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919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覺父見子迷途漸近父城
如來法身居室嚴飾堂煌
真諦無畏之境明照群機
是見子處法中無復憂慮
父親找孩子很辛苦,就如佛要度眾生,很困難!身心度化,到底多少眾生能夠體解佛意?就如老師很有心要教好學生,到底學生有沒有用心修學,這父親與孩子一樣,父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一位父親,不希望孩子能在身邊,好好幫助他的事業,哪怕送他去遠方留學,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回來接他的事業,這就是世間父親的心。那出世的慈父呢?四生慈父,佛佛出現人間,就是為了要救度眾生。眾生;有四生、有五道或者是六道的眾生,佛陀就是這樣的期望,期望四生的眾生,也能夠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四生」都可以成佛,何況「遊化在人間」,人能夠聽人的話,直接表達、直接教化,所以「佛陀生生世世遊化人間,就是要找真正有因緣的人,願意接受佛陀的教法,可以傳承,再救度眾生。」
世間要一尊佛成,是很遙遠的事情,從釋迦佛到彌勒佛時代,實在是很遙遠,這期間要什麼人來度?什麼人可以將佛法不斷延續下去?讓這麼長的時間中,還有佛法來淨化人心,這是佛陀到年老的時候,很煩惱的事!佛法,有什麼人願意發心來傳?佛在世的時候,學佛的人很多,但願意接受廣度眾生的人卻不多,而且有真切的心,要承擔這責任的人還是沒有,這種的根機,實在不簡單!
何況我們聽到須菩提說,佛陀講經這麼久了,我們聽經也聽得很累了;所以我有時候看到很多人,到底是累還是不累?累的人很多!若三不五時看到,「大家全部都出來了(聽經)」,我就感恩、歡喜,這些全部都整齊出來的,他們竟然還沒疲倦;而那些每天都看得到的,覺得很感恩。在「六成就」;「經頭序」的六成就中,如果沒有「大眾成就」,講經的人要講給誰聽?聽的人如果聽不懂,或是不契機,再講下去,還有什麼利益呢?所以佛陀有一回跟阿難說,「眾生若有需要,佛可住世一劫」;佛壽可以住世一劫,連續講三次,阿難沒什麼反應,佛陀就慨嘆跟阿難說,「一期壽命八十歲,就是取人間壽命,這樣八十歲。」所以講起來,聽經沒有很投機,有興趣,再講下去還有什麼用?就算佛陀也期待人人都要接觸佛法,最少「心地」,心的這片田,最少也有「灑下種子」,儘管說「心地雜草很多」,雜草中也有「好的種子」在,若是人人把心地,放著讓雜草一直生長,雜草的種子一直擴散,像「臭頭香」(香附子)一樣,「好的種子不下」,這片田就會變成荒廢的田;越是荒廢,就譬喻人生,迷啦!不斷一直迷下去,煩惱無明雜念,就是這樣一直一直複製。
這就是「覺父見子在迷途中」,心就是不捨,明明看到孩子的身影,但孩子看到父親這麼堂皇的房子,所用的東西,都是很好的東西,都是寶物,伺候在身邊的人,人人都這樣「莊重」;莊嚴威風。所以迷途的孩子,他驚怕了,要趕緊離開。像這樣,父親看到了,已經很不容易;在迷途中流轉,在流浪的孩子,已經「漸漸來到父城」,跟父親所住的地方,已經漸漸接近了。只是這個孩子,看到「如來法身居室」,就是看到這麼堂皇、威嚴的地方,看到自己心生害怕。這種形容,我們應該要能體會,修行不就是這樣,我們生生世世,累世!一輩子過了一輩子,說不定我們還有「小見善根」,生生世世都接觸佛法,這小善根,我們一直都在,有接觸到,有這個因緣,不知道經過幾生幾世,說不定也有人接觸過佛法,發大心立大願,但是慢慢在人間,一生一世這樣不斷,受到後天的污染,一時發大心,就慢慢退失了,但是還有小小的善因緣,沒有離開佛法,聽到佛法歡喜、相信;親近佛法,拜佛、禮佛全都願意,但是要發大心承擔大法,好像是大心退失般,要再重新發出大願,實在是困難。
常常看到我們人間有很多,很發心的菩薩,昨天在志策會的時候,聽到人文志業「草根菩提」節目的同仁,出來報告,他說在製作草根菩提,他們都很感動,已經十幾年了,所接觸到的老菩薩,在這個時候,自己再想到說,十幾年前,有幫他們製作節目,現在老菩薩過得怎樣?已經過十幾年,他們想回頭找這些老菩薩,他們現在的生活如何?現在還有沒有繼續做環保?他真的就回頭找,在2001年所製作的節目,一對老夫妻,那年先生76歲,太太71歲,兩夫妻很同心,聽到師父說,「大地是我們大家共有,現在大地氣候,受人類不斷破壞,人應該要回饋大地;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靠大地五穀雜糧來養我們生命,我們吃住生活,都在這片大地上,看到現在氣候不調和,大地受損傷,人類的貪心,不斷在破壞大地,這個時候,我們要趕緊照顧大地,而照顧大地,唯一就是人人要有環保的觀念。」
兩個夫妻聽到就說,「我們其它無法照顧,做環保我們可以!」所以從一、二十年前開始,兩個夫妻就投入在環保中,十幾年前,我們就把這對夫妻做環保(的故事),製作成節目。那時候看到他們的節目,兩個夫妻投入環保,先生76歲,長得很強壯;太太也是,人長的挺挺的,71歲,動作很敏捷。看到先生騎腳踏車,就知是出門要做環保了,看著太太推著一台兩輪車,跟著先生在後面走,開始撿人家丟掉的東西,兩個邊撿,就邊鬥嘴鼓(伴嘴),兩個夫妻做環保,做得很歡喜!
但是十幾年了,2001的節目,現在是2014年,經過了十三年後的現在,再去看阿嬤,「老菩薩已經是84歲了」,看到完全不一樣了,跟十幾年前那時候,推者那兩輪車用跑得,這樣挺挺的,在爬坡時推車用跑的,現在已經不是了,一樣是推那台車,但頭髮都白了,人身體已經彎九十度了,看到十三年前的景象,與十三年後的現在,她的年齡已經84歲。先生已經沒有了,現在她單獨一人,女兒已嫁出去了,但她還是很樂觀,雖然身體多病痛,厝邊頭尾鄰居看到她出門,妳又要出門了?妳身體不是不好?不會啦!我如果扶著這台車,身體都輕鬆起來,這樣每天就推著這台車出門,尤其這位老菩薩,她就這樣說,「我過去生應該是很富有,用東西很浪費,所以我這輩子才會看到東西就想撿,過去生就是這樣浪費,這輩子我要惜福一點,看到東西我就很歡喜,就一直想把它撿回來」,她說出內心的話,自己說自己過去生應該很享福,浪費很多東西,現在自己看到東西很歡喜,就想要撿回來,而且我們同仁看到阿嬤已經九十度彎曲,問阿嬤你這樣不會很辛苦?不會啦!讓我做環保,推這台車,我就很歡喜!
我也遇過兩次車禍受傷,其中有一回,救護車來到我身邊等,我翻身站起來,跟他們說我沒事,不用救護車,這樣很自在的跟她們分享。又說有一回遇到狗,軍用的狗很大隻,快到我肩膀高,我在撿(東西),就這樣突然撲過來,咬傷我肩膀,還好那個時候穿很多,冬天穿很多衣服,從肩膀咬下去,一個客人的孫子,跟我女兒說,我女兒很緊張,趕緊回來看我,說要帶我去打破傷風(狂犬病疫苗)。阿嬤就說不用啦,只是這樣而已;肩膀的傷打開給她看,只是瘀青,不用啦!不過過了幾天,骨頭都硬去了,她自己也開始擔心,是不是被狗咬到,讓我骨頭硬掉了?就趕緊念佛。她說,我就趕緊念佛,「佛呀!讓我骨頭可以動,讓我可以做環保,讓我可以平安」。她說再幾天後,忽然間肚子不舒服,這樣一直瀉,一直瀉…;她說:「可能我因一直瀉,瀉完了,肚子好了、我的骨頭也好了。」她說就是要虔誠,有病痛就交給佛祖,我沒要希望什麼,我只希望可以做環保,就很歡喜!甚至「她現在唯一的心願」,她這樣說,「我都還沒有看過師父,都不曾遇到師父,只是一直想要問師父,我如果這樣一直做,做到不能做的時候,師父不知道要不要讓我回到她的身邊?」我昨天聽到這句話,我趕緊說,「叫他們趕緊寫下老菩薩的名字,幫我寫下來。她是住在哪裡?」就在台南東山,現在84歲。
她就說,我就是一直做,做到這口氣斷後;我很希望,「若我身體不能吸吸了,就像垃圾掉在地上,就這樣自然不見了,不要讓人幫我收,我只希望,不要麻煩別人,就是這樣的菩薩。」她最後的心願就是,她不曾遇到師父,「不曾遇到師父的老菩薩,竟然心心念念,師父說要做環保要疼惜大地,從兩個夫妻一起做,做到剩下一個,從60幾歲開始做,做到現在80多歲。」2001年為她製作的影片,現在看到她頭髮白了,臉上都皺了、身體已經彎九十度了,我們的同仁這樣說,「看到她的身影,好像『老僧問訊』,像是位老的出家人,這樣在問訊,『向大地問訊』,這是我們同仁的形容」,形容從背影看起來,「像一位修行者,向大地問訊」,看到東西就彎腰下去撿。
甚至阿嬤每一天,要去環保站時;東西撿好就去環保站。她會去菜市場買很多菜,都自掏腰包,她說,我中午就要在那裡吃,多買一些青菜跟師兄師姊結緣。看!這樣的修行,有輸我們嗎?這種單純的心「一心一志」,還「沒有見過師父,竟然這樣愛師父」;只是一個心願,沒有遇到師父,若環保做到不能做,可以回到師父身邊嗎?就是這樣。想想看,這位還沒跟師父見過面的弟子,在外面,好像讓我發現她的身影一樣?所以我想,應該要去找那裡的委員,去找師父這位老弟子,帶回來讓師父看一看,或者是等等…。這種已經接近過來,我要趕緊把她找來,這是「世俗的情」,也是「她這分虔誠愛大地的心」,所以這樣誠的情;覺有情,期待這位老菩薩,可以來看到師父。
道理就是這樣,「真諦無畏之境,明照群機」。這位「覺父」;不管是父親或者是佛,他們就像已經瞭解道理,這個「覺父」,是形容我們人人的「本覺」,我們人人都有覺父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有本覺存在」,本覺就是「真諦道理」,道理永遠存在,看到那位老菩薩,雖然八十多歲,已經這樣彎腰老邁了,雖然人生自然法則,總有離去一天,她再來的時候,一樣天真可愛,這個「覺」;現在的覺、未來的覺,這都是本覺,這麼單純純真的覺。這種「真諦無畏」,在表面上來看,「生老病死」,其實最深處,「人人本具這個本覺,沒有『老』、沒有『少年』,永遠都是一樣。」所以真諦無畏的境界,我們如果可以徹底了悟,其實只是看我們的根機。
我們已經接觸佛法,我們若沒好好把握現在,趕緊將法入我們的心,可能來生來世,連這位老菩薩,這麼純真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現在都在「懈怠」,何況「來生來生不會放縱嗎?」還是一樣,流浪在四生、六道中,所以我們應該要很謹慎,要好好找回來本覺,真諦無畏的境界在我們自己內心中。「明照群機」,不只是我們,其實我們跟佛一樣有這樣智慧,我們可以度眾生、也可以觀機逗教,把握機會,都可以。所以就像覺父,「見子處法中」,覺父看到這孩子已經在法中,說不定過去發大心,說不定大心退失,退了!變成了小根機,不過還在法中,所以「無復憂慮」,只要還在裡面,總有一天,也能夠啟發自己的良知。「修行者不聽法,要怎麼樣當修行者?既然是佛教徒,不聽法,要如何能接近佛法?」總有一天,我們應該要很透徹瞭解,知道「佛陀在找眾生的根機,是多麼辛苦!為了要傳法,是多麼辛苦,為了要度眾生,生生世世,如父親在找孩子一樣,我們應該自己也要找出自己的真如本性,我們的本覺,也要好好多用心來找,應該是孩子來找父親了,不要一直讓父親來找孩子。前面的文這樣講:
經文:「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這就是佛在尋找眾生的根機,現在看到弟子也已經開始慢慢發心,舍利弗已經受記,須菩提等也開始發心了,還有很多,在法華會上還有很多,應該人人也都要啟發這念心。所以下面接下來就說
經文:「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
經文簡釋:
「即遣傍人」;傍人:喻佛之大乘教義。
以佛自證於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而教法即為大乘之傍人。
看到孩子身影,「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現在已經看到了,要趕緊不要再讓他走遠了,趕緊去追回來,很不容易看到,所以要趕緊「即遣傍人」,這是譬喻「佛之大乘教義」,過去弟子都執著在「小乘法」,現在看到他們開始在發心,很快要用「大乘教義」,要趕緊讓他們知道,「以佛自證於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這就是常常在描述,在跟大家說,佛陀他「初覺」那境界,初初覺悟的那境界,印證著天地宇宙萬物真理。那個時候的境界在心中,一直希望這個道理,人人都可以全部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大乘之主」,這個道理就是發現:「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這「如來智性」,就是「大乘的道理」,也就是我們人人心裡的主人翁,就像那位覺父坐在室內。那個主人;其實坐在室內的主人,在我們每一個人「本地」;「菩薩從諸佛宮宅來」,《無量義經》大家都曾讀過,如何稱為「菩薩」,「菩薩從哪裡來?從諸佛宮宅來;要去哪裡?要去眾生的地方,要去度眾生。」這就是「道理」,也就是我們的「本覺」。所以「而教法即為大乘」;用這個法,「法」本來我們人人本具,但「本具的法,我們要啟發出來,啟發出來就要用出去」,所以常常跟大家說,「法入心」,行在法中,所以這個「法就是讓我們用的」,佛陀也是用法來說法,來教化眾生,我們接受法,入我們的心來,也是要用法去教導別人,所以這個「法」;「教法即為大乘之傍人」,意思就是「即遣傍人」;「應用付託,將這個法來付託,用這個法去度人的意思」。所以人人本具佛性,我們的佛性啟動起來,就能夠發揮去度人,這就是要有法,才有辦法度人。
*「約事說,菩薩為佛之傍人,稟承佛教化眾生,名之為遣:受托付。」
*「約理說,智是能遣,教是所遣;從佛所說一切法編成謂經,故云:即遣傍人。」
「約事」的方面來說,「菩薩為佛之傍人」,菩薩就是佛用法教化,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的人。佛把法付託給菩薩,菩薩就要入人群度眾生,「菩薩是稟承佛的教化,所以要去化度眾生」,因為這樣,「名之為遣」。「遣」就是「付託」的意思,拜託你去。我們常常說,若要去勘災、去救災,就要有好幾個人先去,他們都叫這是「先遣」;先去的人。先遣去看場地等等,這是先遣,就是先去的人。這就是用法,用法這樣付託,我們人用這法要入群中。那「教」呢?就是「所遣」。「教」就是要教育所用的法,「道理」是可以教化的「理」;「法」就是能夠去教育人群,那就是從佛所說一切法,編成了所謂的「經」,我們現在說「講經」,如果經典沒有編輯起來,要怎麼講道理?佛陀所說的法,雖然佛已經不在人間,也說不定他還是在人間,但是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說教法,編成了經典,就如我們現在也在集,集我們慈濟宗門所經過、所說的話,也是要將它編輯起來,這些所編輯的經典,就是要用於現在,入人群中去度眾生,所以叫做「即遣傍人」。
經文簡釋:
「急追將還」;機緣在即怎可放縱逃逝,故用急追將還。喻頓教大法擬宜勸教大乘善法。
*「佛法唯誡與勸,明諸惡莫作,謂之誡。勸則眾善奉行,明勸善行急追將還。」
「急追將還」,就是這樣趕快,這機緣已在面前,因緣即將要成熟,還能夠再放縱嗎?不能再讓這孩子逃走了,很不容易已經接近過來,不敢入門,就要趕緊付託,趕緊將他找回來,跟這樣的意思一樣,「機緣在即,怎可放縱逃逝,故用急追將還」。趕緊去追,追回來,這譬喻「頓教大法」,準備要趕緊去向他「勸教」,這「大乘善法」,要趕緊將法;已經準備好了的這個大法,應該要趕緊讓他瞭解,佛法唯有「誡和勸」這二樣。「誡」就是「教誡」,讓大家瞭解,名「諸惡莫作」。「勸」呢?就是「眾善奉行」。馬勝比丘度到舍利弗、目犍連,就是時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佛陀所說的法,無不都是教育我們,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誡』,眾善奉行就是『勸』;勸教,要勸大家好好作善,好好精進,行六度萬行,輾轉相教,這就是佛的教法。」佛陀年齡也已經有了,還剩下不多的時間,所以很急,「急追將還」,要趕緊將這事讓大家瞭解。
*「佛悲心起」,即遣:付託。在傍的菩薩,說圓頓教法,以勸行大乘善法,教誡持庶漏法,化導入人群行菩薩道。
佛的悲心,因為佛陀「同體大悲」這悲心永遠永遠都在。所以「即遣」,就是要趕緊「付託」;付託菩薩,已經發心的菩薩,希望菩薩要開始再很積極入人群中。所以說「圓頓教法」,這時不能慢慢來,要很完全的法,大小乘法會合成一大乘,要趕緊「勸行大乘善法」,要趕緊即刻,「教誡持無漏法」,去化度眾生。「要教、要誡」;要趕緊教,教大家趕緊行善,要「誡」,大家「不要再懈怠墮落」,法聽了就漏掉,要不然就是懈怠不肯受法,現在不可了。所以「教誡即無漏法」,不要再漏了,「化導入人群去行菩薩道」,這是很重要。
各位菩薩,學佛真的要很積極,「時間已經是來不及了!」面對「時間」,「我只能一直向前走,無法回頭看,大家是不是有跟上,個人要跟的人,是自己要跟上,任何人都沒辦法回頭去看。」所以希望大家要「慇勤精進,慎勿放逸」,不要自己自我迷失,自己迷途不知法,辜負覺父,辜負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