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9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真實法入心信解行正
真如智契理心行合一
運悲啟道智福慧並行
本覺啟開佛知見正道
應該都能瞭解了?我們真實法入心,這些名詞最近一直一再與大家分享,真實法,真如法等等,無不都是我們人人要回歸真如本性。要如何回歸呢?這個真實法要入心來,佛所教法,我們要聽進來而沒有漏失,無漏。我們煩惱若去除了,信解生,自然有信、有解,法就在心中,所以一直說要法入心,行在法中,若能這樣入心而實行,這是真實法。我們要信解,我們不要讓它漏掉,在我們的心裡,身體力行。這就是「真如智契理」,我們的真如與佛陀所說法的道理契合了,所以「心行合一」,道理已經契合,入我們的心,我們身體力行,知解合一,知道了、瞭解了,我們也是這樣身體力行,依法做、依法修。所以,「運悲啟道智」,福慧就平行。道,思意就是能通的意思,我們這條路能通才叫做路,不通就不是路了。「道者,路也」,同樣的,道理說得通,也要我們行得通,這樣才是真實道。所以道智,用悲心,啟運我們的悲心,自然開啟了道的智慧。
這個道的智慧要如何來開拓呢?我們既然發了悲心,悲心就是開闊的心,視眾生如一體,叫做「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不忍眾生受苦難,芸芸眾生有苦難,諸佛菩薩怎能安心呢?所以諸佛菩薩必定要運悲,來啟開人人的道智,開啟這條路,讓人人走得通的智慧,這就是教法。諸佛菩薩運用教法,悲智雙運,在人間入人群,這樣來廣度眾生。所以這道智要從哪裡來呢?就是開始我們接觸佛法,我們要信解,佛法我們要入心,然後我們將佛法,戒是最根本的,就是戒。佛法就是要我們不對的事不能做,應該做的事大家要精進。這種防非止惡,諸惡莫作,這就是佛法的大綱。佛法還要我們積極,要向前前進,那就是精進,諸善奉行,要做一切善事,我們必定要向前走。所以,修行最基礎那就是戒、定、慧。
「諸惡莫作」也要有這定心,信解之後,將法收入心來,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意志,不要受周圍的境界誘惑我們,必定要堅持道心。這就是定,堅定我們的意志,排除了很多的惡法,堅持道心向前前進,這都是定。是非分清楚,防非止惡,眾善奉行,這就是定,戒、定,能有戒、有定,絕對心無雜念,因沒有雜念故,所以就產生了智慧,慧命增長。所以,道,就是通達的意思,讓我們善道走得通,修行的道路沒有阻礙,這樣一路讓我們能從發心修行,很平順暢通直到大涅槃。就是我們的身心清淨;這樣一直讓我們在人群中,身心也是清淨,也是輕安自在,這就叫做「道智」,要得到「道智」,內心一定要有悲心,「同體大悲」,你才願意入人群,入人群去磨練我們這條道路走得通,走得通,自然就福慧平行。修福,人群中修福,在人群中增長智慧,這樣福慧平行。
所以,「本覺啟開佛知見正道」。就是我們的真如,真實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我們的心戒、定、慧具足了,沒有煩惱,所有的煩惱都去除了,我們的內心本覺已經無漏了,本覺中沒有夾雜著煩惱,這樣已經在無漏中,我們自然就「啟開佛的知見正道」,佛的心懷,佛的智,他的覺海,我們都能體會得到。你如果沒有體會佛的心智,其實,我們要聽佛的教法,實在還隔離得很遠。雖然是相信,聽佛,卻要理解佛內心所說出來的話,要給我們的道理,我們還像是霧裡看花。明明知道、相信,在和我們隔一段距離的那個地方,境界很美,但是明明知道再離不很遠,但是就是濛霧,看不清楚真實的境界。就像我們還無法去體會到佛意。就像我們一般人說的「我說的話,你聽不懂,你不瞭解我的意思。」天下知音很少啊!
我們一般人,凡夫與凡夫在說話,凡夫對凡夫都沒辦法能真正瞭解對方所說那個心意,所以有的人會慨嘆,世間知音很少,我要說什麼話,真正要瞭解我的意思,實在是沒有幾個人。何況說我們與佛的那個境界,所差的距離應該還很長。這就是因為凡夫這種無明煩惱,雖然聽法,我們還是這樣漏掉了,聽來的就漏失,聽來就漏失,所以,雖然相信,但是法已經就是漏失,是要如何理解呢?不過,我們用心聽,看看年紀小小的孩子,只要啟動他,他的心很單純,他很相信。昨天一群來自於北、中、南(部),來到東部,這樣來會合,就是小菩薩也來相見歡,也來交誼。昨天早上的(志工)早會,我們難道沒有看到那些孩子嗎?他們也是要來分享,他們來分享,大人(要分享)的時間,小孩子都用掉了,一個一個來分享。第一位,才三四歲的孩子,她是負責將他們的筆記這樣雙手捧著,一疊筆記,走在前面來。一位大哥哥先介紹某某人來呈筆記本,很有次序,而這個年紀最小的孩子,他就一步一腳印,不是這樣蹦蹦跳的,是很有威儀的。
來到講台旁邊,他這樣很端嚴踏上台階來,他一上來,雙腳就跪下去,筆記本抱著,人就彎腰下去。那種(威儀)不輸給大人,受過多久的訓練才表達得出那種的威儀,這才四歳的孩子,糼稚園小班,問他:「你是大班?」「我是小班。」開始,第一個(分享),我把筆記接過來,她就鞠個躬下台去。大哥哥就把麥克風交給他,他接過麥克風,開始自我介紹,就說出他薰法香(心得)。他一邊講,我就將他的筆記掀開,剛好翻開時,看到的那一頁,正好是他在說的故事,他聽法的心得。他還不會寫字,用畫圖的,那張圖就是裡面有兩條魚,一條繩子綁住牠們,這是一張圖。同一張圖的下面又有一張,畫了一張四四方方的紙,紙的旁邊又有一綑是一支一支,好像紙捲著香,後來我才知道那是香。這是他這樣邊解釋。
他就解釋說,有一天,佛陀和他的弟子走在路上,佛陀要他的弟子撿那條繩子來,要他聞聞看,「很臭啊!」佛陀就跟弟子說:「這條繩子是因為綁過魚,才會那麼臭。」再走,向前看到一陣風吹來一張紙,佛陀就跟他說:「那張紙去撿起來。」(弟子)就去撿這張紙,佛陀就向弟子說:「這張紙聞聞看。」「很香啊!」佛陀就跟他說:「人若是做惡事,心有惡念,就像那條繩子綁過魚一樣,腥味;人若能修行、持戒,就像那張紙包過香,那個味道還在紙上。」這個故事這樣說完,他自己就做結語,他說:「就像我們大家,若是做好事,心就會香香。我們做好事,心裡就會香香的;假如做壞事,我們的心就會臭臭,像那一條繩子。」看,這是一個孩子,是小班幼稚園的孩子,他薰法香,是每天喔!那本筆記本裡面畫很多圖。他要回去時,我跟他說:「這一本送給師公好不好?」有一點不捨,卻又表現得很大方,「好。」後來我要他們(常住師父)幫我收起來,不知道有沒有又不捨再拿回去?我就不知道了。
看,清淨心,這種本覺,這是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本來就是那麼清淨,只要清淨的心,一聞真實法,佛陀所說的法,相信,心沒有煩惱、沒有雜念,他就能聽進去。這種聽進後瞭解,就與佛心很接近。瞭解佛的法,就是瞭解佛的心,所以「佛知見正道」在我們的本覺中,聽了法,自然啟開佛知見正道。我們人人修行,就要真正用心修,平時的習氣要很注意,注意我們的習氣是不是無形中又起來呢?我們是不是有將習氣降伏下去呢?習氣是熏習來的,不是本來有的,是我們無始以前一直熏習,或者是今生此世環境熏習,讓我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出這樣的習氣,這是熏習來的,不是本來就有的。所以,本來就有(的)是清淨的本性,清淨的本性受後天環境不斷污染它、熏習它。
所以我們現在在聽法,也是在薰習法,法要入心,如那孩子說的,惡法要去除,才不會臭臭的,要好好地修善法,心才會香香的。同樣的道理,孩子就會這樣想。這是本覺,清淨無染著在他的本性,一瞭解法,他就能有他的註解,他自己內心的心得,這不就是知佛的知見嗎?這就是最接近佛心的本覺,這就是正道。學佛,應該要好好用心,學在正道,正道智是很重要。前面的經文說,
經文:「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我們昨天說過了,希望佛法能更普遍,現在的聲聞,與過去的聲聞就不同了。法華會上,舍利弗等,迦葉尊者等等,這些聲聞,過去還是守在獨善其身;現在法華會上,舍利弗已經(受)佛為他授記了,須菩提、摩訶迦葉、迦旃延、目犍連四位僧(團)中的領導者,都已經體會到了,所以出來表達他們已經信解了。他們已經知道,過去就如貧窮子,雖然已經看到很多的寶藏,卻沒有想要去取。現在長者已娙宣布:「我所有的一切,是我兒子所有。」「我所有的一切」,就是(譬喻)我能了解的,我的弟子都也能了解。這就是心、佛、眾生都是平等,只要體悟得到,人人都是佛。
這種道理,現在這些聲聞已經「真是聲聞,以佛道聲」,現在佛陀所說的道聲,所說的教法,微妙的聲音入心來,不會漏失掉了。過去對大乘法,他們排斥,排斥掉,以為大乘法是為菩薩說的,現在他(們)已經知道:大乘法也是為我們說的,我們現在懂得接受了,這是大無漏,已經大乘法入心,不會漏掉。所以「以佛道聲,令一切聞」。不只是我已經聽進去,我也要再將佛的教法告知天下人,所以「令一切聞」,就是瞭解之後,就要發大心。下面再說,
經文:「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普於其中,應受供養。」
這段文說,「我等今者,真阿羅漢」。這時候,我們所有去除的煩惱,心已經都清淨了,不只是心清淨,也已經發大心了。「於諸世間」堪得受「天人魔梵」等等,「普於其中,應受供養」。此時真的這個心已經開啟、擴大了,能堪得受天人魔梵所供養。到底過去是不是也有應受供養呢?過去他們都要托缽,入城裡聚落的地方,去接近人群,去托缽,接受供養。這是世間人。但是現在已經透徹瞭解了,除了去除煩惱,還是諸法入心了。發大心了,這個法已經很充足,智慧提升了,接近菩薩、佛的境界,這個德…。過去是自己內修即是「功」,現在開啟了心胸,已經要將法,應天下人普遍都能聽到佛法,發這念心,自利利他,這個德已經升高了,不只是得受人間的飯食供養,現在也應該受天人魔梵的尊重供養,這就是德。德行升高,(受)天人恭敬尊重供養,意思就是這樣。
我們常常說,我們何德何能,怎能受人供養呢?就要有德才堪得受供養。阿羅漢,「真阿羅漢」,那就是身心清淨,得智慧升高,就如佛一樣。佛正是大阿羅漢,不只是清淨,又能兼利他人,所得的法,完全是為眾生修行,為眾生而覺悟成佛。佛陀現阿羅漢,就是出家人的身形,已經得到超越一切的智慧,心與宇宙天體合一,這種超越的智慧,那就是天人魔梵都恭敬,尊重供養。下面的文再說
經文簡釋:「我等今者,真阿羅漢」
*「言今者」:真知得道得果,真是聲聞,真阿羅漢,而決定自當作佛。
「我等今者,真阿羅漢」。「今者」意思就是現在,現在就是在法華會上那個時刻。「真知得道得果」。在佛陀的開示,在靈山會上,菩提道已經開始鋪,這條覺道就是因,身體力行是果,不只是鋪覺道,也身體力行,這已經是真聲聞。現在是真正的聲聞,過去佛說的,就是聽一半,半滿的法,現在是圓滿的法。過去只是聽如何修行獨善其身,去除煩惱,現在不只是獨善其身,又兼利他人。全盤的煩惱、那些執著,再來生入人群,這個執著已經去除了,來去自如,乘如來法來人間,這種已經是得道得果,已經瞭解了:因,就是這樣起,果就是這樣修,所以今者「真知得道得果」,這個方法都攝受了、了解了。所以,「真是聲聞」。現在所聽到的,佛句句的話,我們都是一句都不漏,全都收入心來了,是真阿羅漢了。我們現在是真修行者了,是為眾生來修行了。「而決定自當作佛」。自己作佛,也要自己決定,你有心,自然你就能向這條大乘實法往前走,將來一定是能作佛。
*昔證四果,是小羅漢,我等今者已入圓教,是大乘中真阿羅漢。
「昔證四果,是小羅漢」,小乘的阿羅漢,雖然是證四道果…四果阿羅漢,但是還是獨善其身,儘管到四果了,還是獨善其身,所以叫做小乘。「我等今者已入圓教」。已經開始,法華會上,捨去漸教,過去這樣一步一步來,我們已經到頂端了。「前腳走,後腳放」,如我們走樓梯,第一階樓梯,伸腳踏上,放掉後腳,再往前踏上。所以現在從最低,慢慢向高階層走。已經將過去漸教的小法入心了,不要再執著小法中,法已經入心,成為我們自己的了,不要再執於那個地方。現在應該要接受的,專心就是(入)大乘法。所以「我等今者已入圓教」,半滿的就這樣過去了,現在已經完全圓滿的教法,是大乘法。
大乘的教法,(讓)我們是真阿羅漢,大乘教法入我們的心,才是真圓滿的大阿羅漢,就是到佛的境界。佛陀與這些弟子,已經證四果的弟子,也是生活在一個僧團裡。不過,佛陀雖然現僧相,但佛的境界與他的弟子的境界又有不同。所以,現在弟子的境界與佛一樣是現出家相,現在更上層樓,已經到佛所看的地方,已經慢慢接近了。所以,接近(真)阿羅漢,而且是圓教的大阿羅漢,這就是真阿羅漢。這是修行,同樣是現修行(出家)身,但在理解(法上),小乘與大乘還是差很多。所以我們修學佛法,雖然說是修行,但是我們要步步向前進,同樣要為天下眾生運悲啟道智,我們還是要與眾生同體大悲,要走入這條菩提道,戒、定、慧要無漏失,向前前進,這樣才有辦法真正成為真阿羅漢,也是圓滿的圓教。
經文簡釋:
「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於三界中諸天世人魔王梵王,欲天主為魔,色天主為梵。
*魔謂他化自在天魔,為欲界之主,為防害正法之魔王,即: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
四魔中之天魔,梵:謂梵王。
「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於三界中諸天世人魔王梵王」,或者是欲天,欲天主就是魔王。欲天主就是欲天的第六天,這天主都是來人間擾亂人的道心,這叫做魔王。色界天主叫做梵王。魔就是他化自在天魔,他化自在天就是在欲界第六天,這是佛經中這樣說。欲界第六天叫做「他化自在天」,這是在欲界中的第六天。這就是妨害正法的魔王,因為他覺得人間人人若都修行,欲界的眾生就減少,他所統領的,他所控制的凡夫減少了,欲界的人減少,他的權力就會變薄了。所以他希望欲界中要多些魔子魔孫,就阻礙人修聖道法,這種天主,那就是魔王。
這魔王,他用什麼方法讓我們人間有煩惱,顛倒妄想,那是什麼呢?凡夫就是因為有煩惱魔,有五陰魔,還有死魔,還有天魔,在欲界中還有這四種魔。煩惱,這天天都在說。對啊,這都是在破壞我們的正法,破壞我們修行的觀念,這種煩惱魔。還有五蘊(五陰)魔──色、受、想、行、識,還是在這些地方在煩惱中。前面一直說「五蘊」,還有很微細的煩惱,在我們的思想觀念中還有,所以這是五蘊魔。還有死魔,人生苦短,既是在修行,短短的時間才發心而已,才開始要了解道理,不用多久,生老病死,一生結束。真正的(修)行,還未很入心。善根浮起,才開始要修行,死魔(就)現前,奪走我們的生命,來生假如帶業往生,不知到哪裡了。每一個境界,都有後天的煩惱不斷在複製,要解脫的機會就很少,這就是死魔。因為人生無常,人生短暫,要修行,法很多,到底我們懈怠的心,什麼時候能去除?及時修行,我們能維持多久?但是,沒想到死魔常常在我們的身邊,哪一天無常出現?不知道。但是,人生壽命苦短,這也是一種修行的障礙,死魔。
再來就是天魔,天魔就是欲界的第六天主,就是一直讓我們的人間一直困擾人心。如佛要成佛之前,他也要破魔,要超越種種的煩惱、五蘊等等的魔來困擾他的身心,他也要很用心力,才有辦法破魔,才能成為正覺。所以這是四魔中的天魔,叫做魔。若是「梵」,梵就是在梵天王,他是色界的天主,就是修清淨行。下面再說
經文簡釋:
「普於其中,應受供養」;普於天人大眾之中,以修如來智慧之故,皆應受其恭敬供養。
「普於其中,應受供養」。普遍,已經成阿羅漢,也脫離六道,不受六道所控制,也超越了色界。所以因為這樣,是大阿羅漢,就「普於其中,應受供養」。因為我們不必再受魔王控制了,我們的心去除這些煩惱無明、塵沙等等,這些煩惱若去除,自然心就不受這些煩惱魔事來困擾我們,這樣,一定魔王也是拱手尊敬,我們修行戰勝了魔王,魔王也來降伏了。所以因為這樣,「應受供養」,堪得受他們的恭敬,堪得受他們的供養。「普於天人大眾之中,以修如來智慧之故」。我們現在開始依佛陀的法,實行如來的智慧,所以這樣我們有堅定的心,能夠破除魔、梵,破魔,不會留戀在色界中,這些都脫離了。因為這樣,他們一定是降伏,而且「恭敬供養」。所以我們修行,內修為功,外行為德,我們的身心一定要照顧好,這樣才是真修行者。
*「應受供養」:即佛十種通號之一,名為:阿羅訶:名應受供養,佛諸結使除盡,得一切智慧故,應受一切天地眾生供養。
「應受供養」的意思,就是佛的十種通號之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十號之中的「應供」。這就是佛修行已經超越了三界,而且心與宇宙天體合一,這種大覺不受任何所束縛,所以已經是阿羅漢,而且是大阿羅漢,現出家相,修行超越者,「應受供養」。「佛諸結使除盡」,「結」就是煩惱,所有的煩惱結使全都除斷,去除了一切,這是大阿羅漢修行到這樣的程度。所以,「得一切智」,一切智慧,所以應受天地眾生供養。
*「真是聲聞,真阿羅漢者」:約教說,由圓十信入圓初住位,分證大涅槃真實三德。
*一真一切真,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利益眾生。
真是聲聞,真阿羅漢。這就是教,在教的方面有層次,有小、中、大乘法,這是教法。所以「由圓十信入初住位」。開始,菩薩有十地,「十信」地等等,要經過這樣的信心階段,去體會瞭解很微細的法,很多微細的煩惱去除了,我們現在開始,很多微細的法都能夠入心了。所以,「分證大涅槃真實三德」。這就是已經與佛陀的階段一直接近了。「一真一切真,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利益眾生」,這就是真,真如。一真就一切真,真的是能在無佛世界示現「八相成道」。釋迦牟尼佛來人間,就是無佛的世界,他來娑婆就示現「八相成道」。這是過去一直說過的法,我們都能了解。我們體會佛所教的法,我們必定依佛法來修行。
*約本跡說,今聞法華開權顯實,開跡顯本,過去我等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乃屬應化非真。
*今日顯知我等是真菩薩,必當作佛,是真佛子故。
佛有本佛與跡佛,約本跡法來說,「今聞法華開權顯實」。現在的《法華經》,從過去的三乘法,過去的小乘,在小乘法,還有中乘、大乘,現在到此,已經是開三顯一,純為一實(相),這就是「開跡顯本」。意思就是說,跡佛就是現相成佛,這叫做「跡」,走過的腳印。其實本佛就是真如,人人本具,過去大家都…現在的「我等」,「我等」就是修行者,迦葉等表達「過去我等內祕菩薩行」,過去大家都有含著菩薩行,「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外現聲聞身」。大家都有這個善心,佛陀所說的法,我們都知道了,就是現聲聞身。
但是,我們現在已經也瞭解了,瞭解之後,現在對外還是說「聲聞」,但是內化,已經也是菩薩的心。所以,內外,外在看來還是聲聞,其實這是應化身,我的內心都已經與佛覺開始接近了,這是修行的過程。就譬喻佛來人間,「八相成道」的意思。他們也是,這些弟子也是來人間現這樣的相來求法。求法從小教而一直到大法,這樣層次,其實他們「內祕菩薩行」,有菩薩行,才能跟得住佛,同樣有與佛同等的心。但是要讓大家知道,修行不是那麼容易,「今日顯知我等是真菩薩,必當作佛」。今天開始要讓大家知道,大家今天開始「是真菩薩,必當作佛」,我們也能行菩薩道,將來也是同樣能成佛,我們大家「是真佛子故」。
對啊,我們應該有信心,大家是顯跡,同樣來人間現相,各人過去有各人的生活故事,在生活中發心修行,這就是我們的跡,我們的過程。我們現在修行,我們的感受是如何?我們的感受,是不是習氣還很重呢?我們要趕快改。其實人人都有同一念心,想要成佛的心,也瞭解成佛之前一定要經過菩薩道,現在真實發心,一切無罣礙,專心行菩薩道,方向對,走對了就對。所以這是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