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2/05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2/05晨語簡記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2月 05, 2015 6:17 pm

20150205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
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
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
持法使惡不起之力用,
增上念慧能任用總持。


  「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佛心就是這樣,我們要說佛心到底有多大?有多廣?我們也是能譬喻,與天體一樣之大。天體到底多大?宇宙到底多大?我們實在無法去測量,佛心等同天體宇宙,我們應該要知道。所以人人要有佛心,就是要打開我們的心,開闊我們的心胸,如天地虛空,就是我們要學的佛心。因為佛心開闊,他能夠「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因為天體宇宙就是那麼大,有多少的星球在天體宇宙間,何況說我們這顆地球,人間所住的地方,地球大地萬物就是宇宙天體這樣將它蓋覆著,這是佛心,佛的智慧,佛心的開闊,他的智慧能瞭解的,就是「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就是這樣整個所有一切物理,無一不知,無一不解,完全都是在他所蓋覆的裡面,可見天地萬物所有一切的真理,就在佛覺慧海中,所以他能夠總持遮蓋,將之整個都蓋覆起來,就如母雞孵蛋一樣,所有的蛋都在牠的兩翅膀裡,整個遮蓋保護著。

  一樣的道理,能「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一切的善法,佛陀講經四十九年間,還是將天地萬物的道理、人的心理,還是無法完全說的透徹,因為道理還有很多。但是我們人就是無法瞭解體會,佛陀要說得讓人全部都瞭解體會,實在是很難。問題不是出在佛無法講,而是出在我們眾生無法解。佛陀他本來就能「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能「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佛陀的腦海中,佛陀的心量不就是要讓所有眾生都能夠體解大道,一切善法都不要散去。所以我們一直在說,我們要持無漏法,法入心來,不要讓它散失了,不要讓它漏掉了。凡夫啊!聽法就是這樣,聽過去就忘記了。但是佛陀希望我們能了解,善法不要散,我們一定要好好聽入心來,光是聽入心還不夠,我們要身體力行,做出來的,你才有辦法體會,你若不接觸,這個法說得再好,因為我們沒接觸,體會不到,法在我們心就漏掉了。你體會到了,不只是對這個善法能夠理解,自己所接觸再產生出來那個法,從心裡面理解,內心的理解,比聽到的更清楚。這跟我們的慧命、跟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自然就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希望人人都能這樣。佛陀是這樣,學佛者也應該要這樣。

  「持法使惡不起之力用」。佛陀也是教我們如何堅持我們的道心,法,我們要堅持,不要讓一念心,外面的境界一來,我們很快就被它誘引了。不要這樣,我們的心中若有善法,就「使惡不起」,這個惡,外面一切惡法不會來染污我們的心,因為我們已經持一切善法,善法不散,自然惡法不起,這是一股力量,是我們的心力。我們應該要學佛陀「總一切法,持一切善」這種智慧,所以我們必定要增上,要再增加,不斷不斷「增上念慧」。求法增加智慧,聽法,我們要好好思考,思考,瞭解,法分明清楚,身體力行,這叫做聞、思、修。聽法,思考,了解,我們身體力行,所體會到的,這才是真正法入我們的心,成為我們智慧的增長,這就是「增上念慧」,這樣「能任用總持」。法,一切善法,我們就能是我們的。佛法我們若用心聽、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瞭解,自然這個法在我們(智)慧中,慧命增長,那麼我們智慧就任用,任由我們來用。要怎麼用,使令我們對佛法、對人,佛法用在人群中,人群能夠接受佛法,佛法在人群事物中,事物不離開佛法,這叫做增上念慧能任運,任運就是讓我們自由運用。佛法聽入我們自己的心,增長智慧,讓我們能很自由任我們自由應用,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陀為眾生,要適應眾生的根機,他要用這麼長的時間,隨眾生的根機這樣在施教,時間不算短,時間是那麼的長,無量數劫。我們昨天說過了,迦葉尊者說,我等皆是諸佛子。諸佛,我們就知道,過去我們與釋迦佛也是同時修行,在無量數佛所,同樣我們也是這樣在修行,但是我們修行沒有用心,我們沒堅持善法,所以我們的心再受外面境界誘引,一念偏差,千念錯,所以又再流落於五道四生,經歷五十餘年。這五十餘年,在窮子的譬喻就是這樣,大家都已經年紀大了,經歷了二十、五十餘年,就是在外面這樣流浪,一個幼稚的孩子離開了富有的家庭,出去外面不知道要回來,在外面流浪二十乃至五十餘年,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就我們的道心不堅定,我們在這「二十」,那就是天、人道在輪迴。

  天道要修十善,人道要守五戒。十善法能很透徹身體力行,那就生在天堂,過去就說了,做人要守規矩,不失五戒,才能再來生人間。但是凡夫在人間,人間中五趣雜居地,容易受其它的環境誘惑,一念一動惡心,那就要流落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去了。所以這叫做五道。二十、五十餘年,「餘年」就是阿修羅道。過去就已經受諸佛教化,就是道心不堅定,所以一流浪,就變成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已經與佛同世,與佛同世來修行,以佛為師,但是還守在小乘,小根機,佛陀還要再用很多的方法來誘引教化,多麼的辛苦啊!這是《法華經》已經很清楚譬喻,讓我們瞭解。所以前面的文講:

經文:「如富長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後乃付,一切財物。」

  這就已經開始說,像是那位富有的長者,找到兒子了,但是兒子的志意下劣,他就要脫下莊嚴的衣服,穿粗鄙的垢衣去親近他的兒子,這是多麼辛苦。佛陀為了度眾生,他就要再現相人間,來生人間,所以在這人間還要再經過了很多的磨難苦行,現這樣的形象來成佛,這樣才有辦法有故事可教育,不是無中生有,是和人類一樣,這樣生老病死,要成佛就要經過一番苦煉,跟一般人生活不同,這叫做修行。修行者若跟一般人一樣,這樣哪有行好修呢?沒有修行要如何覺悟呢?所以佛陀要先這番在皇宮觀察,人為什麼有這樣高低種族的分別呢?為什麼會有這樣呢?古代有種族的分別,現在也是一樣,因為種族的分別、信仰不同的分別等等,造成了人間也是很多的人禍是非。自古以來是這樣,佛陀就是現這樣的形象要讓大家知道,種族不應該分貴賤,不應該人與人之間互相對立,不應該為了名利、地位,這樣來執著,所以他放棄一切去求真理。

  真理到底是什麼呢?無形無體,但是一切道理都在「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這種無形無體,遼闊的道理,很多,原來佛陀已經將他的心蓋覆了天地萬物,一切的道理完全都透徹清楚,但是,因為眾生還無法理解,他就不得不這樣在僧團中,為這些僧團教育,就是盼望僧團,人人已經現修行的相,在佛法的團體應該人人都要有佛的精神,要有佛的覺悟,要了解佛所了解的道理,這樣一一再去向大地眾生(施教),引導人人去除那分煩惱無明的固執,向眾生教化。這是佛陀的心願,也是自古無始以來諸佛的心願,這就是覺悟者的心願,已覺悟者就是不忍心眾生的苦難,所以必定要用心投入。不過,眾生還是沈迷,儘管在修行,他還有執著,我們前面也說過了,因為佛陀開始的時候沒有一下就勉強大家一定要行大乘法,因為佛陀沒說什麼樣的利益,但是佛陀要大家去除煩惱,他覺得:我去除煩惱,我所得的已經很多了,何必還去惹這種與眾生攀緣,若一不小心,我又「二十、五十」,修行在二道,天道或者是人道,又不小心走入三途中。要與人攀緣,自己沒信心,所以一直就不敢想要接受大乘法。就像那位富有的長者,知道兒子的志還很劣,「以方便力」,所以用小教方便,這樣用心來柔柔地調伏他的心,然後才付一切財物,這是長者的心願。佛亦如是,接下來這段(經)文,

經文:「佛亦如是,現希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

經文簡釋:
「佛亦如是,現希有事」;佛用方便,以長者譬喻。
現希有事:如佛示現方便智力,世間所無,名希罕有事。


  「佛亦如是」,佛也是這樣,「現希有事」,所現出的就是很稀有。「知樂小者,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佛陀瞭解弟子的心意,根機還沒到,心意還沒有開闊,所以都還樂在於小法,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修行。佛陀很透徹瞭解,所以以方便力來調伏這些弟子的心,僧團就是那個心還沒有調好,差不多了,時間也差不多了,根機也差不多了,在這個時候才「乃教大智」,才開始要用大法啟發他的大智。這就是「佛用方便,以長者譬喻」,就像長者財富很多,但是他的孩子就這樣跑出去,變成一位貧窮子,從小到大,一直到將近老年,父親更老了,所以找兒子的心更加的迫切在找兒子,這是譬喻我們世間人也是這樣,產業就是要傳給孩子,沒有孩子(繼承),很擔心。明明我有孩子,但是就是這樣無知出去了,或是有人有孩子,但是放蕩,就是不願意接受父親這樣廣大的產業,他不願意接。世間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業)很大的事業家,孩子就是沒有意志要接他的事業,父親也很擔心。世間是這樣的人事物,佛陀也講這樣的道理來譬喻,讓我們了解。

  所以這長者,譬喻長者,「現希有事」,就「如佛陀示現方便智力」,用種種的方便法,這就是智慧。方便法也是一種智慧,若不用方便法,你無法去招呼,無法去接近,無法與眾生談心,沒辦法。所以,要用方便法度,這也是佛陀的智力,用他的智慧力。「世間所無」。世間人覺得:我這樣就是這樣了,你一定要聽我的。佛陀:你要聽我的,我就要啟發你的心,喜歡我你才會聽我的;不只是聽我的,還要歡喜來親近;不只是能親近,還要能理解我的心。世間要得到這樣實在很難,所以叫做「希有」,很稀罕,非常稀罕的事情。人跟人說:「人心隔肚皮。」看起來很貼心,但是我在想什麼,你根本就不知道,無法理解,哪有辦法佛陀說這麼深的法,我們能有辦法去體會呢?覺悟的境界是多麼不簡單啊!覺悟的境界就像天體,等同天體宇宙,這種的境界,這樣說我們真有辦法體會嗎?沒辦法。所以佛陀就要用種種方法來引導。

經文簡釋:
「知樂小者,以方便力」;知諸修學法人樂獨善小乘者,以方便力,循循教用方便引導。


  「知樂小者,以方便力」。知道眾生就是好樂小乘,獨善其身,這種比較自私,為自己自利,所以他就要用這種方法,方便來教育,所以要「知諸修學法人」,你要修學法,這個的人願意修行,願意學法,這個人到底他所要的,所想要得的是什麼?「樂獨善小乘者」,這就是光只是歡喜自己,為自己修行,不是為大家修行。佛陀為眾生而修行,為眾生而成佛,但是小乘人是為自己而修行,為自己而覺悟,這種獨覺,獨善其身,這就是凡夫。所以「以方便力」,佛陀看到這些修行者就是這樣為自己,所以「以方便力」,佛陀不得不施展方便的力量,「循循教用方便來引導」,循循善誘這種方法來教育,這就是要用方便法引導,這樣來調伏其心。

經文簡釋:
「調伏其心,乃教大智」;以方便教智慧之力,調柔善循軟實之力降伏其虛妄心。


  眾生煩惱無邊誓願斷,眾生的煩惱真的很多,無量數的煩惱。佛陀他下定決心,誓願度眾生,所以要「調伏其心」,「以方便教智慧之力」。他要用方便來教育,這也是佛陀的智慧,方便方法來教育眾生。要「調柔善循」,要來調伏,就要用很柔軟的方式。「善循」,先隨眾生的根機,就像大人,母親看到孩子在吵鬧時,母親就會說:「好啦好啦,再等一下,媽媽會給你什麼什麼的。」同樣的道理,我們眾生在佛陀要施展教育,我們也是很多不了解的無明現前,佛陀也要隨眾生這種無明,用方便法來調伏我們,所以「調柔善循軟實之力」。用軟的方法,這叫做「軟實力」。雖然是軟,但是真實力。很多人在打太極拳,練武的人,他們也要練就像這樣,看起來軟軟的,他的拳法好像軟軟的,其實他的內功練就出力道,那力道就有了。所以,對眾生,佛陀也要用軟實力來降服其心。所以,降伏其虛妄心,眾生的虛幻,要如何能讓眾生真正能體會真實法?眾生的虛妄心,要如何讓他能體會呢?這總是要用時間、用力量。當然,總歸是一念智慧,無限量的愛,就像天體宇宙一樣,能蓋覆萬物,有辦法讓萬物受庇蔭,這樣體會法。下面的經文這樣說。下面的(經)文再說

經文:「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窮子,得無量寶。」

*「即重頌長行所說」: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總領非先所望。


  這段(經)文又開始說,也是迦葉尊者帶領大家這樣說。在前面的文「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這在長行文時,那時候有這樣的文字出現,那時候長行文是須菩提說:「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其實我們本來就有想,要如何來求得更開闊的大乘法?本來有想要祈求,但是無法突破自我獨覺、緣覺,獨善其身的心態。本來有想,但是還沒有發心。「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現在已經法王,法王就是佛,佛陀的大法已經現前,所以現在「自然而至」,法王大寶這時候已經現前了,就是表示過去無心想求,但是還守在小法,心態還未打開。

*聲聞作佛,事出突然喜望之外,如客作窮子,承受家業。

  「聲聞作佛」,還不敢想聲聞者能作佛,還不敢想。雖然有希望,但是自己還信心不夠。所以,「事出突然喜望之外」。忽然間聽到佛陀這樣說,聲聞真的能作佛,舍利弗已經受佛記。舍利弗他體會了佛所說的道理,真正體會了,所以佛陀已經為舍利弗授記了,所以歡喜。「如客作窮子,承受家業」。如那位貧窮子,本來是被人僱來除糞的,沒想到現在已經能進來這個家宅,被宣布:「這是我的兒子,我的一切所有都是他的。」實在是想不到。

經文簡釋: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我等聲聞,今日法會所得甚深綿密妙法,昔日所未曾有。


  「我等聲聞,今日法會所得甚深綿密(妙法)」。這種妙法是過去「昔日所未曾有」。這就是覺得我們這些聲聞,本來是靠佛陀的聲音來體會道理,今日這個法會,在靈山法會上所得到的這麼深、這麼綿密的妙法,我們真的是過去不敢想,也不曾真正體會到,這實在是「昔日所未曾有」。這時候他們已經心體會了,過去沒有想到這是我們大家想要趣向的道,自己守在自己的原地。現在佛陀為舍利弗授記,他們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大家都能成佛。就是這分覺性,真如覺性,忽然間被啟發出來。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非是本心先有指望,而於今日蒙佛開示,自然而得。

  所以,「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其實,不是我過去所希望的,不敢希望,不是不想要,是不敢希望,不敢想要。現在已經知道,「而今自得」。因為法王大寶已經現前,也已經宣布了,所有的財物,貧窮子有分,所以他很高興,大家都很高興。所以說「非是本心先有指望」,以前不敢指望,不敢想。「而於今日蒙佛開示,自然而得」。現在已經承佛陀,承蒙佛陀他這樣為我開示,啟開我的心,也指示我們這個法、這個道理,知道心胸能夠開闊了,也知道佛心與道理天體會合在一起,原來是這麼自然的事情。我們已經能(聽)佛陀的開示,我們已經有體悟了,與大自然會合了,所以「自然而得」。我們真如本性與大自然會合,這種的道理了解了。

經文簡釋:
「如彼窮子,得無量寶」;聲聞之人,向來也已得聲聞果,如今再得菩提果。


  所以「如彼窮子,得無量寶」。如貧窮子,已經所得到的是無量的寶藏。聲聞,這些完全修小乘法的人,佛陀所說的法,怎麼樣說、怎麼樣聽、怎麼樣去除無明,但是不敢希望「我要投入人群,我要度眾生」,都不敢盼望。因為我若投入人群,我的道心不堅固,我會受人誘引了,我會再受人的污染,我的無明會再恢復回來。都是考慮自己,唯恐自己會再墮落。所以他一直堅持,自己已經斷了無明,就不希望再入人群。所以這貧窮子儘管看到很多寶藏,看到事業那麼大,他都不敢盼望,(聲聞)如貧窮子。但是後來已經了解了,「聲聞之人,向來也已得聲聞果」。因為這些人修行,過去也已經有修行,接觸過佛法,現在與佛同世,更是肯定佛陀的法。他們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些道理都透徹理解了。

  如今天,這個「今天」,那就是在靈鷲山法會上,在佛陀所說《法華經》這當中再進一步。今,「如今再得菩提(果)」。過去的聲聞果已得,現在在靈山會上更再得菩提果。佛陀已經開始教菩薩法了,要鋪一條大菩提道直,很直的大菩提道已經鋪出來了,我們能很安心向這條菩提道走。這就是修行者表達出來。迦葉尊者帶領著大家表達他們的心聲。我們大家修行真的要用心,佛心、眾生心是同樣的,只是眾生迷,佛是覺,覺與迷原來是同一體。我們回歸大自然,就像「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能「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我們的心這麼開闊,回歸大自然,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月亮 在 周六 2月 07, 2015 10:11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2/05晨語簡記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2月 07, 2015 9:59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二月五日星期四)

 

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
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
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
持法使惡不起之力用,
增上念慧能任用總持。




近日一直思考為何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可以出三界。今日,上人開示的偈文提到「增上念慧」,以前只聽過增上緣,增上慢,沒聽過增上念慧,而念與慧,恰好是四如意足的兩個。(欲如意足、念如意足、進如意足、慧如意足),於是就連貫起來想,四如意足,能任用總持,能通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能遮蓋大地萬物,就已經是出三界,可來去自如。這是很重要的體會,感恩上人及時的開示。

 

  「如來心等同天體宇宙」。佛心就是這樣,我們要說佛心到底有多大?有多廣?我們也是能譬喻,與天體一樣之大。天體到底多大?宇宙到底多大?我們實在無法去測量,佛心等同天體宇宙,我們應詃要知道。所以人人要有佛心,就是要打開我們的心,開闊我們的心胸,如天地虛空,就是我們要學的佛心。因為佛心開闊,他能夠「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因為天體宇宙就是那麼大,有多少的星球在天體宇宙間,何況說我們這顆地球,人間所住的地方,地球大地萬物就是宇宙天體這樣將它蓋覆著,這是佛心,佛的智慧,佛心的開闊,他的智慧能瞭解的,就是「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就是這樣整個所有一切物理,無一不知,無一不解,完全都是在他所蓋覆的裡面,可見天地萬物所有一切的真理,就在佛覺慧海中,所以他能夠總持遮蓋,將之整個都蓋覆起來,就如母雞孵蛋一樣,所有的蛋都在牠的兩翅膀裡,整個遮蓋保護著。

  一樣的道理,能「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一切的善法,佛陀講經四十九年間,還是將天地萬物的道理、人的心理,還是無法完全說的透徹,因為道理還有很多。但是我們人就是無法瞭解體會,佛陀要說得讓人全部都瞭解體會,實在是很難。問題不是出在佛無法講,而是出在我們眾生無法解。佛陀他本來就能「總持能遮蓋大地萬物」,能「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佛陀的腦海中,佛陀的心量不就是要讓所有眾生都能夠體解大道,一切善法都不要散去。所以我們一直在說,我們要持無漏法,法入心來,不要讓它散失了,不要讓它漏掉了。凡夫啊!聽法就是這樣,聽過去就忘記了。但是佛陀希望我們能了解,善法不要散,我們一定要好好聽入心來,光是聽入心還不夠,我們要身體力行,做出來的,你才有辦法體會,你若不接觸,這個法說得再好,因為我們沒接觸,體會不到,法在我們心就漏掉了。你體會到了,不只是對這個善法能夠理解,自己所接觸再產生出來那個法,從心裡面理解,內心的理解,比聽到的更清楚。這跟我們的慧命、跟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自然就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持一切善法使不令散」,希望人人都能這樣。佛陀是這樣,學佛者也應該要這樣。

  「持法使惡不起之力用」。佛陀也是教我們如何堅持我們的道心,法,我們要堅持,不要讓一念心,外面的境界一來,我們很快就被它誘引了。不要這樣,我們的心中若有善法,就「使惡不起」,這個惡,外面一切惡法不會來染污我們的心,因為我們已經持一切善法,善法不散,自然惡法不起,這是一股力量,是我們的心力。我們應該要學佛陀「總一切法,持一切善」這種智慧,所以我們必定要增上,要再增加,不斷不斷「增上念慧」。求法增加智慧,聽法,我們要好好思考,思考,瞭解,法分明清楚,身體力行,這叫做聞、思、修。聽法,思考,了解,我們身體力行,所體會到的,這才是真正法入我們的心,成為我們智慧的增長,這就是「增上念慧」,這樣「能任用總持」。法,一切善法,我們就能是我們的。佛法我們若用心聽、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瞭解,自然這個法在我們(智)慧中,慧命增長,那麼我們智慧就任用,任由我們來用。要怎麼用,使令我們對佛法、對人,佛法用在人群中,人群能夠接受佛法,佛法在人群事物中,事物不離開佛法,這叫做增上念慧能任運,任運就是讓我們自由運用。佛法聽入我們自己的心,增長智慧,讓我們能很自由任我們自由應用,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陀為眾生,要適應眾生的根機,他要用這麼長的時間,隨眾生的根機這樣在施教,時間不算短,時間是那麼的長,無量數劫。我們昨天說過了,迦葉尊者說,我等皆是諸佛子。諸佛,我們就知道,過去我們與釋迦佛也是同時修行,在無量數佛所,同樣我們也是這樣在修行,但是我們修行沒有用心,我們沒堅持善法,所以我們的心再受外面境界誘引,一念偏差,千念錯,所以又再流落於五道四生,經歷五十餘年。這五十餘年,在窮子的譬喻就是這樣,大家都已經年紀大了,經歷了二十、五十餘年,就是在外面這樣流浪,一個幼稚的孩子離開了富有的家庭,出去外面不知道要回來,在外面流浪二十乃至五十餘年,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就我們的道心不堅定,我們在這「二十」,那就是天、人道在輪迴。

  天道要修十善,人道要守五戒。十善法能很透徹身體力行,那就生在天堂,過去就說了,做人要守規矩,不失五戒,才能再來生人間。但是凡夫在人間,人間中五趣雜居地,容易受其它的環境誘惑,一念一動惡心,那就要流落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去了。所以這叫做五道。二十、五十餘年,「餘年」就是阿修羅道。過去就已經受諸佛教化,就是道心不堅定,所以一流浪,就變成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已經與佛同世,與佛同世來修行,以佛為師,但是還守在小乘,小根機,佛陀還要再用很多的方法來誘引教化,多麼的辛苦啊!這是《法華經》已經很清楚譬喻,讓我們瞭解。所以前面的文講:

 

上面的一十二十乃至五十,二十、五十餘年,上人講過很多遍,我是一遍一遍更清楚明白,感恩。


經文:「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窮子,得無量寶。」
「即重頌長行所說」:
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總領非先所望。

  這段(經)文又開始說,也是迦葉尊者帶領大家這樣說。在前面的文「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這在長行文時,那時候有這樣的文字出現,那時候長行文是須菩提說:「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其實我們本來就有想,要如何來求得更開闊的大乘法?本來有想要祈求,但是無法突破自我獨覺、緣覺,獨善其身的心態。本來有想,但是還沒有發心。「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現在已經法王,法王就是佛,佛陀的大法已經現前,所以現在「自然而至」,法王大寶這時候已經現前了,就是表示過去無心想求,但是還守在小法,心態還未打開。

聲聞作佛,事出突然喜望之外,如客作窮子,承受家業。



「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這句經文,在薰法香的時候,自己漏抄一個無字,讀起來怪怪的,心想是無所希求,還是有所希求,就做一個記號,回來查經。一查才知道這句話非常重要,出現兩次,我自己在多年前第一次持經時,兩個地方都有標為重點。因為,這是由小轉大的一個轉折點,喜出望外之情躍然紙上。希望人人皆可體會此一心情。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我等聲聞,今日法會所得甚深綿密妙法,昔日所未曾有。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非是本心先有指望,而於今日蒙佛開示,自然而得。

  所以,「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其實,不是我過去所希望的,不敢希望,不是不想要,是不敢希望,不敢想要。現在已經知道,「而今自得」。因為法王大寶已經現前,也已經宣布了,所有的財物,貧窮子有分,所以他很高興,大家都很高興。所以說「非是本心先有指望」,以前不敢指望,不敢想。「而於今日蒙佛開示,自然而得」。現在已經承佛陀,承蒙佛陀他這樣為我開示,啟開我的心,也指示我們這個法、這個道理,知道心胸能夠開闊了,也知道佛心與道理天體會合在一起,原來是這麼自然的事情。我們已經能(聽)佛陀的開示,我們已經有體悟了,與大自然會合了,所以「自然而得」。我們真如本性與大自然會合,這種的道理了解了。

經文簡釋:
「如彼窮子,得無量寶」;聲聞之人,向來也已得聲聞果,如今再得菩提果。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2/05晨語簡記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2月 07, 2015 10:38 am

感恩老師的分享
等於再次的解析
「我等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
這一段感觸很深
回想自己從善門入 只想要做善事 正是我本無心有所希求
所以 后里資深師姊來電要來拜訪時 我說 我只要捐錢 您不用來 但是她和同修師兄一起來了
真如 上人提到慈濟人一樣 著如來衣 那時真的震撼到 怎麼有這樣慈眉善目的人呢

感恩我的前世 真的跟 上人有緣
隨順因緣 正如飄落在溪水的樹葉 流啊流
不知不覺就流入浩瀚法海中
此時 正是 法王大寶 自然而至

當然如佛陀向阿難尊者說的 尊者聽到的法 只是指甲中的沙子一樣 那麼少那麼少
上人的開示 打了幾好年了
真的 懂了嗎 汗顏啊

可是 慶幸 法王大寶 自然而至 也欣喜自己能恆持

雖然 陪小外孫工時接近12小時 雖然 左手一直痛著
但這像我的定課一樣 一直告訴自己 只能往前 再多一點再多一點 不能停
不然會愧對 法王 將 大寶 送到自己面前
期許自己 能更靜定 能像老師一樣 思惟 讓這法王大寶 更能入心入行
感恩
祝福大家福慧雙全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2/05晨語簡記   2015/02/05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2月 07, 2015 12:12 pm

身為載道器,要顧好色身,才能傳道,才能說法。否則徒有一念心,也難以發揮功能與良能。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2/05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