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11/12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11/12晨語簡記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1月 12, 2014 7:24 pm

20141112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薰法入心誠意慇
心與法契入真如
人身難得法難逢
長文明重頌銘記


  薰法入心,我們到底有沒有在聽?聽法,是用耳朵聽還是用心聽呢?若只是用耳朵聽,聲音入耳根,卻無心去接受,這樣這邊耳聽,那邊耳過,聽法是徒勞無功,所以我們聽法要將法入心。法是我們慧命成長的資糧,我們吸收了佛法,讓我們的慧命能成長,這是多麼重要啊!所以聽法,我們要入心,要誠意。我們若是(誦)<讚香讚>,「誠意方殷」,開始要聽法以前,先瞭解這本經,就是要來成長慧命的法,我們要很虔誠。在薰香開始,香爐裡的香,香材燒過,香氣讓我們接觸到,鼻根接受到香味,其實,鼻根已經接受到外面的境界,將這木材,這個材是香材,地球上這麼多種的材,唯獨這種材,點燃它後,讓它的煙薰出來,它會香,這是世間的奇木,很珍貴的木,所以我們要很珍惜。

  法也是一樣,在道理中就是最珍貴的,鼻根能夠接受沈香的香味,我們要很珍惜,何況我們的耳根要來聽聲音,要是更加虔誠,虔誠的心才能與法相契。有敬重的心,才能用心來接受法,法與心能契合,自然我們能相信,信解,聽法入心,就要能信,信,才能體悟,體悟能透徹瞭解,這個法就能與我們內心深處的那真如接觸,所以「心與法契入真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此刻已得到人身,我們在五道之中,是在人道中聽到佛法,若離開了人道,天堂無佛法,天人要聽法就要來人間。若是地獄、餓鬼、畜生道呢?那就更不用說了。佛法,唯有在人間,因為人間是苦樂參半。人間,我們身為人身,說他苦嗎,還有時間(性),地獄的苦,苦的讓你沒時間、沒空間,不可能能聽到佛法。若是在畜生道呢?畜生道根本就沒有佛出世,只有菩薩到畜生道去度同類眾生,但是佛不出在在畜生道。餓鬼道就更不用說了。這三途,完全是沒有佛法。

  天堂太享樂了,迷在享受中,壽命長,樂也多,所以,要說法給他聽,他並無受人間的疾苦,沒有人間無常種種的現象,所以他們不需有法,他不需要去聽法,但是,天人也同樣在「八難」中之一,不過他壽命長,享樂多,卻是沒有感覺。所以佛陀出生只在人間,我們人身是難得,除了我們現在生在人身,在人的世間裡,我們若是一不小心入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這樣我們根本就沒機會。所以我們難得人身,今生此世得了人身,我們要好好把握。佛法難逢,哪怕你是在人間,要能聽法,實在更不簡單。即使是在鄰居隔壁,說:「來,隔壁的寺院在講經,我們去聽。」「我沒空,沒時間啦!我若有時間,我去拜拜就就好了。」近的,「有時間再來啦!平時都沒時間。」平時沒時間,有時間再來,什麼時候叫做有時間?這是我們逃避。雖然在隔壁,還是一樣。或者是法在我們的(道理)裡面,也是一樣啊!有聽,或者是不願意精進,儘管你在很近(的地方),法永遠都不入心。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

  人間苦難偏多,世間都看得到,就如幾天前,他們從柬埔寨回來的人,有一群華人來到精舍,很歡喜的說起了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柬埔寨,那時候有水災,二十一個省當中,有十三省都成水鄉澤國,完全都被水淹沒了。而且在那期間,一些農作物全都沒有了。水災過後開始就乾旱,何況他們的過去,二十年間是受「赤棉」統治之時(自1970 年起被赤棉統治,長達24年內戰)。這二十年間不斷地內戰,很不容易在二十幾年前,他們自己拿回來自治(政權),自治時,還是一樣,赤棉跟政府有距離(政治相左),常常在作亂,所以那個地方一直就是很貧窮,一直就是社會不平安,幾十年的時間就是在人禍,人心不調,陷入了人禍不斷。這樣幾十年,一直到達他們自己統治,二十幾年前統治,那個時候很貧困,加上了氣候不順,那個時候他們水災,全國二十幾個省,已經有十三個省完全都淹在水中。

  我們聽了,災難這麼重啊!有一個因緣,有一位黃先生,就是那裡的台商,透過了這位黃先生來向我們說:「柬埔寨很慘!慈濟是不是可以去幫助他們?」那個時候王副總他們幾個人,黃錦益他們都有去,去看了,實在是很慘啊!透過這位張先生,就是當地的華人,向我們介紹何速將軍,來和我們見面,那時的國政差不多是這位何速將軍(兼任)。這位何速將軍是一位很好的人,親民愛民,為了那些災民,這樣仔細陪伴我們,讓我們瞭解,但是柬埔寨(當時的情況),他用心要保護我們,就跟我們說:「不管哪個地方,四處都有很多地雷。」地雷很多,要走的地方,一定要他們帶路,地雷多、蚊子也多,反正他那個地方就是有「三多」(地雷多,蚊子多,毒蛇多),三樣很多,都是很危險的,要我們好好小心。所以那個地方,要去救災實在是冒很大的危險。

  一直到十一月,來來去去兩三次,十一月那時候,我們看到他們那裡的田地,災難救完了,然後瞭解他們水災退了之後,就是旱災。旱災,他們那個地方需要的就是種田,要趕快恢復農耕。但是旱災,沒水要怎麼辦?到處都是乾旱,沒有水要怎麼辦?那個時候,我們在1994年那一年,在十一月十二號那一天,我們買了二十部的發電機(是抽水馬達),去買了二十部發電機,親自交送給柬埔寨的總理,柬埔寨的總理他家很簡單,他家根本….那叫做總統府,在一個中庭的地方做交接。

  有發電機了,要怎樣辦?沒有油。我們要替他們買油(一萬公升柴油與三百公升機油),讓他們的發電機用。買來的油很大桶,這麼大桶要用在二十部發電機,好能去抽水,他們要趕緊去分裝,要用什麼分裝?這位何速將軍自己騎摩托車,他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這輛機車,他們的形容就是老爺車,要踩好幾次(油門),才會發動的這種(摩托)車。所以,所以他騎著這輛很破舊的機車,去收、去揀保特瓶的罐子,一個個撿回來,再一個個的法,洗好了然後再裝油。把抽水機(發電機)送去村莊裡,用罐裝的油分配給負責的人去照顧抽水機,這實在說來話長。

  想起柬埔寨那個地方,過去古時代他也是佛法也是很昌盛,而且那個地方也有吳哥窟,那個地方的佛塔、佛寺很多,但是很多被破壞,看到遺址,就能知道原來過去佛法也在那地方昌盛過,因為赤棉統治期間破壞很大,所以佛教在那個地方好幾十年了,就這都沈沒(沒落)下去,人的生活都顧不了,哪有辦法顧及信仰呢?雖然人人都有這種祖先有信神、信佛,卻是沒有因緣接觸佛法;知道有佛寺、有佛塔,卻都被破壞了。像這樣,落得當地民眾真的是苦不堪啊!說來話長,三四年的時間,我們在那裡來來回回,每一次去,他們一定用裝甲車開路,後面再用吉普車來載這些救災的人,這樣去發放。

  因為幾天前有一個校長,她就這樣跟我說,她說:「已經二十年了。」算一算真正二十年了,從1994年,現在是2014年,所以她說二十年了。那時候坐在裝甲車上,她說她人又小,要坐上去與我們一起坐的車,人已經擠得太滿了,他坐裝甲車,很高。她這樣描述,她又說,人下車時,她要把發放的人照顧好,不能偏移二三步,若偏移二三步,那個地方就有地雷。聽她說起來,實在是步步都是危險的地方,這種人間。卻是二十年後,我們現在又去看柬埔寨不一樣了。他們就說,這三四年來,在柬埔寨經濟開始穩定了,外地投資的人也慢慢成長了,街道上已經有高樓了。他說,這四五年來,景象全變了。我們這個時候去,舊有認識的人很歡喜,所以慈濟人二十幾年後再去,一些老朋友又找回來,現在在柬埔寨已經開始,不管是二十年前的舊識,認識的人,參加過我們救災的人,一個一個找回來。還有現在在那個地方發展的台商,開始願意付出,所以慈濟已經又再踏入柬埔寨了,柬埔寨又有「種子」在那個地方,今年很決定性,在那個地方開始重新耕耘。

  回顧來時路,那時候走過的路,現在再(銜)接上來,又是歷歷在記憶中,說來實在是話長。這是時代的見證,也是人類的歷史,柬埔寨(紀實)也有專書出版了(《浴火重生的鳳凰──慈
濟救援柬埔寨紀實》),我們在走過之後,就將它編輯起來,裡面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過來。現在我們開始會重複再寫,未來的柬埔寨,希望是亮麗的,希望在那裡,佛法,佛教,從慈濟(因緣)再開始帶入佛法,讓他們重新佛法再建立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心願。所以說,人身難得,像柬埔寨這個國家,佛法曾經在那個地方很昌盛過,但是歷史變遷,使得那個國家曾有這樣的戰亂,蹂躪這塊土地,破壞很多,讓人民受苦很大。這是在過去幾十年間,而我們接觸到(時),到現在是二十年了,二十年前,我們走過三年多的道路,因為他們戰亂再起,所以我們才停止,停到現在,一停下來就是十六七年,現在再續緣,這就是人生。看看那裡的人,雖然得人身,難聞佛法,現在的因緣再接觸到,希望他們能夠很虔誠。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經文是這樣一段一段分析,每一段文都是佛法,每一個字都是道理。所以「長文明」,明白一切道理。因為佛法中有十二部經,或者是九分教,這就是說每一部經都有長行文,若是有必要的時候,就再重頌。將這長行文,擔心我們忘記了,再重複、再頌,這叫做「重頌」。所以我們前面是長行文已說過了,<信解品>的長行文已經說過了,現在開始,我們就是要重頌,開始重複。佛陀擔心我們忘記,因為很重要的經文,擔心我們忘記,所以要重新複誦一次。前面長行文一直說到:

經文:「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到這段文,是<信解品>的長行文至此。接下來就說:

經文:「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踊躍,得未曾有。」

經文簡釋: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摩訶迦葉,在四人中年最長老,故領眾述。


  前面長行文,還記得嗎?佛陀四大弟子是領導者,是須菩提,是摩訶迦葉,是迦旃延,是目犍連,這四位僧團中的領導者,現在迦葉,摩訶迦葉開始「重宣此義」。前面長行文,須菩提「解空第一」,因為佛陀從「阿含」而「方等」而「般若」,《般若經》是須菩提「解空第一」,他深入的最深,領悟最深。所以接下來《法華經》,大家開始從<序品>,不知道到底佛陀一靜坐下來,講《無量義經》之後,這個法會還未散,還是繼續,法猶未盡,平時大家聽經聽完,佛陀就做一個結束,大家就歡喜作禮而退,但是佛講說《無量義經》,雖然是告一段落,但是佛陀繼續,沒有起座,大家看佛陀好像法猶未盡,佛陀還在那裡坐著,現光,現出瑞相等等,大家還是同樣保持在會場中,因大家在等待佛陀能夠再繼續說法。佛陀久久沒有出定,大家應該再回憶一下,記得嗎?後來才是文殊、彌勒來互相對答,瞭解過去諸佛,知道修行,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佛佛道同,要講很重要的法,要很慎重,就是入定發光等等,這是佛佛道同。表示要說大法的時候,這大家還不清楚,所以彌勒提問,文殊回答,這段經文也很精彩,我們要真的體會,不只是覺得很有趣而已,那個含義很大。所以,過去已成佛的文殊,未來將成佛的彌勒,要來解說現在入定的釋迦佛,利用這個空間來描述過去諸佛的境界,這是很不容易。

  磨訶須菩提在那個時間,已經慢慢體會,但是多數人還無法瞭解。舍利弗在<方便品>不斷讚歎,讚歎佛的境界,佛的智慧難思議,這樣一直讚歎。舍利弗,他就開始心生(疑),智慧還無法體會,佛智的境界是到什麼程度?所以舍利弗就出來請佛說佛智的境界。三請,佛陀才開始答應要說,但是五千人退席,這就是說,法雖然在我們面前,但是懈怠墮落的人,他就是不知道要好好趕緊接受。佛陀很高興,就開始(要說),舍利弗的三請,知道要讓大家更瞭解,法不是那麼容易能得到,哪怕是在現在的場面,即使「智慧第一」舍利弗代替大眾來請法,佛陀也要考驗,是不是夠誠意呢?夠誠意才能夠用心。我們若是要聽法,薰法若不入心,法若沒有聽入心,那就是因為誠意不夠,你不夠誠意,法如何能入心呢?所以,舍利弗三請,佛陀才開始要說法。

  果然等到佛陀要說法,沒誠意、懈怠的人,就禮佛而退,留下來的,就是「誠意方殷」,很有心,很想趕快瞭解佛智慧的心境是什麼?學佛的目標,到底最精髓是什麼?所以這是留下來的人,精進,想要了解。舍利弗跟佛陀對唱之後,佛陀瞭解舍利弗已經體會了,也懺悔過去守於小乘法中,現在願意啟大心,學大乘法,所以佛陀就開始為他授記。其實,慧命須菩提、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目犍連,應該說大多數的弟子,大家都心開意解了。這四位代表全場的僧眾,起身,站起來走到佛的面前,向佛陀虔誠跪地請法,也來表達懺悔過去,空過時光,懺悔過去獨善其身,懺悔過去,在過去是佛法聽了,以為佛陀說大法的時候,是為發大心的菩薩行者說的,跟他們無關。

  雖然在場,卻不覺得佛陀鼓勵大家要行入大菩提道,以為我們跟隨佛陀修,我們就是斷煩惱,能取得涅槃,這是我們主要修行的目標,若是入人群,應該是另外(的對象),佛陀為他們所說的。《方等經》中,開始排斥小乘法,褒揚大乘的菩薩道。這個時候,小乘行者還在沈迷不悟,覺得佛陀排斥與褒揚,是對菩薩說的話,所以他們用他們的內心來表白,表白他們內心過去對佛也有一些不是很透徹瞭解佛的用意。原來問題不在佛,問題是在自己,佛所說的法,他們卻這樣疏忽過去,以為過去從「四諦法」、「十二因緣法」等等,自己自修、自悟、自覺,以為這樣已經煩惱斷除,就能入涅槃解脫,不必來受生,這樣就夠了,就是這樣而已。所以他們出來表達過去(心態),譬喻貧窮子,這一段都是他們這四位在佛陀面前述說表達的。這段長行文之後,現在就再由摩訶迦葉重述一文,這是重頌,重述一遍。所以「欲重宣此意,而說偈言」。這就是重頌。「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意思就是說,這四位長老,已經表達過他們心意,希望讓大家更清楚,所以在佛的面前,由迦葉尊者,他是僧團中年紀最大,尤其是他最印佛的心,拈花微笑。佛陀拿起一朵花,迦葉的微笑,大家不知道佛這舉動是什麼意思,但是迦葉知道,這是表達他的心意能體會佛,與佛心契合,年紀也是最大的,所以是最上座,他是僧團中領導者最上座者。所以,摩訶迦葉,現在就由摩訶迦,再次來代表重複偈頌。

*述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目建連,等四子告白過去耽滯守小不欣大。

*僧中上座坦誠悔過,曠時費日,光陰虛度,年老並朽邁;守小懼大,於大乘法,全無意向。

*唯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
是為佛道中之小乘根機者。


  「述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四子)」這四位就是自己告白過去那個心情,過去修行過程中就是耽滯守小,小乘法,不想欣樂大乘,不希望再走入人群去,再受人群污濁來污染,要獨善其身,這是在僧團中。其實他們這幾個都是上座,這些上座就已經要讓所有僧團的大家能夠啟發,上座都這樣表達了,何況是中、少年的出家者。所以,他是僧團中上座,「坦誠悔過」,很明白來表達過去,過去時日「曠時費日,光陰虛度」。那段時間,佛陀這樣慇慇勤勤為眾生說法,但跟隨在佛陀身邊的弟子,卻只是守在小法,這種曠時費日,時間沒有好好利用,佛陀的說法就這樣輕易地讓它流過去。「時日已過,命亦隨減」,光陰虛度了,所以已經「年老並朽邁」了,還在這時候「守小懼大」。守在小乘,獨善其身,很怕,怕入大乘的入人群中,他們佷怕。

  因為舍利弗說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他們也是這樣想,人群中很險惡,這些人群很剛強,難調伏,所以他們不願意入人群,所以「守小懼大」。這是對大乘法都沒有意向,不希望(修學),所以「唯聞佛之聲教」,只是聽,聽佛的聲音,聽佛的教育,而他們最深的體悟就是在「悟四諦之理」,只是這「四諦法」,就夠他們用功了。他們在這期間,開始在小教之中斷見思惑,見解、思維的煩惱等等,這些無明惑他們斷除,入涅槃,以為這樣已經入涅槃了,所以「是為佛道中之小乘根機者」。這叫做「聲聞」,只是依佛聲音教育,以「四諦法」小乘,獨善其身這樣在修行。

經文簡釋:
「我等今日,聞佛音教」;今日對四十餘年前所言,音教者:八音、四無礙辯智之音,如前方便品火宅之教。

經文簡釋:
「歡喜踊躍,得未曾有」;以音聲所說之教法,順情之境而身心喜悅,隨順饒益眾生,自他俱喜。


  所以「我等今日,聞佛音教」,「今日」,應該是說在四十幾年來,一直所聽到佛陀教法,就是依佛陀聲音的教育。佛的聲音教育有「八音」,有「四無礙辯智」,種種方法來教育我們。這就是譬喻前面的<譬喻品>在火宅中(長者)一直叫,呼喚啊呼喚,呼喚孩子不出來,所以就設種種方法。所以說來,法都一定要從聲音出來,佛陀的智海,慧海,還是要運用聲音來表達。所以這種「歡喜踴躍,得未曾有」。「以音聲所說之教法」,順眾生「情之境而身心喜悅」。眾生,因為佛陀隨機逗教,隨眾生需要,佛陀說他們要聽的法,所以適應他們的根機,聽得懂,他們就很歡喜。「隨順饒益眾生,自他俱喜」,這就是佛陀隨機逗教,讓大家歡喜,讓大家知道人間苦難偏多,所以懂得要修行。

*「佛特有八種聲音」,極好音、柔軟音、和適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誤音、深遠音、不竭音。

  至於「八音」,有這麼多種音聲,佛特有八種聲音:
「極好音」、「柔軟音」、「和適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誤音」、「深遠音」、「不竭音」,就是講話好聽又柔軟,又很和適,很尊嚴又有智慧,不是像三姑六婆,聲音很莊重而不會錯誤,所說的(音量),近的聽得到,遠的也聽得懂,尤其是說話(時),還是不會因說話會口渴,就是這樣不斷湧出。

*「四辯」: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達無滯,故名四無礙智。
以其辯說融通,亦名四無礙辯。


一、義無礙智:謂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
二、法無礙智:謂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
三、辭無礙智:謂菩薩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辯說無滯。
四、樂說無礙智:謂菩薩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


  還有「四無礙辯才」,這「四無礙智」就是說菩薩有這四法,「四無礙智」,智慧明了一切,通達無滯,通達所有的法,都沒有障礙,所以名為「法無礙智」,法入心,能夠體會、瞭解,能好好地將佛陀的教法,能隨機用種種方法、譬喻、言詞啟發人人的心。

第一、就是「義無礙智」。那就是菩薩能「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這叫做通達義理無礙智。

第二,就是「法無礙智」。法永遠都在我們的心裡,因為法入心,我們於法,通達一切,這叫做「法無礙智」。

第三,是「辭無礙智」。要說話,要用什麼言詞來說呢?說話要一音普被,任何人都要聽懂。(對根機)很深的人說淺法,(根機)很深的人對淺法,知道裡面含有很深的道理;說很深的法,淺機者聽到了,覺得:這個簡單,我聽懂。所以,要有一音普被,這叫做「辭無礙」。

第四,「樂說無礙(智)」。「樂說無礙智」就是很歡喜說法。這是法,我應該看到這樣的人,為了要度眾生,我要設法來對(應)這個根機,將佛法趕緊輸送給他,讓他能夠…法也能入心。所以,菩薩能
「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歡喜,他愛聽的法,我們就用心為他們分析。總是佛法,我們一定要好好用心聽。

  在編輯經典的人是這麼用心,長行文和重複說偈文,讓我們加深記憶,讓我們能再重複最重要的法,所以不論是佛陀說法,或者是後來結集的經典,一直都很用心,(讓)後來的人聽法能夠記入心,所以我們要「薰法入心誠意慇勤」,心與法契,我們才有辦法將法入我們的真如。希望我們大家聽法要多用心啊!

【補充資料】
〔四無礙辯〕(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云「四無礙智」、「四無礙解」。
一、法無礙,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無滯,名為法無礙。
二、義無礙,知教法所詮之義理而無滯,名為義無礙。
三、辭無礙,又云詞無礙。於諸方言辭通達自在,名為辭無礙。
四、樂說無礙,又云辯說無礙。以前三種之智為眾生樂說自在,名為樂說無礙。又契於正理起無滯之言說,名為辯無礙。無滯之言說即辯也。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感恩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11/12晨語簡記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1月 12, 2014 10:16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星期三)
 
薰法入心誠意慇
心與法契入真如
人身難得法難逢
長文明重頌銘記

 
這四句,一三四句常聽,也易懂。最重要是第二句,什麼是真如?如何達到真如的境界,上人一句「心與法契入真如」,一語道破,大家就好好修法吧!
 
薰法入心,我們到底有沒有在聽?聽法,是用耳朵聽還是用心聽呢?若只是用耳朵聽,聲音入耳根,卻無心去接受,這樣這邊耳聽,那邊耳過,聽法是徒勞無功,所以我們聽法要將法入心。法是我們慧命成長的資糧,我們吸收了佛法,讓我們的慧命能成長,這是多麼重要啊!所以聽法,我們要入心,要誠意。我們若是(誦)<讚香讚>,「誠意方殷」,開始要聽法以前,先瞭解這本經,就是要來成長慧命的法,我們要很虔誠。在薰香開始,香爐裡的香,香材燒過,香氣讓我們接觸到,鼻根接受到香味,其實,鼻根已經接受到外面的境界,將這木材,這個材是香材,地球上這麼多種的材,唯獨這種材,點燃它後,讓它的煙薰出來,它會香,這是世間的奇木,很珍貴的木,所以我們要很珍惜。

  法也是一樣,在道理中就是最珍貴的,鼻根能夠接受沈香的香味,我們要很珍惜,何況我們的耳根要來聽聲音,要是更加虔誠,虔誠的心才能與法相契。有敬重的心,才能用心來接受法,法與心能契合,自然我們能相信,信解,聽法入心,就要能信,信,才能體悟,體悟能透徹瞭解,這個法就能與我們內心深處的那真如接觸,所以「心與法契入真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此刻已得到人身,我們在五道之中,是在人道中聽到佛法,若離開了人道,天堂無佛法,天人要聽法就要來人間。若是地獄、餓鬼、畜生道呢?那就更不用說了。佛法,唯有在人間,因為人間是苦樂參半。人間,我們身為人身,說他苦嗎,還有時間(性),地獄的苦,苦的讓你沒時間、沒空間,不可能能聽到佛法。若是在畜生道呢?畜生道根本就沒有佛出世,只有菩薩到畜生道去度同類眾生,但是佛不出在在畜生道。餓鬼道就更不用說了。這三途,完全是沒有佛法。

 
「四辯」: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達無滯,故名四無礙智。
以其辯說融通,亦名四無礙辯。
 
義無礙智謂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
法無礙智謂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
辭無礙智謂菩薩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辯說無滯。
樂說無礙智謂菩薩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
 
 
(高明智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惟禪
金剛勇猛心
金剛勇猛心



文章總數 : 131
年齡 : 67
來自 : 大甲溪左岸部落
威望 : 35
注冊日期 : 2009-03-01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11/12晨語簡記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1月 12, 2014 10:29 pm

2014/11/12晨語簡記 14trihx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clearwatertour.com/0426224018/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11/12晨語簡記   2014/11/12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11月 13, 2014 10:38 am

惟禪師兄:
看到你美美的圖,簡單深刻的法,持續的貼出,給你三個讚。 flower flower flower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11/12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