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2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求大乘行 菩提覺道
修學受教 向正覺行
持以大智 上求菩提
運用大悲 下救眾生
人人修行,我們要修的方向,那就是大乘行。大乘的法門,就是自覺還要覺他,自行還要利他,自他兩平行,叫做大乘行,也叫做兩足尊,福慧要具足,這就是我們要修的。真的是菩提覺道是我們大家要用心,要用愛再把它鋪出去,不只是佛陀二千多年前已經向我們指向一條正確道路,也教導我們如何鋪好這條路,路是我們要走的,我們自己要用心來鋪路。所以說,用愛鋪路這樣走過來,不只是鋪給自己走,也要鋪給大家走,這也叫做大乘行,行在菩提覺道上,這是我們人人要有共同的心力。時間是這樣分秒不斷地過,對時間來說,不增不減,時間本身是不增減,但是在名相,於天體宇宙間的事物來看,也就是因為時間會不斷地流逝。說時間本身就是沒有生滅,那是什麼流逝呢?是看人生世態事物,是以名相來說時間,名相的時間就是因為事物。各位,時間這樣地過,大家要把握時間,否則事物、世態多變,包括我們人的身體,生理也是這樣多變化,沒有停息,所以我們才說時間在過,時間的本體它永遠都是這樣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這是時間的本相,它的性是這樣,但是因為事物,所以才叫做時間易過。
其實整個天體,地球、太陽,包括周圍的行星,它不斷要輪轉,這是天體事物有這樣地轉,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天體事物都同樣,都有多變化,才會說時間過去。看看在這天體事物中,我們的生態,,所以時間它就有這樣,地球在輪轉,繞太陽轉一周,繞一圈,這樣叫做一年。所以,一年是365天,365天在鐘頭、分秒中流逝,所以365天也是這樣過去了。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看到精進的人生,真的是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看到我們的志業體,很多菩薩他們就是這樣在精進,「誠之情誼」來過這旦,身體力行,以慇實來造福富足人間,這就是精進的菩薩。過年,大家還是把握時間,沒有休假,利用這休假的名稱,利用這樣的時間,投入去做,自己發心願意去做的工作。比如我們大愛台,昨天我們就看到了,看到大愛台同仁,一大早開始,就聚集精進薰法,聽法後整個台內、台外清理打掃,無微不至。大片的牆壁、微細的窗戶等等,所有的機器全都很微細,仔細的擦,擦得一塵不染,整個攝影棚空間煥然一新。
甚至大家在早會又再共同發心,他們用「五根、五力」,作為他們今年的方向;用信、進、念、定、慧這五根五力。他們「信」,「信己無私弘大愛」;他們要「進」,「精進修法行正道」;他們「念」,「念念一心傳法胍」;他們要「定」,「定能攝心明是非」,他們「慧」,「慧命長養轉法輪」。這是大家利用時間,清理了外面的塵垢,接下來就是要清理內心種種的煩惱,去除了煩惱,發心力行,所以五根力是他們新年的開始,大家的願力。
也看到了在我們台北慈濟醫院,看到趙院長與所有醫生、主管、副院長等等,他們的用心。醫護同仁,由院長、副院長來領導。他們說,要用感恩心,志工菩薩年年月月這樣的付出,他們也是以行動來作(表達)感恩心。尤其是靜思堂是法脈延續的地方。今年要在那裡(新店靜思堂)歲末祝福,新的道場,工程還未完全結束,道場就開始要用了,看到院長、副院長與各科室醫護同仁,大家合心,與我們的志工菩薩投入清掃靜思堂。看他們進來的時候,很冷啊!在志工早會之後,大家就趕緊投入去做清掃靜思堂。所以,看他們這樣在清掃,很認真,每個人都流汗了,昨天這那麼冷的氣候,竟然全身都流汗。他們說:「雖然流汗,雖然打掃得很累,不過心很歡喜。這是我們的道場,是靜思堂,靜思傳法脈的道場。」他們發心,這也叫做信、願、行,用這分信解、念力,發心立願投入,這也是把握時間,求大乘行菩提覺道的菩薩。
我們也看到台中慈院,院長、副院長以及各科室的同仁,他們去街頭,在這樣冷的天,街頭上的遊民睡在街道上,這麼冷,要如何過呢?他們去了,準備熱騰騰湯,讓他們能吃。輕輕柔柔把它搖醒來,「來啊,吃一碗熱騰騰的熱食。」送他們東西,讓他們能身心溫暖,這不就是菩薩嗎?菩薩在修學的過程,除了平時守護生命,守護愛,分秒都不空過,殷勤精進修學,向著正覺道走,這都是大乘行者的大智大願。又再,因為氣候造成了菲律賓、馬來西亞這種氣候的災難,所以慈濟人,全馬來西亞的慈濟人合心起來,大家互愛、協力,這樣投入。離很遠的地方,就算是用包機也到達那裡,有的人已經一星期無法沐浴了,那裡的氣候較熱,這樣日夜付出,為了災民尚未脫離苦難,這群菩薩不怕辛苦,不畏辛勞,他們還是不停歇,這樣在付出。他們看到這些災民沒電沒水,趕緊給他們(熱食),當他們送第一餐的熱食時,看他們好幾天沒飯吃,都只有吃乾糧,看到他們第一餐拿到熱騰騰的熱食,尤其是飯,拿來吃,看他們的滿足、歡喜,這是菩薩為人間能夠付出,所以很多工作還不斷在進行,沒有停歇。到底災民需要什麼?他們就要去用心,一點都不浪費,點滴都是災民所需要,像這樣的付出,這就是悲智雙運,持以大智。像這樣,是為什麼在付出?因為他們法入心了,上求佛道,下救眾生,這就叫做大乘法,這就叫大乘行。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大乘法、大乘行,行在人群中,為人群去付出,需要方法。時間要珍惜,時間要把握,所以於時間成就一切,點點滴滴、分分秒妙,點滴的資源用在苦難人,受災的人身上,分分秒秒的時間,就是要成就我們的志業。大家的志業,周圍的環境,用心去付出,這都是用愛的力量。當然,我們也看到現在的大陸,霜雪、冰雪一直在下,寒冬啊!有的去到現場發放,因為發放的地方很廣,就是分省、分縣,有的先出門,有的後出門,有前後;有人還在那地方發放,有人已經回來了,有人才要出去。在那冰天雪地裡,要出去的人一定要有個行前叮嚀,要出門前就要叮嚀:要記得,出門,我們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態度,要做到讓接受的人他會歡喜。第二,到了那個地區,需要當地的菩薩志工和我們合群,同時付出,我們要讓當地的志工人人歡喜。第三,自己要歡喜,因為我們是發心立願來,要用很歡喜的態度來面對要來接受我們付出的鄉親,(自己要)歡喜,我們要讓願意與我們一起同做的當地菩薩,他們與我們合作也做得很歡喜。連自己也要內心的甘願去付出,也要很歡喜。我們要做到「自作」──自己要身體力行,自己要投入,自做;我們還要「見人做」;我們自己自做,看到別人在做,也要一直讚歎人,我們還要「見做歡喜」。自己自做,看他人在做,他與我們大家這樣合作起來都能夠很歡喜,這就是三項的叮嚀。
人間菩薩就是這樣,不論是當地的菩薩,在地的菩薩,以及從臺灣過去的人,同樣都是這樣不斷地叮嚀,來來回回,都是彼此之間互相叮嚀,這就是合和互協,菩薩團體愛的力量就是這樣產生出來。這叫做「求大乘行菩薩覺道」,這就是「修學受教向正覺行」,也就是「持以大智上求菩提,運用大悲下救眾生」。人間菩薩,要做就不困難。不是看他們現在都在動作中嗎?此時此刻,他們就是這樣的動作,所以行有困難嗎?實在是不困難。
我們昨天說的,菩薩本來就是要「難行能行」,「難行道」就是要有「六度萬行」,這就是叫做菩薩道,難行道。也還要再清淨,清淨我們的身心,不論工作是多麼辛苦,我們都能去除煩惱,不怕困難,我們關關困難,關關過,還是保持著心的甘願、歡喜,清淨的心,沒有煩惱來污染我們的心。這是我們昨天說過了,大乘法要有這二道:難行道、清淨道(無漏道)。這就是我們要走的。要如何走?剛剛說過了,臺灣的菩薩,從人文、醫療(志業體)這些菩薩,人間大乘菩薩,他們如何做過來呢?難行道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困難,就是把握時間在做。災區裡的菩薩,這麼多天了,大家還是同樣很甘願的付出,在這冬令的時間裡,兩地合作,台灣、大陸菩薩合會,都是互相取經、彼此讚歎、合和互協,用歡喜心的心去付出。這種自歡喜、他歡喜,合作,大家共同歡喜,看,這樣有什麼困難嗎?所以我們前面的經文就是說,
經文:「佛敕我等,說最上道,修習此者,當得成佛。」
「佛敕我等,說最上道」,最上道就是菩薩道。「修習此者,當得成佛」。我們要修行,我們要成佛就是要走過這樣的路,路自己鋪,大家走,人人來鋪這愛的道路,人人就能順利走過這大乘菩薩道。下面在經文再說,
經文:「我承佛教,為大菩蕯,以諸因緣,種種譬喻,若干言辭,說無上道。」
經文簡釋:
「我承佛教,為大菩蕯」;我受佛教敕,為諸利機大根,菩薩說成佛大乘法。
這段文,「我承佛教,為大菩薩」。很感恩佛陀這樣來教育我們,將這個法 ,法脈傳承給我們,讓我們懂得如何來做菩薩,自利利他,走這條大乘菩薩道,這是佛所教育,教育我們大家來行菩薩道。「我受佛敕」,我就是這樣接受佛陀的教敕,「為諸利機大根菩薩說成佛大乘法」,佛陀這樣教我們,我們也應該要這樣學。「為諸利機大根」,就是說根機較利的,大根利機的人,我們說大乘法給他聽,他有辦法接受成佛的大道。這是大乘道。所以,這就是為菩薩所說的法,菩薩能成佛的大乘法,這是佛教我們,我們要身體力行,我們還要再傳承。
經文簡釋:
「以諸因緣,種種譬喻」;以如來教、正因善緣,種種譬喻。以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
「以諸因緣,種種譬喻」。佛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就是依如來的教法,正因善緣,種種譬喻。佛陀教育我們真的是正因,這正因教養我們,我們自己就要好好啟動我們的心,用我們的真心誠意接受佛教法,自己要身體力行,這叫做正因。佛所教在我們心中,就如種子入我們的心田,自己是心田的農夫,要好好來耕耘。心田既有這顆種子,這是正因,只要我們好好耕耘它;就自然耕耘就是要造福緣、修智慧,都這是從外面的境界來幫助我們,這叫做緣,正因善緣。正因是佛所教法入我們的心田,善緣是我們身體去力行去造作,修善緣,能夠增長我們的智慧,這個因緣。用種種(方法),為了要成長我們的正因善緣,所以佛陀他就要用種種譬喻言辭,來教育我們。這是佛陀教育眾生的方法,我們也一樣,也要學這樣的方法,同樣要普遍普被眾生,布善種子,我們也要結善緣、修福慧因,這也是我們要學,我們要做的。
「以佛聖教自淺至深」。我們一方面(以)佛陀的正教、聖教,棄凡夫,轉凡為聖,教育我們要如何轉凡夫心為聖人的真如,(轉)凡夫的無明成為聖人的真如本性,這種「以佛聖教」。用這樣慢慢地來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轉凡為聖的教育,這種教育就是要自淺至深。從「阿含」慢慢到「方等」,「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這樣循循善誘,就漸漸轉入「般若」性空妙有,這樣慢慢從「般若」的性空漸漸到「法華」,那就是妙有了,所以性空、妙有,讓我們會合起來,能直行到佛的境地,這就是在因緣二字,我們要有正因,我們一定要有善緣。
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大家都有,不過我們自己若沒有啟動我們心田的農夫,好好地自己自造因緣,沒有好好珍惜正因,沒有好好地惜眾生緣,若不珍惜,這樣我們就沒機會了。所以我們要知道,「正因」是佛陀教育我們,我們要放在內心,我們要身體力行在人群中結善緣、修智慧,若能這樣,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讓我們轉凡成聖。這個教育從淺一直到深,從「阿含」一直到「方等」而「般若」,而一直到「法華」,真空妙有,都不出於因緣這二字。所以,在這大法與「阿含」,我們都分別它「那是小教之時」,其實,到「法華」還是不離開「阿含」,告訴我們「苦集滅道」這四諦,「四聖諦法」,與「十二因緣法」,一直到「六度萬行」,這就是要次第,從淺入深。就像蓋房子,要先從地基一直到高樓,還是都要有這樣的基礎,才能看到高處,這是必定的道理。
經文簡釋:
「若干言辭,說無上道」;隨順根機以若干言教,應其領解而教,大約之數,說於如來無上道教。諸佛子等,從我聞法,日夜思惟,精勤修習。
所以,「若干言辭,說無上道」。用種種的方法,那就是隨順根機,「若干言辭」就是隨順根機,用多少言辭啊?有的人,較利根利機的人,大根機的人,簡單幾句話,他就清楚了,他就能覺悟;但是,若是對根機較鈍劣,煩惱較深較重的人,就要用很多時間、很多方法去引導他,所以叫做「若干言辭」,也就是應機逗教。所以「應其領解而教」,看用什麼法他有辦法接受?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和他說什麼法?這都是要循循善誘,所以叫做「若干言辭」。
不論是對什麼樣的根機,無不都是希望他到領解,能夠接納、體會、瞭解為止。要體會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無上道。佛陀不放棄任何一位眾生,希望每一位眾生都能成佛,不論你根機鈍劣或者是利根機的人,佛陀都不放棄,循循善誘,「若干言辭」,就是隨順他們的根機、他們的領解而教育。所以「大約」,就是「若干言辭」,大概是這樣,不論是阿含、方等、般若、法華,乃至華嚴的境界,都是這樣次第,從淺入深,大約就是這樣。
「說於如來無上道(教)」,無不都是說佛他內心想要說的法。但是我們眾生無法一下子就瞭解,佛陀他就要用很多種方式,眾生很多種的苦難遭遇,(用)不同的方法去救濟眾生,這就是佛,愛的力量。寸寸鋪路,希望眾生能步步踏實走過同一條路,到平安安全的地方。下面這段經文說,
經文簡釋:
「諸佛子等,從我聞法」;菩薩依佛言聞法修習,名為佛子,從聲聞人聞於大法。言諸佛者,佛佛道同故。般若大乘,佛正為菩薩說。不為我等二乘,所以我等無有希求之心,口說而不行。
「諸佛子等,從我聞法」,也就是所有的菩薩,佛子就是已經發大乘心,立大乘願,行大乘行,已經發心的人,那就是佛子。就如那位貧窮子,起初不懂,不識父親,父親雖然看到,「這是我的兒子」,但是要用很多精神,一直到了將他認作義子,一直到牽引進家裡,樣樣都讓他知道,心這樣靠近了,貼心了,瞭解了,才向大家宣布:「他是我的兒子」。同樣的道理,佛法還不能很清楚認清;佛法,佛的本懷,這種人人都能成佛,成佛的道路還未搭起來,還是在外面,心還沒定,說不定就是這樣會再退轉。若是到了大乘行,菩薩的境界,那就不再退失道心了,他就是一路精進,(在)這個時候才能稱為佛子,才是真正傳法的人,才真正(是)說法、傳法,這就叫做佛子。
所以「諸佛子等,從我聞法」。這叫做菩薩,菩薩是依佛言,依照佛所說的法,佛陀的聲音,聞法修習的人。佛陀這樣說,佛的聲音,我從耳聞入心,我身體力行,這樣在修習的人叫做佛子,「名為佛子」,是真正這樣受教的弟子,叫做佛子。「從聲聞人聞於大法」。現在佛陀已經將這些聲聞、緣覺,他直接稱為佛子了,因為這些聲聞已經體會了。從須菩提到大迦葉,還有目犍連,大家都在這個地方,大家都是這樣代表來譬喻自己,在幾十年間,就是法還未很充足,對大法,法寶還未認識;還未真正認知,我自己本身也是與佛同等的智慧,原來我也是一樣,只要用心,法寶的寶藏也是在我的內心。我現在知道了。佛陀看大家已經自覺了,開始要鼓勵他們,既自覺就要能覺他,深深去體會能覺他的能力就要趕緊。所以現在你們是能說法、傳法的人,所以稱為佛子。「從聲聞人聞於大法」。
聲聞人現在能接受,聽大乘法,就是準備將佛陀的教法要傳下去。就是說,諸佛就是佛佛道同。常常說過了,過去的佛、現在佛、未來佛,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經過修行,無量數劫的修行,每一尊佛修行心靈的境界,就是體會宇宙天體萬物真理。每一尊佛要教育眾生,眾生根機鈍劣,同樣要從小教,「苦集滅道」開始,同樣要像這樣的次序,阿含、方等、般若、法華。尤其是法華,佛佛道同,佛陀將入滅前,《法華經》一定要說,這是妙有的法。般若是空,能夠有「妙有」,才是「真空」的般若,才是真正清淨無染的般若智慧,那就是要體會「妙有」。「妙有」就是入人群去體會更多,在人群中不受污染,這才是真正的清淨真空妙法,叫做「妙有」。
般若大乘,是佛正為菩薩所說的法。般若,平常人無法很了解,也要心胸開闊,才有辦法真正體會佛的真智慧。這在迦葉尊者他就說:「佛陀過去所說的大法,我們都以為是為菩薩說的,不是為我們二乘人所說的,所以我們就覺得這與我無關,我們也是無所求的心。」所以口說而不行。佛陀是這樣說,聽佛陀向菩薩說,我們就將這些話去跟別人說,就是口說而不行,就只是這樣,將聽到的話說給人聽,只是這樣而已。
經文簡釋:
「日夜思惟,精勤修習」;晝夜不倦,聞如是理,思惟修如是法,精進無懈怠。
所以「日夜思惟,精勤修習」。「晝夜不倦」,就是整天他都是很精進,以為(自己)都很精進,「聞如是理」,聽這樣的法,「思惟修如是法」,這樣思惟,這樣修法,精進不懈怠。我們也是很認真,也是很用心,只是覺得佛陀所說的二乘大法,那是為菩薩說,與我無關。我聽了之後,我將這個法傳下去,傳給別人聽,這些事情,要做事情是你們去做,與我無關。我們是不是都這樣的心理呢?能說不能行,讓你聽很多,不願意做,這樣也沒有用啊!
所以「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我們既修學佛法,要能成佛,這條路,一定要過的道路。有菩薩的大智大慧,才能造人間的大福;有這個大福慧叫做兩足尊。福足、慧足,福慧具足叫做兩足,兩足尊就是至高無上,福慧雙修。但是若是聲聞、緣覺小乘人,只是佛陀怎麼說,我們就是如何一直修,要如何斷煩惱?就是不要再來人間,這樣就叫做小乘,不要與人攀緣,這叫做小乘。所以我們必定要在人群中,如洪爐的火,不斷地再鍛鍊我們,鍛鍊出我們是很精純的利根利器,來為天下眾生付出,這才是真正學佛的目標。所以「求大乘行菩提覺道」,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運用大慈大悲,所以要救眾生;為了救眾生,我們要不斷向上求法,求菩提法。所以做,也要聽,聽了之後,我們要身體力行,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