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5/19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5/1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5/19晨語簡記   2014/05/19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五月 19, 2014 12:45 pm

“ 感恩静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5/19 晨語薰法香



聞法深信身心善順


隨他修善喜他成就


攝受正法大精進力


教富布施濟貧隨喜






我們每天聽,每天看,每天應該有感受,聞法深信身心善順,我們常聽到菩薩互相分享,人間菩薩投入人群,所見所聞,互相分享,彼此啟發我們的愛心,這是個菩薩團體,我們自己做,自己的感受,歡喜跟別人分享,看到別人做,聽到別人感受,我們也跟著他歡喜,所以隨他修善喜他成就,他做我們歡喜,我們做他隨喜,彼此之間看大家互相成就,這樣的高興,想想這樣的團體多美,這是菩薩的團體。大家都是攝受正法,有了正法入心,才會有大精進力,平時濟貧教富,教富濟貧無不是鼓勵人人付出無所求,同時充滿了感恩心,這不就是人間菩薩,在濟貧中付出,時時就是歡喜隨喜,這一段長的時間,不論是國外回來,不管是實業家的生活營,或是國外回來見習精進的生活營,或者是很多啊,一連串大群大群的人,遠近而來,都是同一個目的,同一種心態,就是如何互相成就,取得利益人間的善法,雖然很忙,時間不夠用,但還是歡喜,我們的道場成就菩薩,所以菩薩成就菩薩,這種的大道場,這樣天天都是法喜充滿。



  三天前開始,一大群的大醫王跟護理人員,大菩薩、白衣大士與大醫王合起來將近五百多人,浩浩盪盪,從台北東行來到東部花蓮,這是人醫會第二屆的論壇,地點選擇在花蓮,主辦單位是台北慈院,看到主辦單位從院長、副院長及各科主任,主管們開始準備,準備這次的論壇,我們看到他們下廚房做泡菜,這是台北慈院的拿手菜,為了跟大家分享,一群大醫王、白衣大士親手做泡菜,趙院長這樣說:親手做泡菜,就是『慈濟醫院手牽手,大愛護生久久久』。主辦單位大家連心做一道拿手菜,帶回花蓮,花蓮就是慈濟發祥地,邀請六院,同時邀請院外在台灣很有名的名醫來花蓮,花蓮地主隊高院長,帶著副院長及各科主任、醫護同仁,在寮房中整理寮房,裝棉被,棉被裝好再一一折好,如一塊塊豆干,好整齊!這是地主隊;高院長、副院長及主管這樣用心接待,這是我們醫療志業體,人人合和互協,才能有這種愛的成就。



  當然還有慈誠委員來護持陪伴,台北、花蓮護持陪伴,成就這次人醫論壇,看到他們第一天開始,六間醫院與教育,就這樣一堂堂的課,真的互相分享,在醫院合心付出,用生命投入病患生命中去搶救生命,有多少生命,在其它的醫院宣布沒辦法,家屬輾轉來到我們的醫院,用真誠的愛,疼惜生命的心,團隊從鬼門關一個個拉回來,而且讓他們生活恢復健康,有這樣多的個案分享。還有人醫會,雖然沒在我們醫療體系裡,但長久以來,就是投入人醫聯誼,不論是上山、下鄉、過海、國際救災等等,與我們醫療志業合而為一,他們也分享,山上無法出來的患者,鄉下貧困殘障的病人,很多啦,甚至到國外國際賑災等等的個案,很精要感人的分享,看到他們這樣,這就是法,救人的方法,真實法,常常在說人生苦,這麼多苦難中,病為最苦!很多救人的功德,功德無量;無量功德中,救人病苦功德第一。看到這群大醫王,除了我們六院來參加外,社會開業的醫生,或者是其它大醫院的醫生,所有的大醫王儘量有時間就來參加,所以五百多位在第二屆的論壇,大家互相討論、互相勉勵,這樣大家覺得有這樣方法能做到,我能也能做到,還能吸收也能這樣做,這種看病功德,大家願意互相勉勵、互相分享,很開心。



  昨天一天都在精舍,除了聽與吸收我們報告國際賑災的個案外,昨天下午去出坡,醫生去拔草、整理土地,時間已經是中午了,好在天龍護法,看到這一大群平時就是在為人付出,真辛苦的大醫王,不論是醫生、護理師、藥師、檢驗師的團體,都是救人的人醫菩薩。昨沒大太陽,但還是看到大家汗流夾背,下午回來,聽大家分享出坡的心得,大家就說辛苦!真的很辛苦,付出雖然很辛苦,但聽得出他們的歡喜,他們的出坡,也有去做環保,有父子檔,高雄洪醫師在南部,也是人醫會負責人,他的孩子在我們台北慈院,二父子難得會合一起,同時做環保。看他們在拆東西,拿螺絲起子等等,兒子說這一次就知道父親在慈濟做什麼;父親是醫生,孩子也是醫生,除了救人外,回來精舍是在做什麼,在社區與人落實社區到底在做什麼,這樣就能體會。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菩薩的大團體,覺有情的大團體,如趙院長講,慈濟醫院手牽手,大愛護生久久久。這就是表示所有大醫王,醫護、檢驗、藥劑等等,在醫院人人手牽手,形成了大愛護生久久久,這是打從內心所發出。昨聽大家分享,實在是時間不夠,想要讚歎也是沒時間,這樣的分享,無不都是法,人間法是人間最需要的法,平時看病人,有時也與大地會合,體驗著與天地間為糧食付出農夫的感覺,撫摸著大地,體會草比菜快長大,一枝菜來得不容易,一滴油來得很辛苦,粒米都是汗水,所以他們能體會,這樣體驗人間一切,無不都是法。所以聞法深信身心善順,雖然很辛苦,他們也做得很歡喜,互相讚歎隨他修善,這種喜他成就,也給他讚歎,他這樣做成就,我的分享、你的分享,我們彼此讚歎,攝受正法,這都是正法,這都是大精進力,教富布施濟貧隨喜,這也就是我們平時雖然富有,雖然生活很好,但是也同樣投入。我們的慈濟人,我們的團隊有多少董事長級,也都是同樣幫忙搬東西,幫忙耕田造景,這都是縮小自己的功夫,付出展開大心,付出人間的功德,這都是真實法。



經文:「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



  佛陀就這樣說,這法印就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了世間眾生,能智慧開闊、利益人群能再多一點,這就是佛院為何常迴入娑婆,所說的法,希望我們聞法要聽得真實法入心,不要說法,開始聽時不清楚,就這樣散播出去,我們現在要散播虛妄的法很簡單,聽到時不清楚,寫下來就這樣傳出去,這樣讓人曲解、誤解,曲信、誤信,這樣很危除,希望我們人間法能清楚,用心體會!



經文:「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跋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



經文簡釋:


「若有聞者,隨喜頂受」;若人但以信而信,而實非有深信,經義之深智。此明聞法頂受,定是深聞入心,故云:隨喜頂受,信受奉行。



  若有人聽到這部經,有人聽到這一乘實法,能這樣歡喜、虔誠接受,頂受就是接受,我們若是有禮貌,人家給我們東西時,我們恭敬捧到眉間這是頂受,表示很尊敬的意思。若人但以信而信,而實非有深信,經義之深智。若只是說你有沒有信,有啦有信,光只是信這樣而已,也就是表示很簡單就接受,不用心、沒恭敬心,像這樣還不是真深信,真的深信是要頂受,將這法恭敬接受,深深體會才是頂受,不是說這樣你信嗎?信啦!信啦!這樣不夠深,若不夠深,這經的深智,我們就無法接受到。所以我們必定要深入聽,聽到心入法、法入心,行在法中,要到這樣的程度,這不是只說隨便、隨喜,前面二字叫隨喜,這隨喜就要如剛才講的,我們大家來分享,都是真實付出,真實付出後,我們跟他讚歎。我們真實付出所感受的,來跟大家分享,用這樣真正有接觸到的法,這樣才是深入,聽要深聞入心,才叫做隨喜頂受。頂受就是很恭敬的接受。不是只說,不是要我們隨喜,就是聽,聽後給他讚歎就好!自已都沒有接受;怎麼聽,怎麼讚歎都是虛浮。我們就要他在說,他接觸後,他的分享,我們也感受的到,因為我們也有做到,所以他在說,我們有感受,我們給他讚歎隨喜,如這群大醫王他們互相分享,互相有感受,所以那種彼此讚歎,這叫做深聞入心,聽都有感受,這樣的隨喜頂受。再來說



經文簡釋:


「當知是人,阿惟跋致」;言是人不退轉,法華經序品曰: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謂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轉變。

阿惟跋致:譯為不退轉,是菩薩的階位名,要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達此位。住不退轉,自度利他。



  「當知是人,阿惟跋致」那就是說,這人已經到不退轉了。「阿惟拔致」就是不退轉的意思,在法華經序品,不也是這樣說,「阿耨多邏三藐三菩提不退轉」,這不退轉就是「阿惟拔致」,這就是修的功德,善根就是越來越增加,越來越精進;我們在學佛,若也可以天天都是同樣的心情,天天都是這樣把握時間,時間捨不得浪費,法我們要接受,殷勤精進,步步進行,這樣才是真正所修的功德,功德;內修是功,外行是德,這樣叫功德。內修我們法是要用心來修不是應付,聽法不是說今天較無聊,不然去聽看看,還是說一直叫我去,不去聽不好意思;這種無聊去聽看看,或是人一直叫,不來不好意思,這樣都不是真正用心要聽。



  聽了後,有人給我們鼓勵,這是一因緣接引,來了後,聽了,好像不瞭解,到底在說什麼?我應該要來探討、瞭解這法是什麼,繼續再來,好像有道理,要瞭解道理的深義在哪裡?再來,原來這與我們人生,如何來人間,未來的人間如何,過去、現在、未來,這種萬般帶不去的道理,我們平時就是萬般不斷、反覆在造煩惱,我知了!現在這萬般所造作的,減輕減少,一直到用何方法將它清除掉,善緣、福業開始天天來累積,要累積善緣,要造作福業,我們長時間,不斷接受法入心,再不斷用我們的法去付出,這種法輪常轉,不斷吸收進來,才能不斷付出,法就是入出、入出,出入自如,聽到這法能入我們的心,用在眾生的範圍,從眾生中再吸收法回來,再來聽法,原來我所做的,與現在說的是會合起來了,這種合成起來的福、智慧、法,原來就是這樣聽,這樣感受,這樣做這法合成,所以這就是功德。『善根愈增愈進』,越來越增加,越來越進步,絕對沒有退失、沒有轉變,這叫做不退轉,阿惟跋致譯為不轉變,就是菩薩。



  我們已進入菩薩的階位,這幾天我們都一直在說,將煩惱撥除掉,這菩提道現前,這就是開始知道,去掉小乘法,開權已顯實了,已開始要到菩薩的階位,到達這位置的名,要多久的時間?經過一大阿僧衹劫修行,很久!佛陀這樣跟我們說要有耐心,到達阿惟跋致完全不退轉,修行要在一大阿僧衹劫,心都沒退轉這樣的修行。一劫是多久?過去說過了,一百年減一歲、減一歲,每百年減一歲,一直從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這樣是一減;再從十歲,一百年增一歲,同樣每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樣叫一增減劫,二十個增減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合過來,稱為一大劫,你們再去算是多長?所以佛陀在二千多年前那時代,就要我們不退轉,到阿惟跋致,就是行菩薩道位置,要經過了一大劫不退轉,我們現在已開權,佛陀為我門開權,也為我們顯實,就是很明確要我們行菩薩道,行菩薩道要精進不退,時間要很長久的時間,這樣才能到達阿惟跋致不退轉的位置,這樣自度利他,我們要用這麼長久的時間,做自度利他的方法,下面文再說



經文簡釋:


「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如來觀現世益,謂有深信受大法者,發宏願能利益眾生者,可以為說。如來觀過去益,曾見佛聞法者,即可以為說。如來觀未來得見三寶益,亦可以為說。是諸如來為利益眾生。欲令二乘入信,故說此經。



  「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佛陀開始要讓我們有信心,有人若願意接受、相信,而且要很深信這法,這法是什麼法?此經就是法華經,法華經是一乘實法,所以這部經,大家若願意深信,虔誠接受這部經,這些人是不簡單,這些人都是過去生中,已經見過了很多的佛,這讓我們高興,向我們證明,今日有在聽經,尤其聽法華經,心生歡喜,能繼續維持,一直聽下去,這些人都是已經見過去佛,所以我們要自己慶幸,我們過去也是見過了,也應該聽過了,應該是修行人,過去見過諸佛,聽過法,也修過行。



  『如來觀現世益』,在佛陀二千多年前,佛陀所面對的眾生,跟大家說,這輩子能有緣再來聽法,這叫做現世益。我們現在說我們,我們也是一樣,也是過去有緣,才會在言時修有緣,才會在全省大家共同聽法,還有更遠的,還有在大陸,還有在很多的國家都在薰法香。現在這時代,我人門聽經的利益,我們大家都瞭解,雖然我們住在不同的國家,卻也同樣有這樣的緣,我們也都是過去都有見過諸佛、聽過法,大家會聚在現世,這叫做現世益。我們現在世能聽到法,所以這現世的利益,我們已聽過去佛陀所說的法,留在現在,利益我們現在的眾生,也就是說有深信大法,我們就是已深信,聽經後有很深的信解,且人人聽法後,再發宏願要來利益眾生,這都是現世益。我們現在得利益,有聽到這本經,我們現在將這本經的精神會合起來,就是這樣符合,我們現在不就是在利益人群,人間菩薩不斷在付出,現在法華經也是這樣說,深信受大法者,發宏願能利益眾生者,這些都是現世得到利益、得到法益的人。所以如來讚歎,還有『如來觀過去益』;過去世,再跟我們說,我們看到的,不只這輩子,我們聽到經,我們還有前世,過去無量數劫,見過佛、聞過法,過去已有這樣的因緣,有見過佛、聞過法。所以我們今生來聽這部經有親切感,好像這部經早就在我們內心,好像這條路,我們早就在走了,就是因為過去我們有聽過法、見過佛。



  所以『如來觀未來,得見三寶益』;我們不只是現在,今生此世,我們若能這樣把握住,未來我們再來人間,還是三寶俱足,不只我們能聞佛法,看到僧而已,我們還能得遇佛世,這就是未來的利益。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這諸佛也能為說是諸如來為利益眾生,這就是我們將來能看見三寶,不過現在所聽聞的法,我們要用心接受,再用心分享。但是要記住,勿妄!不要虛妄,不真實的法,說不清楚,我們就不要虛妄宣說,但是我們要很深信,我們要很入心瞭解,我們有接觸到,我們做得到,那種的分享,若能如此,如昨天大醫王互相的分享,在他們分享中,我在說其實你們也做過,所以深心的接觸到,或是我親身看到,親耳聽到,某某醫師面對何種患者,用何種的態度去付出;某某醫院團隊的精神,在鬼門關苦難的患者如何將他救回來,如何將這人的心再輔導起來,這種團隊的精神,這種的感觸,這善法相傳,我們還能這樣做。所以『是諸如來為利益眾生,欲令二乘入信』,故說此經。



  這是過去佛佛道同,每一尊佛來到人間,總是要開權巧方便法,來教育眾生,到最後要讓大家相信,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潛能,到最後用二乘人,讓他能入信在法華經,從小乘法入大乘的道路來,各位學佛、修行我們必定要聞法,應該要深信,要深心、要善順,要好好用心,法入心來,我們要歡喜,善就是很歡喜,而且要用很恭敬的心,順這法我們要頂受,很恭敬來接受,而且隨他修善,真的是對的,我們要好好修,和大家合群來修,看到別人在修,我要也要喜他成就,大家都很讚歎這個人,真的是名符其實,我也應該要讚歎,所以隨他修善,喜他成就,我們要好好攝受正法,要大精進力,而且要時時教富布施,濟貧隨喜,這樣每天我們都會很歡喜,法喜充滿,這要時時多用心!


月亮 在 周一 五月 19, 2014 2:37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5/1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十九日星期一)   2014/05/19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五月 19, 2014 1:36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十九日星期一)

 

今天最有感的是「阿惟越致」,收集相關解釋如下。

 

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梵avinivartani^ya、avaivartika、avi-vartika,藏phir mi ldog-pa ),意譯為不退轉,即修行佛法之過程中得悟,不退墮於二乘凡夫惡趣等,也不退失所證得之果位、觀念、行法。

 

不同佛經裡對「不退轉」的具體敘述有所不同。《菩薩瓔珞本業經》認為,菩薩十住(十地)中的第七住(第七地)常住於不退;《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載,初地為不退位,但《大乘起信論》以為,初地不退乃方便說。

 

阿鞞跋致是菩薩階位之名。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則至此位。釋義:此科為既聞極樂、依正莊嚴、而生信者,導其依信發願求生彼國,以獲出世無上殊勝因緣,可橫超三界,圓證三不退,永了生死,畢竟成佛。有如是等勝異超絕,若娑婆則不然,須要三惑斷盡方能了生死,又多退緣,不易成辦,故於勸願前,特舉此殊勝示之,令其欣慕而速發願求生也。

 

【阿鞞跋致】(術語)Avaivart,又作阿毗跋致,或作阿惟越致,譯曰不退轉。不退轉成佛進路之義。是菩薩階位之名。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則至此位。阿彌陀經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同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鞞跋致之言退轉。故大品經云: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中略)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無退轉。’

 

「阿鞞拔致」,梵語avinivartaniya,音譯為阿鞞拔致、阿惟越致、阿毘跋致;作不退轉、必定之意。退乃是退步、退墮之意,指退墮惡趣及二乘地(聲聞、緣覺之位),即由所證得之菩薩地及所悟之法退失。反之,不再退轉,至必能成佛之位,則為不退轉。

 

《大般若經》卷四四九云:入見道而得無生法忍,則不再墮退二乘地而得不退。

 

《阿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拔致。」,即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獲得不退轉地的菩薩,除非自己將來發願倒駕慈航,再入娑婆世界廣度眾生,否則再也不必受生人間,得以免受輪迴生死之苦。

 

「不退轉」是緣於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階位中,十住中的第七住稱為「不退住」,由此而產生種種的不退轉之說:

1.位不退:十住位之中,第七住以上的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

2.行不退:十地之中,第八地菩薩能修有為無為行,而不再退轉。

3.念不退:第八地以上的菩薩無須刻意精進,自然可進道而不動念。

4.處不退:往生彌陀淨土,不再退轉。

5.信不退:十信位中,第六心以上的菩薩。不再起邪見。

6.證不退:初地以上的菩薩,所證的法不再退失。

7.煩惱不退:等覺位的菩薩,不再為煩惱而退轉。

 

有云:「發心之初,成佛有餘」,在學佛的障道因緣中,初發心很難,要堅持到完成更難,因此學佛不但要發增上心、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歡喜心、慚愧心、大願心,更重要的,要發恆常心,以免遇到挫折或名聞利養而退失道心。

 

所以,學佛要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學佛之初所發的願心,才能堅此百忍,才能克服種種障礙。

 

上人開示:「這種法輪常轉,不斷吸收進來,才能不斷付出,法就是入出、入出,出入自如,聽到這法能入我們的心,用在眾生的範圍,從眾生中再吸收法回來,再來聽法,原來我所做的,與現在說的是會合起來了,這種合成起來的福、智慧、法,原來就是這樣聽,這樣感受,這樣做這法合成,所以這就是功德。『善根愈增愈進』,越來越增加,越來越進步,絕對沒有退失、沒有轉變,這叫做不退轉,阿惟跋致譯為不轉變,就是菩薩。」

 

我們要期許自己能轉不退轉法輪。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5/1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5/19晨語簡記   2014/05/19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五月 20, 2014 10:53 pm

19/5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聞法深信 身心善順 隨他修善 喜他成就
攝受正法 大精進力 教富布施 濟貧隨喜
(聽聞佛法要深信不疑,幷且身和心都要善意的順受。跟隨他一起修習善法,歡喜他所得成就。攝受了正法,就要慇懃精進,去教導富有的人力行布施,在救濟貧病中隨喜自在)

●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若是有聽聞佛法者,應當隨喜以崇敬的心來頂受)
○ 若人但以信而信,而實非有深信,經義之深智。
(有人為了相信而相信,而實際上並非深信, 因此也沒有對經文教義深入的智慧)

○ 此明聞法頂受,定是深聞入心,故云:隨喜頂受,信受奉行。
(這裡說明,聞法若能以崇敬的心來頂受,就一定會是深聞入心,所以才說:隨喜頂受,信受奉行)

● 當知是人 阿惟跋致
(應當知道,能隨喜頂受的人,就好比不退轉的阿惟跋致)
○ 言是人不退轉,法華經序品曰: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謂所修之功德善根愈深愈進,不退失轉變。
(表示該人的心絕不退轉。法華經序品有說:此人處於阿耨多羅 <無上> 三藐三菩提 <正等正覺> 不退轉。表示所修到的功<內修> 德 <外行> 善根,愈是深入,愈是精進,絕不會退失和轉變)

○ 阿惟跋致*:譯為不退轉,是菩薩的階位名 ,要經過一大阿增衹劫^<長久遠>的修行,才能到達此位。住<駐>不退轉,自度利他。
(概述:修行確實不易,既然已經是心不退轉,佛陀鼓勵弟子繼續在菩薩道上,慇懃精進)

● 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
(若是有人深信幷受持這部法華經者,這人在過去生中,都曾經見過佛)
○ 如來觀現世益,謂有深信受大法者,發宏願能利益眾生者,可以為說。
(如來縱觀現今世間聽經者的利益,表示能深信受持大法的,只要發弘誓願來利益眾生者 ,可以為他宣說這個大法)
○ 如來觀過去益,曾見佛聞法者,即可以為說。
(如來縱觀過去聽經者的利益,表示曾經在過去世見佛聞法者,就可以為他宣說這個大法)
○ 如來觀未來得見三寶益,亦可以為說。
(如來縱觀未來因聽經者將得見三寶利益,表示也可以為他宣說大法)

○ 是諸如來為利益眾生,欲令二乘入信,故說此經。
(這也是諸佛為了利益眾生,讓他們通過二乘的教義來深入信奉,因此才宣說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補充:
*也稱‘阿鞞跋致’ — 修行佛法中得悟,不退轉於二乘,凡夫,惡趣等。也不退失所得果位 ,觀念,行法。
^人壽從十歲起,每一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年(增劫),之後每一百年減一歲,至十歲(減劫),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粗算合共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

★ 聞法深信心歡喜 教富濟貧樂自在
阿惟跋致不退轉 過現未來得見佛
回頂端 向下
 
2014/05/19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