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0 晨語薰法杳
菩薩願常 恭敬供養
一切諸佛 深信愛樂
供養:對上親近 奉事尊敬
對下:含有同情 憐惜愛護
人生就像是過路,也像是露珠停在樹葉上一樣,剛才要出來,勿勿的走過,天空的境與昨天的不同,看松樹的葉針,每一葉針都是露珠,整個樹可以看到松葉,每一枝葉的針尾總是一滴水,滿樹看到清而透明,松樹葉針的露水,短暫的停留,想這露針的水,到底能停多久?我從這邊過,那有時間在那地方看露水消失,連露水消失,人走過匆匆的時間,總是比露水短暫這樣過去,忽然間想到,人間短暫無常,連一樹尾露珠消逝的時間都跟不上,所以人生何其短暫,如同在走路過程這樣匆忙,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當下,我們要看什麼東西能透澈瞭解,一定要好好把握,常常在說,人間如露亦如電,這在佛法中一直表達是無常、短暫,如早上我的感覺,人生過程比露水還短暫,我們要好好把握,所以說行菩薩道,菩薩願常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深信愛樂。
我們對佛佛法一定要深信,且要很愛樂,及時把握,也就是恭敬供養,恭敬供養,就是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對下呢,含有同情,憐惜愛護。就是菩薩心,我們要好好時時發願,常常抱著恭敬心,來供養的心,供養什麼?一切諸佛。我們要深信,深信什麼?深信一切法,佛陀所說的一切法,且要時時珍惜,要很歡喜,每天都可以聽到法,而且我們已經知道,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要知道,對人、對事、對物,無不都是佛法,我們若能澈底瞭解,時時起恭敬心,事事供養,供養就是付出的念頭,這就是對佛的尊敬,對法的深愛,因我們聽法後,對世間一切萬物,我們都有一份恭敬、供養、深信、愛樂的心,這就是敬佛、敬法。供養的意思,對像就是對佛、對法,我們要有親近的心,要時時親近佛,有人會說,佛陀現在不在,要如何親近?佛的發心還是在人間,因為佛法是佛所說,為一大事來人間,獻出他的慧命,傳承於法,接受了法,等於是佛的慧命還流傳人間,智慧的命,就是法身,佛法流傳,我們應該時時親近。
有人會說法,早上我已聽到了,早上我也很虔誠,如如不動,認真聽法,這法在哪?不是跟大家說過嗎?待人處事無不都在佛法中,我們若能在日常生活,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我們就是恭敬,法我們瞭解多少?真實的法,真實的體會,我們願意付出,願意分享,這也是深信愛樂。供養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時看草根菩提,很多的菩薩在疼惜大地,愛護萬物,他們也是平時就是供養、恭敬這片大地,資源回收,將垃圾回收回來,愛惜物命,不斷分類,分類後這些被丟掉的東西,回收回來可以發揮無限的物命,被丟掉的東西,回收回來,能夠發揮它無限量的生命,因為被丟掉的東西,被回收回來,用心分類,能復生再製,再製復生,能再製出無限量的相和用。抽紗就變成毯子、布、衣,很寬闊的利用,能變成物質,現在也有很多不用砍柴,我們可以回收回來,較髒的東西,無法分得很清楚類的東西,我們可以拿來製造,變成塑膠料,塑板。我們有很多建築物,現在不需用木的板,就用塑膠,再去翻製成塑板;塑膠的板子。不管是放於地板、牆壁,或者是屋頂,做成建材,很多的建材,都可以從回收回來的東西,還能利用,這不同形相,不同的用途,從回收回來的東西,讓它復生再製,這不就是愛惜物命,這也就是供應人類能使用,物資不缺,資源不要一直消耗,大地的石油這樣一直抽,這是損大地,為了愛惜大地,或者是愛惜物命,這也是我們對天地之間,一切的東西,失們用著恭敬回收,供養!讓天下的人人人物資無缺,這也是供養!佛陀的愛心,菩薩的行為,就是深信愛樂。
早上看到草根菩薩,一位孫桂英,看她的人生,人生的生活很苦,先生曾做過事業,事業的過程中,在生活在應酬中,事業沒經營好,失敗了!為了顧家,這菩薩一個人做四種工作,從天未亮一直做到晚上,做四種的工作,莫非就是要顧家,養小孩,讓這些小孩能好好生活,順利讀書。這樣不惜辛苦,一輩子聽她這樣說來,真的覺得為人母者勇,真的很勇敢,但是她好幾次騎車都出車禍,也聽過慈濟的環保,除了養家,她有時也會去做環保,但也出了幾次的車禍,每次的車禍,她都很勇敢再站起來,對她來說身體是受傷,卻是精神勇敢,最後一次的車禍,手斷,肋骨斷了好幾根,骨盤也裂開,這次大車禍,手骨治療要自費花五萬多元,她很捨不得,肋骨斷掉也要休息,骨盤還裂開,但她很勇敢,用短暫時間休息,從此以後,就不再做其他工作,全心投入慈濟做環保,他覺得生命撿回來,這回這麼大的車禍讓她很大的警惕,但這麼大的車禍,也有慈濟的師姊在旁見證,累次出車禍,但很勇敢,現在孩子很大了,讀書已經畢業了,她可以全心投入做環保。她做環保的精神,也不輸當初在拼經濟兼四份工作的精神,看她每天天未亮,就著武裝出門,因她跟大家結很多好緣,不斷不斷一個工廠收過一工廠,路上的東西,她就是撿,哪怕是埋在地上,只看到突出來,她也將它挖出來,她說,走的時候看到了,她心注意我想就要把它挖出來,雖然很髒,回收後,走過去再回頭看,沒有那一塊突出在地上,很乾淨,她說這就是我最開心!
每天做,髒的東西看到她撿起來,回頭看土地乾淨,這是她最歡喜的事,這不就是恭與供養,恭敬天地萬物,將這些東西回收後,它還能供應給無數人要用的,不同的形相,不同的使用,這是日常生活,還是菩薩的心願,可以常常敬天愛地,接受佛陀的教法,好像佛在我們的面前,好像法在我們舉手動足中,這是深信愛樂;看她說她的過去這樣過,她也都沒休息,看大愛在訪問她,她手都沒停,看到低窪池底有東西可撿,她說拜託這段不要拍,我女兒看到會唸我,但是還是下去撿上來,看這種深信,要保護大地,資源回收,這種惜福這供養,對上親近,奉事尊敬,這不就是對天地恭敬,要住在這土地就要疼惜、恭敬,要順天理、造福業,這種供養,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凡是做什麼事,我們都有這一份心。對下呢?含藏著那分同情;她說師父常講,現在大小乾坤災難這麼多,受災的人這麼多,如何能讓天地平安,如何能幫助人,這種憐惜愛護,平常的人能做到這樣,就是菩薩的願,能做到這樣,時時就是在供養諸佛,奉行佛法,這都叫供養。對眾生、對人人就是覺有情,你們想這不就是很恭敬的人生;比比皆是,草根菩薩是多麼大的力量在付出、供養,在佛法中精進。下面這一段文
經文:「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跋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
聽法的人若能很歡喜、很恭敬,來接受這去法,我們知道這個人已得阿惟跋致,就是菩薩的位階,這即不退轉,菩薩心不退轉,叫做阿惟跋致,再辛苦他也願意,隱含在他內心,身體力行的做,若有信受,此經法者,若有人願意這樣來信受此經,即法華經。一乘實法,若能信受,是人已曾,見過去佛,這個人不是這輩子來人間而已,過去生中也見過佛,聽過法,所以我們要相信,人人過去說不定真的有聽過法,現在有這因緣來接受佛法,接受是要真的聽進去、入心中,身體力行,這樣才是接受,才是信受,真的有這樣信受的人,過去生應該也有薰法香過,也是有聽過法的人。
經文:「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
經文簡釋:
「恭敬供養,亦聞是法」;明供養一切諸佛。由昔曾聞,過去佛供養受教穫法益。
恭敬供養:謙遜恭敬,聞法信受以行供養。
供養:奉養之意。
對上:親近、奉事、尊敬。
對下:同理情誼、憐惜愍念,愛心護念。
這些人已很恭敬接受,接受這本經的內容,瞭解這本經的精髓,這個人應該過去見過佛,不只是見過佛,還同時恭敬供養,恭敬供養諸佛以外,同樣也是聽這本經,一乘實法,同樣有聽過,這人把法聽得如此入心,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因為你已經對這法,過去聽,現在瞭解,聽後願意再傳說給別人,有人若能信你所說的,就如同見到我一樣。就譬如說,現在是我在講話,我講的是佛陀二千多年前,說法四十多年後的法華經,我也將法華經拿來跟大家分享,大家若也能聽進去,能夠很用心體會,體會出了它的精髓後,去講話,那個人相信你說的,如相信我說的一樣,看看現在這麼多國家,我哪裡都沒去過,卻是他們回來聽,或是透過大愛的傳播,他們聽後入心,將這法與那個國家的人分享,他們也可以在那地卜戶,帶出一大群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菩薩出來。同樣的意思,所以說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就是平時我們說一生無量,我說這麼多人聽,你們每一人再去說,同樣還是這麼多人聽,這樣每一位輾轉,同樣是一個法,只要大家都用心透澈收進來,說出去都是相同一個法,見佛如敬佛同樣,見佛如佛在,就像是見到佛一樣。所以則為見我,亦見於汝,也就像如見到舍利弗,見到在靈鷲山所有大德、羅漢,全部都看到。現在就是心的靈山會,我們好像在靈山會上,見佛聞法,與同聞者共處在靈鷲山,我們若有這樣虔誠的心,所以下面好好聽..
瞭解供養;供養、恭敬再聽法,就是供養一切諸佛,那就是過去又過去曾聽過法,所以過去佛供養在過去佛,我們曾供養,同時我們聽法,我們也受益,這是我們過去曾見過去佛,曾見過佛,也聽過法,恭敬供養,恭敬就是謙遜,我們現在在聽法,不是我聽我都知我就自大,我們愈能瞭解法,就要愈會縮小自己,看這幾天,這麼多大醫王回來,他們的論壇,大家為人間做很多,每一位都是教授、博士、醫生,卻看到他們在慈濟志業體,大家都這樣的縮小,走入人家的眼與心中,在人的心中有地位,要謙虛,不要自大,你若自大,讓人看到就礙到眼,我們要如何才能入人家的心?大家一定要學會如何恭敬,有恭敬的心來供養,這樣聽法才能信受,用行來供養,供養不一定用物質,用行為來供養,我們縮小自己,對人謙卑,能無處不道場,沒有一個不是我們的法,所以常說人人身上一本經,我們要用恭敬心面對每個人給我的經、法,所以我們要好好恭敬供養。
什麼叫供養?供養就是對上親近,剛才開頭說過了,奉事要付出,還要再尊敬、親近,常說要尊師重道,我們人就是要這樣,怎樣的人才是我們的老師?如孔夫子看到孩子在做土城,子路就說,孩子快閃開,孔夫子的馬要從這裡經過,孩子安然不動,抬頭對孔夫子說:說是城要閃馬,還是馬要閃城?孔子聽到了,立刻下馬,向這孩子鞠躬,小孩童你是我的老師,對啊,自古以來是馬閃城,不是城閃馬,師沒分大小,道理是最大,所以他趕緊馬閃過城。這叫做奉事,大家給我們的法,啟發我們都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對人要尊敬,要為他服務,以前常一句話流行,在選舉時就流行,你們都是我的老闆,當我選上你們都是我的老闆,但是,是不是呢?總而言之,若能真的你們都是我的老闆,我靠你們生活,你們都是我的老闆,這心若能用出來,就沒高高在上的人,大家就都平等了!佛陀慈悲等觀,我們的慈悲平等觀,所以我們要奉事尊敬,這叫供養。那對下呢?就是要同理情,對眾生要有同體大悲,人人平等的感情,這樣憐惜、憫念,我們要有愛心,保護大地、守護生命,這都是我們該做的,這就是供養的含意。
經文簡釋: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如能信受,依教奉行,長養善根。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可見信與不信,乃轉凡成聖的關鍵。
亦為可說不可說本經的前提。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也就是說,若有人相信,你把法聽進去,你也身體力行出來,你講給別人聽,別人也同樣相信你所說的,同樣信受,依教奉行,這樣也是一樣長養善根,我們若沒有善根,若沒有好因緣,若沒有用功,你說話人家聽不下去,我們長久以來就是有培養善根,過去生來也聽過佛法,同時我們也結過善緣,所以這輩子我們再聽法,人人就能相信你所說,這是依教奉行,長養善根,我們過去是這樣,我們講的話人家聽就得下去·。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也常用這句話跟大家說,信要深信,這信與不信差很多,光一個信字,我深信與我不信就差很多,深信乃能轉凡成聖,我們要如何轉凡夫成為聖人的關鍵,我們要有深信,亦為可說不可說本經的前提。我們能深信,法都入我們心,自然我們說的話就能應機逗教,我們能說服很多人,不信的人到頭來也不得不相信,這是我們說法要好好用心。有時不可說!不可說!但是我們也不放棄,所以過去若有結好緣,這輩子又有深信,自然人人都是可說法的根機,但是我們還是要很謹慎。
經文簡釋:
「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見我及比丘菩薩,言佛僧二寶。
明一言讚歎,信汝所說,親見一會,未來益也。以聞此妙法,能讚歎、能信受、能供養,獲三世利益,豈非是人希有過於曇華乎。
「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我們若是真的深信在法中,我們在講話這個人,就如見到我,因為你所說的法,是我所傳的,我所說的法是釋迦佛所傳的,二千多年來,這樣一直傳下去,這法不偏差,不知經過了多少高僧大德,將這法諄諄善誘,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很慶幸,乘著過去高僧大德的流傳,我們現在有法可聽,很很用心來準備,大家不惜辛苦,一早天未亮就出門,集會在去共修處或是集合在地方,現在已經有多少人,多少點,除了台灣以外,還有國外,這些都是因緣,這因緣會合在不同國家,現在聽到我說話的聲音,很直接聽到,不過這已是離多遠?就如前天朱居士回來,他也在當地也在薰法香,我問他多遠,一趟回來要一萬五千公里,來回三萬公里,可以同這時候,有時差沒秒差,我的聲音,還是在他的耳邊,我的形態,還是在他的眼前。類似這樣,這就是法,佛陀就說,天地本來沒有形相,就是眾法會合這個緣,所以成就了這樣的因緣。是我說的嗎?明明我沒去辛巴威,是誰說的?是電視說的,就是上雲端再下來,這樣三萬多公里,我去我回來了,心不動搖,卻是這樣來回三萬公里。想看看,這不就是如見到佛,看到僧,看到菩薩一樣,這是一種不可說!不可說!無法言說,拿不出來給大家看,但是現在無形上雲端,無形下千家萬戶,這法已經呈現在多廣的地方,所以我們若相信佛,佛就在我們心裡,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沒有離開。
所以這段文說,見我及比丘菩薩,言佛僧二寶,明一言讚歎,信汝所說;這就是佛陀的時代,也希望法華經要好好流傳下去,要流傳法華經,需靠人去吸收、口說出。心中瞭解了,要口口相傳,所以佛陀在那時代,就是鼓勵我們,要用心法入,然後法出於口,人若聽到你講,就要相信如佛所說,這是讓後代好說法,法若說讓人能信受,這是鼓勵聽法的人要用心,鼓勵聽法的人要尊敬,鼓勵說法的人要用真實虔懇的心來說法,法要從心中的湧泉,這股的清流普及眾生,洗滌眾生的煩惱垢穢,法明入心,這也是佛陀當時的用意。
一言讚歎,讚歎人人聽法,信理說法,大家要用心,任何人說的法,只要是真實,就要恭敬。所以信汝所說,就譬如親見在露山會,好像在靈山會一樣,所以未來利益,這是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說這段,是為了利益未來的眾生,有人發心修行,發心修行要接受大乘法,大乘法要接入心中,再將大乘法普及給眾生,修行者的責任,到處說法,就如講法華經那靈山會一樣,這是未來的利益,佛陀的時代說給未來的眾生能夠說法,能夠受法,這是未來,佛的未來就是我們的現在,利益在我們現在。以聞此妙法,能讚歎;現在我們若再聽到這法,我們也要再輾轉讚歎,讚歎佛陀二千多年的法流通到現在,我們能聽,我們能受用,能為人間社會來淨化,我們應該要讚歎,能信受、能供養,還能得到一切三世利益,我們知道過去一定有親近佛,聽過法,同時我們這輩子,我們得到利益聽聞,我們肯定未來也有此因緣,所以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能得到這法,法我們要深記內心,要帶到未來世,所以這不就是人希有過於曇華乎。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出現於人間不簡單,要得人身不簡單,聽佛法更困難,人身我們得到了,佛法我們聽到了,真的是很不簡單!天下這麼多的人口,有多少比例能聽到法?真的聽到法,這是很不簡單!就如我說,剛才走出來時,看到松樹,松的葉知道嗎?一枝尖尖長長,整棵的松樹,看每支葉針就有一滴露水,這樣匆匆走過,這樣短暫停留,就無法等到露水消失,相信我現在走過那裡就消失了,人的過路比露水更快,所以人生短暫,我們能得人身、聽聞佛法是很不簡單,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