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李淑伶
金剛勇猛心
金剛勇猛心



文章總數 : 171
威望 : 54
注冊日期 : 2009-03-23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Empty
發表主題: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Empty周日 7月 27, 2014 8:58 pm


【證嚴上人開示】2002年12月20日晨語開示
我們學佛,就是希望能夠開闊心胸,觀普天下眾生皆平等,這也就是在佛陀,初要修行,要發心之前,對於人世間有很多苦難,生、老、病、死,尤其是種族階級的分別,尤其是貧富貴賤的差別,所以他不忍心,因為如此,要去突破人與人之間,互相不平等的觀念,佛陀覺悟之後,將他所得的道理,運用他的智慧,走遍了印度,他無非就是去宣導,要讓大家能了解人生是無常的,生命是平等的,以這個觀念,看是否能將貴賤差別拉平,不過,談何容易,兩千多年來還是同樣,眾生迷茫,貧、富、貴、賤的差距很大,不過,我們既然學佛,修學道者,當然要依照佛陀的教育,起發人人的悲心、愛念,行於菩薩到來救濟眾生,所以我們不斷地呼籲,不斷地提倡,看是否能將人人的心靈淨化,將內心的貪、瞋、癡,這種煩惱慢慢將它淡化掉,將人心的悲念啟發出來,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樣來提倡。


慈 悲 平 等 心              
                     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證嚴上人開示】2002年12月20日晨語開示
現今的社會,愛心人士慢慢增長起來了,我們也已經看到,很多提倡人道精神,就是跨越了敵我的境界,去做救濟工作,不過,世間遼闊要能夠每個地方,都能透視得到,能真正順利去作救濟的工作,實在不容易,不過,佛陀,他還是這樣對我們說,難行能行,救濟必定要有平等,先建立這個平等觀,要有這種的覺悟,我們如果心念認為眾生平等,生命都值得尊重,這個觀念如果提升,即使很多的困難都能突破,不過,話再說回來,要人救,不如自救,佛陀對我們說因緣果報,為什麼世間有這麼多苦難人,為什麼有這麼多天災,又有這麼多的人禍,這種果報,我們人人應該自己要多反省,過去生中,到底我們造什麼因?造什麼業?這輩子會生在災禍多端的地方,這應該是共業,但是有的人會說,共業在那種邊地下賤,多災多難的地方,但是在富有的國家有沒有呢?同樣也有,放眼天下,無論多麼強盛的國家,其中都有貧窮苦難人,所以佛陀就這樣說,「貧苦多怨,橫結惡緣」,這是在《八大人覺經》的,第六覺知。

第六覺知
貧苦多怨  橫結惡緣
菩薩布施  等念怨親
不念舊惡  不憎惡人  
          《佛說八大人覺經》


貧 苦 多 怨  橫 結 惡 緣

【證嚴上人開示】2010年3月9日志工早會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這都是我們的人生,這種的貧,就有苦,他的貧,就是說心靈的貧,生活的貧,生活的貧困,我們常常都看到了,慈濟人不也都是時時刻刻,都是在窮困人的周圍,伸出了雙手,扶助他、幫助他、撫慰他,我們都是見苦知福,眼睛看得到的,我們都能去付出,但是,有沒有警覺到,心靈的貧才是真苦,普天之下,這種在物質上的窮困,比比皆是,但是,看不到的,心靈的貧之苦,更多,我們看到的,有多少多少富中之貧的人,求無厭足,他永遠永遠都是不夠,不夠,所以要賺的錢,他還是嫌不夠,再多,還要再多,這也是我常常說的,眾生的缺點,而且會結怨,結怨成仇,都是有一而缺九,百萬,希望多個九個百萬,一個一億,還缺少了九個億所以這種的有一缺九,愈大愈缺愈多,這都是富中之貧的人,他這樣的苦,愈大,事業若愈大,的確,那一種的苦惱會更多,所以這種「貧苦多怨」,賺得愈多愈多,心靈愈來愈空虛,這種的苦,所以我們這裡說的,貧苦多怨,不只是有形的物質,無形的心貧,怨恨的會更多,曾經跟大家說過,有錢人很惹人厭,因為他捨不得,所以人家會感覺到說,這麼有錢,為什麼都不肯布施呢,這麼有錢,為什麼計較那麼多,所以有錢的人也很苦,所以都是「橫結惡緣」,橫的,普遍的,人家都是對他沒有好感的,所以叫做「橫結惡緣」。

心中有所欠缺
感覺不足夠
就是貧
貧苦多怨
往往是因為
封閉了自己的心


【證嚴上人開示】2002年12月20日晨語開示
貧窮起於何因,於貧窮中「橫結惡緣」,儘管那個地區有愛心人,但是自己若是自閉,或是怨天尤人,看到別人,心中就生起怨與恨,這種在環境中,就已經是貧而苦,內心又多怨多恨,對外就自然就橫結惡緣,自己封閉了自己,這樣的人生也是很多,有一則新聞,在中部有一位,才四十歲的壯年人,他就是失業,失業後他就自己封閉了自己,生病了,因為健保卡他沒有去繳錢,健保卡就不能用了,後來他的母親就跟他說,錢想辦法(就好了),但是,他就是一種不肯去依賴人,所以外面的人無法和他溝通,他就在家裡吐血兩天,直到覺得自己的病,好像很沉重,才開始去向人借錢,一萬元,要去看醫生,走到半路,到底錢是被人搶走,或者是他昏倒了, 被路過的人把錢拿走,不知道,他的母親只知道,他有借到一萬元要去看醫生,到底是什麼原因昏死在半路,但是身上沒有錢,這實在是很遺憾的事情,現在的社會,有這麼多的愛心人,何況在我們慈濟,有這麼多的人間菩薩,為什麼這個個案,我們沒去發現到呢?或者是他如果能主動來求救,他一定是能得救的,或者是健保卡,雖然沒有錢繳,他如果能到健保局陳情,同樣,也是另有一個專案處裡的單位,應該不至於沒有藥可以吃,而昏死在半路,所以說起來,這對於他自己的心靈,應該是有一分,雖然是在貧苦中,他自己的內心封閉了,不肯輕易接受外界的幫助,可能有這種心態,所以看到這樣的消息,內心很難過,因為後來人家發現到,送他去醫院的時候,醫院診斷他死亡的原因,有可能是胃出血,大量的出血變成失血過多,就這樣往生,現在的胃出血,絕對不是致死的病,這如果可以及時治療,並不困難,就是因為失去了因緣,「緣」字實在也是很奧妙,欠缺這個好緣,如果有這分好緣,哪怕是住在多麼深山之中,也是救得到,我們常常看到我們慈濟,慈濟人看到他們開車,開了幾個鐘頭,從平地到深山,路很難走,他們還是去,去做什麼呢?為了救人,有時送米糧,有時去幫人修理房子,有時去幫老人洗澡、清理居家,這是每天在全省,慈濟人很平常,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為什麼在市內這種的個案,反而沒有因緣看得到,這應該就是講一個「緣字」。

如果能夠走出去
廣結善緣
彼此互相幫助
心靈就會因愛而富足
變得快樂起來


【證嚴上人開示】2011年12月2日屏東幹部座談
我們應該所要推動的是,付出、付出、付出,不是求入、求入、求入,不,你看,現在緬甸或是泰國,很多貧農,所以我們去了以後,開始就用竹筒歲月與他們分享,你們雖然很窮,你們也還可以救人,你要造一個造福的因,所以說來,這就是佛陀他要教育的,就是啟動人人的愛心,不管你有多少東西,只要你一念愛心付出,這就是叫做功德,結好緣,我們在那裡用竹筒歲月給他們,他們銅板也會投,而且米撲滿,我常常喜歡提起這個米撲滿,我們一家三、五個人要吃飯,我們的米糧好要放入鍋裡,這些米要煮成一頓飯,三、五個人吃,但是我可以再抓一把起來,放在旁邊,叫做「米撲滿」,他沒有錢,但是他可以,我這一頓要吃的飯,我再抓一把起來放在旁邊,幾天後,我就可以給另外一家人吃,這種貧中之富,這叫做讓他,「種福音,捨貧窮」,植福,捨貧植福,這也是佛陀教我們的,所以若能人人造福,天下災難就會比較少。
【證嚴上人開示】2011年11月22日北區協力組隊座談
濟雨他這一次去北韓,他跟我說,他說,居民他們說要參加會員,我好高興,只要點滴的銅板,讓人民有造福機會,這個國家絕對有希望,因為人都很善良,人民若能開啟他那一分的愛心,有這一分愛心,這種叫做福因,福因一起,福緣再成就,在成就一下,各位,他們總有一天會改變的,要不然的話,我們再怎麼救濟他,不然就是乾旱,不然就是稻穗已經熟成,我們也給他肥料,擔心他們乾旱,我們又給他薄的塑膠布,讓他的蒸氣,塑膠布覆在地面,蒸氣,你把它封起來,他就有水分,希望讓這種株成長,果然長大了,看到稻子黃澄澄,快要收割了,卻來了一場大風大雨,又把它掃掉了,這一次也同樣,他們快要割稻了,就是被大水淹沒了,所以整片稻穗都是空殼,無法收成,這就是業,這種眾生共業,這個國家就是沒有愛的啟動,他們人人有愛,但是沒有機會去做,所以這個業是貧窮的因,所以貧窮的業,常常每一年就是在乾旱,這都是我們在臺灣,能夠造福,所以我們很豐富,我們還能從臺灣救濟到國外去,真的是我們都要很感恩。

福從做中得歡喜
慧從善解得自在
能夠付出
就是福
付出無所求
還要修改習氣
就是慧


【證嚴上人開示】2014年4月19日晨語開示
有些人的家庭看起來事業很大,財產很多,卻是整個家庭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等等,都是煩惱重重,就算你再有錢,財產很多,這樣的家庭可有福嗎?這就是無福,這種只是秉承著過去,有造的善而來,這輩子物資富有,卻是緣不好,因為過去沒結到好緣,只是有造福,但是沒有結好緣,有的人就會說,這是要如何去分呢?有,有的人有錢願意布施,但是脾氣不好,很自大,雖然他救很多人,付出他的物資去幫助人,但是錢多、氣大,那個氣很粗,所以對人無法得到好人緣,雖然付出很多,卻是沒得到好人緣,我們來想想,現在有沒有這樣的人,也有啊!因為身外物要付出比較容易,內心要受持,實在是有一點困難,所以我們常常在說習氣,修行就是要修個習氣,我們這個習氣,不好的習氣要趕緊去除,我們培養很好的習慣,看到人,我們就要輕聲柔語,我們殷勤受法入心,除了身外之物願捨,即使我們內心所得的法,我們也要付出,這種物資的布施、法的布施,輕聲柔軟的付出,像這樣,才是真正「秉慧運慈」,這樣一來能救人造福,再來能結好緣,這就是智慧,這就是慈悲。


菩 薩 布 施  怨 親 平 等

【證嚴上人開示】2010年3月9日志工早會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菩薩的慈悲,那樣的布施,菩薩所布施的,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有財的,他就是把它當成一種工具,什麼工具?救人的工具、結好緣的工具,所以他有錢,他懂得如何運用,去做布施的工具,他可以解開了眾生的苦難,所以菩薩布施,他對眾生是平等觀念,不是說我有錢,就是留給我的子子孫孫,菩薩不是這樣,他把普天之下人人,當成自己至親至愛的人,眾生有苦難,菩薩心不忍,所以叫做大慈大悲,大慈,就是要應用給所有的眾生,人人得福、得樂,把所有眾生的幸福,就是菩薩很重視的,所以為了要讓眾生都平安、都快樂,都要時時給眾生,法施,用方法讓他知道理,了解道理,讓人人啟開智慧,讓人人知道有力量的人,要去幫助沒有力量的人,去付出,那種的付出,施者比受者快樂,所以慈濟人,我們都是時時在法施,在布施中,付出同時還要感恩,付出就是財施,感恩,這都是法,我們了解這樣的道理,能去幫助別人,這都是財施、法施平行,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那就是因為,把眾生都平等觀了,分不出親與疏,是我自己有血緣的親人,或者是跟你我有緣,同住在這一塊地球上的,已經不分了,地球上人人平安,我就平安了,看到了人人快樂,我就法喜充滿,這都是菩薩,菩薩布施都是平等觀,他沒有怨與親,沒有說這個是我不愛的人,這個人就是我討厭的人,沒有,因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也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因為人人都是凡夫,有錯誤、偏見、難免,所以沒有我不原諒的,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都是凡夫,難怪他會犯錯,我們要心寬念純,原諒他。看看,慈濟人到監獄去,還是要濟度他,要濟度他、來幫助他,所以雖然看到十惡不赦的人,我們還是不棄離他,所以我們還是愛他,所以怨親平等,原諒他,還要相信他,因為人生都是有善念,所以這種人性有善,我們一定要用愛去幫助他,所以這都是菩薩的布施。

不分親殊愛怨
不分貧富貴賤
也不計較自己地位高低
只要有苦難
就應該去幫助他


【證嚴上人開示】2011年8月25日高雄合心幹部座談
在我們的宗門裡面,人人都平等,不管他是教授也好,不管他是企業家也好,進到我們慈濟宗門裡面,大家就是那樣的平等,這已經是在佛教裡面,尤其是《水懺》裡面,也有「慈悲等觀」,那個「慈悲平等觀」,這不就是,佛陀出家當時他的理想,就是希望四姓階級能夠平等,不要驕慢,不要貢高,不要我執,動不動就是發脾氣,動不動自己障礙自己,其實人人這麼多的用愛付出,慈悲足夠,願意付出,但是喜捨不夠,這個喜捨就是無憂,無憂,可以說心裡無憂,意思就是說心很寬闊,不管人我是非是怎麼?我們總是無悔無怨,但是,我們還有我相,所以我不高興,我做得這樣,你們也沒有如何對待我,也沒有給我這樣高低的區分,我應該要比較高,為什麼?這就是不夠那個慈悲等觀,所以他不會開心。

真正的平等
是在我們的心中
對待自己與其他任何人
都一樣
感恩 尊重 愛


【證嚴上人開示】2013年11月9日三重委員慈誠座談
我們每一個人,你所做過的,結的眾生的好緣,為人間行善,為人群造福,這粒粒種子,都成為了一粒,我們來生的善緣、善果,這種的回報,當然,我們在做的時候,心不要存了,我這樣做就有好的回報,這樣就是有一點煩惱在,連這種有回報的心,都不要去想它,就是對的事,怎麼樣?(做就對了),做就對了,這就是師父要大家,不是說,做了都沒有什麼好因、好緣,不是,就是說不要讓人人,有存了那樣的欲念,有求的欲念,因為師父要大家,哪怕你是做善事,你也不要存有什麼企圖心,不要有,總是這叫做清淨心,不存善念也不存惡念,但是要做的行善、造福,做就對了,就是我們實際的行動去做,做就對了,不要善的也要存在心裡,惡的也要存在心裡,善的,看到人就說,我曾經幫助過你,這就是善我的存在心念,這樣也是煩惱,就不要,過去我們幫助,在受證的時候,有二、三位從我面前過,他說,感恩,我是感恩戶,我聽了很感動,他對我這麼說,不知道哪一國家的,他對我這麼說,就是表示他心存感恩,而且他可以受證,可見他是要回饋,回饋來這個社會,所以他從感恩戶,變成了現在要去服務人群,這聽了,我心裡好疼惜,也是很感佩,當然,他們接受,現在要付出,當然我更要感恩的,就是資深的菩薩,還有你們在見習培訓的時候,人人慈悲平等觀,這都是至上的,至高無上的一念心,那就是清淨心,我們共同來成就好事,或者是我們曾經幫助過的,他現在願意投入,我們都要敬愛的,這樣彼此之間,這個菩薩心是平等,是覺有情、大愛的心。


不 念 舊 惡  不 憎 惡 人

【證嚴上人開示】2010年3月9日志工早會
我們人與人之間,「怨可解,不可結」,有了怨,彼此之間有了怨,有了冤、冤怨,可以解開的,今生就要趕快解開,免得又把這樣的冤、怨、恨,又把它牽連到了下一輩子,那就是冤冤相結,沒有了時的,所以我們現在知道道理,就開始要了結這樣的怨恨,所以要把心常常要鋪平,所以「不增惡人」,「不憎惡人」,我們也不會去棄厭他,不要棄厭他,所以這都是菩薩的心。


慈 悲 無 敵

【證嚴上人開示】2002年12月20日晨語開示
有一個個案,阿公氣喘病,送來我們的醫院急救,他頭腦很清楚,他可以得到,我們這麼多醫生的照顧,甚至也是我們的照顧戶,他十分樂觀,他很感恩,他說,雖然他有孩子,但是都住在臺北,卻不回來關心照顧他,老人貧、老、病,孩子既然不回來照顧,又不回來拆開戶口,所以他無法辦政府的老人津貼,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慈濟就是長期照顧他,有病就帶來看醫生,平時常常去他的家庭探訪,所以他十分感恩,他說,他沒有埋怨,就是因為孩子不孝,他才能得到這一大群慈濟人,他就當作是自己的子女,這群慈濟人,將這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親,他說,一個孩子不孝,能得到這麼多,像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女兒,這樣來孝順他,所以他不埋怨,不過,他感恩,感恩這群和他沒有關係的人,雖然他貧苦、他孤單、他生病,貧、病、老交加,不過,他也不怨歎,他覺得,他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所以才能像在一個大家庭之中,很溫馨,看,這樣的心境一轉,哪有什麼怨?哪有什麼苦?貧是在於內心,物質的貧容易得到人幫助,心中的貧、苦、怨,要得到人幫助,就要看自己是否願意打開心結,所以說來,我們要學菩薩道,我們要怨親平等,真的要「不念舊惡」,就像那位老伯,他也不怪孩子對他的不孝,「不憎惡人」,就是什麼樣的人有多壞,其實我們還是同樣,有苦難的人,我們都平等去付出,要救濟、要幫助人,絕對不會去問,你過去是不是很壞的人,不會,所需要的是現在,現在他的需要,所以我們要付出,過去人生的方向的偏差,我們就在現在幫助他生活,在困難中還要再教化,糾正他人生的方向,這就是菩薩救濟眾生,從身、心、環境等等一切,為他調整、教化,諸位,學佛,我們就是要學得,如何突破人世間很多的困難,難在這分的埋怨,這種不平等的埋怨,貧窮、貴賤的差異,距離的長遠,要如何拉近它,當然要起發愛心,遇到境界時,要開啟他的心,這分心,若能幫他開啟,就算是遇到困難,他也能夠善解知足,總而言之,學佛,無論是救人,最重要的是還是自救,廣結善緣,心中不要有埋怨,看到人家的苦難,要怨親平等,這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課題。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6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Empty周三 8月 06, 2014 2:08 pm

回頂端 向下
 
菩提心要--20130726慈悲平等心-八大人覺經淺釋(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