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820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信解法妙立歡喜地
知真諦理立離垢地
入佛智海獲發光地
淨極明生焰慧光地
我們時時就是這樣說信解,要很深的信解,要深信、用心,才能夠真實體會道理之妙,我們如果可以體會道理的真實妙用,那個歡喜,是無法形容的。常常一句話,「法喜充滿」,到底法喜充滿,是什麼樣的法入我們的心,讓我們這麼歡喜?常常聽到,不過聽的人無法去體會,那位說法喜充滿的人,他一定是自己的感覺,很貼切的體悟,他才會說法喜充滿,我們沒有感覺,我們沒有體悟,儘管他念一百變,我就是歡喜、就是很歡喜、就是歡喜到無法可說,就是法喜!聽多少歡喜,我們總是無法全感受到,若我們想感受很得到,可以!你要跟著做,你有感受,這樣你就可以體悟,常常就問,你們這樣投入,這樣付出,做的全身都是泥土,全身流汗,難道不辛苦嗎?不會呀師父!雖然身體流汗,全身都是泥巴,不過我的心很乾淨,我怎麼會辛苦?很歡喜!就問說你在歡喜什麼?師父你不是說法喜充滿。以前(精舍)在做工程時,我若是去工地,我們志工菩薩投入時,常聽到互相對答的話,雖然我這樣說,但我沒有去做,他現在說的法喜,我無法體會,他內心說的法喜,我也很歡喜!真的是人間菩薩,無所求付出,能付出到這樣歡喜,在家裡是這樣享受,為了工程甘願跟所有慈濟人投入,這種心境的歡喜,因為他有做,他歡喜,這就是法,法不是坐著聽。
我們昨天就說過了,須菩提等四位長老(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很坦白向世尊說,「世尊說法很久,我時在座,但是我們聽的很累、很疲憊,這是四位長老同時表白,他們過去在佛陀座下,聽法已四十幾年了,佛陀時時說法,也看到佛陀與菩薩互談大乘法,也看到佛陀向大乘菩薩授記,他覺得說,這就是佛跟菩薩的事情,跟我沒關係!成佛我沒份,因為我的志向,就是要去除煩惱,不要再到六道輪迴,這樣我就滿足了」。所以自己停滯在二乘,不求向前前進,他們無法體會大乘法,真正入人群中的歡喜,這是體會不到的。有做與沒有做,有做的人的感受,雖然做的很累,卻心很歡喜!這叫做「信解法妙」,這樣就「立歡喜地」,就像「始覺」,之前都不知道,現在聽到之後我知道了,原來法可以讓我們去除一切執著,法讓我們煩惱去除,道理想通了,我覺悟,那期間的歡喜,那種法妙歡喜地,這在初覺,我們如果發心學佛,瞭解道理是這樣,可以讓我們應用在斷除煩惱,煩惱斷除那份歡喜,是打從內心歡喜。
「知真諦理」,我們如果真的煩惱去除,「去除一分煩惱,就增長一分智慧」,我們瞭解道理的真諦,常常說,真如沒有體相,這真如的法,或者是「真諦的道理是無相」的,時時說是合成來的,你說抬頭看天,雲是烏雲,是白雲;白雲就是大地的蒸汽上升,有陽光在遠方照射,乾淨的水氣蒸汽稱之為雲,如果是烏雲,陽光失去了,看起來就知要下雨,其實雨就是水,經過太陽照射大地,濕氣相生稱為雲,我們瞭解這個之後,道理瞭解,形相瞭解,如果不是有大地濕氣,如果不是有陽光照射,哪有白雲?道理原來都在「本位」,水就是水,地就是地,跟雲有什麼關係,就是「這樣的法會合起來」,有這樣的「相」。雲有相,但你去摸,摸得到嗎?摸不到!有一回我去三義,到茶園去走走,遠遠看的時候,覺得今天的雲怎麼這麼低?一直到走入茶園中,原來人可以在雲中,那個叫做雲嗎?進到裡面感覺「籠罩著霧氣」,過一時下到山下,抬頭看明明就是雲,雲繞在山腰,所以世間很多的名相,這些道理如果我們都知道,這「霧跟嵐」氣,所化成的濕氣,就是來滋潤大地,讓茶園的茶可以種得很好,這是大地萬物「互相饒益」,道理我們如果知道,自然「立在離垢地」,就是去除種種煩惱。
還要執著什麼?還要爭什麼呢?你說雲,我說霧,雲跟霧到底是在哪裡的感覺,我感覺是雲很美,但是霧的感覺很好,因為雲遠遠看藍天白雲很美,但是遙不可及,美的東西在那裡,但我進入茶園後,周遭好像雲海在我身邊,摸看看,手都是空的,這叫做霧;下到山下看是雲,所以還要爭什麼?只為「名詞」在爭端。不用爭,就沒煩惱,世間一切都是道理,但他們會合起來的形相不同,如這棵樹是「種子」,我要說他是「種子」,你們說不是,這是在盆中的樹,這明明就是棵樹,你為什麼要說在「盆中的樹」?因為將他種在小盆中。這是什麼樹?黑松;黑松是大樹,為什麼種在小碗裡?這也就是法,這種合成的法,我們只給他這樣小的空間,這顆種子是黑松的種子,以人工讓他發芽成長,栽種在小空間中,因在小空間,他成長環境是這樣,所以變成盆中松樹,若種在大地上,他可以展開、長大,可以變成大樹,但被環境侷限在這地方,他的相就變成這樣,我們如果瞭解,一切都是因緣,這顆種子,這棵樹的因緣,就是在這裡!若是這樣,我們「報生」在這裡,我們的「依報、正報」現在這個地方,還有什麼煩惱呢?
「入佛智海,獲發光地」,我們在這個環境中要老實修行,身心合一在這個環境中「盡本分」,就是「得本事」,如果可以這樣,慢慢體會佛法道理,我們可以很清楚,所以心地就沒有黑暗,自然獲發光地,我們若入佛智海,自然內心就光明,沒有黑暗,那就發光了。
「淨極明生」,如果我們心地完全清淨,沒有種種煩惱,煩惱都去除了,那就是智慧發光,這種「焰慧光地」,我們心境充滿智慧之光,天地萬物的道理,他如何去會合,談天說地,變成怎樣氣候等等都很清楚。眾生共業,如果人人「用清淨心」,這片就是「清淨地」,如果人人用煩惱心,就是「道場也是煩惱地」,所以我們法一定要入心,要讓法入心,心地要一片光明,我們要有覺悟,就是為了求覺悟,所以要聽法,理要入心,理要入心,就是要信解、要相信,要用心體會法的妙,我們才會很歡喜,才可以去除煩惱,才有辦法心地發光,發揮了智慧光明,這是我們學佛很重要的,我們要用心入法,法要入心來,前面也講過,這是前面的文:「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等四位,僧團的領導者,在佛面前,這樣的表達出他們過去那份錯誤的心態,是懺悔,也是真誠的表白。所以下面的文
經文:「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
這「無相、無作」,他們就是停滯在這個地方;「於菩薩法,遊戲神通」,這些法他們就不用心要再去追求,菩薩在人間,遊戲人間,用種種的方法來遊戲人間,什麼叫菩薩法,什麼叫做遊戲神通?
經文:「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
經文簡釋:
「淨佛國土」;《維摩詰經》:若菩薩願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於此土成就八法而得淨土。
接下來說,「淨佛國土」,菩薩法淨佛國土,菩薩法要發大心,神通就是無障礙,要發心。接下來的文就是說,用「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這些事情「心不喜樂」,這是四位僧團領導者這樣說,他們就是聽法聽得很累,就只想停滯在「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為什麼他們對發菩薩心,這樣的沒興趣?對遊戲人間,展現神通在人間,來來去去他們沒興趣?我們昨天說過了,諸佛菩薩就因他慈悲,他不怕辛苦,人間短暫,但是人間造業,造業受苦,所以他生生世世(立願),只要有眾生的地方,諸佛菩薩就是遍布,來來回回度化眾生,這就是「菩薩神通遊戲的道場」。有眾生的地方,就是諸佛菩薩遊戲的道場,人生如戲,劇本都是自己寫的,不是常常跟大家說,我甘願寫出一部一部遊戲人間的劇本,雖然很短暫,我這輩子的劇本就是這樣寫,從出生到少年到老年,要跟什麼人會合在一起,要做什麼事情,要在怎樣的環境,這個劇本要我自己寫。
各位!我們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導師」,我們自己導、自己演,就如昨天說「鏡中降魔」,其實面面鏡子都很清淨,只是自己「心魔作怪」,在這片心鏡裡出現,為了要降服這四方八達的鏡子。一隻狗入八面鏡中,八隻狗同時出現,一隻狗吠,九隻狗都吠,像這樣,吠得很辛苦,在那裡發威,很辛苦,最後就會很累,這是凡夫。人人本具真如本性,我們沒去用這清淨的鏡,佛來照佛、魔來照魔,這就是我們的心鏡在裡面,如果我們扮演一佛像,自然這面鏡子就是一尊佛,八面鏡子(就有)無量應化佛,鏡子不斷的彼此照,變成無量數的鏡子,鏡內就有無量數的佛,所以有應化佛。我們常常說,菩薩很多,聽法之後發心,跟著法去做,這些都叫做菩薩,我們人人有心,發現自己本性真如,真如本性,照顧好真如本性,「佛心己心」,時時無不是展現我們的佛心,「佛心是大慈悲心」,所以哪有什麼樣的魔,哪有怎麼樣的境界?我們就要發菩薩心,立菩薩願,遊戲在眾生群中來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像這樣對小乘修行者來說,他們說「心不喜樂」,過去佛講這麼多法,覺得這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沒有興趣,因佛陀說法,我們就要在這裡聽,所以聽得很疲勞。感覺起來,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真的很坦白,在佛前這樣說,已經做大懺悔。我們來看,要怎樣淨佛國土,《維摩詰經》中:『若菩薩願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維摩結居士說的這段文,於此土成就八法;你們若想要淨國土,有八種方法。
一、饒益眾生不望回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
二、以平等心待一切眾生,謙下無礙。
三、於諸菩薩視之如佛。
四、於所未聞之經文聞之不疑。
五、與聲聞不相違背。
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
七、常省己過,不宣他短。
八、恆以一心求諸功德。
第一要「饒益眾生不望回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做功德盡以施之。」這維摩結居士說的跟慈濟人所做有沒有合?有呀!真的我們都是在「饒益眾生」,我們「付出無所求,不望回報」,我們代替一切眾生受諸苦惱,看看最近高雄的氣爆,高雄地區的慈濟人,這樣久的時間,一、二十天,我們到現在,每天二腳走在災區中,走到腳底起水泡,但看他們面容,就是很歡喜笑容,看到受災的人,以輕聲柔語膚慰,然後再跟他們說;「感恩!我們很擔心你們,看到你們笑容,看到你們安心,我就很歡喜,感恩呀!」這是大愛台的報導,最近常常在鏡頭中聽到、看到。「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因為「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所以他的擔憂,是我們的擔憂,小孩快要註冊了,我們趕緊提前去安慰,不用擔心,有需要替你想辦法,明天要註冊,我趕緊將註冊費送到家中,像這樣所做一切,「盡以施之」,眾生所需要,我們就是這樣付出,昨天的新聞,難道沒有看到,慈濟人已經因孩子要讀書,(大人)為註冊費擔憂,慈濟人即時為他們解開擔憂,這就是饒益眾生。
第二要「以平等心待一切眾生,謙下無礙。」平等心沒分高低,因為人人本具佛性,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對人類也都平等,不管你的名字叫做「祖先」,也一樣是人,名字叫做「子孫」也是人呀!總而言之,只是名稱而已。我們對人全都平等,但是禮儀,若真的是我們祖先;阿公、阿祖、父母,那就是要倫理,但是他們也有本具佛性,我們也有本具佛性,在人類中要有「人倫次序」,但是本性都是平等,不管是貓、狗,蠢動含靈全都平等。所以我們地位再高,也要「縮小謙卑」,這是第二種方法。看慈濟人不就是這樣嗎?看到苦難人去擁抱他們,沒分我是教授,沒分我是董事長,因為我們都是慈濟人,我甘願前去的地方,人人都值得我疼,值得我尊敬,這是人間菩薩。
第三就是「於諸菩薩視之如佛」。記得嗎?我們誦《法華經》,常不輕菩薩,不管如何被欺負,被打,被丟石頭等等,他閃開一下,還向他頂禮。因我不敢輕視你,你將來也會成佛,這就是菩薩。於諸菩薩視之如佛,人人都有菩薩心,菩薩對人人都當成是佛。所以醫療志工早會分享時,我今天去浴佛,我浴兩尊佛,他把為患者洗澡當成浴佛,用這種恭敬心去洗淨病人的身體,他就形容我在浴佛,這就是菩薩的心,看一切的人都是佛。
第四就是「於所未聞之經,聞之不疑」。聽經,這是真實法我們要用心聽,經文只要是「如是我聞」的經文,用心去體解,不要有懷疑。一邊聽經,一邊讀經,一邊懷疑;不管你聽經、誦經就是要虔誠誦經,你聽經就要用心、專注聽經,不要只是坐在那陪伴,隨喜功德,(來)助道場,用這種心態不對,「法是我的慧命」,法要吸收入心,成長慧命,「如果有疑,就像水潑在石頭上一樣,潑下去,石頭的表面溼一下就乾了,水無法進入。」
第五就是「與聲聞不相違背」。雖然是聲聞修小乘法的人,我們不要去排斥,他有他修行的方法,我們有我們發心入人群的方法,我們不要排斥,要用辦法慢慢引渡,跟我們一起入人群中,不要輕視聲聞小乘者,所以修菩薩法,大可以包容小。
第六就是「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別人如果比我們厲害,我們不要嫉妒,我們要讚歎歡喜;但我們如果讓別人嫉妒,就要再縮小自己。看到一個節目,老師問小菩薩,「你要當師公的傳法人,你要如何傳法?」
孩子:「要心寬念純,把法入心,對人要好,這樣他就會歡喜聽我講話。」
老師就說:你這麼乖,大家都喜歡你,如果人家嫉妒你呢?
孩子:沒關係!我可以再對他好一點,如果他說我厲害,也沒關係,你若說我很厲害,我們可以在一起,我可以教你,你可以跟我一樣。
我聽到這樣的小孩,說這樣的話啟發我的心,才四歲多而已,幼兒園的小孩,回答的話超越我們大人,他知道什麼是嫉妒,或者是被嫉妒。
經文中又說「不高己利」,我們若不要貢高驕傲,自然就不會被嫉妒,不要常常展現自己很厲害,展現我們很棒,展現我們很(貢)高,不要這樣!如果可以放下身段,自然對我們起嫉妒心的人,也可以慢慢降伏下來,知道我們對他是誠意的,知道我們做的,是真實的「誠與情」。不高己利意思就是說,我們要縮小自己,不要展現自己很高、很厲害,不要這樣,用這樣的方法,嫉妒我們的人,無形中也可調伏他們的心,嫉妒的人會轉念,由嫉妒為佩服。
第七就是「常省己過,不宣他短。」別人在背後說我們如何,是嫉妒我們嗎?不要這樣想,可能我們也有錯誤的地方,可能我們有缺點的地方,所以要常常自我反省。也不要把別人的短處,別人的缺點,一直去說別人如何,批評人家對或錯,這也不可以。我們是不是很厲害,所以別人嫉妒,說不定是我們自己缺點很多,才受別人批評,我們要好好反省,不要去說別人不對,所以「不宣他短」。
第八就是「恆以一心,求諸功德」。所說「求諸功德,不是去執著功德」;內能自謙即是功,外能禮讓就是德,我們要修得這樣的功夫。「對內自謙」,我們能自謙虛,就不會常常去說我很大,我很厲害,就不會貢高驕慢,我們若懂內能自謙,用這種功夫,自然能一直反省,就不會造口業去宣傳別人的過錯,這就是我們該好好用心(之處)。「外能禮讓」,我們對人要有禮,事事要讓人,這叫做功德,對內心自己要用功,對外面待人接物要有禮、要讓人,如果可以這樣,就是淨佛國土的八種方法。
*「國土」;為眾生依報土,即眾生之善業共成,實依眾生之心而住。菩薩發大願心成就當來化度眾生,而得清淨心行,謂之淨佛國土。
「國土」就是眾生「依、正二報」的地方,「依報土」即依報、正報的地方。過去已跟大家分析過,我們現在在這裡,依報、正報都在這個地方,我們跟這對父母有緣,生在這地方;在台灣。我們的正報,經過一生中最後的選擇「是修行」,我們在共同一個道場,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正報,在這裡要修行。所以過去已經很詳細解釋過,「即眾生之善業共成」,既然依這個因緣來,過去所做的因與緣來到這個地方,我們開始聽聞佛法,要好好共聚善業,我們如果可以共聚善業,我們所在的範圍天天都很歡喜,天天都沒煩惱,心地發光,一片淨土,這都是「依眾生之心而住」,大家的心,「心淨即國土淨」,心能創造淨土。「菩薩發大願心,成就當來化度眾生,而得清淨心行」,我們要修菩薩行,從過去生無量數劫以來,我們要不斷發心立願,願這份心所成就,當化之眾生,希望人人都可得到清淨心行,現在趕緊修行,修得清淨心,清淨心若成就,我們將來來生,再發菩薩心,就有「功德」,有內修的功,有外的行相,能去度人,度人淨化人心,這樣叫淨佛國土。
*「眾生心淨:共善福業,則其依正報之國土亦淨。然淨眾生之心,必依佛法;故淨化眾生之心。」
經文簡釋:
「成就眾生」;菩薩饒益滋潤,成熟一切眾生而無限量;如久旱得雨,一切卉木叢林,遍令生長華果悉皆成就,故名成就眾生。
「眾生心淨」,就是共善福業,我們的地方若能人人心淨,這地方就都是「福地」,因為我們在共同造作福業,這就是依報、正報的國土,就是我們所要依止的地方。「然淨眾生之心」,我們有這樣的大環境,人人心淨才有辦法度眾生,再多人的心也能清淨,清淨也要「必依佛法」,要依靠佛法才可心淨,去淨化眾生的心,這就是淨佛國土,這樣成就眾生,「菩薩饒益,滋潤成熟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如何來成就眾生,我們就要從第一個法,「饒益」,來滋潤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受法滋潤,自然一切眾生他就成熟,成熟這清淨心,而無限量。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就像霧一樣,在乾旱地,只求雨露;雨露,就像乾枯掉的叢林,有了雨遍灑,一切卉木叢林,花果自然就茂盛,可以成就。所以眾生的心一直就是很乾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法雨滋潤,我們人人本來具有菩提種子,才可以發芽,各位菩薩要信解,我們若能信解佛法,能用心入道,自然這法就是妙,每天歡喜,真理入心煩惱就掃除,發了智慧,入佛覺海智慧,心地發光,淨極明生,我們若心地都很清淨,這明就是焰慧地發光,這哪有什麼困難,只要煩惱掃除,一切利益眾生,這樣就對了,這才是真的菩薩遊戲人間,淨佛國土,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附註】:淨佛國土八種方法,出自《維摩詰經 香積佛品第十》:...... 「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