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7/31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7/3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7/31晨語簡記   2014/07/31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7月 31, 2014 6:21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731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來所說 一切經藏
聞法信受 專心勤修
即使今身 不盡結使
緩後滋潤 如來智德


  大家要用心,三藏十二部經是從佛陀時代,觀機逗教,應眾生的根機,看眾生的行為,不斷發揮佛陀的智慧,及種種方法來教育眾生。後來的人就將佛陀所說經教,分門別類,成為現在的三藏;「經、律、論」,三藏中再分類十二部經。佛法深如大海,在如此開闊的佛法中,我們要如何將佛法一一吸收入心?其實佛法很簡單,只要你能用心、真心、深心、細心,若能將所有的心思集中,佛法其實只有一道理,就如佛陀修行,從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修這麼長久的時間,同時也拜訪了無量數的婆羅門教,最後覺得道理好像還有另一種,總覺還有一無法去開啟的「門禁」。到底這麼多人在修行,全都在表相,表面的形相,沒有透徹瞭解,然而這透徹瞭解的門禁,到底在哪裡?因為這樣他將心完全靜下來,全心思考天地宇宙萬物道理,到底這些道理,天地之間是如何來?最後夜睹明星,心與天上的星這樣一會合,突然間完全打開這道門。這種海闊天空,這種的道理;天地之間的真理原本就是無形無相,只要心能體會,這就是佛陀要跟我們說的法。(佛陀)突然間見真如,這真如本性原來是隱藏在我們內心,所以這個全心,真心,在這完全沈靜下來的時刻,那時候天無邊際,單獨那顆明星,與他內心這樣的印證,就可以將天地萬物道理,完全於智慧覺海中,就這樣而已!


  所以說來,好像越講越沒辦法體會,越是簡單的事,道理就越深;越深的道理,才真正在很簡單人事物中,所以最近常說無形無體的真理,卻因因緣合成世間種種形相,凡夫要靠耳根聽,說很多很多已經合成的人事物,造成我們的無明,無明再污染天地萬物,使天地宇宙不調和,到底原因出哪?又要回到這念心。是啊,這麼簡單一念,竟造成了如此複雜,天地宇宙萬物大乾坤的不調和,天災人禍、人間苦難無不都是這樣集來,天天都在聽,知道煩惱是集來,天天聽經,知啦!知啦!這樣集來了很多煩惱,在此(聽經)時刻都知道,但要我們「專心勤修」就很困難了。我們能每天對自己來實驗,這時聽經事事知,離開之後,一天的工作將要開始,就是人做事情,現在聽經這念心,過了之後要跟人一起工作,那個時候的心,又是怎麼樣呢?我們的內心每天都可以是道場,要怎樣從內心做實驗?這時師父在跟你們說,聽經的時候,心都很平靜,昨天的事情我都知道,昨天師父也這麼說,聽這麼久來,大同小異,差不多啦!就是這個差不多的法,很簡單!但我們日日面對的人事物,又包攬了很多複雜的無明煩惱,所以我們聞法信受,當下能夠信受,但是不是有辦法專心勤修?這就是關鍵。不過有些人就這麼想,聽法雖然是這樣,都知道!但在日常生活心要專,心要靜下來,要很細心來瞭解人事物,這談何容易;瞭解是瞭解,但是對人、對事、對物,卻無法這麼細心考慮,話說過去了,瞬間內心就浮現這種;我怎麼少說這句 我怎麼多說那句,常常在自己內心,對人事物語言、動作,都沒辦法很順自己的意,所以修行會較辛苦!


  因為我們的心,專心勤修,光是要專心,就不簡單。雖然是這樣,但是我們能放棄嗎?不能放棄,因為很不簡單,我們才得人身、聞佛法,很不簡單才有因緣會合,有人說,有人聽,有這地點可集合,現在還有更大的因緣,同在這個時刻,有幾百個點,共同在這個時候聽法,這是多麼不簡單,有這因緣成就,我們才可以說,大家在這個時候來聽,別人都到了,我怎麼可以不到?是環境、是同修者大家與我們一同來完成,所以我們不可以放棄。


  「即使今身,不盡結使」,那怕是這輩子我們的煩惱、無明還無法完全去除,不過我們這時也在聽法,種下了聽法的種子,要怎樣來耕耘這心田,方法也已經知道,我們更應該要繼續精進用心。這個時候這片心田我們有在耕耘;去除雜草。稻子我們有在照顧,田地已經照顧得很好,沒有石頭,沒有雜草,已有很肥汰的土,有很好的水,加上農夫好好照顧,一定會有所收穫。所以說雖然今年沒好收成,還有下一年,一樣我們土地已經耕好,一切都準備好,有好的土地,有好的水,雜草的種子將之去除,石頭也撿掉了,這樣很不簡單!所以今年若收成不好,我們明年再繼續,這片土地就會越耕耘越肥汰、越乾淨,若是好的種子撒下去,農夫繼續耕耘,所以說「緩後滋潤」;這片土地你好好耕耘,以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慢慢受到法的滋潤,慢慢地「如來智德」就會現前。各位!學佛總是要培養耐心,如來所說一切經藏很多,因為眾生根機不同;有很多類,因為眾生煩惱八萬四千,佛陀一一對機,所以法就廣如大海,我們用心在佛法,不怕這輩子修不好,所怕的是下輩子衝突掉,若是能生生世世隨著這個法,佛陀也是這麼說,他不斷不斷的過去生,不斷不斷的來生,才能夠成就,諸佛菩薩都是一樣,所以我們學佛真的時時要細心 要專心、要用心,佛法在我們心中,只要我們很用心於內心外面的境界,我們要重新分析,人有善,是善知識;人有惡,惡為逆增上緣,我們總是要把自己心顧好,好的模樣我們要學,因為人人都是我們心中的佛,人人都是我們心中的一部大藏經,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心對待,用誠心與情來對人,這樣人事物就很圓滿,所以善惡知識無不都是對我們的助緣,惡知識我們若能自己好好用心,也能時時警惕我們,我們要好好用心!前面的經文這麼說


經文:「若人無瞋,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無瞋」那是我們的心,要好好自己顧好,「貪瞋癡慢疑」這五鈍使,常常在我們的內心,這種「瞋」也是種的「無明」,貪也是無明,癡是更加無明,因為無明就會惹起了自己的我慢、懷疑等等,所以光是這「瞋」字,就代表了五鈍使。我們人若能將五鈍使去除,我們的心自然就「質直柔軟」,不是常這樣說「直心就是道場」,這個「直心就是誠」,我們很誠意對人付出,這分的情是「覺有情」,我們用最誠懇的心面對所有眾生,自然我們的心就可以很開闊。昨天不就是這樣說過,心包太虛,自然我們就質直柔軟,真的是直心的道場。我們修心的目標只有一條路;菩提大直道。就是這條路;菩提大直道,那就是菩薩道,所以叫做「質直」。柔軟就是開闊的心,不管是什麼樣眾生的根機,我們就隨著什麼樣的眾生,設法逗教。柔軟就是軟的如水一樣,不管什麼樣的模型,倒在什麼樣的模,他就是什麼樣的形,這樣就是質直柔軟,常說法譬如水,就是隨順眾生的根基逗教。


  「常愍一切」,常常要用很慈悲的心來看待一切眾生,我們要用很恭敬的心對著佛,因佛口生子,佛陀覺悟宇宙萬物的真理,從他的口中說出來,讓我們能法入心,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個地方的諸佛,我們就將他當作,大地上人人都是佛,人人都要尊敬,有這樣的人才能接受這本經,接受這微妙大乘的教法。下面經文說


經文:「復有佛子,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經文簡釋:
「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眾生持佛戒 故稱佛子,依教修行必當作佛故於大眾中,以清淨心而起淨信之心,又不雜煩惱心 名為淨心。


  因為人人受佛法,所以成長慧命,我們應該要自請是佛子,所選擇的是佛陀的智慧,來成長我們的慧命;不是說我們跟哪對父母有「善、惡」緣,所以受因緣牽引,這樣懵懵懂懂來生,不是這樣,現在已經選擇佛法,我們願意「脫胎換骨」。過去辭親割愛,入如來家,在這個如來家,就是稱為佛子,如來法,接受如來法的教育,所以我們叫做佛子。人人就是受法的佛子,在大眾中人人應該要用清淨心,清淨心要從哪裡來?開始接受佛法的眾生,不只是出家修行者,凡是接受佛法的眾生,就要「奉持佛戒」,持佛戒故,就都可以稱佛子。佛陀的弟子,四眾弟子,出家二眾、在家二眾,這就全都是佛子,都是可接受佛法的人,這些佛子就是要依教修行;依照佛陀所說的法及教育好好來修行。如果可以這樣,「必當作佛」;能夠依教修行的人,絕對有因緣可以成佛,因為如來所說的一切經藏,我們聽後如法修行,照這樣修,就是條康莊大路;菩提大直道。佛陀要我們這樣走,往這條路直走,就絕對可以成佛,只要人人直心;質直柔軟的心,我們自覺,還要度人覺他,眾生為伴,在大菩提道上,所以按照這樣的教法,自然於大眾中,大眾與我們作伴一同修行,我們自度還要度他,自己瞭解佛法、體會佛法,也要照顧別人,一同來體會佛法,若能這樣,大眾全部行在大菩提道上,這樣起「淨信的心」,我們瞭解可將心的煩惱去除,將清淨法傳給別人,這叫做「起淨信之心」。付出無所求,不是為名、為利,說我會講經,我懂很多道理,我要講給你們聽,但是你們就要對我...等等,這是貢高驕慢,要老實修行清淨的心,並將我們瞭解的身體力行。


  最近有一位居士,跟一群菩薩去大陸甘肅,從甘肅回來後問他感覺如何?他說:我們慈濟團體很大,常常聽人家說慈濟怎樣做,為人群這樣的付出,這樣聽覺得慈濟很好,但還是無法體會,這回跟王副總、高明善等一群人,一起去甘肅,看到甘肅過去在山上生活這樣辛苦,加上這幾年的時間沒有雨水,無法在大地上耕耘,生活無法維持下去。因有這大團體去(幫助),用心所走過的路,如何設法讓他們遷村,下來到有土地、有水分,一塊很豐富的大地,現變成人群聚居,人人安定生活、安居樂業。看到這些人過去的辛苦,現在安穩快樂呀!走在這塊土地上,再去看困難的人,是困難到什麼程度?而現在安居樂業人,過去的生活,現在再去看困難的人,他們的過去就是這樣辛苦,但因人間有菩薩,將無法維生的環境,我們幫助他們遷村,現在安居樂業。但還有一群人;還沒有遷下來的人,現在的環境,不就是過去在現在安居樂業這些人,過去生活的環境,就是這麼苦!他看現在,知道過去,現在這些安居樂業的人,過去也同樣過著這樣辛苦無奈的人生。所以他這一趟走過來,回來就跟我說,體會很深,真的入那個境界,來聽慈濟將近五十年是如何走過來,這個他有很深的體會。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講很多很多話,現在這樣聽,就是二千多年前佛陀這樣說,但是要怎樣才可以走出菩提大直道,而且還是以大眾清淨心,走在這條路,這要怎麼走?沒多遠,就在我們的心!所以若人人按此道理聽,轉自己的心輪,轉凡夫心用心修行,自然都是在這條菩提道上,慈濟有這麼大群的菩薩在身邊,互相勉勵一同起淨信之心,讓我們的心沒雜念煩惱,這就叫做清淨心。我們有辦法入人群中,而不受煩惱擾亂我們的心,這就是真實的清淨心,不是說我有空,我在這裡坐,我在坐禪就有清淨心,而是要入人群,不受人群煩惱、雜聲來擾亂我們的心,還要帶動這群人行菩薩道,這樣鍛鍊下來,自然就沒有雜念煩惱的心,這就叫做清淨心。


經文簡釋:
「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種種因緣譬喻者,是謂通達三藏十二分教,能說法無礙,具有四無礙辯


  再來,「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我們若能這樣鍛練出來,自然能用心看人間,我們入人群中,無量眾生有無量法門,無量經典現前在我們面前,讓我們開啟智慧。無量義經開頭不就是這樣講,「眾生無量,智慧無量」,所以我們可以瞭解種種因緣,每個人就有每個人不同的因緣,我們人人都同樣,你有你的因緣、我有我的因緣,人人各不相同的因緣,能瞭解綜合這麼多的因緣,就可以更瞭解人生迷濛、顛倒,所造作的煩惱是「苦」,就是這樣「集」來的,所以我們就有方法,要如何「滅」掉人生苦難,我們要成就人生可以安居樂業。無量義經不是這樣說,「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讓這些眾生可以到「安穩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眾生的苦難要救,眾生的心要保護,讓人人聽法得到快樂,讓人人心可以安穩下來,雖然眾生苦難偏多,遇到苦難時,馬上心有法,馬上轉過來,這樣瞭解因緣果報,這就不是種種因緣。


  佛陀在三藏十二部經,按照眾生的根機,他還要再譬喻言辭,用種種法就已經很明顯了,還要在法中有法;法中有法還要再舉例因緣,再舉例用譬喻種種言辭方法,無不都是要讓我們瞭解,所以說法本來很簡單,為了要解釋所以越來越複雜,不過若不解釋,大家就聽不懂,所以一定要在人群中,瞭解了人群種種因緣,這就是法,拿這個人的感受來譬喻給人聽,這樣子用譬喻言辭。「說法無礙」,所說的法,文無礙、詞無礙、語言無礙等等種種無礙,這樣說法可以入眾生心,所以種種因緣譬喻者,就是通達三藏十二分教,就是三藏十二部經,能用種種方法來譬喻言教,來說法無礙,這就是四無礙智,所以很多的法,我們就要用種種...。


經文簡釋: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如是自愛精進 敬愛他人,互為善知識 益友為伴,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樣的人,懂得自愛是能夠精進的人,如果我們自己不自愛,心沒有清淨,心田沒有耕好,要如何有收穫、有道糧,能夠再將種子播送給別人,所以我們要修行,要度眾生,必定要自愛,要能精進。不是自己要自愛,還要敬愛他人,眾生這條大菩提道很大,光一個人走,是不是很孤單?尤其是,若我們沒帶領很多人走,就無法走上這條菩提道。所以我們要敬愛他人,互為善知識,益友為伴,做他們的善知識,他們也可以做我們的善知識,這幾天不就是一直在講善知識,我們需要善知識來助緣,不要自己孤立自己,一定要跟眾生結很多好緣,「不要跟眾生隔離;絕了緣」,我們一定要時時跟眾生結好緣,自己要精進,同時要敬愛他人,這樣互為善知識,益友為伴。


  這樣如是之人,乃可為說,有像這樣的人,心胸很開闊,我瞭解到的,我趕緊跟你們分享,我時時要跟人家結好緣,不要為一點小事計較,希望我所瞭解的法,還可以跟你分享,這樣時時跟人家結好緣,自然人家對我們說的話聽得進去,就能轉他的心境,當我們的益友,當我們善的伴侶。這就是我們用心,知道應該學法,應該要用很細心、用心來入佛的教法,入佛門應該要時時入經藏中,聽法我們就要全心,沒有其他的方法,我們若要真正體會佛法,要真正回歸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跟天體宇宙,要能合而為一,總是一定要聽法,信解要「專心、勤修」,這是一定!當然不是一生一世就修得完,要累生累世,這樣才是真正修行者,路不怕遠、不怕長,怕我們不肯起步想向前前進,我們若能向前前進,自然慢慢接近佛,入如來的智德;就是智慧覺海,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呀!


月亮 在 周四 7月 31, 2014 7:38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7/3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7/31晨語簡記   2014/07/31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7月 31, 2014 6:58 pm

31/7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如來所說一切經藏    聞法信受專心勤修
即使今身不盡結使    緩後滋潤如來智德
(佛陀過去依據弟子根機所宣說的法,都融匯在三藏十二部*,
統稱一切經藏。修行者在聽聞佛法後,應當深信受教,幷具
專心,細心, 用心慇懃修習,即使直到現在身的生命結束,
還是沒能修得覺悟,卻也給自身的福田受到佛法的滋養潤澤,
未來的如來智德必定現前。所以修行,幷非只在今世,而是
生生世世,讓慧命永續)

*三藏:經,律,論
 十二部:長行,重頌,孤起,譬喻  因緣  自說
               本生,本事,未曾有  方廣,論議, 授記

● 復有佛子    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
○ 眾生 <修>持佛戒,故<因此> 稱<為> 佛子 依 <佛>教<法>
  修行,(未來)必當作佛,故<因此> 於大眾中,以清淨心
  (看待和應對一切人事物) <進>而 <生>起淨<完全>信<深>
   之心,又不<會有> <複>雜煩惱心,名為淨心

●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 (運用) 種種因緣,譬喻 (來說法)者,是謂 <表示> 通達三藏
  十二分<門別離> 教<義>, 能<宣>說 <佛>法 無 <障>礙,
  具有四無礙辯(能力)。
  (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辯無礙辯)

●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 如是(能)自愛精進,敬愛他人(者),互<相> <視>為善知識,
  益友為<同>伴,如是之人,乃<就>可<以>為<他>說(一乘大法)

證嚴上人要弟子為 ‘心’ 作實驗,把薰法香的法喜心
運用在日常作息上,看看是否能維持法喜一整天。
雖然可以預知結論不盡人意,但不該因此氣餒,反而
要繼續專心慇懃精進,這便是修行。

★ 法越簡單越難解    淺顯道理眾不明
    唯有專心勤修習    來日正果必修得

(靜思弟子 任海文 摘錄註解證嚴上人於 31/7/2014 薰法香
開示。確實內容以台灣本會逐字稿為準。若有偏頗,煩請
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7/3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7/31晨語簡記   2014/07/31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7月 31, 2014 10:05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星期四)

 

今天最重要的幾個字是「專心勤修」,道出了修行的成功關鍵。

是否專心,是否勤精進。

 

如來所說 一切經藏
聞法信受 專心勤修
即使今身 不盡結使
緩後滋潤 如來智德

 

佛法深如大海,在如此開闊的佛法中,我們要如何將佛法一一吸收入心?其實佛法很簡單,只要你能用心、真心、深心、細心,若能將所有的心思集中,佛法其實只有一道理,就如佛陀修行,從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修這麼長久的時間,同時也拜訪了無量數的婆羅門教,最後覺得道理好像還有另一種,總覺還有一無法去開啟的「門禁」。

 

除了用心、真心、深心、細心之外,加上上一段的專心及基本的信心,誠心,還有稍後提到的直心,淨心,耐心,這幾個心是修行的基本功夫,大家要用心修練。

 


用心

信心

誠心

專心

細心

深心

淨心

真心

直心

耐心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7/3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