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
發表主題: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周二 11月 25, 2014 9:22 pm

佛遺教經—少欲、知足
作者 慈濟基金會

【第十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紙本書:190頁~203頁、電子書:099頁~105頁
少欲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 ,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 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 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 ,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 ,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知足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少欲為樂
貳、無欲無求存感恩
參、當觀知足,富樂安穩
肆、富中之富、富中之貧、貧中之富、貧中之貧
伍、聞思修

破題:如何去掉煩惱轉為快樂?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1—能多付出就是福,能無所求就是慧,若只求取而不付出就是煩惱,也是最痛苦,多障礙的人生。
以上這段經文就是解釋「無求」的功德。

壹、少欲為樂

業的開頭,就在一個「欲」字!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1—多欲之人V.S少欲之人——多欲的人:因貪多不厭足,得「十」還想求「百」,所以苦惱無窮。少欲的人:因內心無貪求,所以沒有這些苦惱。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2—少欲之人 無諂曲以求人意——多數人為了追求名利,對人不坦誠,處處諂曲討好別人;欲念少就可放開心胸,以誠實的愛坦然處事。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2—少欲為樂喜布施——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賺取正當的錢財來做有意義的付出,內心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靜思小語】少欲知足,懷抱大愛,任勞不悔,大富人生。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周二 11月 25, 2014 9:25 pm

貳、無欲無求存感恩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3—「亦復不為諸根所牽」——少欲的人除了不必巴結奉承別人之外,也不會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諸根)所牽制。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202—「不知足者 常為五欲所牽」——不知足的人,常被財、色、名、食、睡五欲所牽絆,有錢的人想要更多錢,有錢之後,又想要求名、求勢、求享受。

事理印證

從事美容業的陳寶珠女士(左)向顧客潘勉(右)介紹慈濟。(攝影者:莊麗晶,2013/10/04)

一、棄名牌換「慈濟」牌 全然蛻變少欲知足
2013/10/04◎徐佛賜/馬來西亞報導
在烏魯地南社區經營美容院已達二十多年的陳寶珠,個性開朗樂觀。吃喝玩樂是她的「四大志業」,更愛逛街購買名牌,每年出國遊山玩水享受人生,生活過得悠悠哉哉。
2011年慈濟推動《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透過讀書會共修、妙音手語帶動社區會眾一起懺悔,入法精進。寶珠從環保中體會愛惜物命的重要,不再亂花費消福。她說:「原來做環保收益最多的是自己,可以去我執、滅我相,改變我浪費奢侈的壞習慣,變得少欲知足。」

二、拋棄財富斷惡習 皈依上人知足樂
2013/01/22◎大愛新聞:李雅萍、歐陽光輝/彰化報導
二十多年前有黑道大哥大之稱,橫跨黑白兩道,也是前彰化縣議員的洪絲條被槍擊過世,他的兒子洪毓良無法接受父親突然往生的消息,傷心難過之餘,無心繼承父業,內心的怨恨,一直到接觸慈濟參與志工,才慢慢解開心結。
原本可接父親地位,縱情享樂衣食無缺,但洪毓良卻因為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知足常樂」而覺悟,毅然決然拋棄財富,拋開過去的生活方式,斷除所有惡習,甘願在靜思堂做基層職工,輪三班、汗水淋漓,一到放假就當志工助人。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202~p.203—懂得知足的人,凡是利益人群的事,即使只有一分力量,也可以盡情發揮。富有並不是以物質、財產的多寡來評斷。

真實人生●事理印證
知足淡泊富愛心~張熊秀笋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4—少欲知足的人會覺得自己很幸福,臉上就會常常現出笑容,這分氣質也會傳給別人,使他人自然對你產生好感。

少欲無求享清福~胡玉愛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4—真正的少欲,是除了無欲無求之外,還要有一份感恩心。
即使有人惡意謾罵、中傷,你也能善解包容,這才是真正佛陀所說的涅槃境界。

社會時事:2009年8月8日台灣中南部發生嚴重莫拉克風災匯聚全球五十二個國家千千萬萬顆的愛心,投入逾三十五萬人次志工展開募心募款、救災、清掃、膚慰、鋪磚、建屋,及復建重建工作。實則,過程中來自各方聲音不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年●秋之卷(八月二十七日農曆七月八日)
給予受災的民眾──穩定土質落地生根,在永久住宅代代安居
給予受傷的山體──能保護林木大地河川,能休養生息穩固國土

大家共同做好事,要有良好的結合紅十字會將為無家可歸的南部水患災民搭建緊急安身的組合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陳長文會長前來拜會時,上人對陳會長言,為災民安定身心的方向,無論是紅十字會或慈濟都是一樣的,要讓受災人平安、安全,做出周全的規畫。

「和為貴,大家同一方向,都是為了使災民能夠安住,要讓重建工程能夠趕快進行。」

上人對陳會長談述為受災民眾建蓋永久住宅的理念,指出這波災難對國家社會影響甚巨,僅從經濟損失估算,許多人一生努力累積的心血,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何況在心靈上的創傷更是難以平復。唯有趕緊重建安頓,讓受災民眾安身立命,受傷的山林也能長期休養生息,臺灣的山區與平地才能平安。「也許組合屋是需要的,但是慈濟要做的是讓受災民眾長久安頓的永久住宅。」


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民族大愛國小移交典禮,由民族大愛國小幼稚園、一年級學生及巴楠花合唱團,共同表演「大洪水的故事,尋找希望火種」的神話音樂劇。(攝影者:林炎煌,2012/01/16)

希望山上受土石掩埋的原住民部落遷至平地安頓,即是要讓原住民同胞生活安定,孩子就學方便、專心讀書,家長尋找工作、生活機能方便,也將原住民文化完整留於遷至平地的部落。

上人說,遷下山之後,永久住宅區也為不同族裔規畫不同的聚落,從此在平地重建家園與部落;亦希望部落與部落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不同的宗教之間,都能和平共處,而非以對立、排斥的心態共存。「大家都是做好事,做好事要有良好的結合,才真正對災民有幫助。」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5—佛教的入世教育,目的就是讓富有的眾生生活得更快樂、內心更富有;讓貧困眾生心靈更有依靠、更溫暖。 要達到這美好的境界,必須少欲無求地付出,才能得到無量的功德。

《慈濟月刊》548期—付出就是福,無所求就是慧--慈濟人盡心盡力付出,只為讓苦難眾生得救、安頓身心;看到對方度過難關,即由衷為之歡喜。

【靜思小語】付出後的輕安歡喜,是最大的心靈享受。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周二 11月 25, 2014 9:27 pm

參、當觀知足 富樂安穩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7—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若想要得到福報,脫離種種苦惱,就要懂得知足。能知足就可以很快樂,反之則苦惱叢生。

少欲知足遠禍端

知足~富樂安穩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7—如果能知足,所過的生活就會富樂安穩,所住之處也是最和睦、吉祥的地方。
※安穩最大利,知足最大富。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7—人生的快樂幸福並不在於物質的享受,而是在於精神上的滿足。
※屋寬不如心寬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198—不知足者 雖富而貧——不知足的人,擁有再多財富仍與貧困人相差無幾;知足之人 雖貧而富--而貧苦的人,雖然物質缺乏,但如果知足,心靈上也會很富有。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1999年●秋之卷—苦樂一念心
人生的苦樂在於一念心。貧困的人若知足,自然能安貧樂道;富有的人若心中有仁,就會富上加富。

上人:以慈濟所解釋的貧富,我將之分成四類人…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周二 11月 25, 2014 9:28 pm

肆、富中之富、富中之貧、貧中之富、貧中之貧

《佛遺教經—證嚴法師講述》p.203
富中之富:福慧雙修——不但物質豐富而且富有愛心。
富中之貧:教富濟貧——雖然在物質上享有富裕的生活,但卻吝於付出愛心,缺乏感情。
貧中之富:無相布施——雖然物質不豐,但卻充滿愛心。
貧中之貧:轉貧為富——這種人最可憐不但缺乏物質,也欠缺愛心和知識。

《慈濟月刊》555期—知足感恩能布施 貧窮轉富並不難
引導富有者成為「富中之富」,生活較困難的人成為「貧中 之富」。人人心中富有愛、恆持不退,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伍、聞思修

在生活中如何降低欲念,還要心存感恩?
試試看「我把東西變少了」的生活方式
降低欲念 心存感恩
多欲 想要? 缺少?
知足 需要? 擁有?

接下來的一周,請您站在「欲望的十字街口」,事事、時時多花三秒想一想:
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
自己是缺少還是擁有?
下周請跟我們分享,您的成果!

別忘了!我們的心得體會,還可以投稿在「菩薩廣行無量義」的網站上,與全球分享學習「歡喜做菩薩」的點點滴滴。
網址:http://meanings.tzuchi-org.tw/
也可以輸入中文網址:菩薩廣行無量義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Empty周日 12月 07, 2014 7:26 am

回頂端 向下
 
佛遺教經10—少欲 知足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佛遺教經(遵佛遺教)-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