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5/24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蘇惟焜




文章總數 : 8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4-05-03

2014/05/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5/24晨語簡記   2014/05/24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五月 24, 2014 1:00 pm

2014/05/24晨語薰法香簡記


懈怠:能障精進,滋長染心


精勤:對治懈怠,眾善奉行


菩薩:本行入群,度眾宏願


  簡單看得清楚,這樣應該就能理解,懈怠它會障礙我們精進,不只是障礙我們精進,還會滋長我們的污染心,人為何會惰落?人明明有力量,有才華,能認真打拼,生活應該很穩定,但卻看到有的人只想吃不想做,這是世間凡夫懈怠的人生,只想別人來幫助他,不想付出,這也是懈怠的人,懈怠在人間比比皆是,若是修行懈怠,也是一樣障礙我門精進,我們明知道理,知道修行就要精進,殷勤精進我都會背,但事情都不想做,大家很忙,我總是站旁邊看,那太重我搬不動,那畏動腦筋,寫字我不會,跟人說話,我覺得修行不要攀緣,到底他要做什麼?


什麼都沒功能,什麼都不肯做,像這樣即是懈怠;懈怠,內心所堆積的是垃圾,都是為自己,怕自己辛苦,不願意付出,只是要東家長、西家短,不把聽的法用在心中,來跟人招呼,來跟人分享,連這樣都不肯付出,這樣也叫懈怠!


這樣障礙了精進,哪怕是修行者,一無用處,一點用都沒有,到底在做什麼?滋養染心,一直在積垃圾,一直在積煩惱,煩惱一點都沒去除,這是懈怠的人;不受教育,對自己沒有信心,對這條道路沒有精進,這就是因懈怠。


  我們修行,不論是在家、出家,我們一定要精勤,難得人身、難聞佛法,既得人身,又聞了佛法,我們更要精進,只要我們精進,就能對治懈怠,有人說那個人很懶惰,無藥可醫。有啊!有法可醫,精勤,我們若精勤就能對治懈怠。


慈濟人過去的人生在懞懂中,不對的事情做一大堆,他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要他去付出,做一些正當的事來幫助家庭,來糾正他的人生,他覺得這個我沒興趣,吃喝睹等等,這我有興趣。


但是因緣會合,接觸了慈濟,有一群精進的人,法入心,有法度他,牽引他接觸到了,開始體會,人生不要再這樣沈迷下去了,人生無常,見苦難的人比比皆是,我開始來付出,原來付出是這樣輕安,言樣自在,從此開始,他殷勤精進,好事沒欠他,他好事一件都沒漏掉,所以好事不能少我一個,壞的事情我一樣我都不能做,這種改變人生,眾善奉行,這樣的人不少。


我們能看到社會有這樣多,每一個角落都有機會接觸到,如何改變人生,如何去付出,這種眾善奉行,這精勤即精進的人,精進可對治懈怠,我們社會若多點這樣的人,能現身說法,眾善奉行,沒困難啦!


  菩薩本行,就是入人群中,再度眾宏願,要好好度眾生的願,只要我們願意做,沒有做不到的事。我在三節合一,這樣的時機,這樣的時間與機會,台灣農委會今年送給慈濟發放國際間貧窮的國家,我們分配出去,能看到很多國家將台灣的米親手送到貧窮家庭,讓他們雙手來接,接到這些米那份的歡喜,其中菲律賓浴佛那天,同時舉辦了發放,一萬五千多戶,這一萬多戶的人拿到米回家,整個區所飄送出來的,是米飯的香,裡頭的故事很多,好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對老夫妻,先生七十九歲,太太七十六歲,他有二子,大的兒子做粗工,一天購一百多元,還有三孩子,天天在外做粗工賺一百多元,不能惟持家庭,這對老夫妻就將三個孫子帶回來。


其實老先生七十九歲了,在社區當指揮交通,指揮路上車的來往,一天也只能賺一百多元而已,夫要維持這家庭很辛苦!所以這次也得二包,一包二十公斤;二包共四十公斤,很開心!因米是天天要買的,有時買一公斤,有時買半斤,天天要買,有錢就買一公斤,一家除了兒子、孫子再加上二位老人家,一家共六、七口,靠二人一天賺二百多元,一公斤的米要二十到三十元,光吃米就不夠,所以就要很節儉。每天買一公斤,沒錢時就買半斤,不曾有過,手接過二包四十公斤這樣沈重的米,很高興回來了,趕緊拆開來煮,這餐該可吃得很飽,孫子該會很歡喜。


  但當他拆開要煮時,想到了隔壁,也與他一樣辛苦的人,但這回怎沒報到他們的名字?所以他趕緊從一包中倒出五公斤,送到隔壁,讓隔壁也能聞到這米飯香,他自己也在煮了,煮熟了,熱勝勝的,給孩子一人一盤的白米飯,單獨白米飯,但沒菜,所以孩子很開心,去拿巧克力粉,一包巧克力粉拆開攪在飯中,這三個孩子很歡喜,很陶醉,能吃著白米飯,還能加巧克力粉,很開心!


白米飯香,整個地方都有聞到,這種的歡喜,其實類似這種愛的力量,能讓這麼多人歡喜,還能看到人性的善良,其中有一位,我們的志工,他也在名單中,也登記來當志工,他領到一包二十公斤白米,他領到後,發現一對夫妻,在前幾個月,家被火燒了,無家可虧,在路邊用破破爛爛的布圍起來,就是他們的家!


這對夫妻是撿回收物,每次賣二十多元,最多三十到四十元,這樣在過日子,故這位志工手領到這包米,腦中想到了這對夫妻,所以他這包米沒拿回家,送去給這對夫妻,原來人性是這樣美,這樣善。


  接觸到戡濟後,精勤對治懈怠,眾善奉行;這一對夫妻接觸了慈濟後,雖只做資源回收謀生,他現在一星期中,有一天的回收,他會分一點給慈濟。


表達說他連銅板;一元、二元都沒有。但是他回收回來的,一星期中其中一天撥一點,並跟這位志工說,你們在做資源回收,我這些就合在這些資源回收中。


志工問說,但你自己也要拿去賣啊!他說:我才用一星期其中的一天,及只有這一點,讓我有機會,也能跟你們一起做助人的事。
這樣的貧窮,哪怕一星期中的其中一天,收回來的一部份,幾十支的瓶子撥出來,這樣他也同樣在幫助人。看說眾善奉行,雖然自己貧困也是在付出,這是因有菩薩在人間,這一大群的菩薩.將台灣的白米引到菲律賓,菲律賓有這一大群的菩薩,做這樣大的布施,除了浴佛那一天一萬多戶的布施,還有在靜思堂,二天五場六千多戶的發放,這就能想像,二萬多戶在那地方領到白米,難怪他們說,街碩巷尾都能聞到白米飯的香。


這就是菩薩引度多少人,接受了惠施,然後回饋,願意當志工行菩薩道,這是菩薩本行入群,菩薩道行入人群中,去度眾生,發宏願這樣淨化人間,這實在是很美的世界,雖然看到這樣多貧窮苦難的人,但更多行菩薩道,發菩薩心的人,看了很安慰,也很歡喜!所以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


  我們現在人間菩薩,都是信受行菩薩道的方法,所以人人隨順此經,法華經就是教導我們要這樣,人人去行菩薩道,環境不分貧富,年齡不分老少,智力不分智愚,人人都能當菩薩,人人都能走入這部經的道、路中,我們學佛者應該要殷勤精進,這樣簡單就能當菩薩,不要懈怠懈,懈怠就會滋長了染心煩惱,我們若勤精進,自然就去除煩惱,就會去做好事,做得輕安,做得自在,就會很歡喜。


經文:「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


經文簡釋:
「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此明外道凡夫具四惡、三惡者,應勿為說。憍縱、傲慢、懈怠、我見為四惡


  眾生就是因為懈怠,蔽覆了我們的心,因為我們懈怠,懈怠就是煩惱無明,隱蔽了我們真如清淨的本性,所以不能精進,不能勤修聖道,像這樣的人是懈怠心,明明你能幫助人做事情,出一點力,這樣的簡單,你只願站在那邊看,不肯去做工作,這樣簡單的事,懈怠的心,就這樣輕易在分秒中一直懈怠,分秒中就是灰塵,就是塵沙煩惱,不斷無孔不入,入我們的心來,所以說懈怠,就是因我們們不肯精進,不肯勤修這道理,道理聽來不肯去身體力行,所以不能感受到,那份認真付出輕安的感受,這表示外道與凡夫都是一樣,凡夫與外道他有四惡、三惡,像這樣的人,我們都不用向他說法,因他沒辦接受進來,他沒法身體力行。何謂四惡、三惡?『憍縱、傲慢、懈怠、我見』,此為四惡。看這些文字,我們自己問我們自己,再來說


經文簡釋:
「凡夫淺識,深著五欲」;又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為三惡。


  凡夫淺識,凡夫的智識很淺,剛才說的四惡是外道,但我們凡夫呢?凡夫是『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為三惡,這三樣就是障礙我們的道法,我們淺識,智慧很淺,真的很愚鈍,愚鈍又懈怠,不是利根,還很懶惰很懈怠,不只是淺識、懈怠,又再加上深著五欲,只想要享受,沒想要好好認真,只想享受,享受不只是享受身體不敢去勞動,不敢流汗,不敢手碰髒物,不敢動我們身體,這種懶惰的人以外,那就是欲念真大,我很認真,我打拼有了但不夠,我很多但還不夠,這樣的欲念,有一缺九這樣一直去,這種欲的深著,一直深著,賺很多錢但捨不得捨,越貪越陷進貪的陷耕中,越是慳貪,越是嫉妒,有五欲心的人,一定是慳貪嫉妒,見人做好事不開心,還要再毀謗,像這些都是深著五欲,這也是惡之一。


經文簡釋:
「聞不能解,亦勿為說」;憍慢者貢高不信,懈怠者放逸無知,著欲者耽荒世染,計我者知見不達。如此之流,聞不解悟,必起惡謗,後獲惡果,若為說之,不為無益,而且有損,大悲愍念,亦勿為說


  還有,就是聞不能解,雖然在聽法,但聽只是用耳朵聽就過圦了,並沒入心,或是聽來做世智辯聰來用,只是知一些名詞,我瞭解、我會背,我出口成章,很多的名詞,我看寫下來了,我能拿來跟眾人『現』,我會說這句話,我會寫這樣的文字出來,但是你會說、你會寫,你不會用,這種文只是聽進去,裡面真正的意義你沒接受,你若能接受就會用,只是用在(展現)自己,文字我懂很多,我出口成章,只是這樣,這也是憍慢懈怠,那種貢高驕慢,這種慢心,未得謂得,只是聽來,現他自己文字懂很多,這也是惡之一,這樣也是懈怠,雖然你看他每天聽經,沒用在正道上,路在前面,他不好好走,他要走向偏路。


  就如昨天說過,如眼睛有病,所以這座橋他把他看成二座橋,所以車開到其中一座橋,原來那座橋是眼睛看花了。這是在好幾年前,在中部有一位委員的先生,這位委員要進慈濟,生先多障礙。


{先生}愛喝酒!先生從事開卡車工作,有一天喝醉了,開車時,忽然間前面的路模糊了,眼睛是想睡或看花了不知道,這樣開到一座橋,偏掉了,就撞到橋墩,忽然間清醒,車一輪胎在懸崖邊緣,另一輪胎在橋墩旁,好在撞到很大一聲,讓他清醒及時剎車。


回去跟太太說,我差點就回不來!將這事告訴太太,他太太說,你為何會一輪胎掉在那裡,那一輪胎就是你,懸在縣崖邊的那一輪胎是你,而去撞到橋墩那輪胎是我,就像我去遇到你,我去做慈濟你就一直障礙,你每天喝的醉醺醺,若不是我去做慈濟,你連橋墩都撞不上,你就掉下去了。


說起來好像真的!所以這位先生就醒過來了,好啦跟妳做慈濟,開始也是很精進。所以說,聽,家裡有做太太的委員跟他說,師父這樣說、這樣說他就是不聽,沒撞到他不聽,一撞上醒來了,現在投入環保中,也是精勤的慈濟人,所以凡夫就是有這種淺識懈怠、深著五欲、聞不能解,這三種的惡來障礙我們。


  「聞不能解,亦勿為說」,這種聽後不肯去瞭解,這是怎樣的人?再重新跟大家說,是憍慢,憍慢者貢高,他不相信這部經,我們跟他說的法,他不接受進去。懈怠者放逸無勇猛心,因他懈怠,不敢去做,不敢身體流汗,不敢雙手碰髒東西,只想要享受,這種懈怠墮落的人,他放逸,我們也用不急著在這時向他說話,因緣要待機。著欲者耽荒世染,像這樣的人,我們要直接跟他說法,這也是很難;或者是外道,計我見者,這種知見不達,外道教他還是沈迷於邪知邪見,像這樣的人,我們也不用跟他說太多。


如此之流,像這樣的人,聽不能理解,不能徹悟,這不僅是不能理解,不能徹悟,反過頭來,他必起惡謗,像這種外道教的人,或者是懈怠不肯精進的人,他有理由,會將這法,明明是善法,他將之惡解,變成惡!以前大家都說,慈濟人修福不修慧,那些貧窮的人,就是有因果,他的因果,他本就要受苦,你再去幫助,你違背因果,你會受因果的報應!有人常來跟我這樣說,我就說,對啊!有因果,因果會報應,報應你結好因,造福業。


所以這也沒錯,他回說,對喔!師父我怎沒想到,你看,這就是聞不能解。他再來惡謗,起惡心來毀謗,聽的人無法體會,只是會怕而已!好在他還會回來問,問後跟他講,安心了,做好有好報,應這分結善緣,造福業,這很好,就安心繼續做。


所以佛陀就是跟我們說,有時因起惡念來毀謗,聽了就接受,不敢再向前行善,這樣的人很多。所以佛陀說,像這種邪知、懈怠、憍慢的人,這樣的人我們暫時不跟他說,這樣就後獲惡果,怕人再去造惡業,受惡果若為說之,不為無益,他不肯做,反過來還再毀謗,這樣對眾生無益,說給他聽,他不接受,就是不為;不肯接受身體力行,反過頭來無益,還去毀謗,這樣對他說好話也沒有用,而且有損,不只無益還有損,因為他後獲惡果,毀謗善法這一定是斷人善根,不只是對這人無益,還有損,有損就是受惡報。


大悲愍念,亦勿為說,我們因為愍念這樣的眾生,所以我們還是一樣,不要為這樣的人,不瞭解的人,這種懈怠、憍慢的人,我們都不要向他們說,計我見的外道,我們也不要說,說後對他無益,反過來毀謗,這樣對他有損,所以不要跟他說。


『見思惑之人,總具七惡,則不可說』


1、憍:自恃族姓、色力、聰明、財富而縱逸者。
2、慢:具七種慢,凌人自高,少德謂多,即五千退席輩
3、懈怠放逸
4、我見,有六十二種,外道邪見者
5、世智辯聰,淺識無慧者
6、深著五欲,煩惱重者
7、愚鈍凡夫及愚法定性二乘,聞不能解者,不可為說


  見思惑的人,這見思惑是我們心的煩惱都未除,除了無明等等,還有見思惑,總共有七種的惡。你看佛陀成佛後,他欲暢演本懷,但怕眾生不能接受,怕眾生不只不接受還起毀讁,所以佛陀也要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諄諄善誘,所以若還有見思惑的人,我們就不要強迫說給他聽,因為裡頭還有七惡,見思惑有七種的惡


{第一是}憍:自恃族姓、色力、聰明、財富而縱逸者,這樣的人就不要跟他說,我是很高貴的人,我生得莊嚴,我不去接近這樣髒或身形不俱的人,我這樣莊嚴,為何要接觸這些人,或者是自以為聰明,我很富有,我也不想與這些人在一起,像這種憍,我們不要去接近,也不需要強迫他來聽。


{第二是}慢:具七種慢,八憍七慢,以前跟大家說,光是憍與慢,就有八憍七慢,或是七慢、九慢都有,這種的人就是慢,凌人自高,自己如鳥類,飛得很高向下看,感覺他高高在上,大家都在他下面,矮他一截,所以這種人自高少德,自己很貢高,沒修行,無德,就像這樣,少德以為自己很有德,這就是五千人退席,釋迦佛開始要說,這種憍慢的人,在法華會上五千人退席,就如這類的人,憍慢的人。


{第三是}懈怠放逸。


{第四是}我見:有六十二見,以前在說水懺時,這六十二見的外道邪見法,也都分析過,這外道真的障礙很多。


{第五是}世智辯聰,淺識無慧:我們剛才也說,三惡中之一,這種的淺識懈怠的人,我們也沒有要跟他們說。


{第六是}深著五欲,煩惱重者:這樣的人我們也辦法跟他說,他也沒辦法接受。


{第七是}愚鈍凡夫,這種愚鈍凡夫,完全不能瞭解,在這愚法定性二乘,凡夫都還未接觸到法的人,你一下就跟他說大乘法,他聽不懂,若還還停在聲聞、緣覺獨善其身這種,他已經定下來了,不想再向前精進,這叫做愚鈍,這叫做愚法,愚法定性這樣的人,他聽也不改,不想去瞭解,他也不能會身體力行,類似這樣的人,我們還是一樣不用跟他講。


佛陀慈悲,他能跟我們說,不能接受的人,他再誤解、再曲解、再錯解,將法善變惡,像這樣根機還未成熟,我們就不要強制,要他非來聽這經不可,要讓他自己聽後很歡喜,繼續就自然能接受。


懈怠能障精進,滋長染心,煩惱會越來越多,懈怠的人也不用跟他們說,所以我們要趕緊提起精勤來對治懈怠,眾善奉行,行菩薩道,我氜要來度眾生,要立宏願,在我們的一乘實法,無不都是要身體力行,所以我們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蘇惟焜




文章總數 : 8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4-05-03

2014/05/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5/24晨語簡記   2014/05/24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五月 24, 2014 1:02 pm

這是今天的晨語簡記。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5/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2014/05/24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五月 24, 2014 8:58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今日的重點就是要充分理解什麼是「懈怠」,及其對治之道。
 
上人在每天開示的開頭,會有一段文字或偈文,內容是上人親自寫的,針對經文的要義、重點、精神寫成一段文,先說明,再來看經文,就懂了。
 
今天法華經的經文是:「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
 
上人開頭的文是
懈怠:能障精進,滋長染心
精勤:對治懈怠,眾善奉行
菩薩:本行入群,度眾宏願


簡單講只有六個字,三個概念,懈怠,精勤,菩薩。
 
懈怠是經文提到的,上人只抓一個重點,一方面可深入,一方面有感而發。
精勤是懈怠的解要,我們有沒有理解,真正理解,真實服用,確實執行。
菩薩是菩薩道,上人以佛陀的本懷,就是大乘的觀點解釋,提醒我們不要忘了。
 
今天的心得,一開始我只想到懈怠,聽了很有感觸,我寫下:「上人說的很重!」
我有注意到,上人在解釋精勤用的是大乘觀點,強調不要只是會背經文,會說,而是要會做,入人群,做一些對人群有益的事。所以,他才寫下菩薩兩個字,因為這才是法華的精神,佛陀的本懷。
 
上人的用心良苦,上人大智慧,我們要好好領受與奉行。
 
今天另一個重大發現是,我要寫七惡。
因此,我上網搜尋,沒有。查13本佛學辭典(電子版),沒有。
這是第一次遇到「獨家」,上人獨家的解釋。(也可能參考那一位高僧大德,但我一時找不到)
我再把七惡看一遍,發現,其實七惡就是從經文所說拆解出來,恍然大悟。但佛學辭典並沒有收錄,也少有大師開示,可見彌足珍貴。
 
『見思惑之人,總具七惡,則不可說』
1
、憍:自恃族姓、色力、聰明、財富而縱逸者。
2
、慢:具七種慢,凌人自高,少德謂多,即五千退席輩
3
、懈怠放逸
4
、我見,有六十二種,外道邪見者
5
、世智辯聰,淺識無慧者
6
、深著五欲,煩惱重者
7
、愚鈍凡夫及愚法定性二乘,聞不能解者,不可為說


法華經的經文是「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這段文就是七惡的來源。
 
今日熏法香,寫心得,讓我體會到,讀經時要更用心、更細心。對於生活中的法,要更用心、更留意。對於利益人群的事,要多多投入去做。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5/24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