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71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一 8月 05, 2013 10:08 am



 無量義經-德行品(2) 作者  慈濟基金會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006

【第三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p.47~55
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偈頌 進度頁數:p.49~62
法身大士、慈悲菩薩、其心禪寂、常在三昧;
恬安淡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漢文讀誦





※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大菩薩之德行─法身大士 慈悲菩薩
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法身大士要戒、定、慧三無漏學結合。
參、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肆、歡喜做菩薩

壹、大菩薩之德行

一般佛陀講經,常描述法席上有隨佛修行的出家眾一千二百人。但法華會上,佛陀開演《無量義經》前,法席卻有「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以及國王、國臣、大長者等無量數。

這八萬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達到「其心禪寂,常在三昧」的境界,何其殊勝。

一、法身大士
《無量義經偈頌》P.50—「法身」是人人與身俱來與佛平等的智慧,「大士」則是菩薩,指已經去除無明,顯現自我本性的清靜慧光;「法身大士」是身心清淨、智慧光明的菩薩。

《無量義經》P.47--是累積修行而斷除一份無明,及顯一分法性之菩薩,亦即立大志、行大願的大菩薩。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法華會上,法陀法座周圍的菩薩們,皆因不捨眾生苦,所以發心到人間實行法華道─《法華經》的道路。

二、慈悲菩薩
《無量義經偈頌》P.50~53 --現代慈悲菩薩示現─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慈濟人以誠信實的心,發揮無私大愛,願意放下個己的事業,走進苦難之地,引導悲痛者走出哀傷的心境,並鼓勵他們再去引導,連少年、稚子也能體現那份真誠的感情,此即慈悲的示範,菩薩的精神。

補充:2008年5月20日,四川汶川發生世紀性的大災難,慈濟在汶川大地震關懷中,十七梯次的賑災行程,從災後立即出發,在8月25日告一段落,一梯次接著一梯次,醫護人員、士農工商的慈濟人及學子,放下事業、家業,共一百多天愛的接力,義診、發放、安心關懷,膚慰受災鄉親,帶動災民走出災後陰霾。

20080716人間菩提--愛心接力新里程 因為四川地震失去兒子的廖昌會,在慈濟志工的引導下走出傷痛,投入志工的行列(香積志工),現在她也帶著同樣失去兒子的張崇友夫婦,來到慈濟的聯絡點。有青年志工、小志工心疼他們的傷心,當場認張崇友夫婦為乾爹乾媽。

上人開示:「用被度法再度人,這些災民就是被慈濟人度出來的,他們同樣用這種的方法再去度別人,這就是智慧。所以親其親、子其子,的確天底下不都是一家人嗎?」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009
直到藍天白雲的到來,原本不言不語的趙健在志工關懷後打開了心門,今天特地前來道謝並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與羅素貞師姊合影。
20080522人間菩提--愛心接力‧續啟良善─慈濟四川勘災團第二梯次團員一抵達當地,立即投入勘查訪視工作,目前確定在洛水鎮駐點,提供熱食與醫療服務,而志工們也馬上到災區關懷膚慰,看到這一個年輕的孩子,名叫趙健,因為地震他被壓在建築物夾縫中,被搶救出的他明顯受到驚嚇,已經好多天不說話了,直到藍天白雲的到來,讓他終於開口,忘卻悲痛,也開始學會付出。

汶川大地震後五年,四川雅安發生強震。當年受助的種子已萌芽,膚己慰人成菩薩!

人間菩薩愛的足跡遍及全球,雅安地震也是其中之一。雅安發生地震已經超過半個月,地震發生後,臺灣不少人都向精舍詢問是不是可以前去協助賑災,但上人這次決定就地取材。因為「當地的菩提種子都已經萌芽,讓當地承擔,五年前汶川地震,慈濟人投入在汶川,再幾天(5/12)就是五周年,慈濟人不斷輪流進去,帶出一群菩薩,這群菩薩已經萌芽受證,從過去打麻將的雙手,變成菩薩膚慰的雙手,都是展開擁抱苦難人。」

五年前被擁抱膚慰的受災鄉親,五年後也投入雅安地震災區,反過來膚慰擁抱受災鄉親,他們曾經受到汶川地震那麼大的災難,家園損毀,人也受傷,但接受慈濟人膚慰關懷後,愛的能量滿滿,如今換成他們走入蘆山等災區付出、發放、輔導、帶動孩子,分享他們走過來的心路歷程。

還有達州、重慶等地,也是五年前聽聞到臺灣慈濟投入到(四川)洛水付出,慈濟人文培植在內心,生根發芽,也是一棵棵菩提樹長大了,可庇蔭各個地方。這次可以從成都、洛水、重慶,就這樣周圍人人會合起來,彼此互動接力。至於臺灣慈濟人本來就一直沒有離開四川洛水、什邡,這次雅安地震,從半個多月前投入到現在,接引不同省份的菩薩怎麼膚慰、怎麼帶動、怎麼樣來關懷,這都是臺灣的慈濟人還在當地,而且新發意菩薩,已受證、當受證的菩薩,人人發心,這都是菩薩的訓練場。」《2013年5月6日志工早會》

&feature

《無量義經偈頌》P.53—受苦的人,一人能受到佛陀的教法,其他受苦的人也能同樣受到解脫。

補充:菩薩啊,其實不是只有讓人膜拜祈求,不是這樣而已,真正的菩薩是要走入人群,可以了解人間疾苦。人生啊,是一個堪忍的世界,要堪得忍耐!苦難眾生,苦還要堪忍,所以苦啊!【2011年11月28日歲末祝福行腳開示】

小結:以清淨心,用在人間,無處不在,遍布人間。

補充:菩薩是自願的,我常說甘願做、歡喜受,就是自己發願,再複雜、再苦難的地方都要走入苦難;菩薩覺有情,明知有苦、明知哪裡不安還是要去,這是因為菩薩心自安,步步為營地感受那樣的境界之苦,心靈有了感受,支持的願力會更深切,菩薩就自然能更深切地堪得忍耐!《2010年3月11日志工早會開示》

慈濟人「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在人與人之間帶動愛與善,就像在眾生心中搭起心橋;「以慈導悲,以悲啟智,以智顯慧,以慧等觀」,悲智雙運,為人間坎坷鋪路造橋,讓迷茫者得接引,讓無依無靠者得安穩。《慈濟月刊501期 無盡藏》

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
無量義經中描述的菩薩,都已經俱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的五分法身,就是修行過程中,以修五種功德圓滿的法成就之佛身。

有次第的,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脫,由解脫而有解脫知見。《無量義經偈頌》P.93、175

一、戒─
《無量義經》P.47~48—佛弟子不能不守持戒律,戒可以「防非止惡」。身業保持清淨,不能有殺盜淫的情形發生;口業預防不當的言語;心境要清明沉著,不要起了貪嗔癡的惡念。

一切以平常心看待,涵養的功夫達到極致,就是持「戒」清淨。
戒身口意,何者最重要?

《無量義經偈頌》P.93~94—修行首重於「戒」,必須從戒身口意做起,遠離三業的過錯。…心的習氣若沒有調伏,身口都會犯錯。身口意守清淨,防非止惡。

二、定─
《無量義經》P.48--定即不亂,修行必須修到任何事都不會擾亂自己的心。

心如止水,歡喜悲傷皆不動搖,將一切眾生當作自己的眷屬,任何事都可以原諒,不被境界所轉。

「定」是由平日的修持而得,要將雜念放下,視名利、得失如浮雲,唯有摒除心欲才能得定。

《無量義經偈頌》P.94—離一切妄念。心緣境,容易受外界誘惑而起妄念,故習氣難斷;心若斷除妄念,自然能去除習氣而在定中,「不復顛倒亂想」。

三、慧─
《無量義經偈頌》P.94—如何產生慧的法身?要「破惑證真」。破惑,談何容易!

世間事:知道→徹底知道→體會→利用。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真正的道理要親自體會,真正有見、有證,才叫做「證」。
例如:2008年慈濟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緬甸風災後,走入當地「見證苦難」…真正體會人生的苦不堪言與無常,才深刻體證「生命不用計較,只要精進」的道理。
如此學習一步步斷除妄念、增長智慧,即破惑證真。

四、解脫─
俱足正確的見解。斷除習氣,清淨身口意,正念正解才會現前。
例如:平時舉手投足間,身口意都有習氣,例如見到一個人的背影,就知道是某某人。
例如:遠遠看到某個身影,看走路姿態就知道是某某人。在辦公室,人人專注工作,聽到某個腳步聲,就知道是某某人來了。種種都可能是不自覺的習氣,長久跟隨著自己。

五、解脫知見─
指一切境界都很分明,了解一切苦難,是因為各種因緣所集成的苦因、苦緣、苦報,已達斷除一切無明煩惱之智慧。

參、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無量義經偈頌》的文字典雅,易記能入心。一見文字,腦海就能浮現出美妙的韻律,無論唱或是誦都能琅琅上口、牢記於心。

方便法─這些文字易記能入心,方便隨時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真實法─深究其中道理,就能知道內涵實為「真實法」。

背起來還算簡單,我們真有辦法進入這個境界嗎?好像是不容易,所以佛陀不斷以種種方法,來循循善誘我們。以《無量義經偈頌》P.57~60「白淨比丘尼」的因緣,體會「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feature

【思‧想一想】
1.白淨比丘尼過去生有甚麼樣的因緣,可以讓她此生如此順利出家,又證得阿羅漢果?
2.什麼樣的體會與心境,讓貧婦想要布施他們夫妻賴以維生的一條毯子,也就是財產的全部?

一、其心禪寂,常在三昧
《無量義經偈頌》P.53—菩薩因為具有清淨的身心,心在正知正見中,行於三昧正行正定中,解脫知見之所成就,所以即使在紛擾的人群事物中,心也能定靜。

禪即是定。「常在三昧」並非專指打坐入定,強調擔柴挑水、行住坐臥無不是禪,因為心中有佛,行中自然有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現清淨的身心。

《無量義經》P.49~50—佛陀施以種種教法,無非要使眾生能夠棄除煩惱;唯有如此,心才能到達禪寂的境界,此時心境即得寂靜輕安。

心中沒有絲毫掛礙的人,他的心境必定清朗寂靜。

我們學佛,不論修行或是做事也必須「前腳踏出,後腳提起」;不要時時計量(計較),即能恬安澹泊。

舉例:佛印禪師與蘇東坡
蘇東坡一日心有所感,揮筆寫下一首偈文「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命書僮送往隔江的佛印禪師,表示自己禪定的功夫已達如此靜定。

佛印禪師一看,也揮筆寫下兩個大字,命書僮帶回給蘇東坡。東坡居士收到、打開紙簽,一看紙上「放屁」斗大的字,氣急敗壞,立即乘船過江,打算興師問罪。

佛印禪師見東坡居士,說:「您不是已得禪定功夫,怎麼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二、恬安澹泊,無為無欲
《無量義經》P.51~52-「澹泊」即對世間沒有貪求,不為世間的名利地位所動,只有救度眾生的心志。「無為無欲」即所做的事情都不是為自己的利害得失。

菩薩並非完全無欲,但是他的欲和凡夫不同,是清高的希望,祈願世間能夠祥和平安。

舉例:菩薩的心懷是「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然在滾滾紅塵中,凡夫則可能是「虛空有盡,我『欲』無窮」,離不開財、色、名、食、睡。

舉例:記者問:「慈濟委員賣力付出,為什麼不在慈濟的雜誌上發表?」上人言:「慈濟的委員完全都是為眾生做事,絕對不是為名利而做,若是計較名利,志業絕對無法成就。」

想要成為慈濟委員,必須俱足「誠」與「正」,確確實實貢獻力量未來為大眾服務(眾生無邊誓願度),俱足正當的見解,沒有偏私的念頭(煩惱無盡誓願斷)。

補充─從不在慈濟的雜誌上發表,到人文志業的推動

為什麼現在有人文志業,又有人文真善美志工?

把慈濟的成長比喻成一棵樹,那麼,慈善是根,醫療是幹,教育是枝椏,而人文則是接收雨露的樹葉。

眼見大乾坤的不調,人心的濁氣愈濃,上人心中不斷湧現的「來不及!」至為關鍵─上人曾慈示:以有限生命,想要渡化廣大眾生,實在非常困難,所以要結合群體力量,利用發達的科技,在二十億佛國,現廣長舌相。透過科技連線報導,就能一秒不差,聲音、畫面遍傳天下,即是所謂『神通廣大』。媒體,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弘法工具。

1967年7月創刊的慈濟月刊始於徵信,但其間轉載的佛理闡述和好人好事報導,是慈濟人文志業的濫觴。如今,包括定期刊物、出版書籍乃至廣播、電視,皆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擔負起「報」的天職,更以「導」為責任,「正人聽聞」,傳播「真」的訊息、透過「美」的作法、引導「善」的方向。

三、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無量義經偈頌》P.55~56—「恬安淡泊,無為無欲」煩惱皆起於顛倒亂想,我們的心面對色聲香味觸等外在境界的時時誘引,常會生貪嗔癡惡法;心若能常在禪寂三昧中,不起心動念,有這份定力自然面對外境就能「顛倒亂想,不復得入」。如同靜水不動搖般恬安、寧靜。

倘若定力不足,沒有入三昧的正念,即使只是一粒沙丟到水裡,也會擾動水面。
舉例:上人的經驗,清澈的水池,池面雖靜,卻可以感覺水在流動,似動非動,水中的石頭粒粒明晰可見。感覺那池水就像是我們的心……

&feature

四、顛倒亂想,不復得入,恬安澹泊‧無為無欲的人生
人生毫無掛礙,每天平平安安,必定要無為無欲,我們一切隨緣,不要一直想著爭取,要有一番作為。其實,只要把握人生的方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每一步人生,都是值得留下的足跡。重要的是行茲在茲,要面對現實,踏踏實實地生活,不要在此處留下足跡,心卻在遙遠而求不可得的理想境界,這樣的追求會很辛苦。

如果能夠面對現實,無為無欲,不必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去創作一番,自然可以「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這樣的生活實在很讓人欣賞。《2003年10月04日對全省合心組委員開示》

恬安澹泊‧無為無欲的人生

李宗吉居士─
二十多年前,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期工程建設時,李宗吉居士由女兒用心地帶進慈濟來。他會走入慈濟的門,也和他的事業有關。因為當時他的貨櫃船,在海上觸礁了,那時候,正是他事業的緊要關頭,要他不擔心確實很不容易,所以女兒就把他帶來。

已經中風過的他,行動不是很方便,但是感覺很虔誠。上人對他說:「擔心沒有用,說不定你心開了,運就通了,水一漲起來,船自己就會動了。」他就是那麼有信心:「師父這麼說,只要我心開運就通,水如果漲起來,船就會動。」他把這個心念放在心中,回去了。不可思議是,那天晚上,電報打回來,船真的能動了;前幾天很多船去拖,都動不了,從精舍回去之後,真的是水漲船動,讓他的信心更加堅定。

他自小就家境貧苦,連讀書的錢都沒有,只好去當童工。老闆會試探他,把錢到處丟,他在清掃的時候,撿到錢,很老實地拿去給老闆:「我在那裡撿到這些錢。」老闆一次一次地試探他,一次一次證實他的忠實,俗話說,老實就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他得到老闆的疼惜與看重,並且用心地栽培他。

直到他自行創業時,歷經波折,是毅力讓他成功。成功的企業家,又不失那分孝順父母的心。他將媽媽請來台灣侍奉,當他買回來的第一艘大船要啟航了,一般人都會邀請政治人物或明星等有名氣的人,來主持開航典禮。他說:「那些人都不重要,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我的母親,所以,這艘船是用我母親的名字命名,當然要讓母親來主持開航。」由此可見他的人生,小時候是忠直老實,長大後事業有成,則是信用、孝順。

更讓上人感動、折服的是,從他走進慈濟之後,他的毅力、勇氣。他是建築委員之一,不論工程有多高,行動不便的他,同樣爬到高處去看工程施工的情況。每次上人到工地,他們(建築委員)都是一早搭飛機趕去,早就在外面等候了,像他這樣的盡心、盡力、盡責,實在是令上人很懷念的一位長者,能夠作為我們的榜樣,可以用「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代表這位長者──李宗吉居士。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007

杜俊元居士─
今年七十歲的杜俊元居士在台灣科技產界的輩分很高,一手創立了台灣第一家自資的半導體公司,從此事業也越做越大。現在他同時擔任無給薪的大愛電視臺的董事長,可是他在高雄的社區裏,跟所有的慈誠師兄一樣,值慈誠隊勤務指揮交通,而且也發心幫忙鄰居掃街,總是縮小自己,做到「合心就是協力」。

他是護持、成就高雄靜思堂土地的大長者。

慈濟高雄分會成立至今第19年,由於舊會所空間不敷使用,當時擔任華泰電子董事長的杜俊元師兄,發願買下志業園區現址的廢棄工廠用地,成就了現在的高雄靜思堂,高雄志業園區在2005年落成啟用,「從幼教到大專到一般社會大眾,每一個人都可以到這邊付出,都可以來找到他生命的良能。」是南部菩薩大招生的清淨道場。慈濟志工江淑清常說:「這是杜師兄的願力跟他跟上人的因緣,還有我們高雄的福報。」

慈濟活動必定準時參加,有時僅是坐在一旁聆聽,仍堅持不缺席,是廣受志工與同仁敬佩的學習典範。上人言:「他放下身段、一路陪伴,做到了『不請之師』,像雨露滋潤大地一般。慈濟世界裏許多師兄師姊正如這般,付出愈多,愈是感恩大家共同成就其生命價值。」

2011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他並不以自己忙碌、年長而選擇輕苦的(在貴賓席端坐),而是深入社區組隊,長達半年的每周練習妙音動作與唱誦,接受一次次的驗收成果展,希望透過水懺,傳遞齋戒愛地球的善念。不早退,不缺席,在社區練習時,吃完飯就來等大家,順便幫忙排桌椅,十足長者風範。

每年浴佛彩排─師兄師姊最感佩的是杜俊元師兄,年年的浴佛節都沒缺席,年齡超過七十的他,在大太陽下彩排許久也不會喊累、喊熱,他說:「心中清涼就不會感到熱了,針對最近的新流感,心中真心期望天下無災無。」

肆、歡喜做菩薩
&feature
常常說人人與生俱來,有與佛同等的智慧,但凡夫想要體會佛陀的智慧,卻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凡夫自無始以來,不斷累積煩惱,埋沒了智慧。

學佛,就是要學習如何回歸本俱的清淨智慧,學習如何歡喜來做人間菩薩!就從戒定慧開始做起,身口意保持清淨,防非止惡。

非常單純的三個指標,用在生活中,幫助我們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
一、心想好意
二、口說好話
三、手做好事
您可以在自己的行事曆上,找到喜歡的記號,記錄自己身口意的起起伏伏,下次讀書會上,我們再來互相分享「歡喜做菩薩」!

別忘了!您的心得體會,還可以投稿在「菩薩廣行無量義」的網站上,與全球分享學習「歡喜做菩薩」的點點滴滴。
網址:http://meanings.tzuchi-org.tw/
也可以輸入中文網址:菩薩廣行無量義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2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日 8月 11, 2013 10:15 pm


在無量義經偈頌裡看到這一句話「面對世界大災難,慈濟人凝聚善的智慧、愛的力量「以慈導悲,以悲啟智,以智顯慧,以慧等觀。」
心想,整理一下,在晨語裡上人開示,讓大家更明白,感恩!

以慈導悲--慈心開闊,至誠希望人人幸福;即使素不相識,也能感同身受他人的苦,以同體大悲心為其拔除
悲啟智--悲心寬廣,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發揮智慧,用各種方法助人解脫痛苦
智顯慧--智慧明朗,能分別愛恨情仇;不受糾纏,從根本斷除無明煩惱
慧等觀知因識果,了解法性空寂;故能平等對待萬物,尊重大地眾生。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2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日 8月 11, 2013 10:35 pm


可以請問一下老師嗎?
五分法身
解脫及解脫知見這二種的分別
個人的看法如下不知是否正確?感恩喔

解脫 是從自身的正見正解著手,守好自己的身口意,
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 未生惡令不生 已生惡令斷
所以  漸漸地滌心垢去無明。

解脫知見  從源頭想起
四聖諦  苦集滅道  
知因緣  了無常
在自己的認知行為上步步戒慎虔誠
不讓煩惱產生無明覆心

映月 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71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一 8月 12, 2013 9:36 am


映月你的問題觸及到修行很重要的問題,也是比較深比較難解的問題,能夠思考這些問題是很棒的。
我也只是盡我所知道的一點點皮毛加以回答,但方向的正確是很重要的。 

以慈導悲--慈心開闊,至誠希望人人幸福;即使素不相識,也能感同身受他人的苦,以同體大悲心為其拔除。
以悲啟智--悲心寬廣,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發揮智慧,用各種方法助人解脫痛苦。
以智顯慧--智慧明朗,能分別愛恨情仇;不受糾纏,從根本斷除無明煩惱。
知因識果,了解法性空寂;故能平等對待萬物,尊重大地眾生。
(第二句加上來才是顯慧)
以慧等觀—透徹真理,能了解佛陀本懷;體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了悟一切眾生平等,一切世界平等,一切法平等。
(我是以法華經的「平等大慧」及最高的「究竟佛慧」寫的)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71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一 8月 12, 2013 9:39 am



 
映月:

你寫的兩段都是解脫,或是如何得解脫。 

要了解解脫其實很簡單,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遇到馬勝比丘那一段很重要。

馬勝比丘說:「諸法從緣生,亦復從緣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到以後就證初果,皈依佛以後15天就證無學果。

初果即已得初步解脫(斷三界見惑、入無漏修行的起點但未出生死輪迴)。所以學解脫要從理解因緣觀入。
 

我們看一下法華經的說法。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從四聖締到十二因緣,懂了,通了,就得解脫。 

解脫與解脫知見,我講過很多遍,解脫是如上經文所說,眾生以種種因緣,種種的法「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解脫知見,簡單講是「自己得解脫還能夠教人得解脫」,知見就是佛知佛見,就是智慧,就是解脫的法。我常說心中有法才能說法,心中有解脫知見才能教人得解脫。

所以五分法身在解脫的部份要分成兩段來說是有其道理的。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71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一 8月 12, 2013 11:07 am


以上解脫與解脫知見我想到一個譬喻,比較好記與理解。
例如,你要到花蓮靜思精舍,解脫是你去過了,不管你是如何去的,或是到了有何想法、感覺與體會等等。

解脫知見是你自己去過,你也成為一個導遊,全能的導遊。
你知道很多交通工具可以搭乘,你也知道可能遇到的問題,到了花蓮要如何走,到了精舍可以做什麼。
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人會問許多不同的問題,你都可以給他滿意的答案或引導。
這就是解脫知見。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2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Empty周一 8月 12, 2013 1:12 pm


就是二個層次的不同,真的感恩老師
在老師PO的法華經文中
四諦十二因緣
三明六通八解脫
三明   老師 在 
https://neptuner.666forum.com/t6714-topic  有解說
八解脫 在 
https://neptuner.666forum.com/t212-topic  有解說


大家可以參考

而八解脫 已經進到無色界的修行了(三界:欲界 色界 無色界)
映月 有找到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DIC/00490.htm
覺得可以跟老師相呼應
讓我們更明白

其實真的佛學浩瀚 
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
從善門入的我 起步晚  但感恩有明師及諸多善知識
漸漸地行入法海中  慢慢(信)、解、行、證
映月禮敬合十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導讀 無量義經-德行品(2)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無量義經-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