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903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因緣會遇巧難思
基因深埋待緣聚
淨因善緣菩提種
大乘實法皈真如
我們人間若能透徹因緣,什麼事就沒罫礙,我們就是「不知因緣果報觀」,所以才會在人間勞勞碌碌,人與人互相計較,愛、不愛;有緣、沒緣,總是生起這麼多分別心,苦啊!若能透徹瞭解,因緣會遇,這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真的是「巧妙難思議」,經過佛陀跟我們解釋,很詳細的跟我們解釋,時時「遇事說因緣」;遇到何事我們不瞭解,佛陀「從因」說起,「從緣」來譬喻「會合」等等,這就是佛陀用智慧,人生很多事我們沒辦法體會到,若是沒辦法體會到,道理這樣深,我們是不是不用聽,因聽也是聽不懂,但「就是聽不懂,我們才要很用心聽」,因為我們若能知道,這輩子我們沒辦法去體會瞭解,很多人來困擾我們,讓我們這麼煩惱,我們不要的事情,很怕會遇到;我們要的,很想要去追求,有這麼多分別,要與不要,要追求,也要用盡心思,在用心思的過程中,還會很煩惱,有得要爭,取得又很怕,怕失去!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很痛苦;或者是求不到,失去機會很懊惱!明明抱著這樣大的希望,這東西應該是我得到,這事情應該是我的,怎會臨時變故,就不是我的,我就沒得到,這樣的煩惱,真苦!
像這樣的人生很多,尤其是不愛的人,偏偏跟我們住在一起,我愛的人,偏偏就是無法在一起,又怕人評論等等,人間複雜事情這麼多,像這樣,我們要怎樣去瞭解?遇到事情我們要看得開,什麼事不一定是我們要去追求,還有很多能讓我們追求的事情,時時歡喜,能讓我們通徹瞭解,得大智慧,這都要用耐心、用時間去追求;「追求『道理』,絕對沒有得失煩惱的心,若是追求『世間物質』,追求『人事物』,這必定有得失煩惱心,會很痛苦。」法聽不懂沒關係,今天不瞭解,明天再來聽;這好像是在說我,『我就是這樣貪求著物質;我就是這樣,動不動就發脾氣;我就是這樣,道理不清楚,我就是在煩惱中,把我自己綁住。」有一天,說不定這些道理;「一句話」讓我體會到之後,就改正了過去的煩惱,改變過去動不動就發脾氣;說不定我們聽到一句:「過去不需要煩惱,不需要得失心」,我們現在「看開了」,為什麼?一切都因緣會合,既來之則安之,所以,這就表示我們要聽法!
須菩提,已經跟大家警愓,雖然是說「他自己」,其實是要說給「未來的大家」瞭解,聽經聽久了,就會生起疲倦的心,厭怠的心,所以他是提醒我們「要警覺」,「經」聽久了,我們還是要用心,我們在講的經,句句都是為了我們要聽,為我們所講的經,我們應該要有這個法,法跟我們有真正密切的關係,不是說這是在說別人,說別人跟我們沒關,我們只是陪人聽而已,我們若有這樣的心,當然坐久了,就會疲倦,陪人聽,跟我們沒關係,就不會認真,所以我們要用心!
因緣會遇確實是巧難思,世間每一天的因緣,今天怎會這樣「湊巧」,在這裡遇到;遇到幾十年不曾再見面的人,怎會這麼剛好?這個人,過去曾經(跟我有)過瓜葛,過去(曾過)吵架,怎麼會在此遇到?我也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她跑進來跟我說:
弟子:師父妳知道嗎,過去她是怎麼佔我便宜?
上人:過去已經幾十年的事情,難得你還認得,表示有緣。
弟子:怎會不認得,他讓我銘心刻骨,以前我就說過,(把她)剁成幾塊,我都還認得。
上人:有這麼深的仇?
弟子:不是仇,是怨!
上人:怨有這麼深嗎?妳不是這樣過來了,雖然被她佔了點便宜,現在妳不也平安過來。
弟子:對噢!回想起來,也是那時,吃她一次虧,我才知道,我應該要學習,怎樣再重新「起家」,說不定是這樣,因為那一次我「換途」(做其它事業),現在才這麼成功。
上人:是啊!就是這樣;過去吃一次虧,所以讓你換途,讓你現在這麼成功,你的因緣本來就是要做這途,你若沒有那次受過刺激,你也不會現在換做這途。
弟子:是啊,師父你這樣說,等一下跟他見面,我會向他道謝。
上人:是真心的道謝嗎?
弟子:師父你不是說,如果沒有他的刺激,我怎會換途,今天才能這樣成功!
上人:是啊,人家現在也很發心,同樣事業成功,也在支持慈濟,你要替師父感恩!
弟子:對噢!除了我自己的感恩,還要替師父感恩。是啊!
過一會兒人進來了,大家見了面,那個人還沒有跟我打招呼,她自己就先跑去跟那個人打招呼,牽起她的手來,就說你認得我嗎?還記得嗎?我是某某人。是啊!很抱歉,想到過去,真的很抱歉!就一直想著要去找你,不知道怎麼樣,總是...。這都過去了,沒關係,師父說要感恩,你這樣護持慈濟,我也要跟妳感恩。就這樣,兩個人握手言歡。像這樣,還需要什麼樣的計較呢?因緣巧難思,這種的會遇,有時是怨與恨會在一起,若能輕輕的化解,怨恨變成了感恩;,現在她們常常見面,常常互邀去國際(賑災),師父說要去哪裡,我們就一同前去,現在是菩薩好伴侶,他們歡喜在一起,我也很歡喜,所以說「因緣會遇巧難思」。
「基因深埋待緣聚」,這因緣有時候,「因緣業識」,現代的人都說基因,有的人若有什麼病,醫生就會問,是不是有遺傳,你上一代、上一代有沒有什麼疾病?好像有聽到,父親沒有,阿公、阿祖那代,曾有過這樣的疾病,醫生就說,是啊!這是遺傳、這是基因,「基因」對我們來說,就是「因」,就是種子,「種子就是叫業種」,現代的人叫做「基因」,就像這顆業的種子,深埋在很深很深(的地方),這顆種子雖然埋的很深,不過,時間若到的時候,因緣會合起來,這顆種子就浮出來,記得幾年前,天文學家一直說,未來地球,因「氣候變遷」.將有很多東西「滅種」,所以在這個時間,他們就挖地宮,在很深的地底下,建造一個保存(種子)的倉庫,埋在地下裡,裡面放很多很多世間所有的種子,都保存起來,放在地宮裡面。就是要預防再幾個世紀之後,或者是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後,到那個時候,大地上所有種子滅掉的時候,深埋著的這些種子等待因緣,就可以在世間浮現出來。
這是現在的人,在做未來很長遠之後的事情,有可能嗎?有可能啊!也是在幾年前,考古學家一直在地面找,在一大片荒廢掉的土地上,這土地在歷史上的記載,曾經是什麼樣的大城市、大建築物?現在是一片開闊無際的土地,大家就去考古,在那個範圍裡,往地下一直挖、一直挖,果然挖出了古代建築物的基礎,建築物的遺址,看也已經是幾千年前;幾百年前已經毀滅掉,是什麼因緣讓他們毀滅?大乾坤怎樣變化,成住壞空,是經過大變化的成住壞空,所以說,這種埋的很深的緣,我們現在還是要好好做,不要想說,我們只看在這麼短的人間,我們應該是,因在短短的人間才要用心,對法要用心來求法,聽要入心來,不管我們生命有多長、多短,總是法入心,這就是永恆;我們要相信佛陀所說的法,「法是永恆、慧命是永恆」,你的法若沒入心,慧命沒有增長;生命中沒有法,時間給我們多長?活幾十年、幾百年,法沒有入心,還是凡夫,不由自己,未來人生依報在哪裡?正報生得如何?全部由不得自己喔!
所以「淨因善緣菩提種」,我們要好好「顧好清淨的因」,真如本性我們要好好顧好,不要受污染,過去的煩惱已經埋覆了我們的真如,現在要認真把煩惱一層一層撥開,就像向考古學家的精神,在荒廢土地,也要找出古時代的遺址;同樣的,我們有完全、完整的真如,清淨的本性,深埋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怎麼不要好好好來找?現在已經知道了、找到了,我們要篤定,篤定的說,真如本性就在這裡,我們要趕緊認真,除了要顧,還要不斷去除覆蓋的塵沙煩惱,要不斷去除,我們才有辦法真如現前。所以「淨因善緣」,我們不斷要跟大家結善緣,行菩薩道!預防煩惱不要再來,善緣我們要趕緊廣結,就像我剛剛形容,那兩個朋友,過去是生意的伙伴,因彼此之間有侵損到,因而結怨與恨,一場的因緣巧遇!已經化解了,現在接下來就是結善緣,就是菩薩的好道侶,可以走在菩薩道作伴,這就是淨因善緣。過去煩惱的因、緣去除,回過頭來是淨因善緣,彼此成就菩提種子。所以「大乘實法皈真如」,這大乘法,我們應該「信解」、「身體力行」,我們「反黑皈白」,反過了「過去的煩惱,順從著善業」;「善」,我們好好找出這真如本性。
最近不是常在講,孩子離開了父母之後,在外面流浪放蕩,已經全身貧困,而且居無定處,真的是漂泊在人間,這個期間貧窮輾轉慢慢靠近,父親在找孩子,孩子卻沒在找父親,只是在找要如何生活下去?「求衣求食」;所以這樣慢慢找,求衣食,討生活。父親一直要把孩子找回來,這樣共同來到一個城,開始慢慢接近,父親沒有忘記他的兒子,兒子卻是忘記了他原來的本家,也忘記了父親是長得怎麼樣,這就是迷,孩子迷了,父親還是很掛念,且父親還是很富有。多富有?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那出去外面做貿易,或者是在裡面開行坐店,這大的生意在做,周圍的智囊團,也是很多在替他經營家庭商業等等,很富有呀!下面接下來經文這樣說:
經文:「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經文簡釋:
「時貧窮子」;窮子遊行經歷,遂漸進至父城。喻薰習教法既久,重復得值佛往來應化身於三界。
這就是要說,這位貧窮子,這樣遊呀!遊呀!總是到處討生活,慢慢已經來到這個城市的聚落,已經也接近了國邑,他已經經過很多地方,現在接近了父親所在的城市,意思就是這樣說,「窮子遊行經歷,遂漸進至父城」,已經到達了,在父親所在地的周圍徘徊,他根本不知道這間房子是父親的,就是他自己的家,但他還是在那地方徘徊,還不知道,這是譬喻我們雖然在學佛,卻還沒透徹瞭解,法其中的涵義,但有這個因緣開始聽,慢慢薰習,雖然我們的法沒有很深入,但是已經有信仰,信仰佛法,我們知道一個方向,雖然佛法的深奧,我們還沒很透徹瞭解,但是我們有心,慢慢再薰習。
現在大家都說,我現在在薰法香,是啊!就是這樣,慢慢薰習這個教法,我們薰習,必定要常常在法的裡面,才有辦法,讓「香」的香味在我們身上,感覺在這香氣中,我如果在這裡很久,人家就會覺得你怎會這麼香;就像在廚房炒菜,菜有各種味道,忽然間走出來到外面,你剛才從廚房出來?是啊,你怎知道?因為我聞到,聞到你剛才從廚房出來。自己聞看看,是啊!炒菜過程中,身上被油氣薰,同樣的,香我們也都在裡面薰,自然久來,不斷一直重複,這樣就慢慢能得佛,得值佛世,不只可以得值佛世,還可以親近佛,譬喻在佛的時代須菩提等,就是想說,過去無量數劫前,一直生生世世在薰習佛法,才可以重覆,才能值佛世,「往來應化身於三界」,生生世世跟著佛陀,來來回回應化人間,在三界裡。
這是很不簡單,常常跟著佛,佛任何一時代來到人間,他們都有這樣的因緣,這種因緣巧遇真的很不簡單,他們有這樣深的因緣,不管此生來世,這輩子因緣已盡了,下輩子同樣還可以再相遇;一樣的道理,所以須菩提這樣譬喻,這貧窮子雖然經過「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六道四生,雖然這樣在流浪,但是佛還是一樣,往來在三界中度眾生,所以不管是在哪裡,都能與佛同世,這真的是很巧遇的因緣,「重復得值,佛往來應化」,應化身都可以去遇到,「佛陀應化身」;就是應眾生所需要的地方,佛陀就應化在那一個地方,這是應化身,這是須菩提大家很慶幸的事情。
經文簡釋:
「遊諸聚落,經歷國邑」;喻於三界六道中,備受諸苦,深起厭患,欲求出離,觀察五蘊聚落,十八界國、十二入邑,
五蘊:色受想行識。
十八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境: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六根境識相合。
總為十八界。
所以「遊諸聚落,經歷國邑」,就是譬喻在三界六道,遊諸聚落;譬喻三界六道,所去過的地方,也是佛陀應眾生所需要,所以佛陀一樣在三界六道中度苦難眾生,眾生備受苦難,佛陀是應眾生苦難救濟眾生,一樣在三界六道中,所以眾生「備受諸苦,深起厭患,欲求出離,觀察五蘊聚落」。眾生有的已受盡苦難,有時聽到佛法之後,知道要厭離,知道這是苦,開始知道苦,開始知道要觀察五蘊聚落,「五蘊」譬喻「聚落」,聚落譬喻五蘊,五蘊是什麼?大家應該清楚,五蘊是「色、受、想、行、識」,我們日常生活都在五蘊中,面對的種種境界就是「色」,我們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動作,人家看到我們是色,我們看到別人動作身體都是色,「除了看人之外,看一切物無不都是色」,看之後接受到的「感受」,這就是「聚落」,一天到晚我們的「凡夫心」,都「遊蕩在五蘊中」,這就是貧窮子心裡都沒有法,很愚鈍、愚癡,「貪瞋癡」都流落在三界六道中,受種種苦,無不都是五蘊,讓我們執迷在這個地方,現在開始觀察,已經知道了。為什麼會知道?因為接觸佛法之後,慢慢的智慧開啟,知道觀察「五蘊」,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聚落」,用這樣譬喻,「對『法』來說是『五蘊』、對『凡夫』來說是『聚落』,看得清楚是『道理』,看不清楚是『事項』,所以迷者在事項裡,覺悟就是道理能分析」,除了五蘊,還有十八界,「十八界也當作國,五蘊聚落國邑中」,經歷在國邑中,那就是十二邑。
「十八為國,十二為邑」;這是一種譬喻,什麼是五蘊?剛才說過了,「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境』、『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所對應的是色、生、香、味、觸、法,『色』跟『塵』會合起來,就用我們『意識』,我們有眼耳鼻舌身的意根在,外面外塵,也就是因為我們六根跟外面接觸,用我們意識去分別」,這個人是張三,那人是李四,我們認識這些人,我們分別他們的名字,這張是桌子,這是地板,一樣的木料,不一樣的作用,我們去分別它的名稱,這是六識,「六根對六塵境,起識的作用」,所以有三種六項叫做十八界。
十二入:以惑者迷色偏重故。
大聖教門,開色等根塵為十,心但為二。
求於八正法、三十七道品為增慧命之道糧,經久勳修。喻窮子遂漸遊歷諸聚落,經歷國邑。
經文簡釋:
「遂到其父,所止之城」;二乘人,累世植福,百劫修因,幸得重遇本師示現八相成道。
「十二入,就是以惑者迷色偏重故」。我們所瞭解,「十二入」迷在「色」偏重故,六根、六塵會我們的識,就因為根和塵會合,所以有偏差。來就是要「大聖教門」,我們就要開始去瞭解根、塵等東西,我們都要去瞭解,識它能入,「識」就是我們的意識,受外面的五根、五塵,我們用識去分別,迷就會執著,若是覺就能瞭解,這是眼看這些東西在貪著而已;不用貪,我們的意識可以做決定!所以我們「要迷就會執著,如果覺就能夠入大乘教門」,我們若「迷在習氣就墜落」,我們若可以覺悟,法可以入心,若不能覺悟是迷就會墜落,這「十二入」就是眼、耳、鼻、舌、根、身,是五根;色聲香味觸是五塵,中間那個識,如果可以清楚明白,就不會受根塵會合,惹起了貪瞋癡出來。
聽法瞭解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好好接觸,佛法就是洗滌我們無明煩惱,要如何呢?要好好修,「用什麼方法修?」八正道,心要正,要如何調好我們的心?八正法,三十七助道品,這些都可以增長我們慧命,佛陀將入滅前,也是這樣交代,這些都是修行的基礎,要從八正法、三十七道品來增長慧命,這是我們的道糧,不管我們要經歷到哪裡去,都還是要這些道糧,佛陀來回三界六道,就因為這個道糧很堅固,可以鋪出大菩提道,這條大菩提道,不管上面是什麼東西要經過,這條路的基礎還是一定要鋪得好,所以八正法,三十七道品,這就是在為我們鋪路,它可以增長我們慧命。
所以須菩提等,大家久久的時間,都有這樣薰修,雖然形容說,貧窮子經歷多久,在法的外面,但是他們八正法、三十七道,這些基礎全部都打得好,這是經過生生世世薰修,「譬喻窮子,雖漸遊歷,常常勳修」,慢慢香會薰我們的身,讓我們的衣服等等,會覺得跟這個人在一起很香,不只是外表香,我們香要薰入心中,這是「德香」,不是只有衣物的香而已,不是手去碰香的東西,聞手會香,手香洗掉就沒有了,我們要入我們的心,得德香。所以要不斷勳修,譬喻窮子,漸漸遊歷,慢慢靠近這聚落,就是透徹瞭解法的道理,到法城來了,已經慢慢要到了,所以經歷國邑,就是來到這地方,已經到父親的地方,表示「二乘人累世植福」;聲聞、緣覺他們生生世世,雖然還是在小乘法,但他生生世世接近佛法,沒有造惡,一樣修善法,這時間有多長久?「百劫修因」,百劫就是長久的時間,這因;這種子就是這樣修來,「幸得重遇本師示現八相成道」,就是過去有修這樣的因緣,這輩子就是「佛現相人間的時候,可看到釋迦牟尼佛,也可歸到釋迦牟尼佛的座下,聽佛說法,一輩子能夠親近佛法。」
*「初說華嚴大覺,寂澄境域,名遂到父城,佛自住大乘之城。」
「初說《華嚴》大覺」,不斷不斷說出了佛陀覺悟境域,這都是佛陀講經時,裡面都包含佛陀的本懷,覺悟的境域,慢慢大家瞭解,《阿含》、《方等》、《般若》,談空說有,過去以為就是執著在空啊!有啊!現在慢慢已經體會,已經到父城來了,佛自住大乘之城,佛還是永遠住在「大乘城邑中」,所以我們學佛要好好用心,要「重視因緣」,不是說我們修行就是聽,聽不懂,有聽跟沒聽一樣,既然聽不懂,不聽也一樣。不一樣!最少我們還在法香中薰習,說不定一句話讓你改變不好的習氣,凡夫的習氣減一分,接近佛法的德香就增加一分,希望大家「重視因緣會遇」,雖然是巧秒難思議,不過種子種得再深,總是也能等到會合的時期,淨因善緣菩提種子在我們人人心中,大乘實法,我們要趕緊反黑皈白,反掉了煩惱,成為清淨,回皈真如來,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