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毫釐之偏,差之於千里
聖凡之差,迷之於背覺
向正之道,則是知歸途
求真向大,通達真實法
我們每天聽法,法,是否有入心呢?心真的要時時調整,我們若是毫釐之偏,就差之於千里,看看時鐘的指針,它的中心永遠都不變,這個指時的針,卻是每一秒鐘,它那尖端就偏移,移一格,移動了,看,如何的移動,它的中心軸還是不變。一天二十四小時,僅管二十四小時這樣地轉,但是它的中心還是定位。同樣的,我們人,我們的性,我們的心,我們若同樣回歸到我們中心來,不論天地之間如何的輪轉,但我們的心還是永遠永恆。經典就這樣說,偏在五道四生,或者是修行「二十年間」,一念無明,偏了,所以我們在五道四生真的是苦不堪,不知回歸的路程,這就如時針,定位脫離了,所以,這樣一直偏,輪迴在五道之中。這是我們內心,這個心中針,讓它偏掉了。何時才可以回歸呢?那就要真正瞭解方法,這時鐘的針才有辦法回歸,若能這樣順著法則,不論時間多長,隨著法則,還是一樣永遠都是在中心。這樣的比喻,不知大家能不能瞭解?我們未來的時間還有多長呢?今生此世短短是幾十年,但是來生來世,我們是不是會再脫離了中心?又要再偏離多遠呢?我們就不知道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趕緊,不管未來能夠再輪轉多久,中心還是要正確。
就如佛陀,釋迦牟尼佛一直在提起過去,無量數劫,生生世世,他都不脫離這念心,這念求法、成佛的心,永遠都不脫離,儘管無央數劫的時間,沒辦法去算數來生到底幾生世在人間。佛陀自己也說,沒辦法訴說來回在五道中(多久)。但是,他那分堅定的道心,生生世世就是同樣一念心,行菩薩道。他的心,道心堅定,就毫釐不偏,就永遠都是固定一個位置,那就是本覺,他的覺性不偏差;而我們凡夫就是覺性偏差。如時鐘一樣,我們覺性不偏就如時鐘,我們若是覺性偏差,如那時鐘的中心偏離了,就會亂掉了。所以這是在「凡聖之差」,何謂凡夫?何謂聖人?只是偏在「迷之於背覺」。我們若背覺,就合塵了,若我們要真正再回歸本覺,那就要背塵合覺,只在覺與迷之間,所以我們聽法就是要覺,覺悟我們的人生方向,不要偏差,一偏,那叫做迷,迷之,就是背覺,與覺悟就背道而行了,這樣我們要再回來就困難了。
人生無法讓我們自己預料,到底我們要生在哪裡呢?來生的人生又是什麼?如現在冬天,天氣很冷,一早三點多敲板了,這麼冷的天,在被窩裡很溫暖,但是團體生活,修行在覺道的運轉中,時間很準,每天早上,還不到四點,就是三點五十分,準時敲板了。冷啊!棉被要掀開,辛苦啊!但是只要我們一念心,在這樣有規則的生活中,聽到這個聲音,我們毫無猶豫,這念間就是棉被掀開,人一起身,開始就是我們一天精進的工作,上大殿來。同樣的時間,這冬天,想到在約旦,或者是土耳其,還有很多國家,這國家裡湧入了多麼多敘利亞的難民。這些難民,根據聯合國統計,十五秒鐘就產生一位難民,所以現在這難民已經超過千萬人,因為一場的戰爭,內戰,所以在三年間,已經超過了一千萬人,流離失所在土耳其、約旦、伊拉克邊界的地方有很多的難民,因為人數太多了,連難民營都無法進去,所以流離失所在外面流動。
東西都沒有,這麼冷的天氣,我們想想,這群的難民是多麼的辛苦。天寒地凍,這種白雪紛飛,這些人多麼辛苦!就光說在難民營,只是帳篷搭起來 這一堆一堆的帳篷,白雪太重了,一個個帳篷陷下去。看看裡面什麼都沒有,塑膠布舖在地上,生活較好的人有毯子可鋪,但是冰雪化成水,濕了,上面是冰雪,下面是冰水啊!所有的寢具都濕了,我們若想到我們在被窩裡,再想到那些難民的處境,我們很有福啊!像這樣,這麼多的難民,所需要的就是要有愛心的人,有愛就有溫暖。慈濟人在這三年多來,一直都在照顧這些難民,最近看他們送物資,物資不斷,讓他們能吃得飽,但是這麼冷的天,看到他們又開始再送暖爐與瓦斯。我們有買瓦斯爐,但是會消耗,現在我們又看到他們在送,送暖爐。看到一群孩子很高興,圍在暖爐周圍在那裡讀書,他們也知道環境雖是這樣,也不能放棄要讀書。
看到那些孩子,每一個都很可愛,看到周圍的環境實在是很悲悽啊!很悲涼,很悽慘啊!尤其是那些父母,要如何保護他的孩子,包括他自己,能夠度過這樣的難關呢?一年一年的冬天,何時才能度過一年一年的冬天?哪一年的冬天,才能讓他們有一個家,有一個家庭,能夠在冬天有屬於自己家中的暖爐,有自己溫暖的棉被?要到何時呢?遙遙無期啊!這就是人生。為何這麼多人在那個國家,每十五秒鐘就又多一位難民出來呢?到底一天產生多少(難民)?十五秒一位,我們就能知道,每一天有多少難民逃出來。為何在他們會在這個國家?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嗎?沒辦法,過去的業,所以,依、正報就這樣,生下來就在那個國家。這國家是天生就這樣戰嗎?也不是,就是因緣會合,煩惱無明複製,所以少數的人毫釐之偏。
所以人心本性差之於千里,凡聖之間,凡夫迷,所以一念心偏向,善惡之間就分離了,變成了惡念,這惡念一起,就開始衝突了。像這樣造成了難民潮,到現在還是每十五秒又產生難民,因為他們沒辦法在那裡再生活下去了,不得不逃難。這千萬人是不是共業呢?由不得自己啊!所以他們就這樣的逃。所以說「迷之於背覺」。人人的本覺是善良,是聖人的心,只是這一念的偏差,所以迷,把我們原來清淨的本性脫離了。我們此時修學佛法,就是要好好向正之道來歸,知道路要如何回來,若能人人知道再回來的路,我們心不偏向,我們回歸回來,未來的人生、未來的去向就不會脫離了。所以「求真向大」,這種「知歸途」,只有一項,那就是「求真向大,通達真實法」,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走的路,所以以說來,不要有迷,人生一偏差,那實在是歸途茫茫。
這次去高雄,也有看到高雄有菩薩他們在薰香,老人家八十多歲,七十多歲,互相勉勵去薰法香,看到八十三歲(嘉義,劉吳金枝),她清早的生活,她就這樣說:「我三點多就起床了,在家中的佛廳,我整理好,禮拜後,就趕緊出門。我走路二十分鐘,去喜捨共修處(更正竹崎環保教育站),聽師父講話,我年紀這麼大了,八十三歲了,師父年紀也大了,師父一早就在講經,我們若不去聽,我們是不是很不敬呢?」她就又說:「很感恩,師父這樣仔細地寫,我其實以前是受日本教育,漢字我認得不多,就是這樣聽,再看師父寫的字,我就一直學,現在也認得不少字了。」還有一位七十多歲,還有一位眼睛看不到的(王淑靜),三人合成一組,他們又另外開一個讀書會。這位七十八歲,她說:「我實只有讀小學而已,不過我這樣聽經很感恩,一邊聽,字一邊看邊學,我就懂了。她們老人聽了會忘記,我就再跟她們說。」一個眼盲,眼睛看不到,她說:「我雖然沒看到,但是我能陪你們聽。」所以這三個人會合起來。
八十三歲的她就說,「我就是這樣聽,回來我就要學,我就要寫,我用毛筆抄。聽經對經文就要恭恭敬敬,所以我就用毛筆來抄寫。」很可愛。有位七十多歲,她就每天教他們認字,再複述給他們聽。她說:「這些老人,有時我講得很認真,有時他就邊聽邊靠過來,我想她怎會靜靜地一直靠來我的身上,原來她已經睡著了。」有時候她也是這樣,不過,彼此之間,他們還是互相鞭策,他們也有能每天寫毛筆字,每天都來聽經,這麼冷的天,還是一樣來聽。相信她們現在也(在)聽。聽到他們說:「我年紀這麼大了,師父也年紀大了,我們若不去聽,也很不敬,但聽了之後,我多懂了很多的字,很感恩!」是啊,豈只是多認字而已,應該也懂道理了。也有聽到,過去雖然大家一同要來做環保,不過人多是非也多,但是自聽法之後,大家說的都是法,彼此之間,以前都說別人不對,現在聽法之後都說自己不對。聽到這些老人、居士、菩薩,他們因聽經,回歸正道來,知道要要回來我們真如本性的路,這種「求真向大,通達真實法」,這樣的機會能有很多,能夠歸真,回到我們的本性,通達真實法。
所以我們應該要用心,要不然我們在現代這時候,想到敘利亞,我們替他們感到很悲痛;想到我們很有福,我們要感恩,在有福的境界中,我們要趕緊精進啊!想到這些共業的苦難眾生,我們也要感恩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的人,同樣在那麼邊境,這樣來來回回去照顧那些人,代替我們這一分愛,他們把很多人的愛心集起來,代替我們去付出,我們也要時時為他們祝福。
現在的氣候馬來西亞吉蘭丹周圍那水災,吉蘭丹的周圍水還很大,好幾個省(受災)。儘管說那地方不是受人禍,是受到天災,但是要救人的菩薩也是從很遠要去救,要搭飛機。若是搭車,路程也是很遠的時間。水還未退,(救災)真的是困難重重。水若都退了之後,一片的泥濘,可能大家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幫助他們要如何清理,那麼廣,那麼大(範圍),要如何讓他們恢復生機?這也是人間菩薩道,他們就要不畏辛苦,這樣去付出。所以,氣候的極端也是常常有氣候災難;人禍,心靈的極端,人禍災難;能夠平安真是福啊!想到那些老人,年紀這麼大了,他們還是這樣認真殷勤在精進,這種「向正道,知歸途」,這也是….有的人向大乘道走,有的人向正道修,如這樣的應該都是福中人。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於此大眾,說是我子,捨我他行,經五十歲,自見子來,已二十年 。」
這是昨天我們說過了,那位長者已經召集大眾,向大家布達,宣告「這是我兒子,離開我,過了有五十年的時間,找到他時,進來家來工作也已經二十年了。」這是譬喻人間長者失去了他的兒子,不放棄,一直找。兒子一念迷,背覺,向迷途走去,無法回來,所以在外五十多年了。這就是表示佛陀不放棄眾生,眾生背覺合塵,流落在五道的地方,辛苦啊!這是我們眾生的迷。有了因緣遇到佛,所以開始聽法,除去我們內心的煩惱、無明,「二十年」,意思就是聲聞緣覺。雖然是聽法,還是停滯於聲聞、緣覺。二十年過去了,這「二十年」是「阿含」、「方等」,聽佛的教育,佛陀觀機逗教,這樣也過了二十年。接下來,佛陀開始就是講「般若」。「般若」就是要說出了真空的道理,一切皆空,還執著什麼呢?二十二年間,分析這些道理,道理本來是「空」,就是因為我們無明複製,所以變成了「有」,有欲念、有了無明,有了貪瞋癡,很多,造成了很多很多塵沙的惑,就是迷惑了,凡事道理都迷了,這樣要再歸途,就要將這些東西都清理得乾乾淨淨。雖然已經回到本家了,還是要去除所有塵沙煩惱,都要去除,這就是要入大乘法了,在《般若經》中要去除煩惱雜念。所以下面經文再這樣說,
經文:「昔於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經文簡釋:
「昔於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表明今時即父子相會,付與家業,當敘述過去失子因緣。
這已經開始詳細來說了。「昔」就是五十多年前,這個「昔」就是表示很久很久以前。五十多年前了,「失是子」,兒子迷失跑出去了。所以「周行」,「周行」就是很普遍地這樣找,「周行求索」,一直在找,探索他的兒子到底在那裡?「遂來至此」,所以周遍到處去找,一直到現在,來到這地方才看到,兒子也在這地方探頭被我看到了。所以開始又說過去,開始看到兒子的形影,趕緊叫人將他找回來。後來我開始接近我兒子,慢慢誘引他,慢慢帶他,現在兒子與我的感情已經很接近了。我我現在要向大家宣布,宣布這間舍宅裡面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人民,我都要付託給我的兒子。所以「悉以付之」,全都要給他,「恣其所用」。
所以這段(經)文,表示這位父親已經要傳法(傳家財),如佛陀將要傳法,未來人間眾生一定要傳給弟子,弟子要傳承法脈,這樣傳下去。所以說「昔於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就是這樣一直找,找到此處來,這是表明在現在這個時刻,就是父子相會,這麼久的時間,兒子跑出去,父親不斷的找,到處流浪,到處尋找,總是到此刻已經找到了,父子相會了。所以「付與家業」,此時父子相會,也接近了,也表達出「你如我的孩子,我是你的父親。」慢慢誘引他,將他帶進家裡,了解家中的寶藏,讓他很自由,「這些東西他能運用。 」像這樣敘述過去。
*即是大通佛世結大乘緣成父子以來,中途彼等退失道心,流落六道,遂至今生始在此相遇會之。
即是大通智勝的時代,經文中大通智勝佛,過去的日月燈明佛,後面還會說到大通智勝佛。大通智勝佛,那就是在化世來人間度眾生時,還是同樣有十六王子等等,這是再未來的經文會提到。所以這當中,都是在那裡有結過緣,大通智勝佛也講《法華經》,同樣有很多人在大通智勝佛座下聽法,也被受記過,很多是在那個地方,也是法華會時同修的人。這也就是結大乘緣,這些弟子都一定是在過去大通智勝佛那時代結大乘緣。「成父子以來」。就是這樣這麼長久有大乘的因緣,有法緣的關係,就是血脈,也是法脈的關係。這法脈這麼長,從大通智勝佛那麼久的時代一直延續下來,成為父子的緣一直延續下來。這意思就是要跟我們說,我們與佛有緣的時間很長,我們現有在聽經,對《法華經》會起歡喜心,那就是有緣,與《法華經》有緣,那就是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就已經有法脈,脈脈相傳下來,所以說「成父子以來」,「結大乘緣成父子以來」。但是這過程中,「中途彼等」,就是這些人退失道心。
在大通智勝佛時代,人人都發大心了,都有這法脈傳承的願力,但是時間久了,中途這些人,「彼等」,這些人,退失了道心,所以,「流落六道」。也能說六道,也能說五道。「六道」就是在五道中再多一個阿修羅道。若我們要說「五道」,那就是阿修羅在五道都普遍存有,所以將他納入五道中,那就叫「五道」;若將之分出去,就是阿修羅道。現在的人間,阿修羅道有多少呢?現在的人類,這種阿修羅道實在是很多,這種瞋恨,愛恨情仇,尤其是恨仇的心很重,不斷在報復,世間不寧靜,所以社會紛亂或者是造成人禍,難民潮,這都是在阿修羅道中在作怪,這就是五道中再增加,非常明顯的一道,那就是阿修羅道,這樣稱為「六道」。
所以這種迷失,退失道心,人人都有發過大願,但是在這過程中退失了,所以流落六道。「遂至今生」,一直一直到今生,就是佛陀在世那時候,「始在此相遇會之」。各人流浪,就隨各人去,退失了道心,就各人流浪,各人去六道之處輪迴。一直到現在,今生此世與佛同世。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能夠相會遇,聽釋迦牟尼佛講法。佛陀為這些人觀機逗教,設「阿含」,而說「方等」,再引入「般若」,四十二年間後,才開始法華會啟動了。到達這四十多年來,佛陀已經是年邁老朽,年紀已經老邁了,弟子也老了,但是也是要傳法脈,法華的法脈還是要傳。
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大家聽了,大家發大心,卻有人中途退失了,現在好不容易又會合回來,所以佛陀開始不得不說《法華經》。《法華經》是佛佛道同,過去的大通智勝佛也是說《法華經》,再過去日月燈明佛,二萬日月燈明佛,也是一樣,最後說《法華經》。所以《法華經》是佛佛道同。從年邁時,開始他一定要讓弟子回歸本性,能夠從從迷失,迷途引入歸途,入我們的正道來,所以這個時候是要講《法華經》的時候。所以「遂至今生,始在此相會遇之」。開始在這裡遇到了,「遇到我的兒子了」,因為法脈已經又會接回來了。
經文簡釋: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此正付家財,委囑家業。恣者,已得所有權,可隨意使用。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我所有的一切家財,都囑咐給他,完全交代給他了。我的家財是什麼呢?就是「阿含」、「方等」、「般若」,又再我初覺悟的「華嚴」法會。那種覺悟的境界,我也一直要說,到最後回歸到本性源頭,這就是一一,無不都是叫做家財,那就是法,要如何度眾生的法,一一開始囑咐出去,這個家業就是全都給他,所有權,我所有的法全都交代給他們,讓大家,給這兒子去使用,這權利全都給他。這就是法脈相傳。我們人間說「所有權」,財產的所有權全都交託給我的兒子,就如佛陀他所有的一切,法完全付託給我們。我們既是為佛子,應該要好好來利用。因為佛陀二千多年前,為了來人間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人人能體悟他的開示,我們要體悟,要悟入。佛陀講的法,我們若能瞭解人生苦,苦在哪裡呢?集啊,集在哪裡呢?過去生中的懵懂,過去生中的無明,念念不斷複製無明,讓我們由不得自己。不論是人與人的會遇。父母、家屬是讓我們歡喜呢?或者是讓我們煩惱呢?我們是讓人歡喜呢?或者是讓人煩惱呢?我們是父母的孝子呢?還是父母的放蕩子呢?我們再延續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到底是來報恩的呢?還是來抱怨的呢?是我們的仇人來抱怨?或者是過去我們對他有恩,要來報恩的呢?這些我們都不知道,這都是過去生中還是有這樣過來的,有這樣的因緣,所以這是因緣集,聚集給我們的苦。
現在的人資訊很清楚,現在那些難民流落到很多國家,他們的處境,他們的苦難,同在這個時代,同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去體會他們有多麼的苦,我們還能知道世間人迷於聲色娛樂,這樣在迷的人,又是多少呢?現在社會有多少人不知道在造業,一直不斷不斷在消耗,消磨這世間的物質。我們天文地理,人還是迷茫中,還不斷在污染天,不斷在破壞地,像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不知覺在傷害,他們也不知。所以我們應該要用很細心、用心,毫釐之偏,就差於千里。同樣是來做人,道理若不懂,偏差了,是攸關於過去、現在、未來世,我們不斷輪轉,是苦不堪啊!所以我們要趕緊消滅過去,「苦、集、滅」,要消滅過去我們的無明,我們要趕緊及時回歸我們的道路。要知道要如何回來我們本家,我們本覺的道路要如何回來,這是我們現在要好好多用心的。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