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7/30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7/3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7/30晨語簡記   2014/07/3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7月 30, 2014 3:11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730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是大乘法能度無量
諸佛菩薩乘是大乘
度化瞋惑安忍悲愍
與大利益故名為大


  大家修行,現在人人都知道,既然是來修行,難得人身,難聞佛法,我們聽聞佛法,應該要瞭解,要把握大乘法,人間、時間都是有限,既然是學佛,佛陀初開悟,他的心懷,也是希望將大乘法即時傳給所有眾生,即時能瞭解,只是我們眾生愚鈍,煩惱很多,所以無法接受,佛陀不得不用這麼長的時間,循循善誘,到現在是時候了,不能再等了,所以佛陀開始開啟「妙法蓮華經」,是大乘法,希望我們人人在人群中,入污泥而不染,在人群中不受煩惱、惡習來污染我們修行的心,這是這本經最重要的法髓,佛陀鼓勵我們修行自利要再兼利他,自己覺悟還要再將這法普遍,讓人人有接受機會,人人有覺悟的機會,所以這是大乘法能度無量,他能生無量,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這要看我們是否這念心顧得堅定,我們已經瞭解體會,再也不受外面污染,不受塵沙煩惱來迷惑,這看自己是不是有將心顧好,諸佛菩薩,過去諸佛,現在諸菩薩,在人間無不就是運用大乘法,所說乘是大乘,就是運用,運用這大乘法要來教化眾生,這是諸佛菩薩的心願,來來回回在人間發心.那就是無量無數劫以來,法是常存,無量數劫這麼長久的時間,諸佛菩薩就是來來回回娑婆世界,在我們人群中。所以我們應該時時起尊重心,我們常說「感恩、尊重、愛」,對每一人都要有感恩心.感恩不論是何種境界、何種人,都是藉機會在教育我們,好壞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接受。


  「度化瞋惑,安忍悲愍」,世間的境界,就是讓我們瞭解何謂修行,有時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可理喻的人,道理明明是這樣,他卻不按照道理,逆道而行,像這樣的人要怎麼辦呢?我們就想,可憐的眾生,明明道理是一條康莊大道,為何不走?既要修行,為何要逆道而行?看看佛陀在世將要入滅時,阿難也是很擔心;這群六群比丘,就連佛在世都無法受佛教育,不能按照僧團的規矩,若是佛陀入滅後,要如何對治這些人?佛陀就這樣慈悲的說,用愛心與慈悲心好好勸誡,若是勸誡不來,就隨他去!就是要我們用心來化度,雖然很無奈,雖然是如此,沒辦法按照佛法來修行,不按叢林的規矩,這群六群比丘,佛陀還是安慰,也是佛陀的慈悲,忍耐這群不肯受教的弟子。但是佛陀若入滅後,大家都是同修者,這些人是否會得寸進尺呢?難免阿難會很擔心!要如何教育這些人?佛陀還是說用安忍慈愍的心,安定我們自己的心,你苦不能教育別人,就安定自己的心,對這種不守規矩的人,就要忍耐用慈愍心,他有他自己的因緣果報,我們有我們要趕緊積極精進的道路。度化這種瞋惑,就是心還無法調伏,心還是充滿煩惱,這種不守規矩的人,唯有用包容、善解,我們現在也同樣用包容、善解或者是感恩,感恩你現這樣的形象來警惕我,我自己要顧好,安忍好自己的心,以慈愍心來看待眾生、修行自己,只好就是這樣!


  這樣就是「與大利益故名為大」,我們要行大乘法,總是要這樣,先要開闊我們的心,所以叫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修大乘行,要先將我們的心念放開,我們要包容一切,像這種六群比丘,若是和我們一起生活要怎麼辦? 包容啊!若是在人群中,不守規矩,不守人倫道德要怎麼辦?「忍他、讓他、包容他」,當然佛陀是教我們要「慈悲、殷勤、善誘」,要好好勸導,若真的勸導不來怎麼辦? 就是包容、善解,這就是我們面對社會、人間、人與人之間,要發大乘心來教育,若因緣無法會合,教不好,就只好善解、包容,與眾生結好因緣。所以說「與大利益」,還是先跟他結好緣,給他多一點利益,讓他知道我們處處讓他、包容他,為他設想,總有一天他會知道,我是被包容的,是被愛的,有一天也會了解,這就是愛的力量。我們若常常在看(大愛台),「菩薩身影」,或者是「見證台灣生命力」,或者是「草根菩提」這些節目,看看慈濟人真實的人生,過去是受怎樣的苦過來,但是到最後還是用愛,讓他不斷付出,接觸了慈濟,轉變的心境,化忍的苦變成了自然的付出,這樣之後,就是他家中的人,終於知道,媽媽改了,爸爸也變成另一個人,現在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愛我,原來他們是為我們好,現在用這態度對待我們,我很瞭解了,感恩啊!


  常常在節目上我們都會看到,播放到最後就說,兒子或者是太太,者是先生,看到你的爸爸,看到妳的先生,看到你的媽媽,看到你的兒子在改變,你有沒有什麼話要說?對象不同,他們就會在畫面上說,媽媽對不起,過去不知道妳這麼用心;爸爸感恩你,你為我們是這麼辛苦付出,過去都不瞭解,對你們的態度真的很不好,我藉這個機會要跟爸爸感恩,跟媽媽感恩等等。我們都看到,這就是人跟人之間互相利益,何況父母與子女等等,何況我們同時在修行,總歸一句,佛陀教育眾生,是要我們修大乘法,將我們的心胸放得很開闊;行菩薩道就要在菩提覺道上,這條路與心都會很開闊,若這樣,我們在佛法中才能承擔起大乘志業,我們要學的事情還很多。前面的經文這樣說:


經文:「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我們修行若能夠像前面說過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以這種虔誠大乘心,來接受佛法,就像是佛子。佛陀說法,佛口所生子,佛陀講法,就是要來完成我們的慧命。我們昨天說過,父母生子,人人都希望生個好子,身心健康,真正有才情的孩子,但是世間的事情,十有八九(不如意),很多人生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長大的過程父母盡心,但孩子是不是有順父母的意呢?還是很多讓父母操心?所以父母生子,不知道這孩子來了要怎麼教育?這孩子才會順父母的意。但兒子出生,也覺得這對父母不理想,看別人的父母這樣賢達,財產又多,名氣又大,德行、修養又好,別人的父母是這樣,但我的父母呢? 為什麼跟別人不同?這都無法讓我們選擇,父子(關係)就是無法選擇。


  但是「佛法是我們自己選擇」,我們依照佛陀的教育,常常聽說,過去的錯誤,就是人生生命浪費,做了很多業,現在我瞭解佛法之後,我重生了!我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我重生了。他怎麼重生呢?他按照這個法,法入心;法從何來? 佛口。佛陀的覺悟,從他的內心,從對天地宇宙萬物真理的吸收,在他的智性覺海中。所以從他的內心,應眾生根機,從他的口中,說出佛法。所以說佛口所生子,三藏十二部經,都是佛說過的「經」,後來的「論」,我們修行的「戒」等等。我們若能如法修行,那就是佛子,我們若是佛子,就要好好修持佛陀的教法,佛陀的規戒,好好保護我們這念心;一切唯心,我們這念心若能保護好,要回歸如來清淨本性,人人本具的佛性就不困難。


  所以我們學佛要把握時間,因為人生短暫,常常要記得,「四天王天」一天,我們是五十年,「忉利天」一天,是我們的一百年。所以我們一輩子就算是一百歲,在忉利天也還沒過一天。所以人間的生命就是這麼短暫,何況得到人身還很困難;因為有六道。在六道中要得人身不是很簡單,得了人身又能夠聽佛法,這更是難上加難。這麼困難我們都已經得到了,得了人身,聞了佛法,「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所以我們要好好瞭解,人人本具佛性,我們要像在保護明珠一樣,將我們的真如本性,將我們的心地顧的清淨,這樣求大乘經,有這樣的清淨心,才有辦法來受持這妙法真理。大乘教義,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心,才能接受這樣的大乘法,這樣我們才能向他說;因佛陀很擔心眾生,就是心懵懂,對佛法曲解,我們對大乘法若是曲解,不只沒辦法救人利益,反過來會造很多業,所以佛陀保護眾生的心是這麼的殷勤。下面這段文,我們再來聽


經文:「若人無瞋,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


經文簡釋:
「若人無瞋,質直柔軟」;人能安忍無瞋,即有慈悲,能修忍辱,以人事物是道,場用感恩心面,對無怨尤,質直柔軟,是安受苦忍。


  這段文,讓我們更加要瞭解,若人修行無瞋,剛剛說過若是有瞋心或者迷惑的人,我們就要如何讓,像這樣的人,我們更應該用感恩心提高警覺,像這樣的瞋心,動不動就發脾氣,「貪瞋癡慢疑」這種的人,無法守好規矩,我們自己要反觀自省,我們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瞋心?或者是惑;無名的惑,在我們的心中有沒有?有就要趕緊改,改的完全清淨。這個人若人無瞋,已經完全去除,心真的很柔軟,像這樣的人到底是修什麼行?那就是「安忍,安下我們的心,要有這忍耐力。」


有一回佛陀在王舍城,在迦蘭陀竹園家中,住有一群僧團,但是舍利弗、目犍連二人,因為僧團人太多空間住不下,舍利弗就去耆闍崛山跟目犍連及幾位比丘住;有舍利弗、目犍連住在那裏。那個地方有兩個鬼 ,一個叫「伽吒」,另一個叫「優波伽吒」,有一天舍利弗在剃頭修鬍鬚,比丘大家都是同一天將自己身體,整理乾乾淨淨。那一天,優婆伽吒惡鬼,看到這些比丘在整理自己的儀容,剃頭修鬍鬚,內心對這些修行者起了瞋恨,就跟伽吒說,這些人剃的這樣光亮與乾淨,我很想一拳打過去,伽吒就說,不可!千萬不可,這些都是修行者,你這樣的動作,會受到惡報。但是這個惡鬼認為,我就是不怕,我就是要打他,伽吒連續阻止三次,但是這惡鬼還是不聽,覺得看到人修行,心就很憤怒,所以他就伸手從舍利弗的頭用力打下去,舍利弗感覺到痛,但是他忍;三次這樣下去,目犍連聽到這消息,就趕緊來關心。舍利弗你有沒有怎麼樣?舍利弗說會痛,但還可以勘忍。目犍連就說,怎麼可能?要知道惡鬼的力量很強大,聽說他的手力,就算是大石頭,一拳打過去就會粉碎,難道你的頭被他這樣打,不會很痛?痛不可忍呀!舍利弗還是回答,雖然很痛,但還可以忍耐!安然自在。


佛陀是在迦蘭陀竹園精舍,用天耳通聽到目犍連跟舍利弗互相對答,佛陀聽到了,心很歡喜,就讚歎舍利弗,舍利弗已經修到安忍的境界,他能夠將煩惱瞋恚全部去除。他被打,心沒有瞋恨的煩惱,所以他還堪忍,若被人打,心有瞋恨,他不堪忍,就會受傷很重。因為舍利弗瞋心已去除了,能夠安忍無爭,所以他的身沒有受傷,雖頭痛還可以勘忍,這就是他修了這份慈悲安忍的心,所以學佛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常常聽到醫生說,老菩薩腳骨都變形了,骨都萎縮了,來給我看,我就說這膝蓋還要再磨一磨 ,要不然就要換。老菩薩就說,要怎麼樣才會快點好? 要多休息。不行!我可以痛,不可以休息,環保不能沒有我,我若沒有去回收,人會屯積整個房間,我若沒去分類,少我一個就差很多 ,醫生啊,讓我快點好的方法就好,不管你是要幫我換也好,或是幫我磨也好,總是選擇一個讓我快點回去做工作的方法就好。常常聽到我們的醫生說,這些老菩薩,我真的很佩服,或者是開其它的刀,也同樣這樣說,我不能不做環保。看!這不就是安忍,那分保護大地、疼惜物命,比疼惜他的生命還重視,這就叫做修行!


  所以說,人能「安忍無瞋,即有慈悲,能修忍辱」;這就是慈悲,有慈悲心的人就有忍耐,這是修行來的,與人事物這就是道場,我們做事情,動不動就說我很辛苦,我壓力大;稍微做一點事情,就怕辛苦,就壓力大,像這樣要怎麼做事?對人,我們的付出,人若沒有給我們讚歎、褒揚,我們的心就會很鬱卒,我的付出你沒有看到?一點也沒給我讚歎。這樣心常常受傷,這樣要怎麼叫做慈悲?這樣要怎麼叫做修忍辱?所以說忍辱要在人事物中,這都是我們的道場,我們要時時用感恩心,有這多好事情讓我們做,有這麼多人跟我們在一起,好的給我們鼓勵,不好的磨掉了我們的習氣,時時要用感恩,所以無怨尤,像這樣的人叫「質直柔軟」。你怎樣我就是善解,我對你就是無怨無恨,這叫做安受忍苦,我們的心就安,接受到外面的境界,人事物,我們都能這樣忍過來,忍而無忍才是真忍,這種無悔無怨無尤,這叫做質直柔軟心,人與人之間分秒都會過,不要跟人過不去,這樣我們才可以輕安自在。


經文簡釋:
「常愍一切,恭敬諸佛」;習行忍辱者,則能常愍一切,包容憐念, 一切眾生,恭敬諸佛,尊聖諦法是,諦察法忍


  所以我們要「常愍一切,恭敬諸佛」;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所以我們要「習行忍辱,則能常愍一切」,我們要行忍辱行,我們若不忍辱,就會常常與人過不去,你跟人過不過去,時間也是一樣過,我們要想到時間,用質直柔軟的心,我們要常常憐憫一切,他的錯誤是他的德不俱全,我們的忍耐、忍辱、忍讓就是增加我們的慧命,顧好我們的慧命,才是我們真正修行者,我們要包容憐念一切眾生,這就叫修行,所以要恭敬諸佛,尊聖諦法,尊佛所說的真理;境界現前我們要細心觀察,我們要好好用很微細的心來觀察一切,打開我們開闊的心門,來包容一切。


經文簡釋: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如是體解諦度,守持規戒,行慈悲忍辱,如是之人,乃可為說。此明發菩薩心,說法利他可為說,大士之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統萬事,先人後己,慈悲仁讓。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是有這樣修行修得這樣好的人,我們要好好將這個法跟他分享,這就是「體解諦度」。若能夠像之前說的那樣安忍,這樣的修行在人事物中,有辦法善解、包容的人,這叫做體解諦度,「諦」就是道理,我們的身心跟人事物接觸,我們真正的體悟,佛陀說的法,體會到大地宇宙萬物真理,人生的煩惱,本來是看不到、摸不到,就是很多煩惱來合成,我們瞭解了這種「體解諦度」,這種真諦我們都瞭解,這樣「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又讓我們得度,讓我們瞭解,慧命又在增長,又再體會一樣道理,所以在人事物中要常常用感恩心,所以「守持規戒,行慈悲忍辱」,這是我們修行的要點。大家真的要用心,才能體會這真理用在我們日常生活,這樣的人乃可為說。


  這是讓我們明白,發菩薩心,說法利他這種的人,我們可以跟他分享這道理。「大士」;大士也是菩薩,大士最重要就是前面說過,在安忍中、人事物中善解包容,像這樣如是之人,有心在法中,就「能統萬事」,這樣對天下道理能夠開闊瞭解。「先人後已」,什麼事情我們就讓人,讓別人優先,上到車時常聽到,現在年輕人有位佔了就坐,不管老人是不是站著。這就現代年輕人沒道理、沒修養,應該要讓,這是很重要,但現在的人就是欠缺「禮讓」,心不開闊,不懂道理,所以我們應該開大我們的心,就能通萬事;萬事一統我們都瞭解,所以先人後已,先讓人,這樣慈悲忍讓,我們學佛就是這樣,像這樣的人乃可為說。能夠「體解諦度的人,可以守規戒的人,可以行慈悲忍辱的人」,這樣的人乃可為說。因為我們最近,就是一直希望人人可以體會這些道理,接受這些教法,所以佛陀的慈悲一直要提醒我們,我們修行的心要開闊到什麼程度?是「大乘法能度無量,諸佛菩薩乘是大乘」,「化度瞋惑」,這瞋恚無明就是諸佛菩薩所要度化,但若度化不來要怎麼辦?就要「安忍悲愍」,我們還是想要如何來幫助他,這叫做大乘法,這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末學國氣感恩分享合十




補充資料:《雜阿含經‧卷五十》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住耆闍崛山中時。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時。有伽吒及優波伽吒鬼。優波伽吒鬼見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語伽吒鬼言。我今當往打彼沙門頭。
伽吒鬼言。汝優波伽吒。莫作是語。此沙門大德大力。汝莫長夜得大不饒益苦。如是再三說。
時。優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語。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頭。打已。尋自喚言。燒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喚已。陷入地中。墮阿毘地獄。
尊者大目揵連聞尊者舍利弗為鬼所打聲已。即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問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尊者舍利弗答言。尊者大目揵連。雖復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
尊者大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闍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糟。況復打人而不苦痛
爾時。尊者舍利弗語尊者大目揵連。我實不大苦痛
時。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共相慰勞時。世尊以天耳聞其語聲。聞已。即說偈言:「其心如剛石,堅住不傾動,染著心已離,瞋者不反報,若如此修心,何有苦痛憂。」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頂端 向下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7/3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7/30晨語簡記   2014/07/3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7月 30, 2014 3:53 pm


是大乘法    能度無量    諸佛菩薩    乘是大乘    
度化瞋惑    安忍悲愍    與大利益    故名為大
(透徹宇宙萬物真理的佛陀,在體會時日不多下,於法華會
中向弟子宣說一乘實相大法,因為他明瞭大乘法能度化
無量眾生,而它也是倒駕慈航的諸佛菩薩所護念的大法。
運用大乘法來度化眾生的瞋心障惑,面對刁難者, 要學習
安忍悲憫,幷且給與眾生許多的利益, 因此將它命名為大乘)

●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 人<若>能安<住> <堪>忍 (同時) 無<沒有> 瞋<恚心>,即
  有慈悲,能修忍辱,以人事物為 (修行的) 道場,用感恩心
   (去) 面對 (而) 無怨尤。<本>質 <耿>直柔軟,(即) 是 (能)
   安<穩> <承>受 <堪>苦忍<辱>

● 常愍一切    恭敬諸佛
○ <修>習行<持> 忍辱者,則能 <時>常 <悲>愍一切,包容
   憐<憫> <悲>念一切眾生。恭敬諸佛,尊<重> <四>聖諦法,
   是 (以) 諦<理> <審>察 (以) <佛>法 (來修) 忍<辱>

●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 如是<像這些> 體<悟理>解 <真>諦 <道理> (幷) 度<化>
  (他人)  <嚴>守 <修>持規<舉> 戒<律>,行慈悲忍辱行,
  如是之人,乃 <就> 可<以>為(他) 說<一乘大法>

○ 此<說>明發菩薩<悲>心,說法利他<者>, 可<以>為<他>
  說 <一乘大法>。大士<菩薩> 之<主>要用<意>,<就>如
  人身之有心,能統<領>萬事,先<忍讓他>人,後<利益自>
  己,慈悲仁<義禮>讓

★ 忍而無忍為真忍    菩薩悲心利眾生
    憐憫堪受來成就    一乘大法度人間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2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7/3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7/30晨語簡記   2014/07/3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7月 30, 2014 10:06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七月三十日星期三)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勘忍」,不論是舍利弗被惡鬼打的故事,或是老菩薩開刀的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最大的體會就是,要開闊自己的心胸,而感恩、善解、包容就是修勘忍或安忍的基礎。要好好的修,才能提升自己的慧命。 

摘錄上人開示重點如下。

 

我們要行大乘法,總是要這樣,先要開闊我們的心,所以叫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修大乘行,要先將我們的心念放開,我們要包容一切,像這種六群比丘,若是和我們一起生活要怎麼辦? 包容啊!若是在人群中,不守規矩,不守人倫道德要怎麼辦?「忍他、讓他、包容他」,當然佛陀是教我們要「慈悲、殷勤、善誘」,要好好勸導,若真的勸導不來怎麼辦? 就是包容、善解,這就是我們面對社會、人間、人與人之間,要發大乘心來教育,若因緣無法會合,教不好,就只好善解、包容,與眾生結好因緣。所以說「與大利益」,還是先跟他結好緣,給他多一點利益,讓他知道我們處處讓他、包容他,為他設想,總有一天他會知道,我是被包容的,是被愛的,有一天也會了解,這就是愛的力量。

 

所以我們要「常愍一切,恭敬諸佛」;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所以我們要「習行忍辱,則能常愍一切」,我們要行忍辱行,我們若不忍辱,就會常常與人過不去,你跟人過不過去,時間也是一樣過,我們要想到時間,用質直柔軟的心,我們要常常憐憫一切,他的錯誤是他的德不俱全,我們的忍耐、忍辱、忍讓就是增加我們的慧命,顧好我們的慧命,才是我們真正修行者,我們要包容憐念一切眾生,這就叫修行,所以要恭敬諸佛,尊聖諦法,尊佛所說的真理;境界現前我們要細心觀察,我們要好好用很微細的心來觀察一切,打開我們開闊的心門,來包容一切。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7/30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