天前看到新聞,台灣有這樣也是原諒,年輕人為了感情的事情,一群人踏門入戶去找對方那位;奪他愛的年輕人。這群年輕人踏門入戶,父母也在那裡,一樣把孩子拖出來,好幾個人圍著打,父母趕緊去拉開,跟他們拜託、苦苦哀求,放他孩子一條生路,不要再打了!這些人不管父母苦苦哀求,活活打死這位年輕人,這對父母情何以堪,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這群年輕人受法律制裁,一年多的時間,這對父母心情靜下來,兒子已經死了,這群年輕人,為了一時衝動做了這樣的事情,被判刑,最重的七年多,有的五年多,有的幾個月,何必為這件事情去計較,這對父母把心放下,去監獄探監,跟他們說要原諒你們,但是年輕人你們要記得,這是你們這輩子最大的教訓,在裡面不自由,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光明的方向在等待你,你要趕緊改過,你要懺悔,這是幾天前看到,原來這對父母也是放不下,在他們面前苦苦哀求,眼睜睜看到自己兒子被打死,這種走不出的深著,這是多痛!多虧新竹菩薩不斷去膚慰,帶他們出來,帶出來做志工,聽慈濟人講話,心門打開。再進去監獄向打死他兒子的年輕人說,這是你最大的教訓,我要原諒你,但是未來,這孩子真正的懺悔,這比受法律制裁更加懺悔,對方母親用真誠的愛,面對面對他們說,要原諒他,所以這幾位年輕人應該是很懺悔,將來出來之後,應該能夠回歸人的本性,叫做善,人之初性本善。


  所以這種深著苦因,我們如果遇到事情時,要怎樣?就是這樣,若有很多人給他膚慰,從苦難中牽引出來,能夠想得開,這個深著就解除了,這種不知苦本深著苦因,若不能暫捨,這樣這個苦就一輩子不知道幾十年,這樣深著下去,若幾十年還不解,這個業還帶去,就是來生的業,來生的憂鬱症,就苦不堪呀!所姒我們不能說深著不能暫捨,要趕緊捨,佛陀所說,為是等故,佛陀來人間講法,為了這樣的人,在人間有什麼事情看不開的人,煩惱很多,煩惱還造業,人和人之間不斷對立,為這些人講話,所以說為是等故,方便說道,道理很深,看不到聞不到,但是用這種人事物方便譬喻言詞來說道,所以諸苦所因貪欲為本,這是我們昨天說過,再補充讓大家更清楚,下面接著說:


經文:「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滅盡諸苦,名第三諦。為滅諦故,修行於道,離諸苦縛,名得解脫。」


經文簡釋:
「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明滅諦,滅盡聚集塵沙無明之功能,即證寂滅真空之理,滅諸相之至無為法。


  這是表明滅諦,我們苦集,第三就是滅,這滅諦要滅什麼,滅掉了煩惱、貪欲!修行者貪已經減少了,更有修行心中沒有貪,貪的煩惱已經去除,還願意付出,貪的煩惱去除,內心深著也已經慢慢打開了,不要計較培養這分不要計較的習氣,因為我們人人愛計較是習氣,不要計較也是一種習氣,我們要不斷練習,將不要計較來代替愛計較的習氣,這都是功夫。煩惱,那種深著的煩惱可以開,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功夫已經學到了,心開闊了,這種煩惱不計較已經慢慢清淡了,計較淡化了,接下來就是塵沙的習氣還有很多我們的習氣,我們有沒有看到,很多人你怎麼這麼多習氣,小動作這麼多,習氣改過來不是很好嗎?習氣讓人家看到,也會有煩惱。所以我們如何生活,在觀念中習氣無形中表達出來,這都是習氣,習氣有很多塵沙無明,粗的東西去除了,但是風吹沙、灰塵沒有每天擦,兩三天桌子上怎麼沙沙的,因為我們沒有用心擦拭,所以還有塵沙,無形中飛來的細沙,這就是我們不注意,用功的功夫還不夠。


  滅諦!我們要完全滅掉,滅盡聚集塵沙無明之功能,我們人人要用功,這功能要展現出來,這才是真的滅諦,否則光是知道苦,知道知道就是因很多集來,我們要趕緊用功!才有辦法將欲的習氣,將無明的習氣,將很多無形中惹來的習氣,我們應詃這功能要發揮出來,我們要能透徹瞭解滅的真理,我們才能夠證寂滅真空之理,滅諸相之至無為法,我們要將這相,有為法合成的煩惱要去除,合成的煩惱能去除,我們才能夠回歸到無為法,無為法就是體悟真理,因為塵沙煩惱,往往一不小心就合成到因緣,我們要用很用心透徹這念心,不要去合成複製煩惱,我們若滅諸相,所有形象就是合成來的,就煩惱集合過來,所以才有這樣的因,這樣的緣,才會結這樣的果,這種形象不要有,滅諸相之至無為法,所說一切要看得很開,有的人說看破啦!看破就是開看,看開就是沒有東西遮蔽,沒有煩惱在心中,我們才可以海闊天空,才是真正回歸到真如本性。


經文簡釋:
「滅盡諸苦,名第三諦」;前因貪欲既為苦本,若有眾生,依於寂滅理觀,滅除貪欲,是苦因已盡,而諸苦果無所依止。當知但云:無所依止,則塵沙惑尚存,餘果未證。至後見思惑斷盡,始為滅盡諸苦,名第三滅諦


  「滅盡諸苦,名第三諦」。我們的人生,昨天的過去,說不一定還有這些貪欲等等的苦本,但今天開始我們要透徹,要更瞭解,前面既是這樣,惹來這樣的苦,這樣的感覺,有我們的身心的感覺的苦,不管是身體的病痛,老來行動不自由,或者是人和人中間等等,這都是過去累積來,所以過去無不都是貪瞋癡等等種種煩惱是苦本,若有眾生依於寂滅理觀,現在開始要依靠這道理,要如何回歸滅盡諸苦,就要回歸體會寂靜道理,我們的觀念,見思;我們所看的外面境界一切,在內心用什麼方法來觀,觀是很微細的思考。外面的形象,外面的一切,讓我們有什麼感覺?我們要很細心、很微細,這裡面有什麼道理,我們要好好微細來思考,這樣才能夠滅除貪欲。


  貪欲如果沒有滅除我們永遠是苦,滅除貪欲是苦因已盡,我們心中若能無貪、無欲,這苦的因才能夠盡,過去已經造了,這輩子一定要很甘願接受,到此為止,這輩子有苦很甘願接受,不要再延續,這個苦來我要怎麼樣去消除這個苦,我要用什麼方式再去複製苦的因,不要呀!怎樣叫做複製苦因,你給我的就是很不公平的,我如果說,人間多少有就好,不叫計較,不計較就是到這裡為止,如果覺得不公平,我要計較,因為不公平我不舒服,我要計較,這叫做複製。我們如果可以接受到的事情就是這樣,就像那對父母,瞭解之後,聽慈濟人講道理給他聽,這事不只是你遇到而已,不要複製下去,就有機會解開,現在去做環保很歡喜,這個苦到這裡為止,不要再去糾纏,不會去想判這樣太輕,不去計較,不止不計較還祝福他人生道路還很長,很光明。這就是苦盡了,苦因已盡,不再連仇結怨。而諸苦果無所依止,苦已經有苦果出來,過去生中已結這樣的果,為什麼這年輕人會被踏門入戶打死,過去沒有因,此生也不會有這樣的果,父母不再計較,所以這個果沒有再延續,這是苦的果,如果苦的果再去種因,因就會延續來生,所以古人說「怨可解不可結」,有因果,現在苦的我們要解開,不要再結下去,這是我們應該要體會瞭解。


  當知但云:無所依止,前面說了,這苦果若我們能滅掉,這苦果無所依止,就是塵沙惑只到無所依止而已,不要說這樣我經完全解脫,現在這輩子是這樣,我們不要再讓苦果延續下去,但是我們要很注意,『注意在塵沙惑尚存』。雖然東西搬空清掃乾淨,但功夫沒有持續,塵沙的無明,那細沙就慢慢再進來,這是說餘果未盡,一直到小乘,羊車、鹿車獨善其身,只是到這樣而已,我放下只是這樣,因為我們只是斷煩惱,後面見思惑要斷盡,那才有辦法滅盡諸苦,這第三諦才能夠完全滅除。要如何才能完全滅除?我們必定要投入,在人群中磨練,我這項放下,應該要投入人群,在人群中種種煩惱無明,我這樣的付出,到底所得到的是不是每天歡喜、快樂,是不是每天輕安自在,所以我們的覺心是不是無染,我們的真如,是不是到真如體空的境界,這要在人群中是練我們的心,在大家一起做好事,慈濟人群中我們有沒有時時說感恩,投入之後我們付出別人有沒有感恩我們,我們有沒有心不舒服,要自我警惕,聲音聽入,道理清楚,我明白道理,但是我們有沒有常樂不遷,我們有沒有體性虛融,要常常對我們菩薩伴侶感恩,因為有你,因為有他,我們才能夠一起成就好事情,要彼此感恩,付出的不罣礙在心中,三輪體空,這樣才能夠常常常樂我淨,所以這種我淨自在,安穩解脫,學佛要學在這個地方,平常真的要覺心無染,要我淨自在,中間的功夫,要時時自我警惕,要多用心呀!


月亮 在 周四 五月 15, 2014 5:59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5/1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十四日星期三)   2014/05/14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五月 15, 2014 12:56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十四日星期三)

 

學佛常提的觀這個字,自我觀照,靜觀,止觀,觀自在,觀想,觀....

上人說,「觀」是微細的思考,了解到裡面的道理。

我聽進去了。

 

「因」如果停止,「果」就不生。

苦因已盡,就不再連仇結怨。

以往,解釋苦集滅道的滅,會思考滅的方法,也就是滅除煩惱(苦)的方法,竟然沒有想到要從源頭將因滅除。

就像除草,想了很多除草的方法,用手拔、用鐮刀割,用除草機,用火燒,就是沒有想到要連根拔起,種子也要燒盡。

今天對於滅除貪欲,是苦因已盡,而諸苦果,無所依止。有深刻的感受。

 

上人在每天的開示最後一段,除了會復習今天的重點,這在學習心理學叫作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可以強化我們的記憶與學習。

其實,上人還常常提到,任何的法最重要的是要應用在生活中。這是經驗學習圈最重要的一環,要學以致用,學習才是活的,因為會活用。否則只是死讀書,記了一大堆死的知識。

上人以溫柔的語調言詞,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我們的伙伴(菩薩伴侶)要互相感恩,付出無罣礙。

當然,最後不管做什麼,如何做,都要加一個多用心。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5/14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