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9/21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09/2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9/21晨語簡記   2014/09/21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9月 21, 2014 8:04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0921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無常逼迫四大不調

生老病死求愛怨僧

五蘊熾盛眾生剛強

二乘不求大法

不生一念好樂



  人生啊!無常很多;無常逼迫啊!今天這個時間,剛才有風有雨,那陣的風雨,就是因颱風已接觸到陸地,在台灣的南端,颱風剛才已接觸到陸地,我們已開始聽到,有風,有雨的聲音。我們常說「人間無常,國土危脆」,十五年前的921,早上一點四十七分,突然間天搖地動,一、二分鐘的時間,這樣的久,搖得這樣大,大家嚇到了;不只嚇到而已,在中部那邊,瞬間除了房屋倒塌,二千多人逃不出來,人天永隔;受傷的人還有多少?光往生者就二千多人,再加上了受傷,慘重啊!呼天搶地那時的情況,(今天)剛好已十五年了,時間還是過得很快,若想到當時,就想到佛陀這樣說,「人生無常,國土危脆。」十五年前的921,還是印記在腦海中,很可怕!



  現在(今天)的921,鳳凰颱風也已接觸到台灣;在這之前;三天前,鳳凰颱風已掃過菲律賓,再轉個大彎來接觸台灣。菲律賓到底因鳳凰颱風侵襲,有沒有損失?損失很大!過境又回頭,造成了五十萬人受災,當然也有死有傷。在馬尼拉的馬利僅那市.一片汪洋大水,聽說這個颱風影響好幾個省份,面積還是很大!我們很認識的馬尼拉、馬利僅那,同樣都陷入水災中。看到訊息,很多(本土)志工,還記得幾年前,那地方也是大風大水,水災還加上火災。(當時)那場災難,也是趕緊想,要如何救災?從那一刻起,就用「以工代賑」。很多、很多家庭貧困受災難的人,無家可歸,在那地方,不知何去何從?望天興嘆!到底要怎麼辦?我們要怎麼救災?一望無際這樣多人,趕緊呼籲,不要讓大家坐在那地方,「問天叫地」,這樣不是辦法!是不是我們給他們鼓勵,「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社區,自己趕緊整理;我們給他們『以工代賑』,大家出來做事情,來清理,就趕緊發給他們工資,『等於是救濟』。」送糧食,讓他們還有得吃,投入工作的人,趕緊備三餐熱食,讓家裡也能吃飽。



  這樣,帶出了很多人,有時一天八千人,(甚至)上萬人,很快那個區域就復甦了,而那些以工代賑的人,就成為志工,這麼多年來不少喔!他們變成「環保志工」,來「受證」的也不少。去年的「海燕颱風」,要如何進去幫助呢?我們沒這樣多人手。好在!在(凱莎娜風災)那段時間,有過了以工代賑(帶動),所以找馬利僅那些志工,拜託他們去獨魯萬,去幫助我們的志工,因跟他們語言能通,能做膚慰,也能幫忙,力量很大。這次又受鳳凰颱風的災難,大家要緊(撤)去避難所,就聽他們說,「志工服有帶出來嗎?」大家就說,「有!」所以他們已經發現到,有災難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慈濟制服要帶出來!」聽到大家互相問,有帶出來嗎?大家就回應,有!志工服帶出來了。「帶志工制服,就是表示他們自己雖然受災難,他們自己也準備好,要開始投入救災的工作,看到這場面,聽到這聲音,也覺得很感動!」



  在這期間,偉嵩、萬擂等好多位,現在都在「奧莫克」;因為在奧莫克、獨魯萬,我們「簡易屋」已經送到位,開始要整地了。現在在整地,房子要開始搭建起來,有好幾位從台灣去的慈誠,也到那地方,就是要去「傳功夫」,要教當地人如何搭,如何建。土地若整理好,地下的管路;有埋電與水的路線都牽到位,地也整好,上面就要開始蓋房子。所以(當地)有好幾位(志工),已經在那地方,他們要陪伴,他們要溝通,之後當地要再帶當地人,所以他們有好幾位在那裡。但是現在,馬尼拉大水災,萬擂與偉嵩二位,不顧風雨很大,飛機一有起飛,他們就前後趕緊趕回去,坐陣在現在的災區。在那地方,要瞭解這麼多人受災,接下來要如何去幫助?昨天已經趕回來了,應該是前天晚上就趕回來了,「這種真的是人間菩薩,不捨眾生受苦難」,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得到的,菩薩遍布人間。



  再回憶15年前的921,天搖地動,同樣的,我們在埔里、草屯,南投地區,有房子倒了,人跑出來,餘震還不斷在搖,出來一看,舉目望去,很多房屋都受災了,他們趕緊轉身要再回去,很多人就說,「不能進去,還一直在搖,一直在搖。」(但志工)還是一樣,也是(要拿)藍天白雲,我一定要進去,就這樣鑽進去,「把要穿的衣服─慈濟的制服拿出來」,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就是要投入救災。有人就說,你自己的房子(怎麼辦)?我自己的房子,我也沒辦法!很多人的房子也都是這樣,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人與人間要關心,從那時候開始,也是幾個月的時間,(志工)搭帳篷、睡地上,這樣「每天、每天就是在『安慰』,每天每天就是供應三餐『熱食』,很多(救災)事情就這樣開始。」在十五年前那時候,不只是中部的慈濟人,而是全省的慈濟人,在當地菩薩馬上都湧現出來,所以「九二一,『菩薩從地湧出』,這很震撼,也可說『驚世災難』,亦是一次世紀性的大救災。 」



  這是在人間,若想到「四大不調」,很可怕!加上了人「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等等的苦,加上了「五蘊熾盛」,這都很苦。我們「色、受、想、行、識」,眾生在造業,不就是因有這境界-「色」,我們人的感受,我要「求」、我要「愛」、我「怨」的、我「恨」的等等很複雜,都是在「色、受、想、行、識」中去造業,但是「佛、菩薩」;過去、現在諸佛菩薩,累累不斷、不斷來人間,要教化眾生。」唉呀!「眾生剛強,難調難伏。」舍利佛也代替僧團說話,《法華經》的後段,「也有很多『它方的菩薩』,知道佛陀將要『入滅』了;法要傳,它方的菩薩湧現,『願意來傳承這法』,佛陀『默然不許』;他沈默不允許,它方的菩薩來傳法,他『一直看就是座前的弟子』。」舍利佛瞭解佛的心懷,站來說,「佛啊!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不是我們不願意,是眾生太過剛強。」若想到「未來」要說的法,「應在現在」,確實眾生是剛強,難調難伏。所以須菩提等,他們「不求大法,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若想到「大乘法」,他們就「怕了」!我們不敢接受,就是因為「眾生難調難伏」,尤其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這這麼苦的地方,尤其是「國土危脆,人生無常」,充滿了苦難,叫我說「再來人間」;我希望「能斷生死」,我「不希望再來」,但是「行菩薩道」就是要「再來」,再來入人群中,不斷向人群去付出,「結好緣修福」,同時「從人群中得智慧」,「福慧要在人間中修」,此時才開始要瞭解了,要不然他們就是「怕」;眾生剛強,調難難伏!所以「二乘不求大法,不生一念好樂」,就是不願再來人間。「佛陀很期待人人要『傳承佛法』,這輩子得到佛法後,雖然現在『老邁』了,現在還是要『發心』;發心在未來,『再來人間傳法』,將法要一直不斷的傳,傳到『彌勒菩薩成佛』時。」佛陀對人間,法無法傳實在是很是憂心,所以一直期待,期待人人能發大心、立大願。



經文:「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



  所以前面的文,看到窮子就要離開,跑掉了,趕緊命使者去追,那時使者就趕緊去追。「爾時使者,疾走往捉」,趕緊要去拉回來,卻是「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我沒犯罪,你一直拉我,是想要怎樣?在那地方很害怕,所以「稱怨大喚」;意思就是說,「我就不願意,我就不願意這樣做,你一直強迫我。」同樣的道理,「修行,我就是不願走入人群,你強迫我就要入人群,所以怨而喚!」 下面的文再說



經文:「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經文簡釋:

「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譬大乘教法、誡門,守持一切戒規定慧,擬宜及時傳承託付,為說怖畏之事故云: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



  「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這使者,他愈掙扎,就捉得愈緊,一定要將他抓回來。這譬喻大乘教法,有「勸門」與「誡門」;「勸」是勸導人人行善,眾善奉行;「誡」是諸惡莫作,這也是大乘法。我們人人要守好這念心,這念心要常常抱著與眾生共生息,不忍心眾生受苦難,「不忍眾生受苦難,這種眾善奉行的心志,就是『勸教』;勸你就是要這樣做,教育你的法,是要這樣投入;『誡是教誡』,防非止惡,自己的心要定下來,不要受外面境界的誘引,所以我們要防非,我們要止惡,我們要有定心。」既發心,「發心如初,成佛有餘」,初發心就是要行菩薩道,所以「既然要利益人群,這念心一點都不能退轉。所以叫『發心如初』;你若走過菩薩道,長久的時間,『造具足福慧』,就成佛了。」



  我們漸漸,一直累積、一直累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所造作的是「造福人群,增長智慧」。這樣不斷累積,就是在「福慧雙修」,累積到「藏識」,覺悟天地萬物真理。所以「這『誡門』和『勸門』;這『誡與勸』兩門,就是『福慧』的門。」我們要用心入這樣的門,要「守持一切戒規」,而且要「定慧具足」。所以要表示出「擬宜」,我們心一定要這樣準備,我一定就是要這樣做,應該也是要這樣做,這叫做「擬宜」;及時要有這樣的準備,傳承託付。「佛陀現在就是用這樣的心態,要有這樣的準備,也應該要將法傳出去,希望人人要接受。這有一點要『勉強』(他們),大家要來傳承這個法,法要有所付託。所以現在講《法華經》,希望人人在『勸門』和『誡門』,這二個門要懂得進去。」



  所以在<譬喻品>講了很多「怖畏」,用很多來譬喻,世間很可怕!「佛陀一生說法,無不都是勸誡我們,勸誡我們要知道,(人生)無常,國土危脆。」人間這種生老病死等等的苦難,實在是很多,讓我們很怕。不只「人間」,還有「地獄、餓鬼、畜生」。而地獄、餓鬼、畜生不只是有它的境界,這種的境界在人群中,也同樣會受到「如地獄生活」的人生,「如餓鬼生活」的人生,「如畜生生活」等等的人生,這是在「三惡道」(業)較輕的,在人間看得到。人間看得到,所以說怎會這麼苦!其實在「三惡道」,比我們在「人間所看到的更加苦,更加拖磨人,時間更長久,真的是苦不堪」。所以為說「怖畏之事故云:使者執之愈急」;趕緊就是要把這個「法」,讓你知道,讓你很快就知道;就像這些「弟子全都知道了」,就因都知道了,才「不敢再來」。所以用法要讓大家瞭解「苦集滅道」,有人就執著在「苦」,我很怕,我要斷「集」,這些我都要斷了,我不敢再與人間接觸。所以說「越是『法』,很『明顯』出去,越『怕』!所接觸到人,會越怕,就是不敢」。這就是心門沒打開,知道這是法,苦難無常,我們才要懂得打開大的心門,要如何面對這種無常的人生、苦難的人生?佛陀生生世世一直來,來人間;諸菩薩不斷來「助道場」,但受佛所教育的人,「竟然要逃避」,這就「不應該」了,所以「法很急要付託」,「強牽將還」,想要把他拉回來!



經文簡釋:

「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是譬誡門無機。無明未盡,猶處迷不覺故云: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就是譬喻在誡門中,他知道,明知我已經斷盡了苦,我就是不想再來人間。所以無大機的人,多數都在小根機,要斷苦難,他沒發大心的根基。 所以說「誡門無機」,知道「苦集」之後,所修的道都是「小乘的道」,斷盡了偏空的煩惱,還「沒有斷盡塵沙煩惱」,連自己也還沒有空掉,只是「空外面其他的眾生」;受苦是別人的事,跟我沒關係,自己還是偏執,還是執著自己,斷煩惱只斷在小乘煩惱,還不到大乘的程度,所以在這「戒定慧」中,還沒有大根機的人。



  「無明未盡,猶處迷不覺中」,因為這樣,所以說「自念無罪而被囚執」。那些人是那些人,與我怎有關係?我又沒犯他們,他們也不要來犯我;所以就是跟眾生畫一界線,「我不沒去犯他們,我到底有何罪?我要獨善其身,我不要與他們攀緣,這樣有罪嗎?」沒罪! 但是「佛陀就是期待,不是有罪,是要給你更好的環境,要提升你,你原來是這屋子的主人,不要在外流浪,你要趕緊進到家裡來,屋裡有很豐富的財物,你可以享受。」佛陀就是希望大家能「捨去小乘,入大乘的法門」,自然你的「心門一開,以天下眾生為己任,你會覺得很歡喜」。開闊的心胸,如天地海闊天空,你的心要包容多少人,就能包容多少人。這是你還沒進來,所以你會怕,眾生剛強,其實開大你的心,開大你的愛,自然不受眾生,來傷害你這念清淨的心,只是你要發心去教育他們,才有辦法,真正體會人間的真理。



*「譬慈悲恆愍眾生迷入生死獄,而教以菩薩悲智隨眾生處救之。」



  所以他「迷」,自己覺得「我就是不與這些眾生再攀緣」,因為這樣,他很「掙扎」,不希望「入到大宅中」。譬喻「慈悲恆愍眾生的迷,所以入生死獄」;佛陀的慈悲,就是永遠永遠「憐愍眾生」。因為「迷」,所以「入生死獄」。斷小乘的生死,還是一樣要再來人間,只是不與人結「好人緣」,反過頭來會變得很「孤僻」,若再來人間,人家不理他,他也不理人。你們難道沒看過很孤僻的人嗎?孤老無依的人也很多,無人要理睬他,無人要去看他,這種不要結眾生緣,也是很苦。難道有說現在斷了生死,他就不再來人生?斷煩惱的生死,不要怕!總是自然法則就是這樣,不要再有煩惱,其實都不離六道四生。佛陀就是「憐愍眾生」,迷了!就再入生死獄。所以「佛陀不斷來教育菩薩,用悲智」,所以隨眾生的地方,他不斷來去,就是要教育眾生,佛陀就是要用慈悲、用智慧,隨著眾生於「五趣」;就是五道、四生中,隨著眾生這樣去做救濟的工作,真的苦不堪!



*「又喻二乘無此大慈大悲,以眾生事與己無關,互不相犯,故言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這也就是譬喻「二乘無大慈大悲」,所以「以眾生事與己無關」,因為二乘,欠缺大慈大悲。我們若有大慈大悲;「大慈無悔,大悲無怨」。但是二乘,「怨而大喚」,我就是不要與眾生結緣,所以我不好樂行菩薩道,所以「稱怨大喚」,真的他就是感到不要。「大慈是無悔,你若是心打開,你在付出,天下眾生都平安,這是諸佛菩薩的諸願,眾生有苦難,天地共一體,大慈悲付出,去救度眾生,一點都沒埋怨。」不論多久的時間,諸佛菩薩來來回回,一點都沒埋怨,這就是大慈大悲。儘管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但是佛陀還是大慈,希望他能幸福,有朝一日,說不定他會再回來,「不要去強拉,他自己會回來」,這也是「佛陀的『期盼』;希望人人『打開心門』、『包容眾生』,與『眾生共一體』,這種的『大悲心』付出,生生世世『長久無怨』。 」



  所以「於眾生事」,若是二乘的人,就覺得這都與我無關,跟眾生的事都與我無關,所以互不相犯,所以說「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經文簡釋:

「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不知為何被囚執。無大方便而入生死,必當永失三乘慧命,故言此必定死。



  「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我若被抓進去我一定死。我若在外面逍遙自在,但若被抓進去我一定是死;這是小智的人,也就是孩子的迷。「不知為何被囚執」,不知到底為什麼要來抓我?為什麼?「無大方便而入生死」,因為自己也沒有「大方便法」,智慧還沒開闊的很大,所以他怕生死。「入人間,一定要有方便大智慧,來去自如」。就像很多慈濟人進去監獄,有時是他們邀請我們進去上課,或者是我們自願,去監獄申請,能來分享人間故事、佛法道理,這些都是不請之師;或是自願進去,來去自如,上課完畢,就又出來。約定的時間到了;人家邀請我們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要進去了;或是自動申請進去,這都有,同樣的道理,所以這叫做「大方便」。



  但我就沒這大方便的法,沒大智慧;沒有「勸、誡」這二種智慧。缺悲智,所以他不敢入這生死;他很怕,「必當永失三乘慧命」。若像這樣,不只是說,入生死一迷失了,可能「不只是菩薩道走不到,連二乘,小乘的慧命也會失去」。因為這樣很惶恐,這些小乘的修行者很煩惱,若進去,可能也會失去小乘獨善其身,擔心芸芸眾生會染污到他們,所以他們很怕,怕失掉了慧命,因為這樣叫做「必定死」。



*「思此等事,故言轉更惶怖。」小智不解大教,故言悶絕。溺無明地,故言躄地。



  所以「言轉怖畏」;他們很怕,想到這樣就很怕,故更惶怖。「小智不解大教,故言悶絕。」他無法瞭解大法,所以說「我這樣喘不過氣來,你氣太大給我,所以我已經喘不過來。」所以「溺無明地」,這樣就沈溺於無明地,叫做「躄地」,就這樣沈下去,所以「惶怖悶絕」。



  *「惶怖悶絕躄地」:喻大乘教義強為教化,不但不能使之信受,以引起其原有之大乘心,更使其原有之善根道念折損,而將永淪於生死海矣。



  這樣恐怕「大乘法的教義強為教化」,現在佛陀的「心很急」,用這大乘法,強為教化,「不但不能使他們相信,引起大家發大乘心」,還更讓他們害怕,所以「原有之善根」,可能這道念就會「折損」掉,恐怕會「永遠沈淪」下去。大家趕緊「去拉他」,後面父親就說,「不要強拉起來,趕緊放他去」。這是後面的文,這是「佛用心迫切,希望弟子能夠趕緊發心受法,可是弟子的心還是無法接受,就用很大的法,下藥太猛,所以要緩和一下。」人在拉,他在那裡掙扎,後面的長者就說,稍放他去。同樣的道理,所以說來,人生無常,國土危脆,「到底要將我們放多久?」若不趕緊收回來,什麼時候(再發心)我們不知道,想到人間苦難偏多,我們就要及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海文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02
來自 : 馬來西亞吉隆坡
威望 : 16
注冊日期 : 2013-10-04

2014/09/2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21晨語簡記   2014/09/21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9月 22, 2014 5:20 am

21/9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無常逼迫四大不調    
生老病死求愛怨憎
五蘊熾盛眾生剛強    
二乘不求大法    不生一念好樂
(今天是台灣 921大地震 15 週年,更奉鳳凰颱風行將登陸台灣,讓證嚴上人不得不慨嘆無常的示現和四大不調的逼迫。加上對生老病死, 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熱等苦,都令人為之悵然。所以既然修行,就要心胸開闊 ,而非獨善其身。雖說眾生剛強難調伏,卻也可以磨練自己道心的堅定,在不受外境影響情況下,以所學的佛法來對治眾生的苦難,從而增長智慧。可是二乘<聲聞,緣覺>就是沒有求大法的心,也不生起一念好樂之心,所以才會令佛陀慨嘆,希望他們早日悟道。)

● 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
(使者急著執意,強行將貧窮子拉回來)
○ 譬<喻>大乘教法,(的)誡門。守持一切戒規定慧,擬<>()宜<>及時傳承託付,為<>說怖畏之事。故云<>: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

● 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貧窮子這時自認沒有犯下罪行,卻被囚困執持)
○ 是譬<喻>誡門無(此)機<緣>,無明(還)未盡<除>,猶<如>處<在><執>迷不覺。故云<因此說>: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 譬<喻>慈悲恆<持>愍<念>眾生<沉>迷入生死<煉>獄,而教<導>以菩薩悲智<雙運>(,) 隨<順>眾生<所>處(在而)救<拔>之。

○ 又<比>喻二乘<聲聞,緣覺>無此大慈大悲 <法>,以<為>(的)眾生事與<自>己無關,互不相犯,故言<因此說>: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 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以為這次必死無疑,若是硬要他轉換處境, 更是覺得惶恐怖畏,為此而鬱悶絕逼,自感受困)
○ 不知為何被囚<困>執<持>,無大方便<法>而 <落>入生死<海>,必當永<遠><喪>失三乘(法) 慧命。故言<因此說>:此必定死

○ 思<想>此等事,故言<所以說>:(要讓他) 轉(小向大)更惶<恐>怖<畏>。小智<慧>不 <理>解大<乘>教<理>, 故言<所以說>:<鬱> 悶絕<逼>。(因而)<沉>溺(於)無明<境>地,故言<所以說>:躄地。

○ 惶怖悶絕躄地:<比>喻(將)大乘教義強<行> 為<他>教化, 不但不能使之信<解>受<持>, (不只不能)以引<發>起其原有之大乘心<念> ,更使其原有之善根(的)道<法><心>念(被)折損,而將永<遠>淪<落>於生死海矣
躄 (bi4):足不能行;行進不止

★ 期許弟子修大法      誰知根器還鈍劣
    強求逼迫退心起      時機不脗歎奈何      

(弟子任海文<濟勖>虔心摘錄證嚴上人 21/9/2014 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一律以台灣宗教處為準,歡迎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9/2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09/21晨語簡記   2014/09/21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9月 24, 2014 1:42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星期日)

 

學習用佛眼/菩薩的眼睛來看事情

 

如何看待環境變化與人員(眾生)

 


主角

變化與不同

需求

環境

無常,天災,

救災,賑災,以工代賑......

眾生

受災,受傷,不安

物資,房子,義診,膚慰......
 


覺父

大乘



迷子

小乘


 


 

 

 

 

勸門

勸導人人行善,眾善奉行



這是大乘法

誡門

諸惡莫作


 

 

「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這使者,他愈掙扎,就捉得愈緊,一定要將他抓回來。這譬喻大乘教法,有「勸門」與「誡門」;「勸」是勸導人人行善,眾善奉行;「誡」是諸惡莫作,這也是大乘法。我們人人要守好這念心,這念心要常常抱著與眾生共生息,不忍心眾生受苦難,「不忍眾生受苦難,這種眾善奉行的心志,就是『勸教』;勸你就是要這樣做,教育你的法,是要這樣投入;『誡是教誡』,防非止惡,自己的心要定下來,不要受外面境界的誘引,所以我們要防非,我們要止惡,我們要有定心。」既發心,「發心如初,成佛有餘」,初發心就是要行菩薩道,所以「既然要利益人群,這念心一點都不能退轉。所以叫『發心如初』;你若走過菩薩道,長久的時間,『造具足福慧』,就成佛了。」



  我們漸漸,一直累積、一直累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所造作的是「造福人群,增長智慧」。這樣不斷累積,就是在「福慧雙修」,累積到「藏識」,覺悟天地萬物真理。所以「這『誡門』和『勸門』;這『誡與勸』兩門,就是『福慧』的門。」我們要用心入這樣的門,要「守持一切戒規」,而且要「定慧具足」。所以要表示出「擬宜」,我們心一定要這樣準備,我一定就是要這樣做,應該也是要這樣做,這叫做「擬宜」;及時要有這樣的準備,傳承託付。「佛陀現在就是用這樣的心態,要有這樣的準備,也應該要將法傳出去,希望人人要接受。這有一點要『勉強』(他們),大家要來傳承這個法,法要有所付託。所以現在講《法華經》,希望人人在『勸門』和『誡門』,這二個門要懂得進去。

 

「又喻二乘無此大慈大悲,以眾生事與己無關,互不相犯,故言自念無罪而被囚執。」

  這也就是譬喻「二乘無大慈大悲」,所以「以眾生事與己無關」,因為二乘,欠缺大慈大悲。我們若有大慈大悲;「大慈無悔,大悲無怨」。但是二乘,「怨而大喚」,我就是不要與眾生結緣,所以我不好樂行菩薩道,所以「稱怨大喚」,真的他就是感到不要。「大慈是無悔,你若是心打開,你在付出,天下眾生都平安,這是諸佛菩薩的諸願,眾生有苦難,天地共一體,大慈悲付出,去救度眾生,一點都沒埋怨。」不論多久的時間,諸佛菩薩來來回回,一點都沒埋怨,這就是大慈大悲。儘管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但是佛陀還是大慈,希望他能幸福,有朝一日,說不定他會再回來,「不要去強拉,他自己會回來」,這也是「佛陀的『期盼』;希望人人『打開心門』、『包容眾生』,與『眾生共一體』,這種的『大悲心』付出,生生世世『長久無怨』。

 

「思此等事,故言轉更惶怖。」小智不解大教,故言悶絕。溺無明地,故言躄地。

 

聽聞善法,要隨喜轉教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在線
 
2014/09/2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