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靜思法益團隊分享
20141006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是因如是緣
如是果如是報
如是真實不虛
乃至成佛亦同
寒風馬麥等報
如來屈尊就卑
大家要很相信因果,因緣果報是學佛者,要真實用心體會,要虔誠信受,認真因緣果報。真的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我們造什麼因,若是結好因,自然就得好緣,好因好緣所結的就是好的果、好的報。若是相反,惡因惡緣確實是惡,自然就是惡報,受惡果,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是」是「真實不虛」。
就像昨天中部慈誠委員,很歡喜,送了好幾盆小小的盆栽,很可愛。這些小盆栽,上面都用這個種子,這個種子所種下去,結起來就是…,成長起來就是這樣的樹。因為從我去中部到清水時,看到這種子怎麼這麼漂亮,這些都是中部的樹種,每一顆的種子都有不同的形,有很大顆的,有小小的,種子稍微用心磨一下,種子各種的花紋都出現,很美!看了心很歡喜。我就說「你幫我蒐集這些種子來。」這些樹一生無量,原來就是從這些種子結起來,成了大樹,大樹再結果累累,有時候這些種子落在地上;在土地的上面,因緣不夠,沒埋入土裡,種子滿地都是。就跟他們說,「這些種子幫我收一收,拜託你們幫我整理,可以讓師父跟人結緣,這很漂亮。」他們就很用心,開始撿、開始磨,磨出了粒粒的種子,就一回一回拿回來給師父,若是有緣的人,就結緣出去了。
我還靈機一動,應該把這些種子變成了「植物園」,我來收藏一顆種子、一個盆栽,讓大家知道,像這樣的種子,種出來就是這樣的樹,他這回就拿回來了,看到種子,又看到盆栽。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成就起來,就是這棵樹,每一棵樹的樹種都不同,其中我就說,「這顆這麼紅的種子,這到底是什麼呢?」是鐵樹。我們以前人說「鐵樹開花」,那是很難的。但是所看到的,鐵樹有開花嗎?我不知道,不過,我已經拿到鐵樹的果了。這實在是,感覺這麼小的種子能夠這樣種成功,小小的盆栽,真是可愛啊!原來光是中部就有這麼多不同的,各形各色的植物種子,所以,天地很奇妙。
天地是很奇妙,人類的因緣果報,更加奇妙!凡夫,絕對是因緣果報,我們現在,人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人人都有不同的生活過程,這就是如是因、如是緣,你所接觸到的人,是給你幸福呢?或者是來折磨你的呢?這是個人因緣果報,絕對是不同。同樣叫做人,卻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結果,我們再帶到來生,就像種子,它不同的樹(籽),結不同的果,被慈濟人收藏起來,種在盆栽裡送回精舍,在精舍這環境,還可以將這些種子播送到全球,說不定未來,全球真的不同的種子,從慈濟人帶回去的,在向來沒有的樹苗、沒有的大樹,因為是慈濟人個人帶回去,十年的種樹,就成為大樹了。光是這棵樹,它就有它的因緣,它有它結果的地方,成長的地方也是不同,何況說我們人,也是一樣,依報在這個地方,將來正報又是到哪裡去?我們所造作的一切,就是未來我們要帶去的地方。
所以凡夫,就是造如是因,如是緣,結如是果,再帶到來生,在哪裡?我們不知道,那怕是到「佛」,成佛了,也是一樣,也有「餘報未盡」,同樣也要接受到這因緣果報,(餘報)若還未盡。佛陀也說了,講了他也有「九惱」。稍後我們能將這「九惱」裡面,他(佛的)過去生,無量劫的無量劫以前的以前,所造的,不小心,開口動舌,所造作的業,因也是再帶來到現在,成佛了,還是有,有餘的報在,所以這輩子,成佛,還是有「寒風馬麥」等報,還是有寒冷,沒有衣服可穿的時候,同樣的,佛陀到達一個地方,因緣果報,托缽,用馬在吃的東西給他,就是人對他的輕視、虐待,也有啊!
「如來屈尊就卑」,堂堂成佛的佛陀,也有落難的時刻,佛陀說,這是他的餘業未盡,過去所造的業,報尚未完全去除。」這就是佛陀他現身說法,所以我們前面這段文就是說,
經文:「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
「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連瓔珞都拿下來了,身上穿的衣服,華貴的衣服也都脫下來了,再用糞穢、糞土,將自己的身體也污染了,然後再來接近。看看要如何能與這孩子接近?這就是前面我們說過的,佛陀他也是一樣,已經成佛,從覺悟之後,他這樣入人群,因為眾生的根機,佛陀一定要去接近,隨順眾生的根機,所以他要入人群,穿著要與所有比丘一樣,那種「糞掃衣」;就是人家不要的,破掉的衣服,丟掉的,檢來裁裁剪剪,穿在身上,這叫做糞掃衣。佛陀也放下身段,與世俗所看到的,比丘的身形都一樣,這是我們昨天說過的大概。下面接下來說
經文簡釋:
「右手執持,除糞之器」:譬喻施權教用方便法。
*「除糞之器」:譬喻對治見思煩惱之法。
手再拿著這樣骯髒的東西,就是要去除糞,那些污穢的「米田共」(「糞」字的拆字),大家知道是什麼了。當然拿著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很骯髒,南部都說骯髒的東西,會說這很嚇人,很污濁
的,很骯髒的東西,所以「狀有所畏」,這些這樣骯髒,讓人看了很害怕,用這些東西去接近。這是譬喻佛「施權教,用方便」,用這個方便法,佛陀本來要讓我們知道的是至高無上的大乘法,可是眾生無法體會,只好就用很簡單,大家能體會得到,人間原來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苦,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是,苦難的事情偏多。用這種方法,慢慢跟大家分析,這讓我們體會真如本性還離很遠,這叫做「除糞之器」,用方便法,用很粗、很淺的方法,來接近眾生。
這「施權教用方便法」,譬喻「除糞之器」,用這樣的方法,來清除骯髒垢穢,這些骯髒垢穢,就是「我們的心思,我們的見思」;我們所見的,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煩惱,這都是骯髒的東西。骯髒的東西,就需要將它去除,要去除骯髒的東西,就需要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除糞之器」。就是用「四諦法」、「四念處」、「四正勤」等等的方法,將我們好好啟示,讓我們瞭解,知道苦,我們要慇勤,我們要精進。精進之後,我們的心境等等,讓我們去體會這種煩惱去除,「四如意(足)」讓我們能夠瞭解,要怎麼去除,很細膩,很微細的東西,要如何(用法)去除我們的煩惱,這就是對治。糞器,「對治見思煩惱」的法,
經文簡釋:
「狀有所畏」;示同眾生,怖畏生死;又示成佛,尚有寒風馬麥等九種餘報,故曰狀有所畏。
*「如來己離一切障礙,成就無量諸功德,知有如是種種業報之實,蓋亦善巧方便,令諸眾生,知造善惡業因,必有苦樂果報,故示有九惱。」
「狀有所畏」,這已經是表示跟眾生同樣,佛要表示他跟眾生一樣,不是只有你有這樣的煩惱,不是只有你會遇到這種的業力,我也會啊!我也是一樣,跟你們大家都一樣。從一生的過程,到老、到病、到死,在這個生活過程也遇過了很多的逆境,我也有啊。所以「示同眾生,怖畏生死」,怖畏就是過程的業力,佛他也會遇到。這就是顯示經過苦行,經過很多種的苦難,譬如說佛,成佛了,還有「寒風馬麥」種種,「九種的餘報」。
所以,「狀有所畏」,要讓我們知道,這人生的苦難,人人都是隨業而來,業的累積,不只是前世而已,前世的過去的前世,因為我們人生時間有限,生生世世累積的業,無量數。所以我們光一輩子受(報)不完,還要拉到我們過去的業積,跟我們這輩子所造的業累,業不斷累積起來,又帶到下輩子,生生世世一直累積起來。像有些地方,很骯髒,不是一天就清的完,也不是一個人就有辦法清,就要很多人集合起來,那很骯髒的地方,才有辦法用很長的時間,清的乾乾淨淨。一堆的廢墟…,廢墟裡的骯髒的東西,就要用人力用時間,變成了很美的景觀,這也是要經過很多的苦力,將它去除。
所以我們人生的環境,要怎麼改變,改變這輩子、改變來生,改變要很長的時間,就譬如佛陀,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一樣,這樣在修行,這是無央數劫,如來已經是離一切障礙,以佛成佛的果報來說,他已經生生世世,就是在消業,因為他不斷在修行,舊業消,新的功德累積,不斷在去除累積
的業障,也邊一直消,但是福業也不斷一直造,所以他「如來已離一切業障(如來已離一切障礙),成就無量(諸)功德」。生生世世,自己自我消業,自我去除障礙,也生生世世在成就無量的功德。所以,知道有如是種種的業報,實在的業報,佛陀常常在他的《本生經》,過去所遇到的人,這輩子回報給佛陀的是什麼樣的回報?有的是來報恩的回報,有的是來障礙的業報,還是同樣有喔!
所以種種業報之實,就是說善…,現在佛陀用他過去種種,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所受的報,所修的行,所得的福等等,一直就就將它當作這輩子的教材,這樣善巧方便,說過去自己的事情,來教育現在想要修行的人,或者是有緣的,來聞佛法的人,希望「令諸眾生知造善惡業因」,大家能夠很清楚,我們造善業得善報,造惡業得惡因、惡報,佛陀時時就是用這因緣果報觀,那怕是他自己也是一樣,所以有佛的《本生經》,裡面有很多,有來報恩的,也有來障礙的,到成佛也是一樣這樣。所以這個「善惡業因,必有苦樂果報」,絕對有苦樂果報,所以,就有「九惱」。
一、六年苦行
二、孫陀利謗
三、木槍
四、馬麥
五、琉璃王殺釋種
六、乞食空缽
七、旃荼女謗
佛陀的「九惱」,是什麼叫做「九惱」?有六年的苦行,這是第一,六年的苦行,佛陀為什麼有這六年的苦行呢?第一個讓他很煩惱,這個過程,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這六年的苦行真的是很辛苦,日中一食,沒有得吃,受寒風雪凍,飢餓等等。大自然這種的環境,帶來了,讓這位太子決心修行,而受這麼多的苦,這因緣是怎樣呢?
佛陀他就講起了,過去,就是「往昔」,往昔多久?是迦葉佛的時代,迦葉佛的時代又是多久?那就是無量無央數劫,不可思、不可說,很長沒辦法說的時間,那個時候的往昔。有婆羅奈城,婆羅門教的孩子跟一位燒瓷師傅的孩子,這兩個孩子,是很好的朋友,婆羅門教的孩子,名叫做火鬘,那位燒瓷的孩子叫護喜,這二個孩子(感情)很好,彼此相敬互愛,互相相愛,這種喜愛,二個人是好朋友。但是那位護喜,有一天看到迦葉佛,他心起歡喜,聽迦葉佛說法很歡喜,他就趕緊…,看到火鬘,他就更高興,邀約他,「來啊,我們來去見一位佛,他是一位覺者,是修行已經圓滿成佛的大覺者。」這個火鬘就現傲慢的態度,那有什麼好看,看這種髡頭的道人,哪有什麼好看呢?不肯跟他去。
又隔一天,護喜又來找火鬘,又邀約他,「去啦!」火鬘又再次用很不好聽的話來批評,還是一樣不肯去。第三天再來,護喜說,「你是不是要跟我去?」他還是說,「髡頭道人,有什麼好看?」還是不肯去,護喜就把火鬘的脖子掐住,抓著頭壓下去,「你到底要不要跟我去?」這個火鬘忽然間起一分的覺悟,覺得說要去見這個人,非同小可,若不是一位很特殊的人,護喜不會這麼勉強,一心要我去跟這位覺者見面,所以心念一轉,就說,「好好好我跟你去!把我放開啦,我跟你去。」就這樣,就跟他到迦葉佛的地方,到佛的面前,火鬘一眼看到迦葉佛莊嚴的形象,那個心,非常的震撼,非常的歡喜,他自己自動五體投地,禮拜,然後他感覺,聽到迦葉佛的說法,句句入心,心很歡喜,馬上就說,「我要出家,我要修行,我將來一定要將佛法傳給世間人,我將來一定要成佛。」
就這樣求迦葉佛,收他為弟子,為他剃度讓他出家,就這樣,他出家,修行很精進,護喜從這樣開始,作為他的大護法,擁護佛法,擁護僧團,尤其是他的好朋友火鬘。他還是聽迦葉佛說法,又來聽火鬘的心得,所以他也發願,生生世世,他那怕是生天堂或者是在人間,生生世世都要護法,作為火鬘的護法。
這段來到這裡,佛陀就說了,這是無量數劫的事情,因為這樣,我在悉達多太子的時候,那個時候要離開皇宮,城門都關著,車匿牽著馬要過城,城門關著,那個時候,就是天人來引導這隻馬,可以跳過這個城,讓他可以平安離開城。他就說,那就是護喜生天為天人,來擁護他幫助他越過了這個城,順利去修行。但是他出城去,他脫下「瓔珞」;太子所穿的衣服。他去換了普通的粗衣,穿著在身上,開始就向車匿說,「這些衣服你送回去,向我的父王稟報,我決心要出家修行,希望他成就我。」這樣單獨一個人就往他修行的路去了,當然父親聽到,車匿從他的孩子身上脫下來莊嚴的衣服(送回來),非常的痛苦,只有這個獨子,是未來王位傳承的人,這樣離開了。
他為了這孩子是用了多少心神,為他蓋了「三時殿」,因為怕他體會到人間疾苦,所以「三時殿」,就是一年有四季,他要讓秋冬夏都能像春天一樣,所以蓋「三時殿」,四季如春,沒有秋夏冬的苦,希望讓他能夠每天,都像春天那樣快樂,對孩子的疼愛,冀望他未來可以執掌王位,突然間這樣去了,所以他的心很痛,要怎麼辦呢?召集大臣來,趕快替我想辦法,替我去找太子回來,所以才會派遣了父系與母系的親屬,這樣五個人,都是健壯而且能言善說,很有智慧的人,趕緊四處去找,找他的兒子。
但是一出去,就這樣,太子是走他的路,到處去參訪,經過了五年的時間,去瞭解印度各種的宗教,婆羅門教有九十幾種,去瞭解,到底大家在修的是什麼行?他經過很長的時間瞭解,都不是究竟的辦法,這不是究竟所要修的法,所以要用五年的時間。總是讓這五個人,從皇宮出來的人遇上了,他們要說服太子回去,太子已經下了決心,也知道很多人間的疾苦,在很多法的裡面,婆羅門教,那種非法、邪法,更是讓他立了堅定的志向,「要怎麼改變人生的苦,要怎麼糾正錯誤的法」,所以他決心要去修行。沒辦法,勸太子回不去,只好跟著太子六年的苦行,這六年很辛苦,受過了風霜雪凍,很苦的生活,這就是佛陀這樣說,我經過了「六年的苦行」,那就是在那個時候,護喜要我來見迦葉佛的時候,我用了不好聽的話,輕視的語言,對佛無禮,對佛起慢,因為這樣,讓我惹來了六年的苦行,這六年的時間受盡了苦難。
還有「孫陀利(謗)」,這就是第二,(悉逹多)他已經成佛了,成佛之後,到處弘法,他帶著他的僧團,開始弘法,卻惹來很多外道教的不滿,因為佛陀所說的法,跟他們九十六種外道教的法,有不同,也已經吸收不少的信徒,也吸引了不少人出家,已經成立了僧團,因為這樣,這些外道教起了嫉妒的心,要怎麼樣來破壞僧團,要用怎麼樣的方法,來毀掉佛、僧團的清譽。大家對佛陀的僧團,那種肯定與尊重,聲與名譽的傳說都很清高,但是這群外道教,人人都是咬牙切齒,若聽到人人在讚歎佛所說的法,他們聽到就是很不歡喜,若聽到已經有人出家了,那就更恨,這種惹來外道很多的嫉妒,仇與恨,想盡辦法要怎麼樣來毀謗,將佛法毀掉。所以就唆使「孫陀利」來毀謗佛,那位孫陀利到處去宣傳,宣傳佛的僧團不乾淨,去宣傳佛陀的教育等等,很多對佛、僧團不利的聲音,到處去宣傳。
為什麼有這位孫陀利女,這樣來造謠、來毀謗?當然她也有她的因緣,也是同樣有過去生一段,也是很曲折的因緣,所以也是佛陀的過去生,所造的業力,一直延伸,生生世世,這位孫陀利女,好幾生世,就是糾纏不清,一直到佛陀成佛,她還在僧團做毀謗的動作,也困擾了佛與僧團,當然有她的因緣存在。
所以我們要知道因緣果報,開口動舌,一個態度、一個動作,都在善惡業中,看看火鬘他的過去,光是他的好朋友怎樣來勸他,他就是不要去,連續三天,起了憍慢,傲慢,又再惡口,這樣就有六年的苦行。不過他見到佛之後,起了一分歡喜踴躍的心,馬上修行,而且發願將來要成佛,生生世世佛法要普遍在人間,度眾生,這個願,他就已經生生世世,一直累積下來了,所以他有積善,無量的功德,但是也有一念的偏差,那個業力,一直延續下來。
所以說因緣果報,佛陀常常從他的過去生,這個因與緣,果與報,在他這輩子的遭遇,這樣來示相、敘述,現這個相,也來講這樣的法,這就是「執持糞器」,用種種的方法,「狀有所畏」,過去有造作的這種錯誤煩惱,所以現在還是要好好將過去的業,一一消除,用福…,福業、功德來彌補,我們應該用這個故事,這不是故事,是佛的因緣,我們要時時要多用心,用在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真實(不虛),乃至(成)佛亦同,這到成佛的時候,還是仍有餘業未報。所以學佛我們要知道,過去無數劫以來,一直累積有多少,每一世都要一樣一樣現前,就要消業,要自己消除業障,自己要去造福業,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補充資料:
*【六年苦行】
佛言:往昔波羅奈城邊,有婆羅門子,名火鬘;復有瓦師之子,名護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護喜謂火鬘曰:共見迦葉如來。火鬘答曰:何用見此髡道人。如是至三後日,護喜復曰:可共暫見。答曰:何用見此髡頭道人。何有佛道。於是護喜捉火鬘頭曰:為汝共見如來。火鬘驚怖,心念此非小緣,必有好事耳。即曰:今放我頭,我共汝去。既至佛所,禮迦葉足。護喜白佛:火鬘不識三寶,願佛開化。火鬘睹佛相好,心生歡喜,出家學道。時火鬘者,即我身是。護喜者,我為太子逾城出家時,作瓶天子導我者是。我往昔以惡言道迦葉佛,故受諸苦報。由此餘殃,今欲臨成佛時,復受六年苦行也。(梵語波羅柰,華言江遶城。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梵語迦葉,華言飲光。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作瓶天子,即色界淨居天也。)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