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9/01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9/0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9/01晨語簡記   2014/09/01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9月 01, 2014 3:52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901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世間財富人欣慕

人慾侵奪實無常

唯是覺道恆常存

出世法財無倫比



  應該瞭解了,法每天在聽,我們能夠瞭解到,世間財物實在是無常;世間財物引出我們無限量的欲念,也引出我們無量數的煩惱,這就是世間的財富。什麼人對財富有滿足的時候呢?永遠就是不滿足!不過人偏偏總是「欣慕財富」,那個人、某某人很有錢,很富有,賺錢就像水溢進來一樣,很欣慕他,大家都在欣慕;但也有人的「慾」,就是「侵奪」。有錢的人,怕人知道他很有錢,怕人家知道他財產多,有的人很怕,很懼怕,為什麼呢?他就說,現在的人很嫉妒有錢人,我若是有錢人,出門很擔心!擔心什麼?說出了很多,不管是親戚朋友,不管是不認識的人,聽到某某人他說,我有經歷過幾次的危險,聽起來覺得,有錢真的很辛苦。常說過,在幾十年前,有位富貴人家的貴夫人,確實很有錢,不只有錢,家裡的布置都是寶;珠寶、玉、古董,布置的很堂皇。



  甚至若出來,有時候我去台北,委員就會帶她來,全身「珠光寶氣」,但是她回去的時間,一定在三點以前要離開,我問:「為什麼一定要這個時間回去?」等她離開之後,就有人這樣跟我說,「師父,她不能太晚回去,因為她的家有層層守衛,還有她有保鏢跟著她來。」為什麼就要這樣?妳都沒有看到她身上的東西?有啊!你知道她身上的東西值多少錢?光是手上戴的那三、四樣珠寶,就值幾百萬,那個時候的幾百萬,可買好幾棟的樓房。但為什麼她要這麼早回去?因為保鏢要換班,所以她要趕快回去。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有一回,這位委員開車在路上時跟我說,師父,某某人她就住在這裡,她一直拜託我,「師父可不可順路經過她家一下,我想就彎一下,順路,現在我們已經在她家門口了,要下來嗎?」我說:「需要這樣嗎?」她說:她對慈濟很支持,師父我們現在要蓋醫院,她說師父若進她家走一下,她要發心。我下去走一下,她就會發心,這是真的嗎?她是這樣說。下車吧!我是專程彎過來的,那時總是為了蓋醫院,既然已專程彎過來了,我就下去了!進到她家,一道一道的警衛,進到她的房子,她的房子是「挑空」,一般人的房子,哪有人「挑空這麼高」,窗簾是用珠簾,真的是「珠簾寶氣」,甚至還帶我到樓上走一下,裡面就如「古宮」;用瓷所做的格子,所放的東西有玉、珊瑚,很多的寶石,雕刻的很美很多,心越看,越覺得,可憐的人生,這樣平常她還能去哪裡?



  除了在家裡欣賞這些東西,出門就要這麼多人顧著她,時間還這樣不自由,覺得很可惜!這麼好的人生,這些東西若能夠不放在這,這些東西能救多少人?是啊!真的可以救很多人。但可惜,將這些東西放在這裡,讓她這麼不自由,而把這些東西放在身上;戴在脖子上,穿戴在手指上,因為這樣才需這麼多人保護,還要輪時間請這麼多人顧。同樣是一個人,何苦啊!事隔這麼久了,其實她也發心,發過大心,那時候為了蓋醫院,她也捐了幾百萬,就是這樣在付出,不過這對她的力量來說,只是冰山一角,恆河沙裡的一把沙,但還是很感恩!只是要讓法入她的心很不簡單,要是跟她說法,她所說的,就只是家務事,所以「富貴學道難」。對這位貴夫人,我腦海中有時看見人間財富,就會想到她。



  幾年前,帶我去看的那位委員會跟我說,「師父,你知道某某人,現在很苦!」怎麼苦?先生已經離開她。為什麼?先生本來就有好幾個家庭,她只是幾個家庭其中一個而已,先生現在很少回來,她很「怨嘆」(哀怨悲嘆),每天就是「愁容滿面」,無法「梳妝打扮」,現在在家中,真的是一位「黃臉婆」,完全失去了她的光彩。又經過幾年後,我又問起,某某現在過的如何?先生有一段時間都回到她家,那這樣是不是恢復她過去的生活?是!恢復了過去,但先生病了,要她照顧,照顧的很辛苦。又過了一年多,跟我說,先生已經往生,孩子各有自己的事業,現在這家庭,雖然同樣這麼堂皇;寶氣珠簾,她卻每天「以淚洗面」。我就說,「常去看看她,說些法給他聽,帶錄音帶給她聽吧!師父,過去在風光享受時聽不進去,現在是內心充滿煩腦,孩子不孝順,先生往生,她的生活沒一個方向,怎麼跟她說?她內心已都是「煩惱」,去她家,都聽她唸很多很多的事,沒機會讓我跟她說話。用現在人的話,是不是得了憂鬱症?而她也在幾年前往生了。



  像這樣,世間財富,有的人很羨慕這樣的財富,人的心慾,一直擁有這些東西,多還要更多;能得到寵愛,我就全身裝扮得很華麗,這是為了得人寵愛。其實,這是無常!為了這樣,她要受到重重保護,說好聽一點叫「保護」,其實是不斷「受人監視」,去哪裡都很不自由,「限時,限於那空間」,真的很不自由,且心就是怕,怕被人搶奪;確實就是怕人搶奪,因周圍有情敵在,他的先生還有其它家庭,所以她很怕,這「情與愛被人奪走」,有一段時間她很憂鬱,但是等到人回來的時候,已經病重了,醫院、家裡;醫院、家裡,照顧得很辛苦。人生不就是這樣無常。



  所以有一回,佛陀在舍衛國,波斯匿王是一位信佛虔誠的佛教徒,有一天他靜靜坐下來的時候,忽然間他想到三件事情不可愛,什麼是不可愛的事情呢?那就是「念老可憎恨,念病不可愛,念死是不可追念過去」,這種生老病死的人生;知道出生時,很風光,大家很歡喜,在富貴宮廷中享受,但是慢慢老紀大了,自己靜靜想來,少年的時代,一直在不知覺中,老年就來,體態老邁,身體感覺不斷衰弱,所煩惱的,就是什麼時候會死呢?這是他最煩惱的。所以說,「老很可憎,病不可愛,死無法追念」,何時會死?死是他內心最大的威脅。所以跟佛陀請教,靜靜坐下來的時候,竟然有這三種念,生下來時很風光,當然這是他的人生,但是到老來、病來,死將近時,很可怕,很不可愛!



  佛陀就開始說,是啊!人生,任何人都逃不過「老病死」,若不是為了老病死,佛怎需要出現人間?可惜人人就在這不知覺老病死中,產生很多的煩惱,造了很多業力,所以佛才出現人間,向人間說法,「人」,若能來人間聽佛法入心,「唯是覺道恆常存」;「覺」,聽法之後能夠覺悟,慧命成長,這就沒有老病死的觀念,沒有老病死的威脅,這就是需要有法,「法」才能恆常存,這就是「出世的法財」,人人只「追求世間財物」,「忽視了出世的法財」,不知道「出世的法財才是永恆」,法入我們的心後,成長了我們的慧命,才是永遠,才是無量無數;很多無可譬喻,才是很長久的東西,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用心。像這樣親眼看到,受到情愛的繩子綑綁,受到財富(限制),讓他的行動不自由,但是他的心,就是要執著擁有這些東西,一輩子所有的財富,後來往生了,那間珠簾寶氣房子,裡面這麼多東西,到底誰接去了呢?是不是他很怨嘆,不孝的兒子接去呢?還是到哪裡去了?她帶不走啊!這是現在我們眼睛所見到的人生,死了,過去的人生。



  之前佛陀的時代,貴為國王的波斯匿王,他對老病死有覺悟,去問佛陀,佛法入心,他可以取向覺道,體會人間,本來就是無常,唯有出世的財富,才是真正的價值,所以波斯匿王在佛陀時代,擁有江山,烕風一世,但他接受佛法,所以得到永恆的法財,經典中有很多波斯匿王的故事;他虔誠擁護佛法,經過這麼久的時間,還是受人敬重。人生無常,這二天的經典不也是這樣說嗎?過去在人天,或者是五道,或者是四生,這樣在輪轉,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他雖然遇到了佛法,是不是真的能接受到無量的法財入心?當然這是「佛陀跟弟子在人間,現相教育我們後代」,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現在聽到法,一定要接受,大法入心!所以上面文就這樣說,「中止一城」,長者在找孩子,這樣到了一個地方停下來,那個孩子四處流浪,也慢慢到這城裡來,「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這是前面的文,以下接著說…



經文:「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經文簡釋:

「多有僮僕,臣佐吏民」;喻富人僮僕之多,並有執事治理權勢力大力之臣佐吏民,眾多無量。



  尤其是「多有童僕」,因為那位有錢的人在找孩子,有這麼多家財,但還是不知道孩子在哪裡?

這位長者,在這個家庭這麼富有,在這個城中這麼有錢,所以「多有童僕、臣佐吏民」;童僕、臣佐吏民是譬喻富人,很有錢很有錢的人,他的隨從很多,身邊的人很多,還有「執事治理」家務事的人;很有錢的人,他有他的家臣,有很多家中管理行政的人,很多隨身的人,代替他執事,整理家政、財務等等的人也很多,這些人都很有權,也很有勢力。看看很多大企業家,他要請很多總經理,或請很多執事,都是很有權力的人,這比如現在的大富人,很多錢的人,很多一級主管、二級主管,各有職位、各有責任與權力,所以說「治理權勢力大」,名叫做「臣佐吏民」;「隨從在身邊的人,叫『童僕』,還有治理這些的人,叫『臣佐吏民』。」



*「喻佛之方便法,以佐正智。佛之十力為臣,四無畏為佐,大智圓萬法具。」



*「十力」: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

一、知覺處非處智力;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道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這裡面包含很豐富的法,「譬如佛之方便法」,就是佐正,就是幫助,是一「正智」,因為事業要推動的好,需要一些「智囊團」,要有這樣的人,這就是表示在周圍幫助,料理家政、料理事業的人,就是譬喻佛用種種「方便法」來幫助他,用智慧來隨機逗教,看看這些人,是什麼樣的根機,需要用什麼法去教育,這是「發揮佛陀方便的智慧,所以叫做『佐』,就是『正智』;向佛來解釋,這就是正智」,『佛之十力為臣,四無畏為佐」,「十力」就是表示「如來所具有十種的力量」,佛陀有十種力,這十力如下:



第一:「知覺處非處智力」;他知道所處非處的智力,我們「人自己如何來不知道,但是佛陀知道」,自己從「兜率」下來,從皇宮展開「一大事因緣」,在人間「八相」,在人間「成道說法」,一直到「涅槃」,這是佛陀「知覺處非處智力」;倒駕慈航,來來回回,不管是「六道」,他到處去救度眾生,這是「他自己篤定這樣去做,不像凡夫由不得自己」。



第二:「知三世業報智力」;這是瞭解「三世業」,人間「過去、現在、未來」等等,人的來去、四生六道來去,還有人間煩惱,無不都是「從欲、從色、從塵沙惑」,累積過來,這都是佛陀很清楚人間事,甚至三世業力,可以向人人「分析過去」,還有「說現在」,甚至「教導未來」。



第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教導人人如何脫離塵沙、煩惱、無明、欲念,能夠心力歸一,佛陀的方法,要來教育眾生的力量。



第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道眾生的根機,什麼樣眾生,在什麼因緣,用什麼法來度他,這就是佛陀的「智」。度眾生必定要「觀機逗教」,適應眾生的根機,也適應那個時間,「非時難度,非機難入」,所以一定要瞭解眾生的根機,瞭解因緣是不是成熟,這種的智力,眾生根機勝劣,他都要很清楚。



第五:「知種種解智力」;眾生種種的智,佛陀都分辨的很清楚,是「大根機、小根器」,這佛陀都很清楚。



第六:「知種種界智力」;從「天、人、地獄、餓鬼、畜生」等等,甚至修行「聲聞、緣覺、菩薩」等等,這些「界的智力」他都可以瞭解,這是佛陀他對所有眾生的「種種界」都很清楚,如果不清楚,就無法教育眾生。



第七:「知一切至道智力」;這個人是不是到這樣的「道力」,有沒有到這樣的「智慧」,他一看就瞭解,這要如何教育根機,將他教育到適應他的根機,要用心。



第八:「知天眼無礙智力」;眼界是不是看很開闊?有的眾生,眼界看很近、看很窄,有的心可以懷著大智立宏願,他就要應這樣的根機。有發大心、立宏願,眼界看很開,就要用大法;如果看很近的人,就用輕輕的小法,「這種天眼,不是說能看到哪裡,是說我們的『眼界』,我們的『知見』,就是天眼,」有的人「知見無礙」,有的人知見就是受障礙,那種小心眼、小根機,這種要修行實在很難,就是受「業障遮蔽」。



第九:「知宿命無漏智力」;知道宿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



第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永斷習氣,可見已知道習氣難斷,我們常常說,「有什麼行可以修?最重要就是斷習氣」。就是因習氣難斷,我們才會小心眼,心眼這樣小,才會這麼多的計較,這麼多的煩惱,這麼多無明將我們遮蔽,讓我們塵沙惑很多,讓我們迷惑的事情很多,就是因為我們煩惱習氣沒斷,這都是我們眾生的毛病。



  佛陀瞭解眾生的毛病,他用這十種力透徹瞭解,應我們的根機來度,這就是他的力量,甚至還有「四無畏」。



*「四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

二、漏盡無所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第一:「一切智無所畏」;佛陀一切智無所畏,來人間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環境,他的心都很自在,那怕在佛世時代,外道教一直要搶奪,破壞佛法,因為(佛教是)新興的宗教,很多的宗教怕佛法太過廣大,對他們的宗教不利,所以外道教,想盡辦法要來破壞僧團,傷害佛陀,裡面故事也很多,但是佛陀既然覺悟,就一切智無所畏。



第二,「漏盡無所畏」;他已經沒有煩惱,所有的煩惱都已去除,塵沙惑完全清淨,還記得二、三天前說的,「九識」已經是真如本性,什麼樣的東西都無法污染他,所以完全清淨,「漏盡煩惱」無所畏;煩惱完全去除,已經到無漏,「漏盡就是斷煩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來污染,我們若是智慧充足,沒有「加、減」;不增不減,智慧就不斷在我們腦海中產生,就像「湧泉」,智慧永不窮盡,但現在的人都說,年紀大了,有失憶症;「佛陀就沒有失憶症,他就是沒煩惱,所以不增不減」,回歸佛陀的「本性」;真如本性,一切法的原理,如同湧泉一般,所以他已經「漏盡無所畏」。



第三:「說障道無所畏」;很多障礙的道,佛陀的道理,有辦法破除很多外道教,邪知邪見,或是凡夫很多重重煩惱,他都有辦法,用種種法,破除我們的煩惱障;用種種法,破除邪道的障礙,這是佛陀所得的,「說障道無所畏」,面對邪思邪見的外道教,他一點都沒畏懼,面對那種「執著、煩惱」的眾生,佛陀也是「用盡方法來分析」。



第四:「說盡苦道無所畏」;眾生苦啊,如波斯匿王在佛法中,接受佛陀的教法,體會人生生命的過程,生下來時享受一切,榮華富貴、權力都有,但是敵不過「老病死」,他心中有佛,所以來請教佛陀,佛陀能一一為他解釋,讓他看透老病死的恐懼,這是佛陀所說法,雖然人間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四苦」;生老病死苦。這是任何人逃不開的,只要我們法人心來,向著死不畏懼,向著病她甘願。



  這次(行腳)在台北,有一位很資深的委員,向醫院請假,由女兒、女婿、兒子陪伴而來,向我說,師父我現在住在「心蓮病房」,我請假出來,只是要向師父要求一件事情,要求我「過往後」,身體可以做解剖,我(希望我)的身體可以做「大體老師」,若是條件不夠,(至少)讓我可以做病理解剖,希望可以回師父身邊,我僅是做這樣的要求而已。看她滿面春風,笑得很燦爛;女兒、兒子、女婿圍繞在她身邊,她就又跟我說,師父我帶他們來,是要當師父的面前,說出我的心願是這樣,我還有一個願,「希望我的會員,能夠由我女兒接續起來,希望兒子可以進來教聯會、受證;因為兒子是老師,希望女婿可以讓我女兒接我的這些會員。女婿點頭,我丈母娘平時很疼我,她所說的道理我都很能接受,我的太太,也丈母娘把她教得很好,來給我,所以她很有慈濟精神,我願意支持我太太。我就說,不只是支持你太太,你自己本身?我感覺這個大團體(很好),我願意!兒子又跟我說:「師公,我在媽媽面前,要跟師公發願,從現在開始,要培訓、要受證。」



  母親聽後非常高興,剛好新店慈院的院長在旁邊,我就說,「院長你有聽到,最後一天是不是可以做無語良師?如果沒辦法就做解剖。」他說,沒問題!其實她是沒有這個條件可以做無語良師,「因為太瘦了」,但是「最後」,她要做解剖,雖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特殊(病症),還是讓他做解剖,讓年輕(的醫生)在她身上操刀,也做一次訓練。所以到最後,幾天前她往生了,真的就依這心願完成,後來骨灰送回來,了了她一生的願。人生就是這樣,有佛法,她生死自在,這種四無畏,到了「生死」,她還是無所謂,而且已進了「苦道」;老病死!她還是一樣,「功德款還在收」,到「最後」的這個時候,在我面前交給她的女兒,你看人間可以做到這樣?修行不是很遙遠的事情,其實只要我們發心,這就是佛法已入她的心。



*「四無畏為佐,大智圓萬法具。」



*「又佛初成道,說華嚴大乘,聞法者,多有天主天人,此是外凡,喻為僱傭的僮僕。」

*「圓十信,因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欲從凡入聖,以信為先導,終至願心,喻初心菩薩為內凡的吏民。圓十聖菩薩喻為臣佐,佛即法王。」



  所以「四無畏為佐」,這是佛陀的智慧,可以成就「大智圓滿,萬行具足」,這就是「佛智」。佛陀從初成道說《華嚴》大乘法,聽法的人多數是「天人、菩薩」等等,這是「外凡」;外凡譬喻僱傭的僮僕。「十信位」,所以<信解品>注重「信」,「十信若圓滿,我們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這就是「信解」,我們的信已堅定,我們可以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這樣「從凡入聖,以信為先導」,要從「凡夫到聖人的境地,必定要從信」,「信」就是「道源功德母,能夠長養我們諸善根」,所以再啟發我們的願心,有了願心,就是譬喻發心,「初發心的菩薩,就是內凡」,初發心還沒有真正解脫,現才在到十「信位」而已,所以譬喻為「吏民」,開始發心的人,還是在「內凡」;已經在修行範圍裡面,但是初發心的人。能夠到達到「圓十聖菩薩」,這是譬喻「臣佐」;菩薩已經可以幫助佛陀來教化眾生,這叫做臣佐。當然這就要很(用心)修行,學佛總是這樣,一步一步,要有「十力」、「四無畏」,這樣力量才有辦法慢慢向佛的境地靠近,「世間就算財富再多,都不及出世間的法財」,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呀!



【參考資料】: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四》



*「老病死苦常隨逐」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閒靜處,作如是思惟:「世間上有三種法,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何謂可憎呢?就是老;何謂不可愛?就是病;何謂不可追念,就是死。」



  波斯匿王作是思惟後,就起身前往佛所,頂禮佛陀後於一旁坐下,向佛請示:「世尊,我於靜處思惟,世間有三種法,一者可憎,二者不可愛,三者不可追念。可憎的是老,不可愛的是病,而不可追念的則是死,請佛陀為弟子開示。」



  佛陀表示:「大王的體悟非常好,老、病、死確實如你所說,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如果世間上沒有老、病、死,如來就不會出現於世,也不需為世人說法。但因世間有老、病、死三事,如來才會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如來所證之法,以及調伏之法。」



  佛陀接著又說:「大王的車子裝飾得如此珍貴莊嚴,但是用久了,色彩就會斑駁、脫落、敗壞,如同我們的色身也將經歷衰老。但大王你要知道,正法歷久不變,是不會衰老的。即使是端正殊妙的色身,都會因老而敗壞。假使壽滿百年,終將踏上死亡之路;而病痛則會剝奪人的力氣,令人衰弱無力。年老就意謂著邁向死亡,因此要常樂於禪定,收攝身心,精勤用功,了知有生必有死,戰勝老病死諸魔境,跨越生死此岸,到達清涼解脫的彼岸。」佛說法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末學國氣感恩分享合十

(感恩世明師兄;鳳嘉、淑貞、宛琪師姊提供筆記草稿;加靜師姊提供經文內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2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9/0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01晨語簡記   2014/09/01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9月 01, 2014 9:20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九月一日星期一)

 

今天的經文如下:

經文:「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經文

語譯/大意/重點

上人開示

多有僮僕,臣佐吏民

「多有僮僕,臣佐吏民」;喻富人僮僕之多,並有執事治理權勢力大力之臣佐吏民,眾多無量。

「喻佛之方便法,以佐正智。佛之十力為臣,四無畏為佐,大智圓萬法具。」

「又佛初成道,說華嚴大乘,聞法者,多有天主天人,此是外凡,喻為僱傭的僮僕。」
圓十信,因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欲從凡入聖,以信為先導,終至願心,喻初心菩薩為內凡的吏民圓十聖菩薩喻為臣佐佛即法王。」



象馬車乘

 

 

牛羊無數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客

 

 

亦甚眾多

 

 

 

十力」: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
一、知覺處非處智力;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道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四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
二、漏盡無所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今天經文只講到「多有僮僕,臣佐吏民」就時間到了。臣佐吏民這四個字一直在我腦中出現,我知道「十力為臣,四無畏為佐」,還有一些譬喻,很好奇到底是誰開始說的,也上網查了一下,還沒有很透徹,暫不發表。

過程中,想到,佛是法王,才有臣佐吏民,才有十力為臣,四無畏為佐。才有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因為法王的法寶是盈溢的。可惜世人都只把心思放在世間財,忽視了法財。於是上人寫下:

世間財富人欣慕
人慾侵奪實無常
唯是覺道恆常存
出世法財無倫比
並且講了一個現代貴婦會眾的故事與一個古代波斯匿王的故事,提省大家追求法財,做法王。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9/0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01晨語簡記   2014/09/01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9月 02, 2014 11:39 pm

1/9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世間財富人欣慕    人慾侵奪實無常
唯是覺道恆常存    出世法財無倫比
(財富,總會引發人心的貪欲,看到他人家財萬貫,羨慕之餘,甚至還會起了想據為己有的惡念,進而去侵略奪取,孰不知縱使擁有這些珍貴的寶物,它依舊是無常的。唯有覺悟的道理,成長的慧命才能恆長持久,出世的法財才是永恆,無以倫比)

● 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

● 多有僮僕,臣佐吏民
○ <比>喻富<有>人僮<僕>僕<人>之多,并有執<行>事<務><管>治<打>理權<位>勢力“大力”之臣<子>佐<僚><官>吏民<兵>,甚多無量<多不勝數>。

○ <比>喻佛<陀>之方便法<用>以<輔>佐正<確 >(的)智<慧>。
○ 佛<陀>之十力<用>為臣<子>, 四無畏<心> 為<輔>佐,大智<慧>圓<通>(於)萬法具。

○十力:
指<表示>如來<佛>所具有的十種力用:
一,知覺處非處智力;
<明瞭一切因緣果報的智慧>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
<明瞭四生六道過去現在未來業報的智慧>
三,知諸禪解脫智力
<明瞭各種定力帶來解脫的智慧>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明瞭各種眾生根機利鈍的智慧>
五,知種種解智力;
<明瞭種種理解分別清楚的智慧>
六,知種種界智力;
<明瞭十方法界具有的種種智慧>
七,知一切至道智力;
<明瞭一切萬物至上道理的智慧>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明瞭眼界開闊高瞻遠矚的智慧>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明瞭對宿命因緣不生煩惱的智慧>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明瞭永遠斷除習氣的智慧>

四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
<以一切種智應對外界抨擊而無畏懼>
二,漏盡無所畏。
<漏盡一切煩惱而無畏懼>
三,說障道畏無所畏。
<破除邪知邪見和障礙道行而無畏懼>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道盡一切眾生的苦而無畏懼>

(以)四無畏為<輔>佐,(讓)大智<慧>圓<滿>萬法具。

○ 又<另外>佛<陀><最>初成道(時),<宣>說華嚴大乘<法>,<聽>聞<佛>法者,多<數>有天主 (和)天人,此<這些都>是外凡<凡夫以外者>, <比>喻為僱傭的僮僕。

○ 圓<滿>十信<力>,因<為><融>入佛<陀>教 <法>(的)海<洋>,(進而)修<習>無量法門, 欲<想要>從凡<夫><進>入聖<賢>,(必須)以信<解>為先導,終<最後>至<發>願心,<比> 喻初<發>心(的)菩薩為內凡<凡夫以內>的吏民。

○ 圓<滿>十聖菩薩<比>喻為臣<子>佐<僚>, 佛<陀>即<是>法王。 

★ 入世寶物皆無常    出世法財方永恆
    勤習十力四無畏    循序漸進入佛境

(弟子任海文<濟勖> 虔心摘錄註解證嚴上人 01/09/14於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歡迎不吝指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2014/09/0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