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8/18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8/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8/18晨語簡記   2014/08/18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8月 18, 2014 8:27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818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但念空故 不喜樂於妙用
念無相故 不喜樂於上求
念無作故 不喜樂於下化
心不喜樂 所以不復進求


  大家要時時勉勵自己的心,我們的心應該要,時時不起「疲勞」的心態,若有疲倦的心,對什麼都沒興趣,這樣如何能修行?就是因要修行,我已經瞭解了「諸法皆空」,故對其它的一切我沒興趣,我好好「獨善其身」,因為一切就是「空」,他知其一,不知其二,他瞭解「偏空」的道理,確實人生是空,很多事情就如虛幻一場;昨天的事情,今天只能回憶,若年紀大了,昨天的事都忘了,但年輕一點的,記憶力較佳,昨天張三、李四與我互動。
說什麼話?歡喜的話,想到還是很高興!
說什麼話?擔心的事,讓我很牽掛擔心!
上人:擔心的是什麼?為何到今天還在擔心?是為何事擔心?
弟子:因某某人說什麼事,所以讓我很擔心。
上人:說了就過去了,那是過去的事,你還在擔心什麼?
弟子:但就是煩惱!
上人:像這樣的人,煩惱沒去除,或者是擔心!
弟子:他跟我說未來會如何如钶,所以我煩惱未來。
上人:未來讓你知道還有時間,你現在可以如何去認真,去努力,可以去改善。
弟子:但我想到他這樣跟我說,我的未來,…..
上人:未來你不想改善,只是擔心在未來,這樣你擔心的事,末來長的如何,拿出來看一下。
弟子:還沒到要怎麼拿出來?
上人:是啊!還未到,你現在可努力去改善,還沒到、還沒成,你在擔心什麼?過去都已經過去,拉也拉不回來,拿也拿不到,也不用再煩惱;未來(的事)知道了,你要如何注意,如何改善,就會有轉變餘地。


  過去不知多久前,我們造了很多人我是非,我們累生累世不知跟他結了多少惡緣,這都過去了。過去是這樣,我們懺悔,過去的煩惱,我們要趕緊斷,不是常聽到慈濟人這樣說:我現在知道了,聽法後我瞭解了;過去我很不甘願,我怎會在這家庭,過去感情的海誓山盟,所以來到這家庭,但才來沒多久,(先生)竟金屋藏嬌,家中好多事要我做;孩子要我帶,公婆要我顧照,越來越不甘願。但是她埋怨的是,問她說,妳生活這樣好,難道要計較這麼多?在外面應酬的事,看開啦!每件事我都看得開,我什麼都沒欠缺,他就是欠我一份情,所以我不甘願。後來年紀漸老了,平常在外面交際應酬的先生,身體已經出了病痛,再也無法出去交際,每天都在家,在家每天對她發脾氣,她很氣,以前是都不在家,過去的海誓山盟去了哪裡?我很不甘願,現在身體不好,天天在家碎碎唸,光看到就煩惱。再過一陣子,先生身體越來越不好,力量越來越沒辦法,生活起居開始要人照顧,不乾淨的身體,也要幫忙清清洗洗,扶起扶落,這時她更加埋怨,為什麼!以前不是很多人愛你,這時你怎都讓我照顧?他就回說,以前妳不是很討厭我在外應酬,現在我不去應酬了;以前妳不是討厭聽到別的女人打電話來,現在不會了,她們都不會打電話來了,這樣妳不是該很高興?妳要我歡喜,這時我要顧事業,要顧孩子.要孝養你父母,還要照顧你,你還要我歡喜。沒辦法!


  後來慈濟人接引她來慈濟,有一回拿一本靜思語,原來是這樣,「欠債要歡喜還」。過去生中,我就是欠你那麼多、那麼多。好啦!歡喜還你,「歡喜還說還能打八折」,拜託你能多打幾折,我們就能快點結束,無論你如何我都歡喜還你。果然沒多久,先生(開始)感恩她,感恩過去我一次次的對不起妳,妳事事都讓我,我真的很感恩妳,我現在無法回報妳,來生來世我絕對要報答妳。好了!好了!來生來世你都不要還我了,我欠你的希望現在都還完了,我們互不相欠,不要再牽連來生來世。先生不久就往生了,現在她是精進的委員,一生沒掛念,孩子都長大了,公婆也都走了,事業孩子承擔起來,能讓她全心投入(慈濟),這就是人生。


  煩惱過去又能如何?用未來來改善不是更好,該還的我們還了,歡喜還打八折,是不是還希望再來回報?不用了!有了「法」什麼都不用了。這人間,若能積極入人群,為人群付出,這樣叫「菩薩道」,若覺得說我過去這樣做,這輩子所遇到,問感情是何物?空啊!我所做的一切,到最後也都老了,過去了。我自己年紀也長了,這心境若改用積極的心境,「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我這時還有辦法做,有人群能付出,就多行菩薩道,若這樣就是「喜樂妙用」,利用現在有辦法做,世事一切虛幻「皆空」,這我們都瞭解,但佛法給我們的是「妙有」;妙有就是要把握現在的「時間,空間,人與人間」,這「三間合一」是我們「妙用」的道場,我們要把握時間、把握空間,有這因緣人間,讓我們付出,這就是我們修學菩薩的妙用。若如過去那樣,我很累,現在要休息,這就是「不樂於妙用」,既然過去是「空」,一無所有,我現在老了,年紀大了,所以應該要休息,這就是放棄了我們大好人生。過去勞勞碌碌,煩煩惱惱,現在勞碌的事放下了,煩惱也過了,雖年歲大了,更要把握時間向前精進,這叫「喜樂妙用」,哪怕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但把握現在這時刻,做就對了!


  學佛也該要這樣,不要只是「念無相故」,因為念無相,我們若修行偏於一邊,世間做一做不也是空,所以我可以聽佛說法,修行之後我已證果了,煩惱已斷,不再攀緣,我沒有執相,過去就是過去,不執相,也不牽緣於未來,我已沒煩惱、沒罫礙,我已斷生死,再也沒有六道輪迴,已證果了,因為這樣就停滯下來,在「小果小法」,他這樣就滿足了,這就是「不喜樂上求」,不想再精進。佛陀的時代,一群弟子不就是這樣,這幾天我們不也是在須菩提等,這四位僧團的領導者,他們的感覺就是這樣,過去就是這樣,我用這樣的方法來領導人,不固執,去煩惱,將自己顧好。但是現在,要我再改變,再向前精進為他人付出,我年紀這麼大了,還需要再這樣嗎?所以不樂於上求,就不想再向前精進,這都是過去,所以他懺悔。


  「念無作故,不喜樂於下化」,覺得佛陀過去就是這樣教育我們,「念無作」、「不攀緣」、「戒定慧」;「小乘法的『戒定慧』,就是『防非止惡』,戒就是防非止惡,我不跟人接觸,自然就不攀緣,自然就不再接受『貪欲的心』,這是『防非』;不再造作,這是『止惡』,用這樣定了這念道心,全心在小乘法,不要於外面再攀緣,就因這樣『不喜樂於下化』,上面是『不喜樂於上求』,以為我修行這樣已經夠了,佛陀要我們斷『六道輪迴』,我已經斷了,所以不用再『向前求』,接下來我要防非止惡,我不再攀緣,所以我不想要再『下化眾生』,這樣就懈怠了。」像這樣,這個心就「如寂」,整個完全「沈寂下來」,都沒有歡喜心,所以不復進求,都沒希望,沒希望於未來。因為學佛應該要成佛,但到小乘緣覺就停下來,所以《法華經》中一直在鼓勵,甚至<化城譬品>,你要停下來,好讓你在這裡停一下,但是還沒到,這只不過是讓你停息的地方。同樣的道理,所以心不喜樂,就已經累了,在這地方停下來,不想再向前走,所以不復進求,人生這樣也是很煩惱。


  現在社會有多少人就是這樣,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知明天到底希望在哪裡,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人生,要不然就是拚拚拚,無止盡的拚,就是拚事業!趁我身體還好,我可以拚事業,我要賺很多錢,到底天下有多少錢你賺得完嗎?賺錢的過程中,是「事業」或者是「造業」?「事業事事」;「造業造業」,一不小心,「大事業」就是「大造業」!到底所造的是什麼業?是善業,還是惡業,都在一念間呀!凡夫的一念間,多無明煩惱,所以時間用在這種無明煩惱,只知道要賺錢,不知要造福。人生無常剎那間,我們最近常聽到的;「無常剎那」!到底能讓我們留多長的生命?等到我錢賺到滿足,何時你的錢才能賺到滿足?你「賺一」就「缺九」,永遠不滿足!但是生命絕對有「那一天」,不是「病倒下去」,就是忽然間「無常來到」,生命到盡頭,還剩下什麼呢?所以不懂把握時間、空間,這就像這幾天說的,四位長老來到佛前求懺悔,說出過去的心聲,以為修行到此就好,所以停下來了,現在知道,還能再向進求取佛陀。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以為,這輩子已年紀大了,修行已夠了,所以不想再精進,其實還有一最重要的「修行目標」,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原來我們也有成佛的機會。佛陀在《法華經》不斷鼓勵,我們要再向前前進,自利利他,救度眾生。下面經文再說


經文:「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


經文簡釋:
「世尊往昔,說法既久」;佛成道後,於最初三七日說華嚴時。在鹿野苑等多處,說阿含時十二年。繼阿含時後,說方等教時八年。繼之說般若教時二十二年。共有四十二年,說法華時七年,故曰既久。世尊往昔說法既久。


  和前面說過一樣,他們在佛的面前懺悔內心,將過去所想全都說出來:「世尊,你過去說法很久了,我們都常陪在佛身邊,佛所說的法,我們全都在座,所說的差不多是『空念,念空』,因為我們的『心念』就是『生住異滅』,都是這些道理,世間『成住壞空』本無實相存在,這些道理我們都聽過了,所以我們也聽到『很疲倦』!」原來聽經也會疲倦,所以他們以為在這麼長的時間,該聽的也都聽了。


  到底是聽多久了,從佛成道第二年,「舍利佛、目犍連」就已經進來,五比丘從成佛開始,你們想到了佛陀講《法華經》,已經四十多年過去了,所以他們說「世尊往昔,說法既久」;說四十多年了,都在身邊聽,當然很久了。到底佛所說法,是什麼法?成佛道後,以最初三七日,三個七日,是多少天?二十一天。在三七日間,從佛陀覺悟那時,他的心和宇宙天體萬物合而為一,在那剎那間,他的心境就在「華嚴世界」,那種「靜寂清澄」,境界真美;在那境界的心境,悠遊在天體宇宙間,去體會萬物真理,為大菩薩說法,那些都是發心菩薩,佛陀覺悟那時,過去無量數的菩薩,過去無量數佛的境界,就是在他覺悟那期間會而合一。那個境界,三七日間,說華嚴,從他覺悟那境界,為「法身菩薩」說法,三個七日就是二十一天,這個道場非常莊嚴,是佛的境界,佛菩薩的境界。但是「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真正要說法的對象是「芸芸眾生」,那時就要思考,這種境界普通的眾生怎聽得懂?要用何方法,後來決定還是要應機投教,所以收回諸佛菩薩的境界,受攝入他的內心;佛的本懷,這種諸佛的世界收攝入他的本懷,開始應眾生機來說法。


  所以在「鹿野苑」開始轉「四諦法輪」,除了鹿野苑僧團成就;「三個以上就稱眾」,何況五個人,這樣就成為僧團,佛陀開始到處說法,十二年時間說《阿含》,講了十二年,除了四諦,還有十二因緣法,這就是聲聞和緣覺的境界。十二年過後,佛陀開始說《方等》,除了講人間苦相,很多的苦來自集的因緣等等,這全都有,大家要相信,瞭解因緣果報。然後要打破人人的執,所以開始說《方等》;方等就是再升一級,「諸法是空」,就是要開始進入「大乘法」,讓大家眼界更開闊,將物質做分析,一棵樹的過程,就是一顆種子開始,有土、有空氣、有水、有陽光,所以這顆種子合成;若把種子和空氣隔開,那就是空。類似這樣的道理,開始說《方等》。再來要讓更多人透徹,這道理如何來,如種子如何來?就入「般若」境界,般若完全就是「說空」,一切皆空,空到不只是物質空,連自己的心理都五蘊皆空,這就如般若經、金剛經等等。所以《方等經》說八年,《般若經》說二十二年,《阿含經》十二年,加起來是四十二年,四十二年過後,開始轉入法華時,《法華經》講七年多的時間,佛陀到了最後,一日間講《涅槃經》,這也是在「法華時」,總而言之,時間真的很長久。


  佛陀講《法華經》也講了很多年,從<序品>、<方便品>、<譬喻品>,後面再下去,總共二十八品。「這境界大家還是聽佛陀『從頭說起』,從法的開頭,從有說到空,說到妙智慧,甚深甚深無上甚深,這樣的法到此時他們才去體會到─原來過去的《阿含》、《方等》、《般若》這都是包含在未來要成佛的道理,成佛之道。」當然華嚴的境界他們聽不懂,所以沒聽到,那是佛的境界,所以有「五時說法」第一是「華嚴」,第二是「阿含」,第三是「方等」,第四是「般若」,第五是「法華」。


經文簡釋:
「我時在座,身體疲懈」;我等二乘人都在座,雖聞大乘法,而無希求修證之心,故曰「身體疲懈」。


  所以「五時說法」已經說四十多年的時間了,難免就說「說法已久」;世尊說法已久,過去一直到現在說那麼久的時間,「我時在座,身體疲懈」,到這時已向佛陀表達出一直聽、一直聽,聽得很累了。「我等」就是這四位,代表二乘在座的人說話,在法華會上還有二種人,第一種是「聲聞」,還停滯在佛陀的聲音入耳根這樣聽,還沒覺悟的人;第二種就是「緣覺」,聽了,體會到,也瞭解其中的道理,也證得阿羅漢果;就如舍利弗、須菩提等等,已經都瞭解道理這樣的人也在座。所以是代替這些人說話:不只是我們疲倦而已,相信大家也都疲倦了。所以「雖聞大乘法,而無希求修證之心」,雖然這樣聽,「佛陀向菩薩說大乘法」,但是我們都想說,這是跟菩薩說的話。有時候若有人來;社會很多發大心、立大願,很精進的在家菩薩,你們來聽我跟他談話,在旁邊的人都想說,對!師父在鼓勵這些人,要好好投入人群,要如何好好認真精進,這是師父跟他們說的,與我無關!同樣的道理,所以他們「無希求修證之心」,這是社會事、社會人去做,與我們出家人有什麼關係?就沒希求,要如何投入人群。所以說「身體疲懈」,每天有人來說話,每天都這樣聽,也都跟這個說的差不多,和另一個鼓勵也差不多,也聽得很累,你們自己問看看(自己),是不是相同的心態?


經文簡釋:
「但念空、無相、無作」;即觀念三昧亦名三解脫門,此指二乘人緣四諦等諸行,而得之三昧。


【空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緣生的,也都是虛妄不實的


  「但念空、無相、無作」,都是念這些事,一切都是空,不要執著,就是無相,我們要斷除煩惱,還要做什麼?不用再做什麼了。意思就是說「觀念三昧」,就是三解脫門,只想著「解脫」;「念空」,「念無相」、「念無作」,就只是這樣而已,這是二乘人,聲聞與緣覺他們所修的四諦行,「四諦」、「十二緣」、「十六行觀」等等,這都是教我們如何斷煩惱的方法。若這樣「心專」叫做「三昧」,就是停滯在三昧中。又在「念空」的時候,「觀察世間一切法都是緣生,也都是虛妄不實」,這叫念空。因為這樣既然虛妄不實,我就不用煩惱放在心,過去的事,未來的事,煩惱放下了,我做得到,我已經瞭解這道理,所以我煩惱放下了。


【空】:即空觀,觀一切法為苦空、無常、無我、不淨等。


  「空」,即空觀,是觀一切法為苦,無常、無我、一切就是不淨等,世間觀法無我,觀心無常,很多都是不乾淨的事情,我們對人間起厭倦,何必為不乾淨的業,再去造作呢?所以無相,要將這相斷去,這是第三,無相三昧。


【無相三昧】:觀察世間的一切形相都是虛妄假有;悟無相。無相可得。


  「無相三昧,就是觀察世間的一切形象都是虛妄假有」,什麼是真的呢?都是假的。嬰兒時代是我嗎?在幾十年前人就說「這個孩子」,這個孩子是我的名字嗎?嬰兒是我的名字嗎?少女是我的名字嗎?老人是我們名字嗎?形相不斷在變,相變名變,有什麼是永遠存在的相,沒有!沒一形相,沒相就沒名,有什麼好去執著?這種「虛妄假有」,都是假的,所以覺悟了,「悟無常就是涅槃」,我們體悟到無常,自然一切假有,我們就沒有未來的攀緣,這樣就斷掉了六道生死,這叫滅盡一切煩惱,無相可得。


【無作三昧】:即觀一切法幻有,而無所願求。


  「無作三昧:即觀一切法幻有,而無所願求。」既然前面念是空,相是空,一切都是幻有。就像我話說完後,現在科技發達,無秒差,我的形象我的聲音,已經傳到全球,聽到我的聲音,看到我的相,時間若到,「多用心」!大家就知道那個「相」就不見了,這是不是虛幻?是。但是法大家若認真聽進去,法是永住。然若是偏空的人,那相已經消失了,在他們的地方,從電腦與螢幕看,時間到多用心,相就消失。其實大家一大早來聽法,法若不入心,只是看外面的假相,相消失了,法是不是就不見了呢?有心的人,法就能留住。所以說「真空妙有」,其實是真空沒錯,是假相沒錯,但法是妙有,但是小乘,二乘,就把它當作見一切法幻有,所以無所願求,就不再發願去追求,人間菩薩法聽進去了,那一個地方有什麼事,他們馬上自動會合起來,一股力量可以去救人等等,就就是真實法,在人間運用;若是較消極,原來法就是這樣,聽在前頭一切虛幻,他法若不入心,真的是虛幻。


【無作】:即言所作已辦觀諸有為法,一切無所願。


  所以「無作」,即「無所作」,我做的全都差不多了,我聽的法也差不多了,這樣就沒再向前前進的作為,所以辦觀諸有為法,一切無所願,一切有為法就是合成的法,過去跟大家說過,法無體無相,是因為我們眾生煩惱,種種造業會合合成而來,才有這些苦集,我們就是要瞭解世間為何有這麼多苦?所以透徹體會這集來所造作的業,所以我們要覺悟修行於道,要去滅除苦,就要趕緊修行於道,我們若用心修行於道,是什麼道?原來佛陀要我們所修的是大菩提道,我們行菩薩道才是真實道。不要說有啊我就聽法,聽得很累,就不再向前追求,若這樣實在很可惜。從四位長老表達他們的內心,我們要將心比心,有沒有這樣的心?若有,我們要趕緊自我警惕,向前精進,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8/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8/18晨語簡記   2014/08/18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8月 18, 2014 10:46 pm

18/8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但念空故    不喜樂於妙用
念無相故    不喜樂於上求
念無作故    不喜樂於下化
心不喜樂    所以不復進求
(因為念及萬般皆空,一切都是虛妄不實,所以對妙有用意
不感興趣;見世間一切無相,都是虛妄假有,所以就不喜歡
再上求佛道;觀察一切法都幻有,而無所願求,也不喜樂於
下化眾生。既然心無喜樂,自然就不再想要進取求法)

● 世尊    往昔說法既久
  (世尊啊,過去您說法已經有一段長時間)
○ 佛成道後,於最初三<個>七日<即二十一日> 說華嚴時。
(之後)在鹿野苑等多處,說阿含時 <達>十二年
(佛陀在悟得宇宙萬物的微妙道理而成道後, 就為大根器
的菩薩說華嚴經所證得的真義。說了二十一天後,覺得
應該讓凡夫有機會聽法, 而修到佛境界,於是開始在鹿野苑
等地說阿含經,即以淺易的道理來引導小根器者,
并說了十二年)

○ 繼阿含<經>後,說方等教時<達>八年,
繼之說般若教時<達>二十二年,(加起來)共有四十二年,
(最後)說法華經七年,故曰<因此才會說>...
(之後,開始說破解小乘,顯示大乘正理的方等經,為時八年。
之後講“顯實相空理”的般若經,長達二十二年。講經
四十二年後,以法華經來總結佛陀說法的始終)

● 我時在座身體疲懈
  (我們時常都在聽法,聽了這麼久實在是很疲累,想懈怠)
○ 我等<們>二乘<聲聞與緣覺>人都在座, 雖 <聽>聞大乘法,
而無希<望>求<得>修證之心 ,故曰<因此才會說> 「身體疲懈」

● 但念空、無相、無作
  (可是念及“空、無相、無作”)
○ 即觀念三<種>三昧,亦名三解脫<智慧(信) 、慈悲(解)、
方便(行)>門,此指二乘人<聲聞與緣覺>緣四<聖>諦等諸行,
而得之三昧<正心行處/調直定>

○ 空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的,
也都是虛<無>妄<想>不實的;空:即空觀,觀一切法為苦空、
無常 、無我、不淨等

○ 無相三昧:觀察世間的一切無相,都是虛妄假有;
即涅槃:即滅盡一切煩惱,無相可得

○ 無作三昧:即觀一切法幻有,而無所願求。
無作:即言<表明>所作已辦,觀<察>諸<各種>有為法,
一切無所願

雖說諸法皆空、無形無體,但我們不應執著於“空”,
那是消極的作法,相反要投入人群, 從眾生苦難所
看見的真實裡,用心體會空的真諦,進而造福人群。

要將心比心,以須菩提等四位長老的心聲為警惕,
在修習和力行菩薩道時,不輕言說累,否則
就流於懈怠,自我障礙無法精進,甚為可惜 。

聽法,需要多用心,不要只是聽了就算,而沒有好好
去思惟所聽的法。好比每次聽上人開示 ,聽上人說
“多用心” 時,知道時間到,上人從銀幕上消失,連帶
所聽來的法,也跟著消失 。若是這樣,實在可惜。

★ 行菩薩道莫言累        稍有懈怠礙修行
    行入人群度眾生        離苦得樂菩薩行

(弟子任海文<濟勖> 虔心摘錄註解證嚴上人 18/08/14於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歡迎不吝指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8/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8/18晨語簡記   2014/08/18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8月 19, 2014 10:58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八月十八日星期一) (出差閱讀版)
 
今天下午在機場登機前安靜的、專注的閱讀上人開示,一開使看到
但念空故 不喜樂於妙用
念無相故 不喜樂於上求
念無作故 不喜樂於下化
心不喜樂 所以不復進求

這一段偈文,腦中閃過平常持經的經文:「但念、空、無項、無作……」
就明天上人要開示這段經文,寫出了如上的偈文,感覺很貼切。
上人舉了與弟子互動的真實案例來講空,對話中,也同時以妙有來破除空。
再一路講到無相、無作,這些都只是停在小乘的境界,雖然進入寂靜,到達化城,但這只是修行的過程(中途),還差一大步,要轉菩薩道才是真實道。
還好,須菩提等弟子,最後感悟,跪在佛前懺悔……
上人在開示最後,又以時間到,影像、文字、思想這些東西是否存在來開示空與妙有,諄諄教誨,懇切叮嚀,感到很窩心。
這幾日在海外出差,不能夠到會所熏法香,但仍能看到與感受到上人的法,感恩整理與傳法的師兄姐,更感恩上人的大智慧法水,真的法喜充滿,心平氣和。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8/18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