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10/15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10/1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10/15晨語簡記   2014/10/15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0月 15, 2014 6:53 pm

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1015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戒除諸惡既盡
煩惱結使已斷
真如契合宇宙
本覺融會浩瀚
始自鹿苑轉法
一切諸樂小者
皆從此法化生
如佛口所生子


  感覺覺悟的境界真好,但是要覺悟之前,必定要先斷除諸惡。諸惡既盡,煩惱結使要全部都斷,這才有辦法,我們的真如與宇宙天體合一。真如與天體宇宙合一,那個境界,又是什麼境界?本覺融會在浩瀚無疆的境界裡,是多麼地遼闊,這是我們凡夫還無法體會。但現在的科學,就已經一步一步接近宇宙的空間,讓我們瞭解。瞭解歸瞭解,就是這樣,在畫面上看到是這樣,依照科學家為我們分析,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在一太陽系裡,整個宇宙有無數的太陽系,無數太陽系的世界,我們只不過是其中一世界而已。


  而且,我們地球與太陽的關係,(這中間)還有其它(行星),水星、金星,才是地球。若是水星離太陽就近很多,水星一年時間,才只有八十八天,在我們地球八十八天是水星的一年,也就是四分之一,我們一年的四分之一。若是金星,是我們地球的225天,同樣,他們的一年是我們六個多月而已,我們人生短暫,也有比地球還短的時間,他們的一年,總是這樣短。我們的地球365天,水星、金星還是比地球短,因它們離太陽較近,所以它們轉一圈較快,轉一圈是一年。地球是在八大行星中的第三位,我們是365天繞一圈。最遠的是海王星,海王星它繞一圈,是我們人間165年,我們地球165年,是海王星的一年。但是海王星是不是有生物?我們不知道,但在那顆星球的世界裡,應該時間就很長了。


  就像佛陀跟我們說,「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那就是在太陽(系)以外,另外的星球,他的一天,是我們的五十年。忉利天它的一天,是我們的一百年,想看看還有五百年,一千年等等的世界很多,比起其它星球,我們有比金星、水星長一些,但比起火星、土星、天王星我們就較短了,何況是海王星。


  總是我們人生世間這麼的短暫,但是科學發達,讓我們能夠瞭解,證明科學與佛法是如此接近,佛陀所覺悟的,這種契合宇宙,那是真如契合宇宙。真如是我們人人本具,不要輕視我們自己,我們也能有與宇宙契合的一天,只要我們好好戒除諸惡,惡盡、煩惱斷,沒有再有無明惑來擾亂我們的心,到達那寂然的境界,總有一天,剎那之間,與宇宙天體會合,那時候本覺會合起來,那境界之浩瀚。說到這裡內心就很歡喜,那境界,無法去描述的境界。


  佛陀在這樣的環境中,體會到宇宙萬物,世間生理、心理、物理,全都包涵在他的本覺慧海中,無事不知,無法不明,所以一切,他都攝受在他心靈境界。我們有時聽醫學在分析,腦細胞是算幾百億個的,所以說每一個腦細胞它的動作,它的體會、瞭解、分析等等,與外界(接觸),可見我們腦要利用的東西實在是很多,要體會的道理實在是很多。所以因為這樣,人類可以發明很多很多,也發現了天地人間很多的奧秘,這就是人的腦細胞,也是他的本覺真如,這樣分分,一點點透露出來。這都是人人本具有,我們若能很用心,全盤真如都展現出來,當然就與佛一樣,瞭解天地宇宙萬物。


  凡夫他所能發現的,只不過藉是很多人來研究、研究,這樣去發現,發現到的也只是部分,再問他,還是說:「這還不清楚。」「到底宇宙除了地球世界、太陽,其它太陽到底還有多少?」現在只知地球的太陽系,只知道太陽系以外還有無數的星球。若是這樣,我就又問,只有我們的地球這太陽系,除了九大行星,或者八大行星以外,其它的小行星又有多少?」他說:「不可思議啊!套佛陀說的一句話。」這是一位教授這樣回答我。他說:「佛陀說,不可思,不可議,那就是無量數。光只在地球,屬於地球有關的太陽系,這個宇宙就已經無法算,有無量數的星球在裡面。」


  佛陀他是全盤的體會,我們剛才說的「四天王天」,他的一天是我們五十年,剛才在說的,海王星的一年,是地球一百六十五年,這一百六十五年,我們的地球年一百六十五年,也才是「四天王天」的三天;他一天是我們的五十年,也才是三天多而已。可見,「四天王天」在宇宙裡,離我們地球,更加遠了,不知是離多遠?佛陀也說距離之遙遠。還有忉利天,那是算光年。


  佛陀的智慧是如此,所以我們當佛陀覺悟,包含天體宇宙,天體宇宙的這些真理,他覺悟的這那個靈世界,要讓我們大家都能瞭解,卻是沒有辦法,所以才「始自鹿苑轉法輪」,他就開始要降下他,佛陀那種瞭解天體宇宙萬物的真理,他將它收攏進來,回入人群中,在鹿野苑轉法輪,這樣三寶具足,佛寶、法寶、僧寶具足,這僧團開始在人間,向人類,從佛陀所說法,從這地方開始。


  但是「一切諸樂小者」,因為佛陀只能觀機逗教,為五個人三轉「四諦法輪」,對人類開始要很有耐心,眾生八萬四千煩惱,佛陀就要有八萬四千的菩提去對機教育,豈止是八萬四千,眾生煩惱就像天體世界一樣,無量數的星球,就像我們人無量數的煩惱,所以佛陀只是能夠應機逗教。但是,若大家根機還是很小,瞭解了苦、集、滅,為了要滅這個「苦」,我就要滅掉很多的煩惱,滅掉煩惱一定要修道,要修行,在這條道路上,佛陀所教導,我們要好好來鋪這條道路,所以自己要好好鋪路,這是「樂小者」。


  「四諦法」,佛陀除了解釋世間的苦,除了解釋人間無常,天體無常,人類種種的無常,因為佛陀解釋了物理,包含天體宇宙,成住壞空。幾天前所聽到的,天文學家就說,每一天,因為宇宙間有很多小星星都在爆炸,殞石不斷墜落在地球,這不就是佛陀所說成住壞空嗎?天體有無量數的星球世界,所以有無量數,有成、住、壞、空。爆炸了就沒有了,所說的爆炸就是毀滅,不斷有世界(行星)毀滅,在宇宙天體中。所以它會墜落。


  就像我們地球上,也有很多座的火山,不斷在爆發,最近印尼也是火山爆發,美國等等,一個個火山一爆發起來,大小的石頭也同樣噴得很高,再墜落,到底墜落到哪兒去?說不定,也會飛到太空,其他星球上面,也說不定,這就是「成住壞空」的道理。佛陀這樣告訴我們。還要向我們解釋人間的無常,這種今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有辦法今天過到明天?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不知道,瞬間啊!這無常讓我們很瞭解,這是佛陀的智慧,人間常常聽到、看到,但是我們有覺悟嗎?還是沒有覺悟,人類還是在煩惱結使中。


  一點點的事情,就聞聲起舞,惹得人與人之間無法社會平安,人與人之間,互相連仇結恨,這樣恩恩怨怨、起起落落,真的是很多的煩惱,這叫做人生。但是,修行的人,已經瞭解了,佛陀不斷勸說,佛陀不斷解釋,知道了,所以厭棄生死,不要再來人間生死,因為人間很苦。所以「樂小法」,只要不要再來人間生死,所以將煩惱斷除,法入心,用法來除煩惱。法譬如水,能洗滌心靈的垢穢,有接觸到佛法,有道理入心的人,就不會內心的煩惱蓬蓬颺(意指滿天飛)。我們在《無量義經》不是說「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就是「欲」,「欲」會惹起了很多的煩惱,就是有了煩惱,無明不斷,無明火就不斷燒。灰塵,灰燼就到處不斷蓬蓬颺,這就是凡夫。能夠修行的人,就能將欲念壓低下來,煩惱就因為有法水,就不會這樣蓬蓬颺。他就會看清楚。


  最近一直說,我們昨天說過了,印尼的火耕,那個火,農作物收成之後,就放火燒雜草,土地很大,雜草一燒下去,就煙霧(四起),這煙霧不止籠罩印尼,連馬來西亞也是霧茫茫,眼睛看不到幾里遠。所以就害怕,這灰塵一直吸入,會傷人體。慈濟人就在街頭一直發口罩,要將口鼻遮起來。看,這只是一個國家燒(火耕),這雜草的煙,就變成煙霾(霾害),就是煙霧,這樣就讓人眼睛看不清,這煙吸入人體,會造成傷害。


  我們吸收法,就如法水,將煙霧(煩惱)澆下來,將(無明)火滅下來,自然就無煙霧(煩惱)了。同樣的,道理眼睛若看得清楚,是非明白,就不會說,如看不見的人,光耳朵聽,盲目來聽,就聞聲起舞,周圍的境界到底什麼是真是假,就跟著人動。這是我們社會很讓人擔心,就是盲目行動。我們若聽法之後,我們要很清楚,不要跟著聲音起動,這是十分重要的。


  在大地圖上,要看到臺灣,才一點點而已,臺灣堪不起有社會動亂,在這個地方,就如共乘一艘船,海浪若大,大家要很冷靜,心要一直虔誠,心若虔誠,戒慎虔誠,自然台灣社會就能平安。所以佛陀就是這樣叫教育我們,有接觸佛法的人,雖然是「樂諸小法」,雖然沒想要發大心去利益他人,但是他安分守己,他境界看得清楚,他沒有無明,他的無明都斷盡。「戒除諸惡既盡」,煩惱結使也已斷,所以他煩惱全都沒有,但他就是要獨善其身,這樣也是很難得。


  所以「皆從此法化生」,就是將這法,什麼法?從鹿野苑開始,「四諦法」,再來就是「三十七助道品」,連同「十二因緣觀」,這些法都已經入心了。所以「從此法化生」,化生什麼呢?化生成我們的慧命。用生命來換慧命,生命,人間短暫,人間無常,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都不知道,但法若入我們心,隨我們生命,捨此投比,所帶去的是慧命、智慧。未來人生,我們所造是福,沒造到惡,這樣,未來的人生靠著我們慧命成長,靠著我們現在接觸了佛法,懂道理,能很清楚是非分別,來生來世就不會這樣懵懂。


  我們的慧命要如何生起?「如佛口所生子」,因為我們法聽入耳根,而進入我們的心,銘刻於我們的心裡,所以我們懂得很多道理。我們的慧命就是從佛陀的口中這樣生出來,這位大覺者,應我們根機,說我們聽得懂得話,我們能接受的法,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如佛口所生子」。這<信解品>裡,我們要相信,佛陀的經典,一直到弟子互動,一直到這段「窮子喻」,譬喻窮子,這是佛陀的弟子須菩提體會之後,他懺悔的告白。我過去就是這樣獨善其身,佛陀所說大法,我沒興趣,要入人群我們很怕,所以佛陀四十多年間的真實法,我們還徘徊在門外,還未進來。這是須菩提與四位弟子,來到佛前共同表達的心聲。


  其實他們他們所表達的,裡頭都是法,所以我們光一個故事要說這麼久,我們就要用心聽,這就是覺者的境界,他們能夠用事來譬喻道理,用道理,用人事來解釋。這種理、事,人、事和道理常常都要會合在一起。所以人要修行,道理才能明白,我們若道理明白做事就很圓滿,人、事、理要三會合,就要瞭解道理。法譬如水,能洗滌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無明去除,讓我們真如現前。接下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令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


  「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這已經有修養了,長者脫下莊嚴的衣服,走近貧窮子的身邊,已經和他一起到能與他談心,觀察他的行為,這個人已經瞭解他很認真做事,而且品德很好,沒看見他有惡的品德。這昨天我們都說過了。(窮子)和其他人不同,因為「其他」,就是表示,其他修行偏差的人。真正用心在修行的,與觀念偏差、邪知邪見的人,這樣的人修行(見解)不同。所以「如餘作人」,你沒這些惡,所以這品德已經浮現了。「自今已後,如所生子」,你品德這樣好,很乖,我要認你當我的孩子。這樣開始,「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這樣父子相稱。這是昨天說過,再簡單描述。下面再來這段文


經文:「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經文簡釋: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喻已證初果,預流果於一切沙門初得之果,便得進入修道位。


*「雖欣此遇」:雖然已斷見惑,而思惑猶存。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從這段文看,雖然這個孩子,這位貧窮子,能讓人這樣疼惜,這樣讚歎、誇獎,甚至願意認他為義子。雖然很歡喜,「雖欣此遇」,雖然很高興,不過,心還有一點擔心,這是譬喻「(已)證初果」。就是修行(證果),佛陀在鹿野苑時,三轉四諦法輪,第一轉法輪憍陳如體會了,體會到了,就就是表示初果已證,還有第二回、第三回,五個人通通得初果了。初果也稱為「預流果」,就是已經接受了法,還能再進步,這叫「預流果」。


  「沙門」,沙門的意思,就是修行者。出家修行,都能稱為「沙門」,就是比丘、比丘尼統統都可稱為「沙門」。就是譬喻這些人出家之後,開始將這些法吸收入心,開始證果了。


《阿含經云》:捨離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遇樂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號沙門。


  在《阿含經》裡解釋,也就是說「捨離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就是說我們要修行,要出家一定要「捨離恩愛」。記得嗎?才幾天前說過,出家的人,父母很歡喜,來看他孩子出家的儀式。就開始說「辭親割愛」,入我們這個叢林中。這已經說得很清楚,就是「捨離恩愛」,出家修道,在家庭的親愛要先斷,能斷了小愛,才有辦法面對大愛,不讓小家庭一直牽纏下去。我們的心志在天下的大家庭。所以我們常說「大家」、「大家」思意就是,大家就是天下人,這叫做「大家」。我們若不捨「小家」,怎有辦法為「大家」做事情?我們是為天下,為眾生修行。


  已說過了,佛陀是為眾生修行,為眾生成佛,這是現相人間成佛,佛陀他也要捨家,棄掉恩愛、出家修道,這樣才能「攝御諸根」。這個「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緣著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內的諸根,緣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不管是聲音,或是色彩等等,它會引導我們的心。


  有的人,如眼睛看不到,聞聲起舞,就亂動,這瞋怒的心,是非不分,瞋怒的心就開始,跟著人謾罵,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大家被罵的一頭霧水,而且被罵的人也跟著人喊。這就如大地,有時我們若聽到蟲鳴,小小的一隻蟲叫起來,哇!大地的蟲聲都起來。同樣的道理,狗在吠,只要一隻狗吠,整群都吠,到底是在吠什麼?這就叫做無明。眾生無明,都是都從諸根,我們對外面的境界,是非分不清,這個欲念一起,不分清楚,就亂放射出去,這也要,那也愛……等等。總而言之,我們的諸根要好好攝受,要很清楚,很分明,該不該做?該不該得?該不該講?該不該喊?這些人都要有智慧,用智慧。不是只有「我看到」,或者是「我是聽人家說的」,這樣社會會亂。


  佛陀是要教傳道者,要傳道,法就是要傳。要如何說法?傳道說法,所以我們要好好專心修行,將法脈延傳下去,讓大家懂道理,這樣才能去除人生的無明煩惱,轉人的無明為菩提,轉無明為覺悟。人人若不覺悟,社會就會亂。「不染外欲」,真的,我們的(六)根要收攝好,不要到外面亂(攀)緣,外面亂(攀)緣,外面所有的欲念,就一直把我們引誘出去,外面的聲色、物欲就一直將我們(誘)引出去,佛要培養慈心,要「慈心一切,無所傷害」。我們要用慈悲心,不要(被)大地人啊、物啊,無明一起,人、物全都傷害。這就是不智,就是無明。


  我們要知道,人生要能好好生活下去,物資要充足,我們物資能充足,要感恩天地萬物,所以感眾生恩。所有的眾生,要很辛苦去耕作,所收成的,供應給我們的食糧,能吃東西,我們要好好惜福,不要輕易就將它毀掉,以前的人說,不要浪費,不要暴殄天物。這是天地之間,風調雨順才能大地五穀豐收,要經過多少人的勞苦,才能夠成就食物上市,供應給社會人人食用。我們要時時抱感恩心,這也是慈悲,疼惜物,所有的食物,用的東西,我們都要疼惜,不要說動不動就毀掉了,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慈心一切」。


  而且對人,人的生命很重要,因為人的健康心腦,我們的心與腦筋要很清楚,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為社會打拼,若受到人人無法去體會,將心比心,我們若有什麼事,大家對我們不清楚、不明白,這樣實在是身心是受損,這損失不是個人的損失,說不定也是大社會的損失。所以大社會的人群,都要用慈心,人類要同共一致,不能有傷害,所以「慈心一切,無所傷害」。


  「遇樂不欣」,我們若能將平常的心守護好,欲念不要這麼大,外面的物欲,不會來影響我們的心。所以「遇樂不欣」,外面很多很多的物欲,不會有「我看到很喜歡,我也要」;大家在聞聲,翩翩起舞,「我也很想要進去」,不可以啊!外面的境界是虛幻,我們要懂道理,佛陀教我們心要沈著,不要聽到人家這樣喊這樣叫,我們就喜歡與他們一起,這樣就不對了。所以要「遇樂不欣」,不要動不動就被人誘引過去。


  「逢苦不戚」,若遇到苦難的人,我們就不要憂戚。不要說,「我現在,人家這麼對待我,大家怎樣,我就開始憂鬱,就開始很辛苦。」可能這種的煩惱重重,無明就覆心。事情越看不開,苦上加苦,就更加的苦,憂憂戚戚,真真正正很辛苦。所以佛陀教我們要「能忍如地」,我們要好好養成我們的心,安忍如同大地一樣。大地能忍得人類如何的開發,大地忍得人類的種種(破壞),忍得人類這樣在它身上取得很多(資源)。


  你看山河大地不斷被破壞,大地還是安忍,不然要怎麼辦?這大地是大家要共住的,大地總是要堪得受萬物要在這地方生,要在這地方破壞,但是,大地還是要這樣忍下來。若是大地反撲了,就如剛才說的,這地球就是破滅的時候。大地要能夠很安穩,容納人人生活,唯有人類要好好珍惜。如同修行者,沙門一樣,我們若要修行,就要如《阿含經》說的這段文,我們要去小愛為大愛。我們的愛,沒染著外面的欲念,我們要「慈心一切,無所傷害」,對人事物都不要去傷害,要安忍如大地一樣,因為這是人間,這叫做沙門。我們若能如此,就是入初果,「便得進入修道位」,這樣我們就一步一步向前走,所以「雖心此遇」。雖然能夠斷見惑,但是證初果的人,見惑斷了,不過思惑還在,思考力還不夠,所以我們還要再向前前進,佛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深入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10/1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10/15晨語簡記   2014/10/15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0月 15, 2014 9:30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星期三)
 
戒除諸惡既盡
煩惱結使已斷
真如契合宇宙
本覺融會浩瀚
始自鹿苑轉法
一切諸樂小者
皆從此法化生
如佛口所生子

 
感覺覺悟的境界真好,但是要覺悟之前,必定要先斷除諸惡。諸惡既盡,煩惱結使要全部都斷,這才有辦法,我們的真如與宇宙天體合一。真如與天體宇宙合一,那個境界,又是什麼境界?本覺融會在浩瀚無疆的境界裡,是多麼地遼闊,這是我們凡夫還無法體會。但現在的科學,就已經一步一步接近宇宙的空間,讓我們瞭解。瞭解歸瞭解,就是這樣,在畫面上看到是這樣,依照科學家為我們分析,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在一太陽系裡,整個宇宙有無數的太陽系,無數太陽系的世界,我們只不過是其中一世界而已。
 
佛陀在這樣的環境中,體會到宇宙萬物,世間生理、心理、物理,全都包涵在他的本覺慧海中,無事不知,無法不明,所以一切,他都攝受在他心靈境界。我們有時聽醫學在分析,腦細胞是算幾百億個的,所以說每一個腦細胞它的動作,它的體會、瞭解、分析等等,與外界(接觸),可見我們腦要利用的東西實在是很多,要體會的道理實在是很多。所以因為這樣,人類可以發明很多很多,也發現了天地人間很多的奧秘,這就是人的腦細胞,也是他的本覺真如,這樣分分,一點點透露出來。這都是人人本具有,我們若能很用心,全盤真如都展現出來,當然就與佛一樣,瞭解天地宇宙萬物。
 
一點點的事情,就聞聲起舞,惹得人與人之間無法社會平安,人與人之間,互相連仇結恨,這樣恩恩怨怨、起起落落,真的是很多的煩惱,這叫做人生。但是,修行的人,已經瞭解了,佛陀不斷勸說,佛陀不斷解釋,知道了,所以厭棄生死,不要再來人間生死,因為人間很苦。所以「樂小法」,只要不要再來人間生死,所以將煩惱斷除,法入心,用法來除煩惱。法譬如水,能洗滌心靈的垢穢,有接觸到佛法,有道理入心的人,就不會內心的煩惱蓬蓬颺(意指滿天飛)。我們在《無量義經》不是說「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就是「欲」,「欲」會惹起了很多的煩惱,就是有了煩惱,無明不斷,無明火就不斷燒。灰塵,灰燼就到處不斷蓬蓬颺,這就是凡夫。能夠修行的人,就能將欲念壓低下來,煩惱就因為有法水,就不會這樣蓬蓬颺。他就會看清楚。
 
在大地圖上,要看到臺灣,才一點點而已,臺灣堪不起有社會動亂,在這個地方,就如共乘一艘船,海浪若大,大家要很冷靜,心要一直虔誠,心若虔誠,戒慎虔誠,自然台灣社會就能平安。所以佛陀就是這樣叫教育我們,有接觸佛法的人,雖然是「樂諸小法」,雖然沒想要發大心去利益他人,但是他安分守己,他境界看得清楚,他沒有無明,他的無明都斷盡。「戒除諸惡既盡」,煩惱結使也已斷,所以他煩惱全都沒有,但他就是要獨善其身,這樣也是很難得。
 
有的人,如眼睛看不到,聞聲起舞,就亂動,這瞋怒的心,是非不分,瞋怒的心就開始,跟著人謾罵,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大家被罵的一頭霧水,而且被罵的人也跟著人喊。這就如大地,有時我們若聽到蟲鳴,小小的一隻蟲叫起來,哇!大地的蟲聲都起來。同樣的道理,狗在吠,只要一隻狗吠,整群都吠,到底是在吠什麼?這就叫做無明。眾生無明,都是都從諸根,我們對外面的境界,是非分不清,這個欲念一起,不分清楚,就亂放射出去,這也要,那也愛……等等。總而言之,我們的諸根要好好攝受,要很清楚,很分明,該不該做?該不該得?該不該講?該不該喊?這些人都要有智慧,用智慧。不是只有「我看到」,或者是「我是聽人家說的」,這樣社會會亂。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10/15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