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9/12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9/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9/12晨語簡記   2014/09/12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9月 12, 2014 8:35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912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大福定慧二足具
依於真諦宏大法
淨行高潔寂清澄
佛居萬行力莊嚴


  「福慧兩足尊」,這是佛陀的一個別號,我們修行也是一樣,修福同時也要修智慧。「福」;是要走入人群,在人群中付出,這是修福。「慧」,是我們自己要用心,聽法之後,就知道「法」,是目前的事,與所有宇宙真理會合。宇宙間的道理,我們看不到,因為他沒體、因為它沒形,卻有很清楚的大自然法則,常這樣跟大家說。但道理要和合,合起來才看得到東西,就像我們人也是,父精母血,父母的精血,如何能成為人?這就有道理存在,這叫做「生理」。我們人來生,最源頭的生理,這生理又是怎麼樣來?是從「心理」;男貪女愛,父精母血這樣結合起來。所以從人的「心理」,構成了「生理」,混合起來就是「人的身」。我們從母胎開始,這樣慢慢結合,慢慢成長,在「胞胎中」,佛法稱為「胎獄」;在母親的肚子裡、子宮裡,現在科學很發達,開始一兩個月,就看到一個突出的東西,每星期在成長,應該是每天在成長,慢慢就看到那個「胞」(受精卵),突出了五個包包,開始就是頭、腳、手,慢慢慢慢(形成),差不多三、四個月,就看到身形;五、六個月,眼耳鼻舌就差不都都俱全了,到七、八、九個月,就完全有了一健全身體。


  有的早產兒,也是六個月、七個月就(生長)完全了,但若是在包胎裡面,最成熟也要九個月之後,到十月之間,所以人家說「十月懷胎」,九個多月成熟後,就是自然生,生下來的時候,「痛徹骨髓」,人間;一個哭,很多人笑,生了!生了!一邊是痛徹骨髓,一人哭;一邊阿公阿嬤,父母家裡的人,大家都笑了。母親是痛到這樣,孩子全身赤裸裸,這樣第一次來到人間的那一天,「第一是痛苦,第二是矛盾」;痛的人沒人知道,大聲叫喊,沒人能瞭解,卻有很多人高興的笑。然生下來是不是六根俱全呢?有時候「六根不俱」,有的是「沒全活命」,這就是生理。這種的道理就是從人的心,起心動念,形成無明,那就這樣有名色,開始男女結合,「我有了!」有了那時候,在佛法的名稱叫做「名色」;有名、有色,若去檢查就說是懷孕了,只是一名色而已;再來就是六入,就是要六根俱全等等,這都是在無形中進行,這就是心理,我們無法體會瞭解,卻在不知覺中合成起來,所以有我們身體,一句話說,「人之大患,就是因為有這個身體」,世間有這麼多的煩惱,就是因為有這個身體,有我們「人」在人間,所以「人間事」來困擾,很多的苦,這就是佛陀為何要來人間,為我們教育這「十二因緣」。


  除了「四諦法」,進一步就是十二因緣,我們人怎麼來?「起一念心,就緣無明,無明緣行,就去動作,行緣識,識緣名色就懷胎,男女之間就從這樣過來。」所以人生的「苦」,經過了「十二因緣在人間」,從接觸人間開始,我們所造作的感受,所造作的業已成「有」;有了「有」,就有了「老病死苦」,這就是人間的苦,佛陀很詳細用他的智慧;二千多年前的佛陀,那智慧,有辦法從我們人來人間以前,那念「動念的心」,這樣起了「無明」結合起來,讓我們的「依報、正報」這樣完成,所以「一輩子在老病死中」,佛陀教導我們要「造福」。既然「來到人間」,是「一念心起了無明」而來,「因為『無明』而成為『人』,因為『人』再複製『無明』,造種種的業,將這個無明煩惱、塵沙惑,在三界裡面苦不盡」。佛陀教育我們,在人間要多結好人緣,對人間的苦難,我們要多付出,感受別人的苦,就像我們自己的苦,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別人跟我們有什麼樣因緣?無因、無緣,但是不忍心,要去關心他,這叫「同體大悲」;看他在受苦不忍心,我付出!這樣就是在造大福。


  佛陀教我們「因緣果報觀」,要將法入心,去體會,雖然是人間事,卻是真道理,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用「定心」來相信,「心若有定自然信就深,解就能很明」,若我們心不定,法就無法入心,這樣我們要怎樣成長智慧?「心如果定,信就深,解就明,智慧就產生,所以大福定慧,叫做二足具。」對凡夫來說,造福、修智慧兩項要具足;如果是「佛」,已經完全具足,叫做「兩足尊」,所以佛陀才是真正「大福定慧兩足尊」,我們是現在修行過程中,要修福,同時要修慧,所以要聽法,這樣才可以福慧具足。


  「依於真諦宏大法」,我們法入心之後,依照這個真諦道理,我們要來弘揚佛法。莫三比克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在那個地方,慈濟在這兩三年的時間,已經由南非的慈濟人,與莫三比克那不可思議的因緣;台灣一顆種子在莫三比克,「蔡岱霖」呀!她的人生因緣,嫁到那裡,久在那個環境等等,讓她心生煩惱。但還有另外「特殊的因緣」,讓她知道「有慈濟」,她看到大愛台,所以她要去找,非洲也有慈濟,才找到南非(有慈濟),潘居士就輔導她,也到莫三比克與她會合,她瞭解了,漸漸把我們的法,開始帶到那地方。南非的一群慈濟人,跟他們雖然語言不是很通;雖然都在非洲,但是土著的語言不一樣,然可用很簡單英語對談,好好去跟她們分享。當地的語言也沒有離很遠,人長得也很像,有同樣的膚色,也同樣都是胖胖的,服裝也差不多,(都在)非洲嘛!所以大家在一起也很有親切感。(這些一開始)是由我們亞洲人;在台灣有這樣一群台商到南非的因緣,而莫三比克(蔡岱霖)就是因緣會和,嫁到那地方去;亞洲的人去到非洲,用愛心,用那分溫柔善順,接近他們,同時慢慢瞭解,他們的苦難處,他們所需要的物資,再慢慢將物資送過去,用真誠的行動,愛的付出,從一開始「懷疑」,到後來「接受」,再來就是「信解、無疑問」,(是經)兩三年來,一直冬令救濟等等,他們進步很快,因為是極苦人生,接受佛法後,進步很多,法又入心。


  剛剛簡單看一下,他們今年「吉祥月」,那時候他們也在那個地方帶「齋戒」,在那個地方帶動,怎樣才叫做齋戒月,怎麼才是行孝月。他們運用智慧,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三月間,維多利亞的兒子遭人家綁架,販賣人口集團將他綁架,車上面有十幾個小孩,要做什麼?要賣給巫師取器官去「祭祀」;不是拿器官去移植,是用器官去祭神。維多利亞的小孩很萬幸,這(事件)過程很複雜,過去也曾講過,(最後)這小孩就這因奇蹟的因緣,讓他跑了回來。從那時開始,岱霖發現,雖然那個地方多數是基督教徒,但是人人還是相信巫醫,覺得人生病就是有「巫毒」,這種「巫」,在我們這裡,就是「符」等等。那裡的人相信,就是要去「祭」,因沖犯到,人放毒等等,要用人的器官,尤其是童子的器官去祭,所以就有這樣的集團,專門抓小孩、青少年。她覺得說,這種迷信如果再這樣下去,犧牲的人會很多,尤其是「造業」,尤其是這種「愚鈍、愚癡、迷信」,(會一直)在這樣的國家存在。所以她就用慈濟的法,去跟大家說,真的是上帝創造人身;既然是天父,為什麼讓這些孩子這麼苦?既然創造了人身,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巫毒,來巫毒人生?這都是迷信的事情;假如是上帝,上帝有的都是愛,沒有這種巫毒,就講很多….,然後用慈濟、佛法的精神。


  剛剛看到有一段,等一下志工早會你們可以看到,在八月齋戒月,她們將社區的人集合在一起,開始時有一群青少年娛樂大家,來的人有老人、病苦殘廢的人,圍繞在一起。然後看到這些孩子,活潑地跳當地的舞蹈,結束的時候,第一句問好的話,就是「阿彌陀佛!」,大家回應,也是雙手合十「阿彌陀佛!」然後開始就說「因果」。有一位「寶拉」,口才很好,瞭解慈濟,瞭解道理之後,她會跟大家講道理,跟大家講因緣果報,所以大家很相信因緣果報;她說,我們過去就是銀行沒存錢,所以很貧窮,這個時候就要趕緊存錢,下輩子才會很富有,心才會很開闊。「一天五毛錢」;看到他們,真的去生病的關懷戶家,將她全身整理的很乾淨,還幫她按摩、推拿,然後講道理給她聽,那位老奶奶很歡喜,拿出五毛錢;「一個銅板」,這位志工寶拉,就「跪著伸出雙手,捧著五毛錢」,我們就看到她手上的五毛錢,她就說,「這個五毛錢,與很多人的五毛錢會合起來,就可以救人,妳不窮、你很富有,妳現在就在存款,現在的錢可以救人,現在的愛心;是一顆種子,來世可以很有錢。」就像這樣,用淺顯,用實際的行動在付出。


  看到他們(演繹)「一念之間」,很多的小孩;有大使的小孩、企業家小孩;還有華人的、黑人的小孩、小小的小孩,在那個地方,再配合一群年輕人,有的很黑,又穿黑衣,也有黑人穿白衣。「一念之間」;要演出天地萬物共生息,一念之間起(惡),就會損害眾生命;大家一念的愛心,天地眾生就能很和氣,大地可以很美,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來度那裡的人。那一天也發放白米,一群企業家都來參加,看到(發放)都學會了,也會學他們,如何拿米,如何送人;就是要彎腰鞠躬,用尊重的心來布施,這些企業家,也讓他們帶動起來!再看他們怎麼教「孝順父母」,就是教他們,椰子剖開,裡面裝吃的東西,讓長輩吃中餐。他們在那裡做香積,年輕人端飯給長者吃,這些年紀較大的長者,讓他們坐著椅子,岱霖就教孩子門,腳要曲跪下去,雙手要捧高,要用很恭敬的禮,來恭敬這些長輩,同時還教他們要感恩父母,給你這個身體,要為他們洗腳,整場(活動)很完整,在國曆八月,就是農曆七月吉祥月,結束這一場(活動),很莊嚴!


  所以說「依於真諦宏大法」,看到他們雖在黃土的地上,不過看起來「淨行高潔」,在大地會合,人雖然很貧窮,但是愛心滿滿,那種「心」,真的表達出,「淨行高潔寂清澄」;雖然是貧窮,雖然在黃土大地上,卻讓人感覺很高貴,這就是佛陀的教法。佛陀的身行,就是這樣的淨行高潔,這是佛陀的法,教育我們人生。我們人依教奉行,就可以看出,本來是很骯髒、破爛沒有法(的地方),現在有法在他們環境中,環境都變了,這些人那種清淨的愛心,這是佛陀的智慧,讓我們「人間」,可以人與人之間平等,這種力量來「莊嚴大地眾生」,愛的力量很大。前面我們所說的:


經文:「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


  看到這樣不也是很豐富,很富有的人間,這種清淨無染,很歡喜、很富有,如「珍珠瓔珞,價值千萬」;價值無量來莊嚴身體,還有很多人圍繞,看到那些企業家,反過來(學習),很有錢的企業家,圍在貧困的地方,這些貧困人用愛心付出,莊嚴了那個道場,反過頭來,是那些企業家來學,如何恭敬付出。我覺得那個環境,也像長者的「室」一樣,無不都是寶,那全都是法,法用在人的身上,這種價值很高。下面接下來


經文:「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


經文簡釋:
「覆以寶帳」;喻四無量心為寶帳,喻真實慈悲。廣披普蔭眾生,為護人身心無悔無怨無憂無愁,故云:覆以寶帳。


  這我們來好好用心瞭解,「覆以寶帳」,譬喻「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好像是寶帳。慈悲;「譬喻真實的慈悲,廣被普蔭眾生」;眾生就是需要這樣的寶帳,「寶帳」就如蚊帳;有如「門籬或蚊帳」等等,這些都叫做「帳」。有蚊子的時候就用蚊帳,是要保護我們的身體,不被蚊蟲咬到。這(寶帳)是為了維護人的身心,「無悔、無怨、無憂、無愁」,知道「無悔、無怨、無憂、無愁」是什麼?「慈、悲、喜、捨;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就像我們慈悲喜捨的心,我們如果「有慈心」,但若還有一念後悔,就像被蚊子咬到一樣,就像被蟲咬到一樣,小小一隻蚊子,也會造成人體的「毒」;病毒的傳染。所以寶帳就像蚊帳,我們的慈悲喜捨要有保護,所以保護起來的,就是「法」,就是「慈而無悔、悲而無怨、喜而無憂、捨而無求。」這就是「佛陀說法,我們要很深信去接受,這樣就像覆以寶帳。」我們法已入心,我們也有「戒」來保護我們,這「戒定慧」;有戒、有定、有慧,來保護我們,讓我們慈悲喜捨能很健全入人群中。「譬喻覆以寶帳,那就是譬喻慈悲喜捨,要很堅定。」


經文簡釋:
「垂諸華旛」;喻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


  「垂諸華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跟人對接講話(互動說話),就是四攝法,我們要時時用「布施」心;布施,向人家問一句好,這也是布施;向人家祝福一下,也是布施;人家在拿東西,我們幫忙出個力,也是力的布施等等,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都叫做布施。「利行」;幫助人;「愛語」就是說好話,「同事」間要常常說好話,好的法要與人分享,有好的本領要與人互相傳授,這種「同事」的愛,這四種在佛法中叫做「四攝法」,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跟人相處不能缺少的,如果有這四項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人人會愛你、尊重你。你願意幫助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利益人,你所說的話,沒有一句是傷害人的話,在同事間誰不會尊重你?誰不會敬愛你?這就給我們一種的「裝飾」,(裝飾)我們的身,所以人人用誠意的心對人家付出,這是「垂諸華幡」,莊嚴了這個室,我們的環境有這麼多的寶器,這麼乾淨的裝飾。


經文簡釋:
「香水灑地」;喻法水灑諸菩薩心地,以淨惑塵,亦喻定水灑淨心地。


  同時還有「香水灑地」,很香的水,把地掃得很乾淨,還有用很香的水來噴灑,讓氣氛感覺到,是很歡喜的氣氛,這就是「譬喻法水灑在菩薩的心地」。「以淨塵惑」,我們最煩惱、無明的雖然去掉,卻還是「惑」;惑就是不瞭解,就像沙塵會「到處飛散」。「香水灑地」,就是不光只是掃乾淨,還用水,這樣才不會因微風吹來時,還有塵沙飛揚,因我們的惑很微細,所以惑業八萬四千很多,這是譬喻用水來洗淨我們的心地,所以「香水灑地」。


經文簡釋:
「散眾名華」;喻施教化。教菩薩修大乘七淨華。


*「七淨華」:
一、三聚淨戒
二、首楞嚴大定
三、中道實慧
四、斷二諦疑
五、行於大法通達佛道
六、智德圓滿了了見性
七、斷德成就永盡無明


  「散眾名華」,譬喻我們要施教。佛陀來人間,就是用法布施給眾生,來教化眾生,「教菩薩修大乘七淨華」,什麼是大乘七淨華?


第一、三聚淨戒,這是戒律。
第二、首楞嚴大定,楞嚴就是華嚴那個境界,要修定心,就要入楞嚴境界。
第三、中道實慧。
第四、斷二諦疑,二諦就是空諦、假諦,這疑我們都要完全斷除。
第五、行於大法,通達佛道,要行大乘法。
第六、智德圓滿,了了見性;分別智、平等慧,我們全都圓滿,自然道理就了了分明,回歸我們真如本性,能見我們真如本性。
第七、斷德成就永盡無明,我們已經斷除種種無明,甚至塵沙惑的無明也都斷除,自然永遠無明惑念全都除去,這叫做斷德。能即時,當無明煩惱現前,可即時斷除,我們用心去探討。


經文簡釋:
「羅列寶物,出內取與」;亦喻自利、利他之功德。
*「羅列寶物」:喻羅列諸地真實功德。一心萬行之功德,一念具三千性相,應有盡有。
*「出內取與」:喻菩薩一切,自利~名內取;利他~名出與之行也。


  再來說「羅列寶物,出內取與」,表示我們「自利」,同時要「兼利」他人,是自利、利他的功德。「自利就是要自己好好修行,利他是要不斷在人群中付出,自利是修慧,利他是修福」,所以叫做「羅列寶物,出內取與」。「出入」;我們就是要不斷去付出,有入就要有出,真實法入我們心來,我們用我們的法再付出去,此即自利利他,這種羅列寶物,就是所有真實的功德,那就是福慧雙具。「一心萬行的功德」,我們只是「一心」;一念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一念具三千的性相」,當然這是很微細的法,只要一念心,我們一念心,三千世界都可以完全普遍,這就是三界。一切無明斷除,一切很清楚,所有的法現前,所以叫做「一念動三千」;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這過去也講過。這「出內取與,譬喻菩薩一切自利」,自利就是要好好修行,「內取要向法」好好修行,若是利他,就是付出,身體力行,這種自利利他,這叫做「出內取與」,取外面的法,用內心誠意付出。


經文簡釋:
「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威德特尊:喻勝應身,有如是等,種種嚴飾。


  「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就是要用這樣的心,學佛我們不就是這樣,要好好用心在人群中,我們如果可以知道,在人群中增加一事,增長一智,所以若沒有多一項事情,怎麼有辦法增長智慧,所以我們必定要如像前面所說的「出內取與」,付出給人家,其實「我們是在付出的同時,就是取入我們一分的智慧,經一事,長一智,你付出一個事情,自然我們可以收入」。就像剛剛在說的莫三比克,假如沒有慈濟大團體,我們怎麼會知道在莫三比克那個地方,貧困的人怎麼這麼多,苦難的人怎會這麼多?迷信的人怎麼這麼不可思議,哪有這樣的行為在治病,其實我們也無法瞭解他們?


  但因為有慈濟大家庭,在那種貧富懸殊,那裡稱的上的富的人,差不多三成,有七成都是貧困的人,富有的人他自我富有,貧困的人就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貧窮苦難、或者是殘障病重,他們住的地方,就跟垃圾堆一樣,這樣的人生誰來幫助他們?有了佛法,開始向非洲走去,非洲的地界已經開始有種子,在土地上種子已成樹,樹已經結果了,結果還得種子。另外其它地方,一樣是非洲貧困的地方,那些種子就可以到那個地方,去利用那邊的土地,那邊的農夫,一樣把這些種子搬去那個地方,就地耕耘,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那片土地,「沙漠化為綠洲」,看到他們這樣在布施很精彩,尤其是「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將「佛法因緣觀」送到那個地方去,要去改變他們有病就是要看醫生,不是用人的器官,去殺人去祭祀才能救人,這樣是錯誤的,過去印度常常有這樣宗教,不知道這樣的宗教,原來在這樣落伍非洲那地方,也有這樣的信仰,這真的不可思議。所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有這樣付出,自然就用這樣的法作為種子,在那個地方耕耘,看到希望,看到曙光!


  這就是「有如是等的法,種種嚴飾」,看到他們的畫面,待會在早會可看到,他們人生完全改變了,本來是那樣貧困,現在看起來多麼可愛,這就是「法的德」,在那個地方,讓人人提起了「尊嚴」,所以「威德特尊」,能幫助人;小小的銅錢可以救人,這譬喻「勝應身」;真的殊勝應化身在人間救人,這「有如是等,種種莊嚴」的意思,所以我們學佛要好好用這分,光明亮麗無邊的愛,可以普遍在人間,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只要我們用心,無不都是人間的大法,所以我們要相信是「大乘法」,要「定慧兩足」,就可以「兩足具」,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呀!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2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9/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12晨語簡記   2014/09/12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9月 13, 2014 9:10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
 
佛陀教我們「因緣果報觀」,要將法入心,去體會,雖然是人間事,卻是真道理,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用「定心」來相信,「心若有定自然信就深,解就能很明」,若我們心不定,法就無法入心,這樣我們要怎樣成長智慧?「心如果定,信就深,解就明,智慧就產生,所以大福定慧,叫做二足具。」對凡夫來說,造福、修智慧兩項要具足;如果是「佛」,已經完全具足,叫做「兩足尊」,所以佛陀才是真正「大福定慧兩足尊」,我們是現在修行過程中,要修福,同時要修慧,所以要聽法,這樣才可以福慧具足。


覆以寶帳」;喻四無量心為寶帳,喻真實慈悲。廣披普蔭眾生,為護人身心無悔無怨無憂無愁,故云:覆以寶帳。


  這我們來好好用心瞭解,「覆以寶帳」,譬喻「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好像是寶帳。慈悲;「譬喻真實的慈悲,廣被普蔭眾生」;眾生就是需要這樣的寶帳,「寶帳」就如蚊帳;有如「門籬或蚊帳」等等,這些都叫做「帳」。有蚊子的時候就用蚊帳,是要保護我們的身體,不被蚊蟲咬到。這(寶帳)是為了維護人的身心,「無悔、無怨、無憂、無愁」,知道「無悔、無怨、無憂、無愁」是什麼?「慈、悲、喜、捨;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就像我們慈悲喜捨的心,我們如果「有慈心」,但若還有一念後悔,就像被蚊子咬到一樣,就像被蟲咬到一樣,小小一隻蚊子,也會造成人體的「毒」;病毒的傳染。所以寶帳就像蚊帳,我們的慈悲喜捨要有保護,所以保護起來的,就是「法」,就是「慈而無悔、悲而無怨、喜而無憂、捨而無求。」這就是「佛陀說法,我們要很深信去接受,這樣就像覆以寶帳。」我們法已入心,我們也有「戒」來保護我們,這「戒定慧」;有戒、有定、有慧,來保護我們,讓我們慈悲喜捨能很健全入人群中。「譬喻覆以寶帳,那就是譬喻慈悲喜捨,要很堅定。」

 
「垂諸華旛」;喻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


  「垂諸華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跟人對接講話(互動說話),就是四攝法,我們要時時用「布施」心;布施,向人家問一句好,這也是布施;向人家祝福一下,也是布施;人家在拿東西,我們幫忙出個力,也是力的布施等等,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都叫做布施。「利行」;幫助人;「愛語」就是說好話,「同事」間要常常說好話,好的法要與人分享,有好的本領要與人互相傳授,這種「同事」的愛,這四種在佛法中叫做「四攝法」,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跟人相處不能缺少的,如果有這四項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人人會愛你、尊重你。你願意幫助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利益人,你所說的話,沒有一句是傷害人的話,在同事間誰不會尊重你?誰不會敬愛你?這就給我們一種的「裝飾」,(裝飾)我們的身,所以人人用誠意的心對人家付出,這是「垂諸華幡」,莊嚴了這個室,我們的環境有這麼多的寶器,這麼乾淨的裝飾。

 
「散眾名華」;喻施教化。教菩薩修大乘七淨華。


*「七淨華」:
一、三聚淨戒
二、首楞嚴大定
三、中道實慧
四、斷二諦疑
五、行於大法通達佛道
六、智德圓滿了了見性
七、斷德成就永盡無明


  「散眾名華」,譬喻我們要施教。佛陀來人間,就是用法布施給眾生,來教化眾生,「教菩薩修大乘七淨華」,什麼是大乘七淨華?


第一、三聚淨戒,這是戒律。
第二、首楞嚴大定,楞嚴就是華嚴那個境界,要修定心,就要入楞嚴境界。
第三、中道實慧。
第四、斷二諦疑,二諦就是空諦、假諦,這疑我們都要完全斷除。
第五、行於大法,通達佛道,要行大乘法。
第六、智德圓滿,了了見性;分別智、平等慧,我們全都圓滿,自然道理就了了分明,回歸我們真如本性,能見我們真如本性。
第七、斷德成就永盡無明,我們已經斷除種種無明,甚至塵沙惑的無明也都斷除,自然永遠無明惑念全都除去,這叫做斷德。能即時,當無明煩惱現前,可即時斷除,我們用心去探討。

 
結語:心定生信解,四無量心為寶帳,四攝法為華旛,散七淨華,這是多麼美妙,多麼莊嚴的境界。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9/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12晨語簡記   2014/09/12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9月 13, 2014 10:13 pm


大福定慧二足具        依於真諦宏大法
淨行高潔寂清澄        佛居萬行力莊嚴
(福慧兩足尊,凡夫修行需要福慧並進 – 從佛法中得智慧,在人群裡修福德。道理是無形體的,好比自然法則,總是不知不覺。若能懂得當中涵義而法入心,依據真實諦理來宏揚大乘法,修清淨行,趣向崇高、潔而無華的寂靜清澄佛境,如佛那樣居於萬行的平等智慧,以力量來莊嚴大地眾生。)

● 覆以寶帳 (以寶貴的帳篷來覆蓋)
○ <比>喻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寶帳,<比>喻真實慈悲。廣<泛>披<蓋>普<遍><庇>蔭眾生 ,為<維>護人(的)身心:(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愁,故云<因此說>:覆 <蓋>以寶<貴>帳<蓬>

● 垂諸華旛* (垂直懸掛華麗的長條旗子)
○ <比>喻(待人處事去) 四攝法:
佈施、利行、愛語、同事
*旛(fan1)

● 香水灑地 (用香水來噴灑大地)
○ <比>喻(以)法水灑<遍>諸菩薩心地。以<洗> 淨惑塵<細微如塵的疑惑>。亦<比>喻<正>定 (之)水灑淨心地

● 散眾名華 (散落各種珍貴的花朵)
○ <比>喻施<以>教<導><度>化。教<導>菩薩修<習>大乘<法> (的)七淨華
○ 七淨華:
一、三聚淨戒 (戒淨)
二、楞嚴大定 (心淨)
三、中道實慧 (見淨)
四、斷二諦疑 (度疑淨)
五、行於大法 (分別道淨)
六、智德圓滿,了了見性 (行斷知見淨)
七、斷德成就,永盡無明 (涅槃淨)
 
● 羅列寶物        出內取與
(網羅陳列各種出自內裡取得和給與的寶物)
○ 亦<比>喻自利、利他之功德
○ 羅列寶物:<比>喻<網>羅<陳>列諸<各>地 (的)真實功德
一心萬行之功德,一念具三千性相,應有盡有
○ 出內取與:<比>喻菩薩一切:自利 — 名“內取”;利他 — 名“出與”之行也

● 有如是等        種種嚴飾        威德特尊
(諸如此類種種莊嚴的裝飾,顯現出特別尊崇的威德)
○ <比>喻<殊>勝應<化>身,有如是等種種<莊> 嚴<裝>飾

★ 修行為得福與慧        力行大法於人間
    自然法則真諦理        自利利他最真實

(弟子任海文<濟勖> 虔心摘錄註解證嚴上人 12/09/2014 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歡迎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2014/09/12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