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1003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貪瞋癡等煩惱叫做惑,
因惑而造作種善惡業,
因業而招感無數生死,
明四諦理緣入解脫道。
人生,心要顧好,我們若一念偏,那就步步錯。貪瞋癡等種種的煩惱,會合起來,使我們無明、使我們疑惑,無明疑惑遮蔽我們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被遮蔽了,這個「惑」─對事情都不清楚,道理起懷疑等等。所以他會去造種種業,種種的善與惡,常常說善惡互相在拔河,我們的心念若不定,往往就被惡那邊的拉過去,時時念惡、造惡、業就惡。惡業一成,因「業」就招感來無數的生死。
我們今生、過去生、來生,過去到底有多久?無央數劫,我們也無法去體會瞭解。過去生受了多少的苦?可能我們現在也已經都不知過去的苦了,苦在哪裡,是人間受苦,或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那種不堪言說的苦,這是過去。
未來呢?未來就要看這輩子,今生此世,我們要時時反省,這輩子從「生」,知道人事,到底我們對人、對事,我們所做的是什麼?說不定這輩子空空洞洞過日子,自己想起來,什麼都沒有,就是天天過著平凡的日子。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歡喜、很風光,該享受的我都享受了,該觀光遊玩的,我都玩過了,我這一生有值得了。但這價值又是在哪裡?日子是這樣空過,對人生這樣消費空過,到底歡喜的是什麼,現在的人生,會再再遇到何事,都不知道。但是固定的,老啊!隨著日子不斷來,體力消退了,病苦來了,心難免恐慌,害怕哪一天要死,這人生讓你很風光,享受一輩子,這樣價值在哪裡?享受的過去了,日子也過去了,「老」已經來了,「病」也已經接近,「死」又再更接近了,像這樣佷平凡的人生,價值在哪裡?
我們若是好好想,或是過去曾經過了,人與人之間彼此有對立,有愛過,有怨過,有感情過,卻建立了仇;愛恨情仇。我們人與人間糾纏不清,這輩子這樣一直糾纏著,到底何時會了結?這輩子沒了,下輩子再牽拖(牽絆)下去,「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都叫做「惑」,在「貪瞋癡」等等的煩惱,加上了「惑」,再不斷造業,在善惡業中這樣過一輩子。我們可知道下輩子?「因業而招感,無數生死」,因為這業再招未來、未來,無數的生死,是在人間的生?或著是墮落地獄的生?或是畜生道的生?我們都不知道,這都是在惑、業不斷招感,這種「無明造作」合成的苦難,我們必定要好好地體會。難得人身、難聞佛法,佛法我們聽到了,我們要趕緊明四諦理,緣十二因緣,才可以入解脫道。
佛陀說法四十多年了,這四十多年間,所說的法不離開我們入佛門最根本的法,那就是「四諦、十二因緣法」,甚至「三十七助道品」等等,這是初入佛門的基礎,我們應該要去瞭解,如果沒有瞭解,永遠就是在無明煩惱惑這些業中,牽引著我們,讓我們由不得自己,苦呀!心起起落落,不順意的事情就起煩惱,如果這樣,我們學佛又是學在哪裡?沒有學佛的人,不知道道理,一輩子迷迷糊糊過,看到苦難的人,迷迷糊糊過日子;人生的苦難,在我們進入在人群中從事的慈善工作,每天都可以看到個案,那個苦呀!若說過去的,已經無法計算,如果說目前很清楚,覺得怎麼這麼苦的人生。
譬如有一位最近的個案,在醫療系統才告一段落,未來生活、復健、醫療,還在我們現在開案中。這個案主姓陳,他是一位原住民,六十幾歲了,他一輩子就是做粗工,他曾在基隆港邊船公司那裡做工,在三十幾年前一次就是不小心,工作中那腳底踏到鐵釘,從那之後,有治療傷口卻一直都沒好。經過幾年後,現在算起十幾年前,被船公司資遣了,領到一百萬資遣金,但是他腳部的傷,一直很嚴重,就一直治療,加上他的生活,喝酒呀,生活不規則,這樣的人生。
一百萬要療傷,又要喝酒,這樣生活可以過多久?所以這輩子開始,從十幾年前被資遣之後,錢用完了,傷勢是越來越嚴重,在2009年在基隆的醫院治療,但是腳的傷一直沒好,傷口都不會癒合,一直在潰爛,在病院住很久。當時衛福部基隆醫院,將這個個案報給慈濟,慈濟開始關懷,這個人已經出院了,到底人住在哪裡?一直找、一直找,找了一年多,一直找不到這個人的蹤影,後來沒辦法就結案了。一直到2012年又住院,那時候住院又更嚴重了,變成了蜂窩性組織炎,在醫院治療一兩個月時間,腳的爛還是沒好,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到一段落,但是腳底爛到見骨。
慈濟接了這個案,馬上趕緊去追,後來在一座山,那山丘有很多雜草,雜草倒比人高,這地方怎可能住人?不過按著這地址,尋到這地方,慈濟人過去找那麼久找不到人,這次一定要找到,按照地址雖然是一片雜草,慈濟人還是鑽進去裡面,一看,看到一間破屋,這間房子都是用三合板,已經破爛了,只是簡單圍起來,屋頂就是用塑膠布遮蓋起來,應該說是破爛不堪,廢棄的工寮。這位陳先生在裡面,看到他全身已經因為腳爛了,走路不方便,整天躺著,躺到全身都已長褥瘡,全身都是病,後來我們慈濟人去看,看到他腳是這樣,要把他解開還不肯讓人家解開,一直跟他溝通,傷口一打開,驚人呀!肉都已經爛了,都見骨了,打開味道很臭,蒼蠅都靠過來。跟他說要去看醫生,他就是不去,就是說我如果去要被鋸腳,所以不肯去,慈濟人無奈,所以用生活補助,常常去看他,一直勸他。一直到再過一年,2013年,這一年已經更嚴重了,慈濟人醫會及新店慈院的醫生也都去了,非常勉強,勸他一定要接受,要到醫院去治療,才很勉強帶他去,帶他去醫院治療。
動用了很多科,除了那個整形外科、感染科還有骨科,好幾個科合起來為他治療,身體的病差不多告一段落,腳也不惜成本,用高壓氧治療,要把他治療到好。傷口已經收了,病也已經差不多了,不過出院還要常常來複診,一直跟他說「是不是在附近租房子?」他很堅持還是要回去原來的工寮,去看,工寮絕對不能住了,因經過兩次颱風,整個工寮都破損倒下了,根本不能住人,慈濟人開始幫他找房子,在委員慈誠家附近租了一間房子,這房子幫他整理好之後,裡面東西很具全,出院帶他回來,住在這地方。我們的委員慈誠、人醫會常常去居家關懷,換藥照顧。該要回診的時候,就帶他回診,就像這樣一直照顧到今年十月初才出院了。
要出院的時候,我們醫院慢慢為他做一雙鞋子,合他的腳,可以抗壓的鞋子,可以減少腳的壓力,看到我們復健師、醫生慢慢用心做這雙鞋子,親自幫他穿上去,「走走看,舒不舒服?」「很舒服可以走路了。」一直到最近,那雙鞋再換一雙,更適合現在腳形,再換一雙,讓他走路自由,現在都可以走路、可以騎腳踏車,而且也可以做環保。他說:「要戒酒了,現在很多師兄師姊一直照顧我,我現在自己可以買菜,自己生活可以自理,可以去做環保。」這個個案現在還在繼續,替他租房子,一個月一萬多塊,生活九千塊等等,讓他進出方便,有腳踏車讓他可以去環保站,雖還沒有完全恢復,還要要不斷再去複診。在這期間,等於已經從最最苦難的人間地獄救拔出來,現在在人間的生活,「苦既拔已」,慈濟人不斷接近他,不斷帶他進環保來保護大地,再教他人生的道理。他開始接受道理,希望未來的人生是正向,希望他的身體康復起來;他的身體不只是腳痛,還有褥瘡也幫他治療好,腎臟衰竭也是幫他治療好了,很多種的病都康復起來,不過要繼續的回診。
總而言之,這是人生,像這樣有緣跟慈濟人接觸到,能有一群菩薩在周圍照顧他,大醫王、白衣大士、人間菩薩圍繞在他身邊,都是他的貴人。雖然他過去的人生很辛苦!而過去的人生,可能也有結到眾生緣。到他人生的晚年,最最痛苦的時刻,一些菩薩現前,這麼多人合力幫助他、救拔他。所以「因緣果報」,該受的果報已受過了,該得到貴人現前時,已經得到了,這是因緣!所以我們要知道人生是苦,這個因緣我們要很清楚,這樣才可以慢慢解脫人生的苦難。《法華經》就是這樣跟我們說人間事,用種種譬喻讓我們更清楚法,法在人間的譬喻,在人間的譬喻讓我們深入法,這是一部非常奧妙的經典,只要我們用心呀!
前面的經文我們已經說
經文:「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
這位窮子已經到了,也知道我在這裡做事情,我得多少代價,開始工作。父親看到了,明明是我的孩子,明明有這麼多財產,他竟然在那裡,做什麼工,領多少工資,在那裡計較。所以父親看到,愍而怪之,不捨呀!孩子怎麼這樣,所以「又以他日」,這描述佛陀的境界,二乘、凡夫的境界。佛陀的境界覺悟之後,想要把他的心境,他所知道的「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跟我一樣,在這個境界體會人間大道理,人人都有,但是人人無法接受。
經文:「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
經文簡釋:
「於窗牖中」;非正大之中門,此譬佛以權智照小機也。此由子隔窗牖之外,非關長者偏視。但以二乘半字教度化,故言於窗牖中。
所以佛陀「又以他日」,他隱實施權,將他的境界走入人群中,要跟凡夫一樣,說凡夫聽得懂的話,所以走入鹿野苑,開始第一場的說法。三轉四諦法,這就是從佛來譬喻,從覺悟的境界,回歸到與凡夫一樣的生活。但是二乘的人,感覺我得到佛陀的這樣教育,知道了人生苦,來自於因緣果報,因緣果報就是來自於人,所以人與人之間,互相牽引、造業,這種業力牽纏,就是從自心一念的無明開始,所以我現在瞭解這個方法,我要除去無明,我不要跟人家攀緣,這就是二乘的凡夫。他所瞭解的法,就是守在這地方,離開佛陀成佛境界,跟他們所體會的境界,還隔著一段,這是他們的境界,是凡夫二乘的他日,他們的境界,所以各有不同的心,所以叫做「他日」,各有不同的體會,對道理的瞭解,各有不同的境界,稱為「他日」。
接下來的文說,「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就是這樣的境界不一樣,所以「於窗牖中」,就是在窗戶裡面與外面,從裡面看出去。這在法的解釋,「非正大之中門」,就是譬喻我們是從窗戶看出來,不是從大門看出去。我們前面說,那位貧窮子來到長者門外,他是在門的旁邊這樣看,但是現在長者是從窗戶看出去,因為人家已經帶這位貧窮子來在這個環境中工作。
在外面做事,這位長者從窗戶看出去,這不是從大門看,從窗戶看出去,那個角度這樣看過去,這是譬喻「佛以權智照小機」。他不是從大門,大門就是佛覺悟的心境;但是這覺悟的心境,對方還無法引入大門來,在門外工作,他就是從窗戶看出去,就是要適應貧窮子在那裡工作。長者在裡面想,要用什麼方法,所以說「權智照小機」,就要在那地方想,什麼樣的方法,什麼樣的方便,可以適應這個孩子,讓他可以接受?這表示在窗牖,因為他的孩子在窗外,所以從窗內看出去,不是長者的「偏視」,這是無奈,因為孩子在外面,所以他從窗戶看出去。
「但以二乘半字教來度化」,半字教之前已解釋過了,「半字教就是小乘法,滿字法就是大乘法」,這是引導的過程。譬喻二乘的人,佛陀只好用方便,「聲聞、緣覺」,四諦、十二因緣,或者是《阿含》、《方等》、《般若》,這樣一步一步來接近他,讓他接受。這樣他已經瞭解了,可以去除煩惱,只是還沒有發大心,所以要去除煩惱也不簡單,但已經帶他進來到半路,所以叫做半字教,半字教來度化,所以叫做「於窗牖中,遙見子身。」
經文簡釋:
「遙見子身」;遙者:由小去大差距為遠。
「遙見」知道很遠,遠遠這樣看,表示由小去大,差距還很大,那距離還很遠,孩子在遠遠的地方做事情,父親在屋內,從窗戶這樣看出去還很遠,他在那個地方做很粗、很骯髒的工作,跟富貴的孩子的距離,也差很很遠,所以說,法─小法跟大法的根機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叫做「遙」。
*「見者」:則便識得擬欲接之。
「見者」,就是一看到就可以了解,長者看到孩子在門外轉身就要走了,光只看到身影,他就知道,這個就是我的孩子,趕緊派人出去,這是表示佛陀他關懷眾生,永遠永遠所有的眾生都是他內心最關懷,看到機會到了,所以馬上就要把握機會趕緊接近。「便識」;看到就認識,趕緊準備用方法去接近他,這叫「遙見。」
*「子者」:久遠謂古昔曾結緣故。
「子者」,很久遠,很久很久以前,不是這輩子而已,這個孩子應該過去已經是接近了,我們前面的經文「一十、二十、乃至五十」,我們眾生就是這樣輪轉,「天堂、人間、地獄、餓鬼、畜生」,四生不斷不斷,所以他已經很久很久,現在這輩子再遇到佛,所以叫做「古昔」;很久、久遠,很久已經結過緣了,這樣叫做「遙見子身」。
經文簡釋:
「羸瘦憔悴,糞土塵坌」;薰修法味力微不足,故曰羸瘦。缺修福德因緣,不具故憔悴,喻煩惱。無知為塵坌:喻惡業。
真的是時間這樣過,看到的孩子,「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實在是很辛苦。「薰修法味力微不足」,聽法聽不多,只是在半字教,在小教中,而且法入心很淺薄,甚至有聽沒聽入心,這叫做「法味力微不足」,這樣距離大乘法實在是還很遠,就像是營養不足,我們慧命聽法入心還很微弱,慧命很瘦,不健康,我們的慧命不健康,不足啦!「力微不足」,所以這樣「羸瘦」。
「缺修福德因緣不具,故憔悴」,我們形象無法莊嚴起來,我們莊嚴形象,舉手投足人看人歡喜,這都是跟眾生修好緣、造大福,這樣才可以福慧雙具。就是缺少福德因緣,所以憔悴,譬喻煩惱還沒有盡,遇到事情,動不動心就煩惱,法就漏失掉,法沒有入心,境界一來就起煩惱,這樣就是「憔悴」,在我們的形象中。無知,「無知就是塵坌」,因為善惡業中,惡業比善業多,就變成了「羸瘦憔悴,糞土塵坌」。
我們學佛,真正內外都要修,內心要去除煩惱,外行要待人要親切一點。「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等等。如果可以這樣跟人人結好緣,自然就可以福德莊嚴相,所以「因緣果報」,「字」是這樣看,這是以事來顯理,從這事來譬喻道理,道理我們可以了解,這樣法才是真入心,聽經不是在聽故事,聽「經」,「經者道也」,是道入心。我們要實行菩提大直道,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呀!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體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