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1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Empty
發表主題: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Empty周二 12月 23, 2014 10:13 pm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一實乘之究竟,乃是真佛子,是從佛口生,是從法化生。」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今日:是自肯定領解,昔日說菩薩是佛子,而我等猶滯小乘,心實未安,今聞佛教菩薩法,悉當作佛,仍知真是佛子。
⊙成佛之言,出於佛口,我信佛言,而成佛子。
⊙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化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

【證嚴上人開示】
「一實乘之究竟,乃是真佛子,是從佛口生,是從法化生。」

一實乘之究竟
乃是真佛子
是從佛口生
是從法化生


其實這段文,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經文,先讓大家知道。我們「一實乘之究竟」,究竟法就是一實乘,但是我們眾生,對這麼簡單、究竟的道理,卻是我們無法真正去體會。我們若能夠深心體會,佛陀覺悟之後那個心境,真正很踏實;要讓大家很快就了解,所以希望人人相信自己,相信人人本具佛性。

偏偏就是我們凡夫無法接受,就是在人人有無明惑念。那個「惑」,惑就是無明,還有那麼多的無明,無法透徹了解。所以本來一實乘,那個最究竟的法,本來就是很簡單。就像我們在聽話,一句話說起來不就是很簡單?「簡單就是美,單純就是最善。這樣聽懂嗎?」「懂!簡單就是美。」「美在哪裡呢?」美,就要看各人的眼光、各人的見解,各人的看法又是又不同了。

我欣賞的是一棵竹子,而你欣賞的是一朵牡丹。到底是竹子美呢?還是牡丹美?各人的看法不同。是花、是樹、是草等等,各人的欣賞不同。這就是我們凡夫,有了眼根,去對外面的外塵,從外塵回收在我們的眼識。眼識,走入我們的心識,由我們的心識來分別境界。分別了境界,自己就去執著,這層層的境界,當層層的入心,入心之後,各執己見,所以就不同。

世間本來「一實乘法」,實在是很簡單,就是這樣全都體會,體會天地宇宙的道理,卻是我們偏偏就是體會不到。佛陀為我們開眼界,他所要為我們開的是佛見。佛見,讓我們知,讓我們知道道理,其實是「無為法」,天下這種的「無為法」就是真理,很多東西合成、合成,因緣會合就是一朵的牡丹,牡丹它的因緣,那個因子就是牡丹;而若是玫瑰,同樣是花,玫瑰有另外玫瑰的因。各因、各緣,各各因、各各緣會合起來,就是這朵花的形象。牡丹的因、緣,那個因子會合起來,就是這樣的形象,這個如何將它會合起來,這就是理,這個理分開了,東西就不成形。這個理就是不是摸得到的、不是看得到的,是覺性之中,要去體會、去了解。

所以,人如何來人間,也是各各因、各各緣。你來到人間,哪一對的父母?父母的結合,也有他父母結合的因緣,而我們與父母也要有因緣。所以說來,因緣實在是,理是很簡單,在會合是非常的複雜,結果的形象,更再是千差萬別。這都是在簡單的法,產生了複雜的形象,所以「無為法」很簡單,「有為法」就很複雜了。「有為法」就是一切的形象。

佛陀希望我們能夠,一直「一實乘究竟」,這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為了要三根普被,從他覺性慧海中,將這個這麼複雜,有形有象的東西,要如何將道理會合起來,回歸真如實相,就是說真實的道理。這個法界實相,要如何將它會合起來?所以佛陀,他必定要從他的覺性慧海,這樣來觀機逗教。


從佛口出,很多的法從佛口出。「乃是真佛子」,我們若能夠依照佛陀教法,這樣非常誠,很誠意,將它接收下來,虔誠接收著佛陀所說的法,法來入心,在我們的心中,能夠又再複製很多法,投入人群中,在人群中,「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就是從我們的內心,又再產生出來,不就是「得大智慧」,回歸覺性?所以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這是我們要對佛法,要用最虔誠的信心接受。

我們若有虔誠的信心接受,法在心裡,我們行合在法中,這樣修行就能夠容易體會。而我們若只是聽法,在耳識中,沒有入意識去,這樣這個法永遠都沒有在心裡,法聽了之後,還是回歸到我們明惑的人生。有時候若看到:「你聽懂嗎?」「有,幸好有聽到佛法。」「你做得到嗎?」「師父,讓我慢慢改。」聽到這樣,就會覺得很擔心。「慢慢」與「來不及」,是兩相違背,我們的生命有多久,能讓我們「慢慢來」呢?我們的慧命,恨不得及時能夠產生慧命,恨不得我們的心與佛的心,能夠及時印證起。

佛性、覺性慧海,人人本具,偏偏我們就是徘徊在,那個清水慧性的覺海,徘徊在這個邊緣中,但是很快被人,外面誘引去了,好像是還離得很遠。到底我們還有多少時間,能夠再「慢慢來」?所以,佛陀一直到《法華經》時,就很急,希望人人要佛知、佛見——所(有)你們該知道的,要與佛同樣的境界來知;你們的見解所看到,我所看到的法,應該你們也要和我一樣看得到。這種的佛知佛見,人人都在眼前,為什麼還要又有一層層的無明,將你遮蔽住呢?

前段的(經)文就這樣說:「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

世尊 我從昔來
終日竟夜每自剋責
而今從佛聞所未聞
未曾有法
斷諸疑悔
身意泰然
快得安隱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過去我們就已經過去了,舍利弗他還很自責,自責過去數十年間,他常常聽到佛說菩薩法,菩薩就是佛子。所以舍利弗聽了,他會感覺到:「若是這樣,這些菩薩都是真佛子,那我們算什麼呢?」這是過去舍利弗,佛陀在讚歎菩薩,反觀自己,覺得:「我們好像與這些菩薩差一截,好像還有東西隔礙著。菩薩是真佛子,而我們呢?」所以有一點自卑,也有一些剋責之處。舍利弗心想:「到底是佛對我們有差別呢?對菩薩是不是有偏心呢?」

所以我們在《法華經》這段(經)文,一直就說舍利弗有疑,疑什麼?疑自己、疑佛──疑自己的根機不夠,疑佛陀是對菩薩較偏向,所以有悔,疑悔的心。

現在已經知道了,知道之後,其實他日日夜夜就是在自責:「我到什麼時候,才能被佛看重呢?我到什麼時候,才能夠讓佛授記呢?」這也是舍利弗有希望,希望他能和菩薩一樣,受佛誇獎、受佛來為他授記。

不過現在到法華會來時,「而今」就是靈山會,佛陀開始要講《法華經》,這個時候,「從佛聞所未聞」,佛陀現在說的就很明白,我過去理解不到,現在有所理解。所以過去的疑,疑佛陀的偏向菩薩,對我們好像用小乘的教育,這時候都了解了,其實,佛陀對所有的弟子,都希望人人「同入法性」,大家都是平等,只是各人的根機、各人的接受不同。

所以前面(經文)也說:「是我等咎,非世尊(也)」。這個過錯不是在佛,是我們自己,自己的小根、小機、小量,所以所得的法,才會在這個小乘、中乘之中。不是佛陀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過去所有的疑、惑、煩惱,全部去除了。

所以「身意泰然,快得安隱」,很歡喜。開始,今天開始很歡喜,歡喜什麼呢?下面就說了,現在這段(經)文就說:「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今日乃知
真是佛子
從佛口生
從法化生
得佛法分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現在已經全部了解,疑也全都沒有了,所以今天開始,我知道我也是真的是佛子,不只是有菩薩是佛子。我從今天開始,我也是佛子,今天開始,自己肯定,肯定我自己,也從內心的領解。我們若自己對自己不肯定,佛陀所說的法,沒辦法這樣它接受進來,沒有接受就是沒有領解。

我們現在已經自我肯定,其實,我自己也能夠成佛。佛陀很肯定告訴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人人與佛同等的智慧。所以,我現在自己肯定我自己:我有佛性,我同樣肯定我與佛的智慧,是平齊。這種的領解。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
今日:
是自肯定領解
昔日說菩薩是佛子
而我等猶滯小乘
心實未安
今聞佛教菩薩法
悉當作佛
仍知真是佛子


「昔日」就是說過去。「說菩薩是佛子」,過去佛陀都一直說,菩薩就像佛的孩子一樣。過去舍利弗的感覺,菩薩是佛子,「而我等猶滯小乘,心實未安」,那日過去「昔日」。今天瞭解了,過去就是這樣的心態:感覺佛都說菩薩是佛的孩子,而我已好像是,自己停滯在小乘中,所以那個時候的心,一直都還沒有安下來。

現在「今聞佛教菩薩法,悉當作佛,乃知真是佛子」。今天已經聽到了,佛開始明宗顯義,說:「過去的那些,全都是在引導你們親近。現在開始要教育你們的,就是大家人人,都要去實行菩薩法。」今天開始行菩薩道,我就是佛子了。我「從佛口生」,也是「從法化生」,因為法是成佛之道,這個法是成佛的道路。

成佛之言
出於佛口
我信佛言
而成佛子


要成佛的這條路,就是從佛所說的,出從佛口,法就要用口說出來。所以,法從口出,聞從耳入。口出的法,出在他佛知佛見。同樣的法,從佛口,佛知佛見。入呢?是入在各不相同的根機,他接受進去,是在他的根機中,所以各人聽法不同。

現在我們知道,舍利弗他說,法「出於佛口,我信佛言」,我竟然,我今天聽佛的法,啟發了我菩薩的心,我今天相信佛所說的法,所以「而成佛子」,所以「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要化什麼呢?就是「化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

子從佛口生
從法化生
化煩惱成菩提
轉生死成涅槃
知一切法
即心自性
成就慧身


開始四十多年間,希望希望大家懂得去消除煩惱。「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的苦來自於「集」,集來了煩惱,所以隔礙了,我們的佛性清淨這個智慧,就是因為煩惱將我們隔礙著。現在已經知道佛陀從口說出,能夠讓我們過去,已經將煩惱掃除,了解「諸法因緣生」,了解了,現在就是成菩提,化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

我們在凡夫六道中,因為我們就是帶著煩惱,在六道輪迴,來來去去無窮盡,很辛苦。現在煩惱已經轉出去了,我們內心所得到的,是覺性、是智慧,所以覺性、智慧現前,一切世間人、事、物的煩惱,已經都息了,息滅掉了。

雖然行菩薩道要入人群中,我們的心,既定下來了,自我肯定了,我們很甘願入人群中去,不受人群的污濁將我們污染到,我們的心在這個煩惱,芸芸眾生群中,我們很安定,不會再受這些凡夫,再啟動我們的煩惱,這叫做涅槃。

凡夫在六道中,佛陀為度眾生,諸佛菩薩也是同樣在六道中,要來度眾生,他不受六道的眾生,污染到他的心,這就是永住涅槃。這就是要看我們現在的心。「知一切法即心」,一切的法,都是我們的一念心。「自性成就」就是慧身。這一切法就是我們的心,我們自己自性清淨,這叫做慧身。我們這個智慧的生命,就是從佛法化生,佛法是從佛口出,所以我們今天開始就是真佛子。

這是舍利弗,我們前段的文,看到舍利弗他說他歡喜,因為他「斷諸疑悔」,「得未曾有」,那種聽佛所說,他若(也)能夠成佛,所得到的歡喜,將所有的疑悔全都斷除了,所以「身意泰然」,那個心很歡喜,那就是慧命成長。這個慧命來自法──佛所說法。所以他「從法化生」,成就慧身,回歸諸法本性。

這就是我們不是做不到,只要我們真正相信佛所說的法,法入在心,行與法會合,若這樣,我們佛法不就是很容易嗎?這是一乘究竟的法,原來是從佛口說,我們「從法化生」。我們若能夠通達、瞭解了,這成佛哪有什麼困難呢?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月亮 在 周四 12月 25, 2014 11:15 am 作了第 2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1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Empty周三 12月 24, 2014 7:11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20141224《靜思妙蓮華》從法化生成就慧身 (第464集)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