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9/18 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如意
版主
版主
如意


文章總數 : 713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2014/09/18 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9/18 晨語簡記   2014/09/18 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9月 18, 2014 5:33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918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初發宏誓大願修大乘行
於菩薩法慇勤持好樂心
迷子見覺父而更不認識
貧富隔室內外父子未會

  常常就這樣說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潛能在,只要我們能發一分心,這分大心,發弘誓願,大家都會背了,「眾生無邊誓顠度,煩惱無盡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誓願成。」是不是有天天背?記得嗎?記得後有身體力行嗎?我們若沒天天背,這心念僅管聽下去,這時聽下去,就這樣聽過去,沒放心中,就漏掉了。聽一句漏一句,聽很多漏很多,法一點都沒在心中。若是聽下去,不論在何地,這心念會浮現,「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每一個人,我們就想要如何度他,已經瞭解佛法的人,我們也跟他打個招呼,互相問好,互相討論,最近聽到的法;遇到何事,法與事有結合起來沒?有啊!我聽到因緣果報,在《阿含經》就是完全在教育我們,要看清一切因與緣來會合。有一天,我遇到這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我跟他打招呼時,他看我一下,頭就轉過去與人講話,沒理我跟我打招呼,那時我的心覺得,某某人我跟他講話,不理我!就以這樣態度,跟別人講話。

我心起一念不歡喜的心,但是心念浮上來時,就又想到,對啦,可能我過去與他結不好的緣,既結不好的緣,我現在就要趕緊過去補一分好緣,就趕緊走到他們身邊,與他們二人打招呼,三人結合起來,投入一起說話,結果也說的很開心。原來他並沒排斥我,是我自己的「心」,念頭轉得太快,因為他還沒回答我,就有人叫他,所以他來不及回答我。我再走近,三個人互相招呼,我覺得不只是度到一位,一加一是二位,我將今天聽到的話與他們分享,他們聽到的也與我分享,我「有一分,還得二分」,而我付出的是一位,又多度一人。這心境一轉,「因緣果報觀」,我有這樣的過程。類似這種(情況),我們就知道,「法聽入心」,心念要如何一起「布善種子」,有心聽法就要用,看到人就知道「這是我們的福田」,我們要趕緊將聽到的法,將這粒種子趕緊播下去,與人「結一分好因,結一分好緣」,這是聽經。

人際關係;是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時時發弘誓願,要常常記得當初所發那一念心,看到人本來就要度,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人就是要度他,何況是我們周圍的人,我們到底做到沒?因為我們發弘誓願,這是大願,就要修大乘行,修行要歷長久的時間,這念心不漏掉,又不斷再接法進來,句句法入我們的心,我們有種種方法,在菩薩道上應用,這就要修!平常我們願意付出.平常我們不斷收入佛法,這是修大乘行。在人群中,常跟大家提起,每一人都是我們的道場,每一人說的一句話,都是我們的法,我們能用這樣「廣大心」,來包容一切法,將一切法用在廣大無邊眾生的心中,這才是真正的大乘行。

「於菩薩法慇勤」,我們既然發弘誓大願,修大乘行,一定要時時在菩薩法中,要日日慇勤,「持好樂心」,法要歡喜接受,我們聽法後,不是聽而已,真的要去做,現在我們的法,「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不只是在台灣,現在你們在聽,全球還有這樣多人,每一天在這個時間,有七千多人;這是聽他們(宗教處)在報告,從電腦上計算,七千人同時聞法!

  讓我最感動,最近有這樣的訊息回來,在莫三比克。去年有四、五位(本土志工),岱霖帶他們回來,去年他們回來時,每一人揹著「竹筒」;用紙做的紙筒。每個都是這樣長又大,裡面放的都是「五毛錢銅板」,很重!每一筒都塞的滿滿的,有的擠到都快破了,全都是五毛錢。他們揹著這四、五支竹筒回來,要入關時,來到我們的海關,很誠懇地,自己就拿出來給他們看,這是莫三比克幣,是我們當地的錢,我們要回台灣。海關看了一下,你們都是黑人,怎會說是要回台灣?常然是用英文說,他們就說,我們受過台灣幫助,參加慈濟,現在要回心靈故鄉,接受心靈的法,這些五毛錢,就是「歲末祝福的種子」。因為桃園這地方,他們知道,知道這就是「歲末祝福紅包」,要做紅包的種子,所以就順利關通了。

拿回來,很重!將這四、五支竹筒揹來我面前,同時還帶一米篩子,有這麼大,他們親手做的,也拿來到我面前,我就放在桌上,將一筒筒的錢倒出來,這些零錢,很有份量,這樣一罐一罐倒出來,嗶歷趴啦,在米篩子上,這樣也滿了,這小小的米篩,他們就是拿回來給我看,他們的手工也能做成這樣,是一件手工藝品。但是我將它用來裝零錢。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重的東西要背回來?他們就表達說,有接到師父的紅包,他們希望,「明年所接到紅包裡的五毛錢,是他們的錢」。所以他們在那裡已存很久了;約一年多的時間,天天「五毛錢」。這功德會的開頭,就是五毛錢!

這些要送師父做紅包,我聽了很感動,要他們趕緊去算,這五毛、五毛(加起來)到底多少錢?結果算出來,一千多元!我就說,「這些錢我將它買下來,但我補充一句,師父不是在洗錢。明年,應該是說今年把這些錢洗一洗,放在紅包裡,特別要給莫三比克。」當然師父要把這些錢換起來,並把這些錢捐入功德會,這些零錢師父將它換起來,給他們的紅包,同樣也是師父的錢給他們。所以今年你們要記得,莫三比克那幾千個零錢;應該有二、三千個零錢,要放在給他們的紅包裡,自從上次回來,他們回去之後,非常精進,昨天看到傳給我的訊息,我很感動,其中有一個家庭,(去年)母親來了,兒子、女兒來了,這位母親向我說,「師父!我要來向你感恩,就跪下去!」趕緊起來,是怎麼回事?坐著說。她就指著女兒安娜,師父妳救了她,也讓我撿回一個女兒。

  安娜的故事,浮現出來,她本是一個很放蕩的女孩,可說是那個鄉村裡的流氓。在這村子裡,很多人聽到,都怕她,都搖頭,為非作歹,很壞,大家都怕她。但是因為慈濟,慈濟人從南非,慈蕾等等好幾位,跟潘明水,一次、二次,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進到莫三比克,經幾次的帶動,把她感化了,這個極壞的女孩,變得很乖,她接受了佛法,接受了慈濟的法,知道「行孝、行善不能等」,她瞭解因緣果報觀,法入心了。再聽到南非菩薩,她們自己從過去的貧窮苦難,曾經也是過著很不好的人生生活,現在變成一個很快樂的志工,改變了她們,每一個就像慈母一樣,很慈悲。她看到歡喜,跟她們說心靈的財富,南非的菩薩跟莫三比克菩薩說,我們貧窮,但也可以「很快富有起來」,不是錢多的富有,「愛心就是富有」,行善、行孝;可以用善來照顧我們的鄉親,這就是最富有的人,妳們能幫助人,是最歡喜的事情。

她聽到這些話,開始改變自己,所做的事情都要利益別人,完全改變,回去跟母親道歉、回去跟奶奶懺悔,因為她很氣媽媽,小的時候就將她放給奶奶撫養,她雖對奶奶有感恩的心,但(態度)也很壞,內心有感恩,但態度很不好。現在改變過來,很懺悔!所以跟母親道歉,再去度他的母親,度他的弟弟,母親跟弟弟都被他度進來,去年十一月一起帶回來。那個弟弟很聰明,會講英文;除了西班牙與他們的土語外,還會說英文,所以去年十一月回來,他很歡喜,聽到師父講話,有人將他翻譯成英文,他有很深的感受,他是安娜的弟弟,可以聽英文,可以直接看到師父講話,他很感動,也很激動!在那時他發願,發心立誓,要把慈濟的法,師父的法脈傳回去,慈濟宗門要在那裡樹立起來。

  所以回去之後,就每天開始上網,透過電腦,在慈濟網路平台裡,有英文的;靜思語翻譯成英文,人間菩提翻成英文,就透過大愛台平台,每天吸收著靜思語、人間菩提。他很用心,每一個星期由他負責,在「教堂裡」;竟然「佛法在教堂」,他們的基督教堂。每星期一就集合,在教堂中可以擠進去的,不過一百六十人,他把「慈濟宗門、靜思法脈」,師父講的法他用心講,如何讓人人聽的進去,心中可以收到法。慈濟宗門就教人如何做慈濟,他們就說要建立一個「心靈的農場」,其中有一位志工,聽的很歡喜,他說我有一塊土地,我願意提供出來,用很便宜的錢租給你們;一年兩千塊。他們的二千元,跟我們的二千元一樣多。這麼大片的土地,一年兩千塊,大家同意租下來,租這片土地就是要學南非,種的菜可以供應給孤兒,供應給貧窮人家,剩下的賣出去可以當基金。

從去年開始,海燕颱風在菲律賓,現在他們又開始發心,設立三個竹筒,希望人人不管一塊、五毛、一毛都沒關係,人人日日投竹筒。一個就是要幫助菲律賓海燕颱風,他們看到人間菩提,影像都會放出來;人間菩提及深度報導都有影像,若講到天災,就有天災影像,講人禍就有人禍的影像。讓大家看,苦不只是我們苦,還有別人比我們苦,天災受災難,慈濟一直在救濟,我們第一個竹筒,就是要「幫助菲律賓受災的地方」;這是第一個竹筒,現在還一直在投。第二個竹筒就是希望可以把大愛農場經營好,這第二個竹筒就是要「當本錢」,去買種子、農具等等,要好好把這片的農場經營起來。第三個竹筒,他們有一期待,「除了平時可救人,另外期待能有一個「慈濟的家」,大家現在開始累積,所以第三個竹筒希望人人都可以投,現在那裡有九百多位的志工,這九百多位的志工,他們都有機會聽法,教堂可以容納一百六十人,每個星期一來聽法,有靜思晨語,有人間菩提等等。

他們那裡的志工,都很熱心,要來聽的人;要來集合聽法的人,要經過挑選,你有認真嗎?這個星期你有認真,可以進來聽,這麼用心落實。去年十一月回來,到今年已九百多位,都是很認真、很精進的志工,有開始在見習的人,也是經過他們挑選出來,才可以當見習,之後才可以再培訓。看到這樣,那個地方是我們「慈濟宗門的新生地,也是我們靜思法脈的一片新生福田」,希望我們的法,透過這幾位菩薩,他們這麼用心,希望這片福田,可以經營得很茂盛,讓他們可以時時豐收。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這是一個很感動人的故事,當然故事還有很多,不過短短一、兩年的時間,一年多前回台灣,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將近兩年多,他們有辦法在那塊土地,把法入人心來,鋪在當地,種子開始萌芽,這是很歡喜的事情。所以說「於菩薩法,要慇勤持好樂心」,他們做得很歡喜,「在教堂就分享靜思法脈,去心靈農場,這叫做走入慈濟宗門;在工作就是在慈濟宗門,在聽法就是在靜思法脈」,多麼聰明智慧,這實在是「持好樂心」,做的大家很歡喜!

我們要很認真,不然也會迷去。最近在《法華經》,那位窮子明明已經進到父親城中,也來到房門外,也看到父親在裡面,但是還不認識,就像是「迷子見覺父更不認識」,這雖然在旁邊,也不一定願意發心,同樣的道理,所以「貧富隔室內外父子未會」,這隔一個室,就一個門而已,他在門外,孩子在門外,父親在門內,子在門外,看到門內父親這麼莊嚴,但卻引不起他的歡喜,而是引起他的驚怕,裡面這麼威風莊嚴,是不是會被捉去,強逼我做事情,這樣害怕了,趕緊跑走,這是前面的文:見子便識,子不識父,父卻見子的身影…

經文:「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

  很歡喜,既然找了十幾年的孩子,孩子的身影已經被我看到了,我安心了,原來孩子還在,我安心了,孩子總是可以趕緊叫回來,因為我的財物庫藏現在已經有傳了,有辦法付託給孩子,這是前面的意思。孩子看到覺父,竟然無法認識,這讓人很慨嘆,「莫三比克要用很多種語言翻譯,他們還是同樣聽得懂,可以這麼發心,每天都在傳法脈,每天都在入慈濟宗門,但是真正在身邊的人,是不是也會怕到呢?是不是有遠離的心?這就要自己自問。」來下面這段說:

經文:「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經文簡釋:
「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父年老邁心常思念此子:眾生流轉生死,眾苦所逼,為大悲懷所痛。無由見之:雖欲救拔,無機不濟。

  這是講出了父親的心聲,雖然父子離開這麼久,但是當父親的心,還是念念不忘他的孩子,所以說「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一直在找,幾十年了還找不到,父親已經年邁,父親年紀已很大了,心還是「常念此子」;常常在想念此子。譬喻「眾生流轉生死」,這就是譬喻父親在找孩子的心,時間這麼長,孩子在外面流浪,譬喻眾生像這孩子一樣,我們前面的文已說過;「離開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十年「為善」生天堂,二十年天福享盡墮落人間,在人間善惡拔河,若被惡的拉過去,就是「造惡」,造惡就「墮落地獄」。若是拉贏了來「人間」,若再「具足十善」,就「再生天堂」,要生天堂的機會總是不多,再來人間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人道那就是二十年」,因為在「人道是善惡參半」,一邊善、一邊惡;所以在那地方拉拔,「惡」的比較多,接過去就在「三惡道」,若「平平」就在「人間」,有的來到人間受苦也很多;「人間地獄、餓鬼、畜生道」很多,不按照人倫道德軌道走,這都是惡業,在人間受苦。善業在人間生活過得去,有名、有地位、有利,但仍難免「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等苦」,很多呀!這就是流浪在人間,在其它的三途。

還有「四生」;化生、濕生、卵生、胎生。很多種的生物的型態,這叫做流轉,只要有生死的眾生,我們脫離了佛法之後,就是這樣在流轉,這是佛對眾生的悲憫,不捨眾生在「三途六趣」受苦難,這是佛陀的大慈悲父,所以「佛稱為四生慈父、人天導師」,這都是佛陀內心所悲憫的,所以「流轉在生死,眾苦所逼,為大悲懷所痛。」當父親想到眾生、孩子,在六道或是四生,在四生、六道這樣生死輪轉,佛陀就是「悲憫」;大慈悲憫心,心痛不捨。「無由見之」;就是遇不到,因為地獄、天堂沒有佛法,唯有人間有佛法,但是芸芸眾生這麼多,佛陀來人間的時間才八十年,在兩千多年前佛陀的時代,交通不方便,人口稀少,你們想芸芸眾生,要遇到實在也不簡單,何況說可以「投機聽法」更是困難。

所以「無由見之,雖欲救拔,無機不濟」,沒有對機無法救拔他,這是佛的內心,「明知道眾生的苦難,很悲懷,但找不到機會救濟。」就像我們現在,聽到天下哪裡有災難、人禍,人禍很悲心、很不捨,但是沒機會進去。「戰火」,什麼人有辦法進去。像這樣,明知道那裡在受苦,卻沒機會;佛陀的心也是這樣,明知道眾生六道輪迴,苦不堪,但就欠缺了機緣,心也是捨不得。不過現在的經文所說,那個流浪的孩子已經慢慢靠近。

經文簡釋:
「而忽自來,甚適我願」;今根緣成熟有可度之機近在前,故云而忽自來。稱大悲心,故云甚適我願。

「而忽自來,甚適我願」,父親找孩子已經找很久,在這地方停下來,孩子出現,就是開始滿我的願,這是譬喻「現在的根緣成熟,有可度之機已經接近。」這是譬喻一直有法來「洗鍊」,應機投教;從《阿含》、《方等》、《般若》到「法華會」來,這機緣已慢慢成熟了,慢慢接近在面前。所以說「而忽自來」,看須菩提已經起身在佛的面前,開始要開啟他的心,所以看到已經到位了。「稱大悲心」;心可以安心。所以稱大悲心,佛的願要成熟了,因為眾生的大根機已發出來了,所以「稱大悲心,故云甚適我願」;找孩子幾十年了,已經看到他的身影,現在已經很接近了,我這個願已經能夠圓滿了,

經文簡釋:
「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年已朽邁,一期化緣將訖,故言我雖年朽且約示從然燈受決,乃至兜率降神出家成道,是一期化事將畢。

  「我雖年朽」;雖然年紀大了,但是還是心心念念,財產要傳承,繼續給孩子,孩子還沒回來,那就是心心念念,尤其是年紀也越來越大,這些「庫藏財富」要怎麼傳下去?就像佛陀年紀也大了,天下眾生芸芸,這麼多弟子,到底「道心、道氣、根機」成熟了沒有?這是佛陀很煩惱的,法脈要怎麼傳下去?年紀越大越擔心,煩惱什麼?「一期化緣將盡」。佛陀講《法華經》已七十多歲,也知道「年齡將盡」;要化度眾生的因緣也差不多要圓滿,所以叫「化緣將訖」。年齡跟度眾生的緣快要到了,就是緣快要盡了,人生有這個身體可以面對芸芸眾生,眾生因有緣,佛陀開始講話,眾生接受,法就入心,但年齡也有盡頭,佛陀壽命是八十,講《法華經》也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自己也會擔心「化緣將訖」。

快到最後了,歲數這麼大了,所以常常會想,這麼多歲了,「故言我雖年朽」;這麼多歲了。表示從「燃燈佛受法」;釋迦佛是在燃燈佛時代,為他授記,你將來成佛,名叫做「釋迦牟尼」,你的「世界」是在「娑婆世界」,壽命多久......。這是在燃燈佛的時代,你所受化的時間有多長?「已經在燃燈佛時代授記,不斷在人間,跟人間結緣,一直到因緣成熟,下兜率,降皇宮來,在這輩子,八相成道,就開始長大、修行、修苦行,覺悟之後度眾生,這叫做一期化緣。」在人間來化度眾生,因緣差不多要盡了,所以叫做「一期化緣事將畢」,教化眾生的因緣,也已差不多了。

*「未見大機,法無委付,將來之徒,從誰得脫?為可度者,故言貪惜也。二父子相見譬竟。」

  但是,一直年邁,還「未見大機,法無委付,將來之徒,從誰得脫?」到佛陀年邁時,還沒找到大根機的人,雖十大弟子各有優點,雖然是各有優點,但還無法啟發他們的大機、他們的發心,所以「未見大機,法無委付。」這一定要有「願意投入人群中,而不受人群所影響這樣的」,還找不到!「法無所委付,將來之徒」;未來的眾生,「誰可度脫」?所以「為可度者,誰可以來度」,誰可以讓他們解脫?因為這樣叫做「貪惜」;還是「心念未圓」。現在還缺這個人,「願意承擔入人群中,煩惱完全斷除,願意發大心入人群,而不受人群、人事物所影響,退轉道心。」還沒這樣的人!所以還很煩惱,「貪惜」就是要找這樣的人,還找不到!很珍惜這機緣,但這機緣還沒到,所以「父子相見」,這譬喻父子已經相見,但孩子還不認識父親,父親認得孩子。

這段文在這裡告一段落,希望大家,這段文說過來,這種的譬喻,法是很深,故事很淺顯,講的這段時間,「大家若用心體會,人人法就入心」,是不是能夠用這樣,來將自己的心「啟大機、發大願」,請人人時時要多用心呀!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9/18 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18 晨語簡記   2014/09/18 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9月 18, 2014 11:12 pm

18/9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初發宏誓大願修大乘行       
於菩薩法慇懃持好樂心
迷子見覺父而更不認識
貧富隔室內外父子未會
(人人都有一片清涼地,人人都具真如本性, 要時刻緊記當初學佛所發的弘誓願,用心投入修習大乘,行菩薩道,時刻自我提醒,是否有聞法入心來,將所學的佛法運用於生活中,以菩薩法來慇懃精進,以包容心、好樂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人人都有一部大藏經。)

(“法華經”裡貧窮迷途的孩子,明明是來到父親所在的城鎮,站在豪宅的外頭,窺看裡頭的長者<父親>,卻不認識對方,貧富之間隔著一道門,未能相會。孩子甚至看到屋內的華麗而心生惶恐,擔心進入會抓去強逼做事,拔腿而逃。)

(上人慨歎經文裡貧窮子的無知,難得終於入法卻落荒離去。不過一再讚歎莫三比克慈濟人近年來的勇猛精進,把基督教堂當 “靜思法脈” 推廣處,將志工合力經營的大愛田地作為 “慈濟宗門” 修行道場,甚至安置三個大竹筒,作為援助菲律賓{海燕風災}、經營大愛田地、祈願建設慈濟之家,讓志工會眾主動捐獻佈施等...。上人提醒弟子,看到他人精進,反省自己是否有懈怠。)

● 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
(父親時常思念著這個孩子,一直在尋找他的下落,卻始終沒有看到)
○ 父<親>年<紀>老邁心<裡><時>常思念此<這個><孩>子:(比喻)眾生流轉(於)生死(之中), (面對)眾<各種>苦<難>所逼<迫>,(佛陀)為 <此>(升起)大悲<心>懷所<以>(很)痛<惜>。

○ 無由見之<一直都見不著>:雖<然>欲<想要 >(去)救拔,(可惜)無<不對>機<緣>(而)不濟 <於事>。

● 而忽自來,甚適我願,
(然而落魄多時的孩子突然不請自來,父親見狀欣喜,想要付託的心願終於達成)
○ (比喻弟子)<如>今根<機><因>緣成熟有<了> 可<以>度<化>之<的>機<緣>(而且)近在<跟>前 ,故云<所以說>:而忽自來。

○ 稱<意>(了佛陀的)大悲心<願>,故云<所以說>:甚適我願。

●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雖然我已經年紀老朽,還是因為無法如願而覺得可惜)
○ 年<紀>已<經><枯>朽<老>邁,一期<一生> <度>化(眾生的)<因>緣<行>將訖*<完結>,故言<所以說>我<佛陀>雖<然>年朽<老><而>且約<期><告>示從然(燃)燈<佛>受<記>(後)<所> 決,乃<甚>至(從)兜率<天>降神(於人間)出家 <現八相>成道,是一期<一生><度>化(眾生) <的>事<即>將<完>畢。
 
○ <還>未見<到>(有)大<根>機<者>(出現),(所以)<佛>法無<法>委<託>付<於>(他人),將來之<的>徒<弟/信眾>,(要)<跟>從誰(才)得<到> <解>脫,<成>為可<以>(被)度<化>者,故言 <所以說> :貪<難以滿足,而覺得甚為可>惜 (心願未了)也。

○ (此次)二<位>父<親/佛陀><孩/第>子相見 (,)譬<喻>竟<沒想到>。
*訖(qi4):完結

★ 學佛莫當貧窮子        難得有緣卻無知
    自省初發菩提心        菩薩道上多慇懃       

(弟子任海文<濟勖>虔心摘錄證嚴上人 18/9/2014 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一律以台灣宗教處為準,歡迎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9/18 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18 晨語簡記   2014/09/18 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9月 24, 2014 10:50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九月十八日星期四)

 

今天一早八點多的飛機要出國,去馬來西亞,晚上就有一場演講,一樣堅持來薰法香(除非沒有地方可以看到,否則堅持天天薰法香)

 

今天最有感觸的是最後一段

 

未見大機,法無委付,將來之徒,從誰得脫?為可度者,故言貪惜也。二父子相見譬竟。」

  但是,一直年邁,還「未見大機,法無委付,將來之徒,從誰得脫?」到佛陀年邁時,還沒找到大根機的人,雖十大弟子各有優點,雖然是各有優點,但還無法啟發他們的大機、他們的發心,所以「未見大機,法無委付。」這一定要有「願意投入人群中,而不受人群所影響這樣的」,還找不到!「法無所委付,將來之徒」;未來的眾生,「誰可度脫」?所以「為可度者,誰可以來度」,誰可以讓他們解脫?因為這樣叫做「貪惜」;還是「心念未圓」。現在還缺這個人,「願意承擔入人群中,煩惱完全斷除,願意發大心入人群,而不受人群、人事物所影響,退轉道心。」還沒這樣的人!所以還很煩惱,「貪惜」就是要找這樣的人,還找不到!很珍惜這機緣,但這機緣還沒到,所以「父子相見」,這譬喻父子已經相見,但孩子還不認識父親,父親認得孩子。

這段文在這裡告一段落,希望大家,這段文說過來,這種的譬喻,法是很深,故事很淺顯,講的這段時間,「大家若用心體會,人人法就入心」,是不是能夠用這樣,來將自己的心「啟大機、發大願」,請人人時時要多用心呀!

 

上人最後還特別交代,剛好一切都是好因緣,這一段時間我不僅有薰法,旁邊還有一群善知識,還要交流分享,所以看到也感受到上人最後說的話,字字真實不虛。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9/18 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