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静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5/15 晨語薰法香
滅諦四行:體解大道
盡行:觀空寂,種種苦盡
滅行:觀寂滅,諸煩惱火
妙行:觀菩提,立持中道
出行:觀涅槃,離世生死
春天的氣候,這幾天來感覺氣候溫度有高些了;剛刖走出來時,天空真的很明亮,跟昨天、前天不同了,今天的晨曦,太陽已浮現出來,天色很美。抬頭看天空,看早上浮現出的太陽,不只白雲而已,白雲透著光,有點橘紅色,白裡透紅,藍藍的天空,那樣遼闊,那樣美的境界,還聽到鳥叫聲,不同鳥群,不同聲音,天地之間大自然的境界,不同種的生態,我們應該能去體會。因我們最近一直說心態、生態;也是一直說真理無相,真的有相,我們看得到的是合成的相,這不就是合成的相,昨天早上與今天早不同的相,時間雖是相同,現在是五點半,昨天這時不也是五點半,但昨天的五點半與今天的五點半同不同?不同!時間是不斷流逝,因時間流逝,從初春到春天的中間,而現在的春已快接近夏天了,所以不斷在轉變,我們要知道這種合成的境界,在四諦法要很清楚,雖然四諦法說苦集滅道,在這道理中,我們要先體會天地萬物的道理及起因,所以說滅諦,我們要如何才能滅掉種種煩惱,我們必定要先瞭解苦的來源,先要瞭解這集過來的緣由,我們才能滅掉,所以說合成才有苦,要滅要有方法,有四種方法,所以滅諦四行,體解大道,我們若這四項不知道,就無法瞭解這條菩提大直道。
盡行就是觀,觀就是微細細思,很微細,好好來思惟我們聽過的道理,過去我們不懂,因為聽了法,我們知道了,知道是不是就這樣過去了?不是,知道後我們要用心,細細思惟,好好來觀察,觀察佛陀所說一切的苦,苦的盡頭追究到底一切都是空!我們能細思,一切都是合成而有、而苦。這些道理我們都瞭解了,其實種種苦集,道理若瞭解後,有何苦呢?我們過去過去就是這樣,合成這樣的因,合成了這樣的緣,所以帶業來生,瞭解後這苦的業到此為止,不要再結下去,我們若瞭解這來源,原來是這樣自然的事,是我們所帶來的業,所以我們心寛,心就甘願,心就會寛,過去既欠,現在就要好好還,不算苦,過去所造種種苦就會盡。慈濟人常說,師父這樣講,『甘願還打八折,若不甘願就生利息』,甘願還自然心打開,甘願去做,能這樣種種苦盡。
接下來就要滅行,我們要再修、再觀,好好思維觀想,一切就是寂滅,不就是很寂靜,天空是這樣一大片,昨天早上天空還灰濛濛,今天的天空一片的藍,白雲照射了這剛剛起來一早的晨曦,這樣合成起來的天空。其實現在再出去看,太陽已不是剛浮起來很柔和的紅色,也不是我剛走出來所看的天空,所以說斷啊!在虛空中,有種種因緣合成,它的形像不斷在消滅,若知是如此,還有什麼可煩惱?這諸煩惱火,雖然我們體會到一切總會過去,我們還要惹何煩惱,火還點在內心,我們不要讓煩惱放在心中,煩惱放心,如火種放在心中,要用心觀想,時間不斷這樣過去,一切的形像也是不斷在變遷,既知這理,所有的煩惱不應該住在我們心,不應該累積在我們心,再複製煩惱,道理若清楚,就沒有煩惱火在我們心中,我們要修滅的行,滅的行就是要好好細思,一切寂滅、空!道理本來就空,只是因合成,合成就會有千變。
接下來要修妙行,我們同樣要觀,細細思惟、靜靜觀想,菩提就是覺,覺悟的道埋,佛陀跟我們說的很清楚,一切的煩惱都是假合而來,我們若能看得開,能清楚,我們煩惱就能去滅除,自然這條覺悟的道路就在我們面前,因為我們面前過去就是飛塵、黑暗,失去了明燈,故我們看不到前面的路,前面的路不是消失,是我們看不到,看不到是因煩惱覆蓋我們的心眼,所以我們看不到原來就有的,不生不滅這條的覺道。我們現在都有在下功夫,道理聽後清楚了,我們應該煩惱去盡,自然這妙行;我們的心眼現前,道路原來就在我們面前。既然我們瞭解這條路能走,就要力持中道,我們要立願,下定決心,好好堅持在中道,不只是要妙行我們已發現的,我們要發心立願行在中道中,我們還要出行,不只是這樣在走,我們還要心將一切煩惱去除後,要再回歸娑婆,回歸派婆我們的心要保持涅槃,涅槃就是沒生滅;不生不滅、沒生沒滅,永恆;我們真如本性回歸,回歸真如本性,不受周圍環境污染。
所以我們出行,雖然我們在人群中,我們要超越,超越人群種種的煩惱,超越器世間一切的煩惱,超越心靈三界的煩惱,就能離世間的生死,不只是離開人間的生死,還能離開六道的生死,『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都是由我們所造作的因緣,去依報、正報這樣的福業、惡業,隨福業就升天堂、人間,隨惡業就入地獄、餓鬼、畜生,這就是我們平時造作善惡業,帶業而來,帶業而去。所以我們必定不要帶業,來是為一大世來,諸佛菩薩是一大事因緣來人間,是迴入娑婆,倒駕慈航,不是帶業由不得自己而來,自己出入自在,如慈濟人悲心、愛心,走入監獄中,與獄友說話,帶著人間的道理,是善、是孝,將善與孝道理帶進去,用種種方法,讓他有因緣在極苦的地方,有因緣接觸佛法,同樣的道理,這種進出,要進去、要出來都是由我們自由。我們這娑婆世界,是帶業因來,何時要出去,我們不知,出去是不是從這監獄到那個監獄,我們也不知,是不是從人間到地獄去,所以不由自己。出行,就是我們要好好細細思量,要用心觀察,這涅槃的境界;涅槃絕對不是說人往生叫做涅槃,不是!是我們現在應該要得到,道理都清楚了,發心立願在人間中,這時候就要開始了,所以不受人間生死,煩惱、惶恐,我們應該要得自在,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要用心啊!
經文:「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滅盡諸苦,名第三諦,為滅諦故,修行於道,離諸苦縛,名得解脫」
經文簡釋:
「為滅諦故,修行於道」;滅前苦集,顯小乘所說之真理為偏於空,故曰偏真。今因滅會真,名滅諦。
為滅諦故,修行於道:明道諦。以能通為義,以能通達至真空寂滅,得無漏實法,略稱戒定慧,廣即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種。
「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滅盡諸苦,名第三諦」,這第三諦就是滅,我們既然知道苦,既然一切是合成,我們應該要滅,滅掉我們如何來人生,如何帶業來?既然知道是帶業來,就要趕緊消業。隨緣消業障,不再造災秧,不是這樣嗎?過去我們跟這人關係是歡喜,那這是愛,到有一天愛別離苦,要這樣苦嗎?應該趕緊覺醒,不要貪著於愛河千尺浪,在那地方不得超脫。我們要瞭解人生的苦,原來是這樣,連愛也有苦,最後還是一樣要失去所愛,這就是愛與欲都一樣,不論是愛人、愛物、愛名、愛利,這都是煩惱合成的地方,我們都瞭解了,開始就要下功夫在滅諦中。下面文再說,為滅諦故,我們為了要滅種種的煩惱,要去體會道理滅諦的道理,要怎樣滅的道理,因為我們一定要在菩提道觀察,要如何看到這大覺悟的道路,我們若還看不清這條路,表示我們心眼還未開,心鏡還未清所以我們要再下功夫。
下面這段文這樣說,「為滅諦故,修行於道,離諸苦縛,名得解脫」,我們為了要滅諦,要如何滅掉煩惱的真理,所以我們要修行,按照這條道路的方法,要怎麼走呢?滅以前就是苦集,滅諦的以前就是苦啊!集啊!讓我們知道人間是苦,苦的源頭是來自種種合成,所以是苦集。故滅的以前,滅諦的道理以前是集諦,集諦以前是苦諦,我們時時體會苦的源頭,集的道理,才有辦法修行,這即是顯示小乘所說真理是偏於空,若沒跟大家說空,還是人有執著,其實本來就是空,剛才說,我走出的天空,那空是同樣的空間,但現抬頭看天空已不同,空還是在,但天色、太陽一直在行蘊中不斷的進行,這樣溫溫的進行,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在空中還是什麼都沒有,還是在滅的行蘊中,但我們修小乘的人,根機小的人,空!一切都是空,那我為何還要再修行?空掉了一切,他就沒有來世,就這樣想。或是是這樣想就已入涅槃,都滅了,斷生死了,我為何還要再去六道,像這樣是偏於空,這樣也很危險。所以我們應該要瞭解真正的空,那真空的體是無一物,無色無物都沒有,但真是空存在,有真空才有妙有,若沒真空,一直在談天色等等,天色千變萬化,這真的很微妙,這樣合成過來,不同的生態,這實在很奧妙,有天文、有地理,天文地理無不都是道理,所以我們不要偏於空,我們偏於空.就容易斷,斷掉所有的道理都斷,所有我們不要斷一切道理,我們要斷無明,不是斷道理,所以不要有偏空。
我們若是執著在空,叫做偏真,雖道理這樣跟妳說,一切皆空,但這只是一半而已,一切皆空,但真空還是在,我們若不明白的人,就偏於真了,偏於就是斷了,就是沒了,這就叫偏!所以現在因滅會真,因為我們已瞭解一切皆空了,瞭解了這是一切合成而空,你還未來生前,那對父母不是你的父母,因為你來生了,跟這對父母結合起來,他們才成你的父母;在你還未來生前,這二人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何你會讓他們生下?是因過去你跟他們有這樣的因與緣,所以你來生了,來生開始,這人生的一切因緣就從這樣開始了!過去看不到的一切因與緣,牽引你來到現在,這種因緣看不到,不過明明中的業力就這樣牽引你來。我們現在瞭解了,不要計較,還要盡人的本份事,這叫做道理,這也是妙有,做人應該本來俱有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一切不受善惡來牽制,就是回歸真如,這隨我們要來、要去,才是真正的滅。若我們還是受外面境界起起落落,這樣的辛苦,這樣還是未滅,還是偏,還是斷與常。執著真空就是斷,偏空這已是偏了,不知道空中還有真實永恆的道理存在;或者是執有,就是偏有,所以不論是偏空或偏有都不對,我們應該要走入中道,要瞭解有是真有,真有是我們真如本性,真有就是無形中那分的真理,要去體會真理體空,就是因為一切因緣合成,所以才是有;所以說來,我們偏於空,所以才說偏真,偏於空的道理這樣就將之斷去,一半就將之斷去,現在應該煩惱掃除回歸包容,心包太虛那遼闊的心,這樣才是真正的回歸真如本性。
所以因滅會真,因滅掉了煩惱,連斷與常的道理都去掉,回歸回來空是真空,有是妙有,那種的真,很單純的真,這樣才是滅諦,才是真的將煩惱掃除,掃的心境圓啊!清啊!明啊!一點灰塵都沒有,不會再受污染,因為這樣為滅諦故,這即叫滅諦,我們因為要修行於道,所以有滅的道理,才能看見前面的道路。所以能夠通達,這條道路我們看到,這道就能通達的意思。令通達為義,就是道理;修行於道,就是走得通的道理。以能通達至真空寂滅,我們若能夠通達到那至真的空,與寂靜的滅,我們一定要到那程度,才能真正得到無漏實法,無漏實法大家知道了,就是『戒定慧』,這路道路,通達無障礙,向前直走,自然就能體會真空道理,一切煩惱掃盡,這樣一直到無漏的實法,到達戒定慧。這樣簡說說叫戒定慧,再擴大講,要從三十七道品說起,所以希望大家要用心,常跟大家說三十七道品,是慈濟人入門時要瞭解的,若是要精進,我都交代要從三十七道品開始,它是人人修行的道理,三四、二五、七、八,三種四支的道理,還有二種五支的道理;五根、五力,還有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三十七道品能茖實日常生活,時時道理若能清楚,就能通達苦集滅道的道理,就沒有障礙!
經文簡釋:
「離諸苦縛,名得解脫」;離諸苦患之繫縛:重述得脫,集是能縛,苦是所縛,能脫離此苦集,名得解脫。
「離諸苦縛,名得解脫」,這是一種繫縛,我們若能離開種種的因緣將我們繫縛住,無法解脫;解鈴還須繫鈴人,到底是什麼繩子將我們繫縛住,情愛欲貪瞋癡慢疑就是這些繩子將我們繫縛綁住不得解脫,現在我們知道四諦法,還要身體力行三十七道品,我們都能體會,做得到瞭解,自能解脫。解脫就是離諸苦縛,我們要如何離開這樣多的繫縛?所以佛陀要不斷重說苦集滅道的道理,從開頭第一場,到最後的遺教,他還是不斷不斷重述,不斷說,所以我們才有辦法去瞭解,去體會人間苦,才能瞭解這解集來的集,因集來這麼多的煩惱,如繩子綁人的身體,繩子綁人讓人不自由,因佛陀不斷解釋,我們能越來越瞭解,瞭解這麼多繫縛我們的繩子,所以我們不要再被綁住,苦是所縛,集是能縛,繩子會綁人,但是人被繩子綁,所以是所縛的與能縛的,他會綑綁人,也會束縛人,所以這是一股的業力,我們的貪瞋癡慢疑,種種的煩惱,八萬四千的無明煩惱,重重的煩惱就是繫縛我們的心與生死,來去就因為這些繩子在牽引,所以六道輪迴不休,能脫離此苦集,名得解脫。我們有辦法離開嗎?離開苦與集,若有辦法解開了能縛及所縛,自然我們就能得解脫。
經文:「是人於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
經文簡釋: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是人觀諦為何得脫。
懺悔垢行,發心向道,堅固道心,然尤須觀照諸行。觀照者,以智慧照見事理,是曰觀照。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這人為何能得解脫,就是要觀,開頭我們就說了,要觀有四種,要盡行要觀寂,自然種種的苦都是合成來,我們能瞭解自然就能解脫,我們要如何滅苦呢?唯有懺悔,懺悔垢行,我們過去所造都是不乾淨的行為,造很多的煩惱,有很多煩惱、染著,這種垢穢,不是說過懺悔才清淨,過去這幾年一直說,法譬如水能洗滌眾生心的垢穢,在水懺中,就一直這樣說,我們也已演繹,在水懺中大家背的很熟,大大小小都會背,我們要懺悔才能滅苦,所以懺悔垢行,我們同時要發心向道,一方面懺悔,我們這幾年來一直要大家懺悔,同時法華經開始為我們舖一條路,所以我們要發心向道,這條中道,我們應該很體會,菩提入持中道,過去的要懺悔,現在開始行在菩提道中,我們要立心發,要願堅固道心,所以更需要觀照我們日常生活中,到底日常生活是什麼?我們待人接物,處事等等,我們說話、舉動,既然心要向道,我們要堅固道心,同時更需要反觀自照,只看別人的錯,我們要檢討自己的錯,錯在哪裡?我們到底今天的行為,是否心無罫礙,無染污?我們要時時自我警愓,這種懺悔垢行,我們要時時自我覯照,這是我們修行的功夫,觀照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要反觀自照,用智慧來照見事理,我們要時時用智慧,要清清楚楚,不要說道理默默放著,道理要時時展現在日常生活中,這事情要如何處理?這道理要如何排行?這樣才是真正修行的功夫,我們要滅諦四行,既然要盡行、滅行、妙行、出行,必定要好好、時時觀著自己的心行。
經文簡釋: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無明已是不實,見思又附無明而起,以是稱:但離虛妄。故教以四諦,但除此惑,名為解脫者。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我們無明已經是不實,我們瞭解一切無明何必計較,都是人間合成的煩惱,我們要好好放棄,要時時見思,見思是附在無明之中,這不是虛妄嗎?這種見思我們要脫離無明,去瞭解虛妄的道理,所以佛陀教以四諦,但除此惑,就是教我們四諦法,就是要從這樣瞭解,一切一切都是合成而會合,因緣再展現了苦的果,這是佛陀所教育我們,我們應該要清楚瞭解,所以為滅諦故,行於道。要如何得解脫?要常常瞭解一切都是虛妄,能瞭解才能解脫,各位菩薩行要實行,行的功夫,四諦要如何走?光一個滅諦,就要真實行,行要懺悔,苦才能滅除,要滅就要好好細思,煩惱的火不要放在心中,我們要妙行,要好好觀察這條道路,我們身心日常要好好觀照,觀照在對事、對理等等,我們要持在中道,同時我們要出行,要出離開人群的煩惱,這才是真實的涅槃,在人群中,不受人群煩惱,世事污染,這才是真涅槃、真寂滅,所以學佛很深,但其實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