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5/26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5/2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5/26晨語簡記   2014/05/26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五月 26, 2014 6:12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5/26 晨語薰法香


無正諦信 心念迷思
猶豫不解 缺信不悟
於正法中 含善種子
滅除惑業 明真如法


       瞭解嗎?我們要有正信,要瞭解真實道理,道理常常說,無形呀!我們看不到,但是真理是存在呀!我們要相信,相信無形無體真理存在,一切的道理、物理會合起來,就是物質的形相,很多的心念煩惱會合起來,就是錯誤的行為,這裡面、背後都含著他的原理存在,我們必定要正確去推理,去研究去瞭解這個諦理,諦就是真理,就是正確的道理,我們必定要有真諦理的信仰,如果沒有正諦信,沒有用正諦道理去相信,自然我們心念就容易迷思,心路如果迷失就亂了心跟腦,我們思想不要被迷去,一定要回歸正諦的信仰,要信仰真理,這念心;這個心念、這個思路不會迷失,所以沒有正諦信思路會迷,大家從文字上去深入、去體會,內心必定要有正確的道理,信仰不可偏私,思路如果錯誤,思想就會偏向,這念心要很正確,時時要好好把握。


       那麼再來說,猶豫不解缺信不悟,我們的心,正確的道理,我們相信,要好好把握住正知、正見、正思惟,這樣好好守住正見道理中,不然我們容易猶豫不解,我們就猶豫了,猶豫就無法決定事物道理,事物道理無法決定,是非就難解了。所以我們有信就不會猶豫,如果猶豫就是沒有確定的信解,所以我們不要猶豫,是跟非我們要即刻分很清楚,不要半信半疑,這樣叫做猶豫,要相信,又無法理解,那這樣,信就有缺,信沒有全信所以我們就缺信。迷信不如不信,因為我們迷這個思路,心就會亂跑,讓心錯亂,不要有迷信,迷信就是說,我也有信,也不敢相信,人家怎麼說一點心頭不定就被人帶走,帶走無法瞭解道理但是自己一直去索求,就容易走火入魔,不知道還記得嗎?


      在很多很多年前,在(台灣東部)蘇澳有一位媽媽,因為小孩要考試了,她擔心孩子考試考不上,期待孩子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就一直擔心,就去求神去問,求呀、問呀用了不少錢,有一次就有人牽引她,你這樣求不如去問。在求神問乩童的時候,孩子要考試,若運途不好,是不是要改運?原來我的小孩運氣不好,要改運要祭(祭改),每天都去那個地方,相信這種鬼神、乩童的誘引,用了很多錢,每天都迷在那個地方。有一回已經無法控制自己了,這已經是走火入魔,而且幻聽、幻覺,有一天請她的先生開車,走在山路時,忽然間叫先生車停下來,停下來後她下車,她把兩隻手手指頭,從眼睛挖下去,怎麼會這樣?先生趕緊把她送去醫院,眼睛已失明了,後來問是怎麼樣,她聽到有人跟她說,你要趕緊停車,所以她叫先生停車,下車說妳的眼睛要挖下來,才不會對小孩、先生有傷害,她聽幻的聲音,真得就伸手把眼睛傷害。那個時候來過精舍,女兒陪她來,講這樣的經過,心還是無法徹底瞭解,雖然事情發生慈濟人去關心他,講很多道理給他聽,也知道自己不對傷害自己,但是心還是放不下,所以女兒、慈濟人陪她來,才體會到人的心只要有欲求,沒有方向,不懂真理,真正是很危險,容易走火入魔,那個時候就是幻聽、幻影、幻覺都浮現出來,到底是外面有邪侵入心嗎?


      其實乩童是假的,信仰是偏差的,亂了他的心路思考,所以由不得自己,這樣叫做走火入魔,在精神病院精神科患者就是憂鬱、躁鬱等等,都是心理狀態,無法受外面環境壓逼,其實外面哪有什麼環境壓逼,是自己心思錯誤,把自己心路縮小了,所以看到外面很澎湃,很多事情,自己的心無法打開心門,體會很多社會人間的事情,有時社會人間的事情跟我們無關,也起恐懼的心,最近的社會,學校大學生發生的問題,這幾天新聞媒體還是在報導,零零星星訪問這種心態,原來是做出傷害自己不利他人,這種大學生少年人心理,社會什麼事情發生,媒體宣染一下,大家看了之後自己心偏差方向,無法接受這種的聲音,無法接受這種媒體傳播,所以自己的心起驚惶,自己的心,心路被迷了,思路被迷了,所以亂了他的心,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瞭解正確的道理,社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更要淡定我們的心,把心理調整好,不要聞聲起舞,不瞭解的道理亂自己心思,錯誤就會很多,不只是亂了自己心路思想,也會亂了社會家庭等等,這種信我們要正信不要迷信,那位母親要求孩子光明,他認為孩子的運途不好,去考試那就很危險,孩子還沒有考試,就煩惱在前,就迷信去求、去問,亂了心思幻聽就出來,造成一輩子眼睛看不到,這是自傷害,這也是一念迷。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要有正諦信,我們如果沒有正確道理的信仰,我們的心思會迷,我們要正信不要迷信,因為還有一個信的存在,這個信如果迷了,邪知、邪見、邪信也是很危險,這叫做猶豫不解,不正確的信仰到底有沒有這樣的道理,半信半疑,道理存在光是一項道裡,道理永遠存在,經千古不變,光是一個很簡單,來做人生老病死,這就是道理。為什麼我來生?如果要追求這道理,跟這對父母有緣,這個緣從什麼時候來?過去生中所造善惡緣,跟這對父母過去生中,造做的一切善惡因緣,萬般帶不來,唯有帶來所造作業,跟父母的緣吸引來,說這麼多,「因」到底長什麼樣?拿來給我看,因的道理很明確,但是你看不到過去生,現在既來生了,依報正報都在這個地方。


       既然生了,長大中年、老年,過程中我們的生理有這樣的變化,一個月、兩個月,四、五個月會爬,開始會站,這個生理的變化,慢慢幼年、少年、青年,這種隨著名相這樣的變化。除了自己的身體裡,我們無法去體會這個理長什麼樣,但是他的生理就是存在,不斷在新陳代謝,讓我們從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就是這樣一直過來,這就是因為生理不斷在行動中,這個行蘊我們自己卻不自覺、不覺知。舉這一項,我們就會知道所有理是永遠存在,生老病死千古以來永在,這就是道理,但是看不到,不過它存在。我們要探究道理,就要從佛法中去聽、去研究、去瞭解,瞭解在內心中,我知道的跟你們說,也是口出而耳聞,聽進去之後,我的見解看法是這樣,講給你聽,入你的耳中,不一定你跟我的見解完全一樣,要看每一個人根機是深、是淺,我的見解可能比較淺,你根機高,我說一句,你聽了比我瞭解十倍深,更貼切瞭解佛教真理也說不定,要看人人體悟的心思,這個方向講起來是很深,但是要靠我們用心去體會。


      信不要有猶豫不解,絕對不要有非法的信,是正法我們要確定接受,法入心而無漏,正法入心該戒我們要戒,心要專下來,我們要產生正確的智慧,這是無漏。正諦信要無漏,不要猶豫不解,因緣稍縱即逝,時間過了因緣過了,你想決定的已經來不及了,要運用智慧在人間因緣中。是與非要即時,不要猶豫不解,因為欠缺堅定的信仰會不悟;無法開悟。我們凡夫,於正法中含善種子,正法中有含藏善種子,剛剛講因跟緣都含藏種子,因緣就是法,法我們如果入心,才有辦法真如本性現前,法入心撥除煩惱無明塵沙惑,完全一一掃盡,清淨內心本性可以現前,現前的本性就是真理的種子,就是我們真如本性,所以滅除惑業,明真如法。我們一切欲念煩惱、塵沙無明完全去除掃盡,我們的真如就現前。佛陀夜睹明星,覺悟宇宙天地萬物真理,法真如本性,跟天體合而為一,所以他可以透徹很多道理,所以我們學佛就要有這樣,所以我們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聽經很重要,講經也很重要,聽經聽了要入心,要很正確收納,不要偏差聽聞,不要偏差理解,我們要聽得真、要入的正,法要正諦,正法入心,我們如果沒有正諦正法入心,我們的相信就是缺信不悟,如果缺信不悟,我們的心念就會迷失,就像這種人,就是不信正法。正法不相信,他信的是什麼?是偏差的邪道,毀謗此經,傳法偏差,聽的人不用心,傳法偏差,有些已經是邪知邪見,把講的法錯誤的解釋來毀謗經,內涵的道理,經過邪思邪見,再拿來利用,就是對這部經的道理完全偏差,這也是毀謗,讓這部經的道理滅,斷一切世間佛種,就是用真理在傳法,不小心讓人利,利用這個法,以法攻法,所以變成毀謗,下面,這段經文這樣講:


經文:「或復顰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


經文簡釋:
「或復顰蹙,而懷疑惑」;顰蹙,或聞此經而憂,愁不樂形於面,顰蹙,見此經而猶豫萌生,而懷疑惑故,顰眉蹙額。


      瞭解了,我們不要將這種法就說給人聽,要看這個人聽法有沒有歡喜?真正信仰聽法,要說給人家聽,也要觀機逗教,要看聽的人的態度臉色,態度不虔誠,臉色有顰蹙,就是不歡喜的接受,大部分這樣的人就是有懷疑惑,心中有疑惑不是真實瞭解,像這種人,聽之後的結果如何呢?汝當聽說,此人罪報,這樣的人聽不瞭解,沒有起歡喜心,再講下去心生疑惑,以疑傳疑,以惑傳惑,傳在迷信、傳在邪思,這樣一直傳下去,法完全走樣,真理變成邪知邪見。所以如果變成這樣,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錯謬一直傳下去,佛還在時,對這部經錯誤的傳,「其有誹謗,如斯經典」,正理正法錯謬的解釋,這樣一直傳下去,等於是毀謗這部經。這部經受到污衊毀謗,有什麼樣的罪?讓我們好好用心瞭解,要重新解釋。


    『或復顰蹙,而懷疑惑』,解釋讓大家瞭解,就是聽這部經後,是不是臉上有憂愁不樂。如我在講這個事情,人間菩薩熱忱這樣在做善事,但看到他對別人做好事沒興趣,就趕緊打住,就不再跟他說慈善的事情,因再講下去也會起煩惱心;話題一轉,說他聽得懂,他有興趣的事情,現在講話也要這樣,這是觀機逗教,看他的心態不是很歡喜的接受,不是心開意解,就是話不投機,就不用多講來多增加憂愁,讓他整個臉不歡喜,憂愁不樂,現於面相,整個臉色都不好看希望你們多觀察人家的臉色。我們講話,聽的人的臉色也要觀察,顰蹙示現在我們臉色,這樣的人聽這部經,懷著疑惑所以顰蹙,不管是看經越看越煩,越聽越不歡喜,就像這樣的人我們不要講。


經文簡釋:
「汝當聽說,此人罪報」;外境形色迷惑,不思惟觀無常,執著邪道未能,信授正法,一乘實教,故懷疑迷惑,不能信受,則為謬解,誹謗法已,日夜欲滅正教,並輕慢說宣,一乘法人。


    「汝當聽說,此人罪報」,佛陀慈悲,不希望眾生錯誤曲解而造業,講話給他們聽,是不是歡喜聽?是不是有正確接受?身體力行的方向對不對?這是我們要考慮,常常說人間菩薩要走入人群,人群中做的事情對不對要細心觀察。一樣的道理,外境形色迷惑於心,前一段一直說思惟,我們的思想、思路也是禪,禪是正知、正見、正思惟,我們生活中一切行動跟我們思想心怎麼想,就是怎樣表現,佛法常常說,挑柴運水無不是禪。這也我的口頭禪,舉手動作無不是禪。要從這個門走,或從那個門走,每一天走出書房,有時候從前門走,有時候繞在裡面的門走,都可以走到外面,要看人的思路、用意。為何要從大門?或是思惟為何要從偏門,要看外面境界和內心思維,日常生活對外面境界思惟要很用心,對道理更要細思,外面的形形色色,我們的心要定、要細思惟,觀察真正的道理,不然變成迷惑不思惟,不觀無常,所以他執著,如果細思惟,佛經中處處提醒人生無常,今天的事情,要好好把握因緣在正思惟中,因緣把握,我們就有正確的方向去走去做,如果猶豫不決,思惟不清楚,這樣我們就是不念無常,分秒過去不知道好好把握。


      有的人信解邪道,執著邪道就無法信受正法,這就是在時間因緣,我們的心路思惟,還是失去正思惟,不念無常,日子就是這樣拖過去,同時信仰偏差錯誤,那就是執著,就是正知正見失誤,這種懷疑我們要常常自我警惕,聽到正法要歡喜接受;若無法接受還懷疑不能信受,這是謬解,這是懷疑不能信受,還猶豫用錯誤的解釋來毀謗法,還在日夜思考,如何滅掉正法,佛陀在世的時候不就是這樣,有很多外道教毀謗佛法,佛經故事很多,就是僧團中六群比丘,提婆達多唆使僧團,把佛陀的正法謬解,還故意毀謗,還時時日日夜夜想怎樣毀滅正教,輕慢正教,對宣傳正教的人,也想要毀滅掉,看看外道教時時就是想對釋迦佛不利,提婆達多灌醉大象,想殺害佛陀,不只輕慢還想毀滅,毀滅正法、僧團,還包括殺害佛陀。


經文簡釋:
「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述說聽聞,是經法,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其報,增明罪因。由於不信此經故,起三惡業,顰蹙者,愁眉苦臉,此身表情惡,疑惑者,狐疑不信,此心意疑念惡,誹謗者,惡口毀謗,此開口動舌,毀謗惡。


    「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這在敘述,聽聞是經,就是一乘實法,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我們人呀!如果直接聽佛講經,聽而不相信還要毀謗,直接聽不相信謬解再毀謗,斷一切世間佛種,因為他是直接向佛道場中聽來,聽來無法真實體會,出去外面講,錯傳謬解,這個人明明在佛座下聽來的法,沒道理呀!後人就不信受,這是斷佛種。昨天也提起,這種斷世間佛種,因為毀謗這部經及正法,我們聽佛法要很用心,看佛陀開始要講法華經的時候,五千人退席,佛陀反而很歡喜,五千人退亦佳矣,這樣離開也是很好,免得他聽不懂產生毀謗,五千人退席退亦佳矣,這我們在序品的時候說過。所以佛陀的慈悲,不希望人不瞭解,讓他接受這樣的法,接受後再去錯謬解釋、錯謬傳說,引起人對正法起毀謗,這樣不對,這樣讓人造業。


       因為不信此經故,以三惡業,聽這麼好的法讓他不歡喜,第一是顰蹙者,愁眉苦臉,很明顯看到,聽經、聽法不快樂,從表情看得出來。第二是疑惑者,狐疑不信,從內心起懷疑,心意疑念惡。第三就是毀謗,不高興、心內心疑,還從口中毀謗,開口動舌毀謗正法,這就是身口意三惡業,因為聽這個法沒有正確瞭解,謬傳、謬解起毀謗的業。學佛要用心,沒有正諦心,心念迷思,猶豫不解,缺信不悟,這樣佛陀就很捨不得這樣的人,要好好用心,於正法含著善種子,雖然看不到要用智慧接受,善的種子含藏正法中,要接受善種子要滅除惑業煩惱,黑暗去光明生,這是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呀!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5/2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一)   2014/05/26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五月 26, 2014 10:31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一)

 

經文:「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經文:「或復顰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

今天的經文有上面兩小段,所以,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信,一個是不信的罪報。

上人舉了蘇澳有一位媽媽,因為小孩要考試了,她擔心孩子考試考不上,期待孩子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就一直擔心,就去求神去問,最後失明的真實例子。這是迷,迷信,很清楚的例子。

 

「信不要有猶豫不解,絕對不要有非法的信,是正法我們要確定接受,法入心而無漏,正法入心該戒我們要戒,心要專下來,我們要產生正確的智慧,這是無漏。正諦信要無漏,不要猶豫不解,因緣稍縱即逝,時間過了因緣過了,你想決定的已經來不及了,要運用智慧在人間因緣中。是與非要即時,不要猶豫不解,因為欠缺堅定的信仰會不悟;無法開悟。我們凡夫,於正法中含善種子,正法中有含藏善種子,剛剛講因跟緣都含藏種子,因緣就是法,法我們如果入心,才有辦法真如本性現前,法入心撥除煩惱無明塵沙惑,完全一一掃盡,清淨內心本性可以現前,現前的本性就是真理的種子,就是我們真如本性,所以滅除惑業,明真如法。我們一切欲念煩惱、塵沙無明完全去除掃盡,我們的真如就現前。佛陀夜睹明星,覺悟宇宙天地萬物真理,法真如本性,跟天體合而為一,所以他可以透徹很多道理,所以我們學佛就要有這樣。」

 

由於不信此經故,起三惡業。

 




顰蹙者,愁眉苦臉,此身表情惡。



誹謗者,惡口毀謗,此開口動舌,毀謗惡。



疑惑者,狐疑不信,此心意疑念惡。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5/26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