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7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眾生心體靈明虛徹
本來離念等虛空界
無處不遍即是如來
平等法身是名本覺
我們要用心了,我們真如本性,在我們的心。心,心體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用種種不同的名稱,來表達我們人人本具。眾生皆有心體,那就是我們的本性,「靈明虛徹」,本來清淨靈明,沒有染著,身無一物,完全清淨透徹。這是我們眾生人人本具的佛性,就是這麼的清淨,這麼的開闊,這麼的透徹,沒有什麼煩惱,沒有一點的無明,沒有什麼樣的體來遮蓋我們,這是多麼清淨。所以常常跟大家說,這宇宙天體大乾坤,有它的宇宙天體,我們人小乾坤同樣,也有我們的宇宙天體,那就是真如本性,透徹如虛空,清淨無染著,這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
「本來離念等虛空界」,我們本來就沒有什麼雜念好來困擾我們,本來我們就沒有什麼樣的煩惱來誘引,去造作,本來就沒有,只是我們一念無明。而這念無明,不就是每天都這樣說嗎?我們每天是不是這樣聽?聽了之後,是不是有去找這無明的原因在哪裡沒?是我們自己自生起來的呢?或者是別人造作給我們的呢?我們有去想嗎?人與人之間互相互動,這念無明到底是自生,或者是別人做無明來給我們呢?這就是我們要用功的重點。要不然每天都在聽,卻是每天我們的心,那個雜念還是充滿我們的心,我們的心都被雜念、無明、煩惱整個遮蓋住,整個把我們塞住了,所以心路不通,心路都不通了,還要說什麼「靈明虛撤」呢?我們雜念已經很多了,哪還有辦「等虛空界」呢?我們昨天不是說過了,心量若是打開,心包太虛,我們的心體應該可以包容一切萬物,這是「等虛空界」,虛空有多大,我們的心量就同樣有那麼大。當然,這要有覺悟者的境界;而若是我們凡夫,永遠都是在我們身體周圍,我們把自己畫一界限──我就是我,我想要,我想要得,我想要…很多的我,無量數的我充滿了我們的心。像這樣,我們的心體就充滿了這種無明雜質的東西。在我們的心,我們應該要自己很透徹瞭解。
最近一直一直要說我們的心,我們心體靈明虛徹,非常的明澈,靈通明澈,是心無一物。尤其是「本來離念」,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無始以來就是這樣這麼的清明靈撤,這是我們的本性啊!我們本來就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惠能禪師不是這樣說嗎?人人的本性,「本來無一物,是何處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台」,這不就是本來就沒有,為什麼我們將這些東西塞滿我們的心呢?所以,「本來離念」,本來就沒什麼,跟虛空一樣。看看有虛空這麼大,所以天地萬物有這麼多,那就是虛空包容萬物,而我們的心應該也是一樣,心包太虛,我們也是應該可以包容一切,不要讓心路讓世間一切萬物把我們阻塞住了。我們的心「無處不遍即是如來」。我們的心量要很大,很開闊,所以「無處不遍」。如來的心就是這樣,如來的法也是遍滿虛空,人人平等,事事物物都是平等,這叫做法身,這是天地萬物的真理,凡事都是平等,高山大海,應該都是一樣。是我們凡夫起分別心,為它取名,高者為山,深者為海,這都是給它一個名稱而已,還是一樣是天地萬物,在大地上,沒有山,成不了這個世界;沒有海,成不了這個世間,這些東西本來在人間自然界,卻是我們在人間自然界起了那分不平等、不自然的那種的心態,這個心態就是佔有的心態,造成人間無數的苦難,
本來是平等,我們的本覺心體,心體本覺,就是靈明虛徹,不管是本覺或者是心體,或者是真如本性,這都是這麼的清淨,本來在自然法則,人生在人間,應該人人平等,人人所過的日子就是各有所住,因為我們的心起一念的無明,所以造成了很多人間苦難。就像是現在天下人禍很多,就是很多的難民逃啊逃,在約旦這個地方,它收容很多國家的難民,其中最大的就是伊拉克、敘利亞。這兩個國家的動亂,為何國家會動亂,造成了人禍,讓很多人無法在他們的國家生活下去呢?為了求活命,所以攜家帶眷,離鄉背井,越過了國界去求生存,很辛苦啊!難民流離失所,真的看到難民營很辛苦。約旦慈濟人,這幾年來一直就是在難民營,來來回回去關懷幫助。新的難民不斷不斷一直湧進來,在八月間,我們慈濟人慈力,他是天主教徒,但是投入慈濟的那種熱忱,一位菩薩心。她有一天向濟暉說,伊拉克的難民,新的又再來到約旦了,在天主教堂有需要我們去幫助。濟暉與慈力趕緊去看,是啊!伊拉克的難民已經剛剛到達了,有一群,將近一千人又逃出來了,分散在哪一個地方安頓他們。
所說的教堂,天主教堂所收容的,有一群,我們八月間去瞭解,這群人安置在這個教堂裡面,已經有社會慈善機構,還有政府(幫助),現在暫時生活還可以,我們就只有去關懷、膚慰一下,需要的時候再跟我們說。就這樣離開了。一直到十月這個時間裡,這個教堂真的來通告,跟慈濟人說,「這個時候很需要了,天氣寒冷,這些難民出來的時候都沒帶東西,天氣很冷,他們的生活已經面臨著危機。很寒冷。」慈濟人趕緊,這個時候正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趕快把東西等等送到。看,很冷的天,在那個地方,他給他們取暖的瓦斯爐,給他們毛毯,又給他們吃的東西,又給他們一家人五個人九千元應急金,六個人,就給他們一萬三千元應急金,這樣有一群的家庭,一二十戶,我們先給他們這樣的應急。又給他們筆,筆還可當手電筒,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需要的東西,何況慈濟人送物資是這麼的尊重,對他們這麼誠與情,讓他們很感恩。這幾十戶體會到宗教雖然信仰不同,卻是所得到的那分的情,感覺很受尊重。人生,這種愛的力量是這麼的清淨,那種清淨無染,他們感覺到了。這種愛,也能付出得讓人感覺到清淨無染,那就是至誠的愛。濟暉也說在那個難民營裡,也有一群教友,去教一些孩子讀《聖經》,說故事,跟這些孩子說,要怎樣解除人生的仇恨,說一些故事,愛的故事,說給孩子聽。還有另外一群,在難民營中,一群也是在說故事給孩子聽,在難民營中所說的就是要怎麼報仇,報仇的方法,是怎麼報?要建立什麼樣的心思,就是有怨、有仇,一定要如何回報。
他們覺得人生就是兩種極端,有正確的觀念宗教,心量開闊,哪怕已經受了災難,一群的教徒去輔導的是放棄仇恨,在難民營裡一群受難者,他們的心態所釋放出來,就是滿心、整個心都是恨、都是仇、都是怨,所以他們再延續給下一代的,還是一樣這種怨、恨、仇。這樣聽起來,所以說宗教本來就是很平和,尤其在很平和的環境中,來看苦難人,懂得去勸,勸你就是要建立愛心,但是他自己自身受苦難、受壓逼過的人,他的心就是沒辦法,即使愛、寬容,他也聽不進去,所以他就是一直釋放出怨與仇與恨。這就是眾生,所受的苦難不斷不斷複製下去。但是,沒受到苦難的人是不是無法體會到,所以就是拿不出他的愛?也有這樣的。所以說,人生心態只是在一念間,有的人在富有,但是不只是環境富有,他還富有愛心;有的人環境不富有,卻是心靈財富,他都可以去付出,能夠釋放出無染的大愛,讓人感受人生的情;如果是極端的人,他就是不斷不斷心靈複製這種無明、煩惱。所以我們學佛,要常常學得我們心靈本性原來清靜,我們若能夠體會人間的道理,人生怎樣來的人生,這條心路的歷程要如何能夠每天都很通徹,很通透,這樣,除非就是撥開無明。
無明沒有形象,只是心靈的感覺,生活的感覺。有的人苦,苦在他苦中還是快樂,因為他已經看透人生。每天若在看「草根菩提」,也都是看得很歡喜,雖然他自己住得是這樣簡陋,他的人生也很苦,但是他時時都跟很多好人在一起,為天地、為人類,願意付出;生活不是好過,卻是工作做的很歡喜。這也是在環境中啊,他的內心也沒有什麼煩惱來障礙他做好事。這就是我們的心靈,道理瞭解透徹了,沒有過不去的日子。
所以我們要用心,道理若透徹,就沒有人禍,沒惹來人禍,就沒有這麼多受苦的人。受苦中,心若能解,就沒有冤冤相報,人人如果能提出一份愛心,那麼多的難民難,難道沒有辦法解決嗎?世間,就是人人自心封鎖著,愛的付出總是有限,這總是我們要用心。佛陀來人間,希望人人打開心門,希望人人所修的行是大乘法,自利,我們還要利他。因緣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去付出;有因緣,法,接觸到法,我們要趕緊吸收進來。這兩天前,不就是這樣說嗎?「緣起即出,性空即入」,我們如果透徹瞭解,法是這樣,我們的心永遠就靈明,我們的心體靈明虛徹,道理都會很清楚,若時時有什麼樣的因緣,我們要趕緊付出。
就像現在這個時候,台灣雖然天氣冷,可知道現在馬來西亞有大風雨,積水已經二三天,前天、昨天,水還積得很高,已經幾層樓高了,現在不論檳城、吉隆坡,慈濟人開始開會,要怎樣全馬這個愛,大家會合起來,到昨天的消息就說,水位還很高,人還無法進去,今天天亮就會愛鋪滿地了,兩邊愛的力量就會合起來,他們就會去看這麼大片,水災過後,到底要怎樣去付出、幫助?這是愛的力量,因緣來時,「緣起即出,性空即入」。平時沒事的時候,那就是性空,我們就是法要趕緊收入,天下人間有事了,因緣來時,大家要趕緊會合起來,合和互協,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大家結合一股力量去幫助,正是因緣的時候,所以這就是大乘的教法,人人打開心門,人人心門會合起來,這樣力量就很大。所以我們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父知子心,漸已廣大,欲與財物,即聚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
這段文,因為這些弟子,佛陀知道弟子的心,已經慢慢瞭解了,不要只是固守在自己,自己畫一界限,你是你、我是我,不要這樣,我們現在要打開心門,要互動起來,天下眾生需要發大心的菩薩,入人群去救,現在這些弟子差不多知道要行菩薩道了,漸漸心開闊了,開始要應用法,只要你有心,就有無量數的財物、方法去救人。告知天下,大家都知道,就像「即聚親族」,這就等於告知天下,大家有這分心。有這麼多的財寶,人人擁有心靈財富,能夠去幫助人,富有餘。「國王大臣、剎利居士」,這就是父親看到孩子已經開始(起心念:)我怎麼這麼窮?他為什麼會這麼富有?開始會比較,我也希望這麼富有,富而有餘。就如佛陀教育弟子,已經開啟心門了,開始能夠付出為天下眾生,所以這是告知天下人人,這個法可以這樣來應用。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於此大眾,說是我子,捨我他行,經五十歲,自見子來,已二十年。」
*小乘修學唯己獨善,則般若智慧都無所見。如窮子於父之富有大業。而不為己有,甘心棄置於度外,無貪著之志願。
經文簡釋:
「於此大眾,說是我子」;即長行文所說: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實是我子,我實其父。
「小乘修學為己獨善」。過去,過去他們在修行,知道佛陀這樣說,苦呀!人生的苦諦,苦諦來自於人間。在人與人之間,因為心念無明起,所以貪念生,互相侵奪、互相佔有,造成了天地之間很多的災難,不管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或者是天地氣候極端,這都不斷不斷在累積,時間長久來,就是造成人間的苦,「苦」由「集」來,聽了,知道了,所以大家要趕緊修行。但是,修行就是取著在小乘,修學為獨善其身。只修我自己,不要再來輪迴生死,不要跟眾生攀緣,我自己修,了斷生死就好,這種修小乘就是獨善其身,即是「般若智慧都無所見」,其實佛陀講「阿含」、說「方等」,開始裡面就包含「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就算是說「阿含」,「阿含」就是講因果,因緣果報觀,這個因緣果報,苦來自於因緣果報,這就要用智慧去體會,要如何解除苦難,這也要用智慧。但是大家光聽「事」,但是沒去會「理」,那道理,道理本無體相,就是智慧,所以智慧就是般若。但是,這些修小乘行的人,他只是在思想中要斷煩惱,他沒有去體會到般若智慧,對他來說,他無所見,沒有去體會到,就像貧窮子「於父之富有大業」,他在父親環境中,他還不知道這是他的父親,還不知道在這環境中,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他要承傳,但是他還不知道。這有二十年。在這個地方除糞、除骯髒的東西,做粗工,就是在這大豪宅中。
他還不知道原來豪宅中的寶物,也是他將來能夠傳承的,他都還不知道。所以就像獨善其身的人,含著般若智慧,自己還不知道,「不為己有」,這些東西好像跟我沒有關係,所以「甘心棄置於度外」,置之度外,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無貪著之志願」,不想要去取著。這就是小乘,在描述小乘者智慧還沒這麼開闊,道理還沒這麼清楚。我們不是說「心體靈明虛徹」,心體靈明還沒有很虛徹,所以還守在顧己獨善其身。所以就如長行文,「於此大眾,說是我子」。這在長行文有說過了,就是「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實是我子,我實其父」,我真的就是他的父親。那位長者把他認作乾兒子,一直將他漸漸帶進來,帶到跟大家宣布,其實這是我真實的孩子,不是我的義子,是我所生的兒子,,這樣宣告讓全國的人,連國王大臣人人都知道,未來這些產業就是由孩子傳承。就像我們一樣,佛法我們要知道,我們要承擔如來家業,為天下眾生擔米籮,為眾生付出,這是我們應該要接的。所以現在,
經文簡釋:
「捨我他行,經五十歲」;即長行文所說:捨我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
「自見子來,已二十年」;證阿羅漢後,轉凡為聖,始成佛子,入如來家。故云:自見子來,已二十年。
「捨我他行,經五十歲」,五十歲在長行文也這樣說,「捨我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這孩子小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念貪玩、好玩,所以就出去了,也不知道要回來,在外面流浪五十幾年。這是這位長者在描述,「我現在找到孩子了,已經找五十多年了。」找回來,又是經過二十年的時間,在這地方做家事,做這些粗工,這就是我的兒子。這是「事」,長者接近這個孩子,其實在法中,我們就是描述眾生背離真如本性,在五道四生這樣輪轉,辛苦啊!已經這麼久了。今生此世遇到佛陀成佛了,我們還有這樣的因緣受佛的教化,現在當人、現在聞法,聽到佛法,也隨佛出家了,這是佛陀的時代,而這些人已經證阿羅漢,證阿羅漢,轉凡成聖,已經是聲聞、緣覺,這是喻已二十年。雖然證阿羅漢果了,脫離了凡夫,要入聖人,但是他入聖就是入如來家,已經體會到佛陀的教法了,所以他入如來家,捨去了俗家,出家就叫做入如來家,在如來家修行,用功、瞭解、斷煩惱,離俗緣,所以離開了凡夫俗緣,在佛陀的大家庭,如來的大家庭裡,已經二十年。「二十年」的意思就是聲聞、緣覺,在出家之後,慢慢體會道理,已經是到達聲聞、緣覺,以法來生活,依佛陀教育的法來生活,他的慧命慢慢增長,以法增長慧命。
*此指般若轉教時而言,不同前面二十年阿含方等除糞時。
*二十年者,言從有二乘之機而感佛應機施教,初阿含設方等,故云自見子來,已二十年,判天性定父子。
這就是在說「般若轉教」的那時候,那就是「阿含」、「方等」要轉入「般若」那時候,已經聲聞、緣覺那個時候,開始佛陀要將他轉入「般若」時,大家還記得嗎?「阿含」,佛陀講幾年?十二年。「方等」講幾年?就是八年,這樣已經二十年過了。所以,聲聞、緣覺在這法中,「阿含」、「方等」二十年了,現在開始要轉入「般若」。剛剛說過了,本來「阿含」時總是從「苦集滅道」裡頭已經具有智慧,但是大家還不瞭解在事項上轉,現在佛陀二十年過後,就要來講道理,所說的「般若」是無形無相,這真理、真諦無體相,過去有說過了,道理,看不到、摸不到,一切皆空,一切就是心體靈明虛徹,這就是智慧,這智慧是人人本具。
則以轉教,從「阿含」、「方等」開始要轉了,不一樣就是過去二十年,由「阿含」、「方等」現在轉為「般若」,所以「二十年」,就是從有二乘之機而感佛應機施教。因為眾生在這二十年間,根機不齊,所以佛陀要「阿含」、「方等」前後兼度,這就是佛陀對眾生的根機,他要施教,初「阿含」、設「方等」,也同時在教育如何行菩薩道。所以「自見子來,已二十年」。所以才說,看到兒子已經二十年了,這「二十年」,就是「阿含」、「方等」,就是聲聞、緣覺,隨他們根機來接受這個法,這樣已經二十年了。這時候可以判斷出這些弟子的心性,應該與父接近了,也應該弟子的心性與法已經接近了,開始接近真如本性,能夠知道回家的道路已經差不多了。
*又二十年者,約二乘自行,除糞二十年。或除糞之後,方名為子,則以轉教執作名二十年,或約二乘之名為二十年
所以再來說「二十年」的解釋,也就是「約二乘自行」。二乘人自己選擇他的法,如何能夠獨善其身,斷除煩惱,不與眾生攀緣,就是「我的工作做好就好,其他跟我沒有關係」。表示「二乘自行」,自己感覺:我守我的本分,我做我的工作,他的工作是什麼?除糞二十年。就是去除煩惱,雜念煩惱要怎樣去除。
「本來離念」。本來我們的心就是清靜無染,我們如果離開雜念,應該就是等虛空界,我們就是因為雜念無法離開,道理還沒很清楚,所以要不斷除糞,「除糞」就是除開雜念、無明、煩惱等等,「除糞」,「除二十年」。或是除糞之後,這樣用功,煩惱也有去除了,所以,去除了煩惱之後,「方名為子」。這個時候,你很認真很努力,環境整理得很好,能夠看到你的品行、看到你的認真,你像我的兒子,我像你的父親,這是那位長者去接近他的兒子,看到他的兒子認真打拼,除掉那些糞穢的東西。就像佛陀用二十年的時間,講「阿含」、「方等」隨機逗教,慢慢讓他的根機來體會法,才開始轉「教執作名二十年」,或者是之後開始就要為他們講「般若」。所以過去的二十年就是「阿含」、「方等」,還有,就是我們凡夫,去除了小家庭,入如來的家庭,在如來家庭受法,成長我們的慧命。
有的人慧命成長很緩慢,那就是聲聞,光是靠聲音,「我聽,我知道了。」還無法真實發心體會,或者是緣覺,「道理我瞭解了,一切皆無常,一切皆苦空。」他聽留在這個地方,道理知道了,卻是不願意投入人群,這種緣覺,這樣是「二十年」,儘管去小家庭入如來家,還是停留在獨善其身。所以說過去還沒有接觸佛法,在五道輪迴,接觸佛法,還是停留獨善其身,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人生苦短,現在的人間讓我們看到眾生共業,這極端的氣候,天地也是、環境也已經現出氣候極端,也讓我們看到、聽到的訊息,人間人禍偏多,所以我們應該人人要提高警覺,時時要多用心呀!
************************************************************
【註一】安曼一所天主教堂收容約一千名難民。天氣寒冷,教堂求助
慈濟。約旦慈濟人於10月19日發放12戶伊拉克難民,應急金,五口一
戶臺幣9000元,六口一戶臺幣13000元,每人一條毛毯,附手電筒的
筆,精舍製做的毛線鞋。
11月7日約旦慈濟人前往南薩發放,嘉惠400戶敘利亞家庭,每戶大米
兩包十公斤。11月28日再度前往南薩,關懷敘利亞感恩戶,送50戶瓦
斯暖爐,以及三個月每月兩桶瓦斯券。
【註二】《法華經大成》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至)則為已得報佛之恩
。……(中略)我等長夜下一行半。申明上聞淨土化生四句。凡人不
知本性有大般若。雖證聲聞小果。皆是無明長夜。既居長夜。則於淨
土化生。般若智慧。都無所見。如窮子於父之富有大業。不為己有。
甘心棄置於度外。無貪著之志願也。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