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7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世間財富非常
四大不調多變
唯能少欲多善
菩薩造福人間
持大愛人敬重
慧德具最豪富
我們最近一直都是在說,長者在那個國內是最富有,而且貿易(範圍)寬廣,就像佛陀在十法界中領導九法界的四聖六凡,他這樣領導著,將法,以微妙法來教化眾生,讓人人能知道,知道「世間財富非常」,我們一定要知,一定要瞭解,世間的物質、名、利,這些東西我們若沒有清楚透徹,我們怎有辦法進一步去瞭解道理為何?所以我們一定要從世間法,有形的物質,山河大地,與所有的氣候,我們都要瞭解。所以佛陀一開始就跟我們說,人間無常,國土危脆,這在《八大人覺經》也是這樣為我們開示,所以我們要先瞭解,「世間財富非常」,不是永遠的,世間的人,誰不愛錢呢?誰不希望他的家庭是富有的呢?這是人人追求,人人所希望。而有此追求,有此希望。所以一輩子庸庸碌碌,都是為了世間財與富有,就有得失這種的煩惱。付出了這麼多的煩惱、計較、得失等等,這輩子懵懵懂懂過去,卻不知道「非常」──不是常的。
看世間的形態,以前的人一句話說:「富不過三代。」讓你很富有,第一代很打拼起家了,已經富甲天下;第二代的,來了就是享受,前面的人打好基礎,後面的人很穩當,坐得很好,但是,經營呢;再到第三代,再來的時候,就已經不知道過去這些財產是如何辛苦來的,因為已經隔了一代,以為說這是理所當然,來了就是要享受,「我父親也是這樣穩穩地坐在金山銀礦裡,我多用,哪有什麼呢?」所以從這樣開始,無法守業,便是花用豪華,吃穿浪費等等,人間就是這樣。何況比三代還要無常的?辛苦打拼一段時間,就像日照高山,很明朗,山多麼高,很亮麗。但是,曾幾何時,多久的時間呢?就看見太陽落下,天色就暗了,風雲變色了,也會山崩地裂。像這樣的人生短暫,富有享受到底有多久呢?這種的人間,用心去看;尤其是行在菩薩道上,受苦難的眾生為何需要人救?救,問他的(人生)過程,過去也是這樣風光過來的,走入了迷途,放蕩了生活,落得家財完全烏有了,變成了一生的潦倒,這種的人生比比皆是,我們都能看到。
尤其是菩薩道者,慈濟人,走入了很多人間疾苦的家庭,若是多用心,將他的人生過程說出來,那真的是感覺得到不可思議人生。我們就是每天早上在聽志工早會,看到苦難、病苦貧困,沒有子女在身旁,一身的病痛,自己無法處理。問他的過去由來,所聽到的也是顛倒人生,也是曾經過了很放蕩的時代,也有一輩子辛苦打拼,一直到三餐不必擔心,有房子、有田地,但是孩子一個個長大了,離鄉背景,家庭已慢慢衰落,父母相依為命,八九十歳了。我們難道沒聽到,昨天的個案?一位老公公已經八九十歲了,病得很嚴重,送來醫院,醫生儘量急救了,但是就向家人宣告說:我們儘量,但是你們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女兒跟過來,她說:不可以,你一定要幫我們救她。
醫生:但是我們已經盡力了,再留下來,大家都會很辛苦,若救回來,永遠都不能離開呼吸器,都不能離開,救回來也是植物人。
女兒:我們知道,我們能接受,不過有一個人不能接受。
醫生:是哪一位:
女兒:是我們的母親。
醫生:為什麼不能接受?
女兒就開始說了:現在他們倆人是相依為命。
醫生:你們兄弟姐妹這麼多人,應該能照顧父母。
女兒:大家都很忙!
醫生:就是因大家都很忙,父親若像這樣留下來,天天都需插管,成植物人誰能來照顧?
女兒:就讓我媽媽來照顧。
醫生:妳們的媽媽年紀也大了,也是八九十歲了,哪有辦法可照顧呢?
女兒:沒辦法,至少有一人留下來,她說有人和她作伴,如果父親走了,就沒有人跟她作伴。
醫生:你們能將她帶回家裡孝順啊。
女兒:我們兄弟大家都很忙。
醫生:有嫂嫂啊。
女兒:嫂嫂也很忙!誰有辦法能陪伴一個老人呢?
醫生:你們可以帶回家裡輪流照顧。
女兒:這更加不可能!
很多的不可能,留下一個植物人,要讓母親在意識中還有一個人跟她作伴。就像這樣的人生。年輕時很辛苦,打拼把孩子一個一個撫養、一個一個成功,每個人都有很好的事業,故鄉,家裡有這樣,女兒嫁的比較近,雖然能探一下、看一下她,但也無法如何照顧,既已嫁出去了,兒子呢?遙遠啊!帶去嗎?無法照顧。母親既然還能照顧父親,可見母親身體還不錯,但是嫌老了,總有一天也是需要人照顧,三四個兒子是這樣。想想看,人生無常,人生即使有財富,也要你年輕、也要你健康,也要有你有辦法掌顧家庭,歲月不留人,還是同樣,分秒不斷流去,老病隨著而來,最後還是要死。所以財富.哪怕在自己這一代,也還是一樣沒有辦法對我們有什麼幫助。所以,世間財富,不要看得那麼重。
再看「四大不調」,這「四大」,除了身體的「四大」,每個人的身體都沒離不開四大,呼吸是風、體溫是火,每天的排泄,喝下去的水,以及體內的水分還是要向外排泄出去,還有身體血脈等等,這水、風、火全都叫做「四大」。小乾坤的「四大」常常都是不調和,自然法則,同樣老化。雖然大乾坤天長地久,但是有多長?有多久?其實大乾坤幾億年過後,人口多了,人類開發只為利,所以開發破壞大地,污染了天空,像這樣,天空臭氧層也破了一個洞。有一段時間說,臭氧層破掉的那個地方,太陽直射,有一段時間一直在呼籲,不要曬太陽太久,因為臭氧層破掉了,太陽紫外線很強烈。看,這也是不調,太陽與氣體,整個氣候,大乾坤氣體有不調和的時候。有時候就是污染了,造成溫室效應。
現在的氣候已極端了,現在科學家在呼籲的,人人要提高警覺,必定要減碳,不要再污染,碳化(溫室氣體),污染(環境,影響)氣候。現在已經是,不僅沒減少還再升高,這兩天,看到聯合國又緊急開會,要如何能使這(排)碳量,就是污染源,如何能降低下來,不然異常的氣候,越來會越密集,這種山河大地,人間所住的地方,甚至大地五穀雜糧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這兩天一直在看的新聞。所以「四大不調多變化」,我們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知道,現在科學很發達,常常科技所發表的,我們就能與天體…,我們越去體會到天體間與人類,這種人類所造作,使整個天體的變化,自然我們所住的大地,受影響就很大了。這在佛的陀時代就已經跟我們警惕了,五濁惡世,唯有惡去除,「唯能少欲多善」,唯有人人少欲多善,節儉一點,我們要好好反省,淨化我們的人心,不要貪欲那麼大,所以「唯能少欲多善」。一頓飯不要有剩下來,我們不用吃到十分飽,八分飽就很健康,我們能兩分去幫助人,這種少欲知足。
兩三天前不是說過了,我們人就是在這三途惡道中,就是因為我們人間的淫欲和口欲,這食欲與淫欲造成。人間就是這樣,人心這念欲念的心,男女之間糾纏不清,甚至財富,為了享受,為了食欲、享受等等,所以造作很多殺生等等的業力,因為養了很多的動物,所以對大地污染、空氣污染,這全都是我們在不知覺中,以為是正常,其實已經異常了,我們要讓它正常化,要少欲多善啊!我們要覺醒,行菩薩道,菩薩造福人間,唯有少欲多善,行菩薩道,造福人間,這樣才可以來彌補我們四大不調,能夠將它調和。不只是對小乾坤的身體,就是對大乾坤、天地,我們才有辦法保護。
所以,「持大愛人敬重」。修行,好好持大愛,我們要開闊我們的心胸,心包太虛,我們好好開闊我們的心胸。所以,「慧德具最豪富」。真正有錢、富有,是什麼富有呢?不是錢,是我們的心富,富有餘,我們就可以幫助人。看看非洲,在慈濟人教育之後,那些貧窮的人,現在人人互相幫助,人人都成可以幫助人的人。去除了貪,他就是捨掉了貧,他就可以幫助人。所以我們學佛,最重要就是要少欲多善,要不然世間一切「非常」,也是多變,所以我們要趕緊用心,面向著少欲多善,行菩薩道造福人間,持大愛,互相尊重,用我們智慧具足,我們看得開,自然我們心就大富了。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
財產很多,「出」就是做生意,「入」就是收入;錢多,越滾就越多,所做的範圍就越來越開闊,所以,從小小範圍做到跨至國外去,「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生意做越大,越普遍,所以有千萬億眾圍繞。這是譬喻佛法,我們如果人人能發大心、立大願,將佛陀智慧歡喜接受,入心來,我們能撒播大愛的種子在任何一個的地方,這樣自然千百億眾也能夠圍繞,在這心靈豐富中,人人享用無窮盡。下面這段文
經文:「常為王者,之所愛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經文簡釋:
「常為王者,之所愛念」;喻佛於法自在,稱謂法王。譬喻品: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於諸法中,廣能演說無邊法門,無障無礙,是名法自在,常為王者,之所愛念。
「常為王者,之所愛念」。已經很多人圍繞了,受王者之所愛念。又有「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也就是譬喻「佛於法自在,稱謂法王」,佛陀他覺悟所有天地萬物,一切的真理無不都收納在他內心,所以佛的覺悟,內心的豐富,智力很大,智慧具足,又斷除煩惱,無明煩惱也都斷除了,內心的一片的清淨,慈悲智慧的德全都很具足了,這種法,就像一個很清淨的國,以國為主,稱為法王,佛國富有。這種世界非常的乾淨、非常的富有,人人富有,就是因為法在心中,無所求、無貪、無貧、無染著,這種充滿了法的世界。<譬喻品>中這樣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有這段文,釋迦佛向弟子這樣說,在<譬喻品>有這段文。所以「於諸法中,廣能演說無邊法門」。隨順眾生的根機,任何的法,佛運用他的慈悲智慧,應機演說,是無量無邊的法門。眾生煩惱有多少,佛陀的智慧就有多大,所以所說的法「無障無礙」,沒有障礙,法法皆通,所以叫做「法自在」,「於法自在」。所以這叫做「常為王者,之所愛念」。這樣的有智慧,譬喻法王,就昃所有的王者所恭、敬尊重的愛。
經文簡釋: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智斷二德具足,故為王所愛念。君臣宗重,尊德性,明諦理,十方諸佛稱讚: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就是佛已經智德、斷德這二德都完全具足了,斷除了一切一切的煩惱,無明、塵沙惑,完全都斷除了。所以「智斷二德具足,故為王者所愛念」。國王都愛念恭敬,都敬愛,何況群臣,「群臣宗重」,也是按照法王的指示,他的開示。人間宗旨正確,依教奉行。所以「宗重」,這宗旨很重視,因為這樣,依教奉行,這種「尊德行、明諦理」。因為所說之法都很正確,所以人人依教奉行,都是尊重這個德行。而且智慧,事事皆通,條條明理,所以叫做「尊德行、明諦理」,所有的法,人間所應用。「十方諸佛稱讚,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不只是人間王與群臣所敬仰,連十方諸佛都讚歎,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真正是第一的導師,因為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伏,釋迦牟尼佛能在娑婆世界,這種堪忍的世界,他能忍得世界中剛強的眾生,來來回回,不願意捨棄任何一個眾生。所以十方諸佛稱歎,讚歎「第一之導師」,稱讚釋迦牟尼佛。前面的文也這樣說:
經文簡釋:
「常為王者,之所愛念」;喻法身大士。斷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
*四眾圍繞,恭敬尊重,故云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一樣在<信解品>中說,「常為王者,之所愛念」,前面的文也有這樣說過。所以譬喻「法身大士」,「斷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不要說是佛,就說菩薩也是一樣,隨在佛的身邊,很多已經法身大士了。法身大士是已經斷無明,一分一分的無明已斷,斷了一分無明,就是顯一分法性的智慧出來。常常說過,菩薩付出無所求,就是只為一分的大愛,慈悲,不忍心眾生的苦難,撥開很多的困難,關關卡卡的困難,關關過,為什麼呢?要救濟眾生。這麼辛苦去救濟眾生,為什麼呢?不為什麼,只為了眾生有苦,我有這樣的使命,就是要去解除他的苦難。在眾生身上要求得什麼?沒有什麼,感恩。因為眾生受盡了苦難,他一念無明,這樣所造作出來那種的過程,讓我們能更瞭解,瞭解不要再犯錯。這種自我教育,若要說從眾生身上得到什麼?就是得到智慧,啟發了我們的自性明瞭,我們如果能看到別人的苦難,我們就更瞭解一分我們的自性,我們瞭解要斷除無明。這就是菩薩遊戲在人間,不受人間污染,付出無求所,這就是顯一分法性,就斷一分的煩惱。「四眾圍繞」。很多,從國王,還有很多人圍繞著,恭敬尊重,所以叫做「群臣」。所說的「四眾」,若在佛教中,就是在家、出家各有二眾,這叫做「四眾」。
經文簡釋:
「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近者歡悅,遠者誠服而來,諸大士往來聽法。
還有「以諸緣故,往來者眾」。因為對世間長者財富,在經商很廣闊,與他交往的人很多,所以叫做「以諸緣故,往來者眾」。交際多,就常常有(往來)。這就是表示「近者歡悅,遠者誠服而來」。這些來的人,近的歡喜,近的是哪裡的呢?就是今生此世,在佛在世那個時候,大家能與佛同世,就身聞法,以此身體,得人身,親近佛法,能夠直接聽到法,很歡喜,得佛陀教化,這是在這個「近」,與佛同世,這是最近的人。
「遠者誠服」,遠,若是以時間來說,很久遠,佛陀也曾這樣說過,在<譬喻品>中,佛陀就向舍利弗說,他說:「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在二萬億佛所,過去的二萬億佛,這樣一直生生世世,都是這樣在教化你們,希望你們大家能夠長長久久,隨著這樣的法,方便引導,大家能成在我的法中。這是在<譬喻品>,佛與舍利弗對答中,佛陀向舍利弗說的話。所以若要說「遠」,就如那段文,二萬億佛所,這樣上求下化,對這些有緣眾下化時,大家來跟隨著,生生世世就是教大家要志願佛道。這是在前段文,你們大家又忘記了,這就是生生世世,不知道多久之前。
但是前面<譬喻品>中就說,「二萬億佛所」,生生世世,一直一直就這樣教化過來,所以叫做「遠者誠服」。無量世以前,就是一直受佛的教化,所以心誠恭敬,服服貼貼,一直每一生就是跟隨著佛,能夠與佛同世。現在佛陀已經成佛了,所以休應該要發大心時。所以,「諸大士往來聽法」。這些法身大士,有的已經成就,佛陀在說法的時候,也同樣降臨道場,還是一樣在聽法。所以說「遠者誠服而來,諸大士往來聽法」。往來的人,也譬喻「諸土菩薩來往聽法」。雖然已經到他方世界去度眾生了,佛陀出現在娑婆世界,同樣的,他方世界的菩薩還是一樣來聽法。所以,「佛說法,他方此土、四眾八部,雲集聞法,去來十方弘法,化度群眾。」
這就是法王,法王就是這樣歷盡很久時間,度化眾生,每一生世來人間,有緣的馬上可以體會,這輩子體會得到,心開意解。也有的,佛陀還是在做度化因緣,為未來眾生還在度化因緣,就是還在播種子。這是佛陀,他不捨眾生,哪怕是一個,就像地藏菩薩,他要承擔,在佛陀入滅之後,彌勒佛還沒有出現之前,剛強的眾生,地藏菩薩這樣發願,剛強眾生難調伏,造就了這麼多的業力,墮落三途地獄中,我願意入地獄去度最苦難的眾生。所以地藏菩薩也是受佛陀很貼心這樣伸出手,在所化身的地藏菩薩,一一受佛陀摩頂,表達出了父愛子,疼子的心,這在《地藏經》裡面也有。真正是娑婆世界眾生,心不穩定,有時浮、有時沈,有時行善,有時煩惱一來就惡念生,這就是娑婆世界眾生的剛強。
經文簡釋:
「豪富如是」;喻佛萬德莊嚴,以自住於乘。
*佛說權實法門無量為一,能生無量。
*「萬行一心為豪,一心萬行為富」。又指佛說華嚴圓頓大教,名為豪富。
*「所以古德云」: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豪富如是」。佛他的法,真正是很豐富,很富有,法財豐富,寶庫庫藏眾多,庫藏豐富。所以譬喻「佛萬德莊嚴,以自住於大乘」。因為他向來就一直就是住在大乘中,佛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下宇宙間,一切的眾生,佛陀就是用愛來關懷。所以佛具足萬德莊嚴,自己就是這樣發心立願,常住在大乘中,開闊的心入人群,所以,「佛說權實法門」,說「權」就是設方便法,「實」就是一乘實法,「就無量為一,能生無量」,「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等等。不論是大小法,是多是少,無不都是一法平等,那就是一乘法。
「萬行一心為豪,一心萬行為富」,所以一切唯心造,萬行歸納在一心,一心可以製造萬法,所以萬法已經歸入一心,叫做「豪」;一心能行於萬法(萬行),這叫做「富」。所以「又指佛說華嚴圓頓大教,名為豪富」。因為說大法,當他覺悟「三七日」之間,在佛的境界,諸佛菩薩的境界裡,《華嚴經》確實是非常豐富,那個時候已經表達了佛那種覺悟後的智慧,是與諸佛、法身菩薩同在一起。所以說「圓頓大教」真正的圓融,就是馬上就能瞭解所說的法,人人本具佛性,一聞千悟,大家應該就能瞭解。但是我們凡夫沒辦法,所以佛陀就要再回歸娑婆,堪忍來觀機逗教,很辛苦。以,以前的人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但是《華嚴經》很難讀,很長,八十卷,有「八十華嚴」,有「六十華嚴」,其實我們還是回歸《法華經》,七卷的《法華經》,再濃縮起來,那就是《無量義經》。我們苦能這樣,也能很瞭解,佛他的豪富,智慧很豐富,能夠救人。
經文簡釋:
「有大力勢」;比喻佛說法華,會三乘為一乘,說眾皆成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有大勢力用,故不可思議。
所以「有大力勢」。譬喻佛說《法華經》,「會三乘為一乘」,將聲聞、緣覺合起來,唯有一乘法,這在《法華經》中,不斷鞭策小乘,小乘不對,大家回歸菩薩道來,希望人人「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法華經》中也有這樣一段文,所以,「南無佛」,就是無量佛(皈依佛),在這無量佛,人人眾生皆是佛,自己知道我們也是(未來)佛之一,我們很快就能成佛道。「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我們聽法入心,沒有一個不成佛的,因為人人本具佛性,就有「大勢力(用)」,所以不可思議。
各位,學佛,我們真正要用心,法是這麼明顯在我們的生常生活中,法,無不都是我們要去體會,用心去體會世間一切無常,四大不調是多變。我們若能體會世間法,無質一切都是虛假,煩惱合成,這些道理若都能瞭解,自然我們就看得開,我們就少欲多善,我們就菩薩造福人間,我們就持大愛,愛人,被人敬重,這並不困難,只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
【補充資料】
*《法華經‧譬喻品》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法華經‧方便品》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